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诗四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0.诗四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

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四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2、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略)二、走进作者: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四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表达技巧,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手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领略诗歌的意境和美学价值,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学生朗读四首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美。

3.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字阅读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四首诗歌的内容。

4.分析:讲解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

5.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6.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8.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2.教学手段:使用PPT演示文稿、板书展示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四首诗歌的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朗读并翻译四首诗歌,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思想情感。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情况和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

2.学习工具:字典、笔记本等。

七、结论本次教案通过导入、朗读、呈现、分析、讨论、展示、练习和反馈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四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手法,领略诗歌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诗四首参考答案:*“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你怎么看待陶渊明的“愿”?这里指的是意愿,也就是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使至塞上》诗句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

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

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

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

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

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

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

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

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

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

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

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的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诗四首》,包括《登高》、《望岳》、《春望》和《赤壁怀古》四首经典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意境体会及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首古诗,并背诵部分名句。

2. 理解并掌握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背景及生字词。

3. 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四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这些图片与哪首古诗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时给出答案。

2. 朗读与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四首古诗,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和词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诗句解析:针对四首古诗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例句、图解等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结合诗句解析,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6. 诗歌背景了解: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登高:生字词、名句、意境望岳:生字词、名句、意境春望:生字词、名句、意境赤壁怀古:生字词、名句、意境七、作业设计朗读并背诵《登高》全诗。

解释《望岳》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仿写《春望》中的名句,体现春天的特点。

谈谈你对《赤壁怀古》中诗人情感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诗四首》。

其中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李清照的《如梦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四首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2. 难点:理解诗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国家命运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和简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四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 课堂讲解:针对每首诗歌,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2.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对某一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2. 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绘制一幅能够表达诗歌意境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四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扩大他们的文学视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教学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等形式,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活动,提高了学习热情 。
诗歌情感表达深入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 歌的情感内涵,帮助学生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 、音频、视频等,丰富了 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 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分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文化 自信心。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人 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诗歌的审美体验,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02
教学内容
《长歌行》
总结词
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惜时之情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对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常恐秋节至等自然景色 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珍惜时光的思想。
课堂活动
总结词:小组讨论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诗歌的主题 、情感、意境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 感受。
03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通过 朗诵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
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04
总结词:朗诵比赛
作业布置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如默写、翻译、 赏析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
测试与考试
通过定期的测试和期末考试, 全面评估学生对《诗四首》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 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他们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
改进措施。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即 时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亮点,同 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诗四首》,包括《静夜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渔家傲·秋思》四首经典古诗。

教学内容涉及对每首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意境体会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及其文学成就,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对古诗的阅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四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意境体会。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的意境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四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及其文学成就,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

3. 课文阅读:学生齐读四首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初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4. 诗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四首古诗,讲解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等,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5.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结合诗句解析,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详细解析,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古诗词,提高解题能力。

7.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内容:作者、背景诗句解析意境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分析《静夜思》中的意境,并谈谈你的感受。

比较《夜雨寄北》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的异同点。

2. 答案:《静夜思》: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表达了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异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夜雨寄北》以夜雨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寂;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兄弟的牵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登鹳雀楼》、《春晓》、《江雪》和《鹿柴》四首诗。

这四首诗分别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四首诗,掌握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四首诗,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景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每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难点:欣赏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自然景色画作为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景色。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通过四首诗来欣赏和感受自然景色。

2. 诗歌阅读与理解:a. 让学生自读每首诗,理解诗中的内容和主题。

b. 教师讲解每首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c.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歌欣赏与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色的感受和想象,进行互动交流。

c. 教师通过举例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登鹳雀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四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思。

答案:略2. 请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进行赏析,包括诗的主题思想、表达手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包括《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和《登鹳雀楼》四首古诗。

其中,《宿建德江》描绘了江边秋夜的美丽景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春晓》描述了春天的早晨和夜晚的美景,《登鹳雀楼》则展示了诗人登高远望的壮阔场面。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

2. 理解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四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文本3. 图片或视频素材4. 笔记本和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江边秋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宿建德江》的诗句,引出本课。

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齐读四首古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然后个别学生朗读,教师给予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

3. 诗文解析:分别对四首古诗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和韵律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自行分析其他古诗,教师给予指导。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欣赏古诗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诗四首》1. 《宿建德江》江边秋夜美丽景色2.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大自然赞美、思念3. 《春晓》春天早晨、夜晚4. 《登鹳雀楼》登高远望壮阔场面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析和欣赏,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和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欣赏方法,对四首诗的意境和韵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被动,下次课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诗四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2.《夜泊牛渚怀古》——唐代诗人杜甫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宋代诗人陆游作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4.《登高》——唐代诗人杜甫作品,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感慨时光易逝。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诗歌主题,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2. 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四首诗的作者、背景及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个类似的情景,并尝试用诗歌表达出来。

