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系列之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有哪几种体制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有哪几种网络制式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3rd-generation),特指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一种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它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3G诞生于2000年5月,它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统一制定的结果,其中包含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和WiMAX四种不同的制式标准,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要是国内应用的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制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这三种制式标准的含义和应用。
WCDMA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而来,从官方看被认为是IMT-2000的直接扩展,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bps。
W-CDMA 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 (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
输入信号先被数字化,然后在一个较宽的频谱范围内以编码的扩频模式进行传输。
窄带CDMA使用的是200KHz宽度的载频,而W-CDMA使用的则是一个5MHz宽度的载频。
目前,WCDMA牌照被划分给中国联通。
CDMA2000,即为CDMA2000 1×EV,是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
分两个阶段:CDMA2000 1×EV-DO(Data Only),采用话音分离的信道传输数据,和CDMA2000 1×EV-DV(Date and Voice),即数据信道于话音信道合一。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後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
第三代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系列之五)
N A 比 如全 国 的监 测 系统 。子 系 统 由一 个 AMM0S T 务 器 过 L 对 其 访 问 .能 够 执 行 多达 几 十 个 甚 至 数 百 个 信 道 l服 控 制 客 户 端 的工 作 站 通 过 AMMOS T 务 器 可 以进 入 的特 定 任 务 。 I服 所 有 的AMMOs 件 群 子 系 统 。 由于 系统 是 在 大 范 围 内 硬 在 现 代 的 无 线 电监 测任 务 中 .要 求全 频 带 范 围 实 时
图 1 席 位 之 间的 协 同工 作 示 意 图 0
析 中心 这 些 软 件 模 块 正 是 这 样 的 体 现 ,既 可 以在 线 处理
厂 商 发布
Ne r ws fOm h o uc r t e Pr d e
每 种 平 台上 可 以配 备 一 个 或 几 个 A O { 件 群 ,拥 理 论 和 概 念 在 监 测 领 域 具 体 全 面 的实 现 .硬 件 和 软 件 的 MM S.  ̄ 有 一 个 或 几 个 、 一 种 或 几 种 席位 ,席 位 2 i协 同 工 作 , _ q
(O ) 术 的 提 出 实 现 了 监 测 功 能 的 模 块 化 和 可 任 意 组 j 技 b 合 功 能 ,工 作 ( b在 AMMO I上 由 监 测 工 程 师 进 行 定 j ) o S T
义 通 过 截 获 处 理 信 道 ( C) 现 ,lC 以是 一 个 或几 I 实 P 可 P
个 ,也可 以是几十个或几 百个 ,可 以是 窄带或宽带 完
成 搜 索 、截 获 . 识 别 、解 调 、 解 码 和 原 始 信 息 输 出等 功
能 席位 的概 念设计更将 多领域 的技术 专家的能 力和经
主动监测模式探讨
Mon t i g & De e t n i n or t ci o
主动监测模式探讨
■ 国 家 无 线 电监 测 中心 陕 西 监 测 站 丁 鲜 花
摘 要 :基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的网络 拓扑结 构 、先进 的第 三代 无线 电信号监测技术 、翔实 的台 站数据库的基础上 .探讨了主动监测的工作 模式 .并设计 了主动监测 的工作流程 。
4 主 动 监 测 的 工 作 模 式
4 1主 动 监 测 模 式 .
