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研究“十一五”规划

合集下载

“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

“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

“十五”总结及“十一五”规划 -总结[] 关于“十五”期间及XX道的市交通局:“十五”以来,我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省运输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中以依法行政为重点,以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全面完成了期内的各标任务,。

现将“十五”及XX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队伍及行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十五”以来,我们按照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把行风建设贯穿到行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落实到各项工作,着力于全市运政人员政治觉悟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工作的改进,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思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开门纳谏,闻过则改、防微杜渐,把教育和结合起来,把行风与提高结合起来,使行风建设进一步深入。

XX年,我市运管系统的行风建设顺利通过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评议,建成了市级行业。

XX年,我市运管系统的行风建设又顺利通过了省交通厅、省文明委组织的评议,在全市交通系统中率先建成了省级文明交通行业。

今年以来,我们抓住全市开展保持共产性教育和以改善机关效能为主题的“效能革命”的契机,再一次组织了对运管行风的深入的评议、整改提高,市、区、县运管机构都分别出台了《规范化服务细则》,制定了首问制、职位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并予以认真的贯彻落实,运管系统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党员工队伍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进一步增强。

结合贯彻落实《道路运输条例》关于运管机构和运管人员不得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规定,自XX年7月起,我市在市交通局和市运管处的牵头组织下开展了彻底的清理,到XX年6月,全市所有参与道路运输及相关经营的运管机构和运管人员一律退出了经营,“既当运,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XX年,结合贯彻《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处分条例》,我们还在全市运管队伍中开展了广泛的教育,在班子中开展了对违反规定接受现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04-13考研管理学原理真题

湖南大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04-13考研管理学原理真题

湖南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专用纸招生专业: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管理学原理试题编号:334 ........................................................................................................................ .............................注:答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必须答在专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和。

2、中国早在()年前就有了人类社会的()的组织,因而也就有了()。

3、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是()的经济学家()。

他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一文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和()理论。

4、早期管理思想是()的萌芽。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管理理论称之为()或()。

5、“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的()。

他的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

6、继泰罗制之后形成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和()的合理化,管理人员()的合理化。

7、“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有()、()和()。

8、“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就是决策,决策分为()决策和()决策。

9、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信息化、()和()10、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是客观性、()、()和()。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人类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叫管理?3、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4、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有哪些益处?5、列宁在评价泰罗制时,指出它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具体是指什么?6、“管理科学”学派的主导思想是什么?7、管理哲学主要由哪几个方面构成?8、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9、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10、关于经济与管理的哪几个哲学理念在深层次上对现代中国管理道德产生了重大影响?三、论述题(每题15分,答4题,其中第5题必答,共60分)1、简述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公共管理系

公共管理系•【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顾杰.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邓泽宏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丁宇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周均旭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教授】何应龙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魏敏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雷德明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李秋容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吴汉军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石秀华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卢珂.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程红丹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刘文波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张彦英2013-12-05•【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副教授】王哲2013-07-08•【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讲师】张雅勤2013-07-08•【公共管理系】【行管教研室】【讲师】唐青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董登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张智勇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教授】熊吉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周云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王伟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罗莉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胡荣芳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副教授】刘珺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卢敏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邱莉丽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保教研室】【讲师】程妍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陈秀峰.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彭惠青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教授】张英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副教授】李莉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副教授】柯燕.2013-07-08•【公共管理系】【社工教研室】【讲师】冯晓平2013-07-08教师系统分析与集成社教社社数社社常社。

行政管理专业深度解析

行政管理专业深度解析

一、专业深度分析:行政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强,研究范围广泛的学科,以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为基础,对公共事物和行政管理进行综合性全面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理论的分析和规律,社会主义中国行政管理的特殊性;行政管理的历史和现状;信息化社会和开放条件下行政管理的发展等。

目前行政管理学已经建立和形成以分支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构成,健康有序发展的学科群。

在新时期,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目标就是创建了一个具有时代特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与时俱进的中国行政管理学,促进国家行政管理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和法制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新世纪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人才。

主要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这类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掌握现代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能力。

为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形势发展需要,同时也为了和国际接轨,行政管理专业正在准备进一步壮大规模,扩大招生面,它与公共行政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类似,没有相关限制、费用合理,受到广大跨专业考研同学的青睐。

