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

合集下载

运筹学:第6章 图与网络分析

运筹学:第6章  图与网络分析
L1p = min { L11+d12 , L13+d34, L13+d36 } =min{0+5,2+7,2+4} = 5 = L12
2021/4/18
36
对 v2 标号,将 L12 的值标注在 v2 旁的小方框内; 将( v1, v2) 加粗,并令 V∪v2 →V,V v2 V
2021/4/18
2.不同解法得到的最小部分树所包含的边虽然可 能不相同,但是,每个最小部分树中所有边权的 总和一定都是相同的,即都达到了最小。
2021/4/18
29
§3.最短路问题
最短路问题是指从给定的网络图中找出任意两点之 间距离最短(权值和最小)的一条路。 某些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问题可以归结为求最短路 的问题。如选址问题、管道铺设选线问题、设备更 新、投资等问题。 最短路的求法: 1.从某一点至其它各点之间最短距离的狄克斯屈拉
37
(4) 同 v1 ,v2 ,v3 相邻的未标号点有v4 、v5、v6 ,
L1p = min { L12+d25 , L12+d24, L13+d34 ,L13+d36 } =min{5+7,5+2,2+7,2+4} = 6 = L16

2021/4/18
38
对 v6 标号,将 L16 的值标注在 v6 旁的小方框内; 将( v3, v6) 加粗,并令 V∪v6 →V,

运筹学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1.

运筹学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1.
vS
4
3 v2
2
1 2
2 v4
3
4
v5
(1)与节点v2直接相连的临时标号的节点为v1和v4,把 这两个节点的T标号改为
T(v1)=min{T(v1),P(v2)+d21}=min{4,3+2}=4 T(v4)=min{T(v4),P(v2)+d24}=min{∞,3+2}=5 (2).在所有T标号中,T(v1)=4最小,于是令P(v1)=4, 19 S3={vs, v2, v1}, λ(v1)=vs
(1).与节点v4相连的T标号有v3,v5把这两个节点的T标 20 号改为
T(v3)=min{T(v3),P(v4)+d43}=min{7,5+2}=7 T(v5)=min{T(v5),P(v5)+d45}=min{∞,5+4}=9 (2).T(v3)最小,P(v3)=7 , S5={vs, v2, v1, v4 , v3 }, λ(v3)=v4或v1
v5
S1={vs}。
T(v1)=min{T(v1),P(vs)+ds1}=min{∞,0+4}=4
18
T(v2)=min{T(v2),P(vs)+ds2}=min{∞,0+3}=3 (2)在所有T标号中,最小的为T(v2)=3,于是令P(v2)=3, S2={vs, v2}, λ(v2)=vs v1 3 v3 第三步:

运筹学 第6章 图论与网络分析

运筹学 第6章 图论与网络分析

• 若两个点之间的边多于一条,称为具有多重边;
• 对无环、无多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次、奇点、偶点、孤立点、悬挂点 • 与某一个点vi 相关联的边的数目称为次(也称度),记d(vi);

次为奇数的点称为奇点;次为偶数的点称为偶点;
次为0的点称为孤立点;次为1的点称为悬挂点。
多重边 v1 e'13 v3 e13
环 v2
孤立 点
无环、无多重边的图称为 简单图
v1 e13
v3 e34
e22
e12
V6
e12
v2 e24
e24 e34
图 6.1 v4
e45
v5
e45
v5
悬挂 点
v4 图6.2 简单图
链、路、圈、回路、连通图
• 点和边交错序列 v0 , e1 , v1 , , ek , vk ,若其中各边 e1 ,, ek 互不相同,且任意vi ,t 1和 vi ,t 2 t k 均相邻,称 为链;
1 1 (3) 再构造矩阵D 2 ,令 d ij 2 min d ir ,则 D 2 表示点i d rj r 和j直接到达,及经过一至三个中间点的最短距离。
(4) 迭代更新k次,生成一个新矩阵 D k
k 1 k 1 d ij k min d ir d rj
v2

运筹学6(图与网络分析)

