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案-----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畲族文化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畲族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畲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3. 学习畲族的传统习俗、节日和传统技艺;4. 培养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畲族文化概述2. 畲族的传统习俗和节日3. 畲族的传统技艺4. 畲族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畲族文化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展示畲族特有的服饰、建筑、音乐等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畅想畲族文化的魅力,提出问题:“你们对畲族文化了解多少?你们觉得畲族文化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是重要的?”引发学生思考。
Step 2:了解畲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讲解和活动形式)2.1 讲解畲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教师讲解畲族文化的含义,畲族以水为生,水是畲族文化的灵魂,畲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水的力量并与之和谐相处。
畲族强调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和节日,畲族文化以集体主义和和谐共存为核心。
2.2 活动:“畲族一问”教师设计一个问答活动,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提问畲族文化的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包括畲族的特有习俗、节日,畲族人民与水的关系等。
学生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加深对畲族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Step 3:畲族的传统习俗和节日3.1 学习畲族的传统习俗教师介绍畲族的传统习俗,如婚嫁礼仪、丧葬礼俗、人情往来等。
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学生了解畲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2 学习畲族的传统节日教师介绍畲族的传统节日,如“四月八”、船祭节等。
通过讲解和视频展示,学生了解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和习俗。
Step 4:畲族的传统技艺4.1 学习畲族的传统手工艺教师介绍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如织布、编竹、染布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了解畲族人民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和工艺品。
4.2 活动:“畲族手工艺体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畲族手工艺的体验活动,如编竹器、染布等。
畲族文化美术教案中班
畲族文化美术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畲族文化美术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了解畲族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认识畲族传统艺术,并能用简单的方式表达畲族文化;3.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畲族文化的理解。
教学资源:1.图片、照片和绘画作品展示畲族文化的特点和艺术形式;2.画笔、彩色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3.有关畲族文化的故事书籍、音乐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使用图片或实物等方式介绍畲族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2.播放适合中班的简短畲族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展示和讨论(15分钟):1.展示畲族绘画作品和照片,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主题、颜色、线条等元素;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畲族文化的重要特点,如尊重大自然、崇尚和平等;3.鼓励学生分享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想法。
绘画创作(20分钟):1.向学生展示畲族传统图案和元素,例如:水稻、山脉、鱼等;2.提供彩色纸、画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在纸上绘制畲族文化的图案;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绘画作品,表达对畲族文化的理解。
分享和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语言解释图案的含义;2.引导学生共同总结畲族文化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3.鼓励学生欣赏并尊重不同文化的美。
教学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或社区的畲族文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互动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畲族文化的了解;2.可以在学校举办畲族文化艺术展,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并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参观。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在展示和讨论环节的参与情况;2.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对畲族文化的正确表达。
注意事项: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在展示环节给予肯定和鼓励。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畲族教学教案
畲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畲族的起源、分布和文化特点;2. 掌握畲族语言的基本发音和基础词汇;3. 了解畲族传统的服饰、建筑和风俗习惯;4. 培养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畲族概述a. 畲族的起源和分布b. 畲族的族源文化特点c. 畲族的主要生活方式和聚居地域2. 畲族语言a. 畲族语言的基本发音规则b. 畲族语言中的常用词汇c. 畲族语言的语法特点3. 畲族文化a. 畲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意义b. 畲族特色建筑的风格和特点c. 畲族风俗习惯的传统习俗和庆典活动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畲族的生活、语言和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畲族的风俗习俗、传统服饰等文化元素的意义和价值。
3. 观摩参观法:组织学生实地观摩畲族的传统建筑和庆典活动,加深对畲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畲族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兴趣。
2. 导入:简要介绍畲族的起源、分布和文化特点。
