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谱写中越情缘

合集下载

中越反击战的八首歌曲

中越反击战的八首歌曲

中越反击战的八首歌曲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越边境进行反攻,这场史无前例的反击战于中国人民记忆中一直延续到今天,包括在军事、政治和思想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反击战中,除了军事作战的勇猛,还有那些动人的歌曲给那段充满英雄的史诗般的历史留下深刻的印记。

其中八首传唱最普遍的反击战歌曲包括:1.《血染赤壁》:这首歌曲最早由军旅歌手郭建军歌唱,歌词描述了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上奋起反攻的故事。

2.《昂首勇往》:这首歌曲形容了中国军队在进攻越南时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

3.《长江后浪推前浪》:这首歌曲是以一种豪迈和激情的口吻描述了中国军人在反击越南的顽强抗争。

4.《战斗在苍穹》:这首歌描述的是中国军队在空中的精彩作战,动摇着敌人的信心。

5.《勇往直前》:这首歌向中国军队的无畏抗争作出了赞美,激励军人继续前进。

6.《勇猛小兵》:这首歌着重强调了中国军队面对强敌时坚定而勇猛,无畏无惧的精神。

7.《勇气》:这首歌向中国军队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念,激励士兵们坚决勇往直前。

8.《难忘的勇士》:这首歌向那些在反攻越南时牺牲的将士致敬,表达对他们永不磨灭的英勇形象的肯定。

1978年3月,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的反击战的召唤,中国军队穿越葱郁的山谷经过重重关卡,最终在越南军队的猛烈抵抗下打败了敌人,赢得了胜利。

在反击战中,中国军队表现出强烈的集体意识,只要有一人站出来,其他人都会效仿,乐此不疲地继续前进,把握住战斗节奏,给场面注入更多的力量。

这场反击战中的胜利并不是凭借武器的实力取胜,更重要的是勇气和信念,正是这些动人的歌曲激励整个军队,让他们坚持不懈地以勇敢的面对困难,以坚强的信念冲锋在前,让每一个士兵都在反击战中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1978年,那场不可复制的史诗般的反击战,用这八首歌曲永远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让后人永远铭记:勇敢、坚定、寻求胜利。

未来,无论多么崎岖坎坷,我们都要继续勇往直前,把爱国主义插入到我们的血液里,实现全国人民的梦想。

中越友谊的老歌曲

中越友谊的老歌曲

歌唱中越友谊的老歌曲:
歌唱中越友谊的老歌曲有《越南—中国》、《长江之歌》、《炎黄风情》组曲、《嘹歌》、《节日欢歌》、《风吹云飘》、《饭鼓调》等。

这些歌曲表达了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深厚感情。

拓展资料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越南,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位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东南端,三面环海,地形狭长,略呈S型,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国土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紧邻中国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人口9847万(2022年),全国划分为58个省和5个直辖市。

中越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两国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

总之,中越两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双边关系,加强互利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独弦琴,中越“琴”缘一弦牵

独弦琴,中越“琴”缘一弦牵

独弦琴,中越“琴”缘一弦牵作者:冯慧宁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2020年第06期中越边境同源共流的文化种子独弦琴是中越同源民族——京族的民间乐器,以一弦泛音、独弦成曲的特点成为了令世界称奇的民族乐器。

和京族人的迁徙定居历史一样,独弦琴的文化起源也与越南有着一衣带水的联系。

独弦琴在京语中被称为“旦匏”,亦称为“独弦匏琴”。

早在公元8世纪,独弦琴就流行于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各国。

唐贞元十八年(802年),南亚骠国(今缅甸)向唐王朝进献歌舞,其中就有独弦琴。

在《新唐书》中也有史料记载着独弦琴在唐王朝时出现的印记:“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首,张弦无轸,以弦系顶。

”在越南的独弦琴起源说中,以“国乐”的身份流行的独弦琴是越南北部人研制出来的乐器,越南文献《起头事录》里就记载了越南人考究独弦琴来源的经历:曾经有一位越南北部人制出独弦琴,成泰八年(约1896年)有位盲人乐师带着这把琴在当地的顺化城内演奏,具有神秘色彩的独弦琴自此以后被大众所了解。

如今,独弦琴从何而来,为何人所发明已无处考证,但独弦琴存在于越南民族和中国京族文化中的事实不可否认,从越南涂山迁徙过来的京族人与越南人仍然有着不可割裂的亲缘关系,独弦琴就像是一颗种子,在中越边境的京族人和越南人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悄然生长。

独弦琴声在何处鸣起,何处便播下了一衣带水的文化种子。

琴曲中演绎前世今生古代基礎版本的独弦琴由一根麻绳或竹篾做弦,一边用楔子固定,另一边则用厚竹片凿洞作为摇杆,用竹片拨动琴弦,就可以发出悦耳的旋律。

到了明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独弦琴的乐手都会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制作独弦琴。

亚热带地区气候使得中越边境的京族村落周围生长着许多楠竹,人们就地取材,利用岛上生长的楠竹细细打磨,拼接成一把简单的独弦琴,为了扩大独弦琴的音量,聪明的京族人又从屋后的菜地上取下瓠瓜来改造独弦琴的结构,将瓠瓜作为扩音器,置于独弦琴后,琴声便更为响亮。

