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栾闯【摘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范围内,通过网络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增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拓宽其影响力以及提高其实效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宣传引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答疑解惑功能、文化育人功能。

拓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才能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好地完成新时代高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使命任务。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利用互联网特有的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网络的方式向社会成员进行传播的活动,是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在优化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实现路径,对于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范围内通过网络的形式,运用网络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

同时,它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校园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人与信息之间的互动交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宣传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以及价值引领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

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引领功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宣扬主流意识形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也就是以网络为载体,对高校师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迈入新时代,高校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时代价值,即能够提供更丰富教学内容、打造更多元教学场景、创造个性化教学形式。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内容供给并不完整、表现形式仍显单一与话语传播受限的问题。

针对于此,提出增强教育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创新网络教育形式,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聚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重要参照。

关键词:网络媒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网络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学人员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介打造虚拟学习空间,对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引领的一个践行过程。

在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升级背景下,新媒体媒介不断涌现,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方式,也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情势下,网络空间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代教育环境持续变化的场景下,高校需要关注时代变迁机遇,深入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主动通过网络阵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1.高校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1.1提供更丰富教学内容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大众阅读习惯俨然得到了很大改变,这对信息内容数量、质量提出了更严格要求。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以内容为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如此。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突出教学内容理论性与价值性,还应凭借自身感染力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课程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多元化思想政治信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1.2打造更多元教学场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先进媒体媒介,突破教室空间不足、教学时间有限等困境,拓展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场景,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13卷第16期 Vol.13 No.16 2022年8月 August 2022一、引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网络强国建设,将网络创新、网络应用、网络治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1]。

时代更迭、互联网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思维、新视野、新内容使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新思想和新需求层出不穷,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亟须迈上新台阶。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2]。

顺应历史大趋势,不断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成为目前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目标追求,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互联网元素、时代精神等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讨论。

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思政面临的难题,开辟未来高校网络思政的科学实践路径,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二、发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代化升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书本内容与课堂授课相互补充的模式,无论是时效上还是空间上都要受到过多局限。

然而,整个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根据云计算软件公司Domo的调查,2020年,互联网用户每天产生约2.5亿字节的数据,信息产生和交换的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资源、内容、形式上都过于固定,显然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的教学需要。

现代科技为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许多便利,使思政教学不必再拘泥于时空,线上、线下混合作用的模式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字视频创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课程,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关注和追捧。

数字视频创作不仅涉及技术和艺术,还关乎社会和人文,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成为了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深入了解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程特点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只有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入。

《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程注重技术的培养和艺术的实践,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学生对于时尚潮流和新事物比较敏感,注重个性和创新,这些都是思政教育可以深入挖掘和引导的方面。

2. 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和策略为了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2.1 强化思政教育的理论指导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

可以引入相关的思政教育理论和方法,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通过讲解相关理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2.2 开展相关主题的讨论和研究针对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程的特点,可以安排讨论和研究相关主题,如数字视频创作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数字视频创作的社会影响力等。

通过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字视频创作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2.3 建立思政教育社群可以组建数字视频创作专业的思政教育社群,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员,定期组织相关的思政教育活动和交流讨论。

通过社群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思政教育的认识。

2.4 将思政教育融入实践环节数字视频创作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实践环节中。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助力思政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助力思政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助力思政育人的创新路径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2T01:49:51.85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6期作者:靳蕊卉[导读] 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B站、快手、微博、抖音等网络新媒体信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

靳蕊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B站、快手、微博、抖音等网络新媒体信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

高校团组织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特点探寻团组织活力,深化组织建设和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团组织思政育人创新路径新时代赋予新青年新使命。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强调“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也指出,“共青团要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发挥好团组织的带动引领作用,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青年学生的时代特点随着互联网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网络获取信息,甚至通过这一高效的传播途径和平台获得发言权,形成自媒体。

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让一切趋于链接,网络已渗透到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等方方面面。

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接受着网络时代带来的变化,也呈现出零零后独特的新特点。

1.价值追求个性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加之网络时代青年学生独立、开放、求知欲强等特点,价值追求重现出多远个性的倾向。

2.技能提升便捷智能化。

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可以更快捷更灵活地获取知识,娱乐生活也更智能,普遍呈现出早熟、碎片化知识面广等特点,传统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渐淡化。

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

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

基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社会伦理、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着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互联网+智慧教育的发展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思政课教学的优化和改进,以及供给侧改革如何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和提升,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000字】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的内容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通过研究“互联网+”智慧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质量。

利用互联网+智慧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思政课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研究“互联网+”智慧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和升级。

“互联网 +”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 +”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09作者简介:邵雅黎(1990— ),女,汉族,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以滁州市高职院校为例(项目编号:Azcj148);2019年度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院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jyxm05);2020年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131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让网络成为自己的主站阵营。

