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完整版本

合集下载

辨析题集锦

辨析题集锦

甲:人身自由我享有,如何出行我自由。

乙:生命健康大于天,文明出行很关键。

(1)人身自由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

公民依法享有人身自由权,不受非法侵犯。

(2分)(2)公民享有的自由是相对的。

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

(2分)因此公民出行应遵守交通规则。

(1分)(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人身权,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

我们要珍爱生命健康权。

(3分)(4)公民出行应树立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文明出行,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保障自身安全和交通秩序。

甲:消费追求高品质,铺张浪费有面子。

乙:勤俭节约好传统,“光盘行动”要践行。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更高品质的消费成为人们的追求。

(2分)(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铺张浪费的行为不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分)(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分)在消费中,我们要践行低碳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不盲从,不攀比。

(2分)(4)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1分)我们要自觉参加“光盘行动”,合理消费。

(1分)甲:责任有权要回报,提倡奉献没必要。

乙:传统美德要传承,热心公益见行动。

(1)承担责任有权利要求回报。

这种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2分)(2)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分)我们要发扬奉献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分)(3)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特点。

(2分)。

(4)每个人都从他人、社会和国家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回报他人、社会和国家。

(2分)因此我们应该热心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服务于社会。

(1分)甲:改革开放促进步,民生问题不突出。

乙:民生问题很严峻,发展经济是根本。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辨析题模板

辨析题模板

辨析题模板
辨析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通常需要学生对所给的观点或问题进行正误判断,并给出理由。

以下是一个辨析题的模板,供您参考:
1.观点陈述:首先,需要明确地陈述题目所给的观点或问题。

可以简单地复述题目内容,确保没有误解或遗漏。

2.正误判断:在陈述完观点后,需要进行正误判断。

如果认为观点正确,可以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认为观点错误,可以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理由阐述:在进行正误判断后,需要给出理由来支持或反驳观点。

如果是支持观点,可以说出支持该观点的理由;如果是反驳观点,可以说出该观点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4.补充说明:在阐述完理由后,可以适当补充说明其他方面的内容。

比如,可以进一步解释相关概念、原理或事实,或者对其他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讨论。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辨析题示例:
题目:竞争比合作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1.观点陈述:题目认为竞争比合作更能促进经济发展。

2.正误判断: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理由阐述:虽然竞争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和效率提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过度的竞争也会导致企业间产生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阻碍经济发展。

而合作可以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合作还可以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和冲突。

4.补充说明:在实践中,合作和竞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企业可以在合作中寻求共赢,也可以在竞争中寻求自我提升。

因此,我们需要平衡竞争和合作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八年级政治辨析题

八年级政治辨析题

1、羞耻心是所以品德的源泉。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人有了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着,所以“羞耻心是所以品德的源泉。

”我们要有羞耻心,要知耻能改。

2、林玲: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还要对他人、集体和社会负责。

李明:我们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就行了。

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答:我同意林玲的观点。

(1)人必须依赖社会而生活,从社会中取得物质、精神和情感的满足。

在获得的同时,人对社会就有了相应的责任。

因此,我们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我应该对自己负责;由于我们成长一直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我们应对他人负责,;集体给我们友爱、支持和荣誉,因此,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我们是社会的一分份,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创造美好社会的责任也有我们一份,因此,我们还应该对社会负责。

3、4、在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问题上,有人认为“平等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

”答:我不赞成上述观点。

因为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受到尊重;追求平等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平等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社会上虽然还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平等观念的形成,终将会在我的社会中形成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气氛围。

5、中午放学时校门比较拥挤,八年级的张强同学把一位小个子同学撞到了,书包也掉在地上,可他头也不回就走开。

这时,值日老师走过去,拉住张强,在他耳边低声的说:“你把别人碰倒了,你看如何处理呢?”张强转身看到这位小同学难受的蹲在地上,不好意思地把他扶了起来,并捡起书包帮他背好,还诚恳的说了声:“对不起。

”这举动让在场的师生无不为之称赞。

在场的陈华说:值日老师并没有当场呵诉张强,而是轻声提醒,引导张强弥补过失,这体现了老师尊重我们学生,平等待人。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答:我同意他的观点。

因为值日老师没有摆出教师的威严和架子,看到学生犯错不是严厉呵诉,而是照顾学生的自尊心,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能通过自身平等待人的言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弥补过失。

教育学辨析题大全

教育学辨析题大全

1.动物界也有教育。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活动。

动物界的所谓“教育”,像老猫教幼猫捕鼠等只是基于生存需要的本能活动,它们是无意识的。

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如课堂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3)因此,动物界没有教育,题干说法错误。

2.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教育活动。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参观博物馆是属于广义的教育。

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能够拓宽知识、影响品德发展等。

(3)因此,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广义的教育,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只有文字产生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教师。

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产生是有直接联系的。

而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3)综上所述,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4.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的。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这是高尔顿的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它片面夸大了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主观能动性在其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

