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

合集下载

北京历史地理读后感

北京历史地理读后感

《北平历史地理》不但是一篇科学严谨之作,而且图文并茂,语言深入浅出,虽是学术著作,但为普通读者读来,亦毫无理解上的困难。

书里将这座城市的从商周开始讲起,跨秦汉穿五代过唐宋,再至元明清,终于民国,多角度详解这座城市,人口、水域、城市规划、各朝发展……让人目不睱结,最让人敬佩的是作者在论文最后将多本描述北京的文字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总结比较,简洁明了直观易懂。我想,这些文字必定是真的建立在作者读书万卷、实地堪察上的。而且,在读完正文后,读文后注解也很有意思,不同于我们论文时的简单引用,作者在这些注解上也会有推理说明甚至自己观点,非常有趣。

北京城历史源远流长,纵使读完整本书,恐怕也不能全部记下来。特别是,由于一直生活在北京的远郊,虽然是北京人,但对北京老城区真是知之甚少。但是,我认为这本书真正带给我的收获是,让我更加有兴趣去探索这座古老的城市,更愿意随着后老先生的脚步,真正走到书中说的遗址,地点,去看一看。我会在书中寻找自己知道的地方,比如颐和园的万寿山来源,中轴线的演变……等等,兴致盎然。以后走在北京的街上,看到侯老书中提到的地点,也总会想一想曾经读过的典故,我想这大概是这本书留给我最大的收获。带着兴趣行走在北京城中,才不负这座拥有那么久远历史和那么多故事的城市,

遗憾的是,本书只写到民国,不至当下。否则,面对如今的北京城,大概会有更多和我们生活相关,和我们年轻人时代相关的故事,让我们更爱这座城市。更遗憾的是,古老北京已经几乎消失不见,从形到蕴,目前看来只留下紫禁城这个庞然大物漠然独立,这座古老城市正在逐渐变成统一无趣的城市森林,不知作者从心里是否感到悲哀。至少我是如此。或许,只写到民国也只是一种美,困为即使补足至当下,纸张上也只余一些石灰粉末而已……我更加庆幸,这样一本书,从古至今的描写,或许能让北京城曾经的神韵再现,能让更多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是北京人或不是,不再只把它当做谋生的地方,充满利益与机遇的地方,而是更加想要了解这座城市,更加爱护这座城市。

十年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评论

十年来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评论
响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然而 , 历史地理学理论的创新又何尝容易 , 或许历史地理学理论探讨 本身就不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正如曾担任国际 历史地理学杂志 主编的阿兰 贝克所 说: 我们不希望强调历史地理学科的性质只有一种观点 我们不希望变成教条。我们既认识到历 历史地理学这 史地理学科的差异性 , 也认识到历史地理学科的研究焦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我 们不希望用 历史地理学杂志 来确定任何一种长期的关于历史地理学科的观点。 个综合、交叉学科的特点 , 使其并不能被一种固定的理论所僵化, 而需要一种开放、融合的学科视野 去接触、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思维、实证研究, 这或许本身就是历史地理学这个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历史地理学或许更应突出其开放的研究视野、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探讨人地关系时空 演变的方法论意义, 而非用一种固定的学科理论去约束, 这是历史地理学的价值所在。 ( 本文写作过程中 , 程森博士贡献了自己的观点 , 谨致谢忱。 )
元纪年断代, 但实质上仍可纳入王朝体系 , 如 上就是以明代至中华民国为研究断限。当然 ,
公元纪年时间断限也间或有之。可以说 , 以王朝体系进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断代,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 地理学研究的特色。这一特色恰恰是中国古代历史王朝长期更迭的体现, 有其合理性。尤其是历史政 治地理研究 ( 包括疆域、政区等) , 因其研究对象直接受王朝更迭的影响 , 以王朝体系断代作为研究 对象的时间断限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在特殊的政治时期, 有人曾提出要打破历史撰述中的封建王朝体系。翦伯赞在批评这一做法的同 时也承认 有些历史问题或事件, 从它的一个片断或段落, 不容易看出它的发展过程, 拉长一点看, 就可以看出它的来龙去脉 。但是 , 拉长时间断限不等于王朝体系的叠加或并列 ( 如隋唐、五代十 国、明清等) 。王朝体系在历史叙事中的弊端, 在经济史、民族史、社会史等领域愈发呈现, 打破王 朝体系的叙事方式, 从中国经济、民族、社会等问题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出发加以探讨, 逐渐成为 学界的共识。就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而言 , 经济、民族、社会、文化、交通等诸主题的地域变迁, 未必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第1课时教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读图,回答1~3题。

