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9课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名师教案
课题名称:修改文章中的错误(一)教学内容本课是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9课,主要讲解如何处理输入中出现的多字、漏子、错字等问题,学习内容包括打开已保存的WPS文档,利用退格键、删除键,以及“查找”和“替代”等功能对文档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改的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已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学会部分小软件的使用,已具备在WPS文字软件里输入中、英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探究能力。
一些学生从小在家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从低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畏惧感不强,通常在本课学习之前就或多或少地接触过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在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其信息技术掌握水平分化很严重:一小部分学生从来没接触过相关知识,一小部分学生早已通过各种途径学会了本课的大部分知识点,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本课知识呈一知半解的状态。
随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此阶段的学生除了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之外,注意力持久性仍然不高,而且个性比较自我,容易骄做、浮躁。
(三)设计思想学生群体整体水平差异很大,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会无法避免出现影响教学实效的情况,如教师号召力不强、学生容易无法专心听讲、课堂纪律比较差、学生思维僵化等情况。
本课努力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各教学环节充分一展自己所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参与交流,自评、互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打开WPS文字文档的方法。
(2)学会删除多字、插入漏字、修改重复错字的方法。
(3)学会定位光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5篇
【导语】《猎⼈海⼒布》主要写了海⼒布救了龙王的⼥⼉,得到了⼀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后来为了救乡亲们,他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乡亲们,⾃⼰却变成了⼀块⽯头的故事。
赞美了海⼒布热⼼助⼈、舍⼰救⼈的⾼贵品质。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9课《猎⼈海⼒布》教学反思 《猎⼈海⼒布》是第三单元的第⼀篇课⽂,⽽第三单元主要是民间故事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主⼈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彩,表达了劳动⼈民对幸福美好⽣活的期盼与追求。
本单元的语⽂要素是“了解课⽂内容,创造性德复述故事”。
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步要求,旨在让学⽣把故事讲得更⽣动,更有吸引⼒,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
本课需要紧扣读故事、创造性复述故事、缩写故事的要点展开教学。
教学时需要先让学⽣默读课⽂,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故事关键情节和线索,练习转变⾓⾊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既感受到民间故事的传奇,也加深对⼈物品质的体会。
最后通过“⼩练笔”,简要介绍那块叫“海⼒布”的⽯头的来历,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认识到: 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运⽤多种⽅法进⾏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理解重点句⼦来把握⼈物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这篇⽂章的故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从课⽂内容⼊⼿,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理解了课⽂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学,通过设计问题,让学⽣⽤合作探究的⽅式解决问题,提⾼学⽣⾃学能⼒。
2.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9课《猎⼈海⼒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训练⽬标是继续学习复述课⽂。
复述能⼒是⼩学⽣听说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年段⼜是复述能⼒培养的重要阶段。
通过单元其它课⽂的学习,学⽣对以归纳段落⼤意连起来复述课⽂,以抓总起句、过渡句、⼩结句复述课⽂的⽅法有了⼀定了解。
第九课课后反思
第九课《理想的风筝》的教学反思(柳树泉农场学校:吾甫尔·阿布都拉)这是一篇叙事散文。
课文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然后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上课和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
课文赞扬了刘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
课文借景抒情,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写人的方法值得借鉴。
因这篇课文较长,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把课文读熟并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读自悟。
尽量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刘老师课上的表现,也许别的残疾人也能做到,但课后的表现,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这也是让作者最佩服的地方,所以作者发出感叹。
出示句子:(最后一段)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老人,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
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不足之处:1、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不够重视,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课堂的气氛调动不起来,显得比较沉闷。
课堂上准备的编钟相关材料过多,因而介绍时占用的时间长,没有完成预定任务。
2、朗读的指导我觉得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做得不够到位。
在学生说到刘老师提问、考试时的情景时,应该让学生多读。
