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物理教学设计《双缝干涉》教学

合集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法《双缝干涉》实验

中学物理教学法《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名称:光的双缝干涉、光具盘几何光学演示实验2、实验目的:解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几何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实验的要求,熟悉光具盘、双缝干涉实验仪的结构、性能,熟练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借助仪器说明书学习独立使用仪器的能力;体会新型光具盘在设计上的特色和尚存在的问题3、实验教学目的:⑴双缝干涉:学会利用双缝干涉原理测量光的波长;培养严谨的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

⑵光具盘:学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4、实验教学要求:认识区分常用几何光学仪器和元件,了解它们的特点、光路元和用处;本演示实验光路的安装和调整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测量方法。

学会利用双缝干涉原理测量光的波长。

学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5、实验在这一章有什么意义: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明白光的干涉原理和干涉图样的形成。

通过光具盘验证光学的原理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光学原理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理论还要通过实验说话,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光的波动性。

6、实验仪器:j2515型双缝干涉试验仪、j2501-1型光具盘演示仪、学生电源。

7、实验原理:⑴双缝干涉:两条靠的很近的平行双缝,能把一个线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相干光,当这两列相干光在空间相遇时,会出现相互加强或相互减弱的现象,即在光程差等于零或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地方,相互加强形成亮点;在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相互抵消形成暗点。

若在双缝后面置一屏幕,则可以见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⑵光具盘:根据已有光学原理,自行组装光具盘中的光学仪器从而验证所学光学原理对应现象的真实性。

8、 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①按照说明书对实验仪器进行安装,并进行调节使各部分等高共轴。

②在遮光管一端装上观察系统,调节使之出现双缝。

③先观察白色光干涉现象,然后观察单色光并记录.④计算。

9、 数据记录1.红光mmX X L d L d 4171067.6651.1053.22600200.017-⨯≈-⨯=--⨯=∆X ⨯=红λ2.绿光mmL d L d 4171034.56915.953.196002.017-⨯≈-⨯=-X -X ⨯=∆X ⨯=绿λ10、实验教学的应用:利用实验装置测量某种光的波长11、快速调出干涉条纹的方法:①最主要的是调节各部分共轴。

双缝干涉实验教案

双缝干涉实验教案
4.公式的理解
说明测量单色光的光波波长的公式表达式,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该公式,理解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5.按照公式,以所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出各单色光的光波波长。
6.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相关几道题,起到巩固掌握所学知识的作用。
板书
1.写出白光的干涉现象和单色光的干涉现象。
2.写出测量单色光的光波波长的公式,说明其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课后总结
按实验结果总结出本实验的所有实验结果,巩固单色光的光波波长的公式,说明按此公式所测得的各单色光的波长。
3.由公式顺理成章地得出各单色光的光波波长。
教学难点
全面,深入地理解单色光光波波长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系。
教学用具
J2515型双缝干涉实验仪,J2507型光具座,学生电源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亲自动手实验,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和实验,让学生看书明确本节课的各项任务及相关实验仪器。




回顾光的干涉条件及白光和单色光的干涉现象,使得引入新课。
2.对实验演示过程的掌握学习。
根据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演示实验《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研究》,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实验现象了解本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本节课重点内容单色光波波长的测量。
3.设计实验、改进实验
分别观察白光和单色光的干涉现象;实验过程中按照控制单一变量法则,分别改变双缝中心距离d和双缝至光屏之间的距离l,再分别测量对应的干涉条纹间距 x。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研究》教案
0810130981 阿依提拉
教学课题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研究
教学目标
1.学习双缝干涉实验仪的使用。

高中物理双缝干涉教案

高中物理双缝干涉教案

高中物理双缝干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双缝干涉的基本原理和现象;2. 掌握双缝衍射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双缝干涉图样,分析干涉条纹的性质;4. 能够运用双缝干涉理论解释实际生活或工程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双缝干涉的基本原理和现象;2. 双缝衍射公式的推导和应用;3. 双缝干涉的实验及分析;4. 实际应用案例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理论,引出双缝干涉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理论学习:讲解双缝干涉的原理和双缝衍射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跟随老师做习题练习。

3. 实验演示: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测量双缝干涉图样,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干涉条纹的性质。

4. 拓展应用:通过解析实际生活或工程中的问题,如CD光盘的数据存储原理等,运用双缝干涉理论进行解释。

5. 性能评价: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双缝干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进行评价和改进。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实验仪器:双缝干涉装置、激光器等;3. 实验材料:双缝干涉图样、测量仪器等。

五、教学反馈1. 盲目读书总爱眼前事,多做实验才有长进。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2. 经验积累不可或缺,多联系实际问题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多进行案例分析和拓展应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双缝干涉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和分析。

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探索物理学的奥秘,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国优秀物理教学设计《双缝干涉》教学

全国优秀物理教学设计《双缝干涉》教学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方案目录(注:蓝色文字为超级链接,按住Ctrl并单击可跳转到相应位置)一、教学内容概述 -------------------------------------- 2二、教学目标分析 -------------------------------------- 2三、重点和难点 ---------------------------------------- 2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3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3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 3七、教学过程 ------------------------------------------ 5(一)设疑引入 ---------------------------------- 5(二)专题探究 ---------------------------------- 5(三)归纳总结 ---------------------------------- 8(四)课后思考 ---------------------------------- 8八、教学流程图 ---------------------------------------- 9九、教学评价设计 --------------------------------------10十、板书设计 ------------------------------------------11 十一、注释和说明 --------------------------------------11 十二、教学后记 ----------------------------------------13 参考资料 ----------------------------------------------16附加说明 ----------------------------------------------16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概述[返回目录]本课所讨论的内容选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3-4第十三章《光》。

