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合集下载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与区域都在竞争中探索科技创新的应用,这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一、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科技创新可以激发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力。

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等手段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推动结构转型,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是实现区域经济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

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得以舒展发展和涌现。

比如,半导体、生物,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中一些省份、城市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最终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最新样本。

二、区域经济中的科技创新方式1、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是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春节档全国51.3亿元,东方神威拥有设计、研发和生产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国家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地区经济向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2、科技贡献度研究科技贡献度研究可以发现重点领域,对科技贡献度做出贡献并加强科技创新的发展。

通过对产业链的分析和研究,找到科技领域中的结构,加强关键技术研讨,创新研发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利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科技贡献度研究还可以发现技术领域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以及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三、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地方的就业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比如,太阳能电池板、新能源汽车、LED灯等都是硬件领域中的创新产品,其创造的新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为地方经济的就业和突出特色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平台。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讲解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讲解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材料: 翻开号称“世界微波炉之王”——格兰仕的 历史,我们会很快发现,从1993年以一个羽绒小 厂闯入微波炉行业开始二次创业之日起的十年间, 格兰仕创出了一连串的奇迹:1995年成为全国微 波炉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1999年登上全球最 大微波炉专业制造商的席位; 2001年9月,格兰 仕微波炉全国、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 35%,连续七年保持中国微波炉市场销量和占有率 第一、连续4年保持全球微波炉市场销量和占有率 第一的桂冠。在格兰仕缔造的业界神话的历史中, 因其以微波炉为代表每年都会发动较大规模的全 国性降价活动,因而格兰仕同时还拥有“价格屠 夫”的美称。 格兰仕选择跨国集团不愿做的高附加值的“低端” 产业。要利用好国内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国外先进 技术可先从贴牌做起。如今格兰仕微波炉仍有2/3 在做贴牌出口,40%产品用自己的品牌。
293 4044 57553 127687 48082
452 104000
GDP2001年 710837
212007 254157 1108746 2177203 1325257 135824 1474880 2073750 130837 14864218 741723 114629 1220969 502527 550699
3.区域人力资源分析 1)科技人员总量:根据职业和资格 2)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参与者和管理者 3)研究与开发人员:参与者与管理者 见P118表4-1 与4-2 4)科技人力资源培养:后备资源
(二)研究与开发经费(R&D)分析
1.总量
研发经费总量反映了一个区域对科技研发 的重视程度。见P119-120表格
国土面积(千平方公里)2004年 7713
84 31 9971 79 43 338 549 357 132 93 103 70 301 378 99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技术是构成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条件是 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提供了区域发 展的可能性,而技术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从区域 发展的角度对科学技术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分析技术条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评价各种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适用性 或经济合理性,为区域发展中选择适用技术,采用最优技 术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从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 度出发,提供确定科学技术攻关和长远发展的方向和战略 的依据。

1一、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1、技术进步的概念 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 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作用 2、技术进步的类型 一是工程技术的进步:硬技术:知识、经验的物化 成果,即生产工具、装备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是技 术的硬件 二是 指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所积累 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范畴的东西,是技术的软件, 为技术的决定性因素。

2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J.K.Hicks,1932)按照技术进步 对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和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影响,将技术进 步分成节约资本型、中性、节约劳动型三种类型。

凡是提高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 比例的技术进步是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反 之,凡是降低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 产力比例的技术进步则是节约资本的技术进 步,而使资本边际生产率对劳动边际生产率 保持不变的则是中性的技术进步343、技术进步的量度 1)索洛余值法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和肯德里克等人还在依据上述 中性技术进步的定义,在假定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不 变的条件下,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具体估算了技术进步时经济 增长的贡献。

其基本方法是:首先估算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 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然后以一定时期的总产出分别减去劳动 弹性与劳动价格的乘积,以及资本产出弹性与资本价格的乘 积,残留数值称之为“剩余”或“余值”,此即为中性技术进步对总 产出增长的贡献。