陕西 站 路 由器
传 统 的被 动 监 测 是 指 仅 监 测 信 号 、记 录 信 号 特 征 数
潮
据 .积累 了大量 的监测数据 原 始监测数据没 有得 到及
时 有 效 的 整 理 而 失 去 时 效 性 。主 动 监 测 将 在 监 听信 号 内
圈
交 机I 西 库 换 }陕 站 聂 据
容 、分析发射类 别、准确定位 的基础 上 ,进一步分 析该 信 号是否符合相 关的频率划分规定 .是否 与监测 中心 台 站数据库一致 ,功率与带宽是否 超限 .杂散 电平是否过
监 控 机 位
豁控 机位
高等 :如果不一致 ,则进一步分析 、查找 。
第三 代无线 电信 号监测技术 .不仅能完成 数字调制 实 施 对 无 线 电信 号 的 监 管 。 信 号 的 在 线 ( 号 来 自接 收 天 线 ) 离 线 ( 号 来 自 中 频 信 或 信
( )搜 索、截获 1
搜 索 、截 获 是 无 线 电监 测 的 第 一 步 。 这种 搜 索 可 能
圳 、成 都 和 云 南 9 - 波 监 测 站 组 成 .各 短 波 监 测 站 由 4短 固 定 监 测 系统 、 移 动 监 测 系 统 和 可 搬 移 监 测 系 统 组 成 。 监 测 中心 和 各 短 波 监 测 站 之 间 通 过 专线 实 现 物 理 互 通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和发展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步虽晚,但是发展极其迅速。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我国也不例外,而且这种需求量还将持续下去。
如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快速推进,现有的移动网络已经很难满足移动业务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发展,对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改进就越来越迫切,一方面要求尽可能丰富的移动业务满足移动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通过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系统的容量,以支持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数量,移动通信技术正是在这两种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新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前言: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
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
本文主要讨论第一代到第三代移动通信概念的提出及其演进发展。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AT&T公司研制了第一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在于它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能够在移动的状态下拨打电话。
WCDMA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核心网络介绍
一、前言与目前的手机系统GSM/GPRS比较起来,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出现,将会带来更高的无线频宽与丰富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在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者在静止时可以提供2Mbit/sec的频宽,低速移动时可以提供384Kbits/sec的频宽,而在高速移动时则提供144Kbits/sec的频宽。
以这样的频宽来说,不只足以满足许多人对于语音传递的需求,甚至是各式各样的网络服务,都有极大的潜力无时无刻出现在使用者手机中。
第三代无线通信所包含的层面相当广泛,其中包括所会用到的技术以及在商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以目前的架构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系统大概分为一下五个部分:▪核心网络(Core Network)▪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GSM、GPRS Radio Access Network)▪WCDMA/UMTS无线通信网络(WCDMA/UMTS Radio Access Network)▪服务机制与安全(Service and Security)▪手持装置(Terminal Equipment)其中,核心网络所指的就是各系统业者用来连接各无线基地台与后端大众电话网络(PSTN)或是其他资料网络的Intranet。
通过核心网系统业者可以让手机用户的语音资料,经由业者的核心网络传递到目前通信的目的端。
因此在核心网的架构中,除了包含语音媒体资料的转换外,还包括了记录使用者资讯与计费机制的系统。
笔者认为,了解一个无线通信系统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核心网着手。
因为如果一旦确实了解使用者的语音或是数据资料,是如何通过核心网来传送与处理的话,那整个系统的雏形将会很自然的在脑海中产生,进一步的再由无线通信的协议与界面来着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建立一个对系统的轮廓后,再逐一的把各个细节探讨完整,相信这将会是对初学无线通信的读者来说,最好的一个学习道路。
而GSM/GPRS与WCDMA/UMTS的无线通信网络,所指的就是手机与基地台间的无线通信界面与机制,这也是在认识无线通信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无线电监测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它能够帮助监测无线电频谱,发现无线电干扰,提高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就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 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是无线电监测的基本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监测和分析无线电频谱的分布情况,发现频谱占用情况和干扰信号。