3. 学习畲族语言:a. 基本发音规则:介绍畲族语言的基本发音规则,进行发音示范和练习。
b. 常用词汇:介绍畲族语言中的常用词汇,进行词汇学习和语音训练。
c. 语法特点:介绍畲族语言的语法特点,进行语法规则学习和语句构造练习。
4. 学习畲族文化:a. 传统服饰:介绍畲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和意义,进行服饰展示和讨论。
b. 特色建筑:介绍畲族特色建筑的风格和特点,进行建筑观摩和解读。
c. 风俗习惯:介绍畲族的传统习俗和庆典活动,进行活动模拟和角色扮演。
五、教学评价1. 完成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对畲族文化的观察和理解的文章。
2.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对畲族文化的理解和学习情况。
3. 平时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课外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评估学生对畲族文化的掌握程度。
《畲族文化》校本课程钟亚虹
鸢峰小学__畲族文化__校本课程_2013_年__秋_季负责人:_钟亚虹___鸢峰小学__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简介鸢峰小学___畲族文化__校本课程学生名单鸢峰小学____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纲要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课程实施计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课程实施计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安排鸢峰小学畲族文化_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安排畲族文化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
搜索畲族文化相关论文、研究报告等学术资源。
在线音乐平台
收听畲族传统音乐及现代创作歌曲。
实地考察资源
1 2
畲族村落
参观传统畲族村落,了解其建筑风格、生活习俗 及文化传承。
文化博物馆
参观畲族文化博物馆,了解畲族历史、民俗及文 物。
3
民间艺人
与畲族民间艺人交流,学习其传统技艺,如刺绣 、编织等。
课堂展示
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讨论成果,通过PPT、演讲等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促进同 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04
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 够主动提出问题和建议。
回答问题质量
评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路清晰度和准确性,以及是否能够运用 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项目一畬族文化》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contents
目录
• 课源 • 教学反思与总结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畬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
传承和弘扬畬族文化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畬族文化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课程目标
01
02
03
04
了解畬族文化的历史、特点和 传承方式。
掌握畬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艺 术特色,包括音乐、舞蹈、服
饰、建筑等方面。
培养学生对畬族文化的兴趣和 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畲族教学教案
畲族教学教案教案标题:畲族文化教学教案学科:社会科学(地理、历史、文化等)年级:中学高年级(初三或高中)教学目标:1. 了解畲族的历史、地理分布和文化特点;2. 掌握畲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畲族的历史:畲族的起源、迁徙和发展历程;2. 畲族的地理分布: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以及各地区的特点;3. 畲族的文化特点:畲族的语言、宗教、服饰、风俗习惯等;4. 畲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畲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畲族文化的好奇心。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畲族的历史、地理分布和文化特点,结合地图和图片进行说明。
2. 分析畲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如畲族文化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
第三步: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畲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四步: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个具体的畲族文化案例,如畲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第五步:拓展学习(1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畲族文化。
2.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畲族文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报告。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 畲族的地理分布地图;2. 畲族传统文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相关的书籍、网站或视频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表现;2. 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3. 学生对畲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畲族文化相关的展览或活动;2. 邀请畲族文化专家或代表进行讲座或座谈会;3. 将畲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和对比,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精)
民歌民谣
畬族民间故事以口头传承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包括神话、传说、生活故事等。
民间故事
畬族舞蹈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舞蹈动作矫健有力,音乐旋律优美动听。
舞蹈音乐
《高皇歌》
又称《盘瓠王歌》,是畲族长篇叙事史诗,主要叙述盘瓠的战功及其与高辛公主婚配、繁衍子孙的历程。
畬族音乐舞蹈及民间艺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畬族服饰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和时尚界的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兼具时尚感食文化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畬族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一方面,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食材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新的烹饪技术和食材也不断被引入到畬族饮食中,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VS
