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4.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2)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
4.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________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探究题1.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有一射灯(用B表示),在空气中有一路灯(用C表示)。
小翊(用A表示)既看到水中的射灯,又看到路灯在水中的像。
请画出:(1)水中射灯B射出的光进入小翊眼睛A的大致路径。
(2)路灯C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进入小翊眼睛A的路径。
(______)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编号纸张大小纸张材质0°15°30°45°①18厘米×26厘米打印纸6.515.815.08.9②18厘米×13厘米打印纸6.415.815.18.8③18厘米×26厘米旧报纸5.614.213.27.6________。
(2)除了发射角度,根据表一的实验记录,本实验还研究了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劳动节期间小澄同学在家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取四个纸杯,底部扎几个小孔,分别放入一张纸巾,取40粒绿豆先浸泡一夜,再随机分成4等份放在纸巾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1)让一细光束AO沿平面ENF射到镜面O点,在同一平面上可看到反射光线BO,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_____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_____。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这个实验记录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_____。
(3)若将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
3.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级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
(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如图2),当眼睛在原光屏处能看到发光体的像吗?_____。
(填“能”或“不能”)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2.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级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1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____。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__S2。
(选填“>”、“=”或“<”)(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发光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如图2),当眼睛在原光屏处能看到发光体的像吗?_____。
(填“能”或“不能”)3.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2.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二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23015缩小32020等大41530放大51260放大(3)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同一水平视线上,图中在木板上移动的铅笔从C点到D点,铅笔的长度看上去变化____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在篮球上移动铅笔从A点到B点,其长度变化看上去_____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实验中选择刻度尺这一实验仪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小明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如丙图所示,玻璃板向蜡烛A倾斜放置,为了与A所成像重合,蜡烛B需移动到桌面的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_____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3.劳动节期间小澄同学在家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取四个纸杯,底部扎几个小孔,分别放入一张纸巾,取40粒绿豆先浸泡一夜,再随机分成4等份放在纸巾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装置绿豆所处的环境绿豆萌发情况1置于常温下,不浇水绿豆不萌发2置于常温下,每日浇3次水绿豆萌发3置于冰箱冷藏室,每日浇3次水绿豆不萌发4置于常温下,纸巾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绿豆不萌发5(1)取40粒绿豆并随机分成4等份是为了_______。
(2)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若想探究“光照对绿豆萌发的影响”,请你帮忙设计第5组实验:_______。
4.完成下列各图的光路。
(1)画出光源S发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如图甲所示)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此实验是根据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4)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改进方法是____。
(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3.完成下列各图的光路。
(1)画出光源S发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如图甲所示)______。
(2)MN是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有一束入射光线经过A点,它的反光线经过B点,折射光线经过C点,请你画出完整得光路图(如图2所示)______。
(3)完成凸透镜中光路图(如图3所示)______。
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选填“倒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或“正立的实像”);将针孔照相机靠近窗外景物时,膜上所成的像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劳动节期间小澄同学在家做“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取四个纸杯,底部扎几个小孔,分别放入一张纸巾,取40粒绿豆先浸泡一夜,再随机分成4等份放在纸巾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
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装置绿豆所处的环境绿豆萌发情况1置于常温下,不浇水绿豆不萌发2置于常温下,每日浇3次水绿豆萌发3置于冰箱冷藏室,每日浇3次水绿豆不萌发4置于常温下,纸巾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绿豆不萌发5(1)取40粒绿豆并随机分成4等份是为了_______。
(2)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若想探究“光照对绿豆萌发的影响”,请你帮忙设计第5组实验:_______。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2.如图,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并搅拌,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量 m 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w 关系的图像是A.B.C.D.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4.池中水的深度是 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8 ⨯108 km ,则月球到池中的像的距离是()A.3.8 ⨯108 km +2m B.3.8 ⨯108 km -2mC.3.8 ⨯108 km D.3.8 ⨯108 km ×25.下列体育运动比赛项目中,等效于用速度作为评价标准的是( )A.排球B.马拉松C.立定跳远D.实心球6.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7.t℃时,给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量溶液中的下列各量变化正确的是A.B.C.D.8.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9.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A.河流水和湖泊水B.冰川水和地下水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10.如图为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对讲机”、“小黄瓜”、“奶酪刨”、“碎片大厦”。