第三四章 区域发展的社会技术技术条件分析

第三四章 区域发展的社会技术技术条件分析

(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
1、形成原因: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
产业布局指向 劳动地域分工 区域利益 2、表现形式:区域产业结构特色 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
影响到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种类偏好、需求规模和购 买能力。 收入水平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观念受社会、 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7
中位年龄/岁 <20 20~30 >30
类 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人口
3.职业构成
概 念 是指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分配的比例,亦即 各部门劳动职工或工作人员占在职人员总数的比例。它代表经 济活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和 一般将经济活动分为九个部门,即:①农业,包括林业、狩猎 生产布局特征。 业和渔业在内;②采矿、采石业;③制造业,或称加工工业; ④电力、煤气和供水;⑤建筑业;⑥商业和服务业(旅馆旅游 将经济活动分为16个部门,即:①农、林、牧、渔业;②采 业等);⑦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⑧金融保险业;⑨公共和社 掘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⑤建筑 会服务。并将上述①部门称为第一产业,②、③、④、⑤称为 业;⑥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⑦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 第二产业,⑥、⑦、⑧、⑨称为第三产业。 讯业;⑧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⑨金融保险业;10房地 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 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它行业。并将①部 门(农业)称为第一产业,②、③、④、⑤、⑥部门(工业)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方式特点; 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变化; 称为第二产业,其余部门为第三产业。 科技发展; 物质消费; 劳务交换水平; 经济政策; 历史 地理因 素。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3、国际间技术转移的类别
(1)转移的层次
• 垂直技术转移:将国外的科研成果引进。
• 水平技术转移:将国外已用于生产的技术引进。 (2)转移的深度 • 简单技术转移:对国外的技术创新仅仅进行引进 和使用,技术设备一旦损坏,需要重新进口零件。
• 技术吸收:新技术被转移后,能够被输入国复制 出来,是一种真正的技术转移。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
• 从研究与发展经费总量,经费分布,经费 来源三方面进行评价。
经费总支出是一个通常使用的指标
图1 世界R&D经费支出的构成
图2 2006年部分国家R&D经费支出总额与GDP之比(单位:%)
经费分布
图 5 部分国家企业 R&D 经费的活动类型结构
图 6 我国 R&D 经费按执行部门的分布 ( 2003 年)
O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变动导致资本-劳动 比率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③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资 本 K0 K1 K3 O L1 L3 L0
革新前 革新后 劳动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劳动 比率下降,资本有机构成降低。
3、区域发展中技术进步的量度
• 1.索洛余值法(增长率方程) •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1924-)在1956年提出了经 济增长理论,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索洛进行了具 有开创性的“增长核算”分析。过对1909-1949 年间美国经济数据的分析,他估算出总产出的增 长率为2.9%,其中0.32%可归因于资本,1.09% 可归因于劳动,剩余的1.49%就是所谓的“索洛 剩余”,他认为这一剩余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 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后来的经济学家的测算也 验证了索洛余值的存在,这也是新古典增长模型 的要义所在,正是由于这个贡献,索洛获得1987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四讲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讲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973年4月摩托罗拉研发出了世界第一部手机DynaTAC,这 个被称为大哥大的“重磅产品”为1.15kg重,25.4厘米长。它 拥有20个巨大的按键以及一根长长的橡胶天线,每次通话时间 仅为30分钟,而充满电却需要10小时。
(三)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
1、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虽然技术进步具有节约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的倾向 ,
二、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一)科技人力资源
主要是指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 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力资源, 既包括实际从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也包括可能从 事科技活动的劳动力。
包括:科技人员总量、科技活动人员、研究 与开发(R&D)人员、科技人力资源培养人员等。
(二)研究与发展经费 指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经费。主要包括: R&D经费总量、经费分
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 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 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 欧洲国家的1.5倍。
(二)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1、技术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社
主要包括:①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②改进 旧工艺,应用新工艺;③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 ④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⑤降低各 种生产消耗;⑥提高劳动者技能
2、技术进步的类型
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软” 、“硬”技术在内的整个 科学技术的进步(软技术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变化 、劳动经验、技能、政策、技术、管理等)。包括: ①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 ②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 和技能提高;③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④提高 规模经济;⑤政策的影响;⑥管理水平的提高;⑦提 高资金利用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供支持,并积极探索实践经验。

本文将介绍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政策支持1. 设定发展目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目标,旨在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这些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人口流动调控等方面。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各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区域间的互联互通水平。

这包括加强交通运输、能源供给、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政府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3.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政府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通过引导产业的布局和转移,政府试图实现产业的均衡分布,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此外,政府还支持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发展。

