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精编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评价板书及教学反思
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科目:语文教案对象:七年级上课时: 1课时一、教案内容分析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作者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能够轻松完成的小步骤,从当下做起,就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取得胜利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对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通过细读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语句。
过程与方法:能够复述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教育目标: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比较活跃,爱回答问题,头脑反应较快,但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他们也比较浮躁,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七年级学生正是由小学的“要我学”转而进入初中的“我要学”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过渡期,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教案内容,能够让学生对“正视困难-细心分析-逐步解决-取得成功”这一解决问题思路的进行理解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效,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是有着深远意义的。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积极创设宽松、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结合自己生活体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案策略选择与设计以朗读为基础去分析理解文章脉络、人物性格行为,引导学生逐步从一个“遇险-迷茫-脱险-感悟”的故事去学习本文中心思想。
与之相配合的是,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一、以一个传奇故事作为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为之后的本课故事埋下伏笔,与结尾呼应;二、夯实基础,掌握字音字形,然后反复朗读去了解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基础元素,并能复述故事;三、讨论-合作-探究:多次熟读课文并能够朗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文中人物及其做法的可取性,探究文章主旨及对学生们的启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教材分析 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材分析说课稿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本小学语文教材,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上学期。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内容涵盖了生活、人物、自然等多个方面的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1. 教材特点(1)内容丰富多样:教材选材广泛,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场景,且涉及到人物、动物、自然等多个主题。
(2)情感体验与思维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情感的共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语言简洁明了:教材语言简洁明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理解和掌握。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本教材,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二、说课稿同学们好!今天我将要给大家说一下我所准备的一堂小学语文课,教材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我是一只小小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小鸟飞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小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展开:一教材、二学情、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五教学安排、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自己童年一次“脱险”经历而作的一篇记叙性散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困在石架上下不来。
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最终勇敢爬下悬崖的经历,从而就“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阐述了自己的经验,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文章看起来表面浅显,实则意义深远。
因为它说出了人生的普遍道理,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写出的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事,易于引发学生的心灵体验,引起共鸣,并且在人生目标的定位上具有指导意义。
二、学情七年级刚步入中学,与自然,社会有了较亲密的接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却不能很好地透过文字来感悟具体情境。
让学生从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悟出它的哲理,是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所以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课前阅读提示以及课后练习,并结合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2、快速跳读课文,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与评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与评析1、通过默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的梗概。
2、领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紧扣人物心理状态的解析,通过探究式学习程序培育同学探究学习的技能。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程序:探究性质疑──借助资料信息合作释疑──得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评述:理解本文人物心理状态,既是解读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是设计本文探究式学习程序的内容线索,可谓“一石二鸟”。
)【教学过程】师: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群小鱼放在水箱的两端,中间用透亮的玻璃板隔开。
刚开始鳄鱼坚决果断地向小鱼发动了进击,它失败了,但它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的进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击。
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击无望后,它不再进击了。
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档板拿开,鳄鱼仍旧纹丝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们眼皮底下悠然地游来游去,放弃了最末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同学们,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呢?生:它告知我到了最末一刻也不能放弃努力,否那么会丢失生存的机会。