这种以大半边毛竹做琴体,弦轴、摇杆、挑棒等部件也都由竹子制作而成的独弦琴,整体造型看上去外形酷似鸡食槽,所以当地人也称这类竹制独弦琴为“鸡兜琴” 。

饱蘸民间音乐情怀的作曲家

饱蘸民间音乐情怀的作曲家

饱蘸民间音乐情怀的作曲家作者:孙晓烨来源:《音乐生活》2020年第02期纵观音乐发展历程,每个时代都被贴上了某种音乐风格的标签,如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等等,当把20世纪音乐统称为现代音乐风格之后,对于21世纪的音乐风格似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任何固定的形容词,这或许正可以说明生活在当下的作曲家们都在努力探索着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他们的音乐作品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学习经历、生活态度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我国,有着这样一位作曲家,他的创作吸收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精髓,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和创作理念谱写出一批具有中国风味的优秀音乐作品走向世界,他就是杨勇!杨勇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是我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作为一位多产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涉及独奏、室内乐、交响乐等多种体裁,先后获得美国华盛顿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美国ALEA Ⅲ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意大利Valentina Bucchi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西班牙Cituat de Tarragona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美国Delta Omicron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乌克兰Marian&lwanna Kots Prize三等奖,以及连续13年获得美国作曲家、作家、出版家协会(ASCAP)年度特别奖等国际奖项,并且分别在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瑞典、荷兰、丹麦、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等国家演出,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杨勇在当今音乐界享有很高声誉,其作品在国内外也受到高度关注,不仅多次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马萨诸塞州艺术委员会、Meet The Composer与多个基金会的奖金,而且不断接到来自于各国知名音乐家及音乐机构的委约。

杨勇自幼喜欢音乐,在那个物资、信息匮乏的年代,唯一能接触到的音乐形式就是样板戏,就这样,他在样板戏的熏陶下逐渐萌发出要走上专业音乐道路的想法。

尽管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杨勇还是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学习了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以及相关专业音乐理论知识,并于197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就读本科,大学期间的专业训练为杨勇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筝曲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筝曲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筝曲
表达思乡之情的古筝曲有很多个,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以下几首:

1.《平湖秋月》:这是一首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古筝曲,以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高山流水》: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古筝名曲,以山高水长的意境展现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3.
《渔舟唱晚》: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古筝曲,通过优美的音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4..《梅花三弄》:这是一首以梅花为题的古筝曲,通过梅花的傲骨清香展现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5.
《云裳诉》:这是一首具有四川特色的古筝曲,以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6.《汉宫秋月》:这是一首描绘古代皇宫景象的古筝曲,通过忧伤的旋律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

7.《瑶族舞曲》:这是一首具有瑶族风情的古筝曲,以欢快的节奏展现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


这些古筝曲均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欣赏这些优美旋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曲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艺术特征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艺术特征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艺术特征《云南回忆》是一部中阮协奏曲,由著名的中国作曲家赵季平创作。

这部作品以云南民族音乐为灵感来源,充分展现了中阮的独特魅力和民族音乐的丰富魅力。

作品整体气质优雅,旋律优美,构思巧妙,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之成为一首能够迎合现代审美趋向的音乐作品。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音乐特征表现在旋律上。

作品以云南的民族音乐为基调,借鉴了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充分展现了云南地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旋律中融入了许多原生态的民族乐器音色,如箫、芦笙、云南民歌等,使得整个曲子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

这些旋律具有原生态、朴实与淳朴的特点,通过中阮的演奏,使得乐曲旋律更加柔和、婉转、情感丰富。

整个曲子节奏自然而优美,在不断流动和变化中,展现出云南民族音乐的神韵和魅力。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的表现形式上体现在曲式结构上。

整个乐曲被划分为多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立的主题和发展部分。

在乐曲结构上,采用了相对自由式的形式,以及在乐曲发展方面,赵季平将优美的旋律和紧凑的结构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整个作品显得紧凑而富有张力。

这种形式上的特点使得整个乐曲既能够展示出中阮这一乐器的独特魅力,又能够充分展现出云南的音乐特色。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在音色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中阮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方式。

在这首曲子中,中阮的音色既有着丰富的音域,又有着独特的音韵,富有表现力。

赵季平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中阮的音色特点,通过巧妙的编配和精心的演奏技法,令音色在不同乐段中变化丰富,表现力十分强大。

中阮的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互交融,既有着其独特性,又能够与其他乐器和谐共鸣,使得整个乐曲音色丰富多彩。

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是一部充分展现了中阮独特魅力和云南民族音乐魅力的音乐作品。

其音乐特征在旋律、曲式结构、音色、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不仅展现了中阮这一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云南的音乐风貌。

徐阳中阮曲目云南回忆第一乐章

徐阳中阮曲目云南回忆第一乐章

徐阳中阮曲目云南回忆第一乐章云南回忆第一乐章是徐阳中阮的一首古典乐曲,曲调悠扬,旋律流畅,充满了浓郁的云南特色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通过音乐,徐阳中阮巧妙地表达了对云南的思念和回忆之情,为听众带来了一段美妙动听的音乐之旅。

