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是作者的回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回忆,学习《繁星》(七一)。 (1)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学习: ( 七一 ) ,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己的哪些童年回忆 ?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2)生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3)同桌交流问题。
(4)师指名交流问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蔓,形声,从艹,曼声。本义: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c. 形近字识记:膝(膝盖)漆(油漆)躲(躲开)剁(剁肉) ⑤指导书写。“藤”下面的“氺”,笔顺是:竖钩、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躲” 左边的“身”里面是两横,“身”为偏旁时第七笔长撇改成短撇。 (2)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设计意图】 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学时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新 词,以便掌握更多的字。
(4)体会诗韵。 ①师引导:你发现这首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秘密了吗?
②预设:韵脚“了、里”。 ③读出节奏。(出示课件)
a. 反复诵读。师指名读,评价朗读;师范读后师生合作朗读。 b. 理解“风雨”。师:“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一样吗?
示例 1:“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示例 2:“心中的风雨”指经历的困难、挫折、痛苦…… c. 朗读《繁星》(一五九),注意复沓的手法,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人生经历,感受她“心中的风雨”。(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2. 学习《繁星》(七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本单元主题是写出真情实感,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篇课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练笔“写一次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4篇课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边塞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泽东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3 1.会认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

门迎凉有感》。

3.抓住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前后不同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以

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4.抓住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抓住对国方兵士和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

军神

2 青山处处埋忠骨 2 清贫 1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渭、仞、岳、蓟”等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9课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名师教案

《第9课 修改文章中的错误》名师教案

课题名称: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9课,主要讲解如何处理输入中出现的多字、漏子、错字等问题,学习内容包括打开已保存的WPS文档,利用退格键、删除键,以及“查找”和“替代”等功能对文档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修改的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已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学会部分小软件的使用,已具备在WPS文字软件里输入中、英文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探究能力。

一些学生从小在家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从低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畏惧感不强,通常在本课学习之前就或多或少地接触过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因此,在同一个班里的学生,其信息技术掌握水平分化很严重:一小部分学生从来没接触过相关知识,一小部分学生早已通过各种途径学会了本课的大部分知识点,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本课知识呈一知半解的状态。

随着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此阶段的学生除了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之外,注意力持久性仍然不高,而且个性比较自我,容易骄做、浮躁。

(三)设计思想

学生群体整体水平差异很大,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会无法避免出现影响教学实效的情况,如教师号召力不强、学生容易无法专心听讲、课堂纪律比较差、学生思维僵化等情况。本课努力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在各教学环节充分一展自己所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参与交流,自评、互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下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五下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五下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古诗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诗题。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相关的内容。

2.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所看到的诗中的哪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3.让学生披文入境,再现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内心世界。

二、成功之处

由于古诗与现代的生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跨度,因此,我在教学《从军行》时采用了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并适时地补充一些资料,以帮助学生感受千年前悲壮、苍凉的边塞生活。我还播放了歌曲《从军行》,学生很快被那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住了,那荒漠古战场的宏大的场景,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古代,仿佛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同时,我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

三、不足之处

1.课堂教学时间超时。

2.“遥望”“暗”指导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彻。

四、改进措施

探究的深度要适当,在指导学生对“暗”字的理解时,挖掘得太深,因而耽误了时间。同时,再设计让学生理解不击败敌人,决不还的这种忠心报国的豪情壮志时,可以从“不还”二字反问学生,将士们真的不想回家吗?从而可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可以提问为什么远远地望着,却只能看到玉门关呢?可以从这启发学生体会大漠的荒凉。这个“暗”字,不仅仅是环境恶劣,也体现将士们内心的孤独、沉重、压抑。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反思1、学生在初读基础上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2、带领学生通过人物的表现及周围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

3、全文情感真挚,十分感人,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篇典型范例。

4、课前,让学生观看董存瑞炸暗堡的短片,给孩子们讲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讲抗美援朝的故事背景。

