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视角》的内层含义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篇一: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一书很难读,在书中詹姆斯·斯科特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国家规划中的各种失败,书中介绍了巴西利亚建设的失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城市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
他认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会规划必须要了解地方习惯和实践知识。
一、追求宏观目标也要考虑微观现实。
比如书中介绍管理者为了对某种美学形式的追求(比如宏大的气势、对称的格局、表面上看严整规则的秩序),致使他们未考虑到社会微观层面上的合理结构。
比如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建造,从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度看,新建的巴西利亚符合清晰整洁、简单有序的几何美学标准和公平合理、严谨科学的政治理念。
然而巴西利亚的规划者尽管考虑到城市宏观水平上的和谐与健康,却忽略了微观秩序上的复杂性。
如果强行从地理上将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机构隔离开来,城市微观的社会秩序就被人为地破坏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将受到诸多限制。
二、城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
现代城市设计的最大问题是把一个静止的格局置于丰富的未知可能性上。
国家管理者为了控制的方便,往往采取清晰简单、一刀切的运作方。
国家视角解读
对于尼雷尔来说,村庄生活、发展服务、公共农业和机械化是不能分割的整体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将一定的人口密集地汇聚进标准的单位,从而使国家可以提供服务和管理。
所以同列宁一样,电气化和拖拉机也总挂在尼雷尔的头上。
作者相信,强有力的现代化美学在这里起了作用。
现代化的人口必须要生活在特定布局的社区中——不仅仅是村庄,合适的村庄。
美学和微型化新村庄所应具有的视觉美学特征将行政管理的规律、整洁和清晰与笛卡尔主义的秩序结合在了一起。
这是现代行政化的村庄,它隐含着与现代的、守纪律的和高产的农民的紧密联系。
一个赞同村庄化目标的观察家敏锐地注意到了村庄化的整体影响。
他解释说,“新的形式与官僚制的思维方式和官僚制所能有效从事的行为相一致:将农民强迫搬迁到新的‘现代’定居点,也就是房屋紧密地靠在一起,沿着公路直线分布,在核心化村庄之外的土地被排列成一块块农场,每一大块农场中都包括了村民个人的小块土地,但是作物都是相同的,并且易于接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控制和最终政府拖拉机的耕作。
最开始的时候社会主义社区是不能通过强制实现的,” B 他宣布,它们“只能由自愿的成员建立,领导和政府的职责不是尝试和强制这种发展,而是去解释、鼓励和参与”®。
此后,到1973年,感觉到按照政府条款进行的村庄化受到了普遍反抗,尼雷尔改变了想法。
但是,通过集权的政治等级制度,以及尼雷尔坚信农民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才是真正有益的,强制的种子在那时已经被种下了。
因此,在推翻上而所引用的否定“强制”的那句话之后,尼雷尔又承认,“有可能——有时甚至是必需的——坚持要特定的区域中的农民种植特定|爸| 的作物,直到他们意识到这可以带给他们更安全的生活,然后他们才不需要被强制种植这些作物。
”®如果农民不能被说服按照他们自己的利益行动,那么就只有强迫。
村庄化并非是简单的形成村庄和共同耕作,而是意味着中央控制,如果对此还有任何疑问,“到村庄中生活,这是命令”尼雷尔过去公开否定使用任何强制力量所形成的任何影响现在都已经不存在;党和政府要尽快取得成就的愿望取而代之。
解读 《国家的视角》 脱水精华版
解读《国家的视角》.m4a 脱水精华版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是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的名作,书名叫国家的视角。
这本书啊,有个副标题,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副标题很长,但是呢,用大白话说,那就是国家怎么好心,结果办了坏事。
那在现代社会啊,国家对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他规划着大家熟悉的现代生活,从个人身份信息的征集管理,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共交通,都能看到国家的影子。
但是,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并不总是那么积极的,相反,他还可能引发大的灾难。
历史上呢,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国家主导的社会工程,目标是改善民众的生存状况,但他们带来了环境的破坏,还有水源和粮食的短缺,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最终事与愿违。
那面对这些失败的社会工程,许多国家也做了反思,但是,仅仅把它们归结为政策的失误或者执行时出现的偏差,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次次的教训依然不能阻止悲剧继续发生,这些极端事件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思想根源呢?国家的视角,这本书就为此提供了答案。
书中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第一点,什么是国家的视角。
