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源流
徐姓的来源介绍
徐姓的来源介绍徐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他姓改姓而来,徐若木为得姓始祖。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徐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徐姓的来源1.源出嬴姓。
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语见《通志·氏族略》)。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
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
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桧所为,均改为徐姓。
得姓始祖若木。
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地,建立了徐国。
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
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
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徐姓繁衍播迁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至淮河流域一带,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
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中华徐姓始祖陵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始祖。
徐姓起源-徐姓的由来 -
徐姓起源|徐姓的由来-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
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
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
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
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
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
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
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徐姓汉字演变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
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
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6]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
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徐姓书籍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
徐姓的祖先在哪里
徐姓的祖徐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1位,约有人口2158万,占全国人数的1.66%。
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其一,出自嬴姓,是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夏禹时若木被封于徐(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建立徐国。
周穆王时传至32世孙徐君偃,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益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徐君偃就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自称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
穆王得知,派出大军前去镇压。
徐君偃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主动收兵,弃国出走,躲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中。
结果徐国军队被楚国军队打败。
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徐偃王的儿子为徐子(即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
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便以国为姓,史称徐氏正宗。
其二,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第一族即为徐氏。
这支徐氏出自殷商都城(今河南省安阳市淇县),早于以国为氏的徐。
其三,源于他姓。
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其后代也称徐氏。
综上所述,徐姓的主要发源地在若木受封的徐国,即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
寻根溯源先在哪里1.徐氏以国为姓之后,由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安徽省泗县扩至今安徽省凤阳一带。
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
2.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尤以山东徐姓最为兴盛。
3.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时,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
4.宋末,徐姓人由今江西迁往福建。
5.元时,徐姓主要繁衍于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
6.清始,闽、鄂、台徐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拓业,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远古时期,徐姓的始祖若木被封于徐国,即现在的江苏省泗洪县,这是徐姓的最早发源地。
至今这里仍存有古徐国的遗址。
虽然只剩下一片荒芜千年的古城墙,但仍是值得徐氏一族瞻仰的发祥之处。
据考证,古徐国旧址在泗洪县城头乡西南。
城头乡的名字就有“城墙一角”的意思。