5、让学生读文章思考,课文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又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联系,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还有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体现邱少云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环境描写。

(1)点明时间、地点及文化

(2)交代故事的背景,渲染故事的气氛,奠定故事的感情基调

7、心理描写。文章为了体现邱少云的革命精神,却大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12自然我段全是心理活动,并且运用了比喻。突出了邱少云高大形象。

8、学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大大提高了习作能力,并提高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5篇

【导语】《猎⼈海⼒布》主要写了海⼒布救了龙王的⼥⼉,得到了⼀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后来为了救乡亲们,他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乡亲们,⾃⼰却变成了⼀块⽯头的故事。赞美了海⼒布热⼼助⼈、舍⼰救⼈的⾼贵品质。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9课《猎⼈海⼒布》教学反思

《猎⼈海⼒布》是第三单元的第⼀篇课⽂,⽽第三单元主要是民间故事单元,⼀共安排了两个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主⼈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故事情节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彩,表达了劳动⼈民对幸福美好⽣活的期盼与追求。

本单元的语⽂要素是“了解课⽂内容,创造性德复述故事”。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步要求,旨在让学⽣把故事讲得更⽣动,更有吸引⼒,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

本课需要紧扣读故事、创造性复述故事、缩写故事的要点展开教学。教学时需要先让学⽣默读课⽂,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故事关键情节和线索,练习转变⾓⾊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既感受到民间故事的传奇,也加深对⼈物品质的体会。最后通过“⼩练笔”,简要介绍那块叫“海⼒布”的⽯头的来历,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认识到:

1、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运⽤多种⽅法进⾏朗读,在朗读过程中,通过理解重点句⼦来把握⼈物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这篇⽂章的故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从课⽂内容⼊⼿,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理解了课⽂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学,通过设计问题,让学⽣⽤合作探究的⽅式解决问题,提⾼学⽣⾃学能⼒。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

2.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唐宋,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两个时代,无数的诗人就像夏夜的繁星,各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走进南宋,一起走进诗人陆游的心灵,去感受他的情怀。

2.简介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晚年退居家乡。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3.导入课题:陆游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他年少的时候就立下“马上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人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诗歌,一起感受他在68岁写下这首诗的情怀。(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将课题读通、读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四部分(9—11自然段)故事的结果。写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二、初步自学。
(课件出示5)
1.自学提示:
(1)说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看谁用的字少。
生总结、汇报:
课文写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听鸟语、救乡亲、变石头这几件事。
(板书:救白蛇得宝石听鸟语救乡亲变石头)
(2)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课件出示6)
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生总结、汇报:
课文总共可以分为四部分:(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海力布热心帮助大家,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第二部分(3—4自然段)故事的起因。写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
第三部分(5—8自然段)故事的经过。写海力布借着宝石得到了可怕的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
B小白蛇不希望海力布拿走宝石。
C小白蛇说话非常啰唆,不讨人喜欢。
答案
一、酬誓
二、1.敬爱2.感谢3.谎言
三、A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学。我通过设计问题,并让学生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如,在了解海力布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效果比较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教案及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那个星期天》节选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文章主要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 了由盼望、兴奋、期待、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心情变化的过程。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 体现“我”的心情历程。为了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1.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期盼”经历。 通过品读文中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 情变化,体会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这种体会是感同身受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让真情自然流露。 作者从语言、环境、动作、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细腻真实地向我们表达了在那一天漫长的等 待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融情于景、事物当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特别是通过写光线的变化来烘托人 物心情的写法,值得学生借鉴。因此,在课堂的结尾,我引导学生由本课延伸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并积 累好词好句,将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落到实处。
板块二 细细品味,感受人物性格
5
1. 再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 法。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从课文第 7 自然段母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她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现承 诺,并因此感到自责、不安,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爱,她是一位好母亲。 2. “我”既然这么希望出去,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母亲做那做不完 的一件又一件事? (1)学生交流。 (2)示例:文中的“我”乖巧又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所以才一直都在等待,而并没有任性撒 泼。 3. 回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虽然母亲最终没能兑现她的承诺,但是小男孩也并没有抱怨母亲,我觉得我们也应 该像作者那样,多多体谅一下辛苦工作的父母。 【设计意图】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需扮演好舵 手的角色,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落实从语文课本走到生活当 中去。