本文将着重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并且就此从思想政治建设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内容与平台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一)学校官方主题教育网站主题教育网站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时代兴起后,各大高校将互联网的新技术与各科教学之间相联系的一种途径方式。

主要是在学校官方网站里设计链接发布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科内容与信息资源。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学校官方网站里发布向政治教育类学科内容是安全且具有权威性的。

学生在课后可以利用主题教育网站查看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或者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但是利用学校官方主题教育网站的方式有具有局限性。

学校的教育网站主要是面向教职工开放,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近些年新媒体软件的诞生,学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学习资源的查找。

(二)注重网络社交群体分享当前的网络社群可分为微信与QQ的群组、百度贴吧和各大APP视频网站下的评论区。

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交流的平台,这些社交方式具有很强的活跃性和交流性。

最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生的关注热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话题。

但是社交群也有局限性。

大多社交群体仅仅是在班级内部或者社团内部开展,很难做到学校统一进行。

短视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分析与研究

短视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分析与研究

短视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分析与研究摘要: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短视频的横空出世引领了新一轮的网络风向变革,短视频的内容丰富多样、变幻莫测、传播速度快,很多人受到短视频的影响,大学生也不例外,不少的大学生都沉迷于刷短视频。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把短视频优点利用起来,创新思政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短视频思政教育一、短视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APP受到各个年龄段用户的追捧和喜爱。

大学生有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以及较高的信息接受程度和主动性,毋庸置疑是短视频APP的主力用户。

短视频的迅速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短视频的风靡使得高校学生接触了更多碎片化的消息,学生能不能正确理性的看待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呢?在网络信息风暴的袭击下,“网络暴力”也不容忽略,三观不正道德败坏的热点新闻的不断传播,影响着学生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另一方面,短视频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在短视频中就能学到很多原本在高校课程中才有的内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垄断”方式。

学习的对象不再局限于高校的学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来获取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

比起传统高校的课程来说,短视频学习的便捷性、随时随地性也显得更加具有优势。

冗杂多样的短视频内容对正处于教学关键的高校学生产生极大的冲击,高校应该根据相关情况做出对应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

二、短视频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一)挑战1.高校学生未涉足社会,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不强短视频的风格五花八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有些学生涉世未深,处于极易受到影响的阶段,容易被网络上的内容牵着鼻子走。

而短视频的传播速度快,误导性的内容也层出不穷比如表演恶俗、浮夸内容、传播不良、触碰法律底线等信息,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甚至在好奇心旺盛的驱动下,会不由自主的模仿视频里的高危动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有些短视频内容刺激且低俗,抓人眼球,在大学生心理认知不完全的情况下,对内容的优劣难以做出判断,价值观逐渐被模糊了边缘。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利化和多样化。

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思想观念和信息,这也意味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互联网也带来了大量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1.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信息。

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在线思政课程、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思政教育服务。

2. 借助大数据开展精准思政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大数据的应用。

高校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和需求,更加精准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的思政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风险,增强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开展网络安全宣传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也需要创新。

可以将一些新颖的思政教育理念和内容引入到思政教育中,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

结合网络游戏、短视频等流行元素,设计新颖的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更显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新时代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实践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1.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具有新的特点和要求。

高校思政工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要密切结合国情和时代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2.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价值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思政内容融入各个学科课程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1.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思政教育内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各专业课程中。

可以通过增加思政课程的学时,拓宽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确保思政内容得到深入学习。

2.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

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水平高校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力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水平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政教育能力。

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方法1.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实施课程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和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互联网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例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的明确把握,有助于准确定位研究的重点,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引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他们对于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创新和改革。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创新路径探索、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 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王鑫蕾摘要: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径,本文重点从教育者、教育内容、网络媒介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四方面路径加以分析,以为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0-0243-0001一、提高教育者素养,加强队伍建设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素质对教育效果起关键作用。

教育者除了完善自己的学科专业背景外,还应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等学科,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教育者还需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传达教育内容,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传播风格,提高网络育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高校要建立一支以优秀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学生骨干为辅助的工作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培训。

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培训,提高思想的理论性、针对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加强媒介素养的培养,打造一批具备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教育者能灵活利用媒介资源,具备慕课录制、微课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能力,讲好讲活思政课,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二、改进和丰富教育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网络思政教育的表现力、感染力、影响力也不尽相同。

理论自信是前提,教育内容是核心,教育内容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应符合“三贴近”,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满足当代青年的内在需求和期待,讲实话、讲真话,减少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吸引当代青年的网络注意力。

教育者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转变“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思政教育方式,摒弃照本宣科,抛开习惯的“官话套话”和“陈词滥调”,避免传统教育的“高、大、空、虚”以及抽象话语、学术话语和教材话语,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要“接地气”,充分运用具体话语、民众话语和生活话语,打造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新体系。

