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的葬礼》评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评《大瀑布的葬礼》一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评《大瀑布的葬礼》一
《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昔日的雄伟壮观到如今的形容枯槁的演变,从而激发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邓老师很好地挖掘了课文的情感因素。
上课伊始,邓老师由大瀑布的葬礼导入。
真实的感情、哀婉的音乐加上老师低沉悲怆的解说,孩子们一下子便被这种伤感的氛围所感染,心情凝重起来。
紧接着,老师又将描写大瀑布昔日壮美的段落与描写大瀑布今日枯槁的段落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紧紧扣住文中掷地有声的语言,通过情感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
在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更加深了学生对美好事物被摧毁的悲痛之情,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学生的感情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老师因势利导设置了一个角色体验的环节假如你就是导致大瀑布消失的人,参加了这一特殊的葬礼之后,你的心里有何震撼?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孩子们在将他们心中对大瀑布消失的悲痛、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憎恨之情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时,水到渠成,感情真挚。
整堂课下来,邓老师始终围绕情字做文章,找准动情点打动学生的心,使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了共鸣,因而这堂课是精彩的,更是动人的。
1/ 1。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9篇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9篇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 1一、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2、发展目标:(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以及朗读感悟能力。
(2) 使学生能自主的采用小组讨论、朗读、想象等阅读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原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读出瀑布“原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板课题,读课题3、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 2【教材与学情分析】《大瀑布的葬礼》属于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和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维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作者先写巴西总统非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发生变化前后不同的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和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维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选编本科教材,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同学的环保意识。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P>《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作者:黄雪梅教学目标:1、以课文为凭借,开展听、写、演等语文实践活动。
2、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28课——读——大瀑布的葬礼。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谈一谈对“大瀑布的葬礼”这个课题的理解?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基本内容都已经了解了。
那这节课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大胆地发表意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参加葬礼,演一演葬礼中的人物……)二、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进行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
1.老师知道你们的意思了,就是要开展语文活动。
下面,老师就采纳同学们的意见,开始我们的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听的练习。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4、5段,思考: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教师评议:都说得很好,你们真会听!2、好,接下来,请听老师再次读这两段,思考: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并记在本子上。
(稍停顿):谁来读一读你们记下的词语?你一下子记下了*个词,都能表现大瀑布的壮观气势,你真会听!还有谁来说?你记下了*个词,也很了不起!3、现在请你们听第三遍,一边听一边想象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听完后向大家介绍,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老师读课文,配上瀑布水流的声音。
*下面老师就要请大家来介绍大瀑布的壮观景象了,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说,如果能用上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描写瀑布的有关语句来介绍就更好了。
*谁来说一说的?教师评议。
*还有谁说的跟他们有所不同的? 4.同学们,塞特凯达斯瀑布被我们描述得这么好,这么吸引人,你想不想去亲眼目睹它的风采呢?请大家仔细欣赏。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自然景观中的大瀑布,特别是尼亚加拉大瀑布。
2. 通过阅读《大瀑布的葬礼》,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大瀑布的葬礼》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3. 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简介、描绘手法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课文《大瀑布的葬礼》,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
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组织讨论。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7. 课后点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与自然景观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黄山奇松》、《桂林山水》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邀请当地环保专家或有经验的旅行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于自然景观保护和旅游体验的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针对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如:“课文中提到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认为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大瀑布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大瀑布的葬礼》 评课----“洗尽铅华 返璞归真 ”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大瀑布的葬礼》评课4月26日我们高段的语文老师一起观看了王自文《大瀑布的葬礼》录像课,感觉教师富有磁性的引读,入情入境的引导,将诗意语文演绎得丝丝入扣,王老师的举动行止,饱蘸激情的朗诵,王松舟老师的影子信手可摸。
《语文课堂标准》里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里的“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语文的人文性挖掘,一篇浅显的课文这里挖一些人文内涵,那里挖一些人文内涵,非得“掘文三尺”不可;而有的教师一味埋头于字、词、句等训练,机械地割裂了一篇完整的作品。
王老师抓住了文中的“曾经、无奈、饱含深情”这三个关键词,进行三个板块教学。
