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腮个案调查表
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
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区(县)国标编码: □□□□乡街道编码 ________□□ 年 度: □□□□ 病例编号:□□□□一、病例基本情况1. 报告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2. 调查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3. 报告来源: ①县级及以上医院 □②乡卫生院或村卫生室③个体医生 ④疾控中心 ⑤其它:__ 4. 病例姓名:联系人姓名: 电话: 5. 性别: ①男 ②女□ 6. 出生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或年龄: _______岁(月龄换算成岁,留两位小数)□□.□□岁7. 居住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身份: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 □□5.工人,6.民工,7.农、牧民,8.医务人员,9.服务人员,10.公务人员及职员,11.家务及待业, 12.离退休人员 , 13.其它 8. 外来人口:①是 ② 否 ⑨ 不详 □ 如果是,来自省: _______________来京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二、免疫接种史1. 流腮疫苗免疫史:①有 ②无 ③不详□ 2. 如有,免疫史来源: ①接种证 ②接种卡 ③家长回忆 □ 共接种剂次数: ____________剂□ 最后1剂接种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三、临床表现 1. 发热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最高体温℃□□. □ 体温恢复正常日期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2. 头痛:①有 ②无 ⑨不详 □ 腮腺疼痛:①有 ②无 ⑨不详 □ 3. 左侧腮腺肿大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 消退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4.右侧腮腺肿大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消退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5.颌下腺肿大:①有②无⑨不详□6.舌下腺肿大:①有②无⑨不详□7.合并症:①脑膜炎②睾丸炎③其它(注明___) □8.死亡:①是②否⑨不详□如是,死亡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四、接触史1. 发病前25天内与其它确诊病例接触:①是②否⑨不详□2. 如果是,接触地点:①医院②学校③家中④邻居⑤其它:__ □五、实验室检测1. 急性期血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IgM抗体:①阳性②阴性□IgG抗体滴度:□□□□2. 恢复期血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IgG抗体滴度:□□□□3. 唾液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病毒分离①阳性②阴性□4. 尿液标本采集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病毒分离①阳性②阴性□六、病例分类1.病例最后分类:①确诊②临床诊断③排除□2.如为确诊病例,依据:流腮病毒分离阳性:①是②否□急性期血清IgM抗体阳性:①是②否□双份血清IgG抗体4倍增高:①是②否□3.疫情性质:①散发病例②暴发病例□如是暴发病例,首发病例发病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首发病例编号:首发病例姓名:病例调查员:___________ 实验室检测人员:___________ 备注:____________。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
方法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首例患者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11年4月20日至7月12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14?∶?1,最小4岁,最大40岁,5~10岁病例占71.11%;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两个自然村;患者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和相关治疗后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
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4月20日至7月12日,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经采取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有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暴发调查资料专业人员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病例主动搜索。
?1.2 暴发定义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显著增多的患者出现,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
?1.3 病例诊断根据接触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进行临床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疫情概况疫情涉及了紧密相连的小岭、易溪两个自然村。
该两个自然村位于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北部,与乐安县相邻,总人口数3012人,1~16岁总人数321人。
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5例,其中1~16岁人群罹患率13.71%(44/321)。