应该让学生先读再谈体会,接着再读。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说说刘老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应该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体会刘老师对学生的爱。
纠正措施: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理解能力去考虑、去准备,多观摩名师、名课的精彩之处,细加体会,不能再闭门造车,制造出教师讲解与学生领会之间的沟壑。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及反思《那一定会很好》课文原文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树林里。
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
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掎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
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日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义变成了一棵树。
《那一定会很好》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能根据文段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粒种子的生命历程。
4.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能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程,并能根据文段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生字词的语境运用:学生可能会在语境中错误使用生字词,教师要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举例:
-解释为什么作者用“三间小屋”来比喻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比喻的深层意义。
-通过对比喻的详细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精神生活,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4.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5.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认识自我,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1.理解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阐述。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词语的正确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喻的详细解读和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神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述自己的精神世界。
4.了解作者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反思参考2份)
(教学反思参考1)那一定会很好《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生动的童话故事,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充分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得到情感体验。
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1.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2.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3.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教学反思参考2)那一定会很好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让学生有独特的体验。
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他们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无法预设,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
这时老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体验,并引导好他们用这些体验去理解体会文本和中心。
《那一定会很好》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的童话故事,课文写了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板,这一段变化历程,学生读起来生动有趣。
并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谈话导入,质疑激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由朗读文本,有所感悟。
然后分小组学习,在小组讨论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学能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九课穷人教学反思(四篇)
第九课穷人教学反思对“物质贫穷”的品味越到位就越能达到表现“精神富足”的目的。
其实,在品味环境描写的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出生存环境的恶劣,同时也体会到穷人在困境中保持的那种美好的品质。
对穷人的善良、勤劳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而品味精神富足部分,重头戏在于品味人物的语言以及心理的描写。
在此环节上,主要抓住桑娜的复杂心理,原意是用朗读、品味的形式去体会其中的忐忑不安以及矛盾心理中的坚定。
在学习中学生是能够一定程面地体会到桑娜那种义无反顾地帮助穷人的爱心与同情心。
可对人物那种矛盾心理,以及复杂心理的原因却是无法理解到位。
因此,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仍然是不够透彻。
而后来体会渔夫与桑娜对话的环节中,学生始终也无法模仿出文本的味道。
因此在末段的对话中,虽然抓住了“熬”字进行体会,但对渔夫那种善良、宁可吃苦也要助人的精神的体会就不够深刻了。
细想开来,为何在品读“物质贫穷”的部分,学生会较有感触,而对“精神富足”部分的理解却有些阻滞。
原因之一是始终没有让学生进入情境的朗读,对篇章长的文段没有引导学生抓有效信息,进而朗读不到位,从而也没有对关键词句进行透彻的体会,这就导致了一知半解的局面。
第九课穷人教学反思(二)《穷人》一文在单元教学中理应要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同时要再次深入地去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描写的句子,去抒发美好情感的方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去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始终是一条主线和抓手。
在本课的教学中,整体思路分为理解《穷人》的“物质贫穷”以及“精神富足”这两大部分。
由于文章比较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预习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人物的主要活动”来划分三部分进行理解。
这几部分内容的概括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整体去感知全文。