1.若你是两会的一名记者,你能够准确介绍北京的位置吗( )

A.华北平原西北角

B.华北平原东北角

C.濒临渤海

D.与河南省、天津市相邻

2.关于北京的自然环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温和湿润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春季多风,夏季多雨

D.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

3.若要给人大代表介绍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应选()

A.故宫

B.人民大会堂

【素材积累】

1、2019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这一年,他摘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

2、10月19 日下战书,草埠湖镇核心学校组织全镇小学老师收看了江苏省泰安市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摘宜昌所作的教训呈文录象。秦校长的讲演时光长达两个多小时,题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历史地理学十讲读后感

历史地理学十讲读后感

历史地理学十讲读后感

《历史地理学十讲》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历史地理学著作,通过十个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让我对历史地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让我明白了历史地理学不仅仅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探究地理现象背后的人地关系和演变规律。接着,作者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历史时期的人口分布和迁移、农业地理、城市地理、交通地理、文化地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些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地理学的魅力和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对历史地理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历史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通过学习历史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地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北京城市地理

北京城市地理

说 明

《北京城市地理》一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用)》关于“乡土地理主要讲述本县(市)地理”的要求编写的,供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各初级中学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使用。

《北京城市地理》一书是在讲述《北京市地理》的基础上编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可将《北京城市地理》和《北京市地理》这两部分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讲授。教材中使用楷体字的部分,是供学生阅读的参考材料,不要求掌握。教材中使用仿宋字的内容,包括读图、思考、练习、调查等,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经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陈尔寿编审、巴克良副编审,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褚亚平教授、吴兆钧副教授,北京教育学院白耀副教授等有关专家和教师审阅,特此表示谢意!同时,热诚欢迎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读者批评指正!

北京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部

北京城市地理

北京城市地理

同学们,当你开始学习《北京城市地理》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北京城”的新概念。

读图思考

1.查阅第1页北京市政区图,指出规划市区位于整个北京市的什么部位?它包括哪几个区的全部和哪几个区的一部分?规划市区的周围与哪些区(县)相邻?

2.查阅第4页北京市区总体规划。

3.规划市区内有哪些主要河道?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水系?

4.你们学校在规划市区的哪个部位?属于哪个区?

过去,我们的祖辈对“北京城”曾有过“里九外七皇城四”的说法,那是指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再加上天安门、地安门、西安门和东安门所包围的皇城,在这个城圈范围内便是“北京城”了,实际就是指现今二环路以内的地区。如今,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的建设,使旧北京的城墙早已不复存在了,“郊外”正神话般地耸立起幢幢大厦、簇簇新楼,过去的“荒郊野外”已经出现了一片片新市区。新“北京城”的界线在哪里?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定,北京规划市区的范围,东起定福庄,西到石景山,北起清河,南到南苑,方圆约104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包括四个城区和朝阳、石景山区的全部,以及海淀、丰台两区的大部分。其中心地区的范围大体在四环路内外,面积近300平方千米;规划城区人口为600万左右,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我们一定要树立起“北京城”的这个新概念,学好新的北京城市地理。

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

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

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

第一篇:八年级《人口》地理课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4、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学习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趋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学法指导】

1、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

计划生育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根据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占世界以上,居世界第位。

2、目前,由于,每年新增人口。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和相适应,我国把实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据201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多。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西部地

区人口密度。

合作探究

1、结合图1.11讨论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影响:

2、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当堂检测】

1、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约占世界人口的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着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从到。

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城镇人口比重大,农村人口比重小

八年级下册地理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与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地理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六章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型综合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