所有病例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2.2 流行病学特征?2.2.1 首发病例首例为小岭村一名13岁男孩(辍学在家),发病前14 d曾与其父亲一起到邻近的乐安县某村串门时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4月20日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两腮先后出现肿痛,发病前后曾与本村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小岭、易溪两村相连,且两村孩子有同在一所学校就读者,接触频繁,5月19日~7月12日又陆续出现临床症状相似的患者44例,期间对45例腮腺炎进行了相应的中西医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1. 引言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近期,我所进行了一项针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调查,旨在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感染人群特征以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流行性腮腺炎感染者、患者家属以及相关医疗机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症状、就医情况等。
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对病例的追踪和分析,了解疫情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
3. 调查结果3.1 感染人群特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本次疫情中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年龄在10岁至30岁之间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男性感染者占总感染人数的55%,女性感染者占45%。
此外,调查还发现,未接种疫苗和接种不足疫苗的人群感染率较高。
3.2 疫情传播途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追踪和分析,我们发现本次疫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学校、宿舍和家庭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传播较为频繁。
此外,部分病例与旅行史相关,可能存在跨地区传播的情况。
3.3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疫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较为显著。
在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中,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此外,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以及及时就医等措施也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主要影响年龄在10岁至30岁之间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男性感染者多于女性感染者。
4.2 密切接触是本次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学校、宿舍和家庭等相对封闭的环境是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4.3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重要措施,已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4.4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以及及时就医等措施对疫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 建议基于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5.1 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普及和推广工作,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
流行性腮腺炎
表2 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调查单位(盖章)疾控中心编号一、一般情况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阳历/阴历)家长姓名家庭电话家庭地址县(市、区)乡(镇、街)村(居)号本地人口/流动人口(跨县、市居住不足三月为流动人口)原住址二、临床与流行病学情况1.发热(有/无)发热日期年月日共天最高体温℃2.腮腺肿大日期年月日(单侧/双侧/颌下腺肿大)4.其他症状或体征(脑膜炎/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中耳炎/其他)5.愈后(痊愈/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死亡原因6.接触史(与流腮病人直接接触过/周围有流腮病例发生/过去3周内到过流行区或外地/不详/无)7.本例流腮属本(村/乡、连/县、团/市地、师)本年度首例病例,属(暴发/散发)病例,暴发编码8.治疗情况(住院/门诊/未就诊)三、免疫接种史1.接种卡或证(有/无/不详)2.流腮疫苗接种(是,次数/否/不详)依据(口述/接种卡/接种证/其它记录)接种日期(第一次年月日,单苗/麻腮/麻风腮;第二次年月日,单苗/麻腮/麻风腮;第三次年月日,单苗/麻腮/麻风腮)3.最近一次接种流腮疫苗日期(年月日,单苗/麻腮/麻风腮)五、标本采样与检测编号标本类型采样日期送检日期检测日期报告日期结果检测实验室名称省级复检结果血清第一次第二次咽拭子六、最后诊断1.实验室确诊流腮病例(流腮IgM阳性或分离到腮腺炎病毒)2.临床确诊流腮病例(与实验室确诊流腮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3.临床诊断流腮病例(与实验室确诊流腮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4.排除病例(其他 /不详)调查者调查日期表3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采样单调查单位(盖章)疾控中心(卫生防疫站)编号一、基本情况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出生日期年月日(阳历/阴历)家庭住址市/师县(市、区、团)乡镇(连、街)村(路)号发病日期年月日流腮疫苗接种史(有/无/不祥)接种次数次最近一次流腮疫苗接种日期年月日二、标本采集及检测情况标本类型标本编号采样日期送检日期检测日期报告日期检测结果血清第一次第二次鼻、咽拭子送样人送样日期。
