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学音乐德育论文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修改版]
第一篇: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小学音乐德育论文: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摘要: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
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审美感情感《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
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品德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
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
比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德育教育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渗透德育教育通用版一、将德育渗透在音乐曲目的教学中小学音乐课程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不像数学语文那样需要大量的运算和记忆,音乐课的教学氛围比较欢快,这也给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新课改后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小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还要求音乐教师要紧紧结合音乐教材进行教学,优化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课堂氛围,用优美的音乐节奏和多样化的演唱风格,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改变对音乐课的错误认识。
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教会学生演唱的技巧,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和德育,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的提高,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
比如,在教《义勇军进行曲》时,音乐教师要跟学生讲述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给学生分析这首歌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小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体会到国人为争取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坚信,以此促进小学生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以及加深对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会。
二、将德育渗透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对音乐的情感,通过聆听音乐教师播放的欣赏曲目提高审美能力。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课不能单纯的让学生听音乐,这样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最终对音乐课产生厌烦的心理。
正确的音乐欣赏课要求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及时转变适合小学生学习音乐教学方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让他们在熟悉音乐中增加对音乐的感情,进而演唱音乐,创造音乐等。
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的欣赏曲目,紧紧抓住该曲目的旋律、节奏和拍子等,引导小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入到歌曲所创设的意境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殿堂里,从而将德育渗透在音乐的欣赏之中。
比如,在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歌曲蕴含的历史故事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形成对这个故事的深刻认识,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最终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将看到的故事用语言表达出来,音乐教师评选出表达最好的一个小组。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论文一、为什么要借助音乐教学渗透德育音乐作为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其学科价值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唱,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乐理,更重要的是要展现每首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以及基本的音乐素养,目的就是确保学生在高效的音乐课堂中德育水平也得到提高,这样才能实现“教与育”的价值,才能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那么,为什么要借助音乐教学来渗透德育呢?(1)学科价值的体现。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以极具有感染力的学科,也是学生普遍喜欢的一门课程,所以,将该课程与德育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对提高德育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2)课改的要求。
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而德育作为学生健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1.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审美性是音乐课程特性的主要特点,也是音乐学科价值的主要体现,更是德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通过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情操,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所以,在德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要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美,逐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例如,在教学《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时,为了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德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想象力,跟旋律来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来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
同时,鼓励学生根据歌词“春天来了,大地在欢笑,蜜蜂嗡嗡叫……”来找到自己绘画的主题,进而使学生用画来表现音乐中的情境,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的美,以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学中德育教学[论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音乐教师担负着用音乐艺术美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的重担,同时还要担负着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任。
那么,应该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高尚情怀,它是一个必须具有的基本情操。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具有使人愉悦心灵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培养人形成高尚情操的功能,以及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功能。
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高雅的音乐作品,还要具有坚定地爱国主义感情。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趁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它们成为有文化、有素质的爱国主义者。
例如,在教学独奏曲《二泉映月》之前,我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了瞎子阿炳的艰难人生,以及他在艰苦的生活中,为了艺术而不屈不挠地进行创作,为后人留下了是人难忘的传世佳作。
我还帮他们把现在的幸福生活和阿炳生活的年代进行对比,看完之后,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使人激荡胸怀的音乐作品。
通过了解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旧中国的憎恨,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陡增,更加坚定了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多做贡献的伟大志向。
我还经常让学生学习一些爱国主义歌曲,像《学习雷锋好榜样》《五星红旗》《红星歌》《映山红》《过雪山草地》《东方红》等,都是经常欣赏的曲目,通过这些革命歌曲的学习,极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且,为了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革命歌曲的喜爱,我还经常组织一些“革命歌曲大家唱”之类的歌唱比赛,不但使学生学习了爱国主义歌曲,更加喜欢上了歌唱爱国主义歌曲,更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虽然歌曲年代比较久远,但是依然激起了学生的喜爱之情,使革命歌曲又焕发了新的气象,重新成为校园里的一大景色。
我还努力使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更加全面化、深刻化,以使他们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明的伟大。
音乐课中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音乐课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由此可见,音乐要经过高尚的的提炼和衡量,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内涵,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与美育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音乐——心灵高尚和精神纯洁的源泉,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人类亲密的朋友,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使其行为变得高尚,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中国人素以“百善孝为先”为传统美德。