目前,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已经在频谱监测仪器、信号处理算法和频谱数据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频谱监测仪器不断更新换代,设备性能不断提高,能够实现更广泛的频率范围和更高的分辨率;信号处理算法不断优化,能够实现更精确的频谱分析和干扰信号判别;频谱数据分析方法不断完善,能够提供更全面的频谱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无线电监测数据处理技术是无线电监测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对监测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
目前,无线电监测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在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数据存储技术不断完善,能够实现更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更长时间的数据保存;数据传输技术不断提高,能够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稳定的数据连接;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创新,能够提供更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更便捷的数据操作。
二、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监测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和应用需求。
未来,无线电监测技术将向着更智能化、更自动化、更智能化和更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监测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多元化,无线电监测技术也需要不断多元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场景。
未来,无线电监测技术将向着多频段监测、多信号监测、多业务监测和多系统监测等方向发展,例如同时监测多个频段的信号、多种类型的信号和多种业务的通信系统。
SCDM
SCDM概述SCDMA是同步码分多址的无线接入技术,它采用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以及自主开发的SWAP+空中接口协议等先进技术,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一个全新的我国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智能天线技术:由天线阵硬件和信号处理软件组成,采用下行波束赋形,降低了发射功率,克服了多径干扰。
同步CDMA技术:上行链路各终端信号在基站解调完全同步,码道之间正交,降低码道干扰,提高了系统容量。
软件无线电技术:全部基带信号的处理都是在DSP中用软件实现。
另外,SCDMA 系统还是第一个使用国际最新标准"全质量话音编码技术"的实用化无线通信系统。
SWAP+ 空中接口信令:物理层设计基于ITU的Q931建议,采用闭环功率控制,解决了实现同步CDMA和用户距离测定的要求,仅使用一条接入码道。
SCDMA的独特技术优势体现在:SCDMA是世界上第一套将智能天线应用于商业电信运营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第一次将时分双工(TDD)用于宏蜂窝结构,其基站与终端都大规模采用软件无线电结构;并第一次优化组合以上功能,实现了同步码分多址的无线通信协议,成为国际领先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
SCDMA是由信威通信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平台,也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信核心技术,于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项技术也是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的知识产权核心组成部分。
SCDMA是TD-SCDMA(3G)的技术源头,在市场上先大规模地推广已经成熟的SCDMA系统,可进一步验证TD-SCDMA标准的核心关键技术在大用户群中使用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缩短TD-SCDMA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所需的时间,促成TD-SCDMA 技术的早日规模应用;先期通过推广SCDMA无线接入系统,还可帮助运营商积累TDD的网络规划、建设及运营的经验,为促使TD-SCDMA成为3G市场的主导标准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推广SCDMA无线接入系统,借助全世界最大的中国通信市场,以中国电信业改革后,建设最后一公里无线接入网及农村普遍电信服务为契机,中国的无线及移动通信产业可以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走出一条制造业和营运业均衡发展的新路,带动大批的通信制造企业生产"中国芯"的通信设备。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无线电。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
20世纪初,无线电通信被广泛应用于海上通信,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
然而,这种无线通信技术还很不稳定,传输速度慢且容易受到干扰。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悄然而至。
20世纪40年代,脉冲编码调制技术的出现使得无线通信更加稳定。
然而,由于频谱资源有限,通信容量受到限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为了解决通信容量不足的问题,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
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采用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大大提高了通信速度和容量。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视频通话等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也应运而生。
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即LTE(Long Term Evolution),在传输速度、容量和覆盖范围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人们可以通过LTE网络随时随地上网、观看高清视频、进行在线游戏等。
此外,LTE网络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实现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速度和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5G网络应运而生。
