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艺术手法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例举
互文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 我西阁门”。
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中“见” 与“闻”互补见义。
回环
语法上指,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 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回环 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 语意精辟警策。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列锦
3、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马致远的《天沙净· 秋思》前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越调】天净沙· 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设问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 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2、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 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 药,年年知为谁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问
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江东子弟多才俊, 包羞忍耻是男儿。 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9、起兴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由此而思及“华年”。
2、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例解古典诗词的托物言志手法
例解古典诗词的托物⾔志⼿法借物抒情(托物⾔志)托物⾔志是诗歌散⽂中经常运⽤的表现⼿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格化的⾊彩。
例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托物⾔志的⼿法,借荷花这⼀形象表达了⾃⼰洁⾝⾃好、保持⾼尚节操的⼈⽣追求。
例2:清代龚⾃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托物⾔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例3:茅盾的《⽩杨礼赞》,借中原地区常见的⽩杨树来表现解放区⼴⼤军民不屈不挠、⼒求上进的精神。
例4:古诗中,象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洁的品性不为时⼈所了解。
例5:陈⼦昂的许多感遇诗也往往采⽤托物⾔志的⼿法,或借助⾹兰杜若、或借助珍禽翡翠来抒写⼼中的怀才不遇之慨。
例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洁的⼈,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能声名远播,从⽽表达出对⼈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度⾃信。
例7:“⼀陂春⽔绕花⾝,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北陂杏花》)【析】杏花,绚丽⽽脱俗,傍⽔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
本诗写临⽔开放的杏花,是⼀⾸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境,⾼洁⼈格,宁为⽟碎,不为⽡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托物⾔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种思想。
②托物⾔志,更重要的是诗⼈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迹,以及⼈⽣的态度和对⼈⽣的感悟。
托物⾔志与象征、⽐兴、⽐喻的关系托物⾔志与象征、⽐兴、⽐喻有密切联系。
象征要有象征体,那便是物,象征要表达的思想就在作者对物的描写和评价之中。
⽐兴呢?最早的解释是“先⾔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的“他物”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古典诗歌描写音乐分析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 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 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音,达到了“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4.以感衬声(衬托)。描写音乐除 了正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以写 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衬托,以 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先看李白的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并没直 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而是通过听众 的反映,情感的变化来写乐曲声:听 着这暗暗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 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古典诗歌描写音乐常用的表现 手法
1.以声喻声(比喻)。这是最 常见的描写手法,白居易的《琵琶 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 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 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 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 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 声如裂帛。”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写 明湖居听书的情景。先写黑妞的演 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后 写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 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 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 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 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 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 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正侧结合、比喻、夸张、 通感、渲染、衬托、对比