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总论、北京、天津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总论、北京、天津
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总论、北 京、天津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国家
水系
总论
内容
中国
地理
气候
百科全 书
全书
地理知识
行政区划
历史
地理
经济
地貌
民族
天津市
人口
旅游地理
内容摘要
1.《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是一套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大众地理读物。 2.全书内容是经过 社科院专家和中国地理协会的老师专门审核后完成的,地理知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3.全书共分10卷,分别从多 方面介绍了世界七大洲的200多个国家与地区,资料翔实、数据全面、图片丰富。4.这套书也是目前国内图书市 场上为数不多的以彩图版的形式介绍全球各国概况及风土人情的图书之一,具有极高的收藏性、阅读性和欣赏性。 5.全书除了百科体知识以外,每卷后边又加了部分美文,让地理知识变得有趣而优美。6.全套采用轻型纸印刷, 携带便捷,性价比很高,是自用的佳品。
目录分析
伟大的中国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人口、民族 中国地貌
1
中国的近海
2
中国气候
3
中国水系

读《国家地理》有感(通用16篇)

读《国家地理》有感(通用16篇)

读《国家地理》有感(通用16篇)

读《国家地理》有感篇1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为了了解地理知识,我读了一本名叫《国家地理》的书。

这本书介绍了世界所有的国家的风土人情,还告诉了我几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长的河:尼罗河;最冷的地方:南极;最热的地方:赤道;最大的海洋:太平洋。

在这么多的国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国家就是爱尔兰。爱尔兰有成千上万的酒吧,其中有一个酒吧是世界上最小的酒吧,只有一扇门,在地下。只有三、四张桌子。如果要去的话必须预约,他们只在晚上十二点才开门。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每个国家都像一本书,而作者就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人民就是这本书的校正。一个民族是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才有了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一个国家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才能存活到现在呀!一个国家肯定是经历了一段段的屈辱史、成功史、辉煌史、复兴史。

我还想说自然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呀!它可以造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还培育了一方人的风土人情。它可以决定战场上的胜与负,决定一方人的安危。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自然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读《国家地理》有感篇2

这本书分两部分:自然之韵、人文魅力,它有治疗眼科疾病的功能,很厚。

今年8月份,我们现代人应该为大自然、为古人的丰功伟业鼓掌,五大连池是白河的河道,介绍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日新月异的地理面貌。

五大连池的泉水也很奇特,这本书很漂亮。

是工人们花尽心思、绞尽脑汁采下来。

因为更大的奇迹正在等着咱们“零零后”去创造哦!丁峤枫江苏

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市实验小学,上面写着:美丽而富饶的华夏大地,再用了1000只骡马旱船拉运,。

北京人读后感

北京人读后感

北京人读后感

《北京人》是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小说。通过对小说的阅读,我对社会历史和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活。

小说《北京人》以一个普通农村穷苦之家为背景,通过描写家族成员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在社会变革和时代浪潮中所承受的苦难和痛苦。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作者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以及他和家人们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中国社会遭受战争、饥荒和政治运动的时期。通过对家族的描写,作者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阅读这本小说,我深感作者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他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写出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活百态。小说中,作者对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使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真实和苦涩。他描绘了农村的艰苦生活、城市的污浊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尤其是对人性的揭示非常深刻。通过对家人的描写,作者展示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在苦难面前的选择和态度。每个角色都不同,却又在共同的困境中求生存和奋斗,他们或选择妥协,或选择坚守,或选择逃避,或选择反抗。这些选择都对我产生了强烈的触动和启示。

作者对人性的揭示让我反思和思考。在生活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困难和挫折,也会面临各种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会受到考验,选择会揭示我们的本性。小说中的角色都表现出了对生活和苦难的不同态度,有的选择了妥协

和逃避,有的选择了坚守和抗争。通过对比和对话,他们各自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我从中认识到,人性的选择是多样和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评判和归类,更不能草率地做出评价。每个人的选择都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发生,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原因。对于别人的选择,我们应该保持尊重和理解,不能随意去评判。

初中地理_北京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北京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京》教学设计

课型:授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运用地图认识北京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的评价。

⑵、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⑶、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及表现。

⑷、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及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

⑴、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锻炼学生运用地理语言的能力。

⑵、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与成就。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1、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建设成就。

2、难点:⑴、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⑵、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3、教学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综合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视频《北京城市宣传片》,营造氛围。你能说说你对北京的映像吗?然后学生讨论与回答师生互动: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入新课

板书:北京

一、谈“天”说“地”话北京

1、北京的位置:(点击课件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

《北京记忆》读后感

《北京记忆》读后感

《北京记忆》读后感

《北京记忆》是一本让人回味无穷的书籍,它记录了作者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勾勒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北京画卷。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繁华又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