5G网络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将极大地推动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
5G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便利,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实现更加紧密的连接。
总结起来,无线通信技术从无线电到5G网络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从信息孤岛到信息互联网的巨大转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将继续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线通信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通信体验。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无线电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听、收集和分析无线电波的技术,目的是获取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提供对无线电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的依据。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频谱监测:频谱是无线通信的基础资源,在频谱监测中,利用无线电频谱监测设备对频谱进行扫描和分析,以实时获取和监测指定频段的频谱使用情况。
现阶段,频谱监测的发展趋势是实时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程度高。
2. 无线通信系统监测:随着无线通信的普及和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线通信系统监测旨在对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以确保无线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监测主要应用于对无线基站、无线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进行监控和测试。
3. 无线电干扰监测:无线电干扰是无线通信中常见的问题,对通信信号质量和通信服务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无线电干扰监测旨在快速发现和定位干扰源,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消除。
当前无线电干扰监测技术主要包括频谱扫描、信号分析和干扰源定位等方法。
4. 无线电侦察:无线电侦察是指借助无线电监测技术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获取无线电情报和进行电子侦察。
无线电侦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对敌方无线电通信进行监视和破解。
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1. 高频谱利用率:由于无线通信需求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已成为紧缺资源。
未来,无线电监测技术将针对高频谱利用率进行研究,实现频谱的高效利用。
2. 大数据分析:无线电监测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如何对大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和处理成为一个挑战。
未来,无线电监测技术将发展更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方法,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3. 自动化与智能化:无线电监测技术将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测和数据处理,减少人工干预和提高监测效率。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无线电测向技术(Radio Direction Finding,RDF)是一种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进行定位的技术。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无线电信号的发射位置,并在无线电通信、导航、安全监测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对其未来的展望。
1. 早期无线电测向技术在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早期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基于测向天线的信号强度差异来确定信号的来向。
这种方法被称为信号强度测向法。
其原理是通过比较不同方向上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确定信号的发射方位。
然而,由于信号传播受到多径效应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信号的强度分布往往不够稳定,导致信号测向的准确性有限。
2.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测向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优化。
一种常用的改进方法是采用多接收天线阵列,利用波束形成技术来提高信号测向的准确性。
这种方法通过调整接收天线之间的相位差,形成波束,可以有效地抑制多径效应,提高信号测向的精度。
此外,还出现了采用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测向技术,如自适应波束形成(Adaptive Beamforming)和自适应最小方差无源测向(Adaptive Minimum Variance-based Passive Direction Finding)。
这些技术通过实时调整参数,自动适应环境变化,进一步提高了信号测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应用无线电测向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它被用于无线电侦察和电子对抗,用于确定敌方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和通信信号的来源,为军事行动提供情报支持。