生: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机会只会降临到那些时刻预备挑战困难的人身上。
生:这个故事告知我们胜利往往存在于最末的拼搏努力之中。
师:上面几位同学的说法有不同,但都理解了当失败和挫折接踵而至时,不要轻易放弃不懈努力,否那么难以求生存或取得事业的胜利这个道理。
鳄鱼放弃最末的努力,便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这是一个失败的事例。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是一个胜利的事例。
(评述:“鳄鱼的故事”的导语,新奇而生动。
这个失败的事例,能自然而然地导引出正面的结论,教训,与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导语贴切、形象,有助于同学把握课文的主旨。
)师:先请大家快速默看课文,以每分钟500字的速度在4分钟内看完,同时,依据记叙的要素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的梗概。
方法是同桌的同学,相互进述,相互订正补充。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并积极地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一、课堂积累,开拓视野1、师出示名言,生齐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在山的那边》,明白了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
那么,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呢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三、检测字词,扫通障碍1、找一位学生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生领读;师纠正。
2、教师点出一些词语,由学生造句:心惊肉跳、啜泣、头晕目眩。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试从文中找出。
2、从这一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一些生活哲理,它集中体现在哪个段落上?五、研读课文,培养能力1、生默读讲述脱险经历这一部分,准备复述。
2、师引导学生如何复述故事性文章;师出示复述要求:A.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B.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C.尽量用自己的话。
3、复述课文,师生点评。
4、师找出一些语句:嗨,慢着,;我没法──;再见!;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不用客气。
;我下不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看见了。
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朗读,出示朗读要求:A.用普通话,做到字正腔圆;B.明晓词语和词组,做到停顿恰当;C.揣摩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通用7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通用7篇)作为一位老师,写好讲义是特别紧要的,请大家认真地订立讲义,并参照讲义上的内容来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多篇可选,欢迎阅读、借鉴并下载。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
本文运用淳厚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了57年前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过。
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简单爬到一处岩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来,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
后来在父亲的帮忙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过。
告知我们:困难和不安全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决信念,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做起从脚下做起,就能战胜它取得成功。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个刚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心中,充分了对将来的憧憬。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同学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特别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一)引导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联系本身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三、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紧要内容2.领悟文章主旨,感悟人生哲理四、教学方法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情景导入、欢乐自学、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佑襄助教学、精彩呈现、点拨归纳等教学方法,信任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实在整合点(一)利用多媒体了解,层层设疑,激发学习爱好(二)利用多媒体出示自学和巩固的相关问题,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加添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学的重点直观的呈现出来,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四)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同学更多的取得关于战胜困难的事例,有助于学问的积累,和情感的升华。
六、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⑴字词积累:加横线字注音抽噎()一堵墙()矗立()崩土()颤抖()嶙峋()头晕目眩:当心翼翼:⑵查找莫顿亨特的资料⑶分小组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查阅名人战胜困难的事例(二)激趣导入:(通过多媒体配乐播放一组莫顿.亨特的照片)同学们,他是一名专写青春励志作品的作家,又是一名杰出的飞行员。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教材分析 说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材分析说课稿一、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成语,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运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成语。
2.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本《语文》第三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量: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成语,学生可以回答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Step 2 学习成语1. 教师出示成语“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图片,匡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字面意思。
2. 教师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给出一些例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Step 3 运用成语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写一个小故事或者写一篇文章,要求在其中运用到“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成语。
2. 学生展示:每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班级评选。