在音乐教学中,结合一些尊敬师长、歌颂先烈、互助互爱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感恩教育非常必要。
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先讲述了乌鸦反哺的故事,再把配合歌词制作的动画片放给学生看,接着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最感动的事,进而再欣赏《世上只有妈妈好》,通过一系列的听、赏、说、唱等活动,激发其热爱父母、尊敬师长的情感。
众所周知,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好游戏的,教师应抓住这一特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编创中、合作中、讨论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如我在教《卖报歌》时,选择不同时机进行渗透,在教歌曲前,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与卖报儿童的生活进行比较,进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较直接的教育,是为更好地理解歌词、体会歌词情感做铺垫。
教完歌曲后,让学生分组合作,用道具和打击乐器组织一个小型表演。
在准备过程中,有导演,有演员,分工合作。
在合作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让学生体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强大。
表演成功后能体会到一种无限的集体荣誉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满足,同时在情感上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升华。
音乐课堂德育教育论文
音乐课堂的德育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育通过塑造心灵美,达到道德的教化的目的,本文从音乐与德育相关的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探析,希望对音乐的德育教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规则规律和谐说教感染音乐来自人们社会活动的体会总结、来自对客观真理的探求、来自对自然世界的感悟,“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摘自《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音乐所含的基本知识内容,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音乐节奏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音乐的美来之于音乐的内在规律,也就是音乐的节奏。
节奏寓于音乐之中,被喻为音乐的骨骼。
有了节奏,音乐才有了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的交替变化,才有了赏心悦耳。
《礼记?乐记》说“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可见音离开节奏,则不成乐。
然而,节奏不仅寓于音乐之中,还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
某种意义上说,节奏就是事物运动规律的外在表现。
从大处来看,有生活的节奏、有工作的节奏,有艺术的节奏,有文学的节奏,有历史的节奏,有社会的节奏;从小处来看,有语言的节奏、有动物鸣叫的节奏,林林总总,不一而终,可以说凡是有长度、宽度、高度、深度,以及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都有节奏存在。
因此,要立身于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脉动,需要重视节奏,把握规律的“骨胳”。
最生动的例子可算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凡是庖丁手触之处,肩靠之处,脚踩之处,膝顶之处,都伴有皮骨分离的声音;当庖丁进刀之时会发出“騞—,騞—”的响声,而这些声音合乎音律,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与节奏的理念,可以在我们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音乐时,比对如何处理学习、生活问题,非常有启发。
如遇到问题首先要通过分析总结,把握这个问题的结构分,找清问题的节点有哪些,问题的解决突破点在什么地方;其次,现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大,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以德育艺-以德促学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以德育艺,以德促学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
以艺育德,以德促学,寓德育于轻松活泼、没有说教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对学生说教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正是我校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
下面谈一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一、正视现实,研究对策,形成共识伴随改革开放政策而来的西方文化跟传统文化的碰撞,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必然产生一定的负效应。
如前阶段的电子游戏机热、武侠热、流行歌曲热、崇拜歌星热,现阶段的上网吧热等在中小学的蔓延,传统文化和道德标准受到严重的挑战。
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美育功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
另方面还由于以前我校校舍陈旧及其它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学生精神不振,无心向学,校风和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怎样走出这种困境呢?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课外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我校把艺术课程和开展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列入德育计划,成立学校综艺组,以美育带动学校的全面工作。
让学生在多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自主的体验,获得各种道德情感的认知和积累,自觉地加强自我人格的塑造,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德育效果,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以艺育德,以德促学”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面向全体,培养兴趣,激发热情(一)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依据,以教学为中介,以审美教育为途径,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习动机迁移,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和谐、整体的发展。
(二)主攻方向:培养学习兴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能有效地调节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发自身潜能。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论文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局部,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下面是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论文,欢送来参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最重要的途径。
主要针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了几点浅析。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素质教育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小学音乐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
在音乐教学中教会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刻苦学习等方面的德育知识,就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以利用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展德育知识的教育。
那么,渗透德育教学详细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思考,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带动效应。
教师为学生做出表率,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推崇,久而久之,就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行为进展效仿和跟随。
因此,在教育行业,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实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文明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要有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的意识,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学到更多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穿着。
很多音乐教师认为自己是与艺术接轨的,在课堂上打扮的过于夸张,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首先教师要标准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德育教育置于自身的言传身教之中。
在教学中,穿着要大方、整洁,教学的姿态要端庄,教学语言要丰富、富有激情,板书不能潦草,要工整、干净。
通过这些方面的示范,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些好的习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身作那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教师应该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德育,以自己的行为来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同时也包括对家乡、自然、研究、劳动、科学的爱,以及远大理想、革命传统、师长尊敬和友爱等方面的教育。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将德育融入美育之中,帮助学生发展德育自我教育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从备课开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有些教材的德育目的非常明显,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和《咱们从小讲礼貌》等。
还有一些教材则被称为隐性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和《看龙船》等歌曲。
这些教材中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
例如,在学唱《看龙船》时,教师可以联系祖国今天的美好,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应该抓住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