主要研究方向:1、政府管理与创新;2、电子政务(数字城市政府管理);3、公共经济;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5、公共政策分析;6、科技政策与高科技园区管理;主要课程设置: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得主要课程有社会科学名著选读;公共政策分析;行政理论与实践;政治学原理专题;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管理学专题研究;行政管理专题研究;经济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各院校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特色课程。

专业排名前十名的院校北京大学(北京) ;复旦大学(上海) ;中山大学(广东);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 浙江大学(浙江); 南京大学(江苏)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大学(湖北)二、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1、行政管理就业前景分析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大大地拓宽,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政府机关部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詹文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06AIJ0130105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伦理学视野中的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研究
赵敏
华南师范大学
06AIQ0130106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卓雄辉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 自筹 信息技术学院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华南农业大学财务 规划 处
06AIG0130085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对我国高校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肖俊辉 广东医学院
规划
06AIJ0130127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申群喜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 规划 学院
06AIG0130180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办学道 路的选择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构建院 内实习公司,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庞磊
广东商学院
06AIL0130149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及其现代化研究
谭华
华南师范大学
06AIG0130151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广东高校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
王楚鸿
华南师范大学科技 自筹 处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自筹 规划
06AIJ0130152
06AIL0130016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李萍
中山大学
06AIJ0130019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春声 中山大学
06AIJ0130023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高校双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8秋四川网院《市政管理》第一二次作业答案

18秋四川网院《市政管理》第一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A.城镇化B.逆城市化C.大都市化D.地区城市化2.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以后,城市化进程会呈加速发展趋势。

A.30%B.40%C.50%D.60%3.()是一种在消费商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

A.纯公共产品B.俱乐部产品C.公共服务D.公共资源4.1959年,经济学家()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区分开来。

A.奥斯特罗姆B.萨瓦斯C.蒂博特D.马斯格雷夫5.市委员会制是由()掌握所有的立法和行政权力。

A.全体委员B.委员长C.少数委员D.市长6.美国的大城市普遍采用(),市长和立法机构的议员均为全职并有薪金。

A.市委员会制B.市长制C.议会经理制D.弱市长制7.()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方面,拥有相当于省级的权限。

A.直辖市B.地级市C.县级市D.副省级市8.()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宗旨,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群众性政治团体。

A.居民委员会B.非营利性组织C.市民参政D.人民团体9.英国学者格迪斯在其出版的()一书中,第一次从区域经济出发考察城市规划,并提出城市规划应该遵循“调查—分析—制定规划方案”的基本程序。

A.《明日的城市》B.《明日的田园城市》C.《建筑十书》D.《进化中的城市》10.下列不属于城市规划编制原则的是:A.统筹原则B.效益原则C.人文原则D.生态原则11.()是指排他性控制和独占某种经济资源、产品、技术或市场。

A.自然垄断B.垄断C.强制性垄断D.经营性垄断12.价格上限机制是由()提出的。

A.李特查尔德B.斯蒂格勒C.布坎南D.普令泰因克13.城市基础设施每增加1%,生产成本可以降低:A.0.219%B.0.325%C.0.129%D.0.437%14.()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能源流的载体,是保证城市经济和社会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性物质条件。

华工《行政管理学》作业

华工《行政管理学》作业

华工《行政管理学》作业(2012-10)一.解释以下名词与概念1.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2.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这些条件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有形的、无形的;有自然界的、社会界的。

3.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应发挥的功能。

4.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

5.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6.管理跨度:又称为管理幅度与管理宽度,就是一个上级直接指挥的下级数目。

7.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为有效控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定额和结构比例所进行的管理。

8.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9.国家公务员制度: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

10.行政决策: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做出决定的过程。

11.行政执行:也称行政实施,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形成最早的概念。

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测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总和。

12.行政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专设的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广义的行政监督泛指执政党、国家权利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群众等多种社会力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

13.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过程中各项活动、任务以及目标的各种信息、文件、指令、预测、情报、数据资料、建议等的总和。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一五”规划的政治学意义解读

“十一五”规划的政治学意义解读

意识形态的体现 ; 大力发展经济 , 同时完 善社会保 障体 系 , 建立公平 、 的分配制度是合法 性和政治权威提 升中社会秩序 公正
稳定的基础 : 社会主义法制化和政治 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又是统治权威合法性 的保证 。