运筹学6(图与网络分析)
v2 ▲如果链中所有的顶点v0,v1,…,vk也不相
e1 ຫໍສະໝຸດ Baidu2 e4 v1 e3
v3 e5
同,这样的链称初等链(或路)。
e6
▲如果链中各边e1,e2…,ek互不相同称为简单链。
e7
e8
▲当v0与vk重合时称为回路(或圈),如果边不 v4
v5
重复称为简单回路,如果边不重复点也不重复
则称为初等回路。
图8-1中, μ1={v5,e8,v3,e3,v1,e2,v2,e4,v3,e7,v5}是一条链,μ1中因顶 点v3重复出现,不能称作路。
A BC D E FG H
定义 树、生成树: ①无圈的连通图称为树; ② 若G1是G2的一个支撑子图并且是一棵树,则称G1是G2的一棵生 成树。
图8-3(a)是一棵树,图8-3(b)是图8-1的一棵生成树。
v2
e1
e2 e4 v1 e3
e5
v3
e2 v1 v2
e3
e2
v3 v2
v1
v3
e6
e7
e8

⑥ ③
有向图
定义6 有向图中,以Vi为起始点的边数称为点Vi的出次, 用 d (vi ) 表示;有向图中,以Vi为终点的边数称为点Vi的 入次,用 d (vi ) 表示。
结论1: Vi点的出次与入次之和就是该点的次。

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

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

§6.1 图的基本概念
运筹学中研究的图是生活中各类图的抽象概括, 它表明一些研究对象和这些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用点表示研究对象,用边表示这些对象之间的联 系,则图G可定义为点和边的集合,记为
G {V , E }
式中V是点的集合,E是边的集合。
第 7页
基本概念
顶点(节点): 记为v 端点,关联边,相邻: 边:记为e e1=[v1,v1] e2=[v1,v2] 或 e2=[v2,v1]
e1 e2 e3 e4 e5 e6 e7 e8
续7
1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0 0 1 0 1 0 0 0 1 0 1 1
e1 e2
3
2
e3
4
e4 e7
e5
5
e6
e8
右图的关联矩阵是 e1 e2 e3 e4 e5 e6 e7
若图的顶点能分成两个互不相交的非空集合V1和V2,使在同 一集合中任意两个顶点均不相邻,称 这样的图为偶图(二分图). 若偶图的顶点集合V1和V2之间的每对不同顶点都有边相连, 称 这样的图为完全偶图.
Km,n
| E | m n
K3, 2
简单图G的补图 :与G有相同顶点集合的简单图,且补图中的两 个点相邻当且仅当它们在G中不相邻
第 1页

运筹学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

运筹学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
一、网络最大流中有关概念
⑴ 有向图:含有以箭头指示方向的边的网络图。 ⑵ 弧:有向图上的边称为弧。用(vi,vj)表示。 ⑶ 弧的容量:弧上通过负载的最大能力,简称容量。以cij表示。 ⑷ 流:加在网络每条弧上的一组负载量,以fij表示。
⑸ 可行流:能够通过网络的负载量,通常应满足两个条件: ① 容量限制条件:对所有的弧,0 fijcij ② 中间点平衡条件:对任何一个中间点,流入量=流出量
§6.1 图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一、概念
(1)图:点V和边E的集合,用以表示对某种现实事物
的抽象。记作 G={V,E}, V={v1,v2,···,vn}, 点:表示所研究的事物对象; E={e1,e2,···,em}
边: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e0
(2)若边e的两个端点重 合,则称e为环。
(3)多重边:若某两端点之 间多于一条边,则称为多重边。
(v2,1) v1
9(5)
(v1,v13)
(0,+∞)
vs
5(3)
6(0)
vt
Baidu Nhomakorabea
(vs,1) v2
9(9)
v4
最大流量:fmax=14 最小割集:{(v3, vt), (v2, v4)}
§6.6 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
例1:王经理花费12000元购买了一台微型车,以后年度的 维护费用取决于年初时汽车的役龄,如表示。为避免使用旧 车带来较高的维护费用,王经理可选择卖掉旧车,购买新车 使用的方案,旧车的预计收入如表示。为简化计算,假定任 何时刻购买新车都需花费12000元,王经理的目标是使净费 用最小(购置费+维护费-卖旧车收入)。

