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CT症状解析
胸腺囊肿CT表现讲解
界面以下为水样密度。变换体位扫描,界面发生相应变化; 为本病较具特征性改变。 • 有10%~20%为恶性,具有侵袭性,生长快,包膜不完整, 肿瘤细胞易向周围组织侵袭引起相应表现,如胸膜反应、 胸膜腔积液、淋巴结肿大等。
病例讨论
患者男,年龄39岁,本地人。
主诉以患者发现纵膈占位性病变入院,无 咳嗽、咳痰,无咯血,无畏寒、发热,无 明显胸闷憋气,无胸痛及放射性疼痛,无 夜间盗汗及午后潮热。
实验室检查: 淋巴细胞比率40.2%(略高) 中性粒细胞比率71.6%(略高) 癌胚抗原(CEA)6.6ng/mL(略高) 纤维蛋白原定量5.399g/L(略高)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
胸骨后甲状腺肿
鉴别诊断 • 胸腺瘤、畸胎类肿瘤鉴别。 • 前上纵隔、偶为后上纵隔肿块,与颈部甲
状腺肿相连。 • CT和MRI检查显示两者密度与信号一致,
可有钙化且有明显造影强化是确诊胸内甲 状腺肿的依据。
畸胎瘤
纵隔畸胎瘤占生殖细胞肿瘤的75%以上, 病理上多由胚胎期胸腺始基发育过程中部 分多极化细胞脱落随心膈下降入胸腔逐渐 演变而来,往往含有2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 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多发生在心 包或大血管根部,向前上纵隔生长,良性 多见。可分为囊性成熟畸胎瘤(多见,包 括皮样囊肿)、实性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 性畸胎瘤(较少见,又称恶性畸胎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结甲)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一侧增宽,右侧多见。 ②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 ③食道吞钡常示与气管一致的移位。 ④主动脉弓可向左下方移位。 ⑤透视下纵隔肿块随吞咽运动移动者多为颈部甲状腺肿的 胸内延伸。 ⑥侧位上胸内甲状腺肿多位于前上纵隔,少数可位于食管 后方。 ⑦邻近骨质破坏提示为恶性。 ⑧颈部甲状腺肿沿前胸壁下移极似向胸内延伸,侧位照片 有鉴别意义。
5月9日病例讨论(B1型胸腺瘤)
• • • • 住院号201420387 CT号 C21510 男性患者,37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B1型)
正常胸腺的CT表现
• 胸腺位于前纵隔内的甲状腺心包间隙内,在升主动脉近端 和上腔静脉远端的前面,可向下延伸至心底部。异位胸腺 少见。从出生到青春期胸腺充满前纵隔。需要明确的是, 胸腺的形态随年龄而异,年轻人(特别是25岁以下者)的 “正常”胸腺的大小和 重量有较大的差异。 6岁以后的正 常胸腺很少能在胸片上见到, 但任何年龄儿童的胸腺在 CT片上都可见到 。胸腺为双叶结构,在靠近甲状腺的胸 腺尖部互相融合,边缘光滑;出生时胸腺的重量为 (22+13)g, 后逐渐增大,至青春期时约为34g。这种增 大主要发生在胸腺的头尾径,其前后径和横径的改变不大。 在青春期后的4-15a中胸腺发生快速的萎缩,脂肪取代了 萎缩的胸腺滤泡,60岁后,仅13%还能在组织学上见到残 存的胸腺组织。 • 正常胸腺呈方形,三角形。形态、密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改 变。
B1型胸腺瘤
• 罕见,占所有胸腺瘤的6-7%。 • 被认为是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 • 组织学与正常胸腺组织难以区分,主要由类似胸腺上皮细 胞组成。 • 与正常非退化胸腺的区别主要在于结构上的不同。 • 肿瘤上皮细胞少而小,以分散的卵圆细胞出现 • 淋巴细胞样成分为密集排列的小淋巴细胞团,起染色质呈 块状。
胸内甲状腺肿
纵隔淋巴瘤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
男性,30岁。无明显原因胸闷不适3月
胸腺瘤的病理分型
• 胸腺组织在青春期后会经历正常的退化过程。 • 胸腺有两种主要细胞类型:内胚层来源的上皮细胞和骨髓 来源的淋巴细胞。 • 分类原则:主要根据肿瘤上皮细胞和胞核是否为梭形或卵 圆形(A型);或肿瘤细胞是否以圆形或多边形为主(B 型)。 • B型胸腺瘤根据淋巴细胞侵润的多少和肿瘤上皮细胞非典 性程度分为3个亚型:B1型(富于淋巴细胞型)、B2和B3 (富于上皮细胞型) BI型恶性潜能非常低。 • 组织学分型: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混合型。 • 良恶性:(1)非侵袭性,包膜光整。(2)侵袭性,包膜 不完整,向邻近侵犯 • 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A型,AB型,B型,C型 • 目前采用的2004年WHO 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A型, AB型,B型(B1、B2,B3型) 。
胸腺瘤的CT影像诊断