他在让学生读熟文中外国的人名与地名之后,顺势出示了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课件,让学生用词语、诗句来赞美,结合文中的描写,通过朗读评价,感悟了大瀑布曾经的辉煌。
此时揭出“曾经”一词,让学生说说这意味者什么,当学生说意味者过去的辉煌,和失去的惋惜时,自然地过渡到“现在的瀑布”,就是让学生学习第一段,让学生起小标题(生命垂危的老人),看课件,让学生回顾瀑布曾经的辉煌,进行引读,然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瀑布现在这个样子,它愿意吗?学生找到“无奈”一词,教师让学生读读“无奈”说说想到了什么?教师最后说:“无奈就是迫不得已,就是被逼无奈,就是一句歌词说的‘其实不想走,其实也想留!’”当学生有了这种情感的状态下,此时让学生学习最后一段,让学生说说产生什么疑问?(总统为什么去参加葬礼?)请你找这段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号召),此时总统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说有呼吁、内疚、自责等,教师让学生上黑板板书,又让他们带着体会到的感情读相关的句子。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范文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稿范文王老师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让我们感受到王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舞台,是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注重感悟,平等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在老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分享智慧的过程,而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多次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从而在心中渐渐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最终读出大瀑布曾经的雄伟和现在的枯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而对大瀑布的即将消亡从内心升腾起一种痛惜之情。
由于学生知识、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老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悟,尊重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
2、紧扣“昔今”,情知互促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看课件,演示大瀑布的对比图,形象直观,同时配以适当的音乐,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的“自残”。
带着这份感悟,教师让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课文,再一次升华了情感。
当学生的思绪还沉浸在对大瀑布的无限向往中时,老师话语一转“时间匆匆,几年后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逐渐枯竭”、“再也见不到”、“无奈地低下头”等词句,想象现在瀑布的样子,学生的情感变化达到高潮,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3、动态生成,丰富课堂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以及敏锐的思维,他是充满教育机智的,能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长处和语病,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价。
我们不难看出他是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掌控制课堂教学,使教学的过程在动态中生成,焕发出师生生命的活力总之,只有构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体现,这就是我听课后最大的收获。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如尼亚加拉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等;(2)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瀑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3)利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通过感受大瀑布的壮美,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方式;(2)培养学生对大瀑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思考大瀑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2)搜集相关的大瀑布资料,如图片、视频等;(3)设计问题驱动法和小组讨论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文章,了解基本内容;(2)思考大瀑布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2)简要介绍大瀑布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3)提问:你们对大瀑布有哪些了解和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文章,了解基本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大瀑布的认识;(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问题驱动(1)提出问题:大瀑布对地球生态系统有哪些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大瀑布有哪些影响?如何保护大瀑布?(2)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大瀑布的壮美;(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大瀑布的热爱;(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好。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第一章:教案概述本章节主要介绍《大瀑布的葬礼》的教案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适用年级、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内容。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资源:1. 课文《大瀑布的葬礼》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背景。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和环境保护问题。
3. 任务驱动法:学生分组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章:课文解析本章节对《大瀑布的葬礼》进行详细解析,包括作者背景、课文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内容。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的相关背景,如国籍、年代、代表作品等。
课文主题:分析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如友谊、成长、环境保护等。
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动机等。
情节结构: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第三章:教学设计本章节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步骤。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人物和情节。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和环境保护问题。
5. 任务展示:学生分组完成相关任务,展示成果。
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大瀑布的了解。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第四章:作业设计本章节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
作业类型:1. 课后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研究报告:让学生调查环境保护方面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要与课文主题和教学目标相符。
2. 作业难度要适中,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
3. 作业布置要明确,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
第五章:教学评价本章节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表现、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改进等方面。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如尼亚加拉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等。