在品味“物质穷苦”的部分上,我设计的是让学生自行读文章,在1~2自然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体会穷人的“穷”。
从学生的回答上看,学生能够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中体会桑娜一家的穷苦,并由环境描写中确实地体会到了作为穷人的那种悲惨的境地。
六年级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一、课文简介《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描写抗美援朝时期英雄战士邱少云的课文。
文章通过讲述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面对敌人的炮火,为了掩护战友和保证战斗的胜利,他选择了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最终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课文深刻展现了邱少云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黄继光》等抗美援朝相关故事,对那段历史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五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物描写的相关文章,对人物的心理和环境描写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
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快地把握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对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有更深刻的感悟。
三、教学效果1.成功之处课前,我精心设计了预习单,让学生们提前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生字词进行预习,这一举措有效消除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的时代隔阂,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专注和投入地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上,我利用学习单作为教学的有力工具,引导学生从课前导读开始,逐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初读课文和概括小标题的过程,学生们不仅有效梳理了课文内容,还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在小组合作环节,孩子们围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两个关键词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他们通过细读课文,挖掘出环境描写对氛围营造的作用,以及心理描写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深化人物形象中的重要性。
这样的讨论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与分享中,学生们对邱少云的精神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我的指导诵读,学生们能够将文本中的情感通过声音传达出来,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坚守信念、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这种情感的体验,使得学生们对课文的记忆更加深刻,对邱少云的英雄形象也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节课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
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课件
3-完成多字的删除。
2、插入漏字
1-光标定位到要添加 文字的位置。
2-输入文字完成漏字 的插入。
3、改错别字
1-光标定位到要改写 的文字前面。
2-键入文字,完成错 别字的修改。
注意:如果完成改写 后不切换回插入的状 态,会导致后面文字 都被修改。完成修改 后建议改回插入状态。
练习:请对本周记的错误进行修改,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月7日 第九周 星期一
东天过去了,微风悄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地上的泥土化冻了,变松了,踩上去软绵的。 田野里的醒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小河里冰融化 了,水地流着。河上的柳树发牙了,柔软的枝条随着微 风轻地摆动。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找错误
星期六
4月28日子 星六 晴
今
金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少儿旅游》。古Fra bibliotek介绍了
书中有一段话描述我国的骨代名城——西安,介了西安
的很多名胜古迹,像兵马俑、秦始皇陵、华清池、华山……
现在 我真想现就去那里看一看。
这篇文章有哪些问题?
多字 漏字 错字
1、删除多字
1-光标定位到要删除 的文字后面。
三年级下册英语科普版第九课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英语科普版第九课教学反思
在教授三年级下册英语科普版第九课时,我认真制定了教学目标,力求让学生在掌握单词和短语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日常交流。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环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图片和问答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了基础。
在单词和短语教学环节,我运用了游戏、实物展示等多种方法,使得学生们对单词和短语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课文讲解环节,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明白课文的意思。
在练习与互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所学句型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我在总结与作业布置环节,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使他们在课后能够自主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我认为整体效果还是较好的。
【人教版】《综合学习与实践》四年级上册 第九课 啄木鸟医生 教学设计
他另有一对闪着绿光的大眼睛,神气地竖
着几根胡子.
五、大显身手
(-)经过几个回合,相信你已经是一位出色的“啄木鸟医生”了。在班上开展一次竞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把下面这个“重症病人”治好。
示例:
3过妹妹洗碗
中午,一家人喊S,妹妹说"我来洗尊C!我就要上三年级了,RTVWSffiβs⅛菽.■⅛½“你皿\,δ⅛≡j."j⅛m>½WB试.温柔.
(5)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让童年的美好时光白士赢
三、病句医生
(-)造成病句的原因很多,例如结构残缺、对词义理解不清、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多余重复等。
(二)知识拓展
I、常见的病句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例如:
I.”下课了,在操场上玩游戏J这句话缺少了“谁”这个主语部分,谁在操场上玩游戏呢?意思不明白。
今季爱师以败左了.
饱。•一件灰色的上衣,一U■色的■子.