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第9课是《古诗三首》,目标达成情况如何,反思如下:

1、关于字词教学

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并组词。“暮”字下面是一个日,太阳落山了,意思就是傍晚。强调易写错的字,如“吟、瑟、缘、输”等。

2、关于朗读和背诵

课上,孩子们基本已经会背诵三首古诗了。课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还对古诗和注释进行了默写。

3、关于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基本没有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感悟古诗总结的道理有点难,基本上是我总结出的。

《暮江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轻松、畅快的心情,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这样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雪梅》这首诗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4、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课上,学生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他们一旦落笔写下来,问题就出来了,很多字词理解不到位,比如“一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有学生写到“余晖铺

洒在水面上,一半江水是青绿色,一半江水是红色」

这个解释看似正确,实则理解不到位。根据书中的注释,正确的理解

和规范的表达是“红日西沉,夕阳铺洒在江面上,夕阳没有照射到的那部分江水,呈现出青绿色,而夕阳照射到的那部分江水呈现出红色J 所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能随意地说,还是得借助注释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五下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五下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五下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古诗,不仅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将对五下第9课中关于古诗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反思

在教学中,老师过于注重对古诗词的解读,而忽视了学生对于古诗

的理解和感悟。课堂上,老师主要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古诗的意

境和修辞手法,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这种传统的教

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自主性,使他们对古诗缺乏兴趣和热情。

二、改进措施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

过课前导入、配以音乐、图像等多媒体资源,营造出与古诗相符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时,可以播

放登鹳雀楼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登高远眺的美好。

2. 引导学生参与,促进思考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参与,促进他们的思考。通过提问、

小组合作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古诗的意义,并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时,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

表达了什么情感?为什么?”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人欣赏江雪的心境。

3. 鼓励学生创作,提升表达能力

除了学习古诗,学生也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创作。通过对古诗的模仿和改编,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习《静夜思》这首诗之后,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写一篇《夜晚的心情》的短文,展示自己对夜晚的感悟和理解。

4. 提供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短诗三首教育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 短诗三首教育教学反思

《9.短诗三首》教学反思

《短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诗歌单元第一课,这一课由冰心的三首小诗组成,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和对母爱的赞扬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扬。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歌曲导入,走进诗歌

在上课时,我让同学们一起唱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完之后让同学们回忆与妈

妈相处的情景,由母爱导入诗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在评导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进而实现用“繁星”学

习现代诗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品

味诗歌的语言,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特别是对《繁星一五九》中两个“风雨”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风雨与困难理解诗句,并在体会中理解诗歌的情感。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以歌曲导入,形式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以往遇到诗歌课都是老师讲解诗歌,这次我让学生反复品读,发挥想象力,并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件体会诗歌意境,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诗歌意思,在阅读中品味作者对母爱的赞扬之情。

三、不足之处

(一)一部分学困生学习这三首诗歌比较费劲,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牛郎和织女》 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牛郎和织女》 教案含教学反思

9牛郎织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

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其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你知道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牛郎织女)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嫂子牛郎

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再读

(2)牛郎老牛

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板书“舔”,教学“添”)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

(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作方法——铺垫。铺垫是为下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板书:铺垫)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现代诗”这一主题,编排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4篇课文,这些课文中的诗歌都有着浓浓的意味,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短诗三首》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绿》是对春天的赞美,是对大自然的热爱。《白桦》歌颂了白桦的高洁之美。《在天晴了的时候》体现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主题。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短诗三首2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