吴元魁,杨慧,许乙凯,等.胸腺瘤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12):16101612
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
• 胸腺癌常发生纵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易 血行转移到肺、肾上腺、肝等器官,故发 生远处转移者高度提示胸腺癌。
鉴别诊断
• 淋巴瘤:
①肿大的淋巴结主要位于血管前间隙、气 管周围、肺门区,常融合成分叶状团块影, 周围结构常被包绕,范围更广,密度均匀 或中心出现低密度坏死区 ②双侧分布,分叶更常见、更明显 ③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结节样强化或环状强 化
• 多为良性,有完整包膜。临床上常视为有 潜在恶性,易浸润邻近组织器官。
3
组织病理学及分期
• 2004年WHO的胸腺瘤病理学分型
A型:上皮细胞及核细胞为梭形或软圆形 B型:上皮细胞及核细胞为树突状或更为丰满
根据上皮细胞与不典型细胞的比例,再将其分为B1、 B2、B3型 AB型:二者的混合,与A型类似,但含有肿瘤淋巴细胞 C型:所有的胸腺癌 其中将A型及AB型定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将B型定为侵 袭性胸腺瘤,C型定为胸腺癌
① 肿瘤较大,边缘分叶 ② 包膜不完整,密度不均匀 ③ 周围血管、气管被包绕 ④ 与周围组织界限模糊 ⑤ 合并胸腔积液 ⑥ 增强幅度<20Hu ⑦ 短期复查增长较快 ⑧ 大血管、胸膜或心包膜浸润
良、恶性胸腺瘤的鉴别
• 胸膜以及心包种植播散是恶性胸腺瘤的重 要征象。表现为胸膜、心包不规则增厚, 与肿块分界不清,部分患者出现积液征。
侵袭性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
• 个别胸腺癌可造成胸骨破坏,但很少见。 ﹡良性和侵袭性胸腺瘤均可发生免疫性疾病,
胸腺退化不全的ct诊断标准
胸腺退化不全的ct诊断标准胸腺退化不全(thymic hypoplasia)是指胸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其体积过小或结构不完整。
胸腺是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淋巴细胞的生成和分化,对免疫功能的发挥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胸腺退化不全会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使患者容易受到各种感染的侵袭。
胸腺退化不全的CT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胸腺体积的评估:通过测量胸腺的横断面积或体积来评估其大小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胸腺体积约为4-6cm³。
如果胸腺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范围,且无其他明显原因可解释,则可考虑为胸腺退化不全。
2. 胸腺密度的评估:正常情况下,胸腺在CT图像上呈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
而在胸腺退化不全患者中,由于胸腺组织的减少或异常,CT图像上可出现胸腺密度降低的表现。
这种胸腺密度降低往往伴随着胸腺体积的缩小。
3. 胸腺结构的评估:正常情况下,胸腺呈现为两个对称的叶状结构,位于纵隔上部。
而在胸腺退化不全患者中,由于胸腺发育异常,其结构可能出现不完整或不对称的情况。
例如,胸腺可能仅有一侧发育正常,而另一侧则明显退化。
4. 胸腺周围淋巴结的评估:正常情况下,胸腺周围可能存在一些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在CT图像上呈现为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
而在胸腺退化不全患者中,由于免疫功能的障碍,这些淋巴结往往会出现异常增大或缩小的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CT检查可以评估胸腺退化不全患者的胸腺体积、密度、结构以及周围淋巴结等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当患者出现免疫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并且CT检查显示胸腺退化不全的特征时,可以考虑为胸腺退化不全,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CT诊断仅作为辅助手段,最终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正常胸腺及胸腺病变的CT表现
4. Before age 40, differentiation of a small thymoma from normal residual thymic parenchymal tissue may be impossible on the basis of size alone.