在民用领域,无线电测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定位和导航系统。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测向的导航系统,可用于车辆导航、航空导航等。
此外,无线电测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建设和监测,以及搜索和救援等应急服务中。
4. 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展望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无线电测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第三代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系列之一)
掌 握 第 一 代 无 线 电 监 测 技 术 的 工 程 师 经 常 交 流 的 是
2 世 纪 最 后 1 年 是 第 一 代 无 线 电 监 测 技 术 和 计 算 机 接 收 机 的 动 态 范 围 、压 缩 饱 和 特 性 、 三 阶 截 获 点 、相 位 0 o
技 术 结 合 成 熟 的 1 年 也 是 向 第 二 代 无 线 电监 测 技 术 过 0 渡 的 时 期 ,典 型 的监 测 系统 如 图 1 示 。 所
厂商 发 布
Ne r m h od c r wsf0 t e Pr u e
第 三 代 无 线 电信 号 监 测 技 术 ( 列 一 系之 )
■ 罗 德 与施 瓦 茨 中国 有 限 公 司
摘 要
现 代 技 术 的飞 速 发 展 ,特 别 是 全 数 字 中频 技 术 、 数 字 信 号 处 理 技 术 、 信 号 识 别 技 术 、
噪 声 、检 波 器 响 应 接
收 机 与 频 谱 仪 的 区别 等 技 术 术 语 和 原理 。
・ 无 电20第o 7 I 线 0年 l 一 】 期 1
厂商 发 布
Ne r ws fOm h o u e t e Pr d c r
实时频 谱技术 、信号记 录技术 、互联 网技 术 、服 务器与 数据库技 术在 无线 电监测 系统 中的 成熟 与应 用 ,给 无线 电监 测技术 带来 了全新 的革命 性变化 ,使 得 专家智能 监测系统 以及指 挥通信监 测系统得 以实现 。本文 以罗德与施瓦茨 公司的AMM0s A统 为例 ,分 别以发展 与回 顾 、术语 与原理 、以数据 为核心 的I架构 、五域联动 的信 号分析与监测能力 、灵活 的组合应 T
世 纪 8 年 代 到 9 年 代 的 无 线 电监 测 技 术 统 称 为 第 一 代 无 O O 确 定 调 制 类 型 :如 果 是 文 本 或 图 像 信 号 有 的 监 测 工 程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1. 引言1.1 现状分析当前,无线电监测技术已经成为信息采集和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利用日益频繁,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问题。
现状分析显示,无线电监测技术面临着频谱资源管理不足、频谱干扰问题严重、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低等诸多难题。
在当前的技术现状下,对于无线电频谱的监测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传统的频谱分析仪、频谱监测软件以及软硬件结合的智能监测系统。
这些方法在面对高度复杂的无线环境和多样化的无线通信应用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无线电频谱资源受限、频谱竞争激烈、频谱管理不足等问题也制约着无线电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看到的是,无线电监测技术在信息安全、电信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加强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监测技术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无线通信环境,保障信息安全和通信稳定。
1.2 研究意义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用于保障国家安全。
通过监测和分析无线电信号,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敌对国家、组织或个人可能发起的网络攻击、间谍活动等安全威胁,有助于保护国家的信息安全和国家利益。
无线电监测技术对于提升军事战备和战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和识别敌方通信信号,可以及时获取敌方动态信息,为军队的作战决策和反应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提升作战效能和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
无线电监测技术还可以在现代通信、电子侦察、频谱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化频谱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无线电监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其发展不仅关乎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需求,也对提升信息化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对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技术现状综述无线电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无线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对未知信号源的追踪、无线电干扰的检测和定位、通信网络的优化等领域。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无线电监测技术是指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无线电监测技术在军事、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析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无线电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线电频谱监测无线电频谱监测是指对特定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频谱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的频谱利用率,发现频谱异常和干扰源。
频谱监测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电信管理、频谱规划和无线电环境监测等领域。