畬族主要信仰盘瓠教,也有部分人信仰道教、佛教等。盘瓠教是畬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以盘瓠为始祖,崇拜祖先和自然神灵。
祭祀仪式
畬族祭祀仪式主要包括祭祖、祭神和祭鬼等。祭祖是畬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通常在春节、清明等节日进行,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祭神和祭鬼则是祈求神灵保佑、消灾解难的一种方式。
生活习惯
畬族语言文字及文学艺术
畬族语言有八个声调,声母和韵母比较复杂,具有独特的语音体系。
语音特点
畬族语言中保存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同时吸收了一些周边民族语言的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词汇系统。
词汇特点
畬族语言语法结构严谨,句子成分清晰,语序灵活多变。
语法特点
畬族民歌民谣是畬族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劳动歌、情歌、生活歌等。
发展趋势
未来,畬族饮食文化将继续保持其独特性和多样性,同时更加注重健康、营养和创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畬族饮食文化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
畬族民俗风情及特色
民俗风情
畬族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包括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嫁娶等方面。例如,畬族 妇女喜欢穿凤凰装,佩戴银饰;饮食上以稻米为主食,喜欢酸辣口味;居住上多 选择山区,房屋结构独特。
文化特色
畬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山歌、舞蹈、戏曲、民间工艺等方面。例如,畬 族山歌高亢激昂,富有感染力;舞蹈欢快热烈,表现力强;戏曲则以表现历史故 事和神话传说为主。此外,畬族人民还擅长编织、染色等民间工艺。
验畬族风情。
03
网络传播
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畬族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通过微博、微
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和活动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并关
注畬族文化。
Part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畬族文化的起源和历史
畬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 生们了解了畬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情况。
畬族银饰
畬族银饰制作技艺高超,代表作品有银凤冠、银 耳坠等。这些作品雕刻精细,镶嵌巧妙,充分展 现了畬族银饰的独特魅力。
畬族剪纸
畬族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而备受瞩目。代表作品有《盘瓠王》、《祭祖图 》等。这些作品构图巧妙,线条流畅,充分展现 了畬族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底蕴。
Part
畬族文化的特点和表现
畬族文化以其独特的服饰、歌舞、饮食、建筑等方面著称。学生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入 了解了畬族文化的特点和表现,感受到了畬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畬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畬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吸收了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学 生们通过本项目的学习,了解了畬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发展趋势,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少 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
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分组 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 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部分环节的衔 接不够流畅,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教学内容上,需增加更多 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元素,以 增强学生对畬族文化的认同感 和兴趣。
项目改进与拓展
优化课程设计
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梳 理,调整教学顺序,使课程内 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详细描述
畲族民居:畲族的民居多依山而建, 采用木材和石头等自然材料,外观古 朴自然。民居的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 的协调,内部设计实用舒适,反映了 畲族人民的居住文化和建筑智慧。
景观设计:畲族的景观设计注重生态 保护和文化传承。在景观的营造中, 畲族人民善于利用地形、水体等自然 条件,融入地方特色的植物、石材等 元素,创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空 间。同时,景观设计还注重与当地文 化的融合,通过景观小品、雕塑等艺 术形式展现畲族的历史、传说和文化 底蕴。
畲族舞蹈:畲族的舞蹈多与生产、生活有关,如“猎捕舞”、“农耕舞”等,动作粗犷、豪 放,富有原始的野性美。畲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案例二:畬族传统手工艺
总结词: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 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著称,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畲族刺绣:畲族的刺绣工艺精湛,图案独特,色 彩鲜艳。刺绣的内容多与自然、生活有关,如花 鸟、鱼虫、人物等,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审美观念 和生活情趣。
性。
目标设定
明确项目目标,如增强学生对畬 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其传
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团队组建
教学设计畲族
教学设计畲族教学设计:探索畲族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畲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2.掌握畲族的居住和生活方式。
3.理解畲族的服饰、节日和风俗习惯。
4.培养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畲族的特点和传统文化。
2.畲族服饰、饮食、节日等相关道具和展示物品。
3.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活动:活动一:导入(约15分钟)引入畲族文化的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兴趣,利用提问引导学生了解畲族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活动二:畲族的居住和生活方式(约30分钟)展示畲族的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畲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和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畲族村落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结构。