其中一座大楼的设计因考虑不周,曾经由于玻璃反光将停放在附近的小桥车某些部件烤化了,你认为这座大楼最可能是()A.对讲机B.小黄瓜C.奶酪刨D.碎片大厦11.如图所示的过程主要体现了A.人类的生殖是有性生殖B.人类具有胎生、哺乳的特性C.婴儿的性别由遗传决定D.胚胎通过胎盘与母体交换物质12.柳树的花是无花被的花,却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一事实说明()A.大多数植物的花没有花被B.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C.大多数植物的花只有花蕊D.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13.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A.岸边和行船B.都是岸边C.都是行船D.行船和岸边14.用下图模型来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氧气B.母乳C.营养物质D.二氧化碳15.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下表是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溶质碘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易溶根据上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A.水B.酒精C.汽油D.苯16.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人感觉很凉快是因为()A.风扇煽来的风是凉的 B.风扇煽来的风加快了人皮肤上汗水的蒸发C.风扇把人周围的热空气吹走了D.风扇把人周围的空气吹凉了1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集气瓶,瓶内都是空气,导管中封有一段红色的水柱,甲瓶涂黑,乙瓶不涂黑,都放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A.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B.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A移动得多C.甲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D.乙瓶导管中的水柱向B移动得多18.小明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从足够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并最终紧贴的过程中,眼睛通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②③D.③①②19.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B.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C.用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三瓶气体中20.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 A,B,C 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石块受到 A 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B.B 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C 石块对 B 石块的支持力和 A 石块对 B 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 C 石块的支持力和 C 石块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21.手机可以由多种方式感知来电,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________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________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________觉。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一、探究题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
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试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在A位置时,成一个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一次实验中,物体在光具座10cm处,凸透镜在光具座25cm处,光屏在55cm 处,此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的时候,保持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动至37cm刻度处,则此时像距为______cm,像的性质是______。
若将光屏移去,则像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4)在实验中,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某同学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发现光屏上的像的性质______(“改变”或“没有改变”),像的亮度______(“改变”或“没有改变”)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3.如图中S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分别与虚线a、b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和点光源S的像S'。
(______)4.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七年级科学期中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七年级科学期中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望远镜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为 30°,界面左侧是空气B.折射角为 45°,界面右侧是玻璃C.入射角为 60°,界面右侧是空气D.折射角为 45°,界面左侧是玻璃4.如图所示, 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5.小明在饭店看到一种自动门,当有人靠近时,门会实现自动开闭。
小明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想知道自动门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的。
为此他反复做了几次试验:当他轻轻地靠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个足球滚向自动门时,门自动打开;当把一面底部装有滚珠的无色透明大玻璃板,直立着滑向自动门时,门不打开。
根据探究试验的结果,小明对自动门的自控原理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你认为最合理的猜想是()A.自动门“听”到来者的声音时,通过声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B.自动门探测到靠近的物体发射出的红外线,通过光控装置实现自动开闭C.自动门本身能发射出一种红外线信号,当此种信号被靠近的物体反射时,就会实现自动开闭D.靠近门的物体通过空气能产生一种压力传给自动门,实现自动开闭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7.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表示蜻蜓的发育,则起点是D,过程为D→A→B→CB.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表示蚕的发育,则设法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质量8.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选择题1.在敲响大古钟后,即使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然“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A.大钟还在振动B.钟的回声仍在回响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2.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A.用药匙取用粉末B.用纸槽取用粉末C.倾倒液体D.取用块状固体3.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当物体离透镜 18cm、12cm 和 4cm 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A.18cm>f>12cm B.12cm>f>8cm C.9cm>f>6cm D.6cm>f>4cm4.池中水的深度是 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3.8 ⨯108 km ,则月球到池中的像的距离是()A.3.8 ⨯108 km +2m B.3.8 ⨯108 km -2mC.3.8 ⨯108 km D.3.8 ⨯108 km ×25.如图,在一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 30N 的物块在F=10N 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A点开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拉力,物块最后在C点静止。
对此,作出下列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注意:我们规定物块在A点时的时刻为 0,B点时为 t1, C 点时为 t2)A.B.C.D.6.下列事例与惯性无关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B.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前倾C.开车时,司机要系安全带D.跳远时,运动员会助跑以提高成绩7.如图所示,小花想搬起一块石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石头没有被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B.若石头没被搬起,是因为石头受到的惯性力较大C.若石头被搬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石头惯性的大小D.若石头没被搬起,此时石头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8.如图为伦敦四大地标性摩天大楼:“对讲机”、“小黄瓜”、“奶酪刨”、“碎片大厦”。
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探究题1.如图是纸做的“竹蜻蜓”,在空中释放时能旋转下落。
小明为探究影响“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因素,取翅身、翅尾长度不相同的“竹蜻蜓”,结合回形针从 2.5 米高的平台静止释放,并记录落地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翅身长度(厘米)翅尾长度(厘米)翅身负重竹蜻蜓下落的时间1440T12450T23540T3445一枚回形针T4545两枚回形针T5(2)小明在“竹蜻蜓”的翅身增加回形针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发现“竹蜻蜓”的下落随翅身长度和翅尾长度的增大而加快。
若翅尾长度对“竹蜻蜓”下落快慢的影响大于翅身长度,则“T 1、T2、T3”三者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
A.T1>T2>T3 B.T2>T1>T3 C.T1>T3>T2 D.T3>T2>T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此实验是根据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2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4)小明把木块沿竖直方向截掉一部分后,继续图甲的操作,测得摩擦力减小,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他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改进方法是____。
(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3.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探究精选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探究题1.某课外生物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①取5个同样大小的小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出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5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