书中的文字简洁而凝重,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幅画卷,展现出北京的独特魅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街头巷尾的风景,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里的气味,听到那里的声音。每一个人物都鲜活而立体,他们的生活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彩多姿的城市风景。

在《北京记忆》中,我看到了北京的变迁和发展。从古老的胡同到现代的高楼

大厦,从传统的手工艺到现代的科技产业,北京正在不断地演绎着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辛勤付出和坚守,是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深情眷恋和热爱。

除了城市的变迁,书中还反映了人们的情感与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

们往往忙于追逐物质的享受,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深思。《北京记忆》唤起了我对生活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那些被遗忘的温暖和美好。

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对家庭和友情的描写。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时代,家

庭和友情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和支撑。作者通过一系列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朋友之间的真诚和信任。这些情感的交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力量。

总的来说,《北京记忆》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它不仅是一部反映北京

城市风貌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情感的探索。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对北京的热爱和眷恋,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和意义。愿我们都能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

《中国地理百科》优秀的读书心得解读

《中国地理百科》优秀的读书心得解读

《中国地理百科》优秀的读书心得解读翻开书的第一页,我仿佛插上了旅行的翅膀,开始漫游。“第一站”

来到了北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更有一句被传

颂至今的.伟人话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让我心生敬畏。一路向西,

“来到”了壶口瀑布,咆哮的黄河直接砸进30多米的石槽中,好不壮观。我又向南“走”,来到了三亚,这是一个热带海滨城市,可以看日出、赏

烟花、放风筝、潜水,真是个度假天堂。

看完了各地的风景,我还领略了不同的文化风俗,如四川的变脸、东

北的秧歌、广东的大戏等。各地的小吃更是数不胜数,如绍兴的臭豆腐、

海南的文昌鸡、遵义的羊肉粉……

江山如此多娇,风景如诗如画,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她,从现在做起,从我身边做起,保护环境,不让大好风光成为历史。

这一周我读了《中国地理百科》这本书。是为我们以后的地理课程打

下了基础,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我们中国的美丽景色,让大家足不出户,

便可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一看到这本书的内容就瞬间被它迷住了,尤其是看到我们的中原腹

地河南省时,我的心脏“呼呼”的乱跳。我们河南有什么好玩的呢?我们

河南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李商隐和韩愈,读到这时,我首先想起了课文推敲,我为河南感到骄傲、自豪!

我们要喜爱自己的祖国,更要爱祖国,爱家乡,我们要为祖国和家乡

感到骄傲。我认为就算是那些名人,还要感恩自己的家乡对他们的付出,

如果你有一天身在国外,请想想祖国,想想家乡!家,真好!有一次,我去

上海旅行,太阳火辣辣的,我甚至中暑了,好了以后,我又水土不服,心

情非常低落,还有许多骗子想骗你,让你一穷二白。

北京地理、人文、历史、教育、旅游、经济等介绍

北京地理、人文、历史、教育、旅游、经济等介绍

北京地理、人文、历史、教育、旅游、经济等介绍

北京(Beijing),简称京,是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中,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内国际交往的中心之一,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的建都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北京经济发达,也是中国最大的陆空交通枢纽。2005年在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北京被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截至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已达到1200万,流动人口总量为510万,全市实有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700万。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北京的市树为国槐和侧柏,市花为月季和菊花。电话区号:010;邮政编码:100000。

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历史学是什么》有感

《历史学是什么》有感

《历史学是什么》有感

读《历史学是什么》有感永嘉中学王恩妹

作者简介: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吴XX县区(今XX市),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并任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XX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等,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要紧著作:

《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国人口进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台湾锦绣出版公司1992年、三联书店1994年)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7年)

《中国移民史》(主编、一、二卷作者、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等。本书目录:阅读说明:人格健康、心态开放、温文尔雅、博学多识

总序:自然科学强调的是“是什么”的客观陈述,而人文学科则注重“应当是什么”价值内涵。不学习人文学科就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的,就不可能成为有价值、有理想的人。我们应该

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高扬人文价值。(许智宏)引言:。。《中国历史学是什么》1.历史的来历

1.1“历”与“史”