活动三:畲族的服饰与饮食(约30分钟)展示畲族传统服饰和食物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畲族的服饰特点和饮食习惯。
通过学习畲族传统服饰和食物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活动四:畲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约30分钟)介绍畲族的主要节日和风俗习惯,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畲族节日的庆祝活动和相关民俗习惯。
通过展示畲族传统乐器、舞蹈和民间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畲族族群之间的团结和文化传承。
活动五:小组探究(约30分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畲族的传统习俗或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展示。
同时,鼓励学生与畲族的相关人士交流,深入了解畲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活动六:总结讨论(约20分钟)学生根据小组探究的结果,进行汇报和讨论。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解读,让其他同学更加全面地了解畲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点。
教学拓展:1.观看畲族文化主题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进一步了解畲族文化。
2.组织学生参观或实地考察畲族聚居区,近距离接触畲族的生活和文化。
3.开展畲族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学习畲族传统手工艺制作、舞蹈和音乐表演等。
评估方法:1.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和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畲族文化教学计划
畲族文化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一)认识畲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畲族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畲族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畲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畲族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畲族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畲族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畲族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二、实施措施(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畲族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通过畲族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畲族文化的魅力。
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畲族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畲族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畲族介绍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课程名称:民族文化教育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畲族的基本概况、历史、文化特点及传统节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展示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畲族的历史起源和分布。
2. 畲族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服饰、建筑、饮食等。
3. 畲族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方式。
教学难点:1. 畲族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
2. 学生对畲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畲族文化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畲族传统服饰等。
2. 学生准备:收集畲族文化的相关资料,如书籍、网络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畲族特色建筑,引发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畲族吗?畲族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畲族的历史起源和分布,引导学生了解畲族的基本概况。
2. 展示畲族服饰、建筑、饮食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畲族文化。
三、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畲族文化的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制作PPT或手抄报。
四、展示交流1. 各小组进行展示,分享研究成果。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畲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畲族的基本概况和文化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畲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畲族的传统节日,如畲族新年、三月三等,介绍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2. 播放畲族节日庆祝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节日氛围。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畲族节日庆祝活动。
2. 每组制作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流程、节目内容、道具准备等。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畲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对畲族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幼儿园风土人情畲族教案
幼儿园风土人情——畲族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畲族文化,了解畲族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
2.能够学会一些畲族传统手工艺,如编织竹篮等。
3.能够了解畲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如田螺祭等。
4.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畲族相关的图片、文物、文字材料等教学资源。
2.畲族传统手工艺材料,如竹篮、竹编等。
3.相关背景音乐和视频资料。
4.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以及幼儿参与的游戏和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介绍畲族文化的视频,引导幼儿们了解畲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征。