(2)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大瀑布葬礼的来历及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大瀑布的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大瀑布葬礼的来历及意义。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大瀑布葬礼背后的环保意义。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提前阅读文章,熟悉教材内容。
(2)收集有关大瀑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文章,了解大瀑布的基本情况。
(2)思考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做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提问:你们听说过大瀑布的葬礼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葬礼呢?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大瀑布葬礼的来历及意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葬礼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环保。
(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环保行动。
(2)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讨论与交流: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环保的认识和态度。
4. 拓展延伸:评估学生在环保行动中的实际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为我国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大瀑布的葬礼》评课新课改强调关注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具有积淀深厚的人文魅力。
可以说语文是最贴近同学心灵实际和情感世界的。
文本、同学、老师三者真真正正的对话,同学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感悟。
既满意了同学的审美欲、求知欲的过程。
也是提升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叙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逝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爱护生态平衡,爱惜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渐渐消逝的各种缘由。
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一、采纳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同学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一的什么样的瀑布小组合作的方式写在卡片上分类贴到前面,同学汇报(世界最大、宏伟壮丽、令人沉醉、令人傲慢、即将消逝、令人伤心绝望、生命垂危、发人深省)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从前的雄风,场面雄奇壮丽。
布满了骄傲的场面描写,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带给人极大的愉悦感。
二、层层深化解决教学重点第1页/共2页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导致大瀑布渐渐消逝的根本缘由是人们缺乏环境爱护的责任心,不留意爱护生态平衡,不爱惜我们生存的地球。
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同学还提出同学还提到了可持续性进展科学的利用有限资源。
赵老师在本科教学中以读为主,深化教学,同学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通过感情朗读,同学的求知欲被激发,同学也有很独到的见解。
赵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很值得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学习。
这篇文章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感谢阅读!第2页/共2页。
《大瀑布的葬礼》小学语文教案教学反思与评价
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授课老师,我认为《大瀑布的葬礼》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充满人文情怀的故事,能够通过情感共鸣提供知识背景和思维启迪。
本文旨在对本次教学反思与评价进行总结,探讨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克服其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本次教学沿袭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教学设计的导向性和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认识到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背景,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具体来说,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预热:通过观看照片、图片或关于大瀑布的课外阅读,引出本次教学主题“生命和尊严”,并简单介绍自然界中其他动植物的生命方式,发挥学生的生命观念和情感意识,为故事的阅读营造情感背景和知识前置。
(2)故事阅读:采用前置式阅读策略,先让学生注意整体感受,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和深层含义。
在故事读完后,提问引导学生回归自我,分享自己的情感感受和主题理解。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入小组討论环节,展示分工合作和思维博弈的特点。
组内分工明确,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协商决策、共建新属,提供多样性的思维角度和理解方法。
(4)大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入大课堂讨论环节,发挥学生主题地位和思辨能力。
教师发起提问导引,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和价值观,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引导和答案的提示。
(5)课后反思:通过回归课本和自主答题,让学生反思并总结教学内容,发掘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让学生从自我和他人的实施和经验中获得启示,不断推动思考深入。
2.教学评价本次教学经过反思和评价,发现以下几点亮点和不足:(1)亮点: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说明、反思、创新等一系列操作,促进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多维度发展。
在课前预热阶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热身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活力,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
在故事阅读阶段,通过前课预研,展示了人性的多种珍贵品质和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包容性。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瀑布的葬礼》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
(2)运用讨论、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3)结合生活实例,探讨环保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同理心。
(2)引导学生尊重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大瀑布的葬礼》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作品主题,提高环保意识。
(3)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培养阅读兴趣。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将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阅读并熟悉《大瀑布的葬礼》全文。
(2)收集相关环保资料,准备案例分享。
(3)设计讨论问题和点评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大瀑布的葬礼》全文。