第二点,这种国家的视角造成了哪些影响?第三点,有没有可能避免国家的视角带来的灾难呢?首先呢,我们来看看国家的视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视角。
从国家这双眼睛去看社会、看世界,又会看到哪些不一样的景象呢?几乎在书的一开篇,斯科特就指出,国家看待世界的办法,并不是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那样五彩缤纷,充满了差异和个性。
比如你的同事,上下铺的同学,还有住处的邻居,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绝对不会重样。
在国家那里,而是一种高度简化类似地图索引般的视角,你可能只是人口统计表里的一个数字而已。
斯科特认为,国家机器的中心问题是清晰化,简单化,就是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简化为可以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项条目。
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有效操纵被管理的对象,从而达到税收、征兵、发展经济、保护国家安全等功能和目标。
我们来看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普鲁士科学林业的发展。
国家的视角,底层的关怀——评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
的参 与者 的角度来说 ,这些具 有主 观 良好 意愿 的社 会工程 是失败 的 ,但 如果要 追寻 原因 ,那 么必须从 国家 的视角 出
发 。斯科特更 像是一 位冷 眼旁观 的智者 ,站 在普 罗大众 的
立场 , 评判 国家治 理 的得 失 并 向 当政 者建 言 献策 , 希冀 国 家制 定政 策时能 够造 福于 民 。在最 后 , 斯科 特很 谨慎 地 提 出如 何避免失 败 的建 议 。斯 科特尽 管是从 国家 的视角 总结
那 些 试 图 改 善 人 类 状 况 的 项 目失 败 的 原 因 的 . 但 其 落 脚 点
作 者通过摆 事实 、 讲 道理 , 清晰地 为我们展 示 了一 个地 区稳 定、 一致 、 冲突 、 斗争 的历史画面。农 民作为一个 阶层 有着 自 己的独特 思考方式 和对各种事 件的逻辑 处理 方式 ,在他 们 的生 存伦 理 中 , 始终 遵循 两个 原则 : “ 安 全第 一 ” 和“ 回避 风 险” 。 作为“ 生存 在同一共 同体 中” 的农 民之 间始终遵 循着“ 尊 重人 人都 有维 持生 计 的基本权 利 的道 德观念 ” 。对农 民来 说. 生活的选择 都是 围绕 生存而进 行的 , 极力 避免外界 对其 基本 生存形成直接 威胁 的风 险 ,各种有 助于 弥补家庭 资源 欠缺 的社会风 俗和习惯安 排 ,决定农 民 的生存伦理 和行动 逻辑 。斯科特指 出 , 农民反叛 的原 因并不 在于他们被剥夺 了 多少 . 而在 于还剩下 多少给他 们 , 农 民 的反抗是基 于一种 生
其次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政府社会相关机构都应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应该在其项目论本文系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证和决策上提供必要的服务措施将国家对创业支持的有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机制的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状况降低准入门槛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篇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篇《国家的视角》一书很难读,在书中詹姆斯?斯科特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国家规划中的各种失败,书中介绍了巴西利亚建设的失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城市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
他认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会规划必须要了解地方习惯和实践知识。
以下是整理的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范文一《国家的视角》一书角度新颖,集中阐述了在上层设计和国家控制力思维推动下德、英、苏、巴西等多个国家简单而刚性的林业经济、城市建设、农业与农村改革、税收征管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失败案例与种种不良弊端。
美国籍作者詹姆斯。
C。
斯科特,是一位从事政治学和人类学研究近半个世纪的著名学者。
他以全球的视野、国家的角度平和地分析社会改革和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面效应,这是我们平常很容易疏忽的一种思考方式。
独裁主义、极端现代主义现象,其实在我们当前的国家建设各个方面都有若有若无的影子存在。
因此,《国家的视角》给我的启示是,开展斯科特式思考对我们温岭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来说,显然也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温岭人多地少资源缺,区位优势不足,这样的城市其实是很脆弱的。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上下强调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业绩考核首论GDP,淡化了环境保护、淡化了科学建设,结果陆续出现河道污染、空气质量变差、违章建筑普遍、流动人口暴增、社会管理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低档设备缺省安全保护装置、全国性流动的农民工摇身一变而成产业工人后缺乏有效劳动技能培训和必须安全常识,导致了机械工人频繁出现断指伤害。
工厂环保措施不足,忽视职业健康预防,导致鞋业刷胶工人出现胶水慢性中毒等职业病危害。
