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题复习 含答案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17:三角形及其性质(含中考真题)
专题17 三角形及其性质☞解读考点知识点名师点晴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理解三角形有关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并会作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三角形的中位线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进行角的有关计算与证明☞2年中考【题组】1.(崇左)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第三边可能是()A.2 B.3 C.5 D.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2<x<5+2,即3<x<7.故选C.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2.(来宾)如图,△ABC中,∠A=40°,点D为延长线上一点,且∠CBD=120°,则∠C=()A.40° B.60° C.80° D.10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C=∠CBD﹣∠A=120°﹣40°=80°.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柳州)如图,图中∠1的大小等于()A.40° B.50° C.60° D.70°【答案】D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4.(南通)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5,6,10B .5,6,11C .3,4,8D .4a ,4a ,8a (a >0) 【答案】A . 【解析】试题分析:A .∵10﹣5<6<10+5,∴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 B .∵11﹣5=6,∴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C .∵3+4=7<8,∴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D .∵4a+4a=8a ,∴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5.(宿迁)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9 B .12 C . 7或9 D .9或12 【答案】B . 【解析】试题分析:当腰为5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成立,周长=5+5+2=12; 当腰长为2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不成立;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 故选B .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三边关系;3.分类讨论.6.(雅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430x x -+=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 )A .5B .7C .5或7D .10 【答案】B .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2.三角形三边关系;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分类讨论.7.(绵阳)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BE ,CD 相交于点F ,∠ABC=42°,∠A=60°,则∠BFC=( )A .118°B .119°C .120°D .121° 【答案】C . 【解析】试题分析:∵∠A=60°,∴∠ABC+∠ACB=120°,∵BE ,CD 是∠B 、∠C 的平分线,∴∠CBE=21∠ABC ,∠BCD=21∠BCA ,∴∠CBE+∠BCD=21(∠ABC+∠BCA )=60°,∴∠BFC=180°﹣60°=120°,故选C . 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广州)已知2是关于x 的方程2230x mx m -+=的一个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恰好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两条边长,则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 )A .10B .14C .10或14D .8或10 【答案】B .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3.三角形三边关系;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分类讨论.9.(北海)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中心 D .重心 【答案】D . 【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故选D . 考点:三角形的重心.10.(百色)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正三角形B .正方形C .正五边形D .正六边形 【答案】A . 【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A 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 .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11.(百色)△ABC 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的长度是( )A .4B .4或5C .5或6D .6 【答案】B . 【解析】试题分析: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 ,b 边上的,边c 上的高为h ,△ABC 的面积是S ,那么a=24S ,b=212S ,c=2S h ,又∵a ﹣b <c <a+b ,∴22222412412S S S S Sh -<<+,即2233S S Sh <<,解得3<h <6,∴h=4或h=5,故选B .考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2.三角形的面积;3.三角形三边关系;4.综合题.12.(广安)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答案】D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3.(宜昌)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A .正方形B .矩形C .平行四边形D .直角三角形 【答案】D . 【解析】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 . 考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2.多边形.14.(长沙)如图,过△ABC 的顶点A ,作BC 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A .B .C .D . 【答案】A . 【解析】试题分析:为△ABC 中BC 边上的高的是A 选项.故选A .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5.(鄂尔多斯)如图,A .B 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上的两个格点,在格点中任意放置点C ,恰好能使△ABC 的面积为1的概率是( )A .256B .51C .254D .257【答案】A .考点:1.概率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16.(淄博)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C ∥AB ,CB ⊥AB ,AB=AD ,CD=12AB ,点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则△AEF 与多边形BCDFE 的面积之比为( )A.17 B .16 C.15 D.14【答案】C.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面积;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综合题.17.(淮安)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答案】75°.【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AB ∥CD ,∴∠3=∠4=45°,∴∠2=∠3=45°,∵∠B=30°,∴∠1=∠2+∠B=30°+45°=75°,故答案为:75°.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宜宾)如图,AB ∥CD ,AD 与BC 交于点E .若∠B=35°,∠D=45°,则∠AEC= .【答案】80°.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9.(巴中)若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 、b 满足229(2)0a b -+-=,则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1<c <5.