(2)查阅相关环保知识,了解瀑布生态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大瀑布的葬礼》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时的感悟和疑问。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作品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3. 主题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作品主题,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现实生活中的环保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生态问题。
(2)学生分析案例,探讨环保措施。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表达,培养同理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总结与点评:(1)教师点评学生讨论、分享和案例分析的表现。
(2)强调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阅读能力和环保意识是否提高。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如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等。
(2)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对大瀑布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大瀑布的壮观景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大瀑布的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大瀑布的认知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的大瀑布。
(2)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对大瀑布的热爱和惋惜之情。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大瀑布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2)引导学生产生对大瀑布的共鸣,激发学生保护自然景观的积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大瀑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大瀑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准备教学评价方法。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世界著名的大瀑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瀑布的了解和感受。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对大瀑布的描述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 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大瀑布的认知和感受。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欣赏与评价(1)播放大瀑布的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大瀑布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自然遗产——大瀑布,增强环保意识。
2.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家园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 学会从环境描写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大瀑布的图片、相关环境音效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瀑布的基本情况。
教案内容及点评: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大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大瀑布的名字。
2. 简单介绍大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点评: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点评: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
三、讨论与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是如何表现大瀑布的美丽的?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点评:通过讨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
点评:课堂小结简洁明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作文。
点评:作业布置既有巩固知识,又有拓展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学生展示预习时收集的大瀑布的相关资料。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大瀑布,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点评:通过教学拓展,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七、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环境描写,并说明原因。
透视教学效果:评估《大瀑布的葬礼》教案
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各种视觉艺术手段,其中透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透视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在视觉表现上通过线条、阴影、色彩等手段,使平面物体呈现出三维空间感。
在教学中,评估透视教学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只有确定了教学效果,才能对教学进行合理优化。
本文将以评估《大瀑布的葬礼》教案的教学效果为重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案背景《大瀑布的葬礼》是毕加索的一幅著名油画作品,它通过运用透视原理,使平面的图像产生了空间感和深度感。
这幅画不仅是一个艺术品,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这幅作品并制定了相应的教案。
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二、透视原理的概念和实践应用;三、针对《大瀑布的葬礼》的讲解和创作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练习和互动等多种形式,力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感受和实践透视原理。
二、教学效果1. 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透视原理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他们能够区分出立体感和表面感的不同,感知到透视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在制作《大瀑布的葬礼》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透视原理的实践和具体应用。
2. 在学生的兴趣引导方面,学生对名画《大瀑布的葬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了课程的实践环节。
通过作品的创作,学生不仅理解了透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开发了想象力。
3. 在教学成效方面,学生的创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采用多种透视手法,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并将其展示在教室内。
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透视原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教学的成功。
三、教学启示以上是对《大瀑布的葬礼》教案的教学效果评估,从不同方面呈现出了教学结果,可以得出教学启示。
透视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启发。
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精编范文】《大瀑布的葬礼》课堂实录与点评-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瀑布的葬礼》课堂实录与点评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到巴拉那河上参加一次特殊的葬礼。
(课件展示:哀乐声中出现用黑底衬托的“葬礼”二字)这次葬礼既不是为我们哪个亲人举行的,也不是为哪个伟大的人物特开的,它是专门为一条大瀑布举行的葬礼。
(课件展示:在持续的哀乐中出现大瀑布画衬底的“大瀑布的葬礼”)今天的葬礼将有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主持。
总统亲自为一条大瀑布举行葬礼,这是怎么回是事呢?同学们想知道吗?那就赶快打开课本,仔细认真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点评: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朗读的强烈兴趣。