将这5块马铃薯分别埋进5个小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5个花盆照下表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1号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号室温20℃,光照较暗,适量浇水3号室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号室温20℃,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堵死盆底排水孔5号室温20℃,光照较暗,不浇水(1)其中1,2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1、3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_____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马铃薯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
(3)4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_____。
(4)小陆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_____她的理由是:_____。
2.康康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蜡烛A后,康康移动蜡烛B,使它_____,确定了的像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康康用光屏代替蜡烛B,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日常家用小轿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原因是_____。
3.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小恺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第一次小恺用了A方案进行了实验,他想探究的是_____对光斑形状的影响。
接下来小恺用剩余3组方案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选填“B、C、D、无”)(2)小恺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足够近时,光斑呈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选填“亮”或“暗”)。
4.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桌上现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下图1。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选用__________凸透镜。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如图二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
问题解决后,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缩小23015缩小32020等大41530放大51260放大大小就越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若不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5.“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编号纸张大小纸张材质0°15°30°45°①18厘米×26厘米打印纸6.515.815.08.9②18厘米×13厘米打印纸6.415.815.18.8③18厘米×26厘米旧报纸5.614.213.27.6________。
(2)除了发射角度,根据表一的实验记录,本实验还研究了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6.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红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纸锥从甲位置运动到乙的过程中在做________ (选填“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测得纸锥在甲、乙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9.60cm,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____ m/s。
(3)在图2中,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甲位置下落到丙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的是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丁三个相同的瓶子、水和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比较________ 两图可知,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比较a、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是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甲(1)小峰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在答卷的图甲上通过作图确定点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和凸透镜的一个焦点__________;(3)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_________;(4)小峰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他选取实验中的凸透镜,利用测凸透镜焦距的原理图(如丙图所示),分别用红光和紫光来进行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__光的焦距大些(选填“红”或“紫”),你的依据是__________。
乙丙9.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
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
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
(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求:(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呈现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如图所示,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位于______上。
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在光屏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凸透镜;(2)为了测得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阳光下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词典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
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______;(3)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4)在实验中,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焦距/cm 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应用虚实大小倒正f=a 14513实………22020…………3b45实………41625…………①表格中有几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助填补:a=______;b=______;②实验中第2次所成的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所成的像;③把蜡烛调到距离透镜8cm的位置时,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
为了观察到这时所成的像,眼睛和蜡烛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同”或“异”)侧;(5)在探究成“等大实像”的实验时,老师发现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7.5cm和22cm,与理论像距20cm相比偏差较大。
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原因:______。
11.某同学发现虫蛀过的绿豆有些能发芽,有些不能发芽,便产生了探究的想法。
他将30粒正常绿豆种子均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其余两组进行不同部位的钻孔处理(钻孔不影响未处理部分的结构),将三组种子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图甲为绿豆种子,图乙为种子内部结构)组别现象日期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完整的种子从a端钻孔至恰好破坏图乙中的结构②从b端钻孔,与第二组等大5月13日均长出根,平均1mm;无叶长出无根长出;无叶长出均长出根,平均3mm,无叶长出5月17日根平均长度9mm;均长出叶,平均6mm有3粒种子长出根;无叶长出根平均长度11mm;均长出叶,平均7mm5月21日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2mm根萎缩;无叶长出均长成幼苗,平均高度35mm苗。
(2)比较第一和第三组实验可知,第三组种子还能萌发成幼苗,这是因为________,从种子萌发速度看,破损的种子更快,因为种皮破损的种子更有利于吸收________。
破损的种子在自然环境中的出苗率是否更高?该同学又开始了新的探究……12.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
各组种子 7 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土壤含水量萌发率(%)(%)温度(℃)201510 2510096742092846615443610104005000(1)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
(写出 1 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 15%时,该玉米种子在 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 。
13.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
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
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
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