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合集下载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2003
福州市1990-2003年综合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表
关于α +β 值的讨论 1)由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是基于等规模条件(α +β =1)下 建立的,而我们的模型中α +β =0.863+0.114=0.977,结果小于1, 这也就意味着福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一种相对的饱和状态,即对 房地产业投入的资本越多,得到的成本收益就越小(阶段性的);
房地产投资
0
0
年份
年份 年份
福州市1990-2003年房地产投资变化趋势图 福州市1990-2003年GDP的增长趋势图 福州市1990-2003年房地产从业人员变化趋势图
国民生产总值 房地产从业人员
7
首先,建立要素 生产贡献模型
GDP t AHIt Lt


LnGDP t LnA LnHIt LnL t Ut
案例分析 福州市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的定量分析(优秀毕业论文) 03级学生曾祥辉,指导老师符小洪
6
1600
35000 1400 1600000 30000 1200 1400000
单位:亿元 单位:万元 单位:人
1800000
1200000 25000 1000 1000000 20000 800
如何求式中的各参数呢?常用多元回归方法
5
改进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肯德里克模型) Q Q 2 A K L 其中,A为综合要素生产率;Q/K为资本产出率;Q/L 为劳动生产率。案例见P115 意义:首先,分析在总产出增长率中,各生产力要素的贡 献率;其次,若分阶段分析,则可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中各要 素的贡献变化规律;第三,改进后的模型,可分析区域增长 的模式及区域发展的投入策略。特别要注意α、β的变化值。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PPT)
区域及区域分析——第一章
区域开展条件分析
区 区域开展的资源环境根底分析——第二章
域 区域开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

区域开展的技术支持分析——第四章

区域开展的整体(zhěngtǐ)评价——第五章
区域优势及产业分析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第六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七章
地 必须因地制宜,遵循产业结构开展和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

(guīlǜ),制定各具特色的区域政策,以求整个国民经济多层
次地、协调地持续开展。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
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

的影响,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表现在对商品、劳务

劳动力人口:总人口中,只有(zhǐyǒu)一局部人具备从事
区 域
社会劳动的能力,这局部人才能成为劳动力人口。
(qūyù)
劳 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年龄〔受法律规定的限制〕
动 力
上、下限之间的人口。
供 区域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与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大体一 给

致。

区域劳动力质量分析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指向性相同(xiānɡ tónɡ)的产业部门,受相同(xiānɡ tónɡ)条件吸
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农业区。
第五原因
劳动分工规律


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社会(shèhuì)经济按比
(jīngjì)

例开展的空间表现形式,也是地区布局条件差异性的客观反映。
区 人口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开展水平和产业构成状况; 域 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讲解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讲解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材料: 翻开号称“世界微波炉之王”——格兰仕的 历史,我们会很快发现,从1993年以一个羽绒小 厂闯入微波炉行业开始二次创业之日起的十年间, 格兰仕创出了一连串的奇迹:1995年成为全国微 波炉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1999年登上全球最 大微波炉专业制造商的席位; 2001年9月,格兰 仕微波炉全国、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 35%,连续七年保持中国微波炉市场销量和占有率 第一、连续4年保持全球微波炉市场销量和占有率 第一的桂冠。在格兰仕缔造的业界神话的历史中, 因其以微波炉为代表每年都会发动较大规模的全 国性降价活动,因而格兰仕同时还拥有“价格屠 夫”的美称。 格兰仕选择跨国集团不愿做的高附加值的“低端” 产业。要利用好国内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国外先进 技术可先从贴牌做起。如今格兰仕微波炉仍有2/3 在做贴牌出口,40%产品用自己的品牌。
293 4044 57553 127687 48082
452 104000
GDP2001年 710837
212007 254157 1108746 2177203 1325257 135824 1474880 2073750 130837 14864218 741723 114629 1220969 502527 550699
3.区域人力资源分析 1)科技人员总量:根据职业和资格 2)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参与者和管理者 3)研究与开发人员:参与者与管理者 见P118表4-1 与4-2 4)科技人力资源培养:后备资源
(二)研究与开发经费(R&D)分析
1.总量
研发经费总量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技研发 的重视程度。见P119-120表格
国土面积(千平方公里)2004年 7713
84 31 9971 79 43 338 549 357 132 93 103 70 301 378 99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技术是构成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条件是 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提供了区域发 展的可能性,而技术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从区域 发展的角度对科学技术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分析技术条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评价各种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适用性 或经济合理性,为区域发展中选择适用技术,采用最优技 术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从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 度出发,提供确定科学技术攻关和长远发展的方向和战略 的依据。