双缝干涉探究式教学案例

双缝干涉探究式教学案例

双缝干涉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课题:光的双缝干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光是一种波。

2、理解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亮条纹(暗条纹)d、λ、l的关系。

3、理解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4、知道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掌握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了解氏把一个点光源发出的一束光分成两束,理解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

2.通过根据波动理论分析单色光双缝干涉,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探究知识的能力。

3.在认真观察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加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光的本性的初步认识,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学重点双缝干涉图象的形成实验及分析教学难点1.亮纹(或暗纹)位置的确定.2.亮纹(或暗纹)间距公式的推导.教学方法通过机械波干涉现象的复习,过渡到光波的叠加,进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现象成因,总结规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通过对双缝干涉的成因进行推理分析和验证,突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具:双缝干涉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诱导猜想1、展示机械波干涉图像,请同学观察分析得出:机械波干涉的规律和条件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光的波动理论认为,光具有波动性.那么如果两列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光叠加,也应该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并且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互相间隔的现象.那么这种干涉是一个什么图样呢?二、新课教学(一)双缝干涉实验动手实验,观察描述1、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来产生干涉条件,顺势导入托马斯·的双缝干涉实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观察该实验装置产生的干涉现象。

2、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干涉条纹的特征。

3、在学生总结的规律设疑:干涉条纹的成因(二)干涉条纹的成因比较推理,探究分析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光具有波动性。

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机械波的干涉理论来认真探究一下实验中的明暗条纹是如何形成的?推导得出结论:Δr =2n ·2λ ,n =0、1、2…时,出现明纹;Δr =(2n +1) 2λ,n =0、1、2…时,出现暗纹。

高二物理双缝干涉实验教案

高二物理双缝干涉实验教案

高二物理双缝干涉实验教案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学知识。

双缝干涉实验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实验之一,本文将针对高二物理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验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目的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光波干涉现象的认识,提高光学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光波干涉现象的机理。

二、实验器材和仪器1.准直器2.双缝装置3.光源4.白色荧光幕5.尺子三、实验操作方法1.准备器材将所需的仪器和器材准备充分,如准直器、双缝装置、光源、白色荧光屏等。

2.准备实验环境将室内灯光关闭,让实验室处于暗光状态,以避免外界光线对实验产生影响。

3.调整准直器将准直器放置于光源上方,调整准直器的位置和角度,使光线垂直于双缝装置。

4.调整双缝装置在准直器的辅助下,调整双缝装置的位置和缝隙大小,让光线通过后呈现出两个清晰的光点。

5.检查辐射光密度通过检查光源点发出的光线密度,以确保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结果。

6.观察干涉现象将白色荧光屏置于双缝装置后方,观察干涉现象的出现情况。

通过调整双缝装置和准直器的位置,改变光线的穿过方式,观察结果的变化。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实验环境内充满暗光,避免其他光源对实验产生影响。

2.在设置双缝装置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缝隙大小和距离,以便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现象。

3.在调整准直器时,应根据实验需要调整准确的位置和角度,保证光线的垂直射入双缝装置。

4.实验结果应在白色荧光屏上进行观察,注意观察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否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当双缝装置的缝隙距离小于波长的一半时,观测到较强的干涉现象;2.当双缝装置的缝隙距离等于波长时,观测到最明显的干涉现象;3.当双缝装置的缝隙距离大于波长时,观测到干涉现象逐渐减弱。

六、实验教学思路通过本次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波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意识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物理教学教案:双缝干涉与单缝衍射实验

物理教学教案:双缝干涉与单缝衍射实验

实验结果与结论
双缝干涉实验中,光通过两个小缝隙后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光波长成正比,干涉条纹的亮度与光强成正比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验证光的波动性,并计算出光波的波长
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之一,对于理解光的本质和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具有 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
探究单缝衍射现象
干涉条纹的形成:通过双缝衍射产生的光波在屏幕上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条纹的位置与光波的波长、双缝的间距和双缝到屏幕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实验意义: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学中的基本实验之一,是研究光波动性质的重要实验之 一,对于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衍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双缝干涉装置、光源、测量工具等 调整光源:确保光源平行于双缝干涉装置 调整双缝间距:确保双缝间距相等且平行 观察干涉条纹: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
教学内容:双缝 干涉与单缝衍射 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操作步骤和 实验结果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讲 解、示范、实验操 作相结合的方式,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理解实验原 理,掌握实验操作 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双缝干涉 与单缝衍射实验 的基本原理和实 验操作步骤;难 点为实验结果的 分析和解释
加深理论理解: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干涉和衍射的理论知识,使抽象 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验过程中需要学 生仔细观察、记录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有趣的实验可以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 奇心。
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影响
将光源照射到单 缝上,观察并记 录衍射现象。

教你如何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物理教案

教你如何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物理教案

教你如何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物理教案。

一、实验原理双缝干涉实验是测量光的波长的重要工具。

在实验中,将两个狭缝放置于光源前方,在屏幕后方观察到干涉条纹。

通过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计算光的波长。

实验原理如下:图1. 双缝干涉实验原理如上图所示,光源S向双缝a和b发出平行光线,经过两个狭缝的干涉后,在屏幕上会形成亮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当两束光线在D点聚焦时,由于路程差为整数个波长,因此两束光线处于相长干涉。