运筹学第6章 图与网络

运筹学第6章 图与网络
8 该课件的所有权属于熊义杰
图6.2 一般地说,图论中的图是由点以及点与点之间的连线组成
的示意图,通常用点代表所研究的对象,用线代表两个对象之
间的特定关系,至于图中点的相对位置如何,点与点之间连线 的长短曲直,对于反映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重要。因此, 图论中的图与几何图函数图形等是不同的。
9 该课件的所有权属于熊义杰
欧拉证明了这样的走法是不存在的,并给出了这类问题的一般结
论。
该课件的所有权属于熊义杰
2
(a)
(b)
图6.1 七桥难题
当时数学界并未对欧拉解决七桥问题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 甚至仅仅视其为一个数学游戏而已,图论诞生后并未及时获得 足够的发展。1936年,匈牙利数学家康尼格(Konig)出版《有 限图与无限图理论》,这是图论的第一部专著,它总结了图论 200年的成果,是图论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此后,图论进入 发展与突破的快车道。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长为 数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它的分支很多,例如 3
这样的游戏,一个人怎样才能一次连续走过这七座桥,且每座桥
只走一次,最后回到原出发点。没有人想出走法,但又不能说明
走法不存在, 这就是著名的”七桥难题”。欧拉将这个问题归结
为如 图6.1(b)所示的问题,他用A,B,C,D四点分别表示河的两岸
和两个小岛,用两点间的连线表示桥。于是七桥问题变为:从

运筹学06图与网络分析PPT演示文稿

运筹学06图与网络分析PPT演示文稿
❖图论的第一部专著是匈牙利数学家O. Konig于 1936出版的《有限图与无限图的理论》。
4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在图中找 A
一条经过每边一次且仅一次的
路——欧拉回路。
B D
由点和边组成 A
C
D C
B
5
❖ 环球旅行问题 ▪ 在图中找一条经过每个点一次且仅一次的 路——哈密尔顿回路。
❖ 中国邮路问题 ▪ 在图中找一条经过每边的最短路——类似 带权的欧拉回路。
❖ 在G中,称vi为G的顶点,ej为G的边,并记ej =(vs,vt)=(vt,vs),称vs,vt是ej的端点,ej 是与vs,vt关联的边,称vs,vt为邻接的点。
❖ 如果图中某一边的两个端点相同,则称为环。 如果图中的两边(或多边)具有相同的一对端 点,则称为多重边(或平行边)。无环和无多 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 在有向图D中,从一个顶点出发,顺着弧的方 向,经过弧、点、弧、点、…,最后达到某 一点,称为D中的一条单向链或通路,简称路, 用经过这条单向链的顶点(或弧)表示。
14
❖ 在有向图中,顶点次数分为入次d-(vi)和出次d +(vi),入次是以该顶点为终点的边数,出次是 以该顶点为起点的边数。
15
▪ d(v3)=4偶点 ▪ d(v4)=1悬挂点
e2
▪ d(v5)=0孤立点 v 2
v5

第六章运筹学图与网络

第六章运筹学图与网络

解:把比赛项目看作研究对象,用点表示.如果 两个项目没有同一名运动员参加,表明它们在 比赛顺序上可排在一起,在代表这两个项目的 点之间连一条线,得一图形.在该图中找一条 包含全部顶点的路,就是符合要求的比赛顺序.
B
C
结果:比赛顺序 是A,C,B,F,E,D.
D
A
F
E
练习1 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名运动员报名参 加A,B,C,D,E,F六个项目比赛.报名情况如下表, 问六个项目的比赛顺序如何安排,做到每名运 动员不连续参加两项比赛.
第五章 图与网络模型(Graph and
network modeling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树图和图的最小部分树 最短路问题 网络的最大流