一起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自5 2 以后共发生 1 例 , 月 91 3 5 除五 ( )班 1 1 例无
明确接触史外 ,其余 l 与前 述 的病 例均有 明确 的 4例
2 方法
按 统一 制定 的调 查表 ,由专业 疫 情 处置
人 员 进 行 现 场 调 查 。根 据 腮 腺 炎 诊 断 标 准 ( WS
7 班 级分布
病例 分 布在 2号 楼 四 一六 年 级 的 5
2 发病情况 5月 3 该校 四 ( )班 出现首例 11 3 1 病例 ,为通校生 ;该 生于 5月 2 9日自感 有头痛 、 腮腺肿痛 等症状 ,未报告 老师,未到 医疗单位就 诊 ,也 未 自行 服 药 。据 查 该 病例 发 病 前 2 l天未 曾
62 % (/2 ;五 ( ) 班 1例 ,罹 患 率 27 % .5 23) 1 .8 (/ 6 ;五 ( )班 无 人发 病 。2号 楼 班 级 间 的罹 13 ) 2
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 1 P< .5 。 24 , 00 )
浙江预防医学 2 1 0 2年第 2 4卷第 2期
史 ,可 以排 除在学校 外感 染 。调 查发 现 四 ( )班 1 在 5月 1 4和 1 曾发 生 2例 类 似 症 状 病 例 ,六 71 3 ( )班在 5月 1 2 6日也 出现 1例 ;3例 由于 症 状 较 轻 ,坚持在学校上 课 ,未得 到有 效 隔离 。进 一步 调 查 显示 ,此 3例 病例 属 同一个 村 ,半 月前 曾与 同村 就读 于县 民族 中学 的 1例 患腮 腺炎 学 生 一 起玩 耍 。
鲍 夏艳
中 图分 类 号 :R 7 . 6 3 31
21 0 0年 5月 2 — 6月 7 1 ,松 阳 县某 乡 中 91 3 3 心小 学先 后 有 1 5名 学 生 出现 发 热 、头 痛 、 乏 力 、
一起校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一起校园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1],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形成暴发。
2007-02/03西安市临潼区代王房家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现将疫情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来源于西安市临潼区区疾控中心对2007-02-15/2007-03-31代王房家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资料。
1.2 诊断标准根据《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6-1997)中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2 结果与分析2.1 疫情概况和基本情况西安市临潼区疾控中心于3月7日接到疫情报告。
据调查,疫情发生在代王房家小学,先后共发病30例,罹患率10.83%(30/277),分布在一、二、三、五年级的4个班,主要集中在1~3年级3个班。
该校位于城东15km,属普通农村小学,有1座9间2层教学楼和3间教学用平房,共设有学前班及1~6年级7个年级7个班,277名学生。
1~3年级学生在教学楼一楼就读,4~6年级在二楼就读,学前班教室为平房,距教学楼60 m。
2.2流行病学特征2.2.1 首发病例房某,女,8岁,二年级学生,于2月15日出现发热(体温39℃)、头痛、全身不适、单侧腮腺肿大,3周内有外出史,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发病后4日即上学。
2.2.2 人群分布一年级4例(占发病总数的13.3%),二年级16例(占53.3%),三年级8例(占26.7%),五年级2例(占6.7%),四、六年级及学前班均无发病。
其中二年级发病最多。
发病年龄在7~12岁之间。
男生16例,女生14例,男女性别比为1.14∶1。
2.2.3 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后,陆续有相同患者出现,发病高峰在3月6~8日,共发病19例,占发病总数的60%。
3月31日发生最后1例(图1)。
图1 房家小学腮腺炎病例发病时间分布2.3 临床表现与诊断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8℃)、头痛、全身不适;腮腺肿胀,先为一侧,2~4d后累及对侧,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下颌骨边缘不清,耳垂被推向上外方;肿胀局部皮肤紧张有弹性,无颇动感,触痛阳性;位于上颌颊粘膜处的腮腺管口红肿;腮腺肿胀持续4~5d后逐渐消退。
嘉祥县2011年流腮流行病学分析
8 6—
《 国 学 新》 卷第1期( 第2 期)0 年6 调查研究 Da c a a j 中 医 创 第9 7 总 2 22 , 7 1 f l io h y ni u
沂源县2 年慢病 高危人群筛查 工作 分析 0 1 1
唐 霞① 唐 宏②
【 摘要 】 目的 : 提高慢病 高危 人群的主动发 现,及早发现慢病病例 ,制定科学有 效的管理和干预措施 ,提高群 众的生命质量 。 方法 : 照 按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全县 2 岁以上具 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调查 , 5 查体项 目 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 结果 : 高血压患病
di 03 6  ̄i n17 — 9 52 1 . .5 o :1.9 9 .s . 4 4 8 .021 0 6 s 6 7
随着社会 经济 的发展 和人们 生活方 式 的改变 ,以心脑血 管疾病 、恶性肿瘤 、慢性阻塞性 肺部疾病 、糖尿病等疾 病为 主的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 ( 以下简称 “ 慢病”) 已成 为我 国居 民 健康 和经济社会发展所 面临的严重挑 战。为此 ,开展慢 病高 危人群 主动发现工作 已成为 当务之急 ,对 高危 人群 的筛 查和