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188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要踏入社会的群体,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容易被社会上不良因素误导,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随着“微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革,把握新时代的特征,创新新教学方式,全方面发展和完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变。

下面就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阐述微网络环境表现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被称为微网络环境,微时代之风。

以及蔓延日常离不开微工具的使用,常见的有微博、微公益、微信、微管理、微小说、微电影等。

微博和微信几乎是每一位成年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工具,通过微博微信去获取时事热点、去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微公益也是这几年非常流行的献爱心方式,在网络就上就可以进行募捐、集资给需要帮助的人,多种“微”字号的新事物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

微网络环境的基本特点。

微网络下的信息传播相比传统信息传播更便捷、更速度、更迷你,加剧了时代的发展传播便捷。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互联网和高科技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常如果需要获取什么知识或者信息,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就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传播方式更迷你。

在以前如果想要传播什么信息都需要用喇叭广播、登报纸、收音机等多种笨重地方式进行传播,但是在微网络环境下,传播信息只需要一张小小的芯片,就可以将信息快速广泛地传播,使媒介变得更迷你。

传播更及时。

在以前想要给某某某传播信息,都需要去邮局以寄信的方式进行传播,需要好几天才能被看到。

但是在微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微工具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地将自己发生的事情、想要说的事情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传递。

传播理念个性化。

微网络环境下在主体大众化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传播理念的个性化,充分尊重个体[2],改变了传统“被传播”的现象,在微网络环境下群众在物质上和学习上更加的自由,在交际和交流上更加的自主。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高教育效果,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教育载体,提高教育效果和覆盖面。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价值,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可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创新提供依据。

其次,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包括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积极态度等方面。

接着,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教育效果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高校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学生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成为迫切的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共2000字。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及时地关注和回应网络舆情,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辨别真伪,做到理性思辨。

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信息化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教育信息化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

经验交流教育信息化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吴芳(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通过教育信息化不断地提升思想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学生也需要在高校阶段学习的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迎接社会上的挑战。

本文从当前教育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信息化视阈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两方面分析和介绍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研究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当代青年的一种指引。

对于在高校学习的学生来说,高校阶段是树立人生观念、个人品格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思政教育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方向。

而教育信息化的思政教育是传统思政教育的升华,这也给教师与学生带来了挑战。

但是只要教师与学生能够共同迎接挑战并且做出相应的对策,学生们一定能够通过思政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一)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们一直接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教学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与延伸,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一种课堂模式。

这种课堂较为枯燥乏味,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育信息化下的思政教育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查找来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变得更加自由。

但是一些教师还并不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他们对网络、新媒体的接受程度较为迟缓,往往不能制作出好的课件来辅助教学进度。

并且这种方式下,减弱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存在感,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行简单的学习,这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难以接受。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网络上浏览的信息,并不完全正确,这对学生在某一方面往往会产生误导。

一些学生在接触不良信息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可能会导致学生误入歧途。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摘要:高校应该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为全员育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高校应该推进智能化教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从而实现全过程育人。

此外,高校应该加强社会化教育,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分析和利用大量的教育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大数据技术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具体可行性如下:个性化教育: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行为数据和心理数据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改进: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表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倾向,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评估: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行为数据和心理数据等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教育机构评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调整教育策略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通过分析学生的思想表现和思想动态,可以帮助教育机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

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

- 76 -●●思想品德教育作者简介:马笑玲,女,汉族,辽宁锦州人,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路径探析马笑玲(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迅速发展,现阶段新媒体已经位居主流,被广大青年一代所接受与喜爱。

针对此种情况,作为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面对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改变,并且以信息化视域为出发点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路径,在实际的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多举措加强新媒体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联系,促进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针对此种情况,大连交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以信息化视域为指导,积极展开了新媒体思政教育的方法研究,讲述现阶段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对应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视域;思政教育;高校管理;路径分析现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信息化视域为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带来了新途径。

新媒体已经成了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宠儿,它创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与方法,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

但是以新媒体为中心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着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特点,无法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思政教育,针对此种情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积极地进行创新与发展,努力提升二者有机融合,提升对当代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重于实质在信息化视域的影响下,高校对新媒体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被广泛应用于思政教育工作。

但是,经过目前的实践来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与新媒体的融合度并不是很高,主要体现在“三多一少”即形式多、种类多、微信群多,学生关注数量少。

信息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走向——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

信息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走向——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