(学生读课文。
)师:“大瀑布的葬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生:原来很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如今正在逐渐枯竭,为了纪念它开了这次葬礼。
生:最大的瀑布被污染了,那里的人们可能采用了很多方法来阻止人们破坏它,可有些人不听,所以他们采用“举行葬礼”这种奇特而悲观的方式来提醒和警告那些破坏环境的人。
师:多会朗读的孩子们呀。
生:在巴西和阿根庭那里,只有伟大的人死后才举行葬礼,人们给大瀑布举行葬礼,说明大瀑布在当地人民的心中位置重要。
生:那当然,瀑布雄伟壮观不仅可以美化自己国家,还可以供全世界人们来旅游,可以获取很大的经济效益。
师:多有经济头脑的孩子。
那我要问问同学,昔日的大瀑布和如今的大瀑布各是什么样的呢?请划出相关段落,好好读一读,可以读给自己听,可以读给伙伴听,可以读给老师听。
(学生划,读。
)师:从同学脸上的表情我知道你们都想读给我们大家一起听,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读书的乐趣。
自信的孩子,请你来读。
(一名学生很认真地读了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多有气势的词语呀,谁在来感受一下这种气势?(一生在读时特别把“滔滔不绝”等词语读得很重,很慢。
)师:听后有啥感觉?生:听了他的朗读,我想到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课文《大瀑布的葬礼》评课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一、注重朗读的指导在课中,我们都可以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有集体的气势磅礴,也有个人的精彩表现。
所有的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个字──读。
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表现。
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文本,我们几位老师都抓住了这根“线”。
最大的特色是对文中一些重点段落的处理方式上。
他对这部分内容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
不同的情境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感悟和震撼,而反复的读更有利于深化学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潘老师注重发挥自己的范读作用。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很少听到我们老师的读书声。
其实,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
我们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的读为处在困惑中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二、抓住文本的“线”不可否认,我们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
但有些文章由于种种原因,却需要我们进行恰当的“取舍”。
在这一点上,潘老师都做得不错。
他们在教学时,都能够在深刻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文本的精彩部分,进行反复地朗读。
这样,我们的课堂“简约”,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了。
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朗读和感悟上。
其实,对教材进行“取舍”是我们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如果我们自己对教材都没有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感悟也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了。
现在的阅读教学更加考验我们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
三、读与写的紧密结合在写的时候,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指导。
在写之前,可以进行一些写法上的提示。
在此,我还有几个地方想与大家商榷一下。
在学生读书或者写作的时候,我们老师是否应该在旁边进行一些学法的指导呢?我们的语言会不会打扰学生学习呢?是不是对学生的所有回答我们都是“好,好,好!”呢?当然,这些只是一些细节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在细节上再完善一下的话,相信我们的课会精彩。
小学语文教研课大瀑布的葬礼听课心得体会笔记评课记录
小学语文教研课《大瀑布的葬礼》听课心得体会笔记评课记录公布课《大瀑布的葬礼》评课《大瀑布的葬礼》一文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爱惜生态平稳,爱惜咱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王璐教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明白得。
一、注重朗诵的指导在课中,咱们能够听到学生朗朗的念书声。
有集体的气势磅礴,也有个人的出色表现。
所有的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个字——读。
这正是咱们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的表现。
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确实是让学生通过朗诵来感悟文本,教师抓住了这根“线”。
可是在教学进程中,王教师没有发挥自己的范读作用。
学生在读描述瀑布以前和此刻的段落时,读得很整齐,可是没有读出对照。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很少听到咱们教师的念书声。
其实,咱们本身确实是一种教学资源。
咱们的范读对学生的阻碍是专门大的。
教师的读为处在困惑中的学生指明方向。
二、抓住文本的“线”不可否定,咱们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
但有些文章由于各类缘故,却需要咱们进行适当的“取舍”。
在这一点上,王教师做得不错。
如此,咱们的课堂“简约”,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对集中了。
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朗诵和感悟上。
其实,对教材进行“取舍”是咱们教师的一项大体功。
若是咱们自己对教材都没有把握好的话,学生的感悟也就可不能有出色的生成了。
此刻的阅读教学加倍考验咱们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
三、巧用对照,帮忙明白得关于“一万立方米”,学生没有确切的概念,王教师巧妙地从学生的身旁入手,通过与一百个教室的对照,让学生体会到大瀑布的气势宏伟壮观。
这点,很值得咱们借鉴,尔后若是碰着难明白得的词,咱们能够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忙他们明白得。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教案及反思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教案及反思《大瀑布的葬礼》教案教案及反思设计理念: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对比阅读、合作探究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通过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今昔对比,瀑布变化前后景象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竟能使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逐渐枯竭而至消失。
让学生自主、独立体会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披情入文,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采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让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瀑布被葬送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真实地再现情境,是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还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有关环保资料(特别是环境被破坏的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举一反三。
并让他们作为“巴西总统”,动手写到此,初步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瀑布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理解瀑布被葬送的原因;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理解文中谈到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深刻内涵及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CAI课件(瀑布往昔的壮观景象和枯竭后的衰败景象等)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1.(板书:葬礼)师:什么是葬礼?(为死人开的追悼会)2.(补充板书:大瀑布的)看了课题,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为大瀑布举行葬礼是怎么回事?谁为瀑布举行葬礼?为什么要这样做?……)3.过渡:同学们提出的这一连串问题,书中都有答案。