率为 1. %,糖尿病为 22%,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糖尿病 的患病率。 43 6 .1 结论 : 吸烟、过度饮酒 、肥胖 、家族史和空腹血糖 617 o/ .-0mm l -. L是
主要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 、脑卒中等慢 性病密切相关 ,是重点干预 项 目 。
【 关键词 】 高危人群 ; 慢性病 ; 筛查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 一 般 资料 . 1 1 方法 . 2
2 结果
流腮 相关 资料来 自法 定传染病 常规 报告 系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
方法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首例病人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12年10月25日~11月6日;男女性别比例为2:1,最小4岁,最大11岁,5~7岁病例占73.33%;病例分布在大班、一(1)班、二(2)班、六(2)班,病人中有疫苗免疫史占46.67%。
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
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实施应急接种、查漏补种及其他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标签: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分析2012年10月25日至11月6日,从化市信诚木棉小学陆续发生15名学生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本次事件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经采取应急接种、查漏补种等综合性有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流行性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对从化市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体征作出诊断,并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流行概况从化市太平镇信诚木棉小学,位于太平镇木棉村内,距镇中心约13.5公里,面积约16700平方米,共三栋教学楼。
该学校内设幼儿园,全校共有20个班级,学生总数为629人,教职工72人,其中71名学生在学校寄宿,饭堂、宿舍,均位于教学楼背面,学校卫生情况良好。
木棉小学于2012年10月25日出现首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截止11月6日,共发生病例15例,罹患率为2.38%(15/629)。
首例病例,男,5岁,木棉小学幼儿园大班学生,于2012年10月21日出现发热、颈、颌、下耳前唾液腺肿痛等症状,发病前无明确接触史。
11月25日到当地医院治疗,诊断为腮腺炎。
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0 引言
流行 性腮 腺炎是 由腮腺 炎病 毒引起 的多发 于儿 童和青 少 年 的急 性 呼吸道 传染 病 ,多 见于 冬春 季 ,在学 校 、托儿 所 、 幼 儿 园等 儿 童 集 中 的地 方 易暴 发 流行 ,病 毒 经 直 接接 触 或 经 飞 沫传 播 ,腮 腺 炎 患 者在 唾 液腺 肿 胀 发 作前 2天 左 右 到 肿 胀 发作 后 9天 都 有传 染 性 …。在 2 0 0 8年 之 前 , 含 腮 腺 炎 成分 疫 苗作 为二 类疫 苗 f 群众 自愿 、 自费接 种 ) 一直未 列入 我 国免 疫 规划 , 各 地 区人 群腮 腺炎 疫 苗接 种 情况 参差 不 齐 。 腮腺 炎 疫 情一 直 未能 得 到有 效 控制 , 在局 部 地 区频 频暴 发 。 2 0 0 5年 以来 , 全 国腮 腺 炎发 病 高 峰在 5~ 1 4岁 年龄 组 , 为 中小 学学 龄人群 p ] 。学 校暴 发传染 病疫 情对学 校正 常教学 秩 序与 学生 身心健 康及 社会都 有重 大影 响 f 2 ] 。预 防和 控制校 内 传染 病 暴 发 疫情 的发 生 是疾 病 控制 工 作 的 重点 ,也 是 难 点 之一 。为进 一步 加强 学校 传染 病暴 发 疫情 的预 防控 制工 作 , 笔者 对 2 0 1 3年 4月 3 0 E t 至 5月 2 0日白蒲 镇某 中学一 起 流 行性 腮 腺 炎 暴 发疫 情 进 行 了调 查 ,经 流行 病 学 、临床 表 现 及 实 验室 检 查 ,全 部病 例 均 由二级 医院 确诊 。证实 是 一 起 流行 性腮腺 炎暴 发 。现将 结果 报道 如下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 0 1 4 年第 1 4 卷பைடு நூலகம் 3 期
・
1 3 9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莲塘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5月14日调查人:付玉20XX年5月12日下午,我院防疫专干经过传染病自查搜集,网报传染病8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流腮7例,水痘1例,20XX年5月14日早晨9点左右,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预警指导下,我院防疫专于下午3:40左右,对全镇中小学及托幼机构进行了流腮疫情调查与传染病搜集工作,现将本次疫情调查小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镇共21个行政村,学校20所,有托幼机构3所,目前我镇共发现流腮病例13例,主要分布在甘岭、长沙、南岭、甘棠、两路、马罗和莲塘7个村,年龄在12岁以下,最小年龄3岁半,3例就读于莲塘小天使幼儿园,发病初已在隔离治疗;6例就读于莲塘小学,其中2例在一年级乙班(民间验方治疗),2例在一年级甲班,2例在二年级甲班;共它4例为分布在各村的散居儿童。
二、流行病学调查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bd336x280();/script(一)疫情概况: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均无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1例患者有含酸性食物肿痛加剧。
14号下午在莲塘小学现场调查时新发现病人6例,1例患者症状消失,其余5例均有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并有1例发热,没有发现其他病史和其他阳性体征。
