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969/ issn. 2095 333X. 201 3. 1 3. 002 DOI: j.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邓红艳
(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福建 福州 350108 )
摘 要: 在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 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 最后指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 关键词 : 中国传统文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融合 中图分类号 : A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9 5 3 3 3X( 20 1 3 ) 13 0005 03 中国传统文化 在马克思主 义 中 国 化 的 进 程 中 , 而马 发挥了为其提供 民 族 形 式 和 思 想 土 壤 的 作 用 , 克思主义中国化则发挥了促使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 二者是一个相互作用 代化转型的作 用 。 由 此 可 知 , 的关系 。 为此 , 理清并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 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 的 关 系 ,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就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国化的进程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包 含 了 中 国 传 统 文
化和马克思主义 的 相 融 合 过 程 , 即马克思主义必须 使之有中国特色 ; 中国传统文化 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 必须与时俱进 , 实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化。马 克 思 主 义 传 当时主要是通过中 入中国是从新文 化 运 动 开 始 的 , 国优秀文化简单地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来完成 如若没有中国优秀文化 其思想的传播 过 程 。 试 想 , 进行的解释 , 中国 人 民 是 理 解 不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想 更别谈接受和认可 , 甚至有可能对马克思主 精髓的 , 义思想产生错误的理解 ( 中国革命过程中 , 左倾错误
[ 2]
它们给中国革命带来不可估 和右倾错误就是 典 型 , 量的损失 , 但最终 因 为 有 中 国 优 秀 文 化 给 予 马 克 思 主义思想的正确解释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进 从而挽救了 中 国 共 产 党 , 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 行,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 去其糟 国传统文化有其两面性 , 粕 。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 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必须从中 程有其借鉴意义 , 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参 国传统文化中吸 收 其 正 面 的 、 中国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相 考 。 归结起来就 是 , 结合是必须的 , 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 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契合点 ( 马克 思 主义 之 所 以 能 在 中国 得 到 广泛 传 播, 并 发芽 、 壮大 ,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 生根 、 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 与中国传统文化 具 有 共 通 点 , 化的进程才得以进行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必然体现在对马克思主 从而正确揭示中国社会的各 义唯物辩证法的 使 用 , 种规律 。 在中国 传 统 文 化 里 , 早就产生了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 思 想 , 比如主张“ 气” 本论的张 利用朴 载以及朴素唯物 主 义 的 集 大 成 者 王 夫 之 等 , 素唯物主义同程朱理学的唯心主义相对抗 , 另外 , 中 天 人 合 一” 、 “ 阴阳 学 说” 、 国的道 家 学 说 中 还 存 有 “ “ 无为而治 ” 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马克 思 主 义 在 实 现 中 国 化 的 过 程 中, 是以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 兴 为 己 任 的 ,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 中也有 “ 天下之乐而乐 ” 的政治抱负 , 两者都体现了对社会和 国家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 特别体现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 革命性和实践性 ( 中) , 而中国古代已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以致 用和经世致用理论 。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这些 才使得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念和思维 方 法 的 共 通 点 , 中国化能在中华大地上开花结果 。 现今马克思主义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已成为我们党和国 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 家建设的指导思想 ,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二 、
( 一 )马克 思 主 义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具 有 包 容 性 和开放性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包 、 海纳百川的气度 。 中国传统文化是 在 汉 民 族 优 秀 文 化 的 基 础 上 , 吸收 并借鉴 、 吸纳外来文化的优 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精髓 , 秀成果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 马克思 主义作为外来文 化 , 初期并不能扎根于每个人的心 马克思主义中 国 化 的 进 程 遇 到 障 碍 , 但 是, 正是 中, 由于中国传统文 化 具 有 包 容 性 和 开 放 性 , 才使得马 认同 , 进而大大推 克思主义逐步被中国人民所接受 、 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 同理,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也是具有包容性和
第 11 卷 第 13 期 201 3 年 7 月
人文社会科学版 ) 淮海工学院学报 ( Vol. 1 1 No. 13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uly 201 3
6
淮海工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 3 年 7 月
开放性的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就体现了包容性 和开放性 。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 吸收 理内核而摒弃黑 格 尔 哲 学 中 的 唯 心 主 义 部 分 、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而摒弃费尔巴哈哲学 中形而上学部分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 被人们称为 “ 人类哲学史上 论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 的伟大变革 ”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 才使得马克 指 思主义在产生后 能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得 到 广 泛 传 播 , 导世界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俄 国 得 到 传 并指导俄国十 月 革 命 取 得 胜 利 和 进 行 社 会 主 义 播, 建设就是典型例子 。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 所以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实 现 才 完 全 有 可 能 。 