Step 4 总结归纳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领域。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语文》第三册,该教材是根据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所涉及的成语“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份,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通过学习这个成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5篇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详略安排。
2、能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父亲的做法,联系生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检测预习:学习生字词(一)分析结构(学生默读并画出关键词和句子)1、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启示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并在课文中标出。
(板书)2、概括每一个部分的大意,并用一句简短的语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哪些内容是详写的?(遇险、脱险)(二)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指名一个学生读第一部分句子: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里交代自己身体不佳,有什么作用?2、自由放声朗读第二部分“遇险”,划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词语。
(1)、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2)、若你是当时那五个男孩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3、默读第三部分“脱险”: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 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最后:激动啜泣“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三)、理解父亲的做法,探究其中人生道理(角色扮演父亲与“我”,用直线画出父亲的话,波浪线画出我的话)1、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我脱险呢?2、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3、为什么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四)、齐读最后一段(1)这里的“一小步”和上面脱险时的“一小步”有什么不同?(2)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总结]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
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这篇课文,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一个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例研磨:专家点评篇之课例评析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例评析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杨彩云观看了赵祥君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我们简要回顾教学过程。
这节课赵老师共设计六个教学环节:读读写写,检测辨析;整体感知,复述文章;品读“历险”,归纳方法;模拟对话,再探心路;结合自身,畅谈启示;文本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课文,勾画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词句,学生复述故事;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言,分角色模拟朗读,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
观课后,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教师们学习和借鉴。
一、夯实语文基础,掌握规律巧运用本套教材,“读读写写”生字量大,如果不处理,学生对课后字词的掌握就不扎实;如果都处理,又影响阅读教学进度。
赵老师在学生充分预习自学的基础上,从音形义入手,从汉字规律出发,在运用中学习语基。
如学习字音,选择“附和”和“参差不齐”两组多音字,让学生调动积累,扩展语境,在运用中巩固。
学习字形,归类形近字,在学生体验中感受“扒”和“趴”的区别,然后回归文本,体会“扒住岩石表面”和“趴在岩石上”的不同。
还运用变换偏旁的方法,把“暮色”的暮字换偏旁,组词,并追问为什么是这个偏旁,和字义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回答,学生懂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赵老师还运用逆向思维,根据字形推字义,让学生试着说一说“哄堂大笑”的“哄”是什么意思?在同学的讨论声中,孩子们猜测出是很多人一起,同时发出笑声,从“会意”角度判断词义。
通过教学,孩子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某个字的音形义,而是把汉字造字规律,巧妙运用到语文基础学习之中,自成语境,,灵活运用。
学得聪明,学得轻松!二、注重整体感知,搭设台阶强过程本单元阅读教学目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为实现此目标,教师搭设台阶,在学习过程中,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台阶一:精心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语审题,明确目的。
学生初读文本前,教师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勾画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词句,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评课稿姜受红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黄堡镇中心学校姜受红《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顾人生历程,记叙的一件童年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学习这篇文章,要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一、导入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老师在导入环节上设计新颖有趣,贴近生活,课堂伊始就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平时都遇到过哪些困难的事情?面对这些困难时我们又是怎样去解决的了?同学们发言积极,回答的真实并贴近生活,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本课主旨符合。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下面体会文章中心做了铺垫。
二、重视朗读,运用了多种朗读方法整堂课是在一个书生琅琅的课堂上进行的,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使用了多种朗读方法:齐读、分段读、分角色读。
特别是在下山的过程中,王老师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作者和父亲的对话,同学们读的有感情有意境有些同学甚至读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作者大哭的说,怒吼的说。
有利于学生们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变化,整体感知课文。
虽然读的精彩,但是王老师没有做示范性的朗读,没有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只是让学生们去读,读的没有目的性三、教学设计凌乱,目标把握不明确本堂课教学设计杂乱,没有一根主线把本次的授课内容串起来,在分析父亲的形象。
王老师这儿分解了几个问题:父亲在我脱险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恐惧的时候,父亲怎样说?当你面对这种情况时,父亲会怎样说?试着模仿。
从这次经历中,我获得了什么样的人生经验?评论父亲的形象?首先教者把落脚点放在父亲的形象上,是否合适?分析父亲的形象真的很重要?还是体会本文给我们的人生经验更重要?另外教者在此处设置了一个情景再现的假设,但是教者给了一个较武断的答案,我们的父亲会骂我们,不大合理。
试想,哪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悬崖上面临摔下来的危险会骂?要骂也是安全了再骂吧。
因此,此处我觉得虽设置一个不错的问题,但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有反思)