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290a -=,20b -=,解得a=3,b=2,∵3﹣2=1,3+2=5,∴1<c <5.故答案为:1<c <5.考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2.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3.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 20.(南充)如图,点D 在△ABC 边BC 的延长线上,CE 平分∠ACD ,∠A=80°,∠B=40°,则∠ACE 的大小是 度.【答案】60. 【解析】试题分析:∵∠ACD=∠B+∠A ,而∠A=80°,∠B=40°,∴∠ACD=80°+40°=120°,∵CE 平分∠ACD ,∴∠ACE=60°,故答案为: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1.(佛山)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 个. 【答案】10. 【解析】试题分析:∵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三边长可以为:1,8,8;2,7,8;2,8,8;3,6,8;3,7,8;3,8,8;4,5,8;4,6,8;4,7,8;4,8,8;故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10个.故答案为:10.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22.(广东省)如图,△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若ABC 12S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答案】4.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2.综合题.23.(长春)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若△ABE 的面积为8,CE=3,则线段BE 的长为 .【答案】5. 【解析】试题分析:过E 作EM ⊥AB 于M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BC=CD=AB ,∴EM=AD ,BM=CE ,∵△ABE 的面积为8,∴12×AB×EM=8,解得:EM=4,即AD=DC=BC=AB=4,∵CE=3,由勾股定理得:BE=22BC CE +=2243+=5,故答案为:5.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三角形的面积;3.勾股定理.24.(昆明)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高AD、BE相交于点H,BC=43,在BE上截取BG=2,以G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则△ABH与△GEF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53 2.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重心;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综合题;5.压轴题.25.(临沂)如图,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中线,BD 与CE 相交于点O ,则OBOD =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ABC 的中线BD 、CE 相交于点O ,∴点O 是△ABC 的重心,∴OBOD =2.故答案为:2.考点:1.三角形的重心;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6.(六盘水)如图,已知, l1∥l2,C1在l1上,并且C1A ⊥l2,A 为垂足,C2,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 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答案】理由见试题解析.考点: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三角形的面积.27.(达州)化简2221432a a a a a a +⋅----,并求值,其中a 与2、3构成△ABC 的三边,且a 为整数.【答案】13a -,1.【解析】试题分析:原式第一项约分后,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把a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考点:1.分式的化简求值;2.三角形三边关系.28.(青岛)【问题提出】用n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问题探究】不妨假设能搭成m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为探究m与n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从特殊入手,通过试验、观察、类比、最后归纳、猜测得出结论.【探究一】(1)用3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此时,显然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3时,m=1.(2)用4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只可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2根木棒这一种情况,不能搭成三角形.所以,当n=4时,m=0.(3)用5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3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若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1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5时,m=1.(4)用6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4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若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2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6时,m=1.n 3 4 5 6m 1 0 1 1【探究二】(1)用7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仿照上述探究方法,写出解答过程,并将结果填在表②中)(2)用8根、9根、10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只需把结果填在表②中)n 7 8 9 10m你不妨分别用11根、12根、13根、14根相同的木棒继续进行探究,…【问题解决】:用n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设n分别等于4k﹣1,4k,4k+1,4k+2,其中k是正整数,把结果填在表③中)表③n 4k﹣1 4k 4k+1 4k+2m【问题应用】:用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写出解答过程),其中面积最大的等腰三角形每腰用了根木棒.(只填结果)【答案】【探究二】:2;1;2;2;【问题解决】:k;k﹣1;k;k;【问题应用】:672.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三角形三边关系;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探究型.【题组】1.(福建南平)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A.1,2,1 B.1,2,2 C.1,2,3 D.1,2,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计算两个较小的边的和,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即可:A、1+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1+2>2,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C、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1+2<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浙江台州)如图,跷跷板AB的支柱OD经过它的中点O,且垂直于地面BC,垂足为D,OD=50cm,当它的一端B着地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AC为()A.25cm B.50cm C.75cm D.100cm【答案】D.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3.(•北海)如图△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已知DE=5,则BC的长为()A.8 B.9 C.10 D.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2DE=2×5=10.故选C.