3.体会诗歌的韵味,与同学交流读后

4.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 2

白桦 2

在天晴了的时候 1

综合性学习 2

1.根据需要收集诗歌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2.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合作编小诗集;朗读诗歌时能用恰当的语气、表情、手势。

语文园地 2

1.能与同学交流诵读诗歌后的感受。

2.认识8个古代文人,认识“屈、渊”等10个生字。

3.学习描写颜色的句

4.诵读诗歌,并尝试仿写诗

5.积累有关诗的名言。9短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3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新词,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主要指导学生读准“啊、膝”等字的音变和易误读的字,指导“繁、藤”等笔画较多的字的书写,理解“永不漫灭、思潮”等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广东省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9课《修改文章中的错误》。本课是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英文打字与击键要领后,进一步学习输入中文,以及使用日常的办公软件Word 把作文、日记和各种有用的文字资料保存到计算机中,为后面在计算机中进行文稿的编辑、修饰、打印以及编制作文集作铺垫。

二、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前面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能力,基本能够使用一部分软件,已具备在Word软件里输入中英文的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理解能力、自学探究能力,也知道了一些功能键的操作与使用,这给这节课的操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Word软件里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

(2)掌握删除多字和定位光标的方法。

(3)掌握在文段中插入漏字的方法。

(4)掌握改写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使用改写功能来改写错别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提高自己借助辅助材料完成操作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式思维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集体精神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真观察,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2)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在输入中文时,及时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认真、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删除多字,改错别字、插入漏字的方法。

难点:综合及灵活运用这些修改文章的方法,修改文章中的错误。

五、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在教法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将多媒体与教学整合,围绕“以任务为主轴,问题为主线,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来开展教学,有效地把知识和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在学法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抢答、自主探究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完成一个个任务,并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六、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轴,通过设置一个个的任务,

指导学生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另外,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以“微课”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多字、漏字、错别字的修改过程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模仿操作,从而完成任务。

七、课前准备

1.《我喜欢西安》、《玲玲的日记》两篇未修改的文档

2.演示课件、操作过程视频(微课)

八、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引”、“探”、“用”、“拓”这四个环

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结合以上几点,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一、好的方面:

(一)激趣导入,做好铺垫。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被动的,但是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几张照片——南雄旅游胜地,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东西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由简变繁,层层递进,不断拓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如果一开始就拿一篇文章给学生改,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于是,我选取了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里三句有错误的古诗句让学生修改,一则学生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增加他们的信心,二则为后面的修改文章作了铺垫。后面的修改文章,我考虑到文章描绘的是西安,我觉得西安对于学生来说太不熟悉了,于是我改了范例,变成《我的家乡南雄》,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来展开课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习氛围更浓。我还进行了知识的拓展,例如,在课堂总结环节,我不仅进行知识的总结,我还扩展到键盘指法、学习习惯等方面,最后以一句名言告诉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不断拓展,达到教学目标。

(三)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学习掌握操作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也较大地提高学生之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直观演示,加深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演示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看到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能够使学生较快的掌握新知。我还多方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和上台演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调动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在教学时,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巧妙地把他们学过的语文知识引入课堂,这样,也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感受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了计算机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六)小组比赛,调动积极性。

小学生一般对漫画、图片这些比较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对文字比较乏味。考虑到这点,我想到了小组比赛的方式,上课前我先告知学生,这节课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或者每上台示范操作都可为小组争得一分。到课堂结束后统计各小组分数,哪个小组高分将获得一份神秘礼物。通过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进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课堂呈现你追我赶的气氛。

二、不足之处: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本节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没有很好地安排时间,教学组织不严谨

整一堂课,时间很仓促。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组织教学。例如,在第一个环节——修改古诗句,我采取的是一句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操作,而且有些还有多种方法,我不断地请学生示范,结果花去了十几分钟。第二个环节——修改文章,我先让学生先找错误,然后才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文章的修改。这样下来,时间又花去了几分钟。其实,发现错误也应由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把时间留给学生,既能锻炼学生,也为后面作品的评价争取更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