片面夸大了外部力量对人的作用,忽视了遗传素质,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地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的和特点。

教育能力辨析题

教育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4*8)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

错误。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

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错误。

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

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子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而不能把直观教学作为教学目的。

3、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正确。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4、负强化就是惩罚。

错误。

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时期。

错误。

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错误。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已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正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也不同。

辨析题训练

辨析题训练
乙:全面小康绘就蓝图美景, 党的领导提供坚强保证。
分析:
1.分析共产党的执政魅力(说明41页) 2.分析坚持哪些正确方向及坚持正确方 向的意义 3.分析全面小康的意义(共同富裕、幸 福指数、制度优越性、中国梦) 4.分析党的领导的意义(说明41页)
辨析:
甲: 蓝天碧云人民翘首期盼,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乙: 环境保护新法成为利剑, 生态文明价值观需践行。
分析
• 1.人民为什么期盼蓝天碧云 • 2.保护环境的意义 • 3.环境保护法的意义 • 4.中学生怎样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
辨析:
甲:
乙:
辨析:
甲:
乙:
辨析:
甲:
乙:
辨析:
第九课第一框112页 19.甲:全面小康要实现,对外开放是关键。
乙: 创新驱动为根本,创新、开放不能分。
中华文化不但影响了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辨析:
第一课17页 1.甲:承担责任付代价,不尽职责受惩罚。
乙:承担责任增才干,尽职尽责作奉献。
辨析:
第二课第二框22页 2.甲:参与公益有代价,我不参加也没啥。
乙: 从事公益意义大,尽职尽责为大家。
辨析:
第九课第二框120页 12.甲:人民生活已小康,有点浪费很正常。
乙: 初级阶段没改变,节约美德当弘扬。
辨析:
第九课第二框120页 13.甲:实力大增扬国威,奢侈浪费显品位。
乙:基本国情勿违背,适度消费人人为。
辨析:
第四课第一框50页 14.甲:改革开放春满地,未来道路仍艰巨。
乙:改革开放要坚持,民族复兴变现实。
乙: 只要国家投入多,同步富裕便实现。

21道辨析题

21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含解析)21道辨析题辨析题:(选自各类就业招考试题、硕研入学试题等)1.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这句话是片面的。

强调了“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强调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的特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认识世界,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去能动的改造世界,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好的服务。

但是却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人类的能力和知识是有历史性和局限性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能力和做法不一样,所以不是所有的事人们都能做到。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个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实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联系和发展的实质;(2)它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中心线索,是各个规律和各对范畴的实质;(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认识的实质;(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3.在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中,往往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

这表明,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其次,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4.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错误。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完整word版)辨析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2、"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眼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4、"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5、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6、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条件。

7、世界统一于存在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9、一个完善的人,其本质是理性、自由和意志。

10、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11、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12、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13、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14、"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1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6、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7、"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18、"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19、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0、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21、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24、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

25、人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有其选择的特定目标,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26、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27、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28、部分质变是质变的一种形式。

2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驯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答案】错误。

理由: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

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答案】正确。

理由:略。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答案】错误。

理由: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答案】错误。

理由: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是“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答案】正确。

理由: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

【答案】错误。

理由: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答案】正确。

理由: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

辨析题——精选推荐

辨析题——精选推荐

四、辨析题(60题,辨析对错并说明原因)1、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正确。

2、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包括遇到紧急情况,也必须先向上级党组织请示。

错误。

党章第十六条规定:党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作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

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上级组织的意志,选举可以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

错误。

党章第十一条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4、党的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也可以公开发表不同意见。

错误。

党章第十五条规定: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

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如果上级组织坚持原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并不得公开发表不同意见,但有权向再上一级组织报告。

5、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协调发展,是对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的否定。

错误。

首先,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思想,旨在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发展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要求所有地区在同一水平线上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因此科学发展观与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而是包含关系。

再次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协调的角度,解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因此,科学发展观与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6、党的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

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即使是微弱多数,也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

错误。

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忽略少数人的意见。

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必须认真考虑。

教师资格考试必背辨析题

教师资格考试必背辨析题

教师资格考试必背辨析题1、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目的就只能是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1)说法错误(2)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目的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如果只参考人的发展需求确定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是错误观点。

指定教育目的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而重要依据③教育目的指定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3)综上,说法错误,教育目的的制定需要同时参考个人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

2、课程就是学科。

(1)说法错误。

(2)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进程安排,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说法错误(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说明学生的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般来说,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我们不必恪守一种开端或一般教育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综上,说法错误。

