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诗四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表达技巧,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手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的意境和美学价值,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学生朗读四首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美。
3.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字阅读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四首诗歌的内容。
4.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
5.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8.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2.教学手段:使用PPT演示文稿、板书展示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四首诗歌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朗读并翻译四首诗歌,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思想情感。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情况和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
2.学习工具:字典、笔记本等。
七、结论本次教案通过导入、朗读、呈现、分析、讨论、展示、练习和反馈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领略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四首参考答案:*“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你怎么看待陶渊明的“愿”?这里指的是意愿,也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使至塞上》诗句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
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诗四首》。
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李清照的《如梦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四首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2. 难点:理解诗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国家命运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简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四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课堂讲解:针对每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2.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对某一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2. 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绘制一幅能够表达诗歌意境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四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扩大他们的文学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
诗歌情感表达深入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 歌的情感内涵,帮助学生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 、音频、视频等,丰富了 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 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文化 自信心。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诗歌的审美体验,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02
教学内容
《长歌行》
总结词
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惜时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常恐秋节至等自然景色 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珍惜时光的思想。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诗歌的主题 、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 感受。
03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通过 朗诵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04
总结词:朗诵比赛
作业布置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如默写、翻译、 赏析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
测试与考试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期末考试, 全面评估学生对《诗四首》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 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措施。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即 时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亮点,同 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诗四首》,包括《静夜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渔家傲·秋思》四首经典古诗。
教学内容涉及对每首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意境体会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及其文学成就,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对古诗的阅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四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意境体会。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及其文学成就,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四首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诗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四首古诗,讲解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5.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解析,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解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古诗词,提高解题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作者、背景诗句解析意境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静夜思》中的意境,并谈谈你的感受。
比较《夜雨寄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的异同点。
2. 答案:《静夜思》: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表达了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异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夜雨寄北》以夜雨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寂;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兄弟的牵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登鹳雀楼》、《春晓》、《江雪》和《鹿柴》四首诗。
这四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四首诗,掌握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四首诗,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景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难点:欣赏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自然景色画作为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景色。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通过四首诗来欣赏和感受自然景色。
2. 诗歌阅读与理解:a. 让学生自读每首诗,理解诗中的内容和主题。
b. 教师讲解每首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c.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歌欣赏与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色的感受和想象,进行互动交流。
c. 教师通过举例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四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思。
答案:略2. 请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进行赏析,包括诗的主题思想、表达手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包括《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和《登鹳雀楼》四首古诗。
其中,《宿建德江》描绘了江边秋夜的美丽景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春晓》描述了春天的早晨和夜晚的美景,《登鹳雀楼》则展示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壮阔场面。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
2. 理解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文本3. 图片或视频素材4. 笔记本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江边秋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宿建德江》的诗句,引出本课。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齐读四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然后个别学生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
3. 诗文解析:分别对四首古诗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和韵律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自行分析其他古诗,教师给予指导。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欣赏古诗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诗四首》1. 《宿建德江》江边秋夜美丽景色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自然赞美、思念3. 《春晓》春天早晨、夜晚4. 《登鹳雀楼》登高远望壮阔场面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析和欣赏,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欣赏方法,对四首诗的意境和韵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下次课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2.《夜泊牛渚怀古》——唐代诗人杜甫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诗人陆游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4.《登高》——唐代诗人杜甫作品,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感慨时光易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诗歌主题,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2. 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个类似的情景,并尝试用诗歌表达出来。
4.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其他三首诗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作者及朝代:李白(唐)、杜甫(唐)、陆游(宋)3. 诗歌主题:思乡、怀古、爱国、感慨时光4. 鉴赏方法:了解背景、理解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诗,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静夜思》鉴赏分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2021诗四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2021诗四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诗四首》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3 、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学习流程(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XX省。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由学生明确提出自身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说说诗意)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的含义。
7.总结《春望》。
(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情读:能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XX省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补充解释:笼:笼罩,动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彩开篇词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歌诗。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王维、李白和陈与义四位大诗人的心灵吧!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使至塞上》一、情境导入在《桃花源记》中,我们结识了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其实,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与陶渊明齐名的还有王维。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让人钦佩,被苏轼盛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更教人推崇。
这节课,我们将随陶渊明一起去观赏田园,随王维一起去观赏边塞风光。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中生字词。
理荒秽.(huì) 荷.锄归(hè) 使至塞.上(sài)逢候骑..(hòu jì) 燕.然(yān)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停顿。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大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2)一词多义长:道狭草木长(zhǎng 动词,生长)长河落日圆(cháng 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4.作者链接陶渊明(365—427),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是唐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受排挤。
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
这首诗歌就是这段时间创作的。
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5.背景链接《归园田居》: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河西副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三、合作探究(一)《归园田居》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裳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2.读懂诗情。
(1)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交流点拨】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之情。
(二)《使至塞上》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2.读懂诗情。
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交流点拨】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3.名句赏析。
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
【交流点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大”。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方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查无尽头。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板书设计归园田居⎩⎪⎪⎨⎪⎪⎧⎭⎪⎪⎬⎪⎪⎫ ⎭⎬⎫南山下理荒秽荷锄归田间的劳动情形 ⎭⎬⎫草木长沾我衣归途夕露沾衣愿无违——抒情归隐意愿归隐田园的自豪田园生活的热爱 视野开阔意境雄浑⎩⎪⎨⎪⎧ ⎭⎬⎫过居延 出汉塞入胡天 逢候骑叙写出使经过 ⎭⎬⎫大漠 孤烟长河 落日刻画塞外风光五、拓展延伸 诗句接龙(1)接天莲叶无穷碧/碧玉妆成一树高/高处不胜寒/寒梅著花未(2)离离原上草/草色遥看近却无/无意苦争春/春来江水绿如蓝/蓝田日暖玉生烟/烟花三月下扬州第二课时 赏读《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一、情境导入诗歌的优美关键在于意境的优美,在于构图的美丽。
这一节课我们将欣赏三幅图画:“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和“夕阳帘旌图”,这些图画激人以丰富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同走近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二、自学指导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荆.门送别(jīng) 仍怜.故乡水(lián)帘旌.不动(jīng) 吴蜀.横分地(shǔ)徙倚..湖山欲暮时(xǐ)(yǐ)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3.大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意思。
(1)古今异义仍怜.故乡水(古义:爱,可爱;今义:可怜)(2)解释下列词语。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结:凝聚。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徙倚:徘徊。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4.作者链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著有《简斋集》。
5.背景链接《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登岳阳楼》: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合作探究(一)《渡荆门送别》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交流点拨】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2.读懂诗情。
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交流点拨】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3.名句赏析。
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交流点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二)《登岳阳楼》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交流点拨】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
我徘徊的时刻,洞庭湖与君山被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2.读懂诗情。
(1)“悲”充满着本诗,“悲”在何处?【交流点拨】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四、板书设计精品文档实用文档 渡荆门送别⎩⎪⎨⎪⎧首联:荆门外——远渡的地点楚国游——此行的目的颔联:山尽,江流——写景(远)颈联:飞天镜,结海楼——写景(近)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登岳阳楼悲⎩⎨⎧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己悲:万里来游、三年多难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五、拓展延伸说说你积累的“送别”名句。
【交流】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⑤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32156 7D9C 綜-#JhU31987 7CF3 糳39215 992F 餯=h24119 5E37 帷22610 5852 塒32880 8070 聰V21802 552A 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