1一、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1、技术进步的概念 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 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 2、技术进步的类型 一是工程技术的进步:硬技术:知识、经验的物化 成果,即生产工具、装备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是技 术的硬件 二是 指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所积累 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范畴的东西,是技术的软件, 为技术的决定性因素。

2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K.Hicks,1932)按照技术进步 对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影响,将技术进 步分成节约资本型、中性、节约劳动型三种类型。

凡是提高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 比例的技术进步是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反 之,凡是降低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 产力比例的技术进步则是节约资本的技术进 步,而使资本边际生产率对劳动边际生产率 保持不变的则是中性的技术进步343、技术进步的量度 1)索洛余值法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和肯德里克等人还在依据上述 中性技术进步的定义,在假定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不 变的条件下,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具体估算了技术进步时经济 增长的贡献。

其基本方法是:首先估算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 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然后以一定时期的总产出分别减去劳动 弹性与劳动价格的乘积,以及资本产出弹性与资本价格的乘 积,残留数值称之为“剩余”或“余值”,此即为中性技术进步对总 产出增长的贡献。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答案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魏清泉刘科伟编着)课后答案U1绪论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

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

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

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第四讲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讲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973年4月摩托罗拉研发出了世界第一部手机DynaTAC,这 个被称为大哥大的“重磅产品”为1.15kg重,25.4厘米长。它 拥有20个巨大的按键以及一根长长的橡胶天线,每次通话时间 仅为30分钟,而充满电却需要10小时。
(三)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
1、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虽然技术进步具有节约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的倾向 ,
二、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一)科技人力资源
主要是指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 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 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括可能从 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
包括:科技人员总量、科技活动人员、研究 与开发(R&D)人员、科技人力资源培养人员等。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 指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经费。主要包括: R&D经费总量、经费分
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 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 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 欧洲国家的1.5倍。
(二)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1、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社
主要包括:①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②改进 旧工艺,应用新工艺;③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 ④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⑤降低各 种生产消耗;⑥提高劳动者技能
2、技术进步的类型
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软” 、“硬”技术在内的整个 科学技术的进步(软技术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变化 、劳动经验、技能、政策、技术、管理等)。包括: ①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 ②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 和技能提高;③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④提高 规模经济;⑤政策的影响;⑥管理水平的提高;⑦提 高资金利用效率。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技术变动导致资本-劳动
比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

高。

K0
K2
革新前
K1
革新后
O L2 L1 L0
劳动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城市发展学院 6
③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技术变动导致资本-劳动
比率下降,资本有机构成降

低。

K0 K1 K3
O
L1 L3 L0
革新前 革新后 劳动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城市发展学院 7
③所选技术必须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并满足劳动就业 需要,充分利用地方人力资源;
④新技术的引进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 场容量的问题;
⑤新技术的选择应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城市发展学院 26
(三)我国的技术引进
我国的技术引进方式分为技术引进、与设备结 合的技术引进和与投资结合的技术引进。 目前我国技术引进是以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 方式为主。 技术引进来源地主要是欧盟国家、美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
3.技术进步的量度
①技术进步率
该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快慢,适合于 对不同区域在一定时期的技术进步速度进行对比。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城市发展学院 8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KαLβ
式中:Q表示总产出量; K表示资本投入量; L表示劳动投入量; A是正常数,通常被认为是综合技术进步因素;
城市发展学院 19
2.双轨迹扩散模型
A组轨迹。技术简单而不需要特殊设备、场地,扩散效果 在初期显著但很快趋于稳定。如消费品生产线。
B组轨迹。技术复杂昂贵,要求有专门的场地或设备,组 装时间较长,扩散效果开始比较缓慢,在较后阶段加快。 如钢铁、化工等生产。