请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想象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生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学生默读后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小学语文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小学语文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以课文为凭借,开展听、写、演等语文实践活动。
2、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28课——读——大瀑布的葬礼。
●二、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进行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
1.老师知道你们的意思了,就是要开展语文活动。
下面,老师就采纳同学们的意见,开始我们的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听的练习。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第4、5段,思考:课文的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教师评议:都说得很好,你们真会听!2、好,接下来,请听老师再次读这两段,思考: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并记在本子上。
(稍停顿):谁来读一读你们记下的词语?你一下子记下了*个词,都能表现大瀑布的壮观气势,你真会听!还有谁来说?你记下了*个词,也很了不起!3、现在请你们听第三遍,一边听一边想象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听完后向大家介绍,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老师读课文,配上瀑布水流的声音。
*下面老师就要请大家来介绍大瀑布的壮观景象了,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说,如果能用上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描写瀑布的有关语句来介绍就更好了。
*谁来说一说的?教师评议。
*还有谁说的跟他们有所不同的?4.同学们,塞特凯达斯瀑布被我们描述得这么好,这么吸引人,你想不想去亲眼目睹它的风采呢?请大家仔细欣赏。
(课件出示大瀑布的各种状态,并配以音乐声、水声)5.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那壮观雄伟的样子我们想象过了,描述过了,欣赏过了,现在我们一起读第4、5自然段,肯定一遍就能让自己和老师满意.打开书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瀑布的葬礼》评课
《大瀑布的葬礼》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今即将消失的赛特凯达斯达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的深深忧虑。
潘老师的这一堂课,以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如今的枯竭,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增强环保意识。
我在今年4月已经听过一次,由潘老师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我感觉这次比上次的课上了一个台阶,整个课堂更加紧凑,语言表达及表情上都有所改善。
总体来说,我对这堂课印象较深的几点如下:
一、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
在这堂课中,潘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
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
来完成。
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
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教学中,潘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
在落实重点段时,潘老师进行了多层设计。
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看视频、品读等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深入文本,领略到大瀑布的壮观。
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其情感。
潘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通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
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读写结合,拓宽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中吸收的写作知识可以转化成表达能力,通过作文实践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发展。
在我上次听的那堂课中,潘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在学完整课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说的话,我觉得那样做挺好的。
而这堂课,潘老师则是通过昔日大瀑布与而今的大瀑布对比之后,出示了这样的写话练习:
可是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______,
再也看不到______,
见到的是______。
我觉得这样做也挺好的,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真情在学生笔下流淌。
使他们激情澎湃,将对环境的忧虑、对瀑布的热爱与同情,对造成瀑布的人类的控诉,通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
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她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但是,听了几位老师的点评后,我也有同样的感触:大瀑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有听觉上的感受呀!因此,我们的写话训练还可以加上有关听觉方面的感受。
如:我们再也听不见______。
三、运用多媒体,补充空白
一直在教低年级,知道他们特喜欢多媒体,听了这堂课后发现,原来,高年级也适合用多媒体。
当文中介绍了赛特凯达斯瀑布而今的情况,向我们展示了比较灰色的一面,而当潘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昔日雄伟壮观的情景时,学生再看看文中如今的大瀑布,掀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这里的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
补充了课文空白。
四、巧用对比,帮助理解
对于“一万立方米”,学生没有确切的概念,潘老师巧妙地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通过与学校游泳池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大瀑布的气势雄伟壮观。
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后要是碰到难理解的词,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他们理解。
【小小疑惑】
1、当研读今日“垂危”时,老师配乐朗读了第七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当时听课时,我就想:这里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带有及其浓烈的中国风,与这篇外国文章会不会不大协调?是否改用贝蒂·米德勒演唱的《迎风展翅》之类的哀乐来代替会更好呢?但是,我现在又想《二泉映月》旋律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与这篇课文也挺符合的。
想想,我自己可能太敏感了。
2、刚开始导入的时候,潘老师在板书完课题后,问:“这个葬礼的名字叫什么?”听起来好像怪怪的,是否改问:“这是谁的葬礼?”更妥当呢?
3、葬礼本身就是个比较悲伤的词,但,在这堂课上,没有明显得感受到凝重的气氛,似乎老师在努力营造气氛,让学生感受萧条、悲伤的氛围,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太高,激情不够。
总体来说,这堂课是相当不错的,潘老师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
让学生们“悟”得其神,“练”得其法,学生的个性与学习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真正成了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值得我思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