工业性生产出现大量的废旧物品被拆解或者焚烧,导致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源源不断产生。
地方政府把重视税源征管作为重要短期目标,以获取更多的地方可支配财政资源。
国家的视角
22日下午,观察者网在论坛间隙见到了姚洋。
谈到仇和的落马,他充满惋惜。
他说,仇和是一个很能干的官员,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用蛮力搞建设的做法行不通。
“苏北不是那么现代化,但昆明是个现代化的城市。
他用蛮力搞拆建,特别是拆螺蛳湾的社区,完全不符合任何经济政治和社会逻辑。
但是他要蛮干。
他自己脑子里有个图景,他觉得那是对昆明人民好,他就那么去做了。
”姚洋说,“(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我们的官员。
我到昆明两次,昆明的很多人都支持他,所以他有(大拆大建的)土壤。
我们也不要仅仅反思这些官员(的问题),我们老百姓自己也要反思。
我们是不是老在期望着,有这么一个仇和式的人物,一天之内改变我们的面貌?”“既然老百姓这么支持,他也是改善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了?”观察者网问。
姚洋回答说:“大家都觉得新就是好的,那些那些小巷子小商铺都不是好的。
改造螺蛳湾你知道吗?螺蛳湾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
他觉得那个不高大上,我要把它变成一个金融中心。
老百姓一听,金融中心,很好,仇和做得对。
老百姓心里是有这种土壤的,而且是极深厚的土壤。
仇和会觉得,我是在为老百姓做事情,老百姓是支持我的。
”“那些商户做得好好的,你干嘛要搞金融中心呢?没有基础。
它发展成东南亚的小商品市场已经很好了。
这说明我们的观念有问题。
包括老百姓的观念也有问题,对‘高大上’有一种偏好。
”“你们媒体也要反思”,姚洋对在场的媒体记者说。
从宿迁到昆明,仇和作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被有影响力的一些媒体持续关注报道了10多年,他身上的关键词有:官场中的“恶人”、“政绩工程”、“一卖到底”等等。
在媒体的表述中,仇和是一个“一些干部和被改革对象对仇和怀有怨气;但在平民中,几乎人人说他好”的激进改革者。
虽然最富争议,但实质上媒体是对他的改革持谨慎支持态度的。
“跟资本走得太近了”姚洋接着表示,落马官员身上的一个共性是,他们跟资本走得太近了。
“接触下来,每个落马官员的后面,都有一个大老板。
国家的视角 解读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变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演讲者:王晓毅录音整理:刘慧敏朱淑娟宋增明统稿:宋增明2006年11月29日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翻译的稿费少的可怜。
受吸引的原因主要是书的副标题: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它吸引我的原因是当时我在做一些发展项目,我本身的专业就是做农村发展研究的,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堆的”失败的项目”。
在国内深入到基层去发现,失败的项目要比成功的多的多,更重要的是很活还在坚持这些失败的项目。
例如广西做公司加工户的扶贫,搞产业化,他们布置有的县养羊,有的县养牛,(就我的经验,我认为这个项目在当地执行比较困难,但他们认为依他们自己的扶贫经验,肯定能够成功),但是因为口蹄疫,牛羊都死掉了,最后没成功。
几乎每个项目在开始时的设想都非常好,非常漂亮,但是最后可能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因素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当时我就想,这些项目为什么失败?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
书中的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可能大家也想知道它讲了什么,所以翻译此书。
书出版后,连续两周,《新京报》读书畅销榜中出现该书的名字。
一般说来,理论的书籍能上畅销榜还是比较罕见的。
书出版了后,网上有很多评论,其中最有印象的是一个叫做赵峰的,他说:我喜欢的詹姆斯·C.斯科特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詹姆斯·C.斯科特有一本书很有名叫《农民的道义经济》,看其又出了一本书,就买了一本,开始感觉乱七八糟的,我就把它丢到了一边。
可是后来我想,斯科特太有名了,怎么会写的那么乱呢,又把书翻出来,后来一读,发现还比较有意思。
在他的书评最后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他说,看过书后,我一下子明白了斯克特想讲什么,但是詹姆斯·C.斯科特还是没写明白。
詹姆斯·C.斯科特讲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需要坐下来慢慢读。
如果你不这样,会很容易掉到非常琐碎,非常具体的事情中,例如人为什么人们会有姓,为什么有的国家没有而有的国家的人有呢,却把主要的问题迷失掉。
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
边疆研究 | 热点专题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文/周平随着中国崛起的日渐凸显,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既要充分发挥领土内不同区域的功能,也要全面维护越来越重要的海外利益。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对疆域的边缘性区域进行治理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作为对此现实问题的学术回应,相关学科越来越多地涉足于国家疆域之边缘性区域的问题,于是便形成了多个不同学科同时关注和研究边疆问题的局面,出现了所谓的“边疆热”。
然而,各个学科看待边疆及边疆问题的角度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在此背景下,政治学学科从国家视角对边疆进行的研究日渐增多和增强,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也因此日渐凸显。