这时屏幕上会出现明条纹;但当两束光线路程差为半波长,即两束光线处于相消干涉,屏幕上会出现暗条纹。

通过测量相邻亮条纹间的距离d,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λ:其中,D为双缝到屏幕的距离,d是相邻亮条纹的距离,x是屏幕上的偏移量。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双缝板、屏幕、卡尺等。

2.将双缝板放置于光源前方,调整双缝板至与光源垂直,使光线能够通过狭缝板。

3.将屏幕放置于双缝板后方,与狭缝板垂直,调整屏幕与双缝板的距离,确保显示出清晰的干涉条纹。

4.调整光源亮度和角度,以确保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5.通过卡尺测量相邻亮条纹的距离d,并计算出光的波长λ。

三、物理教案1.实验目的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掌握测量光的波长的方法,加深对波动光学理论的理解。

2.实验器材光源、双缝板、屏幕、卡尺。

3.实验原理实验原理与实验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与上述相同。

5.实验数据通过卡尺测量距离d,如下表所示:| 相邻亮条纹距离d/cm | 1 | 2 | 3 | 4 | 5 || ------------------ | - | - | - | - | - || d | | | | | |6.实验结果通过上表计算,求得光的波长λ为_________。

7.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和测量光的波长的方法。

同时还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最新全国优秀物理教学设计《双缝干涉》教学

最新全国优秀物理教学设计《双缝干涉》教学

全国优秀物理教学设计《双缝干涉》教学《双缝干涉》教学设计方案目录(注:蓝色文字为超级链接,按住Ctrl并单击可跳转到相应位置)一、教学内容概述 -------------------------------------- 2二、教学目标分析 -------------------------------------- 2三、重点和难点 ---------------------------------------- 2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3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3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 3七、教学过程 ------------------------------------------ 5(一)设疑引入 ---------------------------------- 5(二)专题探究 ---------------------------------- 5(三)归纳总结 ---------------------------------- 8(四)课后思考 ---------------------------------- 8八、教学流程图 ---------------------------------------- 9九、教学评价设计 --------------------------------------10十、板书设计 ------------------------------------------11 十一、注释和说明 --------------------------------------11 十二、教学后记 ----------------------------------------13 参考资料 ----------------------------------------------16 附加说明 ----------------------------------------------16《双缝干涉》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概述[返回目录]本课所讨论的内容选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3-4第十三章《光》。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教学设计

《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教学设计

《光的双缝干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回顾光的干涉现象,了解产生光的干涉条件和双缝干涉(杨氏干涉)实验的设计原理。

(2)通过干涉实验使学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纹的特征。

(3)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双缝干涉实验测光波波长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对双缝干涉现象、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使学生掌握利用干涉实验测光波波长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的学习,是学生了解科学家认识事物的物理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循着科学家足迹自主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4. 重点:
(1)学习双缝干涉实验仪的使用。

(2)使学生知道双缝干涉产生的条件,认识干涉图样的特征。

(3)学会使用双缝干涉实验测波长的实验原理。

二、授课方法:
实验法
三、教学工具:
光具座、双缝干涉实验仪、电源等
三、教学过程:
量波长:。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教案)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教案)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部院系物理系专业师范姓名陈洋学号授课课题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所用教材教材名称: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第册,第十三章,第节第页初版社:人民教育初版社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双缝干涉仪的构造原理,掌握如何调治出双缝干涉图样的要点2.认识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推导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3.掌握利用双缝干涉的原理测量单色光的波长二、过程与方法授课目的经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干涉图样的特点1.2.掌握实验仪器的调治方法三、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拥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研究自然现象和平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2.乐于参加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授课要点认识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原理与操作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调治出清楚的干涉图样授课难点课时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课时安排授课用具遮光管,测量头授课方法解说法,实验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一、1.双缝干涉仪—由各部分光学教元件在光具座上组成(将双缝学生观察仪器认识仪器的构造,实验干涉仪的简图画在黑板上)为后续的实验做学装置说明:光源发出的光进过滤光片准备的介成为单色光,把单缝照亮,单缝过绍相当于一个线光源,它又把双缝照亮,来自双缝的光在双缝右边程的空间发生干涉。

遮光筒的一端装有毛玻璃屏,在这个屏上能够及观察到干涉条纹提问 : 各部分的光学仪器的摆放学生思虑经过提问惹起学内序次能不能够交换?生思虑,使学生对仪器的构造原理容更加认识二、 1. 提问:请猜想一下,干涉条纹答:光的波长双缝的先猜想,尔后实验的间距与哪些因素相关间距双缝到屏的距考据设计教师:不相同颜色的光,意味着光离等实验的波长不相同,能够用不相同的滤探究光片来获得;手动调治双缝能够影响改变双缝的间距;改变遮光管的条纹长度就可以改变双缝到屏的距分组谈论,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着手操间距离。