教学目的与要求:给学生建立起用图建模的 思想,学会用图分析问题. 重点与难点:图的各种概念,最短路的求法, 最大流的求法,其中难点是最大流的求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WinQSB软件的使用.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本章习题. 参考资料:见前言. 学时分配:8学时.
4
5
a是图一的子图
b是一个支撑子图
例1 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名运动员报名参加 A,B,C,D,E,F六个项目比赛.报名情况如下表,问 六个项目的比赛顺序如何安排,做到每名运动 员不连续参加两项比赛.
A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 * * * * * * * * B C D * * * * * * E F *

运筹学胡运权第五版(第6章)课件

运筹学胡运权第五版(第6章)课件
7、已知图G1={V1,E1}, G2={V2,E2}, 若有V1V2,E1E2,则称G1是G2的一个子图; 若V1=V2,E1E2且 E1≠E2 ,则称G1是G2的一个部分图。
注意:部分图是子图,子图不一定是部分图。
运筹学胡运权第五版(第6章)
二、应用
例 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名运动员报名 参加A、B、C、D、E、F六个项目的比赛。如表中所 示,打“√”的项目是各运动员报名参加比赛的项 目。问:六个项目的比赛顺序应如何安排,才能做 到使每名运动员不连续地参加两项比赛?
运筹学胡运权第五版(第6章)
例 求图中S到T的最短路及最短距离。
2 A
0 5
S
5 45 B
98
14
5
13
D
T
C
E
4
4
4
7
最短路:S AB E D T
最短距离:L =13 ST运筹学胡运权第五版(第6章)
例 求图中v1到v7的最短路。
5 V2
7
V5 7
3
5
2
6
0 V1
7 V4
1
2
7
2
6
V3 2
A
S
5 × B 5× D 5 T
C
4× E
最小部分树长Lmin运=筹1学4胡运权第五版(第6章)
§6.3 最短路问题

系统工程与运筹学 第6章 图与网络最优化方法

系统工程与运筹学 第6章 图与网络最优化方法

3. 连通图与支撑子图 图G (V, E)中,任意两顶点vi和vj之间至少有一条链存在,则该图 为连通图,否则为不连通的图。连通图中不存在孤立的顶点。 若图G′ (V′, E′),V=V′,EE′,则称G′ (V′, E′)为G (V, E)的支撑子 图。
4. 赋权图与网络 如果在图G (V, E)中的每条边或图D (V, A)中每条弧上均标有某种 数量指标,即权Cij,则该图为赋权图,又称网络,记为G (V, E,C) 和D (V, A,C)。与各边有关的数量指标称为该边的权。
6.4 最短路径问题
6.4.1 两固定顶点——狄克斯特拉法
狄克斯特拉(Dijkstr a)于1959年提出一种求 最短的路径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从起点v1开始逐步计算 从v1到网络各中间点vi的最短路,逐步 外推直至算出v1至终点vt的最短路。
【例6.3】 某工地道路网如图6.4.2(a)所示,工地值班员准备从 v1点出发去v8点,怎样走,距离最近呢?
欧拉回路也称一笔圈图,欧拉链也称一笔链图,二者均为一笔画图。
6.3.2 中国邮递员问题
由中国数学家管梅谷先生在1962年提出.
抽象成图的语言就是:给定一个无向的连通图,怎样 才能使每条边至少出现一次并使边长总和最小。这类问 题叫中国邮递员问题或一笔画问题。
中国邮递员问题可以描述为:在一个有奇点的连通图 中,增加一些重复边,使得该图成为一笔圈图,并且要 求重复边的总路长最小。

运筹学课件 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

运筹学课件 第六章图与网络分析


2013-12-3
5

欧拉把这个试验化为下图所示的一个图论 问题。它用结点A,B,C,D分别表示对应的陆 地,用边来表示连接陆地的桥。这样哥尼斯堡七 桥问题就转化 A 为下图中寻求 一条包含每边 一次的回路问 B C 题。
D
(b)
2013-12-3
6

欧拉证明七桥问题无解,因为图中的每个点 都只与奇数条线相关联,不可能将这个图不重复 地一笔画成。 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它的抽象 与论证方法开创了图论科学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与广泛应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图论的理论得 到进一步发展。将庞大复杂的工程系统和管理问 题用图描述,可以解决很多工程设计和管理决策 的最优化问题。 例如,完成工程任务的时间最少,距离最短, 费用最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图论受到数学、工程技术及经营 管理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2013-12-3 7
2013-12-3
8