为厘清边疆研究中国家视角的本质和特点,协调国家视角与其他视角的关系,发挥国家视角应有的功能,有必要对边疆研究的国家视角进行专门讨论。
边疆研究的多维视角及其影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边疆的开发、建设和治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但边疆研究却显得不温不火并明显滞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能适应国家快速发展的要求。
针对此种状况,边疆学家马大正发出了“边疆研究应该有一个大发展”的呼吁。
不过,这种状况很快发生了变化,甚至是彻底地改观了。
首先,我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融入世界,并导致了国家发展空间条件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国家追求以综合国力提升为发展目标,将充分发挥领土边缘性区域功能的要求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在领土外的活动日渐增多,进而延伸到太空和外太空,国家的疆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其次,在国家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陆地边疆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以及海洋边疆的维护、开发和建设等,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重要。
再次,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国家发展的空间条件的变化、边疆活动的活跃以及学科发展的要求等因素结合在一起,不仅推动了传统的边疆学科加强对边疆的研究,也促成了新的学科涉足边疆研究。
但是,不同学科看待边疆问题的角度并不一致,因此,目前的“边疆热”也蕴涵着边疆研究的多个视角,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一是边疆研究的史地视角。
国家的视角
国家队统治对象及其环境的控制:固定姓氏的创建,度量衡的标准化,土地调查和人口登记制度的建立,自由租佃制度的出现,语言和法律条文的标准化,城市规划及运输系统的组织等,目的使得一切清晰化和简单化。
农业,将植物群加以彻底的再组织和简单化。
例子:养蜂现代国家机器的基本特征:简单化。
俄罗斯的集体化,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埃塞俄比亚的强制村庄化都是20世纪人类巨大的悲剧。
生命丧失,生活打乱。
暴力冲突。
难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试图改善人类状态的项目却只带来了悲剧式的结果。
目的:解释:解释这些20世纪乌托邦式的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背后所隐含的逻辑。
社会工程的巨大灾难产生于四大因素的结合:第一个因素是对自然和社会的管理制度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能够重塑社会的国家的简单化。
第二个因素是我所称的极端现代化意识形态,也可以说是一种强烈而固执的自信,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扩大、人们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以及对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掌握有很强烈的信心。
们特别相信,随着科学地掌握自然规律,人们可以理性地设计社会的秩序。
(极端现代主义:倾向于以视觉美学的观点来看理性的秩序。
在他们看来,一个有效率的、被理性地组织起来的城市、村庄或农场是一个在几何学上显示出标准化和有秩序的城市、村庄或农场。
极端现代主义与许多国家官员的利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因素是一个独裁主义的国家,它有愿望而且也有能力使用它所有的强制权力来使那些极端现代主义的设计成为现实。
第四个因素与第三个因素紧密相关:软弱的公民社会,这样的社会缺少抵制这些计划的能力。
作者总结:社会的清晰性提供了大规模开展社会工程的可行性,而极端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愿望,独裁的国家则有实现这一愿望的决定权和行动能力,而软弱的公民社会则提供了等级社会作为其实现的基础。
此书:一个反对极端现代主义的、人工设计社会秩序的帝国主义的一个案例。
国家的视角第一章自然与空间简单化。
18世纪在普鲁士和萨克森发明的科学林业。
国家的视角
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变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演 讲 者:王晓毅录音整理:刘慧敏 朱淑娟 宋增明统 稿:宋增明2006年11月29日 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翻译的稿费少的可怜。
受吸引的原因主要是书的副标题: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它吸引我的原因是当时我在做一些发展项目,我本身的专业就是做农村发展研究的,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堆的”失败的项目”。
在国内深入到基层去发现,失败的项目要比成功的多的多,更重要的是很活还在坚持这些失败的项目。
例如广西做公司加工户的扶贫,搞产业化,他们布置有的县养羊,有的县养牛,(就我的经验,我认为这个项目在当地执行比较困难,但他们认为依他们自己的扶贫经验,肯定能够成功),但是因为口蹄疫,牛羊都死掉了,最后没成功。