5. At all ages, a thymoma usually produces a focal bulge in the normally smooth adjacent visceral-pleural surface.
Moore, A.V., et al. , Age-related changes in the thymus gland: CT-pathologic correlation. AJR Am J Roentgenol, 1983. 141(2): p. 241-6.
3.胸腺囊肿
先天性胸腺囊肿表现为位于前纵隔内一侧性边缘清楚的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囊壁薄或不可见, 囊内可有分隔,壁可有钙化。囊内的CT值常为水样密度,但也有高密度者。在儿童中伴有向颈部 延伸的先天性胸腺囊肿与淋巴管瘤不能区分。 在CT上区别胸腺囊肿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因后天性者在手术后可复发、可伴有胸 腺瘤或胸腺癌等肿瘤或因与邻近组织粘连而在 术中被误认为侵袭性肿瘤。后天性胸腺囊肿表现为边缘欠清楚、密度不均匀、单房或多房的囊性 肿块,以多房者多见。如CT上见到有明确的囊壁或伴有钙化时强烈提示为后天性者。
胸腺瘤与胸腺增生影像表现
5个月女婴的正常胸腺
胸腺瘤-概述
• 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起源于未退化的 胸腺组织
• 多见于40-60岁,20岁以下少见,儿童罕 见,无性别差异
• 病因不明,可能与胸腺皮髓分化成熟停滞 有关
• 主要症状多为胸痛、胸闷、咳嗽、气短 • 常伴有副肿瘤综合征,以重症肌无力(MG)
较为常见,约30%的胸腺瘤患者合并MG; 少数可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低丙种球蛋 白血症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显强化 • 侵犯邻近胸膜、心包及血管,引起胸膜及心包增厚,产生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特点与侵袭性胸腺瘤非
常相似,而淋巴性及血源性转移几乎仅见于胸腺癌
62y,f
生殖细胞肿瘤
• 生殖细胞肿瘤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 临床上常将其分类为生殖细胞瘤 (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 和非生殖细胞瘤性的 GCT
(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绒毛膜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和畸胎瘤
高密度的未成熟T淋巴细胞,及散在分布的肿瘤性上皮细胞
介于B1和B3之间 以片、巢状排列的上皮细胞为主,上皮细胞轻~中度异型,混杂有少量非肿瘤 性未成熟T淋巴细胞 高度异型的上皮、明显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及缺乏TDT阳性T淋巴细胞
10年生存率:A、AB、B1型几乎为100%,B3型约为30%;A、B1型胸腺瘤术后复发率低,而B2型、B3型胸腺瘤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
28y,Graves病,淋巴组织性胸 腺增生,反相位信号减低
48y,f,重症肌无力,胸腺瘤, 反相位信号无减低
in-phase
opposed-phase
41y,f,左乳腺癌术后放疗后,真性 胸腺增生(胸腺反弹),反相位信号 减低
前纵隔常见占增生 3. 胸腺囊肿 4. 生殖细胞肿瘤
功能: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成为具有 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
恶性胸腺瘤的CT征象有哪几点
恶性胸腺瘤的CT征象有哪几点
恶性胸腺瘤具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有:
1、病变部位:肿瘤位于前纵隔,前中上纵隔最多见,可偏向一侧或突向双侧肺野,可向中后纵隔浸润生长,部分可延伸至心膈角区、膈面。
少数可同时累及前上、中、下纵隔。
2、病灶大小与形态:肿块大小与胸腺瘤的分型呈显著的相关性,肿块越大,胸腺瘤的恶性程度可能越高。
肿瘤形态多不规则,多呈分叶状。
本组9例B型及7例C型胸腺瘤轮廓均不规则或分叶,比Tomiyama等报道B型及C型胸腺瘤轮廓不规则或分叶为75%稍高。
3、肿块密度:内部密度不均匀,囊变坏死多见,少数可见钙化。
张永林等研究认为,肿瘤的低密度灶40%是由于囊性变或坏死形成的,本组得出的结论为55%。