4. 推动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和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通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领域的投资,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还能够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二、实践经验1. 区域规划和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区域规划和协调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当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地。

同时,政府还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形成合理的发展布局。

2. 扶持政策与制度创新为了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地区的发展。

这包括财政和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 我国的技术引进 我国技术引进方式分为技术引进、 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和与投资结合 的 技术引进。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而使资本边际生产率对劳动边 生产率保持不变的则是中性的 技术进步。 • 从希克斯的分析可知,所谓中性 的技术进步的条件就是资本 及劳动对总产出的贡献份额 保持不变,或者说资金与劳 动的产出弹性不变
二、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技术越是进 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是广泛,自然资 源的经济价值越能够充分体现。 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 源的依赖程度。 扩大生产,增加产出,有两种办法: 即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型扩大再 生产。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
本章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 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区域科技条件评价
一、技术进步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技术进步的概念 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 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 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 的进化与革命。 技术进步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含义: 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 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按照技术进步对资本的边际 生产力合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的影响,将技术进步 分成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节约 劳动型技术进步三种类型。 • 认为凡是提高资本边际生产力对老宋的边 际生 产力比例的技术进步则是节约资 本的技术进步,反之,凡是降低资 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 比例的技术进步则是节约资本 的技术进步,
从技术引进方看,这种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 • • • • • • • • • 面: 需求障碍 资本障碍 自然资源障碍 劳动就业障碍 技术人力资源障碍 规模障碍 基础设施障碍 文化障碍 时序障碍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区域协调发展旨在实现各个地区的均衡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

本文将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实践经验,以帮助各地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一、政策支持1.1 制定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措施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各级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首先,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其次,要加强政策的协调性,确保各项政策的衔接性和一致性。

最后,要注重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1.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地区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区域的交通和物流效能,降低交通成本,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1.3 推动要素流动和人才引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要素流动和人才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土地政策以及人才引进计划等手段,促进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流动。

同时,要加大对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二、实践经验2.1 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的一个重大战略,旨在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协调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实践中,京津冀三地进一步加强了交通和产业的协调,推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加强环境治理等。

这对于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2 珠三角的城市群发展珠三角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群之一。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珠三角地区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同时,珠三角地区在产业上实现了互补和协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这一实践经验对于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启示。

2.3 扶贫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在扶贫开发中,区域协调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科技资源分析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四)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障碍 技术的引进或转移过程中, 转出方和引入方都有可能存
在阻碍或制约技术转移的因素。
引进方 障碍
需求障碍 资本障碍 自然资源障碍 劳动就业障碍
技术人力资源障碍 规模障碍
基础设施障碍 文化障碍 时序障碍
直接从事R&D活动以及为R&D活动提供管理和直接服
务的人员。
科技活部动分的国家核从心事R, &科D活技动人的人力员资及研源究中人员最(为201重1年要)的指标。
R&D人员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的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研究人
(千人/年) R&D人员(人年/万人)
员(人年/万人)
中国
2882.9
38
美国
加拿大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技术选择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概念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均属技术转让范畴。 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技术转移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联合国制定的《国际间技术转让的行动守则》规定:
“技术转让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 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 赁”。
按R&D活动单位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 制造业、科学研究业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按各单位R&D活动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4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4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二)研究与发展(R&D) R&D活动:在科技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并创 新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活动。 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三类活 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 R&D人员:包括直接从事R&D活动、并为之提 供管理与服务的人员,是科技人力资源的核心。 R&D人员分析:在三类R&D活动,以及在不同 产业、技术领域/学科类别、单位类型的分布。 R&D经费分析:总量、占GDP比例和来源结构, 支出/投入分布(与人员结构相应的分布)
一、技术扩散——概念 熊彼特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将技术进步过程分 为发明、创新、扩散等三个阶段。 技术扩散:指技术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程,是 技术在空间的流动和转移。 技术扩散的构成:包括新技术的供方——源地、 受方——引进者、传播渠道——空间通道和组织 通道等三方面。
技术扩散——形式与途径 梯度式:以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 次转移扩散,扩散强度遵循距离衰减定律。一般 是中低水平技术的扩散方式,或在经济发展水平 低的地区的扩散方式。 跳跃式:从一地跳跃式传播到距离较远的地点, 得益于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受地区技术势能差 的影响,或为开辟新市场。 对流式/等级式扩散:高水平技术的扩散,往往 是在技术等级基本相同的地区间跳跃式地扩散, 并多数在跨国公司的各子公司之间传播。传播过 程中往往伴有技术改造及回流。
技术进步不但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由于社 会分工、协作与专业化的加深,以及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新产品层出不穷,可催生新的需求,导致需求结 构和消费结构日益丰富多彩; 新技术的涌现,使原有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不断引 伸和“裂变”,形成新的产业部门。
4、为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空间