6 第四章 区域组分分析3-技术支持

6 第四章  区域组分分析3-技术支持
10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1、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 (1)概念:技术引进(国家角度) 概念:技术引进(国家角度) 技术转移(地区角度) 技术转移(地区角度) ,均属技术转让 设备进口与技术引进 (2)意义:①缩短时间②节约经费③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意义: 缩短时间②节约经费③ ④利于人才培养
11
15
三、我国的技术引进
1、技术引进方式 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 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技术转让 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关键设备、 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成套设备、关键设备、大型设备 与投资结合的技术引进---合作生产、 与投资结合的技术引进---合作生产、合资技术许可等 ---合作生产 2、特征 以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方式为主,合同数与金额都在90 以上、 90% 以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方式为主 , 合同数与金额都在 90% 以上 、 技术费与设备费相当 3、来源地——欧盟国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来源地——欧盟国家、美国、 ——欧盟国家 行业分布——集中在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行业分布——集中在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通信设备 ——集中在能源 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 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加工等行业 传统行业金额大;高新技术的合同数多,单项金额较小) ( 传统行业金额大;高新技术的合同数多,单项金额较小)
14
中间技术与适用技术
代表人 物 中间技术 舒马赫 英国 时间 背景 1936 年 二 战期 间 1975 年 二 战之 后 主要观念 评价
适用技术 雷迪 印度
发展中国家引进 根本是站在发达 “介于镰刀和收 国家的利益立场, 割机之间的技术” 维护既存不合理 国际经济秩序 后进国家引进 主要考虑后进国 “符合条件且能 家的利益,更为 取得最大效果的 合理公正 技术”该技术能 达到环境、社会、 经济方面目标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区域规划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这样的结构是具有内聚力的地表空间(借用物理名词)2)特点:①区域是地表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②区域是有一定范围和界线的,除行政界线外,均较模糊的或是过渡性的。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即分级性或多极性或层次性。

④区域是客观存在的,但却以人的不同要求和对象加以划分。

⑤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结构性2、区域分析的概念:指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背景)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分析及其评价;②人口、劳动力分析及其评价;③科技条件的分析及其评价;④基础设施的分析及其评价;⑤政策、管理、法制条件分析及其评价2)区域发展状况分析(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①经济发展状况——整体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

②社会发展状况——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科技与精神状况、社会组织管理与运行效率的支撑、政策与制度。

③资源环境状况——生态环境质量与容量、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方向。

3)区域发展方向与对策分析①经济发展策略;②经济增长方式策略;③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因素。

注意两点:(1)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或当前技术经济条件;(2)能为人类所利用并产生价值或造福人类的那一部分;总之,自然资源是个相对的范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是不断扩大的。

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组成部分;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③科技的发展只能加深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不能改变其基础性。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教材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教材

一、技术扩散
(二)技术扩散的形式与途径 1、空间梯度式 2、跳跃式 3、双向式 (三)技术扩散模型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均属技术转让范畴,技术 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而技术转 移则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作用
( 1)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 一项较重大的基础科研成果,从研究、试验、设计 到投入生产,一般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而 引进国外技术只需要二三年时间就可投入生产。因 此,引进技术可以加快技术改造的进程,是赶超先 进的捷径。 (2)可以节约大量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引进技术的 花费比从头开始研究试制的花费要少得多,对于经 济落后,资金紧缺的发展中地区的意义尤其重大。 (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
阻碍或制约技术转移的因素
(5)技术人力资源障碍。对引进技术的操作、管理、消化、 吸收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6)规模障碍。利用引进技术进行生产,只有当生产规模 达到一定程度,才具有理想的效益。 (7)基础设施障碍。即与引进技术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达不 到所要求的数量、质量及配合标准。 (8)文化障碍。指引进技术与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习俗 格不入 (9)时序障碍。指引进技术并非当前该国或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乃至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急需的技术。
存在问题

今后该地区城市化的加速不能以政策为主导,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惠政策的效应越来 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的聚集,进一步加快城市 化进程.

以上四种城市化模式是在不同的时期、 地区和条件下产生的,并为推动我国城 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面对 21世纪纷繁多变的世界和中国,必须探 索适应新时期的城市化模式.