听蜀僧浚弹琴 (天津卷)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⑴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 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 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 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 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古诗鉴赏描写手法
1、动静结合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或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 种别有意味的情趣。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静互相衬托的。
动静结合的作用:
(1)使得描写的对象动者更动,静者更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2)使得描写的对象显得更加有声有色;
(3)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如亲历其境的现场感;
望去,那倾泻的瀑布不正像一条巨幅的白练挂在山间吗?真可谓以静衬动,
一字居要,更显瀑布之冲天直下的动感和气势。
②以动衬动
▲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 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 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 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
06年四川卷 《周密夜归》“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 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qióng:此代指竹杖。 塍chéng:田间土埂
“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 析。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像(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 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诗人猜想,在青灯之下,自己日思夜盼的妻子 或母亲(对方)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这幅画面流溢出来的家中亲 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也正是诗人怀乡思归,盼望与亲人团聚的急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 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第三、四句诗人以“忆”字领起,从对面写来,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 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非常多样,常见的包括:
1.直抒胸臆:通过直接的方式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愿。
2.融情于景: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3.托物言志:借助对物体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4.托物起兴:借助对物体的描述来引起诗人的兴趣,进而展开诗歌的主题。
5.巧用衬托:通过对比或衬托的方式,突出主题或情感。
6.联想巧妙:通过巧妙的联想,将不同的景象或事物联系在一起,以表达更丰
富的意义。
7.细节逼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
8.运用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使诗歌的表达更加深刻和含蓄。
9.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或情感。
10.虚实结合: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11.以动写静:通过描绘动态的景物来衬托静态的景物,以突出静态景物的特点。
12.以静写动:通过描绘静态的景物来衬托动态的景物,以突出动态景物的特点。
13.运用讽刺和幽默: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手法并非孤立的,古典诗歌中常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手法,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一)诗歌中的表达方式1.记叙: 2.议论※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3.描写:(1)间接描写即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
侧面描写就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2)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3)白描(4)细节描写即对细小情节的描写。
它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动静结合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6)点面结合(7)虚实结合,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8)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9)描写景物的角度:1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
2形状、声音、色彩、情态等。
3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
4还有动与静、点和面、明和暗、繁笔与简笔等。
(常两两结合、对比、映照)4.抒情: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而情景交融)情因景生②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而情景交融)景随情移3触景生情※景的哀乐与情的哀乐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
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③借物抒情(即托物言志,象征手法)④借古抒情(怀古伤今、借古喻今)(二)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拟、比喻、对比、借代、夸张、对偶、互文、用典、双关、反复、排比等。
1、比拟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常见有拟人与拟物两种类型。
2、比喻比喻的基本修辞作用是能够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
诗歌鉴赏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案:首联写诗人夜宿牛渚,目
秋江空寂,便很自然地想到谢尚对 袁宏的提携;次联正面写怀古,一 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 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 一起。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 难酬的孤独和寂寞。
三、表现手法
考点解读:
为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 共鸣,优秀古典诗词都使用丰富的表现手法。