9tW9WTVI^αS.H±fi.I1n1、西瓜和I1t1ir
课堂小结
学会了给字词句段治病,希望同学们平时学习的时候认真仔细,不要让它们得病哦。
板书
啄木鸟医生
认一认
病字医生
病句医生
病文医生
大显身手
■■
(-)下面这篇文章中的病句是小红医生给诊断的,怎么样,效果不错吧。请你看一看,她治好了几处病,用到了哪些“诊断符号”。
生:用了移箭头所指处符号和删除符号生:用了插入两个空格和改正符号生:生:用了改正符号和移到箭头所指处
生:用了增补符号和保留符号
生:……
(-)用你学到的修改符号改正下面这段话,相信你一定能改好。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第9课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粤教版
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一.教学目标1.学会打开word文件的方法。
2.掌握删除多字、插入漏字、改错别字的操作方法。
3.掌握光标控制的技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对文章进行删字、插字、改字等简单编辑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贝贝跟我们一样,刚刚学用计算机不久,他用了好长时间终于把一编日记输入到计算机里,他太高兴了,高兴得忘记了检查一遍,就叫爸爸帮他打印出来交给老师。
结果老师在他的日记里发现了不少错误。
你们想不想看看贝贝的日记出现了那些错误呢?这日记就保存你们计算机上的“我的文档”里,文件名叫做我“喜欢西安”,我们一起来打开它看一看好吗?活动2【讲授】打开文件教师示范:先打开Word,再点“文件”→“打开”,在“查找范围”中选择“我的文档”再选择文件“我喜欢西安”,然后点击“打开”按扭就可以了。
师:除了老师刚才讲的那种方法,有没有同学还有其他方法呢?请他出来示范一下好吗?请学生上来示范(要求学生边操作边解释)。
并表扬示范的学生。
请所有学生选一种方法打开贝贝的日记“我喜欢西安”。
(请已经打开文件的学生做小老师,教不会打开的学生,强调不能替人做)活动3【讲授】发现日记里的错误,小结错误的种类学生打开文件后,让学生检查日记,看看有那些错误。
师:同学生们都看了没有,贝贝的日记里有那些错误呢?我们请个同学来说说好吗?学生说出日记中的错误。
(表扬学生检查得认真)师:好,刚才我们在贝贝的日记里找出来的错误有几种呢?请个同学生来说说好吗?学生说出错误的种类。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多字、漏字和错字。
教师小结:大家想一下,为什么贝贝的日记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呢?就是因为贝贝输完文章后一遍都没有检查,所以我们吸取贝贝的教训,输完文章后一定要检查。
活动4【讲授】小组合作,自学教材,修改日记。
师:好,日记里出现的错误我们已经找出来了,下面我们就各小组一起来帮贝贝修改一下好吗?请同学们拿着自己的书到小组长那里,一边看书,一边和小组长研究如何修改贝贝的日记中的错误好吗?学生到小组长那里与小组长一起探讨如何修改文章,教师巡堂指导,5分钟后请几个小组成员合作按错误种类分别示范。
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课件(1)
阅读课本62-63页, 学习删除多字,插入字 看见见一个瓶子
退格键 删除光标前面还是后面的字符?
删除键
二、删除多字
删除小游戏:
五位同学站一起,其中任意一位当光标, 老师说删除键或者退格键的时候, 被删除的同学回到座位上, 剩下的同学继续游戏。
【唐】白居易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
如果要改变 字块的顺序 要怎么做呢?
二、删除多字 退格键
看见见一个瓶子
删除光标前边的字符
删除键 删除光标后边的字符
三、插入漏字 怎 办呢
怎么 办呢
①在漏了字的地方 单击鼠标,定位光标
②输入漏掉的“么” 字
四、改错别字
放近瓶子里 ①在“近”字前面单击,定位光标 放瓶子里 ②删除“近”字 放进瓶子里 ③输入正确的“进”字
先删除,再输入正确的字
四、改错别字
把光标定位在某个 句子的中间,分别 在“插入”和“改 写”的状态输入文 字,看看对本来的 文字有什么影响!
四、改错别字
(2)“改写” 状态下是怎么修改错别字的?