这样可以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在学唱《国歌》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歌词意义、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外,还应该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急切呐喊和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以此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
这样,学生在演唱时就能够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表达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讲述了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的情景。
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
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
通过这首歌曲,学生受到了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不应追求形式生硬的说教,而是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惯。
音乐德育论文参考范文
音乐德育论文参考范文推荐文章音乐论文范例参考热度:民族音乐学论文免费参考热度: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热度: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热度:音乐疗法论文参考热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音乐德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音乐德育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摘要:探索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新路子,对深化音乐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方法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要做到:第一、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
第二、针对当今学生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第三、挖掘音乐教材中歌词曲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生特点;德育教育;自身素质;思想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人们眼界大开,思想空前活跃,而且往往带有时代特色。
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学校,亦不可避免地受之牵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
社会的金钱、权利、道德等观念,以及各种错误的东西,包括思想、生活方式,都会程度不同地渗透到学校,影响着教师和学生。
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索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新路子,对深化音乐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方法的进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在音乐教学中,能否很好地挖掘歌曲中的词与曲体现的风格与感情,关键问题取决于音乐教师自身的艺术素质。
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的现状如何呢?他们中大部分是兼职教师,有的是靠从广播、电视或MP3中学会的歌曲进行教唱的;有的是刚识一点简谱,但不懂乐理;有的喜欢唱歌,但调子拿不准,说其南腔北调亦不过分;有的是算学算卖,更说不上让他们借助音乐语言形式去传情达意了。
而真正通晓本专业理论,又能教唱的教师却为数不多。
那么,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呢?我认为可通过下面四个途径来实现:(1)动员爱好音乐并有一定基础的教师自学,这是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素质的主要途径。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_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通用版音乐教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一门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对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思想,促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把素质教育的各个要素,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必备的音乐知识、歌唱的方法和器乐演奏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我国慕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溶炉。
”这些话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了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意义。
因而能直接接触学生的情感中枢。
震憾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
小学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歌曲,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
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小学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首先介绍国歌的作者聂耳及创作经过;再讲解国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然后再听放录音,教唱歌曲。
这样就会使充满激昂和振奋人心的旋律,像嘹亮的冲锋号,打动学生的心灵,想象到无数战士和爱国志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的情形,认识到正是他们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英雄气概,前赴后继,不怕牺牲,创立了新中国。
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关于小学音乐的教师师德论文
关于小学音乐的教师师德论文一、音乐教学的基石————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教育责任心,不仅体现在自身的教育业绩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教师对于音乐教学事业、看待学校教育、以及对待学生的工作态度上。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简单的局限在对一些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进行培养使其成为音乐家,而是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更多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最终热爱音乐,通过音乐教学的美的品味使学生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纯净。
音乐中的力度变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力度,我特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小音乐会,师生齐心合力共同演奏出一曲美妙的乐曲————《铃儿响叮当》。
首先,让学生们手握一串钥匙晃动,随着人数的逐渐增多模仿由远及近的铃声;然后,教师用电子琴弹奏音乐,一部分学生用低音打舌(XO|XO|XO|XO|),另一部分学生用高音打舌(OX|OX|OX|OX|)作为节奏。
通过这次小小音乐会,学生们学到了音乐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种互动式的音乐教育中,教师用心和音乐与学生沟通,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音乐中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激发了学生喜爱音乐的天性。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由于乐理知识的枯燥无味,再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的年龄特点,使得乐理知识的教学成为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罪魁祸首"。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淡化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但在音乐中,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都是体现音乐美感的要素,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对这些理性知识进行综合的学习,成为音乐教学的一大难题。
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是人类心灵美的建筑师。
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挖掘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教学的着力点————教师的自尊心教师的尊严就是要求教师要对自己自尊、自爱、自信,要为人师表,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以此去影响学生,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论文【德育论文】
1.导入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开始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课程的导入,让德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少数民族歌曲时,如:《娃哈哈》、《草原就是我的家》、《侗家儿童真快乐》等,都可以在导入时放一些和少数民族有关的影像视频。
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学生不了解的民俗习惯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一切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陌生而新奇的,所以让学生了解“56个民族,56个家”,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成员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我们要民族大团结,祖国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
在教授学生革命歌曲之前,可以跟学生说一些和革命有关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教师在教授《义勇军进行曲》时,作为学生对这首歌并不陌生,但是并不了解这首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导入这课时,可以有步骤、有层次的深入,通过一层一层的启发和铺垫,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内涵以及当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等。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名的革命故事,如:抗日小英雄王朴、朱德的扁担等。