3.无线电信号参数监测无线电信号参数监测是指对无线电信号的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
这些参数包括信号强度、调制方式、码率、调制深度、信道带宽等。
通过信号参数监测可以对无线电设备进行辨识和分类,了解设备的工作方式和性能,并实施信号干扰和对抗。
4.无线电定位监测无线电定位监测是指通过对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和处理,实现对信号源的定位。
通过接收多个位置不同的基站或接收站对信号源进行三角定位,能够精确定位无线电设备的位置和活动轨迹,对于侦察和反侦察具有重要意义。
1.多波束天线技术多波束天线技术能够实现对多个无线电信号的同时监测和定位,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定位精度。
未来,随着天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多波束天线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智能化监测系统智能化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自动监测和分析,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无线电设备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未来,智能化监测系统将成为无线电监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3.无线电监测与网络安全的融合随着无线通信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无线电监测技术将与网络安全技术相结合,共同应对网络威胁和无线电干扰。
无线电监测技术将从物理层面和网络层面对无线电通信进行监测和保护。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无线电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无线电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无线电频谱的技术,它是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和算法为基础的技术。
无线电监测技术在军事领域、电信领域、国家安全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监测无线电频谱,识别和分类无线电信号,甚至可以用于对无线电干扰进行定位和消除。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日益紧张,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1. 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是无线电监测技术的核心内容。
它通过对无线电频谱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无线电信号的探测、识别、分类和定位。
目前,无线电频谱监测技术主要包括宽带扫描技术、窄带扫描技术和自适应动态频谱监测技术等。
宽带扫描技术主要用于对宽带信号的监测,而窄带扫描技术则主要用于对窄带信号的监测,自适应动态频谱监测技术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监测技术,它主要用于对频率和时间变化较大的信号进行监测。
2. 无线电信号识别和分类技术无线电信号识别和分类技术是无线电监测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通过对监测到的无线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目前,无线电信号识别和分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方法,例如常见的信号特征包括频谱特征、调制特征、脉冲特征等,而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3. 无线电干扰定位和消除技术无线电干扰是无线电通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以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通信中断。
无线电干扰的定位和消除技术对于保障通信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目前,无线电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干扰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定位和消除。
主要技术包括基于无线电信号定位的方法、基于干扰信号检测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自适应滤波和抑制的方法等。
第三代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系列之二)
方 F 索 (e h 、 “ 测 (u e Ia c ) ” 、 “ 果 式 但 是 中 频 处 理 采 用 的 是 F T 式 .最 终 得 到 信 号 的 S r ) ac 监 s {1 n r v e 结
收 机 的 扫 描 方 式是 本振 频 率 离散 变 化 .以 步进 点频 的 方 实 时监 测 接 收 机 共 有3 频谱 测 量 及 显 示 方式 . 种
式测 量 .每 个频 率 点都 是 锁定 调 谐 的 . ̄sa 方 式 得到 pc n
( ) 实 时 频 谱 图 模 式 :横 轴 为 频 率 ,纵 轴 为 幅 1
厂商 发 布
Ne r m h o c ws fO t e Pr du er
第三 代 无线 电信 号 监测技 术 ( 列 二 系之 )
■ 罗德 与 施瓦 茨 中国 有 限公 司
度高 ,但 缺 点 是 如 果 信 号 的 带 宽 未 知 .或 者 一 个 频 段 中
基本 原 理 与术语
状 态 ,[s e 方式 .得到 的 是信 号 的频 谱形 状 。这样 的  ̄ we p p
以高 速 频 谱 计 算 速 度 进 行 计 算 .并 图形 化 地 显 示 测 试 结
扫 描 方 式 速 度 快 、对 信 号 分 析 直 观 但 频 率 精 度 不 如 接 果 。 单 台 实 时 监 测 接 收 机 的实 时带 宽 可 以达 到 8 MH . 0 Z 收 机 的 高 ,不 能 自动 识 别 信 号 存 在 ,需 要 人 工 判 别 。 接 在 系统 中的 实 时 带 宽可 以达 到N×2MH 。 0 z
3G、RFID、UWB备受瞩目——评说2006无线技术三大亮点易龙
名的大 公刊、 准化组 织都积极投入 ̄UWB 标 ] I 技术的研 究、
开发和标 准化 _ 作之 中。这种新 的无线技术在 2 0 年 已 I = 02 }美 国FC 皮 C采纳 , 并制 定了有关的射频规范 。 UWB技术
独立的组网能力。我国无线 电管理机构任 20 年 已出台 02 了3 G的频率规划方案 , 对引导 3 G技术特别是具有我 国 自