“ 科学发展观 ” “ 、以人 为本” 理念是合法性意识形态 的基础
统治 、 政府或政权怎样以及能否在社会成员的心理认 同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运作 。 在合法性权力中 , 关键是权威 。 种 良好的 一
善治所追求 的最大 目 标就是获得政治统 治的权威和政治体 系的合法性。
运用政 治学原理认真研读全 国人大 制定 的“ 十一五” 规划 . 以发现 : 学发展观 、 可 科 以人 为本 的指导 思想是获得 合法性
维普资讯
第1 4卷 第 3 期
V 1 1 o 3 o .4 N .
北京 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o e j n l cr n cS in ea d T c n lg n t t t o r a f B i i g E e t o i c e c n e h o o y I s i u e
设为 中心” 的社会 主义建设根本任 务。 中国是一个发展 中国家 , 在中国这样 一个处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过程 中的 国家 , 当 适
收 稿 日期 :06—0 — 1 20 9 1
维普资讯
“ 规划的政治学意义解读
正确 的理论支持 。
科学发展观强调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人 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充分 依靠人 民群众作 为推动发展 的主体 和基 本力 量, 同时又把满足人 民群众不断增长 的物质 和文化需要 , 为发展 的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 , 作 体现 了历史唯 物主义关于人 民 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个 国家 , 一个 政党的执 政思想能够时刻 以最广大人 民群 众的利益作 为根 本与基石 。 自然会 这 得 到群众对于这种政 治文 化的明确认知 、 感和价值取 向和 态度 , 情 从而 形成意识形态 的转化 . 到 了意识 形态的政治社 会 达

行政管理学论文

行政管理学论文

题目关键词内容摘要公文.中国,两千多年前《左传》中,有“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的记载。

三百多年前撰写的《纲鉴易知录》中,也有“召公、周公行政”的记载。

行政组织是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

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广义包括国家立法、司法等机关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也包括企业、事业及社会团体中管理行政事务的机构。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普遍设置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市、地、县、乡等各级政府及其办事机构。

中国的行政学所研究的行政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

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在行政过程中,为协调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目的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和能力,在完成行政任务中创造最佳的工作效果。

人事行政的内容一般有:①设置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②建立公务人员的职位分类;③实行人事行政的各种制度,即公务人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晋升、保险、培训、调配、工资、福利、辞职、辞退、交流、回避、退职、退休、申诉、控告、监察、监督制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事行政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具体人事行政中实行下列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职位分类、依法管理的原则;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考核实效、晋升唯功的原则;扬长避短、智能互补的原则;合理流动、相对稳定的原则;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民主管理、公开监督的原则。

人事行政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关键,对于实现国家职能和行政职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一切行政管理的成效越来越取决于对人的管理。

所谓行政领导艺术,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给人以美感的领导技能。

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及政策取向,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深刻分析重庆特殊市情,客观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潜力,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内外发展形势,着眼于依靠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不断分享发展和改革成果的基本点,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十五”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市发展快、人民得实惠多、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直辖市、三峡工程移民等历史机遇,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深化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克服煤电油运紧张、重大疫情和灾害等不利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局良好,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重要进展,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进基本小康门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胜利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五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69.1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94.96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60元,比200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006.3亿元和1215.8亿元,进出口总值接近43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51%,城镇化率45.2%,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84.9%,非农产业就业比重5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过138%。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2008年01月15日 11:39:23 来源:学习时报□宋世明温故而知新。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17大之后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0岁。

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二、1988年——“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