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为了歌颂这些为了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军人,歌曲中所有被压迫、被欺辱的中国人民都开始奋起反抗,进行民族自救,由衷发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歌曲中所描述情景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树立起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歌曲,思想品德也受到了熏陶,强烈感受到革命历史歌曲所传达出的浓烈感情和丰厚的凝聚力。
2.内涵的挖掘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反应学生健康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歌曲,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歌曲所具备的内涵。
一方面,歌词积极向上。
如:《美丽的家乡》歌词充分赞美了家乡的美好;《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热烈歌颂了我们的首都,充满了浓烈的北京气息;《我们多么幸福》充分展示了儿童、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这些歌曲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德育内涵,教师必须要用巧妙的手段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都受到歌曲独特魅力的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音乐德育教学渗透论文(共4篇)
音乐德育教学渗透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音乐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音乐教学课堂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特定的课堂艺术氛围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进入它的世界,它是无形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捕获,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而达到运用音乐语言来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美好情操,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何謂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一、创设情境,精设导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进行音乐教学时,给予学生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能引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特别是一些革命历史歌曲激越高昂,歌曲旋律高亢雄壮有力,歌词意义层层推进,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了解革命先辈的革命历程的有益教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应该遵循教育性原则。
“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体现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当我在教唱这些革命历史歌曲时,总是要结合作者和作品创作产处的时代背景来创设情境,巧设形象鲜明、内容生动、言简意赅的导语,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艺术情境和时代中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作思维,领悟艺术的真谛。
比如我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意境导入的:我首先播放一段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升旗仪式视频,让学生从视频画面中感受庄严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感受歌中那号角式的音调,感受歌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旋律。
音乐教学德育论文
音乐教学德育论文2000字音乐教学德育论文摘要:音乐教学是一种德育教育手段。
音乐教学德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
因此,加强音乐教学德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和艺术表达形式之一。
音乐具有美感、艺术性、交流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音乐教育是培养人们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也是影响学生道德情操和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在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渐渐成为了必修课程。
音乐教学德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美学素养、塑造学生道德情操,本论文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音乐教学德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众所周知,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增强自信、促进身心健康。
音乐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准确率、规律性、和谐性等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首先,音乐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思考,这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从纷繁复杂的思想中转移,从而减轻压力。
其次,音乐教学需要大量练习和演奏,这一过程也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提升自信。
在表演音乐作品时,学生会注意到他们的表现是否能够引起观众或教师的赞赏,这种正面反馈也会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一项研究显示,学习音乐的学生相比于不学习音乐的学生,更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并拥有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反应能力。
因此,音乐教学德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音乐教学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美学素养音乐是一种美学的艺术表达形式。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启迪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从而塑造学生的美学情趣和素养。
音乐教学中,可以从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
同时,学生也会了解到音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等方面。
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民和文化,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养。
音乐德育论文-德育
音乐德育论文-德育第一篇:音乐德育论文-德育音乐德育论文音乐是一门感情艺术,音乐教育因此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
因为音乐因此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演唱的感情美来表现其独特的魅力,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动,所以音乐传授教养在德育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尤其是当今小学生普遍喜欢音乐课,经由进程音乐传授教养,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康复品质,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德育。
一、把握课堂主阵地,进行德育教育。
在音乐传授教养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
它贯穿于音乐传授教养的各个环节,从歌曲的学习到乐理知识、视唱、律动、节奏训练、欣赏传授教养、器乐学习等等,随时都可进现出德育的火花,因此,咱们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进行德育教育。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教育。
现行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版面新鲜鲜活,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标,属显性教材,如《咱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每当走过老师窗前》《咱们的田野》……咱们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感悟总结出其思想精髓。
还有些教材其思想性、教育性不是十分明显,如《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等,属隐性教材,这些教材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
2、巧设教法,创设情境进行德育教育结合资料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的音乐名祖传记、名人与音乐的趣闻故事、作品等用故事情势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说,都会在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我在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让学生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年夜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最终献出了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
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
音乐教学德育论文
音乐教学德育论文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音乐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本质是为了人类的审美与情感上的需求。
音乐作为一种语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与情感,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注重的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人格的修养与德育的实现。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通过研究音乐教育德育的概念与意义,以及音乐教育德育中师生的作用与责任,探讨音乐教育如何促进德育的实现。