增强后坏死囊变部分不强化,实质部分由于血供丰富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4、侵犯心脏大血管及邻近脂肪间隙:肿块以直接侵袭生长的方式向邻近组织生长,直接侵犯大血管,纵隔内脂肪间隙及隐窝可被肿瘤组织填充。
增强扫描显示大血管被推移、包绕或致明显狭窄,MCI呈灌铸型生长。
5、纵隔胸膜-肺侵犯:纵隔胸膜呈结节或饼样增厚,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MPI呈尖角或锯齿征。
6、胸膜种植:表现为远隔胸膜区胸膜不均匀增厚或结节样突起,多伴胸腔积液。
7、心包受侵或转移,肿瘤直接侵犯心包,有时可伴心包积液。
8、胸骨直接受侵或转移,胸骨直接受侵最多见,溶骨性或成骨性骨质破坏均可见。
9、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以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最常见。
10、血行转移:可见肺、肋骨、肝脏及肾上腺转移。
儿童胸腺正常X线的影像表现
01
胸腺是一个大型的淋巴器官,具 有调节内分泌的功能,正常位于 胸腔前上纵隔,出生时较大,随 着年龄增长逐渐萎缩。胸腺与结 缔组织相连,上缘在胸腔上口, 下缘在心包上部,前缘被肺叶和 胸膜包裹,后缘紧贴心包。
02
胸腺是随着年龄变化而变化的器官。 1、新生儿胸腺相对较大 ,正常新生儿于出生后 24 小时内胸片均可见到胸腺影; 2、1-3 岁的婴幼儿胸腺发育旺盛,正位胸片大多 能见到; 3、3-8 岁胸腺发育缓慢 ,常规胸片中偶尔见到; 4、胸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萎缩,10 岁以后被结缔 组织所代替; 5、部分成人也可见退化不全的胸腺。
03
X 线表现: 胸腺两叶大小不对称,X 线上形态也表现不一致。 可分为船帆型、增宽型、三角形、肺炎型、纵隔 肿块型、波浪型或弧型、心影增大型等,不同类 型的胸腺大小、密度、形状、分布以及边缘位置 均不相同。
04
1、船帆型:内上缘与纵隔相连,自上而下逐渐增宽,
止于肺门,底平直与心影缘垂直,边缘锐利光滑,外形
似船帆状。
05
2、增宽型:上纵隔影呈倒八字状增宽,外缘平 直,下界与心血管影重叠。
06
3、三角型:胸腺向两侧肺野突出,呈三角形密度增高
影,上窄下宽,外缘平直,下缘与心影相交呈锐角。
07
4、肺炎型:胸腺向一侧肺野突出,遮盖大部分肺叶,呈
均匀一致的密度增高影,边缘大多清晰,背景示正常肺
纹理,需要与右上肺炎相区分。
08
5、纵隔肿块型:纵隔形似球形或弧形,类似纵隔肿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但对其邻近结构并不产生侵犯,通过肿块影可以看到被掩
盖重叠的血管影。
09
6、波浪或弧型:增大胸腺边缘不光整,呈波浪状、
临床胸部ct检查报告解读
临床胸部CT检查报告解读一、扫描结果概述本报告对受检者进行了胸部CT扫描,旨在评估胸部病变情况。
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脏、纵隔、胸膜、胸壁、肋骨及胸椎等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病变。
二、肺部病变1. 肺内结节: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内存在多个结节,直径最大者为XXXmm。
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缘及内部结构,考虑为良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确定诊断。
2. 肺炎: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部存在炎症病变,局部可见实变影,边缘模糊。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肺炎。
3. 肺气肿: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明显扩张,考虑为肺气肿。
三、纵隔病变1. 纵隔淋巴结肿大: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为XXXmm。
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大小及分布情况,考虑为炎性增生可能性大,但仍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胸腺瘤: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腺部位存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胸腺瘤。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病变性质。