例1、 下图是我国北京、上海等十个城市间 的铁路交通图,反映了这十个城市间的铁路分布 情况。这里用点代表城市,用点和点之间的联线 代表这两个城市之间的铁路线。
2013-12-3
9
北京


天津 济南


青岛
郑州


徐州

连云港

运筹学第6章图与网络分析PPT课件

运筹学第6章图与网络分析PPT课件

已知有六个城市,它们之间 要架设电话线,要求
任意两个城市均可以互相通话,并且电话线的总长
度最短。
v1
v2
v6
v3
v5
v4
1、一个连通的无圈的无向图叫做树。
树中次为1的点称为树叶,次大于1的点称为分支点。
第61页/共138页
树的性质:
(1)树必连通,但无回路(圈)。 (2)n 个顶点的树必有n-1 条边。 (3)树 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恰有且仅有一条链 (初等链)。 (4)树 连通,但去掉任一条边, 必变为不连通。 (5) 树 无回路(圈),但不相邻的两个点之间加 一条边,恰得到一个回路(圈)。
V = {v1 , v2 , v3 , v4 , v5 , v6 }, A = {(v1 , v3 ) , (v2 , v1) , (v2 , v3 ) , (v2 , v5 ) , (v3 , v5 ) , (v4 , v5 ) , (v5 , v4 ) , (v5 , v6 ) }
v2 v1
v4 v6
17
v4
第74页/共138页
v1 23 v6
v2
1
4
v7 9
15 v3
28 25
16
3
v5
17
v4
第75页/共138页
v1 23 v6
v2
1
4

运筹学 CH6图与网络分析

运筹学 CH6图与网络分析

图—引言
Page 3
图论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运筹学分支,它已经广泛地应用 于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电子计 算机等各项领域。 例如,各种通信线路的架设,输油管道的铺设,铁路或 公路交通网络的合理布局等问题。
图—引例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Page 4
哥尼斯堡(现名加里宁格勒)是欧洲一个城市,Pregei 河把该城分成两部分,河中有两个小岛,十八世纪时,河两 边及小岛之间共有七座桥,当时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有没 有办法从某处(如A)出发,经过各桥一次且仅一次最后回 到原地呢?
P(vj)=min{T(vj)}
vj为T标号
若全部点均为P标号,则停止;否则以vj代vi,返回(2)。
Page 33 T(v2)=+ T(v5)=+
v2
P(v1)=0
7 4
T(v3)=+
v5Biblioteka Baidu2 v7
T(v7)=+
3 5 6 v4
v1
1
1
v3
6 2T(v )=+ 6 v6 9 1 5
T(v8)=+
Page 32
3、步骤: (1)给vs以P标号,P(vs)=0,其余各点给T标号,且
T(vi)=+。
(2)若vi点为刚得到P标号的点,考虑T标号点vj,(vi,vj)A。 对vj的T标号进行如下的更改: T(vj)=min{T(vj),P(vi)+wij} (3)比较所有具有T标号点,把最小者改为P标号,即:

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

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
破圈法:即任取一个圈,从圈中去掉一条 边,对余下的图重复这个步骤,直至图中不含 圈为止。
避圈法:在图中每次任取一条边,与已经 取得的任何一些边不够成圈,重复这个过程, 直到不能进行为止。
OR3
可编辑ppt
10
3、最小支撑树
最小支撑树:当一个连通图的所有边都被赋权, 则取不同边构成的支撑树具有不同的总权数, 其中总权数最小的支撑树称为最小支撑树。
OPERATIONS RESE
运筹学
OR3
可编辑ppt
1
第六章 图与网络分析
引论 :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AA
BC D
CD B
E
OR3
可编辑ppt
A c B
D
2
铁路交通图
此图是我国北京,上海等十个 北京
城市间的交通图,反映了这
十个城市间的铁路分布情况.
点表示城市,点间的连线表示
两个城市间的铁路线.
郑州
1、图的分类:无向图,有向图
无向图:由点和边所组成的图。表示为G=(V,E).
有向图:由点和弧所组成的图。表示为D=(V,A)
点的集合用V表示,V={vi}
2、图上的基本概念:
(1) 边:图中不带箭头的连线叫做边(edge),边的集合记 为E= { ej } ,一条边可以用两点[ vi,vj ]表示,ej= [ vi,vj ].