依照以上提示,同学们—人方案,进行实验作的能力的因一组,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进行素实验,并且记录实验现象. 分组显现实验结果,并且归纳总结出影响干涉条纹间距的因素显现实验结果,全班培养学生信息交教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谈论流的能力下,光的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双缝的间距越小,条纹间距越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双缝到屏的距离越远,条纹间距越大. 推导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lxd. 依照上一个实验的原理,设计实加强学生解析实三、验方案测量单色光的波长验总结规律的能设计教师:我们把遮光管尾端的屏换力实验成测量头,利用测量头我们即可测量以测出相邻两条亮条纹或许暗条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单色纹的间距,即条纹间距,已知条测量红光和绿光的进一步理解条纹光的纹间距 x ,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波长,记录实验结果间距的计算公式,波长l ,参数双缝的间距 d 已知,依照并且会运用公式dx 就可以测出单色光的波l长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1. 双缝干涉仪2. 分组谈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且记录实验结果板. 谈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书. 推导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设计. 分组设计实验测量红光和绿光的波长,并且记录实验结果学习是一件增添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倦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无望过。

教案:双缝干涉

教案:双缝干涉

留下悬念为 下节课做准 备
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在几何画板课 件中测量 S1P、S2P, 计算 S1P 与 S2P 的差 值、和光波长比较
培养学生口 头表达能力 本节课我在设计双缝干涉实验仪器的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目的是想让学生 能根据问题弄清实验仪器各部分的作用,然后组装本次实验仪器.从学生的课堂反 映可以看出这几个问题比较到位. 总结屏上出现亮、 暗条纹的规律是这节课的难点,用机械波做类比,借助几何画 板测量,这样设计有利于让学生明白测量原理,最终能自己总结出规律.
学生活动 思考
设计意图
讨论
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回答
教学重点 引入 引入】波我们已经学过了,它有什么重要特 引入 征?(能发生干涉、衍射)机械波发生干涉的 学 条件是什么?(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两列波 叠加)光是一种波,光能不能发生干涉?如何 过 能看到干涉现象? (满足干涉条件) 怎么满足? 程 【新课 新课】 新课 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实验室里只有一个小灯泡,如何获得一个 点光源?如何获得一个线光源?(加带小 孔的屏 ,加带细缝的屏) (2) 加什么仪器,能够在这个点光源后再获得 两个点光源?(加带两个小孔的屏) (3) 加什么仪器,能够在线光源后再获得两个 线光源?(加带两个细缝的屏)
思考
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
组装仪器 动手实验 按要求完成 实验内容 纪录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及协作 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
教师活动 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叠加(进入几何画 板)转动屏让它面向你。屏上 P 点满足什么 条件时,出现亮纹?满足什么条件时,出现 暗纹?通过什么方法去找?(讨论) 【板书 二、屏上出现亮暗条纹的规律 板书】二 板书 投影提示: 1、给出水波干涉图样,某一点满足什么样 的条件是振动加强的?(路程差是波长 整数倍处振动是加强的,路程差是半个 波长奇数倍处振动是减弱的) 2、光是一种波,能不能用研究机械波的方 法研究光波呢? 需要测出什么?距离怎么测比较合适? (P 点应放在亮、暗条纹中央)