下面,让我详细地解析一下这首乐曲。

这首曲目以阮为主奏乐器,配以其它各种民族乐器,如锣鼓、铜钟、双哼等,营造出浓厚的云南民俗音乐氛围。

开篇处,音乐节奏渐渐加快,似乎如细雨般轻轻弹打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带来了随着雨滴渐渐燃烧起来的回忆。

随着乐曲推进,阮声越来越激昂,仿佛展示着作者心中深深的思念之情。

云南回忆第一乐章的旋律犹如一条曲折蜿蜒的小溪,缓缓流淌在云南的山川田野之间。

音符的起伏之间流露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旋律变化多样,行云流水,展现出云南多民族的和谐融合。

阮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悲戚,时而欢乐,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云南的故事。

整首乐曲中,融合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感强烈的锣鼓声与铜钟声,婉转悠扬的阮声与双哼声等,使得乐曲既有节奏感,又充满了离奇、神秘的韵味。

这些元素互相交织、相互呼应,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云南的大自然之中。

云南回忆第一乐章的编排有序而且结构严谨。

曲目分为引子、主部、引子再现和尾声四部分。

引子部分以缓慢的节奏、柔和的旋律为开端,渐入佳境后过渡到主部,乐声渐趋高亢、热烈,表达了作者对云南的深深怀念之情。

接着,乐曲以引子的形式再次出现,旋律更加激昂,仿佛在回忆中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

最后,乐曲以和谐柔和的尾声结束,留给听众一份宁静与平淡。

整体而言,云南回忆第一乐章是一首富有情感并富有表现力的古典乐曲。

通过旋律的流畅、编排的紧凑以及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的运用,徐阳中阮巧妙地将云南的美与神秘展现出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乐曲不仅让人可以感受到云南独特的风情和特色,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忆。

在云南回忆第一乐章中,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云南的山川河流、民族风情、以及人们的欢声笑语。

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变迁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绪论•中越瑶族民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中越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与特点•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现状与变迁趋势•中越瑶族民歌传承与变迁的对策与建议•结论01绪论瑶族民歌文化的珍贵性和传承价值全球化背景下瑶族民歌传承与变迁的必要性保护和传承瑶族民歌文化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研究背景与意义深入了解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变迁,探索有效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研究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考察、深度访谈、音乐分析等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变迁。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研究内容:研究中越瑶族民歌的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变迁特点、传承模式、传承困境及解决策略等方面。

•研究结构: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中越瑶族民歌概述•第二章:中越瑶族民歌的历史渊源•第三章: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现状及困境分析•第四章:中越瑶族民歌的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五章: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模式及策略探讨•第六章:结论与展望02中越瑶族民歌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渊源瑶族分布瑶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云南等地区,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

瑶族文化特征瑶族文化多姿多彩,具有独特的服饰、语言、歌舞、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征。

瑶族文化概述中越历史渊源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历史悠久,文化交流频繁。

中越瑶族民歌的起源中越瑶族民歌起源于古老的祭祀、农耕、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场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

中越瑶族民歌的历史形成中越瑶族民歌承载着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的载体瑶族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凝聚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

民族团结的纽带中越瑶族民歌的文化内涵03中越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与特点中越瑶族民歌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且多采用“三音组”进行乐曲的发展。

中越瑶族民歌的音乐形态调式特点中越瑶族民歌的节奏节拍通常较为自由,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以灵活多变著称。

中越跨界天琴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中越跨界天琴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中越跨界天琴音乐文化研究综述作者:李亚楠王世文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15期摘要:广西龙州、凭祥、宁明等地壮族(布傣)与越南北部岱族和侬族原是连成一片的同源族群——古代骆越先民,“天琴”作为中越布傣族群共通的文化纽带,构成了跨国界传承共享的文化场域。

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越跨界天琴音乐文化研究,主要包括:中越天琴音乐本体比较研究,即对中越天琴音乐调式、曲式结构、音律等方面的研究;天琴文化传播变迁及文化空间构成的研究,即从天琴功能入手探究其对族群文化传播影响,以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天琴文化传播变迁,特别是从新媒体视域的角度研究天琴音乐文化;对天琴文化产业发展以及跨国共享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对象内容不断拓展、较多关注族群文化、音乐本体研究成果不多、互联网视角下的天琴音乐文化研究不足等特点,但仍能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民族或族群的文化研究及发展以启迪。

关键词:中越天琴艺术;跨界民族;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5-0014-04天琴又名“鼎”“叮”,在越南廣平省及我国广西崇左地区流传甚广。

中越天琴艺术作为一种集乐器、乐曲、唱词、弹唱、舞蹈、展演等于一体,以祈福禳灾、喻天娱人为目的的文化形态活动,成为连接广西壮族(布傣)与越南北部岱族和侬族等同宗同源民族共通的文化纽带。