四、胸膜病变1. 胸腔积液: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腔内存在积液,局部可见液性暗区。
结合受检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考虑为胸腔积液。
2. 胸膜钙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局部胸膜存在钙化灶,考虑为陈旧性结核病变所致。
五、胸壁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存在骨折线,考虑为肋骨骨折。
2. 胸壁软组织肿胀: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壁局部软组织肿胀,考虑为软组织炎症所致。
六、肋骨及胸椎病变1. 肋骨骨折: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肋骨局部骨皮质不连续,考虑为肋骨骨折。
骨折端未见明显移位。
2. 胸椎间盘突出: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胸椎间盘局部突出于正常椎间盘之外,考虑为胸椎间盘突出。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七、心脏及大血管病变1. 主动脉粥样硬化: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主动脉局部管壁增厚、毛糙,考虑为主动脉粥样硬化。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心腔扩张:扫描结果显示,受检者心腔扩张,局部可见液性暗区,考虑为心腔扩张。
胸腺瘤CT表现的归纳及个人体会
1、正常胸腺的CT表现胸腺随年龄而变化。
新生儿至青春期是胸腺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以后胸腺逐渐萎缩,不断被脂肪组织替代。
①10岁以下儿童:胸腺呈四方形或梯形,前缘与胸骨接触,后缘与纵隔大血管接触,无明显分界。
密度均匀一致,与胸壁肌肉相近或稍高。
侧缘常隆起,偶呈平直或凹陷。
2-3岁以内幼儿胸腺肥大甚为常见,呈帆样,可明显突入肺内。
②10岁-20岁年龄组:胸腺不断增大,呈三角形(或箭头样),左右叶之间无分界;或呈双叶形,左右叶之间有分界。
密度仍均匀一致,CT值同前。
③20-30岁年龄组:胸腺仍保持三角形状,边缘清晰,但逐渐开始萎缩、退化。
部分腺体由脂肪组织替代。
CT值略低于肌肉组织。
侧缘平直或稍凹陷,此期如轮廓隆起,应疑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④30-40岁年龄组: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CT值明显下降。
此期脂肪替代过程速度最快。
⑤40-60岁年龄组:50%以上患者胸腺几乎完全被脂肪所替代,但仍维持正常胸腺的形态和大小。
CT图上呈脂肪密度,部分残留组织呈条索状或小结节状软组织阴影,一般直径不超过7mm。
⑥60岁以上年龄组:胸腺组织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2、胸腺瘤分类、分期①1999年WHO对胸腺瘤的组织学分型: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型细胞胸腺瘤。
AB型胸腺瘤:即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混合型胸腺瘤。
B型胸腺瘤:被分为3个亚型;B1型胸腺瘤:即富含淋巴细胞的胸腺瘤、淋巴细胞型胸腺瘤、皮质为主型胸腺瘤或类器官胸腺瘤;B2型胸腺瘤:即皮质型胸腺瘤;B3型胸腺瘤:即上皮型、非典型、类鳞状上皮胸腺瘤或分化好的胸腺癌。
C型胸腺瘤:即胸腺癌,组织学上此型较其他类型的胸腺瘤更具有恶性特征。
A型和AB型为良性,B型和C型为恶性。
简化分类:胸腺瘤(A、AB、B1、B2)、不典型胸腺瘤(B3)、胸腺癌(C)②良性胸腺瘤:包膜完整,大体及镜下无包膜及周围结构浸润,呈良性临床过程;肿块切除后无复发。
恶性胸腺瘤:大体及镜下可见包膜浸润,可侵犯胸膜、心包膜和纵膈内其他结构,呈恶性临床过程;可发生转移,术后易复发。
正常胸腺及胸腺病变的CT表现ppt课件
03 胸腺病变的CT表现
胸腺肿瘤的CT表现
胸腺肿瘤的CT表现通常包括胸腺增大、形态改变、密度不均和增强后强 化等。
胸腺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有所不同。 良性肿瘤通常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而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 且常伴有胸膜转移和淋巴结转移。