解密“十一五”智囊团

解密“十一五”智囊团
对于工作上的事情要求严格 。” 胡启恒院
其实 , 十一五” 从“ 规划《 建议》 全文不
难看出原因, 解决“ 三农” 问题等 6 个问题
是此次规划的重点 ,专家委员会里有韩
俊、 石元春等 4位以上研究农业 的经济学
家和科学家,由此可见农村 问题 的重要
性。
士认为专家 的遴选标准在我国是一个巨
区域经济 的一些研究成果得 到了发改委的认可
吧 。”
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 》发改委主任马凯说 “ 专家
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对 ‘ 十一五 ’ 规划《 纲要》 进行
咨询论证 、 提出论证报告 , 并同《 纲要》 一并报送全
国人大。”
第二次会议的议题则更为具体,主要是围绕
“ 十一五” 时期的发展目标 、 重大任务 、 重大举措 、 重
主参与的。作为长期研究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的专 ”
家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的系主任毛寿龙认为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决策涉及很多专业知识 , “ 而
成 立始 末
“ 十一五” 规划专家委员会共 3 人 , 中多是 7 其 著名人物 , 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教授 、
它们是不能出错的, 因而专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专家认为切实可行的决策才能执行。” 胡启恒院士也认为 :政府 能够将 民主决策制 “
大的进步。她表示 , 以前社会科学受不到
重视 , 人们往往把社会科学同意识形态等 同起来 , 其实社会科学同个人乃至整个社
会的利益密切相关, 社会 的发展战略和经 济发展需要社会科学。 有意思的是胡院士
“ 专家们主要从 自己的研究领域来谈
‘ 十一五 ’ 规划 , 但是对曾经研究或觉得重 要的问题也会表示关注。” 张可云教授说。 因而在会场上 , 作为区域经济学家的张可 云曾就 自主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规划 委员会专家 、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 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关注的领域 也十分宽泛 , 他曾撰文表示,在 ‘ “ 十一五’ 规划中 , 城乡协调发展战略问题 、 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和消费促进战略问题 , 是政府 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重大战略性问题。”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学概论第2次作业

行政管理学概论第2次作业

行政管理学概论第2次作业第一篇:行政管理学概论第2次作业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2 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能否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和行政决策,出色地完成行政任务等方面的衡量是指哪一类行政效率的技术测量()•••• A、行政费用测量法B、行政功能测量法C、行政要素评分法D、标准比较法标准答案:b 说明: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2 制度准备是指为明确行政执行的具体准则相依据,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

这些法规制度不包括()•••• A、目标责任制度B、检查监督制度C、奖惩制度D、责任连带制度标准答案:d 说明: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2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分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工作监督的范围不包括()。

•••• A、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和专题工作报告B、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C、审查、批准国家的或地方的预算决策D、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标准答案:d 说明: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2 特定的行政执法主体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对人所给予的惩戒或制裁,这属于()。

••• A、行政处分B、行政强制C、行政处罚•D、行政许可标准答案:c 说明: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2 行政效率的技术性测量中的行政费用测量法包括单位费用法、人均费用法和()。

•••• A、效益费用法B、成本费用法C、事平费用法D、事件费用法标准答案:c 说明: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2 行政执行的()是一种通过利益诱导进行间接管理的方法。

•••• 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思想教育手段标准答案:b 说明: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2 在领导体制上,行政监督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学研究“十一五”规划为了进一步推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更好地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服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制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行政管理学研究“十一五”( 2006 —— 2010 年)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科研工作的纲要性指南,也可作为行政管理学界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开展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的参考和建议。

为实现规划,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将加强指导,选择重点领域和课题,组织骨干力量开展研究工作,努力完成规划提出的任务。

一、“十五”研究工作的回顾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一)“十五”研究工作的回顾“十五”期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下,在全体理事、会员、专业分会、团体会员单位及秘书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行政管理学界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求真务实,突出重点,扎实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推动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十五”期间,行政管理学界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基础理论的研究,编写了一批高质量的专著与教材,翻译了一批公共管理方面的名著,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初步的学科基础,并且在使国外成果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

2 、加强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

在“十五”期间,学会和行政管理学界加强了对政府管理实践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在政府行政改革、政府应急管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交了一系列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与对策建议,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做出了贡献,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

3 、强调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创新。

方法论在行政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十五”期间,学会和行政管理学界加强了对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创新,日益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在政府管理的操作技术上,介绍并引入国外的绩效管理、目标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4 、举办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

“十五”期间,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学术界力量,与有关单位联合,先后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国际研讨会、专题研讨会。

通过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为行政管理学界总结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同时,学会把专家学者的最新观点和建议集中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报送,为政府提供参谋咨询服务。

5 、编辑出版高质量的学术专业期刊。

在“十五”期间,学会会刊《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在 2004 年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的最近 4 年中文核心期刊最新评价研究报告中,再次入选核心期刊,并在“管理学类”排名第 1 位,在“中国政治类”排名第 3 位,在推动行政管理学研究方面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6 、认真组织学会科研课题招标,建立学会专家库。