第六章 物流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

第六章 物流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
vt , µ 上的边,凡与 µ 同向称为前向边,凡与 µ 反向称为后向边,其集合分
别用 µ + 和 µ − 表示, f = { f ij } 是一个可行流,如果满足
0 ≤ f ij < cij cij ≥ f ij > 0
(v , v ) ∈ µ (v , v ) ∈ µ
i j i j
= (vi , v j ) 时,称 vi , v j 为边 ek 的端点,并称 v j 与 vi 相
图与网络的概念
邻(adjacent) ;边 ek 称为与顶点 vi , v j 关联(incident) 。如果 某两条边至少有一个公共端点,则称这两条边在图 G 中相 邻。 图 G = (V , E ) 的点集 V 可以分为两个非空子集 X ,Y , 即:
最短路径问题的一般提法如下: G = (V , E ) 为赋权图, 设 图中各边 ( v i , v j ) 有权 lij ,若 lij = ∞ 则表示 vi , v j 没有边相连, ,求一条道路 µ , v s , v t 为图中任意两点(或指定的两点) 使它是从 v s 到 vt 的所有道路中总权最小的道路。即求满足
v2
(4,3)
v4
(3,3) (1,1) (1,1) (3,0)
(5,3)
vs
(5,1)
vt
(2,1)
v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树枝总长为最短的部分树称为图的最小部分树。 树枝:树图中的边称为树枝。 二、最小部分树的求法
例:要在下图所示的各个位置之间建立起通信网络, 试确定使总距离最佳的方案。
ppt课件
1. 避圈法
A 5 S
5 B
5
D
T
C
E
4
最小部分树长Lmin=14
ppt课件
1. 避圈法:将图中所有的点分V为V两部分, V——最小部分树内点的集合 V——非最小部分树内点的集合
第六章 图与网络分析
6.1 图的基本概念与数学模型 6.2 树图和图的最小部分树 6.3 最短路问题 6.4 中国邮路问题 6.5 网络最大流问题 6.6 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
第六章 图与网络分析
• 图是一种模型,如公路、铁路交通图, 通讯网络图等。
• 图是对现实的抽象,以点和线段的连 接组合表示。
ppt课件
二、图的模型
例:有甲、乙、丙、丁、戊、己六名运动员报名参加A、 B、C、D、E、F六个项目的比赛。如表中所示,打“√”的 项目是各运动员报名参加比赛的项目。问:六个项目的比赛 顺序应如何安排,才能做到使每名运动员不连续地参加两项 比赛?

ABCDE F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S
2
4
7
ppt课件
2 A
0 5
S
5 45 B
98
14
5
13
D
T
C
E
4
4
4
7
最短路线:S AB E D T
最短距离:Lmin=13
ppt课件
2.求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的矩阵算法
⑴ 构造任意两点间直接到达的最短距离矩阵D(0)= dij(0)
S A B D(0)= C D E T
SABCDET 0 25 4 2 02 7 5 20 1 5 3 4 1 0 4 75 0 15 3 41 0 7 5 7 0
⑵ 构造任意两点间直接到达、或者最多经过1个中间点到达的最 短距离矩阵D(1)= dij(1)
ppt课件
其中
dij(1)=
min
r
{
dir(0)+
drj(0)}