第4章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4章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则技术进步率=产出的增长率-资本产出弹性 与资本增长率的乘积-劳动产出弹性与劳动增 长率的乘积。
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 ,即在产值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因素所 占比重 ,它是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大小的一项综合指标 。 计算公式为
• 应用实例
下表为某一地区1Βιβλιοθήκη 82—1995 年总产值 、资金投入 、 劳动力等历史统计数据。
• 我国三种专利申请总量突破 25 万件,授权量达到 13.2 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 设计专利授权量分别为 2.1 万件、 5.7 万件和 5.3 万件,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发明专利授权中,本国 人拥有 0.6 万件,外国人拥有 1.6 万件,本国人的 拥有量仅为外国人的 37.6% 。
①中性技术进步
资 本
K0 K1
O
L1 L0
革新前 革新后
劳动
②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 本
K0
K2
革新前
K1
革新后
O L2 L1 L0
劳动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变动导致资本-劳动
比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③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 本
K0 K1
革新前
K3
革新后
O
L1 L3 L0
劳动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
• 唐山机车车辆厂诞生于1881年,是中国铁路机车 车辆工业系统第一家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先后 开发生产了国内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200公 里/小时动力试验车、首列160公里/小时摆式列车、 铝合金车体常导中低速磁悬浮车和70%低地板轻 轨车.2005年工厂与西门子公司成功进行技术合作, 进入高速电动车组市场。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科技资源分析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四)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障碍 技术的引进或转移过程中, 转出方和引入方都有可能存
在阻碍或制约技术转移的因素。
引进方 障碍
需求障碍 资本障碍 自然资源障碍 劳动就业障碍
技术人力资源障碍 规模障碍
基础设施障碍 文化障碍 时序障碍
直接从事R&D活动以及为R&D活动提供管理和直接服
务的人员。
科技活部动分的国家核从心事R, &科D活技动人的人力员资及研源究中人员最(为201重1年要)的指标。
R&D人员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的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研究人
(千人/年) R&D人员(人年/万人)
员(人年/万人)
中国
2882.9
38
美国
加拿大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技术选择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概念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均属技术转让范畴。 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技术转移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联合国制定的《国际间技术转让的行动守则》规定:
“技术转让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 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 赁”。
按R&D活动单位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 制造业、科学研究业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按各单位R&D活动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4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4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二)研究与发展(R&D) R&D活动:在科技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并创 新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三类活 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R&D人员:包括直接从事R&D活动、并为之提 供管理与服务的人员,是科技人力资源的核心。 R&D人员分析:在三类R&D活动,以及在不同 产业、技术领域/学科类别、单位类型的分布。 R&D经费分析:总量、占GDP比例和来源结构, 支出/投入分布(与人员结构相应的分布)
一、技术扩散——概念 熊彼特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将技术进步过程分 为发明、创新、扩散等三个阶段。 技术扩散:指技术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程,是 技术在空间的流动和转移。 技术扩散的构成:包括新技术的供方——源地、 受方——引进者、传播渠道——空间通道和组织 通道等三方面。
技术扩散——形式与途径 梯度式:以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 次转移扩散,扩散强度遵循距离衰减定律。一般 是中低水平技术的扩散方式,或在经济发展水平 低的地区的扩散方式。 跳跃式:从一地跳跃式传播到距离较远的地点, 得益于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受地区技术势能差 的影响,或为开辟新市场。 对流式/等级式扩散:高水平技术的扩散,往往 是在技术等级基本相同的地区间跳跃式地扩散, 并多数在跨国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间传播。传播过 程中往往伴有技术改造及回流。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社 会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的加深,以及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新产品层出不穷,可催生新的需求,导致需求结 构和消费结构日益丰富多彩; 新技术的涌现,使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引 伸和“裂变”,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4、为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空间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技术进步的类型
学术界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技术进步只是指工程技术即所谓的“硬技术”发 展与提高。主要包括:


①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 ②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 ③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 ④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 ⑤降低各种生产消耗; ⑥提高劳动者技能;




广义的技术进步是指包括“软” 、“硬”技术在内的整个科 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其中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工程技术 和管理与决策科学技术的发展。 它包括: ①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 ②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提高; ③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 ④提高规模经济; ⑤政策的影响; ⑥管理水平的提高; 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盒式磁带录音机是1963年由荷兰飞利浦公司发明的, 个人电脑(PC)是美国苹果公司和IBM公司发明的 (1980年代初);但是日本的SONY公司和东芝公 司在那两项原创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第一台 随身听(WALKMAN)和笔记本电脑。日本企业将 国外的先进产品技术集成组合,再加上消化吸收后 的再创新,使每一件产品都产生了超过百亿美元的 年市场规模效益。
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技术进步的作用:

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得;

lnQ=lnA+αlnL+βlnK 运用产出变化、劳动力变化和资本变化的时间序 列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求出技术进步率A和资本、 及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

③肯德里克(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模型)
肯德里克对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做了变型,建立 了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模型,即

A f dK Y K dt

A f dL Y L dt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 我国的技术引进 我国技术引进方式分为技术引进、 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和与投资结合 的 技术引进。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而使资本边际生产率对劳动边 生产率保持不变的则是中性的 技术进步。 • 从希克斯的分析可知,所谓中性 的技术进步的条件就是资本 及劳动对总产出的贡献份额 保持不变,或者说资金与劳 动的产出弹性不变
二、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越是进 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是广泛,自然资 源的经济价值越能够充分体现。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 源的依赖程度。 扩大生产,增加产出,有两种办法: 即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 生产。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
本章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 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一、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技术进步的概念 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 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 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 的进化与革命。 技术进步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含义: 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 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按照技术进步对资本的边际 生产力合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影响,将技术进步 分成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节约 劳动型技术进步三种类型。 • 认为凡是提高资本边际生产力对老宋的边 际生 产力比例的技术进步则是节约资 本的技术进步,反之,凡是降低资 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 比例的技术进步则是节约资本 的技术进步,
从技术引进方看,这种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 • • • • • • • • • 面: 需求障碍 资本障碍 自然资源障碍 劳动就业障碍 技术人力资源障碍 规模障碍 基础设施障碍 文化障碍 时序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评价
一、竞争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二、国家竞争力及其评价
(一)国家竞争力的概念 (二)国家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1、IMD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
2、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评价
三、区域竞争力及其评价
(一)区域竞争力的概念 及研究意义 (二)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1、区域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遵循的原则 2、不同层次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2、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主要方法
1、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 3、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
(一)科技人力资源
二 、 区 域 科 技 条 件 评 价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


1、R﹠D经费总量 2、 R﹠D经费分布 3 、 R﹠D经费来源
(三)科技活动产出 (四)高技术产业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二、区域发展优势的确定
(一)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原则 (二)确定区域发展优势的方法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优势
一、区域分工的理论基础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三)约翰。穆勒的相互需要论 (四)赫克歇。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五)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六)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一)特点
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
2、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二)模式
1、垂直分工 2、水平分工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三)区域联系分析
1、区域联系分析的内容
2、区域联系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一)投资环境的概念
(二)投资环境的分类
一、技术扩散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一)技术扩散的概念
一 技 术 扩 散
(二)技术扩散的形式与途径
(三)技术扩散模型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二 、 技 术 引 进 与 技 术 选 择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1、技术选择的标准 2、中间技术与适用技术 3、技术选择的原则
(三)我国的技术引进
(三)构成区域投资环境的要素
二、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原则 三、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
(一)冷热国评价法 (二)等级尺度法
(三)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四)参数法
(五)雷达模型
四、区域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政策法制环境的改善 (二)市场环境的改善
(三)配套服务环境的改善
(三)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一、库兹涅茨理论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四、霍夫曼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五、胡佛 – 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区域竞争力评价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划分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一、单一指标
(一)总量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2、国民生产总值 3、绿色GDP
(二)平均指标
(三)相对指标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二、综合指标
(一)UNRISD的指标体系 (二)PQLJ指标 (三)人类发展指标 (四)刘再兴的9指标体系 (五)厉以宁的26项指标体系

第一节 第二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一、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一 、 技 术 进 步 及 其 对 区 域 发 展 的 影 响
(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1、技术进步的概念
2、技术进步的三种类型 3、技术进步的测算
(二)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第二节
区域优势 区际分工与区际联系

第二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第一节
区域优势
一、区域优势的概念及类型
(一)区域发展优势的概念 (二)区域优势的类型
1、有形区域优势与无形区域优势 2、绝对区域优势与相对区域优势 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 4、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 5、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6、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