学会自2001 年开始实施科研课题招标,就行政管理研究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初步建成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专家库。

(二)面临的形势“十五”期间,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新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优秀理论成果,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都有长足进展,为党和政府多项重大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已经初步建立了公共管理的学科定位和理论框架,各高等院校普遍建立了公共管理类院(系),学科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功底比较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专家学者。

在看到进步与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行政管理学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是:行政管理学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体制和机制的制约;科研资金不足,渠道有限;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工作的原创性和实证性不够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切实重视,在“十一五”期间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学会和行政管理学界的努力,逐步加以改善和解决。

应当看到,“十一五”期间,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重大课题,对行政管理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学会和行政管理学界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行政管理学的繁荣发展,为发挥行政管理学的作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十一五”研究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方针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适应新形势,做出新贡献。

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围绕政府中心工作,重点研究政府改革和管理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服务。

3 、主动争取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开展行政管理学研究,服从和服务于政府工作大局。

4 、创造民主、团结、和谐的学术研究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和依靠学会会员开展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会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技能。

(二)战略目标1 、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推进行政管理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创新,加强行政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行政管理学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攻关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

2 、明确行政管理学界的历史责任,把握政府改革与管理实践的现实需求,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学界的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作用。

3 、培育创新人才和学术团队,争取政府支持,营造良好的学术探讨环境,进一步增强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潜力,实现学科体系建设与学术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1 、抓住全局和前沿问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要抓住前沿性课题,如构建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基本理论、依法行政、政府绩效评估技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危机管理、政府流程再造、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政策基本理论、治理理论等课题的研究。

在研究中,既要注意追踪和介绍国外最新前沿理论成果,又要重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基础理论研究的本土化。

2 、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实际问题研究在研究工作中,要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学会工作的重要指示,选准课题,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加强对政府管理实践中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做好政府的助手和参谋。

在研究方向上,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重点对政府管理创新、政府应急管理、绩效管理评估、降低行政成本、廉政建设、政务公开、民主科学决策、行政问责制等研究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有所突破,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出新的贡献。

3 、整合学术界力量,推动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理论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实践的先导。

在行政管理科学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我们要注重学术研究力量和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坚持“提高、深化、创新、扩展”的方针,注重总结我国优秀行政文化,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不断推动行政管理科学发展,并将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当代各国政府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趋势和科学方法,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理论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4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学术交流成效学术研究要面向世界,及时了解外国学术研究动向,扩大对外联系与合作渠道,提高合作质量,加强跨国比较研究,重点研究国外政府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为我国政府管理和行政改革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和启示。

三、“十一五”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选题1 、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研究基本理论研究是发展行政管理科学、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理论。

重点选题有:( 1 )中国公共管理框架研究;( 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研究;( 3 )西方公共行政新理论、新实践与新特点。

2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认真解读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政管理学研究,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重点选题有:( 1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2 )公共服务研究;( 3 )社会管理研究;( 4 )中介机构改革研究;( 5 )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3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研究中的一个现实中的重大课题。

因此,要加强对和谐社会构建与政府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

重点选题有:( 1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 2 )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行为规范化建设。

( 3 )创新型国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政府的作用4 、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公共政策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西方的发展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日益受到政府重视,但公共政策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在中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公共政策理论研究,更加关注转型期公共政策的实证研究。

重点选题有:( 1 )公共政策前沿理论及其本土化问题研究;( 2 )转型期中国重大公共政策实证研究;( 3 )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研究。

5 、政府管理方法与技术研究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体系轻方法,重原则轻技术的倾向,导致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政府管理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社会科学的特点不突出。

“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加强对政府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为政府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技术。

重点选题有:( 1 )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2 )廉政体系建设;( 3 )行政成本研究;( 4 )公务员制度与 MPA 教育;( 5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6 )电子政务建设;( 7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6 、重点行业与部门管理研究在“十一五”期间,行政管理学界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问题的研究,如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能源问题、三农问题等重点行业与领域的改革。

上述若干重点行业与领域的管理与改革都需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这要求行政学界加强对相关行业政策和部门管理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思路与改革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