2019年9月26日,“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国际研讨会”在崇左开幕,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崇左壮族天琴艺术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壮族天琴艺术保护传承”为主题展开学术研讨,为壮族天琴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提供学术支撑。

这次会议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的形势下举办的,尤其是闭幕式发布的“2019广西崇左壮族天琴艺术传承与发展崇左共识”中,进一步明确了天琴艺术内容的多元性、传播的跨国性以及跨境共建共享保护传承工作。

爱国主题音乐欣赏用音乐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的独特力量

爱国主题音乐欣赏用音乐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的独特力量

爱国主题音乐欣赏用音乐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的独特力量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美妙的旋律和动听的节奏,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中国,爱国主题的音乐作品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表达,也是凝聚民族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爱国主题音乐,用音乐的力量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的独特魅力。

一、《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是中国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创作的一首充满激情的进行曲。

这首曲子中融入了浓厚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团结而奋斗。

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激昂的乐曲让人们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英勇的军人和一个强大繁荣的祖国。

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由包括《大海航行靠舵手》、《我爱你中国》、《春天的故事》等在内的数首原创歌曲组成。

这些歌曲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真挚感人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祖国浓浓的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每当这些歌曲在耳边响起,我们不禁眼含热泪,心中涌动着满满的爱国情感。

三、《红旗颂》《红旗颂》是一首由冯玉祥将军和周信芳先生共同创作的歌曲,歌词中洋溢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这首歌曲凭借其激昂奔放、庄严肃穆的节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歌,并通过庆典、阅兵等场合广泛传唱。

每当我们听到《红旗颂》的声音,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那曾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革命先烈,更是一个受人敬仰的伟大党派。

四、《咱们的中国心》《咱们的中国心》是一首由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歌曲,它以朴实的语言和动听的旋律,深入人心地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曲流传至今,仍然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五、《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是中国音乐家罗大佑创作的一首歌曲,它以富有诗意和深情的歌词,歌颂了中国人民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首歌曲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了实现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

越南链条曲文案

越南链条曲文案

越南链条曲文案1.越南链条曲,唤起你内心深处的热烈情感。

2.拉起你的双手,与链条融为一体,释放全身的能量。

3.遇见链条曲,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刺激的世界。

4.用链条织成的旋律,如同一条灵动的河流,流淌在你的耳边。

5.链条曲,是一种奇妙的舞蹈与音乐结合体,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6.在链条曲的律动下,你会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快感与自由。

7.肆意摆动你的身躯,尽情释放内心的狂放与偏执。

8.听着链条曲,你会感觉到一种希望与勇气从内心升腾。

9.让链条曲带你追寻自我,找到心灵的归属与安宁。

10.在链条曲的节奏中,你会感受到一种震撼与激励。

11.用链条般柔美的旋律演绎你的梦想与希望。

12.跟随链条曲的引领,你将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身心放松。

13.越南链条曲,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表演形式,让你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

14.链条与曲调的完美结合,仿佛开启了一个奇幻的大门。

15.用链条编织出动听的旋律,传递出一种深深的情感。

16.链条曲,是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在其中你将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17.链条曲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声音的享受,更是一种身心灵的交流与寻找。

18.越南链条曲,用纤细的链条串联起内心的各种情感。

19.合拍地摆动你的身体,与链条的节奏达到一种默契与共鸣。

20.链条曲的旋律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让你完全忘记周围的烦恼和压力。

21.进入链条曲的世界,你会发现自己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2.链条曲仿佛串联起了人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融合与共同情感的力量。

23.越南链条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表演艺术形式。

24.在链条曲的律动中,你将找到自己与世界的和谐与共鸣。

越南的民间音乐聆听越南的传统民谣和弹拨乐器

越南的民间音乐聆听越南的传统民谣和弹拨乐器

越南的民间音乐聆听越南的传统民谣和弹拨乐器越南的民间音乐是该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这些音乐作品以传统的民谣和弹拨乐器为特色,表达了越南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故事。

本文将带您领略越南的民间音乐,聆听传统的民谣和弹拨乐器带来的魅力。

一、越南的传统民谣越南的传统民谣是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它们常常由吟唱者用悠扬的声音演唱,伴随着简单的乐器伴奏。

这些民谣通常以诗歌形式呈现,歌颂自然、爱情、友谊和团结等主题。

其中,北部的民谣以丝竹乐为伴奏,南部则常常以结他或单弦琴为主。

这些乐器为民谣增添了独特的音色和节奏感。

每一首民谣都有自己的故事,通过音乐娓娓道来,感染着听众的心灵。

二、越南的传统弹拨乐器越南的传统弹拨乐器是民间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乐器多样而精美,包括古筝、三弦、笛子、弦子和胡琴等。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使得越南的音乐更加多元化和富有魅力。

古筝是越南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

它有着优美的外形和独特的音色,常常被用来演奏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演奏者用指尖弹奏琴弦,使得音乐流淌出如诗如画的旋律。

三弦是一种三根弦的乐器,常常被用来伴奏民谣。

它的音色独特,通过不同的弹拨方式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笛子则是一种以竹子制成的长笛,它的声音清脆悠扬,被广泛地应用于越南的民间音乐中。