例如
{ dSE(1)= min dSS(0)+dSE(0), dSA(0)+dAE(0), dSB(0)+dBE(0), dSC(0)+dCE(0
i
dir(1)
r
drj(1)
ppt课件
j
⑷ 构造任意两点间最多可经过7个中间点到达的最短距 离矩阵 D(3)= dij(3)
其中 dij(3)= min { dir(2)+ drj(2) }
r
SABCDET S 0 2 4 4 8 7 13 A 2 0 2 3 6 5 11 B 4 20 1 43 9 D(3)= C 4 3 1 0 5 4 10 D 8 64 5 0 15 E 7 53 4 1 0 6 T 13 11 9 10 5 6 0
C
4× E
最小部分树长Lmin=14
ppt课件
§6.3 最短路问题
1.求某两点间最短距离的D(Dijkstra)氏标号法
在图示的网络图中,从给定的点S出发,要到达目 的地T。问:选择怎样的行走路线,可使总行程最短? 方法:Dijkstra(D氏)标号法——按离出发点的距离由 近至远逐渐标出最短距离和最佳行进路线。
dir(0)
drj(0)
r
i
ppt课件
j
⑶ 构造任意两点间最多可经过3个中间点到达的最短距 离矩阵 D(2)= dij(2)
其中 dij(2)= min { dir(1)+ drj(1)}
r
SABCDET S 0 2 4 4 8 7 14 A 2 0 2 3 6 5 11 B 4 20 1 43 9 D(2)= C 4 3 1 0 5 4 10 D 8 64 5 0 15 E 7 53 4 1 0 6 T 14 11 9 10 5 6 0
⑴ 任取一点vi加粗,令vi∈V, ⑵ 取V中与V相连的边中一条最短的边(vi,vj), 加粗(vi,vj),令vj∈V ⑶ 重复⑵ ,至所有的点均在V之内。
2. 破圈法: ⑴ 任取一圈,去掉其中一条最长的边, ⑵ 重复,至图中不存在任何的圈为止。
ppt课件
2. 破圈法
A
S
5 × B 5× D 5 T
ppt课件
§6.1 图的基本概念和模型
一、概念
(1)图:点V和边E的集合,用以表示对某种现实事物
的抽象。记作 G={V,E}, V={v1,v2,···,vn},
E={e1,e2,···,em}
点:表示所研究的事物对象;
边: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
e0
(2)若边e的两个端点重 合,则称e为环。
(3)多重边:若某两端点之 间多于一条边,则称为多重边。






ppt课件
百度文库
建立模型:
解: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排序。 设 点:表示运动项目。 边:若两个项目之间无同一名运动员参加。
A F
E D
B C
ppt课件
顺序: A—C—D—E—F—B A—F—E—D—C—B A—C—B—F—E—D
A—F—B—C—D—E
§6.2 树图和图的最小部分树
一、树图的概念 (1)树:无圈的连通图称为树图,简称为树。
),
dSD(0)+SdDE(A0) ,BdSE(C0)+ dDEE(0E), dTST(0)+ dTE(0) } =8 S 0 24 4 98 A 2 0 2 3 7 5 12 B 4 2 0 1 4 3 10
D(1)= C 4 3 1 0 5 4 11 D 9 74 5 0 15 E 8 53 4 1 0 6 T 12 10 11 5 7 0
ppt课件
(2)树的特性:
① 树是边数最多的无圈连通图。在树中任加一条边,就会形成圈。 ② 树是边数最少的连通图。在树中任减一条边,则不连通。
(3)图的最小部分树:
定义:若G1是G2的一个部分图,且为树图,则称G1是 G2的一个部分树。
G2: A
5
7
65
B
C G1:A
5
7 4
6
3D B
ppt课件
C D
e1 v1
e5
v0 e2
e3
v2
e4
e6 e7
v3
v4
ppt课件
(4)简单图:无环、无多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5)链:点和边的交替序列,其中点可重复,但边不能 重复。
(6)路:点和边的交替序列,但点和边均不能重复。
(7)圈:始点和终点重合的链。
(8)回路:始点和终点重合的路。
(9)连通图:若一个图中,任意两点之间至少存在一条 链,称这样的图为连通图。 (10)子图,部分图:设图G1={V1,E1}, G2={V2,E2}, 如果有V1V2,E1E2,则称G1是G2的一个子图;若 V1=V2,E1E2,则称G1是G2的一个部分图。 (11)次:某点的关联边的个数称为该点的次,以d(vi)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