1.2从日耳相传到结绳记事1.3图画与历史1.4文字与历史1.5遗迹遗物与历史1.6神话与历史1.7民间故事与历史1.8历史还是新闻

1.9历史信息(总结2-8消息载体,随着科学技术进展,新载体将会更多的被发现与应用。)1.10未来的历史

初中地理_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八下第六章第四节首都北京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概况及相互关系。同时以相关机构和院所的空间分布,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了解北京的历史发展及文化景观、建筑等,感受岁月沧桑。同时,继往开来了解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状况和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中国有中国梦,作为中学生,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梦想,其中考大

学是我们最常见的梦想之一。那么,同学们心目中最向往、最仰慕的国

内大学是哪一所啊?(学生纷纷回答)同学们多是提到了“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这两所最高学府均位于首都北京。(展示清华、北大)

既然北京是我们众多同学心目中的梦想之地,就让我们提前了解一

下吧!

利用同

学的大

学梦,激

起学生

对北京

的美好

向往之

情。

自主学习一、北京的位置

1、读图:看课本26页“北京

市在全国的位置”图、“北京及

周边行政区域”图和27页“华

北平原地形”图,由每一个图

得出一句话,用来描述北京的

位置。

追问:由枣庄坐火车去北京经

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哪些?

(河北、天津)

(展示三幅图片)

1、学生看书思考,划下图中重要地理

事物;

2、结合课本第一段文字进行总结;

3、梳理回答:

(1)北京在我国的东部,离渤海较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

[提要]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自然吸引了无数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北京的研究,但在北京历史时期人口这一方面,深入研究探讨的学者就少之又少了,研究的成果可谓是一片空白。由北京大学地理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韩光辉教授所著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无疑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本文是我在读过《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之后,对其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将本书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相结合,阐述了我自己认为的辽代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的共同点。

[关键词]北京历史时期北京地区历史人口地理内聚迁移离散迁移人口增长理论区域建置

当今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样,近些年,北京市人口激聚膨胀,给北京的环境、能源、水源、住房、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的管理造成许多的困难,也激起了社会各方的关切。控制北京城市人口的规模,协调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变得尤为的紧迫,《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的出版,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认为,不了解北京人口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过程,也就无法深刻地认识北京人口的由来。“对人口现状的研究从来离不开对历史上人口状况的研究”,这就是结论。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是在面临着诸多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比如古代都城户口五方杂处,隶属关系不明确,户籍制度复杂,户口管理与统计系统不统一,直接户口统计资料稀少等等。但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在学术上百折不挠的态度终于完成这本著作。

在此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历史人口地理的方法,区域行政建制和政区沿革,各个历史时期区域和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北京地区的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丰富,描述细致,能使读者对北京地区历史时期的人口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作者在《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主要有:

一、确定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时间上限自辽建陪都南京开始,而下限至新中国建都前夕止,前后历时1010年。

二、拟订了内聚迁移和离散迁移的科学概念,这既体现了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揭示了人口迁移的地理特征。

三、提出“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经常性因素”,“经济与交通条件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政治原因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市群是构架区域人口地理分布格局的基本因素”。

四、认为研究历史时期的人口地理,实质是当代人口地理学研究内容的位移——将研究的内容平行推移到历史时期,以便与现代人口地理学研究相连接,形成某些规律性认识。

五、确定历史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以及人口与周围事物环境的关系等。

六、指出深入研究和探明古代各时期户籍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及沿革变化是正确进行历史人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七、指出了几种历史人口地理的研究方法,如历史文献学方法,比较方法,人口分布统计和人口数量回测方法以及户籍制度和区域建置沿革研究方法等。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辽代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在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过程、规模、形式等情况。我想结合本书介绍的内容,谈一下我认为的每个朝代人口迁移的共同点。

第一、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是巨大的。

北京地区曾是辽代的陪都,也曾经是金、元、明、清四朝的唯一的都城所在地,但其中的某些时段,也曾失去过政治中心的地位。北京地区是否为政治中心,这个因素对北京地区的人口迁移状况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的“填实京师”的政策以及一定的强制手段造成的。下面我想用金、明两朝为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金代

(1)女真迁都中都前后的人口大量内聚迁移阶段。在海陵王时期达到高潮,完颜亮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使除内聚迁移政府官员、宗室猛安谋克之外,还要求四方士民都来填实京城。根据中都城市户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推测,迁都最初的一二十年间内聚迁移的四方士民约近2万户。其中海陵王营建中都征用“民夫80万,兵夫40万,作治数年”,当中有不少工匠也在这一政策的引诱下滞留燕京定居为民,成为城市人口。