三、越南民间音乐的意义越南的民间音乐承载着该国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它不仅能够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故事,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乡村和庙宇中,人们常常通过音乐来表达喜悦和悲伤,祭拜祖先或庆祝丰收。

这些独特的音乐作品不仅在越南国内受到欢迎,同时也深受国际音乐界的喜爱。

越南民间音乐曾多次参加国际音乐节,并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独特的听觉享受。

四、走进越南的民间音乐如果您有机会前往越南,不妨到当地的音乐表演场所聆听传统的民谣和弹拨乐器演奏。

例如,在越南的庆和城、岘港和河内等城市,您可以找到一些专门的音乐表演场所,欣赏当地音乐家的演奏。

花好月圆民乐合奏曲简介

花好月圆民乐合奏曲简介

花好月圆民乐合奏曲简介
《花好月圆民乐合奏曲》是一首由中国国家级作曲家邓旭谷谱曲的民乐合奏曲,该曲曲风活泼,优美动人,采用了青藏高原特有的音色,构思巧妙,节奏变化跳跃,和声明晰,宛如把青藏高原上的芳华尽情展现在人们眼前。

该曲以“花好月圆”为灵感,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在此基础上,创作者以新的编曲手法,将传统的乐调和新的乐调搭配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乐音。

同时,揉入了比较立体化的效果,让曲子变得生动有趣,给听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这首曲子整体结构清晰,乐曲编排技巧十分精湛,旋律优美而有张力,意境深邃,使听者沉浸在一种平和而甜美的风格里,彰显出复杂而美好的乐章架构,展现出民族乐曲的魅力之处。

文殊、密密以及藏族三部分的结合,呈现出融合的效果,更能激发听者的情感,表达出民族的音乐内涵。

总之,《花好月圆民乐合奏曲》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民乐合奏曲,既保留了传统中国文化的音乐基因,又充分体现了青藏高原特有的地域风格,从而具有更深刻的民族性、浓郁的文化气息及令人难以忘怀的激情与力度。

中越瑶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

中越瑶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和传承发展
(三)唱法特色 中越瑶族民歌 大 多 是 即 兴 演 唱,随 意 性 较 大,没 有 前 腔 ,用民 歌直 抒 胸 臆 。可 以 说 中 越 瑶 族 民 歌 的 唱 法 是 相 当 简 单 的 ,但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歌 曲 就 黯 然 无 味 ,相 反 ,由 于 瑶 族 民歌的主题甚广、曲调丰富,且中越瑶族人民在演 唱 民 歌 的 过 程 中 ,还 会 运 用 到 大 量 的 衬 词 、倚 音 等 手 法 ,以 起 到 润 腔 、衔 接 的 作 用 ,使 得 民 歌 乐 曲 不 但 不 会 显 得 单 调 ,反 之 具 有 更 丰富 的乐 曲 结 构,彰 显 其 独 特 的 艺 术 魅 力。瑶 族 民 歌 的演唱形式也较为多元化,有的是一人独唱,有的 是 两 人 对 唱 ,有 的 则 是 一 人 唱 一 人 跟 ,也 有 一 人 唱 多 人 跟 的 形 式 。 演 唱 句 式 方 面 ,有 的 是 五 个 字 一 句 ,有 的 是 七 个 字 一 句 ,也 有九个字一句,每四句为一组,每组 歌 词 都 会 押 韵。中 越 瑶族支系众多,语言各异,瑶族人民用口口相传的 方 式 即 兴演唱民歌,其唱法也会因地域、歌曲风格等的不 同 而 表 现出不一样的形式和特点,例如,在演唱每组歌词 的 第 一 句时,盘瑶会用短音表现最初的三个字,使其呈现 出 类 似 朗诵的效果,而花篮瑶则会使用相对悦耳的拉长 音,这 就 使得花篮瑶每唱完一组民歌所耗费的时间要更长些。又 如,民歌《盘古 歌 》中,每 两 三 个 字 都 会 用 到 一 次 托 腔 来 加 强语气,每个托腔会徘徊在两拍半至四拍半,使歌 曲 更 具 浑厚的历代感。众多的支系和不同的地域使中越瑶族民 歌多少存在着一些唱法上的差异,但也不乏一些 共 同 点。 例如,中越瑶族人民在应用民歌来描述事情时,都 喜 欢 运 用比喻的手法。 三、中越瑶族民歌的传承发展 (一)创作者要肩负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中 越瑶 族 民歌 的出 现 和 发 展 有 着 自 身 的 特 点,是 特 定 的历 史 环 境 下 产 生 的 艺 术 形 式 ,所 表 达 的 内 容 也 是 不 同 历 史时 期 瑶 族 人 的 心 灵 写 照 ,如 何 让 现 代 人 去 追 忆 过 去 人 的 生活方式,产生心灵感应,我们需要从中越瑶族民 歌 的 艺 术特色去发展新的创作内容形式。从中越瑶族民歌最大 的 艺 术 特 色 看 ,在 唱 歌 方 面 是 即 兴 演 唱 ,随 意 性 大 ,内 容 上 涵盖了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作为一种 心 灵 表 达 的 抒 情 方 式 ,其 根 本 是 对 生 活 的 记 录 ,记 录 他 们 的 历 史 传 说 、宗 教 祭 祀、生产 劳动、爱 情 观 念、红 白 喜 事 等 内 容 。作 为 现 代 人,有的内容已经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范围,在 其 接 受 度 、融 入 度 上 有 一 定 难 度 ,因 此 要 发 展 中 越 瑶 族 民 歌 ,应 该 根据 各 种 主 题 创 作 出 适 合 现 代 人 生 活 环 境 的 内 容 ,从 现 代 人 的 角度 去记 录 生 活。 例 如 人 们 耕 地 用 上 了 拖 拉 机,出 行 用上了小轿车,购物用上了网络,这些都是现代人 生 活 最 真 实 的 写 照 ,可 以 基 于 此 进 行 创 作 ,也 可 以 是 快 曲 调 、悠 扬 曲 调 、低 沉 曲 调 、高 亢 曲 调 等 形 式 ,表 达 人 们 在 生 活 中 遇 到 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发扬 经 典,并 不 是 要 现 代 人 过 度