Vol.54 N o.3 Mar. 2021信息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走向—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1_与思政教疗细新梁丽肖(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4)以互联网大数据、咨询网站、社交软件平台等信息化要素为参与条件的现代化高校思政教育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高速网络以及便于获取的社交网络账号,为高校大学生获取资讯与数据提供了便捷渠道,可以说,信息化网络设备相当于信息接收与输送的中转站,高校学生很容易搭上这趟信息资讯的便车,当然,这也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水平,改革思政教育模式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以计算机、V R技术等技术设备为载体,从咨询网站、社交平台四面八方 涌来的信息数据也势必让大学生思想价值观遭受冲击,巨量的未加筛选过滤的信息资讯在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大学 生的认知和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为上网者提供了许多隐匿身份的技术,最常见的即为社交平台的“匿 名”技术,实际上,大多数时候,网络行为的发生都具有隐匿性,有了这层马甲,没有了实名上网的限制,用户看似实 现了充分的“信息言论自由”,但也为网络不良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由此可见,信息化时代的 高校思政教育也必须加强引导,既正确利用好信息时代的技术便利,同时也做好信息咨询泛滥的预防工作,选择合 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为高校思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建设跨越腾飞的发展路径。

由田俊杰出、刘涛著写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一书聚焦信 息化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与思政教育创新,以网络身份隐匿的视角探究舆情监管,跳出单纯的教育学视角,关 注大学生日常网络信息化生活,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更为广泛的视角 去发现和讨论网络身份隐匿状态下的大学生舆情管理与引导问题,并形成规律性认识,成为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研 究与实践科学化的重要变革尝试。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育人路径的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育人路径的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育人路径研究是指从教育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全面发展。

研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高校课程思政理念的确定
高校课程思政理念是指高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所遵循的思想品德培养方针。

研究可以探讨高校如何确定课程思政理念,以及课程思政理念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影响。

2.高校课程思政设计的特点
高校课程思政设计是指高校在课程设计中如何融入思想品德培养的内容。

研究可以探讨高校课程思政设计的特点,以及课程思政设计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影响。

3.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是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课程思政理念,帮助学生培养思想品德。

研究可以探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影响。

4.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
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是指高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如何评价学
生思想品德培养的效果。

研究可以探讨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方法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影响。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育人路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思想品德和全面发展。

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高校如何确定课程思政理念、设计课程思政内容、采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评价,以及这些方面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影响。

研究的结果可以为高校课程思政设计和教学提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研究作者:蒋莉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第06期
[摘要]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品质才是学生获取社会价值的最重要因素,而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广阔,由于他们自身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对相关事件缺乏有效的判断,极易吸收负面信息,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根据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的具体措施,以期提升大学生的思政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视域;高校思政教育;改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76-01
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极大的教学困难,这对学生价值观也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需要针对网络信息化的现状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思政水平。

文章简要分析了改善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达到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借助网络优势,改善传统思政课教学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能够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之后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现阶段网络时代带给学生的思想冲击是极大的,这其中不仅蕴含正面的、积极的能量,而且还涵盖负面情绪,而大学生本身对这一方面的处理能力较弱,极易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不良的思想。

由此,高校必须对思政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网络优势特征,从而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人性化的思政教育。

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从最新网络事件着手,运用隐蔽及间接灌输方式,能够让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具有更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

例如,高校可以通过设置课堂讨论、讲座、征文等形式,引导学生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展开深入的探究,并且鼓励学生能够相互进行意见的交换,从中获得启发,使其能够不断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主题式网站,这样能够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性。

互联网本身的价值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极高的认可度,尤其是其中的积极正面的事件对大学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良好推进作用,如果将高校思政与其贯穿必将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能够推动教学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高校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主题教育网站,在设计过程中,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与诉求,这样才能将思政教育与现代网络相关联,借助网络的优势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政观念。

二、创新思政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校思政教育是教育的前沿阵地,要想获得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效果,则需要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转变思政教学思路,并且需要在思政内容上不断创新。

从发展角度分析,思政教育需要与当前国家的思政理论为基准,引导学生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还需适当地向学生渗透时代发展中的思政内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一些教学漏洞需要改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信息的交流更为便捷,尤其是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强烈的刺激,很多负面能量也随之对学生的思政具有一定的误导,很容易促使学生走上歧途。

因此针对上述教学情况,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思想教学内容,适当增加新鲜的时政热点新闻,巩固学生的信仰。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国之瑰宝,要从网络渠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渗透,从而避免外来因素对民族教育的冲击,保证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受到影响。

最关键的是还需要不断优化网络道德宣传及法制教育,这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从而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管理能力。

因而从整体角度分析,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是非常必要的,需要从实际情况着手,借助网络的有效推力,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件的正面性与负面性,由此能够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是被其思想左右。

当网络事件不断发酵时,他们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并且能够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思政水平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受到的影响,这对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并且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因而高校需要积极改变现阶段的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期达到优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政水平能够得到稳步提升,不会受到其干扰,获得相对较好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帅.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7):114-116.
[2]李景龙.刍议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改进途径[J].科技资讯,2015(27):238-239.
[3]林宝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渠道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362.
[4]朱慧芸.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改进路径[J].亚太教育,2016(25):138.
[5]安瑞平.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改进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29):259-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