2. 基础知识学习教师给幼儿们介绍畲族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如畲族的建筑、饮食、服饰等。
并引导幼儿们观察图片、文物等教具,了解畲族的文化风俗和民俗习惯。
3. 手工艺制作教师介绍畲族传统手工艺,让幼儿们尝试编织竹篮等制作过程。
这样可以让幼儿们更深入地了解畲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民俗活动教师介绍畲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如田螺祭。
通过教学资源、细节讲解和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幼儿们参与其中,深入了解畲族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们谈论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体会,同时总结学习内容和效果,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更积极的方式去了解和体验多元文化。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听讲和互动参与,评价幼儿们对畲族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手工艺制作和活动游戏的效果评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在畲族文化课程中的学习和体验情况。
2024年《项目一畬族文化》教案
2024年《项目一畬族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项目一:畬族文化》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畬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畬族民俗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畬族的历史背景、分布地域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畬族民俗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畬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重点:畬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民俗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畬族服饰、建筑等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畬族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1)畬族的历史渊源、分布地域。
(2)畬族的文化特色:语言、服饰、建筑、饮食等。
(3)畬族民俗活动:如“三月三”、“七月七”等节庆活动,以及婚嫁、丧葬等习俗。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将畬族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畬族服饰为例,讲解其设计原理和寓意。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具有畬族特色的现代服饰。
六、板书设计1. 《项目一:畬族文化》2. 内容:(1)畬族历史渊源与分布地域(2)畬族文化特色(3)畬族民俗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畬族文化知多少?(1)简述畬族的历史渊源和分布地域。
(2)列举畬族的文化特色,并简要说明。
(3)描述畬族的民俗活动,谈谈你对畬族文化的认识。
2. 答案:(1)畬族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2)畬族文化特色包括:独特的语言、鲜艳的服饰、特色的建筑、丰富的饮食等。
(3)畬族民俗活动有“三月三”、“七月七”等节庆活动,以及婚嫁、丧葬等习俗。
畬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畬族文化,让学生了解了畬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活动,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畲族民俗风情教案
勇善战的统领,分统五路兵马。
至今,每年的四月初九,蓝姓畲民,必抬蓝大将军牌位挨家挨户去巡寨,五路兵马必与同行。
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祖图又称为“盘瓠图”。
用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高皇歌》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
畲族无文字,有自己的语言叫畲家阵(畲民独立的家族话语)畲语在语法上习惯用倒装语,比如普通话:客人公鸡母猪小鸟,畲族话:人客鸡公猪娘鸟仔如畲族人问:“你的牛牵过栏了?”就是问结婚否,结了就牵过栏了。
问家里几口人?称家里有“有几个碗”,有几兄弟称“一根竹子分几瓣”等。
畲族歌舞畲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婚丧嫁娶、生产劳动、待人接物时,都喜爱用歌声表达感情,因此畲乡有“歌的海洋”之誉。
由于畲族人们上山劳动时经常以歌对话,畲歌又称为山歌。
【歌舞欣赏】《高皇歌》过渡句:在畲族生活中,少不了彩带,彩带是畲族的吉祥物,在畲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畲族工艺在畲族有这样一首《带子歌》:—条丝带斑又长,送给郎子束身上。
彩线拦边双手织,太着带子太着娘。
这里的太着是看到的意思,从诗看来,彩带不仅是吉祥物、生活用品,它还是姑娘送给心上人的信物。
所以,畲族女孩从6、7岁就要跟着妈妈编彩带。
长大后定亲时,男方下聘礼,女方必须拿一条自己编织的彩带作为回礼。
说到畲族的彩带,老师不得提一提一个人,她是畲家彩带传人——蓝延兰,她从小跟着奶奶学织彩带,在1999年11月,在温州举行的“99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上,蓝延兰的参展作品喜获特别金奖,成为大展的最高奖项。
进入新世纪,蓝延兰又编织出一条长4米余、宽10.6厘米,织有全国56个民族名称的彩带王,在畲乡传为美谈。
【知识链接】畲族彩带的传说四.畲族节日过渡:畲族的节日与汉族大致相同,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但他们也有自己特色的节日。
你知道畲族有哪些特色节日吗?“三月三”“二月二”、招兵节、封龙节。
三月三是畲族的乌饭节。
《项目一畲族文化》教案
《项目一畬族文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民族文化》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畬族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畬族文化的基本知识,感受畬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畬族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畬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畬族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畬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学生对畬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畬族文化相关图片、视频、实物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预习教材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畬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图片,引发学生对畬族文化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了解畬族文化吗?它有哪些特点?”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畬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畬族文化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畬族同学进行现场表演,展示畬族传统舞蹈、歌曲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畬族文化的魅力。