-在讲解标题含义时,强调“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面对困难时的一种积极心态和行动策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理解这一点。
-在分析父亲的教育方法时,详细讲解文章中父亲如何引导作者一步步克服恐惧,强调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和哲理意义。
-通过对比其他记叙文,突出本文在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如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
1.文章标题的含义解读;
2.分析父亲的教育方法和生活哲理;
3.学习作者记叙事
5.反思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运用记叙、描写等手法表达情感和哲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明确这是文章的核心思想。
-掌握文章中父亲的教育方法及其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如逐步克服困难、面对挑战的积极态度。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达感悟的写作技巧,包括记叙文的顺序、细节描写、情感表达等。
-识记并运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每一步都要踩实”等。
2.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父亲教育方法背后的深层哲理,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
-指导学生如何将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特别是如何生动地记叙事件并表达个人感悟。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说课稿1【说教材】1、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叙事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
文章回忆“我”童年时代一次遇险、脱险的经过,蕴涵着深远的生活哲理。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特别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写,作者用了相当的笔墨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以及怎样一步一步战胜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觉。
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学好本文,将有助于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探寻规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寻找突破口。
2、教学目标:⑴ 认识目标:① 理清文章情节,把握整体内容。
② 理解文章主旨和写作意图。
③ 学习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心理描写的写法。
⑵ 能力目标:① 通过多媒体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能力。
②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阅读理解的能力。
⑶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唤起学生对困难的认识,从而能勇敢地面对困难。
3、教学重、难点分析:在通过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能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说教学对象】初一学生刚踏进中学的大门,虽然具备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本班学生领悟性高,接受能力强,但好胜心强,对自己的能力过于高估,在一遇到困难而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时最容易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来,使他们主动通过网络多媒体资源参与到朗读、讨论等学习活动中,从而解开心中的疑团。
【说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的特点,我在把握文章内容上采用以下方法:1、抓住文章的标题,因为本文的标题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联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读事件,因为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哲理是通过小时侯的一件事情表达出来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小学语文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因为已经听过林老师的试教课,所以对教材比较熟悉,《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
课文写了亨特小时候跟着小伙伴去爬悬崖,在悬崖的石架上进退两难,最后在父亲的鼓励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爬下了悬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自己去克服,就像亨特那样走一步,再走一步,积小胜为大胜,从而获得成功。
今天又再次领略了林老师的风采,感受颇深。
一、设计精心。
课堂伊始,林老师精心挑选了一个与我们的课文内容紧紧相连的故事(亨特在二战时期,孤身一人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成为孤胆英雄)作为导入。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都想迫切了解为什幺亨特能成为孤胆英雄,小时候那次经历到底是怎样的,也为课文的感悟打下了伏笔。
接着学习了亨特“历险”和“脱险”的部分,这两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林老师在教学“历险”时让学生划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圈出重点词,想一想,读一读,体验我陷入险境的心情(因为心理描写是本课的一个写作特点)。
在交流时,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并适时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亨特此时的恐惧、无助、绝望、迷惘、紧张等复杂的心理。
在教学脱险时,紧紧抓住了父亲的话,让学生明白了现在面对的小悬崖,只要不着眼于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抵达目的地。
那幺对于我们的大人生来说,也是同样,只要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成大胜,就能获得成功。
最后在一位残疾人写的诗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通。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评价板书及教学反思
我从作者的一次飞行经历作为课文的导入(同时播放一段背景音乐):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M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3)结合本篇课文的学习,选取你生活中比较难忘的一次运用智慧独立克服困难的感悟写下来,字数不限,但要有真情实感。
学生对这些作也比较认可,非常愿意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作业目的为:1、让学生在课堂下能够继续复习强化本课内容;
2、并将文中所介绍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推荐给家长,毕竟家长才是孩子最贴心的老师,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双方相配合
此外,学生自我评价量表设计得较为详细,把精神层面和作业反馈也纳入到量表的考核中;注重学生们的口语表达,尽量让爱说喜欢说或者有好想法好主意的同学能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分享,众人拾柴火焰高。
所设计的作业有梯度,有深浅,既夯实了基础,也又锻炼写作能力,写真情实感的作文,还把课堂教案延伸至家庭中,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进来,把“正视困难—分解苦难—逐一解决—克服苦难”这一文章的中心思想逐步转入到孩子与家长谈谈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上。
2、小组合作讨论:作者的父亲在营救儿子的做法上你觉得好么?还是他亲自上去把儿子扶下来或者找梯子让孩子轻松下来更好?