徐姓发源地———远古时期的徐国迁徙分布寻根游线徐达墓在南京市钟山风景区内的板仓村附近,是明初诸功臣墓中保存较好的。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總圖(圖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若木—征國(徐氏)—房—卿——費昌—澄—豐—終(黃氏)—履—費仲—謙——僉——詵—季勝(馬氏)—仁——豹———詔—起—祖禹—濟—寶——筒(趙氏)—曄——祖平(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紹—興———明-寬——通民—強—車—能—宏——茂叔—並—倫民——瑞——侍——權—恭——祥-籜——世長——侯—遠籠—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長—仲長—忠—超—康——渰—彥—訓—綏—誕——宗寶——仁——弘—希——季長—質—卿(偃王) —宗衡—仕—寵—安———瓊—相—宗明—龍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暢—永——思—祥—亙——章禹—融—筒—僑—滿—觀—閔——望—更—恕(強)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諧—淵—垂—可—詵—仲——長—猛——洛—議—堅—玨—光——諄—釗——輝—延—由——該—光—靜—萬秋—充—安仁—豐(北祖)—霸(南祖)—曆——寅—渠—樂—福—鯨——襄—痰——文炳—龍淮—徐文—概—經—歸——法—遊藝—德慧—峙——舍—卷—黁——握—頡—踵—完——敷—盈—哿—序—大剛—囂——性—矩——邕—廉——則—尚—費—升——珪—欽——長卿—辟—魯—北辰—仲——興—貢之—惟—濟—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與山東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與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與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總圖,根據全國徐氏譜書世系反複倫證編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書》宰相世系徐達支:66世徐豐分支至97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圖)【66世徐豐北祖支】上接中華徐氏源流總圖(一圖)(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贏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國為姓稱徐國,其地下邳僮縣是也。
徐姓起源
徐姓起源早期出自赢姓徐姓的起源,传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赢姓,东夷少昊之后,以国为氏;二说出自子姓,商人之后;三说皇帝之后。
对第一种说法,出自赢姓,已得到普遍承认,众多家谱和有关史书秉持此说。
对第二种说法,出自子姓的,虽无史可考,但一些古文有载,如《左传》说周公之子伯禽分封于鲁,同时分封的还有“殷氏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而率其宗氏,辑其分族”。
所说的殷氏六族中的徐氏,是来源于商人子姓,还是来源于赢姓,已无可考。
不过有两点可以确认:一是商人也是出于东夷集团,子姓徐氏与嬴姓徐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二是到商朝末年,商人子姓中已经有徐氏了。
对第三种说法,出自皇帝之后,早在宋朝《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但到底出自十四姓中哪一姓没有明确简明。
虽然承认徐氏之先是伯益之后,但或认为伯益是皇帝的九世孙,或认为伯益是皇帝的六世系。
不过,从已有的资料和古代的发展规律来看,似乎不应该这么简单得出结论。
我们从血缘上清理传承世系,就应当从中国古代氏族、家族的形成开始。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
即:西部和中央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
居住在这里的人,自然以鸟肉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崇拜鸟为图腾。
随着对鸟之图腾的崇拜强化,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再慢慢发展成姓氏。
少昊和少皋、少皓,名“挚”。
其母女(又名黄娥),夜梦流星入怀而有孕生少昊。
少昊长大后,初为氏族首领,后为东夷部落联盟首领。
东夷部落群体,先以玄鸟(燕)为氏族部落图腾。
后大联盟首领就位时有凤鸟来朝,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为图腾,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共分二十四个氏族,逐渐形成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是远古五帝之一,在位八十四年,东夷部落集团有很大的发展,与炎黄集团建立密切往来。
他收养了皇帝后裔xx及其部落,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xx当首领。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图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若木—征国(徐氏)—房—卿——费昌—澄—丰—终(黄氏)—履—费仲—谦——佥——诜—季胜(马氏)—仁——豹———诏—起—祖禹—济—宝——筒(赵氏)—晔——祖平(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绍—兴———明-宽——通民—强—车—能—宏——茂叔—并—伦民——瑞——侍——权—恭——祥-箨——世长——侯—远笼—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长—仲长—忠—超—康——渰—彦—训—绥—诞——宗宝——仁——弘—希——季长—质—卿(偃王) —宗衡—仕—宠—安———琼—相—宗明—龙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畅—永——思—祥—亘——章禹—融—筒—侨—满—观—闵——望—更—恕(强)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谐—渊—垂—可—诜—仲——长—猛——洛—议—坚—珏—光——谆—钊——辉—延—由——该—光—静—万秋—充—安仁—丰(北祖)—霸(南祖)—历——寅—渠—乐—福—鲸——襄—痰——文炳—龙淮—徐文—概—经—归——法—游艺—德慧—峙——舍—卷—黁——握—颉—踵—完——敷—盈—哿—序—大刚—嚣——性—矩——邕—廉——则—尚—费—升——珪—钦——长卿—辟—鲁—北辰—仲——兴—贡之—惟—济—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与山东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与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与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总图,根据全国徐氏谱书世系反复伦证编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书》宰相世系徐达支:66世徐丰分支至97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图)【66世徐丰北祖支】上接中华徐氏源流总图(一图)(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赢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国为姓称徐国,其地下邳僮县是也。
徐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分布地区江苏海县山东巨野县、沂水、临沂;河南濮阳。
历史来源「徐」源出1.源出嬴姓。
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语见《通志氏族略》)。
2.源出殷民六族。
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
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桧所为,均改为徐姓。
百家姓得姓始祖若木。
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地,建立了徐国。
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
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
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繁衍播迁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至淮河流域一带,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