4. 例题讲解:讲解畬族文化中的典型特点,如服饰、建筑、节日等,结合图片和实物,加深学生对畬族文化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畬族文化的三个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畬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 畬族文化的特点服饰建筑节日3. 畬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畬族文化探究。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畬族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畬族文化,参加相关活动,增进对畬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同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畬族地区的风土人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课堂小结与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确保表演内容丰富:包括畬族传统舞蹈、歌曲、服饰展示等,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充分感受畬族文化。
走进畲族教学设计
走进畲族教学设计畲族教学设计是指为满足畲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设计并实施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活动。
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份,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
因此,畲族教学设计需要关注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提供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在畲族教学设计中,应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可以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畲族民歌、舞蹈、传统手工艺等元素,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畲族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畲族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其次,畲族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个体差异。
畲族学生具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风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因素,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
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此外,畲族教学设计还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
例如,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虚拟现实技术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要注意教育技术的合理使用,避免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
另外,畲族教学设计也需要关注畲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由于畲族拥有独特的语言系统,教师应鼓励学生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母语表达能力,并适时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训练。
同时,也要关注畲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相应的汉语教学支持,并通过语言互动和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最后,畲族教学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感恩、团结、勤奋、诚实等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畲族教学设计是一项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关注学生发展特点和多元智能的任务。
语言活动畲族中班教案
语言活动畲族中班教案教案标题:畲族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畲族语言的兴趣和认识;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畲族文化图片或视频资源;2. 畲族语言教材或相关资料;3. 畲族语言音频资源;4. 畲族语言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准备一些畲族文化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2.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畲族语言的存在和重要性。
活动一:畲族语言学习1. 通过播放畲族语言音频资源,向学生展示畲族语言的发音和基本词汇;2. 引导学生跟读畲族语言,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词汇;3. 利用畲族语言教材或相关资料,进行简单的语言学习活动,如配对练习、填空等。
活动二:畲族语言游戏1. 准备一些畲族语言游戏道具,如卡片、拼图等;2.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拼图比赛、词语接龙等;3. 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使用畲族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活动三:畲族语言表演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畲族语言表演节目;2.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畲族故事或歌曲,并用畲族语言进行表演;3. 学生表演完毕后,进行集体评价和分享。
活动四:畲族语言展示1. 组织学生进行畲族语言展示活动;2. 学生可以展示他们学习到的畲族语言知识,如口头表达、书写作品等;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畲族语言,如问候、简单对话等;2. 配合其他相关主题,进行畲族语言的拓展学习,如畲族风俗、传统节日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估学生对畲族语言的掌握情况,如发音准确性、词汇使用等;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2. 总结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3. 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畲族文化美术教案