13例病人中男生3例,女生3例,年龄在11~6岁之间,均属于同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达2人及以上,在平面分布上有明显的聚集性,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从目前的19例中,首发病例出现时间为5月3日,最近的病例发生时间为5月9日~5月14日。
(二)临床表现:莲塘小学部据首例患者自述于6天前出现单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截止5月12日陆续出现不同班级的6人发病,学生总罹患率为2.4%,发热病人1例。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均无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无脑膜刺激症和睾丸肿痛症状,也没有发现其他病史和其他阳性体征。
一起腮腺炎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一起腮腺炎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查明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原因、传播特征,及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扑灭疫情。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统计分析。
结论调查证实该起疫情是以中学生受累为主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
罹患率为2.1%;33例病例均无确切麻腮风疫苗接种史。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2006年3月18日-6月10日,新林区新林镇集中出现33例、以腮腺肿大、咽痛、低热等症状为主的病例。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特征,证实是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学校、教室环境情况,教师和学生数量,病例数量。
1.2 流行病学调查回顾性调查首发病例发病时间,流行过程,病例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分布,主要临床症状,流腮疫苗接种史等。
2 结果2.1 基本情况该镇共有学校5所,其中小学2所,初中2所,高中1所。
全镇共发生33例流腮病例,分布在二所学校(新林二中和三中)。
新林区二中位于新林镇东北部,是全日制住宿封闭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新林区6个林场(镇),全校共有18班,896名学生,教职员工79人,发病24例;新林三中位于新林镇市中心,是走读学校,学生来源于新林镇,全校12个班,672名学生,教职员工75人,发病9例。
2.2 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均先出现腮腺肿大,随着腺肿增大出现发热、咽疼等症状,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2.3首发病人陈帅、男、13岁、家住新林区翠岗镇(距新林镇乘客车约1.5小时)、就读于新林二中初一、二班,该校为全日制住宿学校,每18天放一次假,期限为4天,患者于3月18日放假期间发病,未就医在家治疗,23日腺肿消退后没到隔离期限就返回学校上课,班主任未向校医报告。
直到4月5日该班又出现一例病人,疾控人员接到区医院报卡流调处理时,追查到此病例。
该患无流腮病人接触史,3月1日开学以来一直在校学习,每次放假回家往返乘坐客车或火车,无麻腮风疫苗接触史。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特征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特征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2月保健室调查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儿102例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中医预防,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预防,用药一个疗程后对比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病情好转,实验组患儿疾病的控制预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复发例数明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儿对于疾病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征是以腮腺肿痛为主,并伴有相应的并发症,具有传染性。
采取中药辨证内服加外敷控制疾病的发展,不仅能有效控制腮腺炎疾病的发展,症状也得到控制、好转或消失,而且安全性高,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特征;预防对策;中医辨证前后;两药抗病毒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
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1]。
其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飞沫、唾液传播,潜伏期为2~3周。
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邊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2]。
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
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在临床上主要是采取西药抗病毒治疗及中医治疗。
该文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特征,采用中医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遵循整体调理、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等预防原则,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