4.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其他三首诗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诗四首》2. 作者及朝代:李白(唐)、杜甫(唐)、陆游(宋)3. 诗歌主题:思乡、怀古、爱国、感慨时光4. 鉴赏方法:了解背景、理解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诗,运用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静夜思》鉴赏分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加强。

2021诗四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2021诗四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2021诗四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诗四首》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3 、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学习流程(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XX省。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由学生明确提出自身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说说诗意)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的含义。

7.总结《春望》。

(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情读:能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XX省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补充解释:笼:笼罩,动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精彩开篇词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歌诗。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陶渊明、王维、李白和陈与义四位大诗人的心灵吧!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赏读《归园田居》《使至塞上》一、情境导入在《桃花源记》中,我们结识了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其实,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与陶渊明齐名的还有王维。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让人钦佩,被苏轼盛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更教人推崇。

这节课,我们将随陶渊明一起去观赏田园,随王维一起去观赏边塞风光。

二、自学指导1.朗读诗歌,圈点诗歌中生字词。

理荒秽.(huì) 荷.锄归(hè) 使至塞.上(sài)逢候骑..(hòu jì) 燕.然(yān)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停顿。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大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衣沾不足..惜(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但.使愿无违(古义:只,只要;今义:表转折,但是)(2)一词多义长:道狭草木长(zhǎng 动词,生长)长河落日圆(cháng 形容词,与“短”相对,“长河”指的是黄河)4.作者链接陶渊明(365—427),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是唐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受排挤。

这年春天奉使出塞,在凉州住了一段时间。

这首诗歌就是这段时间创作的。

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5.背景链接《归园田居》: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

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

737年春,河西副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三、合作探究(一)《归园田居》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裳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2.读懂诗情。

(1)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交流点拨】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自豪之情。

(二)《使至塞上》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2.读懂诗情。

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交流点拨】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3.名句赏析。

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

【交流点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大”。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方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查无尽头。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板书设计归园田居⎩⎪⎪⎨⎪⎪⎧⎭⎪⎪⎬⎪⎪⎫ ⎭⎬⎫南山下理荒秽荷锄归田间的劳动情形 ⎭⎬⎫草木长沾我衣归途夕露沾衣愿无违——抒情归隐意愿归隐田园的自豪田园生活的热爱 视野开阔意境雄浑⎩⎪⎨⎪⎧ ⎭⎬⎫过居延 出汉塞入胡天 逢候骑叙写出使经过 ⎭⎬⎫大漠 孤烟长河 落日刻画塞外风光五、拓展延伸 诗句接龙(1)接天莲叶无穷碧/碧玉妆成一树高/高处不胜寒/寒梅著花未(2)离离原上草/草色遥看近却无/无意苦争春/春来江水绿如蓝/蓝田日暖玉生烟/烟花三月下扬州第二课时 赏读《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一、情境导入诗歌的优美关键在于意境的优美,在于构图的美丽。

这一节课我们将欣赏三幅图画:“水中映月图”、“天边云霞图”和“夕阳帘旌图”,这些图画激人以丰富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同走近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二、自学指导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荆.门送别(jīng) 仍怜.故乡水(lián)帘旌.不动(jīng) 吴蜀.横分地(shǔ)徙倚..湖山欲暮时(xǐ)(yǐ)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3.大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意思。

(1)古今异义仍怜.故乡水(古义:爱,可爱;今义:可怜)(2)解释下列词语。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结:凝聚。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徙倚:徘徊。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4.作者链接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自号简斋。

洛阳(今属河南)人。

著有《简斋集》。

5.背景链接《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登岳阳楼》: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三、合作探究(一)《渡荆门送别》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交流点拨】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2.读懂诗情。

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交流点拨】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通过写出游途中的景观,流露诗人欣喜、激动的感情,并以此引出他远别故乡的思乡之情。

3.名句赏析。

你觉得诗中写景最妙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交流点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由游动的视觉来写景物的变化,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二)《登岳阳楼》1.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歌的意思。

【交流点拨】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

我登临的地方,让吴国和蜀国在这里分开。

我徘徊的时刻,洞庭湖与君山被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2.读懂诗情。

(1)“悲”充满着本诗,“悲”在何处?【交流点拨】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

己悲: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交流点拨】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四、板书设计精品文档实用文档 渡荆门送别⎩⎪⎨⎪⎧首联:荆门外——远渡的地点楚国游——此行的目的颔联:山尽,江流——写景(远)颈联:飞天镜,结海楼——写景(近)尾联:故乡水,送行舟——抒情(思乡)登岳阳楼悲⎩⎨⎧景悲:夕阳、暮时、老木沧波己悲:万里来游、三年多难国悲:北宋灭亡、国家动荡不安五、拓展延伸说说你积累的“送别”名句。

【交流】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⑤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32156 7D9C 綜-#JhU31987 7CF3 糳39215 992F 餯=h24119 5E37 帷22610 5852 塒32880 8070 聰V21802 552A 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