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公开课完整带练习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芳心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附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
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三、四两句又另外设喻。
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
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
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
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真山民②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
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
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答案(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讲解和训练ppt课件
.
20
对偶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1
双关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朱淑真《秋夜》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
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细节描写
.
31
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前者 属于衬托手法。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 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 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 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局部代整体,特征 代本体和专名代泛称等。
.
16
借代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 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 的显赫。
.
17
夸张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 ) 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竟有“三
▪ 〖参考答案〗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 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
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
▪
.
15
借代
▪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 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 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 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习资料课件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抒情)
描写:
有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环境、细 节、语言等。
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有浓厚的民族意识。 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 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 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 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 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 投降的决心。
•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 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
• 夏之交乍暖 忽寒
• 通过典型春细节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 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托物言志)
托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
物
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言 志 和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 物品。
借
景
抒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
情
爱好、愿望、要求等。
的 区 别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 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公开课课件
对比的运用
对比
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或情感,强调其差异和特点,突出诗歌的 主题或情感。
例子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用白日 和黄河的壮丽景象形成对比,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赞叹和豪情。
总结
对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主题更加鲜明,增强读者的印象。
反衬的运用
反衬
通过强调一个事物的反面特点,来突出其对立面的特点或情感, 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 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
例子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 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将瀑 布比喻为“挂”在前面的河流,形象 地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象。
拟人的运用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类的情 感和动作,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活泼。
例子
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将花和鸟人格化 ,表达出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离别 的痛苦。
总结
拟人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情感更加丰 富,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象征的运用
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读者通 过联想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用“急雨”和“私语”来象征 琵琶声的高低起伏和情感变化。
总结
象征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意义更加 深远,引发读者的联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或情感,使其具有人格化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拟人能够使诗歌中的事物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共鸣。它常常通过赋予非人的事物以人的言行 、情感或思想,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观点。例如,在诗歌中,用“河流”表达“岁月的流逝”,用“ 石头”表达“坚定不移”。
诗歌鉴赏复习之表现手法玲上课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采取对比写法, 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 雨场面, 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情景, 前者忧, 后者乐, 对比鲜明, 反差强 烈。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阶级矛 盾。
16/37
渲染
本是国画一个技法, 在需要强调地方, 用水墨或 淡色彩涂抹画面, 显出物象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 术效果。诗歌中则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 正面描写形容, 以突出形象。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两句诗是个引子, 引出下面刘兰芝与焦仲卿历史剧故事。这 两句诗本身暗含着比喻夫妇离别意思, 但这只是一个暗比, 跟直接打 比喻有区分, 它起是渲染悲剧气氛作用。
22/37
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方面和要必定 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 面以到达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目标。有先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24/37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臣子贾谊, “求 贤”“虚前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 这是扬;但汉文帝并 不为听取怎样治国安民大计, 感兴趣只是鬼神之事, 这足以 证实其政治上昏聩慵弱, 这是抑。
25/37
贾生 李商隐
托物言志,是作者经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 (托物)来表示自己某种志向、愿望、理想、喜好 (言志)。如王冕《墨梅》、欧阳修《画眉鸟》、郑 谷《菊》
9/37
比喻
咏 柳 (贺知章)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
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手,摆弄那富 有灵性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吧! 比喻使 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 郁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观祈雨(哀与乐的对比)
对比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Hale Waihona Puke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
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
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
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
如此繁华的台城,现在已经是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 景象。一个“成”字,不但表现了台城今昔的不同, 也给人以一个发展变化的感受,从而留给人以想象、 思考的空间。享受中不知不觉变成现在模样,说给谁 听?当今的老大听,借古讽今!
下面结合一道模考题,运用刚才学到知识点,试验 一把,跟我走!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对比双方并没有主次之分,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 建突出。
而衬托双方则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其主题表现则主 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看下面例子,对比和衬托可以在一首诗词当中哦!
对比与衬托区别举例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提问: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 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明确概念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具体分析 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 表达了作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 想感情。——思想感情
虚与实的对比 诗歌中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 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可以答:对比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
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 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古诗鉴赏之表现手法(公开课)
课堂导入
诗词鉴赏 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艺结术构构章思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什么是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 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重点掌握 六种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上 的等同于表达技巧,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主要包括:借景 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言情),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衬托、对比,联想、想象,化用典故(用典),借古讽今,烘托,渲 染,比兴等。
【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 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 “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 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 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 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 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解析】解答 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 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 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 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2014年云南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
成8—9题(11分)
含山店梦觉作
宿渔家
【唐】韦庄①
【唐】郭震②
曾为流离惯别家, 几代生涯傍海涯,
等闲挥袂客天涯。 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灯前笑说归来夜, 明月随船送到家。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 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交融 直接抒情
寓情于景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
把自然闲适之情藏于景中。
乐景衬哀情( 乐的景与哀的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 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题:此诗如何借古讽今的?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 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 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 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向:将近、接近。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本诗三四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诗人描 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 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中蕴涵了这样一个意 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 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记叙、议论 、描写、抒情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记叙、议论、 描写、抒情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 用了议论的表达方 式?举例谈谈运用 的妙处。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 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 的离别之苦。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古诗歌习惯于借物象寄托作者的 主观情思,且形成了一种寓情于景 的表现手法。
有情有景,间接而含蓄。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
【答案】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 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 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 能声名远播,突出强调了诗人的人格美,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咏 史诗中常见。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记叙)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描写)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议论)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抒情)
一、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 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 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哀景衬乐情(哀的景与乐的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白的《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⑵折柳: 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分析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 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 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 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 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 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 了。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1.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 属楚国,称楚江。2.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 江苏省海门市。 3.建业:今南京市。
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 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 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 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 限,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记叙、议论、描写 、抒情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和 思想感受。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与间 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的所欲为隐逸,但诗用“一丘”、“三径” 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 园林风光。
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 来了。“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 “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七句写 “凉风”,八句写“蝉鸣”。“感秋”。凉风瑟 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
就是直抒胸臆。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解】①这首诗写在长安落第之后。 “远上人”为作者的高僧友人,名远。
②三径:指退隐家园。
孟浩然在长安落第,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 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盘点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就是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抒情:就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等主观感情。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不加润色情
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 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 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这种抒 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先出现景物,再借景抒情)
说说下列诗歌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 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 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 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借物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含蓄蕴藉,富有哲理,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蝉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