几乎每个项目在开始时的设想都非常好,非常漂亮,但是最后可能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因素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当时我就想,这些项目为什么失败?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
书中的很多东西都很有意思,可能大家也想知道它讲了什么,所以翻译此书。
书出版后,连续两周,《新京报》读书畅销榜中出现该书的名字。
一般说来,理论的书籍能上畅销榜还是比较罕见的。
书出版了后,网上有很多评论,其中最有印象的是一个叫做赵峰的,他说:我喜欢的詹姆斯·C.斯科特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詹姆斯·C.斯科特有一本书很有名叫《农民的道义经济》,看其又出了一本书,就买了一本,开始感觉乱七八糟的,我就把它丢到了一边。
可是后来我想,斯科特太有名了,怎么会写的那么乱呢,又把书翻出来,后来一读,发现还比较有意思。
在他的书评最后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他说,看过书后,我一下子明白了斯克特想讲什么,但是詹姆斯·C.斯科特还是没写明白。
詹姆斯·C.斯科特讲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需要坐下来慢慢读。
如果你不这样,会很容易掉到非常琐碎,非常具体的事情中,例如人为什么人们会有姓,为什么有的国家没有而有的国家的人有呢,却把主要的问题迷失掉。
国家的视角,底层的关怀
国家的视角,底层的关怀作者:彭小宇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2期摘要:《国家的视角》一书从普罗大众的视角考察国家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原因,延续了斯科特一贯的底层政治的关怀。
在斯科特看来,国家的简单化和清晰化、极端现代主义、独裁的国家、软弱的公民社会正是导致那些具有良好主观愿望的社会工程给民众带来灾难的原因。
斯科特在书中过分强调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对立,在分析失败原因时陷入了国家—社会简单的二元对立。
尽管如此,斯科特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对研究中国历史仍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斯科特《国家的视角》极端现代主义底层关怀一、底层的关怀作为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斯特林教授,农业研究项目主任,詹姆斯·C.斯科特先生在中国学术界可谓大名鼎鼎。
其早期的著作《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和《弱者的反抗》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必读书目,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其书中得到启发。
斯科特在其著作中所阐发的见解总是令人深思,其真知灼见为我们分析底层政治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得更远。
斯科特教授的中译本的《国家的视角》在大陆出版,更是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荣登学术著作畅销榜。
此书的副标题“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颇为诱人,那些事与愿违的大的项目在中外历史上屡见不鲜,在此之前,从未有一个学者如此集中地关注这个问题,斯科特捷足先得,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的反差吸引大家跟随他去思考、去探讨失败背后的逻辑。
《国家的视角》延续了斯科特一贯的底层政治的关怀。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是一部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它真正做到了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东南亚农民的生存和反叛问题。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地区稳定、一致、冲突、斗争的历史画面。
农民作为一个阶层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对各种事件的逻辑处理方式,在他们的生存伦理中,始终遵循两个原则:“安全第一”和“回避风险”。
作为“生存在同一共同体中”的农民之间始终遵循着“尊重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基本权利的道德观念”。
董雪1212021006国家的视角
• 一个独裁主义的国家
• 软弱的公民社会
解释20世纪乌托邦式的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背后隐藏的逻辑(4)
• 对自然和社会的管理制度,国家的控制力
• 极端现代化意识形态(极端现代主义)
最好将其理解为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强烈的(甚至是僵化的)信念(111) 也可以说是一种强烈而固执的自信,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扩大、人们的需求 不断得到满足,以及对自然(包括人类社会)的掌握有很强烈的信心。 随着科学地掌握自然规律,人们可以理性地设计社会的秩序
避免走向灾难
苏联的集体农庄,那么残酷,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那为什么苏联没有解体,人们 没有饿死?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很多规划之外的东西在起作用。比如黑市的存在,有些 人违犯社会制度做一些制度之外的事情,填补了一些空缺,使项目得以延续下去。再如 上面讲的广西的养牛养羊的故事,口蹄疫来了,大部分借款养牛羊的农户都失败了,但 是有些人没有养牛,而是借钱养鸡去了(也许,这对我们设计项目的人来说,这些居民 太坏了,给我们签订了假合同),方案没有严格的实施。斯科特认为恰恰是这部分人的 存在使项目能够有人还款,从而避免了整个项目的失败