德育过程可以根据情况有多种开端。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1)说法错误。

(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性的变化。

这一定义有三层含义: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引起的。

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是比较短暂的。

疲劳会影响人的行为,降低工作效率,但这是短时间的,一旦解除疲劳,行为便表现如初。

因此,疲劳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的特征。

教资辨析题模板

教资辨析题模板

教资辨析题模板
教资辨析题模板如下:
题目:
辨析题目:XXX的区别
正文:
首先,我们需要对XXX进行定义。

XXX指的是(定义)。

它是(解释)。

其次,我们来看一些XXX的特点。

对于XXX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一方面,XXX的区别体现在(理由1)。

其中,(进一步解释1)。

另一方面,XXX的区别也呈现在(理由2)。

具体来说,(进一步解释2)。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区别。

例如,(理由3)。

对于这一点,(进一步解释3)。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XXX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区别,以便在实践中能够正确应用和运用XXX。

结论:
总的来说,(总结XXX的区别,强调重要性和必要性)。

注意:
在回答这类辨析题时,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列举明确的理由和解释,以支持自己的论述。

同时,要注意结构的清晰和条理性,使得读者可以清楚地理解每个方面的区别。

XXX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

XXX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

XXX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资格证辨析题60道导语:辨析题是中学科目二考试的必考题型。

题目数量为4道,每题8分,共计32分。

这种题型普通是总分总的结构作答。

下面是整理的练习题,供大伙儿平常练习使用。

多练多写,考试才干有话可讲。

1.教育者依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妨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进展的活动算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讲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进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妨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要紧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妨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进展的活动。

所以,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讲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进展规律,别受社会进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讲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进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进展的制约。

社会进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进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办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讲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浮现而浮现的。

【参考答案】此讲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浮现而浮现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所以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浮现而浮现的。

故该讲法正确。

4.一具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进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该讲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尽管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妨碍,然而也有其自身进展的规律。

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进展别平衡,表如今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降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进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进展水平。

所以,一具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别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讲法错误。

教师考试及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题共53页

教师考试及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题共53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教师考试及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题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教资辨析题模板

教资辨析题模板

以下是教资辨析题的模板,供参考:
辨析题:
(题目描述)
1. 首先,请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性:(说法一);(说法二);(说法三)。

2. 请分别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 请进一步分析这些说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4. 请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这些说法的看法和建议。

5. 请总结你的观点和理由,并给出结论。

注意:
1. 在判断说法的正确性时,请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

如果判断有误,则接下来的解释全不得分。

2. 在说明判断依据时,请尽可能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数据支持等。

3. 在分析说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时,请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比较。

4. 在给出看法和建议时,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5. 在总结观点和理由时,请简洁明了地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并给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析题1.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观,苏苏从红、黄、紫、青、绿中辨别出红色;从圆锥、圆柱、梯形、四边形中辨别出了圆柱体,这属于认知策略的学习。

错误。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观,上述的学习行为属于具体概念的学习。

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正确。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3.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错误。

认知风格或认知方式是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无优劣好坏之分,不能决定学习或问题解决水平的高低。

4.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错误。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5.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出新的适用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正确。

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6.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正确。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

(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7.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不正确。

(1)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8.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

9.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不正确。

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

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10.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错误。

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

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11.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错误。

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

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1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不正确。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

错误。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

14.技能是习惯。

错误。

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

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15.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正确。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

其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已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16.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不正确。

(1)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2)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

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正确。

(1)教学过程中有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和学),但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是认识主体与其客体之间的矛盾,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①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②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③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有领导的认识);④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⑤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

18.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正确。

因为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19.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错误。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教育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20.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不正确。

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的三种:(1)先高后低。

很多情况下,个体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精神状态往往是最好的,此时有足够的动力与精力,因此注意力在工作的起初也最容易集中到注意对象上。

然而随着工作的进程,精神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下降,注意力也随之降低。

这是一种先高后低的模式。

(2)先低与后高。

个体在工作学习的开始阶段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受到各方面新异刺激的干扰,因此此时的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高。

但是随着工作的进程,环境的熟悉性逐渐增加,在更加放松和熟悉的状态下注意力会逐渐提升。

(3)中间高,两头低。

个体在工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适应环境,避免刺激的干扰,而工作即将结束时也会有心态的起伏、精力的衰减,因此在学习工作的最初和最后阶段其精神状态都没有达到最佳,注意力也因此受到影响。

与此对应,在工作的中间阶段属于个体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

2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错误。

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

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22.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正确。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23.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是同一个概念。

错误。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

而基础教育则包括幼儿园、小学和普通中学(初中、高中)的教育。

24.品德的心理结构具有统一性。

正确。

品德的知、情、意、行具有统一性。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多种基本心理成分的有机统一。

四种成分既各有其重要地位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品德的完整面貌。

学生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四种心理成分的协调发展。

25.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不正确。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其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各种认知策略的适用性不尽相同。

26.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不可能同时存在。

不正确。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可以同时存在,系列材料中间的材料受到双重抑制。

27.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妨碍学生的主题地位。

错误。

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习的组织者、教学互动的指导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28.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德、智、体、美、劳,其中,德育是五育中的基础。

不正确。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但是,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和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29.人不可以“一心二用”,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不正确。

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做注意的分配。

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

所以,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是可能的。

3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是智力,体力和道德的平均发展。

错误。

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