关于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科技实力分析与评估

关于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科技实力分析与评估

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科技实力分析与评估引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三大经济区域——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这些地区的科技实力也逐渐得到提升,对整个国家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三大经济区域的科技实力进行分析与评估。

一、华东地区科技实力分析与评估华东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等地。

作为中国最富裕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华东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首先,华东地区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机构。

这些机构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华东地区具备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例如,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等一系列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在吸引和孵化创新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示范区为创新企业提供了优惠政策、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了科技实力的提升。

第三,华东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机遇。

此外,华东地区还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为主导,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

综上所述,华东地区在科技实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华北地区科技实力分析与评估华北地区作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带,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有着独特的科技实力和优势。

首先,华北地区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包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机构。

这些机构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

其次,华北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

例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最大的科技园区之一,聚集了大量的创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2.类型
假设: 设K为投入的资金.L为投入的劳动,MPI为劳动的边际 生产率,MpK为资金的边际生产率。如果K/L保持不变,随 着时间的延续,出现技术进步,且有:
则技术进步为中性。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指的是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资本 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导致生产原有产量现在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 资本,但此时劳动/资本比例上升。 MPL 即
由于:
(3)
Y f A K K
Y f A L L
Y Af ( K , L)
(3)式可写成:

1 dy 1 dA K Y dK 1 L Y dL 1 Y dt A dt Y K dt K Y L dt L
(4)

Y K K Y
α为资金弹性
Y L K Y
①索洛余值法(增长率方程法)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M.Solow)1957年利用希克斯中 性技术进步生产函数,计算技术进步。 其基本方法是:首先估算一定时期 内的劳动产出弹性 和资本产出弹性,然后以一定时期的总产出分别减去劳 动弹 性与劳动价格的乘积,以及资本产出弹性与资本 价格的乘积,残留数值称之为“剩余”或“余值”,此 即为中性技术进步对总产出增长的贡献。 索洛认为,在完全 竞争的条件下,劳动的产出弹性和 资本的产出弹性应近似等于总工资和总利润 在国民收 入中所占份额。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可在一定的假设 条件下,以总工 资份额取代劳动产出弹性,以总利润 份额代替资本产出弹性,这种方法称之为分 配份额法。
(7)

A Y K L A Y K L
索洛增长方程的一般形式:Y=a+αK+βL
(8)
(9)
索洛增长方程的经济意义:

3.4.2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3.4.2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技术支持分析——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旅游与规划学院主讲张丹丹第三章区域发展条件分析第一节自然条件分析第二节经济条件分析第三节社会文化条件分析第四节技术支持分析第四节:技术支持分析一、区域科技条件评价二、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二、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一)、技术扩散(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三)、我国的技术引进1.技术扩散的概念技术扩散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

他把技术进步分为三个阶段发明、创新、扩散。

从地理角度看,技术扩散是技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它是由新技术的供方、受方、传递渠道组成。

新技术供方是新技术的发源地,受方是技术的引进者,它们是位于不同地区的两个经营实体。

技术传递渠道则是指技术由供方到受方的传递通道和组织过程,它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体制、经济政策、科技政策等的强烈影响。

2.技术扩散类型技术扩散通常有三种类型:空间梯度式、跳跃式和双向式等三种类型。

空间梯度扩散是指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空间距离远近是影响技术扩散强度的主要因素。

这种类型在交通、通讯比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常见。

2.技术扩散类型跳跃式扩散是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

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空间距离对于技术传播的影响日益减弱,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增多。