德国的林业成为将杂乱的自然转变为有秩序的科学建构的一个原型。所以我 们今天在欧洲还能够见到一行一行,平平直直的树木,一看就知道是人工化的 树林。尽管呈几何形状的、高度一致的森林是为了便于管理和采伐,但是很快 就变为一种强大的美学概念。
森林死亡。它描述了一些最坏的结果,比如说土壤的恢复、营养的摄取,以 及真菌、昆虫、哺乳动物、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这本书可以看成一个反对极端现代主义、人工设计社会秩序的帝 国主义的一个案例(6)
解释20世纪乌托邦式的大型社会工程失败的背后隐藏的逻辑(4)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想读书体会《国家的视角》一书很难读,在书中詹姆斯?斯科特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的独裁主义国家规划中的各种失败,书中介绍了巴西利亚建设的失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城市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
他认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中央管理的社会规划必须要了解地方习惯和实践知识。
一、追求宏观目标也要考虑微观现实。
比如书中介绍管理者为了对某种美学形式的追求(比如宏大的气势、对称的格局、表面上看严整规则的秩序),致使他们未考虑到社会微观层面上的合理结构。
比如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建造,从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的角度看,新建的巴西利亚符合清晰整洁、简单有序的几何美学标准和公平合理、严谨科学的政治理念。
然而巴西利亚的规划者尽管考虑到城市宏观水平上的和谐与健康,却忽略了微观秩序上的复杂性。
如果强行从地理上将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机构隔离开来,城市微观的社会秩序就被人为地破坏了,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都将受到诸多限制。
二、城市具有多样性并不断变化。
现代城市设计的最大问题是把一个静止的格局置于丰富的未知可能性上。
国家管理者为了控制的方便,往往采取清晰简单、一刀切的运作方式,忽略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复杂的细节。
规划者试图将动态发展中的城市束缚在静态的格局之中,然而城市的复杂结构之演变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假设一个勤勉的规划者收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他的信息也无法满足所有个体不同的需求,更何况并非所有的规划者都有这样的耐心去收集信息。
三、在考虑规划问题时需留有余地。
詹姆斯·斯科特希望人们不要忘记理性和科学的局限之处,注重实践的知识和本土知识,给不可预期的事物留一点余地,给未来的发展留一点弹性空间。
勒库布西耶的规划者关注的是整体城市景观形式和国家的视角读后感将人从一点转移到另外一点的效率,而雅各布的规划者则自觉地给非预期的、小的、非正式的,甚至没有产出的人类活动留出空间,这些活动构成了“有生命城市”活力的关键。
书简阅中国六个视角
《书简阅中国》这部纪录片以六个视角出发,从小人物、爱情、友谊、人生智慧、家风、家国这六个温暖而热血的角度来讲述历史。
1.小人物: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展现出历史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命运。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可能并不起眼,但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生活。
2.爱情:从爱情的视角出发,讲述历史中那些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展现出
人类情感的力量和美好。
3.友谊:从友谊的视角出发,讲述历史中那些忠诚、真挚的友谊故事,展现
出人类情感中的互助和温暖。
4.人生智慧:从人生智慧的视角出发,通过古人留下的书信,传递出他们对
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这些智慧不仅对当时的人有启示意义,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5.家风:从家风的视角出发,讲述历史中那些优秀的家风传承和家庭教育的
故事,展现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6.家国:从家国的视角出发,讲述历史中那些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个人和
家庭的故事,展现出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这六个视角相互交织,通过精选的30封古人的书信,诠释共同的主题,将历史中的人物、事件、情感和智慧生动地展现出来。
【优质文档】国家的视角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国家的视角读后感(一)本书的作者詹姆斯。
C.斯科特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家,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和独裁主义国家是如何在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生活状态的社会工程项目中遭到致命性的挫败,俄国的集体化、巴西利亚的建设、强制的坦桑尼亚乌贾玛村庄等等一系列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世界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
斯科特说:“对我们和我们环境的真正威胁在自于对认识论知识的普遍主义自负与独裁主义社会工程的组合。