放І近瓶子里
输入正确的字会直接替换光标后面的字
五、显身手
打开word文档《桂林山水节选》 改正文中的错误
六、总结拓展
独坐敬亭山
粤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
一、打开文件
电脑桌面上,“四年级第9课”文件夹,
打开《乌鸦喝水》word文件,找出文中的错误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见 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 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近瓶子里,瓶子 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范文(8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范文(8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1一、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
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特别必要的。
由于学生之前未接触此类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读的陋俗。
所以,造成了班级中学生朗读水平下降。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味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让学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读,不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详细的引导,点拨,也是徒劳。
这里就要求教师把握丰富好玩的教学手段,如:让学生们自己表演一下,文中消失的景观。
使文中的客观文字,变的丰富真实,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必要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对“景”了然于心。
否则,很难到达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识字教学的时间不够由于本课消失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
对学生的把握来说有肯定的难度。
所以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也相应的加长。
当把这些我会认的字记熟后,在带入课文中就好学多了,而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还是用来示范写。
请同学演板,共同观看,纠错而获得正确标准的字体方式为主。
写字教学中,突出一样构造的字的这个重点。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育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固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方,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
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胜利的课。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黄山奇石》教师教学反思2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但是我们的识字教学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视了对字意的理解。
而学生阅读力量的起步,就在于对字意的理解,组字成词,连词成句,只有先读懂字词,才能更精确地理解句子。
阅读力量的培育,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词中逐步提高的。
我们的解字词的教学,不能依靠于“词语手册”等帮助书,作为教师,我们要擅长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省时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本课是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英文打字与击键要领后,进一步学习输入中文,以及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 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为后面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打印以及编制作文集作铺垫。
二、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
通过前面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能力,基本能够使用一部分软件,已具备在Word软件里输入中英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解能力、自学探究能力,也知道了一些功能键的操作与使用,这给这节课的操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Word软件里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
(2)掌握删除多字和定位光标的方法。
(3)掌握在文段中插入漏字的方法。
(4)掌握改写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使用改写功能来改写错别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提高自己借助辅助材料完成操作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式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真观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在输入中文时,及时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认真、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删除多字,改错别字、插入漏字的方法。
难点:综合及灵活运用这些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五、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在教法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多媒体与教学整合,围绕“以任务为主轴,问题为主线,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教学,有效地把知识和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抢答、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完成一个个任务,并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六、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轴,通过设置一个个的任务,
指导学生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另外,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以“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多字、漏字、错别字的修改过程的视频。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模仿操作,从而完成任务。
七、课前准备
1.《我喜欢西安》、《玲玲的日记》两篇未修改的文档
2.演示课件、操作过程视频(微课)
八、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引”、“探”、“用”、“拓”这四个环
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结合以上几点,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一、好的方面:
(一)激趣导入,做好铺垫。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被动的,但是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
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几张照片——南雄旅游胜地,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东西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由简变繁,层层递进,不断拓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
如果一开始就拿一篇文章给学生改,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
于是,我选取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里三句有错误的古诗句让学生修改,一则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增加他们的信心,二则为后面的修改文章作了铺垫。
后面的修改文章,我考虑到文章描绘的是西安,我觉得西安对于学生来说太不熟悉了,于是我改了范例,变成《我的家乡南雄》,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来展开课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习氛围更浓。
我还进行了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不仅进行知识的总结,我还扩展到键盘指法、学习习惯等方面,最后以一句名言告诉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
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不断拓展,达到教学目标。
(三)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掌握操作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也较大地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直观演示,加深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看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能够使学生较快的掌握新知。
我还多方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上台演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调动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在教学时,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巧妙地把他们学过的语文知识引入课堂,这样,也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感受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计算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六)小组比赛,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一般对漫画、图片这些比较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对文字比较乏味。
考虑到这点,我想到了小组比赛的方式,上课前我先告知学生,这节课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或者每上台示范操作都可为小组争得一分。
到课堂结束后统计各小组分数,哪个小组高分将获得一份神秘礼物。
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课堂呈现你追我赶的气氛。
二、不足之处: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我觉得本节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很好地安排时间,教学组织不严谨
整一堂课,时间很仓促。
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组织教学。
例如,在第一个环节——修改古诗句,我采取的是一句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操作,而且有些还有多种方法,我不断地请学生示范,结果花去了十几分钟。
第二个环节——修改文章,我先让学生先找错误,然后才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文章的修改。
这样下来,时间又花去了几分钟。
其实,发现错误也应由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把时间留给学生,既能锻炼学生,也为后面作品的评价争取更多时间。
(二)语言不够精炼,教学评价不够深度。
语言不够精炼,这也是时间不够的原因。
例如,步骤的讲解、知识的总结、等都出现了比较啰嗦、不够精炼的现象,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面。
教学评价不够深度,没有达到反馈的作用。
学生完成文章的修改后是作品的评价,评价没有讲到重点,对于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没有指出,只是简单地评价学生有没有修改完,能拿多少分,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东西。
而真正的评价应是指出学生操作所遇到的问题,透过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改进方法。
今后我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努力,改进。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