近年来,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时有发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为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流行性腮腺炎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病,但地区间疫情程度差异较大。
北方地区发病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可能与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2. 季节分布: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主。
这可能与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导致病毒传播有关。
3. 人群分布: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5-15岁的学龄儿童。
成年人也可能发病,但发病率相对较低。
此外,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生活习惯、免疫力等因素有关。
4. 职业分布: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以学生、托幼儿童为主,其次是教师、医务人员等。
这可能与这些人群生活、工作环境较封闭,容易发生病毒传播有关。
二、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源1. 传播途径: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即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含有病毒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此外,病毒还可通过密切接触、污染物品等途径传播。
2. 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患者在腮腺肿大前后均可传播病毒,而无症状感染者由于不易被发现,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1. 免疫接种: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措施。
我国已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
2. 个体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可降低感染风险。
3. 群体防护: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加强晨检、午检,发现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
4. 健康教育: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调查报告一、引言流行性腮腺炎,又称作腮腺炎或者腮腺炎病毒感染,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患者可能浮现腮腺肿胀、发热、咀嚼难点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情况,本次调查旨在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调查目的1.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2. 掌握疫情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3.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在线调查的方式,采集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地点等。
同时,还采集了患者的症状信息,如腮腺肿胀程度、是否伴有发热、咀嚼难点等。
2.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1. 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根据我们采集到的数据,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体中,占总患者的80%。
其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这可能与气温和人群会萃度有关。
2.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特别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工厂等。
此外,个人卫生习惯的差异也会影响疾病的传播,如不勤洗手、共用餐具等。
3. 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趋势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性增加和人群会萃度的提高,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速度加快。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
五、调查结论1.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群体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
2.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播风险较高。
3. 个人卫生习惯的差异会影响疾病的传播,如不勤洗手、共用餐具等。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调查报告
( 有 学 生 2 0人 ) 施 了 腮 苗 应 急 接 种 , 接 种 l6人 ( 共 8 实 共 5 含
幼儿园小朋友 1 2人)实验班 学生接种率达到了 10 。 , 0 4 采取 的主要措 施 接到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疫情报告后 , 荆门 市卫 生防疫
站 及 时 对疫 点进 行 处理 . 所 有 病 人进 行 了 隔 离 治疗 和 个 案 对
作 者 单 位 :4 0 0 胡 北 省 荆 门市 卫 生 防 痤 站 480
1 1 流行强 度 .
该 小学共有学 生 1 3 名 , 5 发病 1 6 , 2 3 人 罹 首发病 倒 橱某 . . 男 6岁.