第4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学设计

第4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教学设计

第4节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一、实验目的1.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测量光的波长.2.学习测量微小距离的方法.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双缝干涉仪(由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测量头组成)、学生电源.三、实验原理与设计1.测量原理由公式λ=dlΔx,分别测量d、l和Δx,可求得光波波长.2.条纹间距Δx的测定如图甲所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测量时先转动测量头,让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平行,然后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左(向右)移动至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条纹的中心对齐,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读数,再转动手轮,用同样的方法测出n个亮纹间的距离a,可求出相邻两亮纹间的距离Δx=an-1.四、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在光具座上把各光学元件装配好.从遮光筒上取下双缝,打开电源,调节光源的高度,直到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轴线射到毛玻璃屏的中心,放上单缝和双缝,使它们的距离为5~10 cm,并保持缝相互平行.2.观察光屏上的白光干涉条纹的特点.给光源加上不同的滤光片,看条纹的色彩、间距发生了什么变化,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是否相等.3.记下双缝间的距离d和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4.转动手轮,先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条纹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的读数.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过n条条纹,对齐另一亮条纹中心,再记下此时的读数.转动手轮进行测量时,一次测量中不要反向旋转.5.把测量结果记录在数据表格中,算出两次读数之差,并求出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的平均间距Δx.求出光的波长.五、注意事项1.单缝、双缝应相互平行,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双缝到单缝距离应相等.2.测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用米尺测多次取平均值.3.测条纹间距Δx时,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暗)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的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Δx=an-1.六、误差分析本实验为测量性实验,因此应尽一切办法减少有关测量的误差.1.双缝到屏的距离l的测量误差因本实验中双缝到屏的距离非常长,l的测量误差不太大,但也应选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相对误差.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1)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2)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3)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时读数不准确.热点一对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的考查【例1】如图,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③、④、⑤遮光筒、⑥毛玻璃.(1)②、③、④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的标号);A.滤光片、单缝、双缝B.单缝、滤光片、双缝C.单缝、双缝、滤光片D.滤光片、双缝、单缝(2)如果实验时将红光滤光片换为绿光滤光片,则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双缝,故A正确.(2)根据Δx=Ldλ,当将红光滤光片换为绿光滤光片时,即波长减小,则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变小.[答案](1)A(2)变小[针对训练1]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的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2)将激光束照在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选项中的________.(3)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将_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答案:(1)E D B(2)A(3)变宽变窄热点二仪器的使用和数理处理【例2】图甲是利用双缝干涉测量某单色光波长的实验装置,测得双缝屏到毛玻璃屏的距离l为0.2 m、双缝间的距离d为0.4 mm,图乙是通过该仪器的观测装置看到的毛玻璃屏上的干涉图样,其中1、2、3、4、5…是亮条纹的编号,图丙、图丁是利用该仪器测光的波长时观察到的情景,图丙是测第1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mm,图丁是测第4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观测装置上千分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mm.根据上面测出的数据可知,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__________mm,计算波长的数学表达式λ=________,被测光的波长为________nm.[解析]题图丙是测第1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千分尺的读数为0.5 mm+0.01×1.0 mm=0.510 mm题图丁是测第4号亮条纹的位置,此时千分尺的读数为1 mm+0.01×48.5 mm=1.485 mm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1.485-0.5103mm=0.325 mm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ldλ得λ=Δx·dl代入数据得λ=0.325×10-3×0.4×10-30.2m=6.5×10-7 m=650 nm.[答案]0.510 1.4850.325Δx·dl650[针对训练2]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实验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在实验前已获知的数据有:双缝的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根据已标明的实验器材,可判断出M处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2)分别选用红色和蓝色滤光片做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是如下四幅图中的两幅.则用红色滤光片做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是其中的________.(3)经测量,红光相邻两条干涉亮条纹间的距离为Δx,请据此写出能够反映红光波长大小的表达式λ=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中L=700 mm,已知d的数量级为10-4 m,相邻两条亮条纹间距的数量级为10-3 m,由此可推断红光的波长数量级约为________m.A.10-3B.10-5C.10-7D.10-9解析:(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白色光源后面要有滤光片、单缝,然后让单色线光源通过双缝在光屏上形成干涉图样,M处的实验器材是单缝;(2)干涉图样应是间距相等明暗相间的条纹,由于红光的波长大于蓝光的波长,根据Δx=Ldλ可知,红光的干涉图样的明暗相间的条纹更宽,故A与题意相符,B、C、D与题意不相符;(3)根据Δx=Ldλ得,红光波长的表达式λ=ΔxL d;(4)根据λ=ΔxL d知,λ=10-3×10-40.7m=1.4×10-7 m故A、B、D与题意不相符,C与题意相符.答案:(1)单缝(2)A(3)ΔxL d(4)C(建议用时:30分钟)1.同学们利用图示装置测量某种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时,接通电源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整仪器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1)若双缝的间距为d,屏与双缝间的距离为l,测得第1条亮纹中央到第n 条亮纹中央间的距离为x,则单色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_.(2)若只将滤光片去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屏上出现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中央是亮纹B.屏上出现黑白相间的干涉条纹,中央是暗纹C.屏上出现彩色干涉条纹,中央是白色亮纹D.屏上出现彩色干涉条纹,中央是红色亮纹答案:(1)xd(n-1)l(2)C2.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节并观察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A.灯丝和单缝及双缝必须平行放置B.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C.干涉条纹疏密程度与双缝宽度有关D.干涉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刻度线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mm.(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解析:(1)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清晰,灯丝与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所得到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由Δx=ldλ可知,条纹的疏密程度与双缝间距离、光的波长有关,所以A、C、D正确.(2)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20.2×0.01 mm,所以测量结果为0.5 mm+20.5×0.01 mm=0.705 mm.(3)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由几何知识可知测量头的读数大于条纹间的实际距离.答案:(1)ACD(2)0.705(3)大于3.(1)某同学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备有下列仪器:A.白炽灯B.双缝C.单缝D.滤光片E.光屏把以上仪器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2)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500 mm,双缝之间的距离d=0.50 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s=100 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调整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亮条纹的中心,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亮条纹的中心,前后两次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所示.则入射光的波长λ=_____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3)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有________.A.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D.增大双缝间距解析:(1)要产生单色光,需将白炽灯发出的光通过滤光片,再通过单缝形成线光源,最后通过双缝,在光屏上产生干涉条纹,所以器材的合理顺序是ADCBE.(2)游标卡尺读数精确度为0.1 mm,A位置主尺读数为11 mm,游标尺读数为1,读数为x1=11 mm+1×0.1 mm=11.1 mm,同理B位置读数为x2=15.6 mm,则条纹间距Δx=x2-x17≈0.64 mm.则λ=dLΔx=6.4×10-7 m.(3)由Δx=Ldλ可知,要增大条纹间距,可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故A、B正确.答案:(1)ADCBE(2)6.4×10-7(3)AB。

高二物理课程: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学案例

高二物理课程: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学案例

高二物理课程: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学案例。

一、实验原理在进行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时,需要先了解夫琅禾费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的基本原理。

夫琅禾费衍射现象是指当光线通过一条狭窄缝时,光通过缝隙后,会向四周发射出圆形波前。

这种波前较少听说,和其他相似波前之间存在强烈的干涉,产生互相干涉或互相抵消的现象,就是夫琅禾费衍射现象。

而干涉现象则是指,当两束光线经过空气层(或玻璃等透明介质)相交时,由于它们的光波频率和相位不同,所以会产生相互作用。

通过干涉效果,我们能够测量出光的波长。

在本实验中,我们会利用两个平行、近似相同的狭缝形成的干涉条纹图案来测量光的波长。

当一束单色光源经过这些狭缝后,光线会以不同角度传播,平行地到达屏幕的另一端,从而形成一系列干涉条纹的集合,也称为牛顿环。

这些互相重叠的条纹会显示不同的光强度,根据这些光强差异,我们即可推算出光的波长。

二、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器材的要求,选择一束单色光源,将光源调整到合适的角度与狭窄缝之间。