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中华徐姓始祖陵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始祖。
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
全球徐氏源流总图
全球徐氏源流總圖(圖一) (一至六十六世)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若木—征國(徐氏)—房—卿——費昌—澄—豐—終(黃氏)—履—費仲—謙——僉——詵—季勝(馬氏)—仁——豹———詔—起—祖禹—濟—寶——筒(趙氏)—曄——祖平(清)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紹—興———明-寬——通民—強—車—能—宏——茂叔—並—倫民——瑞——侍——權—恭——祥-籜——世長——侯—遠籠—同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元長—仲長—忠—超—康——渰—彥—訓—綏—誕——宗寶——仁——弘—希——季長—質—卿(偃王) —宗衡—仕—寵—安———瓊—相—宗明—龍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虺——功——暢—永——思—祥—亙——章禹—融—筒—僑—滿—觀—閔——望—更—恕(強) —宇—信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杜—諧—淵—垂—可—詵—仲——長—猛——洛—議—堅—玨—光——諄—釗——輝—延—由——該—光—靜—萬秋—充—安仁—豐(北祖)—霸(南祖)—曆——寅—渠—樂—福—鯨——襄—痰——文炳—龍淮—徐文—概—經—歸——法—遊藝—德慧—峙——舍—卷—黁——握—頡—踵—完——敷—盈—哿—序—大剛—囂——性—矩——邕—廉——則—尚—費—升——珪—欽——長卿—辟—魯—北辰—仲——興—貢之—惟—濟—天廷—循—彰—清——群注:一:53世與山東第一次分支。
57世第二次與徐炬茂公支分支。
66世與霸祖第三次分支。
注:源流世系總圖,根據全國徐氏譜書世系反複倫證編制的66代世系。
下接《新唐書》宰相世系徐達支:66世徐豐分支至97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圖)【66世徐豐北祖支】上接中華徐氏源流總圖(一圖)(66至下97世)徐氏出自贏姓,皋陶生佰益,佰益生若木,夏後氏封之於徐,,以國為姓稱徐國,其地下邳僮縣是也。
徐氏详细资料
详细资料:姓氏起源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
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
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
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聚集地(迁徙分布)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
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
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
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
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
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
”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徐氏起源
徐氏介绍一、姓氏源流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皋陶,皋陶生三子(另一说是六子)长子伯益,又叫大费。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
周穆王担心其长期下去成为后患,便与楚联合前去镇压。
徐偃王不忍让广大百姓涂炭,只好弃国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
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姓源流详介: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
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
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
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
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
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
孕,生下少昊。
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
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
徐氏族谱
宋代
欧阳修首先撰成《欧阳氏族谱》,接着苏洵编成《苏氏族谱》,在他们二人的首倡下,许多士大夫纷纷为自己的家族编修家谱,形成了“私谱盛行”的局面,徐姓自然也加入了修谱行列中,现在见到的《东海徐氏老谱》便是北宋时期重新编定的。
清代
编修家谱之风达到了顶点,编谱和修谱成为清人宗族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以致于现存的家谱中包括徐姓大都是清代和民国编修的。作为中华大姓,徐姓人是很重视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百家姓徐姓源流_百家姓徐姓人口分布
百家姓徐姓源流_百家姓徐姓人口分布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百家姓徐姓源流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1、伯益之子若木封于徐国说。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安徽泗县一带),“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语见《通志;氏族略》)。
2、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
百家姓徐姓人口分布宋朝时期,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1.1%,排在第17位。
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山东、江苏,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四川、湖北、河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
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
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10位。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
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福建、山东、湖北,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
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姓氏。
[7]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
东阳百家姓·徐氏
东阳百家姓·徐氏东阳徐氏吴立梅徐氏出自嬴姓,以黄帝后裔、颛顼玄孙伯益之次子若木为始祖。
其裔以今江苏泗洪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徐偃王时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羽在周敬王八年(前512)被吴国吞并。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以国号为氏,大多尊奉徐偃王、徐子章羽为得姓始祖。