主知识产权的T — C MA的发展发挥 _ 巨大 作用 。 了 D SD r l 为
具 有传输 速率高 、空间容量大 、功耗低和极强的抗干扰 、 抗截获抗 多径 特性 。 20 年至今 , 02 新技术和 系统方案不断涌现 , 出现 了基
于载 波的多带脉冲无线电超宽带 ( UWB) I R— 系统 , 基于
提供 依据。 06 , 20 年 无线 电管理局将适时开展相关的频率
规划 工作 。
资费、 监管 、 频率 指配等 政策。 运营企业要做好 充分 准备 ,
坚持以市场为导 向, 做好 网络建设 、业务开发 、市场 培育 等方面工作 。这表 明 ,经过 多年 的积 极准备我 国的 3 G商
用在 即 。
现有 业务的频 率使用状况 ,为 UHF频段 R I F D频率规划
我国发展3 的 条件 已经具备 。 G 为务实推进我 国3 G的发展 , 监管部门要进一步落实 “6 3 号文 件”精神 ,统筹兼顾 、 全 盘考虑 ,将发展 3 G与深化 电信改革 、优化竞争结构 、完 善监管政策 、 动具有 自主知识 产权技 术的产、化 、 成 推 I 形 新的产业链结 合起来 , 制订出有关发展 3 G的技术 、 务、 业
率规划 _作 。 『
无接 触信 息传递 ,并通过 所传递 的信 息达到识 别 目的的
第三代无线电信号监测技术(系列之四)
号 .直线连接两个 发射 机表示一次发射 的呼叫方和应答
方 ,相 关 的信 号 参 数 也 可 以对 应 表 示 出 来 。 由于 一 个 节 或 段 (e so )的 统计 时 间可 以定 义 , s s in 因 此通 过J b I o P C、C B D tb s ) T 干 MaVe 够 O ( a ae 、P T 口 p l a w能 在 众 多 的 发 射 信 号 中监 测 、 锁 定 通 话 的双 方 在 地 理 位 置
厂 商 发布
Ne r ws f0m h o c t e Pr du er
第 三代 无 线 电信 号 监 测技 术 (列 四 系之 )
■ 罗 德 与施 瓦 茨 中 国有 限公 司
强大的信号分析能 力
信 号 分 析 能 力是 第 三 代 无 线 监 测 技 术 的重 要 特 征 之
一
除 。最 上 层 称 为 发射 段 ,用于 作 进 一 步 处 理 。
图 1 左 上 角 是 瀑 布 图 和 P T 。 瀑 布 图 显 示 的 是 的 T 图
1信号分析中心 j
_ l l
频 率 在 时 间上 的 变 化 ,和 传 统 的瀑 布 图 是 一 样 的 。P T T (uh O a )图显 示 的是 节 或 段 (es n ps t tl k ssi )在 时 间上 o
中 .这 样 监 测 工 程 师 还 可 以观 看 或 收 听 这 些 解 调结 果 。 可 以 进 一 步 判 断 是 否 为 同 ~ 网 络 中 的 通 话 双 方 。 通 过
7 中 无 电21第期 8 国 线 【年 2 1 1
厂 商 发 布
Ne r m h o c r ws fO t e Pr du e
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在通信电子中的应用
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在通信电子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创新,电子产品逐渐走向无线化的时代,如今,无论是电视,手机还是WiFi,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通信系统来支撑,而这一切离不开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的运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这项重要的技术在通信电子中的应用和作用。
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是一种运用电磁波物理学原理的方法,能够监视和探测无线电波的频率、幅度、方向和时序等关键参数。
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雷达探测、无人机、遥感地球观测、气象探测等领域。
在无线通讯方面,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则是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无线通信领域中,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无线通信中完成信号的“捕获”及解调;二是完成信道的决策反馈;三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完成干扰监测和干扰消除。
首先,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无线通讯设备“捕获”周围信号。
一般来说,无线通讯设备需要接受和解调无线信号,但由于部分设备的接收灵敏度较低,可能无法完全捕获周围的信号,导致信号接收质量下降。
而通过运用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信号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提高接收灵敏度,捕获到更多的信号并让它们被正确处理和使用。
其次,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的应用还能帮助通讯系统完成信道的建立,以及对信号的决策反馈。
在任何通讯系统中,信道是设备之间的通信直接连接,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通信质量至关重要。
这时,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则可以探测周围的信号干扰情况,依据探测到的干扰情况来优化信道的选择,并对信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控,以保证通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协助通讯系统完成干扰监测和干扰消除。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和设备之间的距离、周围环境、天气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信号衰减、多径效应、多普勒效应,都可能对信号产生干扰,进而影响通讯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设立监测系统和使用无线电信号探测技术,可以在实时掌握周围信号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进行干扰消除,以保证通讯质量。
从简陋到强大,细数“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的进化史
从简陋到强大,细数“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的进化史随着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明,各类无线电检测仪器设备也应运而生。
无线电波看不见摸不着,要靠仪器测量才能了解其特性。
早期的无线电测量设备都是单一功能的仪器,为了测量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多个重要参数必须使用多个仪器。