患率 为 1.6 。 2 0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流行情况 及主 要临 床表现
一
调查 , 对密切接触者 医学观察 3周 另外 , 还利用 学枝开 设的 健康 教育课 开屉 流行性 腮腺炎防浩知识的宣 传, 并对接 触者 进行 流行性腮腺 炎减毒 活疫 苗应急接种 , 疫情 很快得到 了控
男女 之 比 为 1 0 . 3:1 。 3 免 疫 接 种 情 况
1 6例中 ,8例有 流行性腮腺 炎减 毒活疫苗 ( 3 3 以下简称 腮苗) 免疫 史 . 接种 率仅 有 2 .4 , 7 9 且在 4年前接 种 , 其他 病倒均无腮苗接种史 。流行性 腮腺炎疫情发生后 , 对实验班
一
起 流 行 性 腮 腺 炎 爆 发 流 行 调 查报 告
李俊 华
中围分 类号 : 1 R52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r 0 628 (0 20 一0 60 0—4 3 2 0 )2O 1— 1 1
2 0 年 3月下旬 , 门市 城 区某小 学发 生 流行性 腮腺 01 荆 炎爆 发流行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 下。
一起发生在小学生中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一起发生在小学生中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发表时间:2012-11-13T10:19:42.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臧德强孟祥裕刘作松[导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
臧德强孟祥裕刘作松(普兰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普兰店 116200)【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78-02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
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1]2010年12月4日—2011年1月4日,普兰店市皮口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病28例,罹患率为2.30%,均未出现并发症,愈后良好。
自2011年1月4日起经过一个流行性腮腺炎最长潜伏期无续发病例报告。
现将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普兰店市皮口镇中心小学,位于普兰店皮口镇新海街5号,教室座北朝南,面积约3200m2。
操场面积为5890m2。
学校小学部设六个年级,每年级各三个班级;托幼组分大一班、大二班、中班3个班级,全校共21个班级。
男生654人,女生566人,共1220人,教职员工56人。
2 流行病学调查2.1 流行概况2.1.1 首发病例唐某某,女,9岁,普兰店市皮口中心小学三年(2)班学生,于12月4出现发热、双侧腮腺肿大疼痛,到普兰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该患儿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
2.1.2 时间分布 2010年12月4日出现首发病例,之后陆续有学生发病,12月19日—25日为发病高峰, 2011年1月4日发生1例病例后再无病例发生,共发病28例。
(详见表1)表1 28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病时间分布2.1.3 班级分布病例集中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其中三年(1)班6例,三年(2)班7例,三年(3)班4例,四年(1)班3例,四年(2)班3例,四年(3)班5例。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4-08-15T16:26:30.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朱自慧[导读]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一般为8d-1个月,大多起病较急,无前驱症状,其中以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1]。
朱自慧(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78300)【摘要】目的探析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予以针对性防治措施。
方法分析描述爆发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调查资料。
结果本县总人口数292802人,爆发流行性腮腺炎441例(0.15%),全部病例未出现病死情况,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情况。
结论积累易感人群及报告疫情延迟是导致本起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提升人群的接种率,提高报告疫情管理。
【关键词】调查分析流行病学流行性腮腺炎【中图分类号】R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364-01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一般为8d-1个月,大多起病较急,无前驱症状,其中以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1]。
流行性腮腺炎如不能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出现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2]。
2013年1月-4月,我县爆发一起流行性腮腺炎,予以综合性防治有效措施,基本控制病情,全面了解爆发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特征及发病情况,予以针对性防治措施,现将本次爆发流行性腮腺炎的分析调查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所有病例予以调查设计表格进行个案调查及一般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调查。
2011年共报告病例441例(其中教师1例、学生255例、幼托儿童25例、农民和其他人员160例);2012年共报告病例32例(其中学生11例、幼托儿童2例、农民和其他人员19例);2013年共报告病例28例(其中学生11例、幼托儿童7例、农民和其他人员10例)。
1.2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3],经血清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腮腺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基本情况1.1病人姓名:1.2病人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1.4发病日期:年月日1.5家长姓名:1.6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3)外省口1.7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1.8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1.9病例就诊医院(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村级(6)未就诊口1.10病例报告单位:1.11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2.临床症状和体征2.1发热(1)体温℃(2)无(3)不清楚口2.2腮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2.3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2.4含酸性食物胀痛加剧(1)有(2)无(3)不清楚口2.5脑膜刺激征(1)有(2)无(3)不清楚口2.6睾丸胀痛(1)有,为单侧(2)有,为双侧(3)无(4)不清楚口3.实验室资料3.2采集日期:年月日3.3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1)阳性(2)阴性口4.