畲族文化美术教案教案标题:畲族文化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畲族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探索畲族文化在美术领域的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并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1. 畲族文化的介绍和解读;2. 畲族文化在美术领域的表现形式;3. 学生创作畲族文化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1. 畲族文化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 畲族传统艺术品的实物或图片;3. 美术材料,如颜料、画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畲族文化的特点和传统艺术品,引发学生对畲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向学生介绍畲族文化的背景、地理分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畲族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重点讲解畲族文化在美术领域的表现形式,如畲族绣花、木雕、陶瓷等,以及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示范与实践:4. 展示一些畲族传统艺术品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其构图、色彩和表现形式。
5.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畲族文化的主题或元素,如畲族服饰、房屋、自然景观等,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6. 提供必要的美术材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表现形式,创作与畲族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
展示与分享:7.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同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8. 鼓励学生从作品中表达对畲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畲族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总结与评价:9.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并提出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10. 总结畲族文化美术教学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传承畲族文化。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比较其与畲族文化的异同点,并进行创作或研究。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畲族文化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畲族文化在美术领域的表现形式,并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对畲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我是福鼎佳阳人一、教学目的了解佳阳畲族乡的设立时间、所处地理位置及人口等状况。
感受佳阳畲族乡成立当天的热闹情景。
二、教学准备福鼎市佳阳畲族乡的地图,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挂牌仪式现场的相关照片。
三、课时安排四、教学过程(一)简介佳阳畲族乡地理位置及人口状况。
1、出示佳阳畲族乡的地图。
2、找出佳阳乡在地图上的位置。
3、让学生说说心中的佳阳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介绍说明。
了解:佳阳畲族乡位于福鼎市东北部,距市区22公里,与浙江省苍南县交界,面临天然良港沙埕港。
5、简介佳阳乡人口状况全乡总人口2.1 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2.6%,有近万人,主要是畲族和回族,人口占30%以上的少数民族村就有六个村。
(二)介绍佳阳乡成立当天情况及双华“二月二”会亲节。
1、了解我的家乡—佳阳畲族乡正式挂牌成立的时间。
(2009年1月5 日)2、展示挂牌仪式现场的相关照片。
懂得:佳阳畲族乡成为福建省第19个畲族乡,福鼎市第二个畲族乡。
3、了解“二月二”会亲节(1)“二月二”是畲族民间传统佳节(2)出示“二月二”会亲节的民俗文艺演出照片。
挂牌当天双华畲族村举行了规模宏大、热闹非凡的民俗文艺演出。
(三)小结2009年1月5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福鼎市佳阳乡,设立福鼎市佳阳畲族乡,所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从而使佳阳畲族乡成为福建省第19个畲族乡,福鼎市第二个畲族乡。
同学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长大以后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
第二课双华会亲节一、教学目的走进福鼎市佳阳畲族乡双华畲族村落,了解双华村会亲节的传统特色。
二、教具准备1、录有畲歌《畲家庄歌谣》、《畲山茶歌》的录音带。
2、畲族男女对歌的照片3、记载,二月二“会亲节”的相关材料。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播放畲歌《欢乐畲乡迎客来》,导入新课。
2、简介:农历二月初二(2月26日)是畲族传统的会亲节,在浙闽交界的畲族集居地福鼎市佳阳乡双华村,来自苍南县和福建福鼎市的上万名畲族同胞在这天走亲访友欢聚一堂,举行畲语对歌舞蹈会。
3、出示会亲节当天的照片感受在双华村广场《欢乐畲乡迎客来》歌会举行,会上有20名歌手对唱《畲家庄歌谣》、《畲山茶歌》和《畲家妹子》,精彩的演出吸引上万畲民观看。
4、了解双华会亲节传统特色(1)出示会亲节当天男女对歌的情景照片。
(2)了解:在这古老的街道到处可见穿着华丽畲服的男女三五成群地在自由对歌,女歌手唱得清婉嘹亮,男歌手出声高亢雄浑,他们出口成歌,一唱一回,激情昂扬,通宵达旦。
5、畲族歌会的相关资料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明珠,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歌内容丰富,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反映畲族风情特色。
他们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以歌结亲,以歌传知,以歌为乐,以歌传史。
其歌词歌颂劳动,喜庆丰收,表达爱情,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
据记载,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
由于畲族支派繁衍,子孙散于浙南、闽东各地,省亲路远,探亲无期,便约定在每年春耕前农历二月初二为“会亲节”,乞今己有200年多历史。
该日,畲民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会友,互致问候。
第三课畲族歌谣我们来唱平平安一、教学要求1、懂得山歌是畲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2、学唱畲歌《我们来唱平平安安》二、教具准备《我们来唱平平安安》的磁带及歌词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简介畲歌是畲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畲族人民个个都能以歌会友,个个都能对歌。
2、播放畲歌《我们来唱平平安安》3、学唱畲歌《我们来唱平平安安》我们来唱平平安,风调雨顺太平年,我们来唱好日子,幸福花开满山青。
我们来唱满山红,春天花开气象浓,我们来唱天下事,好花开在幸福中。
我们来唱绿油油,五谷丰登大丰收,我们来唱全天下,世界和平乐五洲。
我们来唱老百姓,党的政策为百姓,我们来唱好年景,幸福生活万年长。
我们来唱日日上,党的政策暖心房,我们来唱好领导,带领人民奔小康。
第四课民间故事初五拜年一、教学要求了解畲族民间故事---《初五拜年》,感受畲族的文化特色。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讲述畲族民间故事----《初五拜年》以前山哈(畲民)到亲戚朋友寮里(家里)拜年,都用正月初二的日子。
相传有个佛生崽(年轻人),准备好了礼物,打算初二去丈母娘寮里拜年。
古话说“世事不由人来算”,他从正月初二早上肚痛痛起,痛到初四日晚间才歇。
初五日天光(天刚亮),这个佛生崽去丈母娘寮拜年,中午便回自察,要趁天睛种洋芋。