2、调整狭窄缝的位置和大小,使得两个狭窄缝呈平行状态,两条光线能够直接传播到屏幕上。

此时,屏幕应该置于狭窄缝后方,且垂直于光线方向。

3、开启光源,仔细观察干涉条纹的图案,通过调整狭窄缝的大小和位置,逐渐达到最佳读数值。

此时,可以使用仪器来测量出光线的波长。

4、对于不同颜色的光源,我们需要重复以上实验步骤,以获得更多有关光线波长和颜色的信息。

三、实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数值结果,用于分析和计算光线的波长与颜色。

在实验结果中,常用的测量单位有纳米、英寸和微米等,这些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而得。

此外,还可以使用颜色图谱和其他光学仪器来进一步研究光线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在高二物理课程中,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是一项既简单又有趣的实验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光的性质和特性,还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延伸实验等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对于光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理解与运用水平。

以实践证明光的波动性: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物理教案

以实践证明光的波动性: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物理教案

以实践证明光的波动性: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物理教案。

1.实验现象双缝干涉是一种光的波动现象,其实验现象可以用两个缝隙放置于一个屏幕上,通过缝隙传来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有规律的明暗条纹。

这些条纹称作“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能够被观察者所看到,说明光线具有波动性。

2.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我们可以选择一束光源照射在两个相距很近的缝隙上,通过缝隙传出的光线经过一定距离后到达屏幕上。

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克服了人们一些早期对于光线传播的困惑,启示了人们对于光波传播的认识。

(2) 实验操作我们需要在屏幕上放置两个缝隙,通过缝隙传出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观察这些干涉条纹并测量它们的间距,从而确定光的波长。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两个缝隙产生了不同的波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干涉现象。

如果两个波源的光波波长相同,它们形成的干涉条纹就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如果两个光源的波长不同,它们形成的干涉条纹就会出现相位差,最终形成一组复杂的干涉条纹。

根据干涉现象,我们可以确定光波的波长。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来确定光波的波长大小。

在使用双缝干涉测量光波波长的实验中,干涉条纹的距离越近,测量出的光波波长也越短。

因此,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光波的波长。

4.结论通过实践证明,光波具有波动性,这一发现对于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影响。

双缝干涉分析是一种简单、直接且准确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光线的波长。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线如何传播和作为波的行为。

同时,在应用中,这项实验也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在光学设计和激光技术中。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双缝干涉测量光波波长的实验对于探究自然现象、解决科技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这项实验是具有普遍性的,有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和认识,也为后人提供了更深入的探究方向。

高校教案优秀模板范文

高校教案优秀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

2. 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实验过程中如何保证光路稳定。

2. 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减小误差。

教学准备:1. 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一套。

2. 记录本、铅笔、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实验器材。

3. 计算器、实验指导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光的干涉现象的定义。

2. 引入双缝干涉实验,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实验原理1. 介绍光的波动性,讲解干涉现象的产生条件。

2. 分析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包括光程差、干涉条纹等概念。

三、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光源、屏幕和双缝的位置。

2. 观察干涉条纹的形成,并记录干涉条纹的位置。

3. 测量干涉条纹间距,计算光程差。

四、实验数据测量与分析1. 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干涉条纹间距、光源波长等。

2.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光程差,验证干涉现象。

3. 讨论实验误差来源,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干涉现象和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

2. 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双缝干涉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的干涉现象,掌握了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误差来源,提高实验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为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干涉现象。

2. 掌握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光的波动性。

2. 双缝干涉实验原理。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张于君曾志旺(玉环县楚门中学浙江玉环317605)[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二十章第一节前半部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在以下三个领域具体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光的干涉现象说明了光是一种波;◆掌握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何处出现亮条纹、何处出现暗条纹;◆掌握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的计算公式。

◆知道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掌握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光法,理解相干光源的设计思想;※观察双缝干涉现象,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经历单色光双缝干涉规律的探究,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领略“观察、实验——提出假说——理论证明——实验验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情感。

●使学生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为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充分激发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用具]:JGQ型氦氖激光器一台,双缝干涉仪25台,红、绿、紫色滤光片各25只,直尺、圆规各25只,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装置,多媒体课件。

(为取得理想实验效果,本节课在光学实验室进行)。

[设计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使其成为新知识学习探究的生长点,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本课“光的干涉”教学设计力避当作一般性常识处理的传统做法,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价值体系。

具体思路如下:以学生学过的波动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然后让对双缝干涉的规律作猜测,并用尺规作图方法及实验方法予以理论和实验证明。

在各教学目标实现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上,采用“同步调控”模式。

系统论的整体性功能原理指出,整体功能要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

高三物理双缝干涉教案

高三物理双缝干涉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11单元:双缝干预教学目的:1、在学生已有几何光学知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回忆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开展过程2、在理解机械波干预的根底上使学生理解产生光的干预的条件和杨氏实验的设计原理。

3、使学生掌握在双缝干预实验中产生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并理解其有关计算,明确可以利用双缝干预的关系测定光波的波长。