胸腺肿瘤的CT表现还可以帮助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器官,为手术 切除提供依据。
胸腺增生
胸腺增生是指胸腺组织异常增生,可能与自身免 疫性疾病有关;
其他病变
如胸腺囊肿、胸腺炎等。
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02
03
04
深入研究正常胸腺及胸腺病变 的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的对 应关系,提高诊断准确率;
探索新型影像学技术如MRI、 PET等在胸腺病变诊断中的应
用价值;
加强临床与影像学研究的合作 ,推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
胸腺炎与胸膜炎的鉴别
胸腺炎常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胸 膜炎则主要表现为胸膜增厚和胸腔积 液,可通过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进 行鉴别。
其他胸腺病变的鉴别诊断
胸腺囊肿与胸腺瘤的鉴别
胸腺囊肿通常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影,壁薄而均匀,而胸腺瘤则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 可通过病变密度和形态进行鉴别。
胸腺增生与胸腺瘤的鉴别
胸腺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体内细胞免疫的中 枢。
作用
胸腺具有免疫功能,能够产生和输出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此外,胸腺还分泌多种激素和 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具有重要 作用。
02 正常胸腺的CT表现
正常胸腺的大小与形态
;
提高公众对胸腺病变的认识, 加强早期筛查和预防。
正常和异常胸腺丨临床和影像表现
正常和异常胸腺丨临床和影像表现在影像中,胸腺的形状和大小多种多样,甚至在同一个体中也是如此。
随着年龄的增长,它逐渐消退,在身体应激期可能迅速缩小。
在恢复期,它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甚至更大,这种现象称为胸腺反应性增生。
这些解剖变异和动态变化看起来是与病理状态混淆的主要原因。
相反,这些误解也可能导致化疗方案的延长或改变,或导致不必要的放疗、活检或胸腺切除术。
熟悉胸腺的胚胎学、解剖学和动态生理学对于避免不必要的成像或侵入性操作至关重要。
放射科医生在鉴别正常胸腺变异、异位胸腺组织和非肿瘤性胸腺疾病(如反应性增生) 和肿瘤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胸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放射科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胚胎学异位和副胸腺组织可在下降路径(胸腺咽管) 的任何地方发生,可由于下降失败、隔离或退行失败所致。
在上腔静脉、头臂血管和主动脉附近可见异位或异位的胸腺组织。
很少见于后纵隔甚至皮肤。
异位胸腺组织可能表现为颈部肿块,这可能被误认为是病理过程。
同时,当胸腺咽管萎缩时,胸腺残余物可发展为囊肿。
由于甲状旁腺同样起源于第三和第四咽囊,异位甲状旁腺,因此甲状旁腺腺瘤可出现在甲状腺或胸腺附近或内部。
7周大的男孩,咽旁胸腺异位,右下颌角区有“肿块”。
MR冠状增强T1WI显示有强化的咽旁肿块(箭),与纵隔胸腺(箭头)信号一致。
穿刺活检证实肿块为异位胸腺组织。
66岁女性,高钙血症和肾结石。
胸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
(a) CT扫描显示上腔静脉和主动脉之间有部分囊性肿块(箭)。
(b) 99m-sestamibi冠状位扫描显示肿块有摄取 (箭)。
解剖胸腺位于前纵隔,覆盖心包、主动脉弓、左无名静脉和气管。
胸腺可向上延伸至甲状腺下极,向下延伸至横膈膜。
胸腺通过甲状腺胸腺韧带附着在甲状腺上。
12岁男孩,正常胸腺带有颈部组成部分。
(a)超声图像显示了胸腺的纵隔和颈部组成部分(黑箭),通过甲状腺胸腺韧带(箭头)连接到甲状腺下极(白箭)。
注意胸腺的“星空”样表现;这是由于高回声脂肪在剩余低回声淋巴组织的背景下形成的。
胸腺异常ct诊断标准
胸腺异常ct诊断标准