3、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的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深刻的含义?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下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评语
走一步再走一步公开课评语这次公开课中,学生们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出色的表现,值得肯定。
以下是对每个学生的个别评语:学生A表现出色。
她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深入的问题,展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好奇心。
她在展示活动中展现了出色的演讲技巧和自信的表达能力。
她不仅能够清晰地传递自己的观点,还能够与同学们进行积极的互动。
在团队任务中,她能够有效地分工合作,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继续取得进步。
学生B在本次课堂中也表现出色。
他对课堂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小组讨论中,他能够与组员充分合作,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在展示环节中,他表现出精湛的演讲技巧和非凡的表达能力,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他的思维敏捷,逻辑严密,这是他在学习中不懈努力的结果。
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努力,取得更大的突破。
学生C在本次课堂中表现稳定。
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较为基础,但能够认真听讲并遵循老师的要求。
他在小组讨论中虽然有些沉默,但他能够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提出质疑。
在展示环节中,他表现出一定的演讲技巧,虽然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已经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思想。
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并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生D这次公开课中有所进步。
她在展示环节中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她能够清晰地传递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然而,在小组讨论中,她表现出一些被动的态度,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希望她能够在团队合作中更加主动参与,与组员积极交流,并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公开课学生们的表现总体来说是令人鼓舞的。
他们在展示自己技能和知识的同时,也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不断提升自己,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顾人生历程,记叙的一件童年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欢迎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人生体验”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能力点是学习在默读时圈点勾画,并且能够通过默读概括文章中心。
听了李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我想,教师讲得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讲得再少,也是学生的。
李老师在这堂课中贯彻了“生本”、“文本”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探究较为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游戏导入,通过抢答,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第二,整体感知:学生通过默读,勾画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然后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默读时圈点勾画的能力,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引导,来不断完善复述内容。
第三,深入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读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受到“险”的句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出明确的自学指导,给学生时间,去读,去品,去写,去分享。
同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于语句的品析,并且由读懂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紧扣文本,从而使学生对于“险”的体验也越来越深刻,为接下来“我”一步一步脱险做了很好的铺垫。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对于“险”的体会过细,花费时间过多,本文的教学应紧扣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来体会“我”在这一件事中心理上的变化,但在本节课中,这一“变化”还不够突出,学生对于这一“变化”没有深入理解,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还流于表面。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通用13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分析:本单元在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外在线索是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是根据“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设定。
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属于第一板块:人与自己。
它写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阅读本篇课文,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文章中,主要回忆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二、说学生学情: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其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
其二、面对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
其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
其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
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义和中学位于应城偏远湖区,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学生“闷头听讲,教师满堂灌”习惯根深蒂固。
要上好这节展示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语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前面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引导学生学习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初步读出情感语气的能力及复述课文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中,感受“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生活的意义。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评课稿_新闻报道_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评课稿
王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课授课的整体思路是:导入—复述—课文解读—感想启示—人物评价—小结。
评课:
整体教学环节略显拖沓,从人物分析这一角度让学生讨论很好,建议讨论时可以让学生据一些切身的例子,谈谈深切的体会。
从“探”字的解析到对课文作进一步的深入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与中考紧密结合。
让学生开放式的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可设置较为具体的问法,比如:课文中主人公攀爬的“悬崖”和生活中的“悬崖”进行比较,落实到自己的生活经历,讨论对待困难、挫折的态度。
问题的设置略多,可以稍加整合。
比如:“我”为何去冒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分析人物时老师的提问环节可以省略。
课堂时间的把握,在铃声响过之后,不应将人物分析环节推出。
建议:以教师小结、启发来结束全课。
“情智课堂”更注重“情”的启发和渲染,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感受家长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范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范文呢会写《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了吗,怎么写呢?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一、教材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
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学情分析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和规划。
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14~22自然段,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以及两个“啜泣”的细节进行品析。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美教育的区别并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复述故事情节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朗读品析有关重点段落五、教学程序1/10(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史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当时的红军战士面临国民政府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硬是用一双脚板边打仗边走路,一步一步从江西瑞金走到了陕西延安。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啊,。
但是,红军战士们,却用坚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今天,我们将学习新学期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中的“我”也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他又是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见课件1)(二)指导复述:(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完整的复述了故事的情节)师(小结):他说得很好。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人生哲理并能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1945年1月,正是二战期间。
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
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65岁时回忆自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
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二.文体解读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评课稿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人生体验”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能力点是学习在默读时圈点勾画,并且能够通过默读概括文章中心。
听了李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我想,教师讲得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讲得再少,也是学生的。
李老师在这堂课中贯彻了“生本”、“文本”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探究较为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游戏导入,通过抢答,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第二,整体感知:学生通过默读,勾画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然后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默读时圈点勾画的能力,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引导,来不断完善复述内容。
第三,深入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读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受到“险”的句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出明确的自学指导,给学生时间,去读,去品,去写,去分享。
同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于语句的品析,并且由读懂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紧扣文本,从而使学生对于“险”的体验也越来越深刻,为接下来“我”一步一步脱险做了很好的铺垫。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对于“险”的体会过细,花费时间过多,本文的教学应紧扣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来体会“我”在这一件事中心理上的变化,但在本节课中,这一“变化”还不够突出,学生对于这一“变化”没有深入理解,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还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