记叙即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 描写即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 情态;抒情即抒发和表现诗人的情感;议论即对景 物、事件及相关人物的命运的态度和评价。
鉴赏诗词的表达方式要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分析其在诗词中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技法解密:
1、区别表达方式
要正确判别四种表达方式,应特别注意区分 描写中的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和白描; 抒情中的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还应注意同一首 诗中,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情景分写: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 怅地遥望乡关所见之景;三、四两句由外界景物的描绘 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直抒思乡之情;五六 句又变换笔墨写景,用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加重了 诗人的乡愁;最后两句又是直抒胸臆,极写自己的惆怅 之情,这样全诗层层递进,内涵丰富,主旨深刻。
[例2]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 题。
[例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 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 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中的表现手法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对诗歌中所使用的各种表现技巧和风格的理解和评价。
这通常包括对以下方面的分析: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段的运用,这些都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韵律与节奏:
诗歌的韵脚安排、音步节奏、押韵方案(如押尾韵、交叉韵等)以及它们产生的音乐效果。
意象与象征:
诗中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来传达抽象概念或深层主题的象征性意象。
语言风格:
包括诗歌的语言选择、句式结构、口语化或文雅程度,以及语言的独特性或创新性。
情感表达:
诗人如何通过文字传达情感,包括激情、怀旧、悲伤、喜悦等情绪的强度和真实性。
主题与思想:
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旨,以及这些主题是如何贯穿全诗并得到体现的。
结构与组织:
诗歌的结构,比如是自由体还是固定形式(如十四行诗、绝句、律诗等),以及诗的组织方式,如叙事顺序或断章取义。
创新与传统:
诗人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以及这种平衡如何影响诗歌的整体效果。
情景交融:
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结合,即“物我合一”的境界是否被成功营造。
启示与哲理:
诗歌是否能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或思考,是否蕴含丰富的哲理。
在鉴赏诗歌时,通常需要结合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动机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浅析李商隐《锦瑟》的艺术手法
浅析李商隐《锦瑟》的艺术手法【摘要】《锦瑟》是李商隐的一首诗歌作品,通过运用比喻、对比、象征、意象和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出了诗人对爱情的思念和痛苦。
比喻手法使诗歌中的琴弦比喻为人的感情,对比手法则对照了琴弦的美丽和脆弱,象征手法则将琴弦与人心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意象手法通过描绘琴弦的形态和声音传达了诗人的心情,而音乐手法则为诗歌增添了动听的音乐感。
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感慨和追求,使诗歌富有情感与音乐美感,展现出了深刻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李商隐, 《锦瑟》, 艺术手法, 比喻手法, 对比手法, 象征手法, 意象手法, 音乐手法, 文学作品, 引言, 正文, 结论, 背景, 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李商隐《锦瑟》的背景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细腻、含蓄而著称。
《锦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离别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失落。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对比、象征、意象和音乐等手法,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李商隐在《锦瑟》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着读者,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锦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感受他那种深沉、含蓄的内心世界。
1.2 阐述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文学作品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播文化、表达情感的载体。
文学作品可以带领读者探索人性的深层次,反映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李商隐的《锦瑟》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通过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沉重,引发人们对爱情和生命的反思。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赏析,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艺术性和审美享受,更在于它对人类情感、思想的影响与启迪,成为人们心灵的一种精神食粮,滋养着人们内心的丰富与深度。
唐代文学中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
唐代文学中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唐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其文学读后感深厚,对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学遗产。
唐代文学艺术特色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非常多元化。
以下从唐代文学的韵律、意境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来探讨唐代文学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
一、韵律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唐代的文学以诗歌为主,体裁广泛,韵律尤为讲究。
唐代诗歌的韵律音韵格律多样,且自成一体系,影响深远。
其韵律的艺术特色在于富有音韵美感,表现手法则是以声韵音律为基础,注重把握语言的美感和感觉效果,注重前后音节的押韵、延展、断续等巧妙处理,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得以充分体现。