胸腺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位于胸腔内,对免疫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胸腺异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胸腺异常至关重要。
胸腺异常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CT检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胸腺异常CT诊断的标准。
1. 胸腺增大,胸腺增大可能是由于炎症、肿瘤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CT检查中,胸腺横径超过正常范围(成人一般为1.5-
2.5cm)可被诊断为胸腺增大。
2. 胸腺肿块,胸腺肿块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CT 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块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3. 胸腺囊肿,胸腺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胸腺异常,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有助于鉴别诊断。
4. 胸腺炎症,胸腺炎症可能是由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CT检查可以显示胸腺的密度增加、边界模糊等特征。
5. 胸腺钙化,胸腺钙化是指在胸腺组织中出现钙化灶,CT检
查可以清晰显示钙化灶的位置、形态和密度。
总的来说,胸腺异常的CT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胸腺的形态、密度、钙化情况以及与临床症状的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胸腺
异常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
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胸腺瘤与胸腺增生的影像表现
临床表现
•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 胸痛、咳嗽、呼吸困难 • 重症肌无力:
➢ 约30%-50%胸腺瘤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 ➢ 约15%重症肌无力患者有胸腺瘤,大部分为胸腺增生
影像学表现
非侵袭性胸腺瘤 01
✓ 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 ✓ 边界清晰 ✓ 多数密度均匀,可发生囊变 ✓ 大部分肿瘤生长不对称,居于
图例: 淋巴瘤 • 边界不清 • 最大径7.4cm
• ADC 1.06*103 mm2/s
• 增强快进慢出 • 曲线:高水平稳定型
• SUVmax=22
MRI化学位移成像应用价值
• 原理:胸腺增生的胸腺内的微小脂质(CT上不可见)多于胸腺瘤 • 结果:胸腺增生的CSR(化学位移率=(tSIop/mSIop)/(tSIin/mSIin))明显低于
变,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 • 侵犯邻近胸膜、心包及血管,引起胸膜及心包
增厚,产生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
• 特点与侵袭性胸腺瘤非常相似,而淋巴性及血 源性转移几乎仅见于胸腺癌
• 胸腺癌对纵隔结构的压迫移位症状更明显,病 程进展更迅速,部分病例于诊断时已有胸腔外 转移
男,74岁
胸腺囊肿
• 30-60岁多见 • 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单房或多房的囊性肿块 • 囊内可含有胆固醇结晶等物质 • 增强囊内容物不强化
男,11岁,胸痛2天 β-HCG:44.76↑mIU/ml
MRI动态增强及PET/CT的诊断价值
注: 该文得出结论ADC在 胸腺区肿瘤间没有统 计学差异
Yabuuchi H, Matsuo Y, Abe K, et al. Anterior mediastinal solid tumours in adults: characterisation us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diffusion-weighted MRI, and FDGPET/CT.[J]. Clinical Radiology, 2015, 70(11):1289-1298.