在城市规划中,在列宁的革命观点中,在前苏联集体化中和坦桑尼亚的村庄化中都有这种组合在发挥作用。
在科学农业的逻辑中隐含了这种组合,并且清晰地体现在其殖民地的实践中。
当这类项目越是无视或压制了米提斯和地方的变异,越是接近于实现他们不可能的梦想的时候,他们的实践就越可能失败。
”本书反复出现两个关键词汇:极端现代主义和米提斯。
哈维认为极端现代主义是对在知识和生产标准化条件下的直线进步、绝对真理和对理想社会秩序的理性计划的强烈信念;现代主义引起的结果是积极的、技术统治的和理性的。
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极端现代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对科学的机械化的绝对信仰和服从,它科学所界定的简约公式、模式是最纯粹和崇高的真理。
而关于米提斯,斯科特指出它“包括了在对不断变动的自然和人类环境做出反应中形成的广泛实践技能和后天获得的智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米提斯位于天资灵感与被编纂知识间的巨大的中间地带…它以不易言传和经验为核心特征,背景特点是短暂的、不断变化的、无法预计和模糊的,这些条件使他们不能被准确地测量、精确地计算或有严格的逻辑。
”极端现代主义是控制和规划那些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工程项目的典型的国家管理制度,而米提斯则是作者崇尚的解决问题之关键,二者相互交融与对比,贯穿本书始终。
世界经新论第七课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二、综合分析:对五个理论范式的借 鉴与创新
1·世界体系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 2·市场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 3·国家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 4·企业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
精品文档
1·世界体系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
世界体系理论分析的核心概念是“不平等交换”和 “剥削” ,忽视了新国际分工为外围国家带来了重 要的发展机遇。交换是平等还是不平等要看如何 定义“交换的尺度”。
李斯特认为,即使是参与国际分工,也必须是由国家引导的。 李斯特把国家发展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 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而参与国际分工的次序分为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业参与国际工业—农业贸易。第 二阶段:保护国内贸易。第三阶段:回到国际贸易。
精品文档
4·企业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精品文档
3·国家视角的国际分工理论
(1)国家视角含义 (2)国家视角内涵
精品文档
(1)国家视角含义
“国家视角”即是指,分析国际分工时,核心概 念是“国家利益”,基本内容是如何利用国 家主权影响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程 度以及策略。
精品文档
(2)国家视角内涵
李斯特(1789-1846)是这一流派的重要代表。他认为斯密主 义抹煞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原则,甚至完全否定了国家和国 家利益的存在。
精品文档
(2)世界体系视角内涵
20世纪70年代,伊曼纽尔提出了一个以世界体系为分析单位、以核心———半外围———外 围为基本结构的“世界体系”理论,对依附理论进行了发展。
16世纪开始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第一个市场贸易充分发展且经济势力支配一切的世 界经济,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地区执行不同的经济职能,这样就构成了世界体系的三级结 构:最上层是主要生产高利润、高技术、高工资的多样产品的中心国,最下层是主要生产 低利润、低技术、低工资且种类不多产品的外围国,介于其间的则是相对于中心处于外 围位置,相对于外围则俨然中心、兼具被剥削与剥削者角色的半外围国家。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
国家的视角读后感导语:国家的视角读后感(一)本书的作者詹姆斯。
C.斯科特是耶鲁大学政治学和人类学家,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极端现代主义和独裁主义国家是如何在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生活状态的社会工程项目中遭到致命性的挫败,俄国的集体化、巴西利亚的建设、强制的坦桑尼亚乌贾玛村庄等等一系列以“美好”初衷为表征的运动何以使世界愈发混乱和背离了和谐的发展轨道?作者在书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
斯科特说:“对我们和我们环境的真正威胁在自于对认识论知识的普遍主义自负与独裁主义社会工程的组合。
在城市规划中,在列宁的革命观点中,在前苏联集体化中和坦桑尼亚的村庄化中都有这种组合在发挥作用。
在科学农业的逻辑中隐含了这种组合,并且清晰地体现在其殖民地的实践中。
当这类项目越是无视或压制了米提斯和地方的变异,越是接近于实现他们不可能的梦想的时候,他们的实践就越可能失败。
”本书反复出现两个关键词汇:极端现代主义和米提斯。
哈维认为极端现代主义是对在知识和生产标准化条件下的直线进步、绝对真理和对理想社会秩序的理性计划的强烈信念;现代主义引起的结果是积极的、技术统治的和理性的。
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极端现代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对科学的机械化的绝对信仰和服从,它科学所界定的简约公式、模式是最纯粹和崇高的真理。