如:我国汽车行业从国外引进发动机生产技术就是典型的技术跳跃式扩散。

双向对流式扩散是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发展后又传回到甲地的技术扩散过程。

如: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就是典型的双向对流式扩散。

(三)技术扩散模型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技术扩散的理论研究很多,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可以用s型曲线来描述。

开始——缓慢传播;中期——快速增长;成熟期——增长减慢1.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均属技术转让范畴,只是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而技术转移则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是指一个国家或企业引进国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所必须附带的设备、仪器和器材,用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第四讲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讲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1)索洛余值法
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肯德里克等人依据中性技术 进步的定义,在假定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 不变的条件下,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具体估算了技 术进步时经济增长的贡献。
(2)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生产 函数,综合反映技术进步水平、技术进步率和技术 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的实施,拟选育高产、优质、高效的10-15个 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优异新品种,使主栽品种单产提高10%左右, 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5000万亩,增产粮食20亿斤~30亿斤。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一、技术扩散 (一)技术扩散的概念
熊彼特(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后移居美国)是最早提出技 术扩散的经济学家,他把技术过程分为:发明、创新 和扩散三个阶段。
(3)自然资源障碍。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品种组合对 引进技术设备的适宜性上。
(4)劳动就业障碍。主要表现在引进技术对区域劳动成本即总体 工资水平的适宜程度和区域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水平上。
(5)技术人力资源障碍。对引进技术的操作、管理、消化、吸收 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6)规模障碍。利用引进技术进行生产,只有当生产规模达到一 定程度,才具有理想的效益。
(2)可以节约大量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引进技术的花费比 从头开始研究试制的花费要少得多,对于经济落后,资金 紧缺的发展中地区的意义尤其重大。
(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
(二)技术引进或技术转移类型
技术引进或转移有简单的技术转移与吸收型的技术转 移、垂直转移与水平转移之分
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而技 术转移则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

区域规划实验二 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背景和技术支持分析

区域规划实验二  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背景和技术支持分析

区域规划实验二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背景和技术支持分

一、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
1、学习材料:成都和重庆的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

2、完成内容:分析成都市和重庆市人口结构和增长。

图文并茂展示结果。

①人口结构分析: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结构
②人口增长分析:根据前十年的人口预测2030年人口增长趋势。

二、区域技术支持分析
1、学习材料:成都重庆的统计年鉴和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报告。

2、完成内容:分析成都市和重庆市。

图文并茂展示结果
①科技人力资源:科技人员总量、科技活动人员、研发(R&D)人员。

②研发经费的总量:变化趋势、区域间比较、投入强度(用R&D 经费占GDP的比重表示)
③研发经费的分布
④研发经费的来源。

区域发展分析XX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区域发展分析XX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区域发展分析XX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XX行业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产业,其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现状和机遇等方面,对XX行业在各个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区域一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区域一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在XX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

首先,该地区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技术产业,为XX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基础设施。

其次,区域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为XX行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

另外,该地区的市场需求大,消费者对于XX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力较高,为XX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因此,XX行业在区域一的发展机遇较为明显。

二、区域二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区域二作为新兴的经济增长极,其对于XX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机遇。

首先,该地区的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大,为XX行业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其次,区域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资源和土地资源,为XX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此外,区域二还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低廉的生产成本,为XX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XX行业在区域二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三、区域三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区域三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在XX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也有一些机遇可供利用。

首先,该地区的市场潜力较大,消费者对于XX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为XX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商机。

其次,区域三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成本较低,为XX行业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竞争力。

再次,区域三政府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度增强,为XX行业的投资提供了良机。

因此,虽然区域三的发展环境存在一定的挑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机遇供XX行业利用。

四、区域四的发展现状和机遇区域四作为农业为主导的地区,其在XX行业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然而,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对于XX行业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农村电商和农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下,XX行业有机会在区域四取得较好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
福州市1990-2003年综合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表
关于α +β 值的讨论 1)由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是基于等规模条件(α +β =1)下 建立的,而我们的模型中α +β =0.863+0.114=0.977,结果小于1, 这也就意味着福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一种相对的饱和状态,即对 房地产业投入的资本越多,得到的成本收益就越小(阶段性的);
房地产投资
0
0
年份
年份 年份
福州市1990-2003年房地产投资变化趋势图 福州市1990-2003年GDP的增长趋势图 福州市1990-2003年房地产从业人员变化趋势图
国民生产总值 房地产从业人员
7
首先,建立要素 生产贡献模型
GDP t AHIt Lt


