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点仍是主流,即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篇1: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篇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虚实结合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体会到的环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也就是作品的余韵、余味。
表达技巧五大方面: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三、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等四、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衔接、铺垫、照应等五、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兴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技法点拨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 臆。“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 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 民歌· 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 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 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李白 《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 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 合污的思想感情。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 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 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 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 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 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南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直接议论和抒情,表达了积 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 国建功的思想,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008山东卷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 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 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 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 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 (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 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一.描绘手法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精练的笔墨,不加衬托,刻画出鲜亮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芒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
所以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 。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洁地写房间内简陋的摆设,要点介绍了“八角楼” 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述了一副父子勤劳奋作、官家修建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盘剥、压迫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奇妙地摆列开来,勾画出荒太古道上秋风飒飒的悲凉情形,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悲凉情形。
2.衬着: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一样平常的艺术成效。
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绘、形容、衬托,在需要重申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节气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里“家家雨”“处处蛙”衬着了一种氛围,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虑。
写出了焦虑等候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逍遥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亮的颜色新鲜并且明媚,组成了绚烂的图景。
3、衬托:对所描绘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经过写四周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为鲜亮突出。
属于侧面描绘。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写刘备屡次问计,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孔明的才华。
4.虚实联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将来一天与老婆团聚,“共剪西窗烛”时再回想起今夜巴山夜雨的情形。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的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的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典抒情
1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 借景抒情 莺恰恰啼。 1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乐景写哀情 1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 雨入寒窗。 借景抒情
14.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 南《蝉》) 托物言志 15.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 乐景写哀情 雨下西楼。《谢亭送别》 16.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直接抒情
乐景衬哀情
3. 以景结情
诗歌的结尾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 (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山居即事》 王 维 (2008年天津卷) • 《春日即事》 李弥逊(2008年全国卷Ⅱ) • 《小斋即事》 刘一止(2007年海南、宁夏卷)
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 直接抒情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借景抒情 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触景生情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 直接抒情 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 5.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借事抒情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寓情于景 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乾坤(《墨梅》王冕) 托物言志 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 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 程万里’ 直接抒情 9.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 带血归。 用典抒情 触景生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解释下列诗句的大意,体会其结构特点。 秦时明月汉时关 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 5、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 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 主人下马客在船 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 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 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愁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
笔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在李清照笔下则 变得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贺铸 笔下,则化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无处不在,无 时不有。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分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 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 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 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用事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3、 陶者 对比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 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 一声长叹。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诗歌鉴赏 常见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 常见表现手法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①托物言志(象征);②以凤凰自喻(或“象
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 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诗歌鉴赏 常见表现手法
移情于物
赠别二首(其二) (唐·杜牧)
诗歌鉴赏 常见表现手法
2.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 以哀景写乐情;以景结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
移情于物(拟人/借物衬情) C.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即事抒怀;
D.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 E.借人抒情:对写/移情、想象、虚写 F无理之妙 G铺陈
抒情与描写
诗歌鉴赏 常见表现手法
二、抒情手段(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A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景结情。
B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
移情于物(拟人/借物衬情)
C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即事抒怀;
D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
诗歌鉴赏 常见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2、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古代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③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
•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 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乐
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内在关系)
• (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三)乐景写哀情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
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
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运用了什么抒情 方式?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用典抒情的抒情方式《后庭》遗曲,是陈后 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这三句是化用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王安石没有去责怪商女无 知,而是意在言外,另有所指:歌妓们至今还在唱着亡国之音, 正是因为当权者耽溺酒色,醉生梦死。然而如再不改弦更张,采
• (2011陕西)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修改)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 籍《秋思》)
(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 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 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 来抒情。
3、借事抒情(用现实之事或历史典故)
例1:“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 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例2: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 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晏殊《清平 乐》)
——以哀景写哀情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例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 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例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 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 谢浑《谢亭送别》)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的基本形式: 一是触景生情, 二是以景结情, 三是缘情布景, 四是寓情于景, 五是景略情在, 六是情景交融。
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 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 吾乡。”(王禹偁《村行》)
①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 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 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 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1) 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 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手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 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 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 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
(二)描写手法主要有: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
2.对比、衬托、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
3.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
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
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三)修辞手法主要有: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彼,含蓄蕴藉。
9.比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1.衬托。
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2.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为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
3.动静结合。
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4.虚实结合。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
5.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6.观察角度的变化。
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
几种表现手法的区别1.对比和衬托(1)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手法解析】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二、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前景后情、后景前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2、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
【实用】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1)以动显静。 例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 更幽。”就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雅、 宁静。 (2)以静显动 例如:王昌岭《长信秋词》(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3、赋、比、兴
运用比兴手法,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有助于 对诗歌的理解;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直叙, 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 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无名氏《孔雀东 南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 我旧时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 事物作形象描写)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 咏的事物)。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 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 又是比。
2、对比
运用对比,能使事物特点突出,形象鲜明, 美者更美,丑者更丑。能强烈地表现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生活感受,如: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 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 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 物抒发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 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 以乐景写乐情 • 以乐景衬哀情 • 以哀景写哀情 • 以哀景写乐情
5、抑扬结合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在变化的反差 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 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如李商隐 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
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
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
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
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
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
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5)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
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
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
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
①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②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③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④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⑤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
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2.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3.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
相思。
”
4.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伐陆浑戎,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
周定王使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
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今常用以比喻谋求夺取。
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5.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
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
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唐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
东堂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