音乐教育德育的概念与意义音乐教育是指通过音乐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而德育则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伦理水平的培养。
因此,音乐教育德育就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伦理水平,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个性特质。
音乐教育德育的意义在于,通过音乐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修养的提升,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素质的人才。
音乐教育德育中师生的作用与责任在音乐教育德育中,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还要注重德育的引导与提升。
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引导和引领作用。
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为学生营造健康的音乐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和美育素养。
而学生在音乐教育德育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不仅要积极参与音乐学习和实践活动,还要注重个人的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高度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做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
音乐教育如何促进德育的实现音乐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德育的实现:1. 培养音乐素养及其美育功能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在世界,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反思,同时提高美育素养,引导学生探寻音乐世界中的美与真。
2. 培养个性特点和自信心音乐教育应该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塑造自信的形象。
音乐教学德育论文
音乐教学德育论文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形成良好品格的桥梁和途径。
本篇论文将探讨音乐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的理论依据、实践条件以及对学生德育教育发挥的作用。
音乐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理论依据弗洛伊德说过:“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整的。
”(Freud, 1955) 音乐是一种居于人类生命和文化的核心位置的艺术形式,具有多种功能:对情感的表达、形成集体的感觉,对个人成长的促进等。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其教育效果不限于音乐领域,同时还贯穿于整个教育生命之中。
根据教育理论家葛兰丹(Gardner, 1983)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看出,音乐智能和个体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即音乐和智力、情感、自我意识、运动、空间感知和语言交流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
音乐活动促进了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例如,合唱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在音乐教育中,依据学生兴趣提供優質音樂教育,有助于学习更多的知识,并帮助增强学生的学术表现。
综述以上理论基础,音乐教学在教育的愿景里,是完美的充实之一。
音乐教学德育的实践条件音乐教学德育具有以下实践条件:1.普及化音乐教学应该普及化,无论是在中小学校,还是在社会各个层面。
教育通常是提供给一定数量的人的,而音乐教育以音乐技能和艺术修养作为德育的中心点。
教育者应该将音乐教育覆盖到内地、乡镇、市区和不同群体甚至弱势群体。
将音乐作为生命力量,可以打破少数人享受艺术的传统想法,对认识性、感性、理性、情感和幸福等多方面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提高作用。
2.全面发展音乐教育重在思维方式,要鼓励学生走人性化教育的道路。
因为音乐光是作为艺术形式本身,就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形态,即人类知识结构的多元化。
音乐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
突破千篇一律的传统教育方式,让音乐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内容产生有效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内涵和更多的音乐精神。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浅谈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蕴含的德育功能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德育功能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素质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
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应该把德育意识与教育完全的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并从自我做起,给学生树立德育行为的良好典范。
一、目前音乐德育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一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音乐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懂得作为教师“育人”是第一位的,懂得德育的重要性。
但是,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及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研究得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专业素养,如何将音乐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中的美。
而对于如何利用音乐素材、音乐活动、音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研究得比较少。
音乐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是班级行为,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校长、主任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
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关注不够。
同时,音乐教师是在学校总的德育建设和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主体之一,与学校的语文、政治科目的老师相比较总是显得很乏力,这样就容易造成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
二音乐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不够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音乐教育的依据,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了知识性、审美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即利用教材内容、思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其实这就是德育功能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
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
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品德教育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德育的作用。
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
比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
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又如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
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凝聚每份爱》这首优秀歌曲激励和团结着华夏儿女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那双双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都是音乐的德育功能在发挥作用。
还有,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
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
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
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
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
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民乐合奏《三个和尚》时,问: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让孩子们讨论,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又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我引用恩格斯的精辟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命运》是一首非常好的交响曲,第一乐章是悲痛的绝望。
慢板乐章是哀痛和柔和的哀切的申诉。
第三、四乐章是自由的号角和青春欢呼。
”这一具体而又深刻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中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动力,并在同学们的心中产生剧烈的震撼,从而激发了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用音乐之美来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美,寓美于心灵之中。
三、通过音乐教学树立起起榜样的作用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
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
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
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
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
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
当然,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总之,“学艺先学做人。
”这句话让我多年仍记忆犹新,作为音乐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德育素质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更要把情感融入教学中,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