另有源于子姓的,出自商朝徐氏部落之后,以部落名为氏。
其他有少数民族改姓的。
浙江徐氏均源于嬴姓,为若木七十三世孙、金紫光禄大夫徐元洎之裔。
徐元洎避新莽之乱,渡江而南,居东阳郡太末姑蔑城(今浙江龙游)。
东阳徐氏有三元、泮东、前城、双泉四族,华祥(永康双锦)、安山坞(永康上考、龙山)、禹山(永康龙山)、东门(义乌绣川)、文祥(义乌绣川)五派。
三元徐氏始祖徐回,龙丘(今浙江龙游)人,唐会昌二年(842)为东阳县令,卒于东阳,子孙庐墓以居。
九世徐感(1006—1085,原名岳)于北宋庆历二年(1042)正月廿六定居东阳孝顺乡浦潭(今为横锦水库所淹),其幼孙徐懽(1170—1166)徙居金蒙,徐懽子世暐(1087—1184)迁衍印谷(上双溪),世益(1089—1174)迁衍三元,世导(1139—1208)、世刚(1145—1197)迁衍学陶,皆旧属三十七都区域。
南北宋之交(1127),同里之徐世益(字彦章)、徐善果(字千秋)父子及施沐分别中贡元、省元、漕元,因以“三元”为族名。
明代中叶衍为夏溪、浦潭、观里、岭下、双溪、学陶、车门七房,分衍及移民苓谷、学陶、横岩、光里湖、金门、里井等188个自然村。
其中二十一世文崇(1416—1498)于明正统初年赘迁永宁乡光里湖。
泮东徐氏始祖徐锴(938—1011)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自会稽迁东阳城内上市头。
以居泮水东侧,故称“泮东徐氏”。
至十二世衍为七派,后裔迁衍大处、桐川、下楼、高园下、学龙口、学儒、曲塘、徐宅、勤裕、则坑弄等地。
其中十三世徐荣(1385—1457)于明正统十年(1445)自上市头迁居瑞山乡徐宅(今属马宅镇)。
中国徐姓人的两个主要来源
中国徐姓人的两个主要来源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一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
据研究,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出自赢姓,以国名为氏。
上古有徐戎族,又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族的一支。
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三朝皆为诸侯。
西周初年,因其族首领徐君偃仁慈聪慧,深得民心,势力渐强,便自称徐偃王,跟周朝抗衡,被周穆王战败,弃走彭城(今徐州),居山为王。
此山后称徐山,徐州便由此而得名。
周穆王念徐偃王仁义,便将徐国故地让给其子宗统治,世称徐子。
公元前512年,传至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羽(一作章禹)时,徐国为吴国(一说楚国)所灭,章羽投奔了楚国,其子孙后来便以原国名为氏,遂有徐氏。
不过,也有人说徐国是赢姓始君伯益之子若木所建,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一带。
因为伯益协助夏禹治水有功,禹王便将其子若木封于徐,族人以国名为氏。
徐偃王即若木的后裔。
因无足够史料能证明伯益、若木是否确有其人,故录此待考。
第二个是冒姓,主要有:五代时南唐画家李畀,冒姓徐,名知诰。
北魏时,居住在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中,有徐姓人。
但这些徐姓人到底是出自嬴姓还是后来氐族人自行改姓,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蒙古族改徐姓:明初蒙古族人七十五,归附明朝,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晟,其子孙称徐氏。
朝鲜族改徐姓:清朝,居于今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皆改汉姓为徐氏,为今朝鲜族徐氏来源之一。
满族改徐姓: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满族。
在传统的汉族徐姓中,其望族出自东海郡。
东海郡有两处:一为秦代薛郡,汉初改置东海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
二为东魏及隋唐时代的东海郡,相当于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徐姓起源及简介
徐姓发源及简介徐姓发源 1 、以国为氏。
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
夏朝至周朝,散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
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成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盛,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 年)被吴国兼并。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 . 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以后。
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
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
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
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
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2 、清朝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徐姓郡望堂号暂无!徐姓家乘谱牒暂无!徐姓迁移散布迁移散布江苏海县山东巨野县、沂水、临沂河南濮阳。
徐姓历史名人历史名人徐偃王:周穆王时徐国之子爵诸侯,以仁义治国,因得朱弓矢,认为天瑞,遂自称徐偃王。
江淮诸侯,从之者三十六国,穆王令楚伐之,偃王爱民不战,遂为楚败。
徐福:秦时方士,字君房。
生卒年不详。
始皇闻东海祖洲有不死之药,遣福乘楼船,载童男女各三千人往求之,去而不返。
或作“徐市”。
徐敬业:唐徐绩之孙,有勇名,屡从绩讨伐,袭英国公爵,坐事贬柳州司马。
后与骆宾王等共讨武后,兵败,为其手下所杀。
徐达( 1332 ~ 1385):字天德,明朝濠州人。
助朱元璋起兵,屡立战功,率兵北定中原,入燕京,为开国元勋,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
死后追封中山王。
徐悲鸿( 1892~1952 ):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
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毕业。
历任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义等国展览。
以改进国画,弘扬中华艺术为终生事业。
工西画,善写动物,国画以马为最著名,笔法精练明快,富裕生气,可以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相貌。
着有中国画改进论、美与艺及画集。
徐志摩( 1896 ~ 1931 ):原名章垿,以字行。
浙江海宁县人。
曾留学英美,以新诗、语体散文着名,风格瑰丽。
百家姓里的“黄”和“徐”两个姓氏是怎么来的
百家姓里的“黄”和“徐”两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徐姓一、姓氏源流徐姓源出有三: 1、出自赢姓,是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之后裔。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
周穆王时至32世孙徐君偃,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益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徐君偃就产生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知,乘造父驾的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派出大军前去镇压。