例如,杜甫《登高士》中的“羽翼四凌空,跃马超骧迥。
从升耸宝鸟,俯见长安城。
街巷随马断,归来景不同。
卷甲展羽翼,倚天横北风。
”,诗句自然流畅,平仄对仗得体,字字句句皆有音韵美感,令人读来如同行云流水。
二、意境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唐代文学以唯美主义独树一帜。
既受到佛教美学、道教哲学、儒家人性观等方面的影响,又积淀了中国古代文化、风俗的精华。
这使得唐代文学中充满了清新淡雅的意境,其中诗歌更是以表现清新自然、浪漫柔婉为美学追求。
其艺术特色在于富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和意境,表现手法则是通过简约、含蓄、意象的运用,创造出具有思想深度的美学价值。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清新的小草、燃烧不尽的野火、春天吹来的风,这些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把送別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叙事技巧的艺术特色及其表现手法唐代文学的叙事技巧非常高超,多以状物叙事、写人叙事为主,其中更以状物为多。
其艺术特色在于富有创意的构思、布局及详略得当的刻画,表现手法则是通过描述景物之美、人物之貌,表现出对人性、世态、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和社会批判意义。
例如刘禹锡《陋巷重门》中的“人知廊庙旧,春色故园同。
古诗鉴赏 表现手法 抑扬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抑扬中国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始终以“抑扬”为其核心,以高度的艺术性体现出一种双重对比的节奏感。
抑扬,又称波折对仗,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的核心特色之一。
古代抑扬具有深刻的意蕴,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如比喻、象征、对照、并列、进退等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传达作品的主题,从而起到艺术上的统一和体系性。
抑扬主要体现在诗歌语言的修饰上,一般来说,抑扬的语言形式是以言简意赅、结构简洁、句式简练,以及精妙的词语搭配与句式和谐有致为主。
它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学创作中“少即是多”、“精即简”的哲学理念,仅仅用少量的语言表达就能言简意赅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种简洁的表达手法使古代诗歌得以尤其富有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运用抑扬节奏的语言技巧,来表达出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所谓“抑扬”,它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表现手法,它是指在节奏上通过重音或者重读弱读,用“抑”和“扬”来表现文学作品中反复重复强调的技巧,抑扬有两种不同的读法:抑制或者抬高。
古代抑扬最重要的是要以节奏性处理句子,针对句子中的必要结构,同一句子承接前后的语句,在保持节奏的同时,用语气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变化。
抑扬的表现手法,例如,在古诗词中,主要表现为“押韵”和“夸张”。
押韵是指把一句诗或者一段诗中末尾的韵脚连到下一句诗或段落中出现的韵脚,以达到表达美感、抒情感染或者感染读者的目的;夸张是一种表达语言的手法,也是古代文学创作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用来深刻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抑扬的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诗的表现手法,以抑扬为主要特征,尤其是押韵和夸张,它们既可以抒发情思,又能深刻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抑扬节奏更能突出古诗典雅大气、高绝文采、古朴庄重,这是古诗作品所完全独具的魅力所在。
因此,古代文人们在创作古诗时,都会把抑扬的表现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用语言的技巧,运用押韵和夸张的语言,使古诗表现出独特的韵律美,传达着作者的主题意图,从而赢得了无数诗人爱戴的心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鉴赏(一)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在诗句中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感情的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
安史之乱后,杜甫贫病交加,带领全家漂泊在四川,当他听到官军收复了洛阳附近的部分州县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记下了自己欣喜若狂的快乐心情。
直抒胸臆,"涕泪""喜欲狂""白日放歌"传达出了他的心情。
2.间接抒情:借助于其他景、物、人、事来委婉、含蓄、曲折地表达感情的都可称间接抒情,感情往往隐藏于诗句的背后。
诗中最常见的,高考常考查的是借景抒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清凉的画面传达着离别者内心的凄苦之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在白居易因事被贬江州之后,元稹听说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情。
诗歌的前三句叙事言情,表达了自己听到了这个消息时陡然一惊,如何吃惊,作者却紧接一句写景――"暗风吹雨入寒窗",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蕴含于景语之中,显得情深意厚。
试题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
②许浑:晚唐诗人。
《咸阳城西楼晚眺》是千古名篇,第二、三两联更是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从景物描绘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6分)分析:解答此题要对景物描绘、情感表达两个方面都有具体阐述,能够结合诗句内容,对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作具体分析。
切忌空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概念。
此诗的二、三两联将情感溶于景色之中传达出来:"云起""日沉""风满楼"极力渲染压抑沉重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不安;"山雨欲来"写自然界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暗示出社会的衰败和动荡在作者内心引起的不安和忧虑。
三联写昔日繁华的秦苑汉宫而今只有绿草荒野鸟飞蝉鸣,衰败的景象传达出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世事代谢的悲叹,寄寓着对唐王朝由盛而衰江河日下而无法挽回的痛惜。
3.乐景表现乐情,哀景表现哀情人的情感的悲喜哀乐有时来自自身的境遇,内心有了某种感情,去看外物,那么这物就往往沾染上了某种感情色彩,人高兴时自然景色就显得明丽怡人,悲哀时景色就显得黯淡凄楚,就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
"诗人用乐景表现乐情,用哀景表现哀情。
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
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
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