性, 而近代以来 , 伴随 着 马 克 思 主 义 传 入 中 国 而 产 生 的 邓小平理论 、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及科 毛泽东思想 、 学发展观 等 , 正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理 论 成 果。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 。 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包 容性和开放性 , 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 二者相 文化马克思主义 化 的 实 现 才 是 客 观 可 行 的 , 互作用 , 共同发展 。 二 )马克 思 主 义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相 结 合 具 有 ( 客观规律性 两种文化形态先天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差异, 造 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思维模式和 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 理论特征存在巨 大 差 异 , 国传统文化相结 合 的 必 然 要 求 : 马克思主义赋予传 传 统 文 化 得 到 转 换、 提 升, 获 统文化以时代性 特 征 , 得新的的生机与活力 , 实现了现代化基础上的传承 ; 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地域性特征 , 即“ 中国作 风和中国气派 ” 的民族形式 ,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 模式去解读和发 展 马 克 思 主 义 , 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 马克思主义如果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就会使 其悬之于大众精神生活之外 , 失去理论的生命力 , 因 而难 以 承 担 起 对 社 会 的 理 性 批 判 和 精 神 导 向 功 能
马克思主义 中 国 化 和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基 本 一 、 内涵
中国传统文 化 是 指 在 中 国 这 片 古 老 的 土 地 上 , 经过几千年的历 史 积 淀 , 传承至今所形成的中华民 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 族自己的思想道 德 文 化 , 根基 , 指导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 推动着中华文 它是专属于中国人的精 明不断前进 。 从 狭 义 上 讲 , 神文化构成要素或单位组成部分 ; 从广义上讲 , 它是 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的集合体 , 中华民族心理特征 、 是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以大 价值取向为内在 多数人所认同和 接 受 的 思 想 品 格 、 规定的意识形态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这一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 “ 最先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作了科学阐述的 。 会 上毛泽东作了题目 为 《 论新阶段》 的 政 治 报 告, 报告 “ 没有抽 象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 只有具体的马克 中指出 : 思主义 。 所谓具 体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 就是通过民族形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 式的马克思主义 , 体环境的具体斗 争 中 去 , 而 不 是 抽 象 地 应 用 它 …… 离开中国特点来 谈 马 克 思 主 义 , 只是抽象的空洞的
第 13 期
邓红艳 :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
进民族之林 。 从 人 类 文 明 进 步 的 历 史 来 看 , 任何一 个国家 、 一个民族要想获得发展进步 , 必须有先进的 文化指导 。 任何 文 化 都 有 其 两 面 性, 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文 我们应持取其 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的 思 想, 既要看到 化, 传统文化 中 利 于 推 进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积 极 因 又要看到传统 文 化 中 不 利 于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素, 的消极因素 。 一 )优秀 的 传 统 文 化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的 ( 推进 中国 传 统 文 化 博 大 精 深,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优 秀传统文化的作 用 , 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这是我们孜孜不倦 程 。 实现中华民 族 的 伟 大 复 兴 , 当然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 。 几千年来 , 人 的追求 , 大 同” 社 会 的 理 想, 反映了 们从不同的角度提 出 过 “ 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 以儒家思想为 主张实 代表的中国传统 文 化 主 要 是 以 仁 爱 为 核 心 , 行仁政和德政 , 孟子提出了 “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 轻” 的爱民 、 利 民、 富 民 的 民 本 思 想, 希望建立一个 “ 老有所终 , 壮有所用 , 幼有所长 ” 、 无处不均匀 、 无人 不保暖的大同社会 。 这些描述看似朴素 、 简单 , 然而 却与马克思主义 的 共 产 主 义 学 说 有 很 多 相 似 之 处 。 按照马克思 、 恩格 斯 的 设 想, 未 来 社 会 将 消 灭 剥 削, 消除阶级之间 、 城乡之间 、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 的差别 , 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 在人与人之 人与自然之 间 都 形 成 和 谐 的 关 系 。 这 就 使 得 中 间、 国的传统文化能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相 融 合 , 成为推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力量 。
正确看待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三 、 化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 它深 “ 深地融化于每一 个 炎 黄 子 孙 的 血 液 里 , 以不同的方
[ 3] ”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 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
对于我们中华民 族 的 伟 大 复 兴 有 何 等 重 要 的 意 义 , 没有中国优秀传 统 文 化 的 指 导 , 广大人民将处于精 神世界匮乏的边 缘 , 中华民族也无法屹立于世界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修订日期 : 201 3 04 1 6; 201 3 05 14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 : 邓红艳 ( , 女, 福建三明人 ,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1 988- ) ( E mail) 876 953 601 @ qq. com。
[ 1] 马克思主义 。 ” 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 就 是 指 以 马 克 思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 观 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 点和看法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过程 。 不断 深 将马克思主义与 中 国 的 具 体 实 际 和 实 践 相 结 合 , 入浅出地阐述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基 本 理 论 , 使马克思主 义具有中国气息 , 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 中国具体 而直接实践指当下 实践包括直接实 践 和 间 接 实 践 , 具体实践 , 间接 实 践 则 是 指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 在 马 克 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 邓 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 , 小平理论 、 “ 三个代 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 这些中国化的马克 国化的马克思 主 义 理 论 。 同 时 , 思主义理论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