论中国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

论中国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

论中国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中国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是中国著名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

它以云南丰富的山水风情和丰厚的民族文化为创作背景,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滇南山谣三首》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魅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艺术特色:1. 民族风情浓郁:《滇南山谣三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云南丰富多彩的山水风情和浓厚的民族文化。

作曲家阿炳通过对云南民歌的深入挖掘和精心搜集,将其中的原生态美好融入到钢琴组曲的创作之中。

整部作品既保留了云南山谣的原始风格,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表现手法,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烈的地域情感。

3. 极富表现力:《滇南山谣三首》通过对云南山谣的巧妙运用,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赋予了作品极强的表现力。

整部组曲既有悠扬的旋律,又有激昂的乐句,深情款款的抒发了作曲家对家乡风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表现力。

演奏技巧:1. 把握好节奏感:在演奏《滇南山谣三首》时,要注意把握好节奏感。

整部组曲的节奏感较为明显,旋律优美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持稳定的节奏,避免节奏松弛或混乱。

尤其是在民族特色浓郁的部分,要注意突出节奏的变化,使得整个曲目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味。

2. 重视指法与音色:《滇南山谣三首》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指法技巧和音色掌控能力。

作品涉及到大量的变化和跨度较大的音阶,因此要求演奏者具备精准的指法和准确的音准,同时要根据不同的音乐情感和表现要求,灵活运用音色掌控,使得整个曲目更具表现力和魅力。

3. 理解并展现民族特色:《滇南山谣三首》是以云南的山谣为创作主题的,因此在演奏时要深入理解并展现出其中的民族特色。

既要注重传统的韵味和民族风情,又要结合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得整个曲目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不失现代性和个性化。

4. 注重情感表达:在演奏《滇南山谣三首》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作品中充满了深情的吟唱和激昂的节奏,要通过良好的技巧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使得整个曲目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李双江唱我爱五指山

李双江唱我爱五指山

李双江唱我爱五指山
李双江,这位中国音乐人,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

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代表作品《我爱五指山》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之一。

《我爱五指山》是李双江于1998年发布的一首歌曲,歌曲表
达了作者对五指山这片美丽地方的热爱之情。

歌曲通过抒发情感,弘扬家国情怀,展现出中国音乐的魅力和独特风格。

歌曲的开头便是一段宏亮的音乐引子,以浓厚的中国民族风格打动人心。

尤其是在高亢的乐曲中,李双江的声音充满力量和磁性,使得整首歌曲更加生动有力。

歌曲的歌词极富诗意,通过一席席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话语,描绘了五指山的美景和山区人民的乐观豁达。

歌词中,“天空的
蔚蓝,水波的温柔,让我们一起去拥抱五指山”这样的句子表
达了歌者对五指山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除了五指山的美景,歌曲中还抒发了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李双江在歌曲中唱到:“她的美飞扬在我的期待,她的美永留在我的情怀”,这两句歌词不仅表达了对五指山的热爱,同时也寄
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对家乡的情感唤起了广大听众的共鸣,使得歌曲更具感染力。

由于《我爱五指山》的深入人心,歌曲不仅在音乐界取得了巨大成功,还成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
种活动中。

特别是在五指山地区,这首歌更是成为了当地的一种象征和标志。

总体而言,《我爱五指山》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歌曲。

无论是优美的旋律、磁性的嗓音还是富有诗意的歌词,都使得这首歌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佳作。

它唤起了人们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用我们的歌声和越南人民共同战斗!——记首都音乐界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创作和演出

用我们的歌声和越南人民共同战斗!——记首都音乐界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创作和演出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人民音乐
页码: 4-5页
主题词: 首都;歌舞剧;文工团;越南人;录音;演员;越南南方;音乐舞蹈;中国人民;中央音乐学院
摘要: <正> 英雄的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越南南方和北方,频频传来胜利的捷报,有力地鼓舞着、激励着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中国音乐工作者和全国人民一道坚决支持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的斗爭。