4、通过干预实验使学生对光的干预现象加深认识。

重点内容:1、波的干预条件及相干光源的获得。

2、双缝干预中明暗条纹的产生及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言:前面一章已学过几何光学,对光的一些性质有了初步理解。

如: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3、光的传播速度很大,在真空中为最大c=3.0×108m/s;4、光具有能量但是对于光的本性还没有深一步的讨论,这一章要讲这个问题-----〔光的本性〕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节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阅读后小结:〔1〕17世纪同时出现了两种学说---牛顿的微粒说和惠更斯的波动说;〔2〕两种学说对光的现象的解释各有成功和缺乏之处;〔3〕19世纪从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干预、衍射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4〕19世纪末发现了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所以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本章就从这两方面来认识光的本性。

2、复习波的干预:提问:什么是波的干预现象?假设使两列波产生干预现象,它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小结:干预是波的特有现象;只有相干波源才能产生稳定的干预现象;光假设具有波动性那么必能观察到它的干预现象,但必需要有产生干预现象的相干光源。

3、杨氏实验〔突出介绍实验中如何获得相干光源〕〔1〕、介绍实验装置,强调以下两点:用单色光源;双孔屏上的两个小孔离的很近,到前一小孔的间隔相等,所以两小孔处光振动不但频率相等,而且总是同相的。

〔2〕实验结果: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预条纹。

假设用白光做该实验那么屏上出现彩色的干预条纹。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_双缝干涉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_双缝干涉
1.呈现先行组织者:
(1)得到相干光的一般性方法之一:分波前法
(2)波的干涉问题一般结论,光程差与干涉消长关系。
2.呈现学习任务与材料: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典型的分波前干涉实验
引出对实验装置的介绍
(2)如何计算光程差?
引出对几何关系的分析,进而计算求解得出结论
3.扩充与完善认知系统
总结思路,得到求解干涉问题的一般方法。
总结过程中的要点、难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课程导入
波的干涉复习
引出后续方法
重点内容讲授
讲授
听讲
掌握所学内容
作图演示,分析推导
总结
总结所学内容
完成例题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例题和教科书后习题
八、帮助和总结
案例名称
杨氏双缝干涉
科目
公共基础课
教学对象
工科大学一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0.5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杨氏双缝干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双缝干涉计算分析
(1)实验装置:三个参数,近轴条件
(2)光程差的计算
(3)明暗条纹的分布公式,条纹间距公式
(4)条纹分布的特点,进一步讨论
(5)例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工科各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数理基础相对薄弱,在本课程中已经系统学习过振动和波动理论的一般性知识。讲授时应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以物理图像为主,注重训练学生学习掌握新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此部分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经典光学实验,该实验不仅在物理学史上意义重大,其方法亦极具代表性,是后面整章内容的基础。在教学策略上采用以教为主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缝干涉》教学设计方案目录(注:蓝色文字为超级链接,按住Ctrl并单击可跳转到相应位置)一、教学内容概述 -------------------------------------- 2二、教学目标分析 -------------------------------------- 2三、重点和难点 ---------------------------------------- 2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3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3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 3七、教学过程 ------------------------------------------ 5(一)设疑引入 ---------------------------------- 5(二)专题探究 ---------------------------------- 5(三)归纳总结 ---------------------------------- 8(四)课后思考 ---------------------------------- 8八、教学流程图 ---------------------------------------- 9九、教学评价设计 --------------------------------------10十、板书设计 ------------------------------------------11 十一、注释和说明 --------------------------------------11 十二、教学后记 ----------------------------------------13 参考资料 ----------------------------------------------16 附加说明 ----------------------------------------------16《双缝干涉》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概述[返回目录]本课所讨论的内容选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修3-4第十三章《光》。

以往教材对光学部分的处理都是将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分解为两章,新课标下的教材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为一,突出了“光的本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光现象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本章在第一节得到折射定律后,及时引导学生作深层思考:通过实验得到的斯涅耳定律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波的折射定律数学形式一致,由此是否可以推测光可能是一种波,而“光线”就是光波的波线?(见教材第47页)使学生自然地由对光的直观认知发展到对光的本性思考。

这样的编排顺乎人类对光本性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

探究课题来源于教材,但探究过程的设计及细节的处理在教材基础上做了一定的修改。

本课围绕对干涉现象的研究展开,着力于展示典型的光干涉现象,分析光干涉图样的规律。

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不但要理解其知识内容,更要深刻认识探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思想。

二、教学目标分析[返回目录]1.知识与技能认识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知道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机械波与光的比较,经历知识的迁移过程;在探究影响条纹间距的诸多因素的过程中,加深对“控制变量法”的认识;在专题探究中体验“提出假说→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光现象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在严格的理论分析和一丝不苟的实验探索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课题的分析和验证过程中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三、重点和难点[返回目录]1.重点双缝干涉条纹的特征和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提出假说→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及思想方法;2.难点推测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并设计方案予以验证。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返回目录]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发现了通过实验得到的斯涅耳定律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波的折射定律数学形式惊人的一致,并开始了关于光的本性的思考。

继而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了解了人类对光的认识过程,知道了托马斯·杨所做的双缝干涉实验,并对照机械波的干涉条件详细分析了双缝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但具体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而言仍是一个悬念。

学生虽然没有观察过光的干涉现象,但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机械波干涉的经验。

在对机械波的干涉现象研究中,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加强区和减弱区的分布规律,但学生经过课内外的探究与讨论,已经得到了如下结论:(1)两列机械波在均匀介质中发生干涉,如果两个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与两波源距离差为波长整数倍的位置是加强区,与两波源距离差为半波长奇数倍的位置是减弱区。