走到半路,他肚痛得不得了,便要去方便。
佛生崽看看路上这样多人,便到路边小坑里去方便,不想起身扎裤带时,把一双丈母娘送给他的布鞋掉落坑潭里。
佛生崽心不甘、情不愿,爬到坑潭边看看,又看不着鞋。
没办法,佛生崽只好落坑潭里去摸,结果摸了一双金鞋来。
佛生崽把这双金鞋带回寮里,换了银两,盖了新寮。
古话说:“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
这个佛生崽初五拜年得了一双金鞋的事,好多山哈晓得了。
山哈就从第二年开始学样,正月初二不去拜年,改为正月初五了。
这样就形成了正月初五拜年的习俗。
(二)听后说说畲族为什么有初五拜年这个习俗?(三)感受畲族文化的特色。
(四)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第五课畲汉情深一、教学要求了解畲族在历史上曾经过着迁徙不定“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
在漫长苦难的岁月里,畲、汉两族人民结成了深厚情谊。
二、教具准备有关畲汉经济、文化交流的资料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了解畲族在历史上曾经过着迁徙不定“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己经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
他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拓荒造田,开发自己的家园。
到了唐代,中央王朝即在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有利予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当地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2、畲、汉两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有利予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当地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这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密切了畲汉两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从此,畲族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汉族封建生产关系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畲、汉两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畲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反映了畲族文化的渊源和衍化趋势,对当代畲族民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畲与汉及其他少数民族进一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各族人民团结共荣。
第六课畲族婚嫁习俗一、教学目标了解畲族传统的婚嫁习俗,感受畲族习俗特色。
二、教具准备有关于畲族婚嫁时男女新人的照片。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感受畲族婚俗特点一畲族妇女不但服饰打扮美丽多彩,而且习俗奇特,尤以爱唱歌和青年男女结婚时“难为亲家伯”而闻名。
解释:什么是“难为亲家伯”?畲族男女爱唱歌,每年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或是畲族村寨有远方来客,男女新婚之夜,畲族男女会聚集在溪边、林中、大厅,通宵达旦盘歌,欲罢不能。
男女新婚,男方要委派一位最好的歌手充任“亲家伯”,挑着礼物上女方家,女方的朋友“群起而攻之”──与亲家伯盘歌,亲家伯只有大获全胜,男方才能如愿以偿娶回新娘。
二、感受畲族婚俗特点二畲族婚礼,宛如一台诙谐优雅的文艺晚会。
三、感受畲族婚俗特点三新娘出嫁前要由母亲或嫂嫂梳“凤凰头”解释:什么是“凤凰头”?“凤凰头”其实是戴止梯形“凤冠”,冠上再覆一条“凤雷巾”。
冠客有白银精制的四个方块装饰品,象征盘、蓝、雷、钟四祖。
凤冠前悬着一张面窜,面窜以分主次的十多余银链条组成,链上勾挂无数形状各异的银片,片片刻着畲族祖先生活中崇尚的实物外形,左右各两条做福。
第七课畲族家庭习俗一、教学目的了解畲族家庭习俗,感受畲族文化特色。
二、教具准备有关畲族家庭的照片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畲族传统家庭有哪些习俗?1、闽东畲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以父母为核心,由父母与子女组成家庭,家庭人口以3--5口人居多。
2、父亲为一家之长,在家庭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内管理家庭的经济收支,调节生活需要,安排农业生产等,对外代表家庭处理各种社会事务。
家庭成员均要听其约束、管教,经费支出也要经过他的同意。
3、母亲为“内当家”,负责处理家庭内以及亲戚来往事宜,负责料理家务、饲养禽畜等。
在农忙时节,还要下田参加生产劳动。
4、畲族子女婚后便分居独立生活,一般“娶一门媳妇,分一个家”,父母都与幼子同住。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族家庭发生哪些根本变化?1、家长权威削弱,民主协商。
2、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新型家庭关系逐渐形成。
3、旧道德礼仪规范成为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所取代。
第八课畲族饮食习俗一、教学目的了解畲族传统饮食习俗,感受畲族文化特色。
二、教具准备“乌米饭”“菅时粽”“糍粑”的照片。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请畲族小姑娘说说平日都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吃什么?2、介绍畲族平日饮食平时畲族饮食和当地汉族相同,主食大米和甘薯米,杂粮有麦、高粱、小米、玉米、鸭爪稗以及南瓜、马铃薯、芋头等。
副食有竹笋、蔬菜、野菇、野菜、鱼、肉、蛋等。
3、节日食品较有特色节日食品较有特色,主要有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等4、介绍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1) 乌米饭:为农历三月三食用。
乌米饭的制法,是用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到石臼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汤,让它释出紫黑色的汤汁来,而后去掉袋里叶渣,将精选的糯米泡进汤进汁里,几小时后,捞起放到木甑里蒸熟即成。
乌米饭色泽乌黑发蓝,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能起开脾、防腐作用。
故将乌米饭放在通风阴凉处,数日不腐。
食用乌米饭有准备春耕,迎接丰收的象征意义。
(2) 菅时粽:俗称“菅粽”,通常在端阳节和龙节时食用。
将精选优质糯米倒入黄碱水里浸泡若干小时,拿两片菅叶对折成一条槽底,而后舀碱水泡过的糯米放叶槽中,成为一条20厘米长玉米棒子状的菅叶粽,放到锅里煮十余小时遂成。
每逢端午节,菅粽供敬祭祖宗外,还用以馈赠亲友。
(3) 糍粑:畲族过年、做“七月半”和冬节都要制糍,取意时(糍)来运转,生活年年(粘粘)甜。
糍粑的做法是:将浸泡一天后的糯米滤干水,放到木甑里蒸熟。
倒入石臼捣烂,捏成小团或饼状食用。
5、请吃过节日食品的小朋友说说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的味道。
6、小结。
畲族是伟大的少数民族之一,畲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做为畲族的后代子孙理应好好继承和发扬。
第九课生活简朴的畲族人民一、教学目的了解畲族人民简朴的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具准备反映畲族人民简朴生活的图片。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了解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的历史1、出示相关图片2、简介历史上,畲族人民辗转迁徙,物质生活尤为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