在首都,许多音乐团体正在从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拍片录音工作。

他们在三月底读到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中央委员会的声明,这个气壮山河的声明字字句句都激动着他们。

音乐工作者和舞蹈工作者立即共同行动起来,创作出了四场歌舞。

体现中华文化的歌曲

体现中华文化的歌曲

体现中华文化的歌曲《千年之约:中华文化音乐之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化一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而其中,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带您走进那些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音乐之韵,感受那些传承千年的旋律。

## 一、《大江大河舞流年》首先,我们来谈论一首极富沧桑感的歌曲——《大江大河舞流年》。

这首歌以其深沉悠扬的旋律,描绘了黄河滚滚东去的壮丽画面。

歌词中融入了对大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眷恋,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首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使人不禁为这千年流淌的大河而动容。

## 二、《茉莉花》接下来,我们聊聊一首充满优雅气质的歌曲——《茉莉花》。

这是一首起源于江南水乡的古老民歌,歌词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家园的热爱。

旋律清新悠扬,仿佛能使人置身于江南的田园诗画之中。

《茉莉花》以其独特的南国风情,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宁静的深刻内涵。

## 三、《雪花飘飘》而后,让我们聆听一曲充满节令气氛的歌曲——《雪花飘飘》。

这是一首在冬日时节传唱甚广的歌曲,歌词中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冬天的美好祝愿。

旋律宛如雪花飘舞的轻盈,使人仿佛置身于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这首歌曲通过对季节的感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 四、《映山红》继而,让我们品味一曲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映山红》。

这是一首源自中国西南地区的歌曲,歌词中蕴含着对丰收和希望的美好祝愿。

旋律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乐器,如箫、笛、胡琴等,勾勒出雄浑磅礴的山水画卷。

《映山红》通过对土地的赞美,表达了中华文化中对家园和乡土情感的深刻体验。

## 五、《我的祖国》最后,让我们回望一首经典之作——《我的祖国》。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中华经典之一,歌词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旋律激昂豪迈,仿佛能唤起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家国情怀。

中阮山歌简介

中阮山歌简介

中阮山歌简介
中阮山歌是越南民间音乐的一种流派,源于越南北部的阮朝时期。

它以阮朝宫廷音乐为基础,融入了民间音乐元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中阮山歌通常由一名歌手演唱,伴以中阮这种传统乐器的伴奏。

歌曲曲调优美悠扬,歌词深情婉转,反映了越南农民的生活与情感。

主题内容广泛,包括爱情、友情、家庭、乡土等。

中阮山歌曾在越南乡村流行,是农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娱乐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它也在战争年代扮演了抚慰心灵的角色,成为人们宣泄情感的途径。

如今,中阮山歌在越南仍然受到人们的热爱与欣赏,被广泛演唱和传承。

同时,它也吸引着国际上对越南文化感兴趣的人们,成为了越南传统音乐中备受关注的一支。

唱夜深沉难入梦有感

唱夜深沉难入梦有感

唱夜深沉难入梦有感
夜色如梦,我轻轻吟唱这首歌“夜深沉难入梦我在凝望那颗星,它是那么灿烂它是那么晶莹。

那是我敬慕的一颗心灵,我思念着你呀你可思念着我。

”思绪逐渐追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

《望星空》这首歌以妻子的口吻,表达了对远在前线奋战的丈夫深情的思念。

歌曲中透露着思念和鼓励,还有深情的表白和理解。

而这首歌真实的背景却发生在1979 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

历史上,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历史上,越南地区一直作为中国的郡县归属在中国行政区划中。

随着五代十国末年越南丁朝从中国南汉独立,以及宋朝收复安南失败后,越南正式成为被中国政府承认的独立藩属国。

近代以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两国命运相关,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唇齿相依情同手足。

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国战斗的经历,中越两国共产党在各自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中国通过这次战争,恢复了南疆边境的安宁,同时也将边境争议区收回,获得了一个满意的陆上边界。

同时通过后来的两山轮战和对战争经验的总结,锻炼了中国军队也为未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走过乱世烽火,如今我们来到和平年代,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不负前辈的奋斗,勇担使命,接力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音乐谱写中越情缘
作者:张岩
来源:《中国报道》2016年第08期
说起他的“中国缘”,越南音乐家童光荣是幸运的。

他来到中国求学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还与中国姑娘喜结良缘,并成为促进中越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使者。

音乐是无国界的,更是超越语言的。

也正是因为这点,一位越南小伙怀揣着音乐梦想,不远千里离开家乡,只身来到异国他乡踏上了自己的音乐历程。

越南“竹乐新生代”音乐家童光荣,因为自幼接触竹乐并为之深深着迷,从而来到中国学习民乐,一学就是九年。

他不仅创作了一首首动人的乐曲,更谱写着中越难以割舍的情缘。

他经常往返于中越两国,将不同的音乐文化予以交融,致力于将中越音乐完美融合在一起,促进两国文化深度交流。

缘起:为中国民乐着迷
第一眼看到童光荣,绝对不会想到他是外国人。

这个相貌清俊、浓眉大眼的小伙子,乍一看和中国人没什么两样,不仅汉语流利,而且连名字听起来都很“中国”。

说起他的“中国缘”,童光荣说他是幸运的,出生于越南音乐世家的他,父亲是越南国家歌舞剧团的演奏家,也是国家一级演员和“竹乐团”的第一代创始人,母亲是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的古筝老师。

