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完整版本
辨析题集锦
甲:人身自由我享有,如何出行我自由。乙:生命健康大于天,文明出行很关键。
(1)人身自由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权,不受非法侵犯。(2分)(2)公民享有的自由是相对的。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2分)因此公民出行应遵守交通规则。(1分)(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人身权,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我们要珍爱生命健康权。(3分)(4)公民出行应树立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文明出行,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保障自身安全和交通秩序。甲:消费追求高品质,铺张浪费有面子。乙:勤俭节约好传统,“光盘行动”要践行。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更高品质的消费成为人们的追求。(2分)(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铺张浪费的行为不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2分)(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分)在消费中,我们要践行低碳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不盲从,不攀比。(2分)(4)节约资源,人人有责。(1分)我们要自觉参加“光盘行动”,合理消费。(1分)
甲:责任有权要回报,提倡奉献没必要。乙:传统美德要传承,热心公益见行动。
(1)承担责任有权利要求回报。这种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2分)
(2)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2分)我们要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1分)(3)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特点。(2分)。(4)每个人都从他人、社会和国家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回报他人、社会和国家。(2分)因此我们应该热心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于社会。(1分)
辨析题
四、辨析题
1.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2.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这缘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5.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四、辨析题
1.参考答案:错误
殖民主义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强国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它是为资产阶级剥削国内外人民、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服务的。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2.参考答案:错误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但由此推出“近代中国的所有地区,在所有时期都是半殖民地”是错误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主权一步步沦丧,完全丧失了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但由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同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但在中国农村中,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所以说,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辨析题
辨析题
第一章
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的。
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辨析题
1、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冲突的。
错误
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根源,政治多极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外在表现,反过来政治多极化又反作用于经济全球化,影响着经济全球化。
2、民主政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国家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一、民主具有阶级性,其反映了国家性质(即国体)
二.民主作为一种管理国家的国家制度,涉及统治阶级采用何种形式管理国家,即政体
因此说,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3、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公平性。
按劳分配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公平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效率性。
4、股份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此命题错误。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强调的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有利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私有还是公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正确。
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
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2、"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眼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4、"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5、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6、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7、世界统一于存在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9、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
1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11、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12、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13、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14、"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1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6、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7、"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18、"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19、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2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24、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25、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己经“过时”了。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实现的,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2.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辨析题及解答题
二、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1)此观点错误。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的思想。
(2)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以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检验过的正确的科学体系。之所以命名为毛泽东思想是因为毛泽东在这一思想理论的创立、创新过程中贡献最大、成果最丰,是这一思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3)毛泽东的思想是指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包括他的错误思想)。那些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言论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4)所以说,“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是错误。
2.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而不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则是革命的又一对象。小资产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小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劳动者,后者是剥削者。小资产阶级,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团结和争取的对象。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辨析题
一、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再说明理由或依据)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错)
2.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对)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因而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已失去其指导意
义;(错)
4.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没有提及公有制,这是因为公有制不属于社会主
义的本质范畴。(错)
5.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没有提及公有制,因此,坚持公有制不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错)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
7.西方列强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文明使者和侵略者的双重角色。(错)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即“始于毛,成于邓”。(对)
9.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因而我国的社会主义
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是完全相同的。(错)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错)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错)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本质
的不同。(对)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错)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错)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辨析题整理——精选推荐
辨析题(5题,30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要辩证地看问题)
Part1
*中国大同社会是社会主义?错
社会主义思想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时代,代表无产阶级的思想。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人物也多是有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错。
空想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进程与资本主义历史进程具有一致性。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社会主义的先声。
空想社会主义是批评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想,是早期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不成熟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状况下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进行不成熟斗争的理论表现。
*2.空想社会主义极大地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对。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3.空想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统治的甜蜜补充。错。
空想社会主义总的趋势是一个不断减少空想成份,增加现实主义因素的和科学成份的过程,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言,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对未来社会描写越来越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极大地启发了无产阶级的觉悟。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猛烈地、无情地批判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
*4.十九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麻痹了无产阶级的斗志。对。
当无产阶级成为自为阶级进行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后,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空想社会主义就从无产阶级退到小资产阶级方面,起着“反动或保守的社会主义”的作用。
辨析题
辨析题: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正确。(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既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也可以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7、假象是一种错觉。
8、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
9、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
10、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1、尊重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13、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
1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5、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16、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17、真理是有用的,因而“有用即真理”。
18、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19、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
20、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1、是否承认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分歧之一。
2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辨析题及解析
辨析题及解析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人的认识从一定方面来说是有限的。就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来说,认识总是有限的,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说,都只能是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认识。
人的认识又是无限的。就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的认识的本性来说,人的认识没有一个终极的界限,总是不断超越不断前进的。
人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样的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中不断地前进。