而关于米提斯,斯科特指出它“包括了在对不断变动的自然和人类环境做出反应中形成的广泛实践技能和后天获得的智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米提斯位于天资灵感与被编纂知识间的巨大的中间地带…它以不易言传和经验为核心特征,背景特点是短暂的、不断变化的、无法预计和模糊的,这些条件使他们不能被准确地测量、精确地计算或有严格的逻辑。
”极端现代主义是控制和规划那些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工程项目的典型的国家管理制度,而米提斯则是作者崇尚的解决问题之关键,二者相互交融与对比,贯穿本书始终。
本书开篇展示了原本多样性丰富的树林如何在管理者追求利益的践踏下被改造成单一经济林木,最终又如何萎退出人们“迷惑”的视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 要把 那 些他 们 所 认为 的不 易 控制 的 、 糊 模
的 、 变 的、 多 复杂 的 、 质 的 、 正 式 的状 态 变 成 易 异 非 控制 的 、 晰 的 、 变 的 、 清 不 简单 的 、 同质 的 、 正式 的状
பைடு நூலகம்
态 。但他 们 不知 道 , 在那 些 表 面 的混乱 下 其实 隐 藏
… …
道德行 为 、 世界 观 的干 预 : 以及林 业 的大规模 单一 种 植: 城市 建筑 的简单化 ; 农业 的集 体化 生产 … …所 有 这 些计划 的实 行都是 为了让社会 更有 序 、 清晰 、 更 更 简单 . 人 民能更好 地被 管理 和统治 。但 正如 斯科 让
特 在此 书封 面上写 的那样 . 些试 图改 变人 类 状况 那
杂 的 、 满着 无 限可 能 的现 实 的 。巴西 利亚 等 极端 充 现代 主义 城 市 的 建 设 、 苏维 埃 集 体化 , 桑 尼 亚 的 坦
强制 村庄 化 、 农业 种 植 的 简单 化 ……所 有这 一 切都 说 明 了这一 点 。
极端现代 化意识 形态 ; 三是有 一个独裁 主义 的 国家 ;
四是软弱 的公 民社会 。 四个 因素缺一 不可 。 这 管理制 度提 供 了大规模 开 展社会 工 程 的可行 性 . 端 现代 极 主义 意识形 态提 供 了愿望 . 弱 的公 民社 会则使 得 软 独 裁的 国家有 实现 这些愿 望 的决 定权 和行 动能 力 ,
斯科 特认 为 , 多革命 者 都是极端 现代 主义者 , 很
和习惯 的城市是不能达到乌托邦 目的的, 旧的东西 都是落后 的、 无序的、 糟糕的 、 混乱的, 只有彻底打破 旧社会 , 才能创造 出他们想要 的现代的新社会。因
《 国家 的视 角》的内层含义
高王 凌
( 中国人 民大 学 清史研 究所 , 京 1 0 7 ) 北 0 8 2
说起詹姆 斯 ・ 斯科 特 . 中国 的学术界 可 以说 C・ 在
现代 化意识 形态 是一 种强 烈 、 固执 和盲 目的 自信 . 极
端现 代化 意识形 态者 们对 于科学 技术从 来就是 缺少
着更 深 层 的逻 辑 。 他 们 不 明 白 , 这些 静止 的 、 化 僵 的 、片 面 的规 划 是不 可 能规 定指 导 不 断变 化 的 、 复
的项 目最后 都无一例外 失败 了。
在 斯科 特看 来 , 些极端 现代 主义 的社 会 工程 那
具备 了 四个共 同 的特 征 : 是对 自然 和 社 会 的管理 一 制度—— 也 就是 能 够重 塑社 会 的 国家简 单 化 : 二是
维普资讯
第 1 0卷 第 5期 20 0 8年 9 月
石 家 庄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hj z u n nv ri o ra o iah a g U i s y S i e t
Vo .0, . 11 No5
Sp2 0 e .0 8
是大名鼎 鼎 。他 的《 民的道义 经济 学》《 农 、弱者 的武 器》 统 治与 反抗 的艺 术 : 和《 隐秘 的文 本 》 等 , 乎 等 几
每一部都好 评如 潮 , 脍炙 人 口。但 眼前 的这 本《 国家
批 评 和怀疑 。他 们相 信 , 随着科学 的不 断进步 , 类 人
是可 以理性 地设 计社 会秩序 的 。他 们总 是倾 向于 以 视觉 美 学 的观点 来 看理 性 的秩 序 。在 他们 看 来 , 一
的视角》 相 比之 下 , , 却好 像受 到了冷 遇 。这 究竟是
为什么?我 为什么又看 好它 , 给它 以很高 的评价 呢? 国家 . 从诞 生开始 , 据说就想 着要 怎样 改变人 民 的生 活 . 怎样 加强 自己的统治 。特 别 是 在 “ 近代 ” 以 来 . 国家强制权 力 的保 证下 , 在 它开始 制定 各种各样 的规则 . 如 : 例 度量 衡 的标准 化 ; 土地 调 查 和人 口登
他 们 的想 法都 带有 不 同程 度 的乌 托 邦 , 而他 们 的设
想越是乌托邦 , 意味着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就越彻底。
而且 . 对于统 治者来 说 , 对传统 组织和 文化 的摧 毁 能 更 彻底 地消 灭 旧势力 的力 量 , 民众像 “ 使 口袋 中 的马 铃薯” 一样 没 有力 量 而更 易 于受 到上 级 或外 来力 量
记制 度 的建立 ; 对各 种 习惯 ( 包括 卫 生 ) 生 活方 式 、 、
个 有效 率 的 、 被理 性地 组织起 来 的城市 、 村庄或农 场
应该 是在几 何学 上显 示 出标 准 和有秩序 的 。 极端 主义 者 要使 一 切 东西 都 变得 更 简单 、 清 更 晰 、 易 于 管 理 和控 制 , 更 比如 : 木 的商 业化 种 植 , 树 城市 建筑 的功 能分 割 ,农 业单 一作 物 种植 的推广 , 农 业 集体 化 的 实施 . 厂 自动 流水 线 的标 准化 生 产 工
①詹姆斯 ・ ・ c 斯科特《 国家的视角》 王晓毅译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0 4 2 0 年出版 。
维普资讯
石家庄学院学报 会 改造 计 划 。在他 们 看来 , 一个 一 味 迎合 已有 风格
20 年 9 08 胄
纪 ,中国就 有斯 科 特所 说 的这 样 那 样 的 事情 出现 。
的控制 , 只有这 样 , 治者 才能更 好地 实施他们 的社 统
最终使得 这些计 划能够 付诸实施 。 在这 四个 因素 中 。 斯科特 花 了极 大 的笔 墨 来强 调极 端现代化 意识形 态对 国家统 治者 的影 响 。极端
收稿 日期 :0 8 0 — 5 2 0 — 7 1 作者简介: 高王凌 (90 )男 , 15- , 北京人, 教授 , 主要 从事社会经济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