(2)迁都南京前后中都地区人口的大规模离散迁移阶段。中都丧失了政治中心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蒙古人的入侵造成的。人口大规模地开始离散迁移除了因为逃避战争的迫害外,还因为帝王迁都南京,民心摇动,军政紊乱,所以人口大量随迁。这些离散南迁的军民有着作金朝帝王的忠顺臣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也因为“是时河溯为虚,当然无统,强焉弱凌,众焉寡暴”1,社会混乱,驱迫士民南迁。

综上所述,在迁都南京,中都丧失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之后,由于需要填实新的京师的需要,加以蒙古兵的攻掠践踏等原因,便形成了中都地区大规模人口离散迁移现象。再加上人口大量饥死,中都地区人口迅速减少,显示了政治中心对人口内聚迁移的巨大作用。

2、明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首先定都于南京。“靖难之役”之后明成祖朱棣即位,认识到北平为防御北方边患的重镇,于是决定迁都,改北平为北京。这次迁都同样引起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的状况。这是在北京人口迁移史上不亚于元代建都之初的又一次人口内聚迁移的高潮。内聚迁入北京及近畿州县的军民户口规模相当大,不仅填实了京师,增加了各类服务人口,

1刘因:《静修文集》卷17《郭弘敬墓铭》。

至正统末,使城市人口和区域人口达于极盛;而且,由于军人户口比重很大,极大地增强了北京的军事防卫能力。这个示例同样说明了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巨大。

第二、人口迁移的规模庞大,对当时北京地区区域人口的数量有决定作用。

根据人口增长理论,人口的迁移增长与自然增长是区域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而辽金元明清的北京地区,前者更显示了它对北京地区区域人口增长的决定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数量是极为庞大的。

以明末清初为例北京地区户口分别由极盛时期的55万户,219万人,减少至14万户,55万人,减少了40余万户,160余万人,其中70%以上属离散迁移户口2。与此相反,每当各地军民户口大量内聚迁移时期,便是北京地区户口迅速增长的时期。

第三、内聚迁移和离散迁移总是相交替进行,并存在阶段性。

伴随着各个朝代政权的兴衰更替,北京地区区域人口迁移呈现了并不严格的明显阶段变化。每一个王朝的统治初入北京地区时,总要俘掠和迁移这一地区的人口,攫取这一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财富。辽、金、元与清统治者受其初入这一地区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影响,在掠夺这里的人口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明朝也不能例外,其政权在占领了北京地区后,同样离散迁移了各族人口。因此,每当政权更替时,北京地区人口总是明显激聚地减少。但是每当他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稳定的统治之后,尤其决定迁都和建都北京地区前后,便开始强制性的内聚迁移大量军民人口来“填实京师”,或吸引与鼓励各地人口自发内聚迁移,使区域人口在短时期内大规模增加。但到每个朝代的中后期,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原因,京师及京畿人口开始离散迁移,至每个朝代末期便出现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徙并遭受新统治者的野蛮掠夺,人口有激聚减少,从而形成了人口离散迁移——内聚迁移——离散迁移的明显阶段性变化。下面就以辽代和金代为例进行论述。

1、辽代

契丹统治者将俘虏的汉人驱逐至契丹境内设置州县军城以处之,是所谓“以征伐俘虏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3。在契丹皇都上京幽蓟的汉人就更多。据统计,在辽太祖至太宗时期被掠夺的人口至少5万余人4。另一方面,五代战乱时期幽蓟地区的人口为逃避深重的灾难而流徙草原者也大量存在。

在契丹人获得燕蓟十六州并在南京地区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后契丹贵族在这一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掠夺停止了,而代之以向这一地区的移民。据文献记载,自辽初至中期先后迁入这一地区的户口大约2万余户,其中宫卫户约1.2万余户,其他军民户约0.8万余户。人口共约10万人。

总之,在契丹贵族获得对南京地区的统治前后,以军事手段强制人口迁移形成了人口离散迁移与内聚迁移交错进行的复杂局面。

2、金代

金天辅六年(1122年)攻克南京,以阿骨打为首的女真贵族大量掠夺燕京地区士民迁2《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第289页。

3《辽史》卷37《地理志》。

4作者认为凡以俘户和滕臣户所置州县,其附户皆为初置时户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