胸腺功能分析报告
胸腺功能分析报告胸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在儿童发育期间生成和成熟T细胞,并参与免疫调节。
通过对胸腺功能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个体的免疫系统状况以及潜在的免疫相关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您的胸腺功能进行全面分析,为您提供进一步的理解和参考。
一、胸腺体积测定根据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对胸腺的扫描,测定胸腺体积,以评估其大小是否正常。
根据您的体积测定结果显示,您的胸腺体积为正常范围内。
这表明您的胸腺目前没有受到明显的异常影响。
二、胸腺细胞分析通过血液检测,可以得出胸腺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从而评估胸腺细胞的功能状况。
根据您的检测结果显示,您的胸腺细胞数量和比例也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这意味着您的胸腺细胞生成和成熟的过程正常,免疫系统的发育良好。
三、T细胞亚群分析T细胞是由胸腺产生的一类重要免疫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CD4+)和细胞毒性T细胞(CD8+)。
对不同亚群的比例进行测定,可以评估免疫应答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根据您的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CD4+/CD8+的比值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您的免疫系统在应对外界威胁方面保持着平衡状态。
四、胸腺功能指标分析胸腺相关功能指标是评估胸腺功能的重要依据,包括胸腺激素、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
根据您的检测结果显示,胸腺激素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均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细胞因子的分泌也保持平衡。
这表明您的胸腺功能正常,并能够有效地促进和调节免疫反应。
综上所述,根据对您胸腺功能的全面分析显示,您的胸腺功能处于正常状态,说明您的免疫系统在目前没有明显异常。
然而,我们建议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以及适量的运动,以加强免疫力的维持和提升。
尽管胸腺功能分析报告显示您的免疫系统目前正常,但请注意,该结果仅为瞬时状态,不代表以后的情况。
如有不适或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指导和建议。
感谢您对本次胸腺功能分析的参与及耐心阅读本报告。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值的测定
CT 值即是人体某组织对 X 线吸收系数,以空气 为-1000,水为0,骨密度为+1000 其他组织即分布在50~60Hu范围内,仅占全部 CT3%,一般X线是难以分别的。
CrossSection.swf
正常胸部CT解剖图
正常胸部CT肺窗图
胸骨柄层面
主动脉弓层面
主动脉窗层面和气管分叉层面
CT检查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X线影像重叠,对组织密度分辨率低, 仅5%,而CT可取得薄层面的扫描图像,薄可 达2mm,故图像结构清晰,层次多,分辨率高, 并能显示三维成像。
CT值的测定
目前 CT 的密度分辨率已达到 2mm,对于各种组 织的密度可进行定量测定,用数字形式CT值表 达出来。 CT值为Hu(Hounsfeild unit) μm - μw Hu= ——————— μw μm:X线经某组织之后衰减系数 μw:X线经水之层面的10组淋巴结
上纵隔 1 气管周围 2 气管前间隙 3 奇静脉窝 4 主动脉窗 5 主动脉弓左间隙 下纵隔 6 隆突下 7 食管旁 8 气管支气管周围 9 汇总区 10 下肺静脉韧带区
正常胸片胸部CT阅读
Zheng-chunyan
thorax.swf
胸部基本解剖结构
胸部X线正位片
左侧位胸部X线解剖
正常胸部X侧位片
CT检查的基本特点
CT全称为电子计算机X线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七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 的X线诊断设备。它对全身脏器的病变都有诊 断价值,如脑、五官、肺、纵隔、胸膜、腹内 肝、胆、胰、脾、肾、后腹膜、盆腔、脊柱等 部位病变均有很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