从小就带着音乐基因长大的他,八岁开始便在越南音乐学院附小跟随母亲学习吹竹笛,九岁便随父亲登台演出,之后还跟随父亲去过中国、法国、日本等地演出。

尽管童光荣早年学习的是越南民族乐器,但是他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与中国音乐早早结缘,小时候父亲的乐队经常到中国演出,总会买些中国的乐器、民乐磁带回来研习。

“当我看到这些神奇的乐器,就忍不住去尝试演奏,而且为那种悠扬而又动人的音色深深着迷。

”童光荣说。

看到他如此喜爱中国乐器,父亲也鼓励他多接触、多了解。

耳濡目染之下,童光荣对中国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中越两国的音乐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

由于成绩优秀,2004年童光荣被越南音乐学院以公派交流的身份送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

“刚来中国的时候,我汉语说得并不是很好,但这并不能阻挡我追求音乐梦想的脚步。

”童光荣说,没想到他在中国一学就是九年。

第一年学习汉语知识,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完成了民族音乐指挥本科学业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奖学金,得以继续读研,主修西方管弦乐队指挥。

结缘:与中国姑娘喜结连理
来中国求学,为他带来学业和事业的丰收,更带来甜蜜的爱情,让他与中国有了更深的缘分。

“认识双双是我读大二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到她,就喜欢上了这个中国女孩,应该算是一见钟情吧。

”回忆起与妻子莫双双相识的情景,童光荣仿佛历历在目,“她当时写了一首音乐作品要找一位指挥帮忙录音,就找到了我,一来二去我们就熟悉了。


“当时为了演奏好这首乐曲,配合素材我需要很多不同的乐器。

而越南的乐器种类很丰富,声音也很特别,刚好适合她的曲子。

”童光荣说,因为演奏的原因,两个人的距离渐渐拉近了。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童光荣不但圆满完成了乐曲的录制,也让莫双双对他打开了心扉,两个人就这样成为一对令人羡慕的恋人。

当然,这段恋情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双方父母听闻后,都表示强烈反对。

“我是公派留学,学成之后肯定要回国,有责任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

而双双的父母也不希望女儿嫁到越南去,担心她在国外生活得不习惯,希望她能留在身边。

”童光荣说。

好在这段爱情经受住了种种磨难,虽然也经历了分分合合,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在不断升华,最终双方父母不再反对,两人终于修成正果。

“如今我们在越南生活得很幸福,已经有了一个孩子。

我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竹乐队以及国际合唱团,双双负责弹钢琴,有时在家也教一些越南学生音乐。

我也常常回到上海音乐学院,学院乐队有比赛的时候也是让我来担当指挥。

”童光荣说。

续缘:用音乐搭建友谊桥梁
2013年,学成回国的童光荣在越南国家歌舞剧院担任指挥,开始招收弟子并创办了“新活力竹乐团”,演奏的乐器也都是竹琴、排琴、竹笛、竹板琴、越南筝等传统乐器。

由于中国妻子的加入,他的乐团开始向越南民众演绎一些带有中国元素的节目,并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竹乐新生代”。

从很早以前,童光荣就感受到了中越两国音乐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并希望有一天能将越南音乐和中国音乐融合到一起演奏,并把它当作一个“终极目标”。

2015年8月,童光荣与中国好友陈晓栋分别作为越中两国的艺术指导,将一场中越友好音乐会带到越南首都河内。

童光荣偕妻子莫双双与陈晓栋一并合奏《赛马》等两国传统曲目,第一次实现了两国传统民乐的交流与合作,现场观众掌声雷动,对中越合奏非常赞赏。

“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这是两国传统民乐…第一次正式合作的音乐会‟,这也是我多年以来的愿望。

”演奏会后,童光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后要让两国更多的观众能够欣赏和感受这种体现合作与融合的音乐形式,这也是他下一步的主要任务。

在2015年11月福建泉州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上,童光荣的“新活力竹乐团”用三分钟演奏了《西原之火》,呈现越南西原地区的民族风,让观众感受来自越南的热情和祝福。

在随后的专场表演中,该乐团30分钟里给大家带来了六首竹乐器演奏的曲子,其中一首是中国歌曲《鸿雁》,这是童光荣向中国朋友学到的乐曲之一。

现场一些中越的观众不自觉地开始交
流起来,这种超越语言的交流所流露出的真情最让人动容。

通过音乐,中越人民交流情感,也天然地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

“看到很多普通市民来欣赏我们的演出,我非常开心,这种感觉太好了。

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通过他们的掌声和欢呼,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也相信他们理解了我在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童光荣告诉本刊记者,“我希望越中两国的音乐交流一直持续,今后我会将更多的越南文化带到中国来,将更多的中国文化融合到越南文化里,我期待越中两国共续不解的情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