徐君偃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主动收兵,弃国出走,躲到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
周穆王打败徐偃王后,因见他在当地深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便以国为姓,称徐氏。
2、传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
上古时代,就已有徐氏。
3、改姓为徐。
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其后代亦称徐氏。
二、迁徙分布远古时期若木被封的徐国,位于今安徽凤阳县北部一带,这是徐姓的最早发源地。
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
其后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
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
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时,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
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县迁福建汀州等县。
元时,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
总之,徐姓在秦汉的时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
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以后,便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
三、历史名人徐淑:东汉著名女诗人,甘肃临洮人。
徐擀:汉末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山东潍坊人。
“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等。
徐达:明代名将,安徽凤阳人。
随朱元璋打天下,佐朱元璋建立明朝,被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
徐光启:明代杰出科学家,上海徐家汇人。
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为突出。
徐姓的由来
徐姓的由来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
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
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
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
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
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
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
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
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
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
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
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
”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
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
徐氏家谱正式版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徐氏是皋陶氏的后代。
皋陶生了伯益,伯益辅佐禹有功,禹就封伯益的儿子若木于徐。
从若木传到偃王三十二世,徐偃王作乱,为周穆王镇压,又封偃王的儿子宗于徐,是一个子爵之国。
宗的十一世孙章禹,在鲁昭公三十年为吴国所灭,子孙就以国为氏,时称徐氏。
传至章禹,共为四十四世国君。
】始迁祖兄弟四人徐龙、徐凤、徐虎、徐豹于明洪武四年从河南老家出发,经山西洪洞、河北枣强(今枣强县徐小寨村徐氏为我近族)迁入山东寿光县一湖边(距淀湖),徐龙居于湖东李家坞村,徐凤居于湖西央上庄(今属广饶县),徐虎、徐豹迁至益都一带后无考山东潍坊高密市柴沟镇徐家楼子村,该村90%以上是徐姓,据说老祖是明代从山西迁过来的,辈分有:世文金汉凌怀学连日【苏鲁豫皖】徐族联谱续字:(联系QQ:1149628878徐淑君137********)明万历年间,徐姓迁此立村,为纪念其祖任大同知府明谱谍藏于楼上,遭烽火失落,故名徐家楼子。
潍坊市高密市柴沟镇徐氏宗谱始祖之始祖,讳明辅。
原籍陕西五陵县,任江南海州长史,入籍。
世居五台山徐家大村,至四十七世祖,讳善堂,任山西大同府,带谱至衙,城陷烧毁,前代名讳难考。
元文任福建同安县,娶李氏生三子,讳仁龙、义龙、礼龙。
礼龙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子盛迁居高密东北乡,改名才兴,字子发。
文娶沈徐鹏(高密)发表于2009-10-10那么我们高密夏庄徐与柴沟徐是一家子!吾始祖徐太公讳明辅祖居陕西长安五陵,秦时为东海边郡长史,任满未归,遂入籍,流芳历至宋末帝。
丙世乱后裔四十七代孙善堂公由贡入监授封山西大同府知府,原将谱书载至衙中,珍藏于楼上,因贼入境扰乱,城陷酌贼烧毁。
至于世系行列按世不紊,但名讳无可考征,后世遂立善堂公为宗家始祖。
(云台世胄原出于此)善堂公遗体葬苏北海州云台山西坡老龟子口。
善堂公娶王氏子一:从圣。
从圣公武进士出身,授封浙江金华府参军,妣诰封恭人秦太恭人,葬附女茔。
子二:元文、元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昊去世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迁回中原后,颛顼又继承了祖父黄帝原担任的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首领,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才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分建筑露出地面。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中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部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在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就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族,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寿过百岁,也有说在位百年,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文明社会的“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策》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就是颛顼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 ∶ 笠怠?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之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