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生病前7天内情况)4.1当地有无同样病例发生(1)有(2)无口4.2发病前2-3周与同样病例有无接触(1)有(2)无口4.3如有接触,接触方式(1)同住(2)陪护(3)同校(4)同班级(5)其他口4.4家庭内有无同样的病人(1)有(2)无(3)不详口4.5如家庭内有同样的病人,填写下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4.6是否接种过腮腺炎疫苗(1)是(2)否(3)不知道是否接种过口4.7如果接种过,最后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4.8接种依据(1)接种卡(2)接种证(3)询问口4.9发病前3周或病后去过何地(1)学校(2)幼儿园(3)串门(4)公共场所(5)其他:口4.11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4.12隔离开始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4.13隔离结束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4.14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人数:人4.15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填写下表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医学观察结果5.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62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及分析
62例流行性腮腺炎的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及治疗,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方法环境消毒,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
结果流行时间50d,62例患者均获痊愈。
结论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治疗,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
笔者对辖区内一所出现疫情的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调查总数851人,男500人,女351人。
发病62例,年龄7~12岁。
其中男47例,女15例。
所有发病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肿大等症状和体征。
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确定为校内腮腺炎发病流行。
1.2流行病学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以学龄儿童为主。
此次腮腺炎的发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学生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
教室通风换气不充分,学生相互密切接触,在发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趋势时,学校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没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内流行。
1.3处理措施①对学校教室进行全面消毒,对患病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核实诊断疫情;②积极治疗者,隔离传染源:对患病学生禁令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
治愈前,不得进入学校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以免传播、感染他人。
患者治愈返校时,须接受卫生部门的健康体检;③加强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教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④开展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对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学生,动员接种腮腺炎疫苗;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卫生部门每天对学校进行调查,进一步核实腮腺炎发病数,核实诊断,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愈及返校上课等情况;学校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防止疫情蔓延;辖区医疗单位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报告,每天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汇报,每天定时向区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腮腺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基本情况
1.1病人姓名:
1.2病人性别(1)男(2)女口1.3出生日期:年月日
1.4发病日期:年月日
1.5家长姓名:
1.6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1.7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
1.8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
1.9病例就诊医院(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村级(6)未就诊口1.10病例报告单位:
1.11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
2.临床症状和体征
2.1发热(1)体温℃(2)无(3)不清楚口2.2腮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2.3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2.4含酸性食物胀痛加剧(1)有(2)无(3)不清楚口2.5脑膜刺激征(1)有(2)无(3)不清楚口
2.6睾丸胀痛(1)有,为单侧(2)有,为双侧(3)无(4)不清楚口
3.实验室资料
3.1病人血标本采集(1)是(2)否口3.2采集日期:年月日
3.3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1)阳性(2)阴性口
4.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生病前7天内情况)
4.1当地有无同样病例发生(1)有(2)无口4.2发病前2-3周与同样病例有无接触(1)有(2)无口4.3如有接触,接触方式(1)同住(2)陪护(3)同校(4)同班级(5)其他口4.4家庭内有无同样的病人(1)有(2)无(3)不详口4.5如家庭内有同样的病人,填写下表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
4.6是否接种过腮腺炎疫苗(1)是(2)否(3)不知道是否接种过口4.7如果接种过,最后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
4.8接种依据(1)接种卡(2)接种证(3)询问口4.9发病前3周或病后去过何地(1)学校(2)幼儿园(3)串门(4)公共场所(5)其他:口
4.10病人隔离(1)是(2)否口
4.11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
4.12隔离开始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13隔离结束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4.14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人数:人
4.15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填写下表
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医学观察结果 5.小结: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