(2)加强区和减弱区能分别连成一系列双曲线,两个波源是这些双曲线的焦点(因为到两定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的点的集合是双曲线)。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构建新知识框架的能力,可以从已知的物理现象与规律迁移至新的现象与规律。

另外,学生也已经熟悉了必要的科学探究方法,如假说、控制变量,等等。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返回目录]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索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上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观察、推测和分析,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经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体验探究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假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要素之一。

本课要求学生在实验观察之前,先进行猜想、推测,根据现有知识预知新的规律,然后观察、检验。

这一方面是为了克服观察的盲目性,同时更是为了让学生对“假说”这个重要的科学探究环节加深认识。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返回目录]我们常见的双缝干涉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教材第54页图,我所在的学校使用的就是这样的仪器)。

(图1)这套仪器调整起来稍显复杂,而且只能通过目镜对现象进行观察。

用来做学生分组实验效果尚可,用来做演示实验则实在勉为其难。

但如果学生在本节课的研讨中不能亲眼看到光的干涉现象,显然就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认知环节。

为此,我设计制作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字化分析的“双缝干涉分析仪”。

仪器结构如图2所示(摄像头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照片中未拍摄电脑)。

双缝干涉分析仪利用激光器作为光源,从而克服了普通光单色性不好、强度较弱的缺点。

摄像头将光屏上的干涉条纹实时地传递给计算机进而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给学生以最真实、最清晰的认知感受。

这套仪器能够不受外界光环境限制,清晰地在投影屏幕上呈现干涉条纹。

这套仪器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将实验现象直接送入了计算机,从而为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方便。

利用图片编辑软件,可以轻松地对干涉条纹进行裁切、测量、比较,这是传统的双缝干涉演示仪器所做不到的。

[注释一]我采用的图片编辑工具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画图(mspaint)软件,这套软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就本课的应用而言其功能已经足够(当然,使用其它图片加工软件未尝不可,如Adobe公司开发的PhotoShop等)。

为便于实验探究中进行条纹间距的对照,需要在课前以图片形式准备四组如图3所示的标尺(保存为bmp格式以便编辑),其中三组标尺分别对应“双缝与光屏的距离对条纹间距的影响”、“双缝间距对条纹间距的影响”、“光的波长对条纹间距的影响”。

由于不能预知学生探究结论的出现次序,因此将这三组标尺保存成三个文件以保证随时方便地调用。

最后一组标尺对应“其它因素对条纹间距的影响”。

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存在其它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如果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发表了这样的观点,那么除了请学生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之外,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实验给予验证。

[注释二]另外,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于课前完成四次验证条纹间距相等的实验并以图片形式保存实验结论,以备课堂演示之用。

(图3)(图2)七、教学过程[返回目录](一)设疑引入[返回目录]前一课的研究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双缝干涉实验到底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学生回顾“光的干涉”这个曾经长期困扰人类的著名光现象和托马斯·杨的巧妙实验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使学生急切地想解开这个疑团。

(二)专题探究[返回目录]【探究课题一】双缝干涉实验能够观察到什么样的现象? 推测和猜想:请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然后针对此问题交流观点。

由于学生对机械波的干涉现象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因此可以通过独立的思考得出如下推测:光的干涉图样可能是明暗相间的。

(注:由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上节课留下的悬疑,所以有的学生可能在课前就已经作了充分的研究,在此直接给出“明暗相间的等间距条纹”的结论。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发扬这种钻研精神。

)实验探究:利用双缝干涉分析仪进行实验(取光屏到双缝的距离=80cm ,双缝间距=0.20mm ,激光波长=532nm )。

请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干涉条纹(注:为便于排版,压缩了图片尺寸,但除此之外未做任何其它加工,下同)。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等间距条纹。

为了进一步检验条纹间距是否相等,可以对条纹进行切割比较(如图5)。

为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出示课前做过的四组验证条纹间距相等的实验结论(如图6)。

阶段性结论:双缝干涉的实验现象:1. 明暗相间的条纹; 2. 条纹间距相等。

【探究课题二】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有哪些?小组讨论:请学生注意观察图6,发现在不同条件下做实验,条纹间距并非一成不变。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对条纹间距造成了影响,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请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找到影响条纹间距的因素。

本环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教师要允许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是合理的方案,就要给予肯定。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帮助和提示。

观点交流:请学生阐述、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成果。

(图4) (图5) (图6)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几种观点及其对观点可能的解释:(1)条纹间距与双缝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双缝到光屏的距离越远,条纹间距越大。

学生可能做出的第一种解释:联想到在机械波的干涉研究中曾利用作图的办法找到加强区和减弱区,如果能够模仿机械波的规律作出光的干涉示意图(如图7),则立刻可以看出光屏离双缝越近,光屏上相邻加强点(或相邻减弱点)距离越近,即条纹间距越小。

学生可能做出的第二种解释:如图8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S 2B 2-S 1B 2<S 2B 1-S 1B 1 若S 2B 1-S 1B 1=λ,则 S 2B 2-S 1B 2<λ欲使S 2B 2-S 1B 2=λ,则显然要向上移动B 2,故相对Ⅰ位置而言,光屏放在Ⅱ位置时条纹间距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