哀景写哀情:柳永的《雨霖铃》是写词人与恋人分别。
古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最让人黯然神伤的,这样的哀情怎样传达呢?词一开始就写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是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过去,一切显得凄冷而肃杀,寒蝉的鸣叫撕心裂肺;而长亭,是离别之处,是自古使人伤心欲绝的地方。
这凄凉的景色渲染出了词人悲哀的情感。
4.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有时,诗歌描绘的景色与诗人抒发的感情是相反的,利用截然相反的事物在人内心形成的反差来达到一种艺术效果,用哀景写乐情,用乐景写哀情。
这样情感的抒发,别有一番韵致。
乐景写哀情: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
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可见这几个宫女是玄宗时候的宫女,现在已经年华老去。
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诗歌所表现的是凄凉哀婉的心情,却着意描写"宫花红",根据我们生活中的体会,红花那热烈的色彩,盛开的景象,往往烘托欢乐的心情,热闹的场面,生机勃勃的青春,但在这首诗中,却与"古行宫""白头宫女"形成了反差,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让人有一种时移事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凉的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坏心情的矛盾,突出中心思想。
以乐景反衬哀情,其情之哀更增。
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一首送别诗,离愁别恨自然是诗歌抒发的感情。
第一句"劳歌一曲解行舟"写友人乘舟离去,劳歌指送客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行舟将去,依恋与无奈之意顿生。
第二句写景,"红叶青山水急流"写诗人送别朋友后所见的江上的景色。
深秋时节,青峦叠翠,层林尽染,江水青碧,景色明丽爽洁,这应该属乐景。
这景色与离别的愁绪形成反差,景色越美,对欢聚的留恋之情越深,也就反衬出离别的愁苦。
古人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1.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2.用典: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前者称"事典",后者称"语典"。
用典的作用实际上与比喻相近,比喻是用眼前的事物作比方表达特征,用典是用古代的事物作比方表达意思,是借古喻今。
我们需要弄清楚诗人要表达什么内容,再弄清典故的内容是什么,就比较容易看出诗人的意思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①--②题。
(6分)庆庵寺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
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
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 ,。
(4分)看过这首诗的注解,我们可得知诗的主旨:表达诗人的谢世之志--隐居山中,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
通篇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源中人避秦来到与世隔绝之地,过着安乐的生活,渔郎无意中发现落英缤纷,缘着溪水发现这个天地,桃源中人请求他"不足为外人道"。
第一句"寻得桃源好避秦",作者借避"秦"表达"避元"的意思,"桃红又是一年春",在自己的避所历经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
三四句陡然一转,翻出新意:落花不要随流水漂出,因为怕又一位渔郎发现自己的避世之所。
典故使用,含蓄而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谢世之志。
答案: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
用典;对比。
(4分,每空1分)3.烘托(渲染)烘托是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时,用描绘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
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全词书写闺妇思念离人的"伤高怀远"之情,上阕"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就是用景色描写渲染烘托了离愁别恨之深,词的开头就直抒胸臆,说抒情主人公"伤高怀远"之情弄无休无止,接着用柳丝千垂,更引动思绪,漫天飞舞的白茫茫的柳絮把人心中的愁绪搅得更乱了。
借景来烘托情感。
4.反衬反衬是用情感、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比,来突出、衬托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这两个事物是有主有次,以次托主。
如《一丛花》的下阕:"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就用反衬,这两句是写景:春水泱泱,水中的鸳鸯成双成对,快乐嬉戏,水上的小船南来北往,自由远行,这就反衬了自己形单影只,与离人相隔千里不能欢聚,还无法去找寻离人。
此处是用反衬,两个事物,特征相反,突出自己的孤独与愁苦。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也用反衬,自己不如桃杏,桃杏嫁得东风,还能每年春天东风如期而至,桃杏绽放青春,自己嫁的丈夫没有归来的时候,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5)5.虚实相映诗歌写眼前景现实事是实写,写回忆中景、想象中事是虚写。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歌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前两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战士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生。
后两句就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河边骨"(实写)与"梦里人"(虚写)联系起来,"河边骨"的现实惨烈、冷酷,"梦里人"的想象健康、美好,虚与实的映衬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了深沉的感慨,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赠防江卒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
明时①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
﹙其五﹚一炬曹瞒②仅脱身,谢郎③棋畔走苻秦。
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群贤会笑人。
﹙其六﹚注释:①[明时]太平时期,政治清明的时期。
②[曹瞒]曹操小名叫阿瞒。
③[谢郎]东晋宰相谢安,他以八万晋军击溃苻坚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
(1)观这两首诗,说说"地下群贤会笑人"的妙处。
(3分)答题示例:全诗用虚实相映的写法。
"地下群贤会笑人"是虚写,妙在一个"笑"字。
诗人展开想象,虚写前贤地下有知,对南宋不思修防务,却一味空喊"防江"的做法定会投以耻笑的。
一个"笑"字,情感沉痛,讽刺辛辣,抨击有力高三总复习:古典诗歌鉴赏(6)6.对比对比的手法容易和衬托混淆,我们来区分它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