2.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认识论和真理论中“元”是本质的意思。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认为,真理的客观来源只有一个,即物质世界。凡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真理不能是多元的。在自然科学中,运用不同的科学理论形式或科学方法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和必要的。但是科学理论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认识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能是多元。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所共有的属性,是一个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历史的范畴。
3.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商品生产者和使用者而言,二者不可兼得
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使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但价格也会影响供求关系,致使价格与价值基本一致。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平均数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辨析题
辨析题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正确。1)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2)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错误。1)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3)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4)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3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矛盾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错误。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赎回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 新中国成立之日就是社会主义在我国开始之时
错误1)新中国成立鼻癌指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3)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义社会
5 “发展史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正确。1)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2)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3)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6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错误。1)我国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完整word版)辨析题
辨析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需对你的立场进行展开说明)
这句话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基本命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人类认识史上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人的认识没有超出主观思想范围,所以无法检验自身。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其本身无所谓正确和错误的问题,所以也不具备把人的认识同客观实在加以对照的能力。所以,它也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因此,只有实践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成为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标准。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并加以对照。人们把从实践中得来的认识加以整理后再返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变为现实,就证明这种认识是真理,否则就不是真理。因此,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对于一件事情的好坏,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的标准,只有亲身去践行我们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利于我们。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的特点。[1]其中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主要根据。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辨析题
甲:区域协调发展利国利民,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乙:统筹区域发展可以消除地区差别,我们要继续践行
• (1)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平等、团 结、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 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 快又好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但实 现共同富裕需要过程,它不等于同步、同等、同 时富裕。 • (3)统筹区域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中 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 (3)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 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缩小地区差距,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人生当自强,不需他人来帮忙。 人生须自立,自立自强靠自己
• 1人生当自强。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搞好学习、 健康成长、将来 成就事业的 强大动力。(或:自强是一种高尚的精神, 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自强心理品质有利于促进事业成功。或: 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执 着追求。) • 2自强不是依赖,不是拒绝帮助,我们培养自己的处事能力和自强品 质,需要他人和家长的帮助引导。如果我们不能从现在开始,在老师 和父母的帮助下,自觉储备自立自强知识,锻炼本领,不会取得事业 的成功。 • 3自立是成长的过程,是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心理和道德品质 的锻炼过程。 • 3我们既要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也要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与 帮助。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磨砺自己,使自己成为生活 的强者。
辨析题——精选推荐
四、辨析题(60题,辨析对错并说明原因)
1、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正确。
2、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包括遇到紧急情况,也必须先向上级党组织请示。
错误。党章第十六条规定:党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
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上级组织的意志,选举可以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
错误。党章第十一条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4、党的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也可以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错误。党章第十五条规定: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再上一级组织报告。
5、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协调发展,是对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的否定。
错误。首先,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旨在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发展模式。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要求所有地区在同一水平线上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科学发展观与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再次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协调的角度,解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科学发展观与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辨析题
1、商鞅承认土地私有,我没太多钱,但能向地主租种土地,粮食收成都是自己的,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积极性。
2、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3、商鞅按军功封爵赐田,只要我立下汗马功劳就能当官,不像以前只看出身,对我们比较公平。
辨析题专题训练
辨析题答题模板:
例题:c-8的班主任是杨聪丽。
原则:主语不能变,不能把c-8改成c-7
错误:杨聪丽
理由:(1)改正错误:c-8班的班主任应该是王碧霞。
(2)说明错误:杨聪丽是c-7班的班主任。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北京人。
错误:
理由: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商朝。
错误:
理由:
3、《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西周时期实行禅让制。
错误:
理由:
4、与“问鼎中原”有关的是齐桓公。
错误:
理由:
5、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最东边。
错误:
理由:
6、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国家富强。
错误:
理由:
7、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承认土地私有。
错误:
理由: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在距今约170万年的北京人。
错误:北京人
理由:(1)我国目前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应该是距今约170年的元谋人。
(2)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商朝。
错误:商朝
理由:(1)禹建立的应该是夏朝;
(2)商朝是汤建立的。
3、《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西周时期实行禅让制。
错误:封建指的是西周实行的禅让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
1.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苏苏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别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
错误。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观,上述的学习行为属于具体概念的学习。
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3.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错误。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4.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错误。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
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5.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用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6.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正确。(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7.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不正确。(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8.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9.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不正确。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10.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11.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1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不正确。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错误。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
14.技能是习惯。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15.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正确。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16.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不正确。(1)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2)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正确。(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②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③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④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
⑤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18.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正确。因为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19.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错误。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包括:教育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20.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不正确。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的三种:(1)先高后低。很多情况下,个体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精神状态往往是最好的,此时有足够的动力与精力,因此注意力在工作的起初也最容易集中到注意对象上。然而随着工作的进程,精神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下降,注意力也随之降低。这是一种先高后低的模式。(2)先低与后高。个体在工作学习的开始阶段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受到各方面新异刺激的干扰,因此此时的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高。但是随着工作的进程,环境的熟悉性逐渐增加,在更加放松和熟悉的状态下注意力会逐渐提升。(3)中间高,两头低。个体在工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适应环境,避免刺激的干扰,而工作即将结束时也会有心态的起伏、精力的衰减,因此在学习工作的最初和最后阶段其精神状态都没有达到最佳,注意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对应,在工作的中间阶段属于个体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
2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错误。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