测量实验室往往需要摆放很多仪器,测量时需要分别连接不同的仪器,这使得测量工作不但繁琐,而且影响效率,而且众多仪器堆在一起使用,往往线缆凌乱,不便于管理。
为此,人们就期望将一些常用测量仪器整合在一起,成为一台多功能的综合性仪器,以提高测量效率和满足现场检测的需要,这就是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的由来。
——与时俱进的无线电综合测试仪——最早期的无线电综合测试仪最早期的无线电综合测试仪集成度不高,各个功能单元相对独立,几乎每个测量项目都有自己独立的控制面板和信息显示窗口,主要是完成了电源和部分输入、输出端口的共享和整合。
基本可以满足早期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检测、调试、维修的需要。
示波器和频谱仪由于结构复杂、成本高、体积大,所以早期的无线电综合测试仪很多都没有集成进去。
尽管如此,人们已经从整合仪器中看到了实用价值,在节约空间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成效明显。
首先是线缆大量精简,仅电源线就少了多条。
其次,很多不同项目的测试在综合测试仪上使用相同的I/O端口,用户完成一次电缆连接后,只需切换综合测试仪测量功能,就能完成测量,有时还可以实现多参数同时测量。
不像单功能的独立仪器,每更换一个测试项目都要更换仪器、更换电缆连接。
如测量一部电台,电台天线端口,只需要一次与综合测试仪的主射频RF I/O端口连接,就能用于测量频率、功率、调制度、灵敏度等多项电台主要指标,电台一发射,在综合测试仪就能同时显示出频率、功率、调制度等数据。
第二代无线电综合测试仪第二代无线电综合测试仪在控制面板和用户界面上加强整合,使得整个仪器的控制面板有整体化的感觉,各种设置旋钮按键在控制面板上分布更为科学,不再像上一代产品给人的感觉是一堆仪器装在一个大铁盒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 ,包 括 一 系 列 的 应 用 软 件如 :任 务 ( 0 ) J b 中心 、分 析 中 心 、记 录 中心 、指挥 和 报 告 中心 、 控制 中心 、资 源 管 理 中
I 类型有两种 : P C
( )基 本 型 (ae P ) :有 独 立 的接 收 机 ,使 用 1 B s I C
图1 MMO I的结构框图 A S T
A O T 结 构 框 图 见 图 1 MM S I的 。
2 截 获 处 理 信 道 O c p )
A O T MM S I通过控%G 4 0 X 0 硬件 ,生成不 同的截获处
理 信 道 ( C ,IC 实 现 软 件 定 义 无线 电 和 虚 拟 仪 器 1 ) 是 P P 的 硬 件 基 础 ;GX 0 硬 件 系 列 是 不 同 形 式 的数 字 中 频 接 40
收机 .有 的是射 频前端 、数字采 样 、数字处理 一体 化板 卡 插件 .有 的是独 立的射频板卡 、独立的数字 采样板卡
和 独 立 的数 字 处 理 板 卡 。这 些 硬 件 的 功 能 以及 为 哪 种 监
图2典型 的IC P 组合运行 的应用
中 无 电2。第2 6 国 线 叭年 l 期 9
务 需 要 的 功 能 .如 频 谱 瀑 布 图 、解 调 、解 码 、音 频 输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AMMO J 的概 念 及 结 构 .说 明了 截 出 、 眼 图 、相 位 图 、 分 类 、截 获 、识 别 l数 据 的 记 录 S T F 获 处 理 信 道 (P 和 任 务 ( b 的定 义 与 类 型 . 同 时 讨 与 回放 、音 频 数 据 的记 录 与 回 放 等 .所 有 这 些 功 能 的 数 I C) J ) 0
详细 的I 类 型 见 图3 P C 。
I e C B a s e P I 8 a s e P l B B 0 a s e I e a s e l P D C T u h e r H C V o i e H c C D C C F F i s i n H s o B F
厂 商 发布
Ne r m h o u er ws fO t e Pr d c
( )数 字下 变频 ( CIC) 将 宽 带 数 字 中频 数 据 任 务 具 备 不 同 的 功 能 ,包 括 提 供 频 谱 及 瀑 布 图 显 示 功 2 DD P 作 为输 入 ,使 用D P 行 信 号 分 析 与处 理 。 S进
lp rt nmols O e ai c  ̄ o e
B a s e P C I
T U n e r H
O I C P V C I C C P
厂 商 发 布
Ne r ws fOm h od c t e Pr er u
第三代 无线 电信号监 测技术 (列 三 系 之 )
■ 罗德 与 施 瓦 茨 中国 有 限 公 司
测 任 务 服 务 . 由Jb 定 义 。 o来
A M S T 基本絮梅 技术也是基于 lC发挥作用的 。JOb M O I P 可以定义所有监测任
带 和 宽 带 信 号 的接 收 、 连 续 发 射 和短 时 发 射 的侦 测 . 解
调 和 解 码 :通 过 J b 动 或 自动 完 成 典 型 的 目 的 :如 搜 0手
索 (er ) sa h .监 视 (u eIne c sr iac )、 结 果 (rdci ) v l po ut n 。 o
论 了 如何 使 用 AMM0S T 行 典 型 的监 测 任 务 , I执 阐述 了
I 是 第 三 代 无 线 电监 测 的 重 要 技术 之一 实 时处 理 P C
据 及 处理 都 是 实 时 无缝 的 .不丢 失任 何 数 据 。 另一个特点就是I 通过A P C MMO I完 成 组 合 运 行 模 S T 式 。信 号 在 IC 间传 输 , 过 IC 谐 器 在 搜 索 中 截 获信 P之 通 P调
心 、数据管理 中心 、图形界面等 ,以及 网络 、服 务器 、
D P S 进行信 号分析 与处 理 ,或者使 用计算机进 行信号分
操 作系统 、数据库 等基础结构 。实时频谱技术 、数字 中 析与处理。
频 技 术 、 数 字 信 号 处理 技 术 、信 号 识 别 与 分 析 技 术 、 信 号 记 录 与 回放 技 术 ,都 是 通 过A O T 挥作 用的 。 MM S I发
A MMO T 据 库 的 概念 。 S I数
1 A MO T M S I 的概 念 及 结 构
号 .然 后 直 接 传 输 给 另一 类 IC以便 进 行 监 测 或分 析 ,比 P 如 可 以 同 时 进 行 实 时频 谱 监 测 和 实 时 解 调 监 测 。 典 型 的
AMM0 I是 第 三 代 无 线 监 测 技术 产 品 的核 心 与 平 I 组 合 运 行 的 应 用 见 图 2 S 丁 P C 。
JOb sf orAM M 0g
能、I F 数据 传 输 与 记 录 、音频 输 出 、分 类 等 。J b I 结 o与 P C
合 的 关 系示 意 图如 图 5 示 。 所
a ta T ra n s m I 3 si e r H a F W o i e H F c
F
AMMO l可以应用于单机版的产 品中,如小型的手 S T
持 式接 收机 P 10 中型 的数字 接 收机 E x 、高端 的最 先 R0、 Mx 0
进的E MD S 监测接收机 ,也可以控制GX 0 系列构成分布式 40
的 网络 版系 统 .这 个 系统可 以覆盖 一 个城 市 或一 个 区域 。 A MMO I通 过 I 来 手 动 或 自动 完 成 信 号 分 类 、窄 S T P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