LnGDP t LnA LnHIt LnL t Ut
案例分析 福州市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贡献的定量分析(优秀毕业论文) 03级学生曾祥辉,指导老师符小洪
6
1600
35000 1400 1600000 30000 1200 1400000
单位:亿元 单位:万元 单位:人
1800000
1200000 25000 1000 1000000 20000 800
如何求式中的各参数呢?常用多元回归方法
5
改进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肯德里克模型) Q Q 2 A K L 其中,A为综合要素生产率;Q/K为资本产出率;Q/L 为劳动生产率。案例见P115 意义:首先,分析在总产出增长率中,各生产力要素的贡 献率;其次,若分阶段分析,则可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中各要 素的贡献变化规律;第三,改进后的模型,可分析区域增长 的模式及区域发展的投入策略。特别要注意α、β的变化值。
1995 94.72 2002 118.89
1996 97.72 2003 96.30
At 年份 At
32.22
80 1997 60
134.41 40
20 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份
9
福州市1990-2003年综合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图
第二篇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一节 技术条件分析 一、技术进步及其类型 二、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三、区域科技条件评价的内容 四、应用实例分析生产力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一、技术扩散内涵分析 二、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分析
1
第一节 技术条件分析 一、技术进步及其类型 1、技术进步(变化) 技术本身的变革 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其次,对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引入肯德里克模型
At
160
GDP t HI t * Lt
年份
综合要素生产率
1990 140
120 100
1991 26.25 1998 119.97
1992 18.64 1999 127.09
1993 64.29 2000 120.15
1994 85.55 2001 113.32
4
(2)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等规模情形下) 经验表达示:
Q AK L

其中,Q为区域总产出量(用GDP或GNP表示); K为资本投入量(用区域全社会固定资本净值与定额流动 资本年均额之和表示); L为劳动投入量(用区域实际劳动力资源表示); A为综合技术进步率; α、β为资本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
2、技术进步类型(希克斯分类) (1)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 (2)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 (3)中性技术进步
2
大家是否理解下图?
比较技术革新前后的 △K 与△L变化?
△K
△L
适用于资本密 集型部门
4.1
适用于劳动密 集型部门
3
3、技术进步的测算 (1)索洛余值法(中性技术进步情形) 在总产出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所产生的总产出增长 之后,即为技术进步贡献(a)
10
3)进一步分析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大小,为此, 我们又引入一个新的系数,可以称其为“拉动效率”,它是 GDP对该变量弹性系数与该变量在GDP中所占份额的比值,可 D 以表示如下: Q i
800000 15000 600 600000 400000 10000 400 200000 200 5000 0
19 90 19 19 19 91 90 90 19 19 19 92 91 91 19 19 199 93 92 2 19 199 19 93 3 94 19 199 19 94 4 95 19 199 19 95 5 96 19 199 19 96 6 97 1 19 997 19 97 98 1 19 998 19 98 99 1 19 999 20 99 00 2 20 000 20 00 01 20 20 01 20 01 20 02 20 02 20 02 20 03 20 03 03
2)对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弹性分析。Ln HI前的系数为0.863,即福州国内生 产总值对福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弹性系数为0.863。当房地产投资增长l% 时,将带动福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63%。Ln L前的系数为0.114,即福 州国内生产总值对福州房地产从业人员的弹性系数为 0.114。当房地产从 业人员增加l%时,将带动福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114%,可见,其效果 是比较小,这也印证了房地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说法
LnGDP 3.192 0.863 LnHI 0.114 LnL
检 验 模 型 并 说 明
模型中,R =0.846,调整后的R2 =0.819, F=30.323,F0.01=13.81,明 显地 ,F>F0.01,也就是说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9%的水平下显著成 立。t 检验值依次为1.019,6.649,0.571。t分布临界值为t0.005(11)=3.106, t0.005(11)=1.796。其中解释变量HI显著性程度均高于0.01,也就是在 99.95%极高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常数项的显著程度仅为0.25,房 地产从业人员L的显著程度相当低,显著性检验并不高,这是和处于发 8 展期的福州市房地产业基本相符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