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营口)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50°,∠A=26°,将△ABC沿DE折叠,点A的对应点是点A′,则∠AEA′的度数是()A.145°B.152°C.158°D.160°【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中位线定理.5.(•威海)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AC=70°B.∠DOC=90°C.∠BDC=35°D.∠DAC=5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BA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O,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OB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DOC=∠AOB,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CO,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BDC,判断出AD为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求出∠DAC.试题解析:∵∠ABC=50°,∠ACB=60°,∴∠BAC=180°-∠ABC-∠ACB=180°-50°-60°=70°,故A选项正确,∵BD平分∠ABC,∴∠ABO=12∠ABC=12×50°=25°,在△ABO中,∠AOB=180°-∠BAC-∠ABO=180°-70°-25°=85°,∴∠DOC=∠AOB=85°,故B选项错误;∵CD平分∠ACE,∴∠ACD=12(180°-60°)=60°,∴∠BDC=180°-85°-60°=35°,故C选项正确;∵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平分线,∴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DAC=12(180°-70°)=55°,故D选项正确.故选B.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江苏淮安)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值可以为(只需填一个整数)【答案】4(答案不唯一).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7、(广东广州)△ABC中,已知∠A=60°,∠B=80°,则∠C的外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答案】140..【解析】试题分析:∵∠A=60°,∠B=80°,∴∠C的外角=∠A+∠B=60°+80°=14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8.(湖北随州)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度.【答案】75.【解析】试题分析:如答图.∵∠3=60°,∠4=45°,∴∠1=∠5=180°﹣∠3﹣∠4=75°.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对顶角的性质.☞考点归纳归纳 1:三角形的有关线段基础知识归纳:中线: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角平分线: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基本方法归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线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例1】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BD平分∠ABC交EF于点D,若AB=4,BC=6,则DF=_____.【答案】1.考点: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归纳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基础知识归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基本方法归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并且还可以利用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求某些量的取值范围.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是解决三角形的边的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例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 B.10 C.11 D.12【答案】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归纳 3:内角和定理基础知识归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基本方法归纳: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求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或证明角相等的重要工具.【例3】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B.54°C.40°D.5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B=46°,∠C=54°,∴∠BAC=180°-∠B-∠C=180°-46°-54°=80°,∵AD平分∠BAC,∴∠BAD=12∠BAC=×80°=40°,∵DE∥AB,∴∠ADE=∠BAD=40°.故选C.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归纳 4:三角形的外角基础知识归纳:(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基本方法归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外角是解决角的计算与角的大小比较的重要工具.【例4】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B=30°,∠D=40°,则∠AOC的度数为()A.60°B.70°C.80°D.90°【答案】B.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年模拟1.(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65°,则∠2的度数为()A.10° B.15° C.20° D.2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图像可知∠1与∠2互余,因此∠2=90°-65°=25°.故选D.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如图所示,AB∥CD,∠D=26°,∠E=35°,则∠ABE的度数是()A.61° B.71° C.109° D.119°【答案】A .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九年级下学期4月中考模拟)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DCB=90°.若∠1+∠B=70°,则∠2的度数为()A.20° B.40° C.30° D.2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1+∠B=70°,∵a∥b,∠DCB=90°,∴∠2=180°﹣∠3﹣90°=180°﹣70°﹣90°=20°.故选A.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4.(广东省佛山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将△ABC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则∠1+∠2的度数为()A. 120° B. 135° C. 150° D. 180°【答案】D.考点: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如图,△ABC的各个顶点都在正方形的格点上,则sinA的值为()A5525522510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延长AC交网格于点E,连接BE,∵55,AB=5,∴AE2+BE2=AB2,∴△ABE是直角三角形,∴sinA=55BEAB,故选A.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三角形的面积;3.勾股定理;4.表格型.6.(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中考一模)如图,已知S△ABC=8m2,AD平分∠BAC,且AD⊥BD于点D,则S△ADC= m2.【答案】4.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面积.7.(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中考直升模拟)长为1、2、3、4、5的线段各一条,从这5条线段中任取3条,能构成钝角三角形的概率是.【答案】1 5.【解析】试题分析:从长度分别为1,2,3,4,5的五条线段中,任取三条,所有的情况共有10种,其中,取出的三边能构成钝角三角形时,必须最大边的余弦值小于零,即:较小的两个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的平方,故满足构成钝角三角形的取法只有:2、3、4 和2、4、5两种,故取出的三条线段为边能构成钝角三角形的概率是21105 . 考点:1.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三角形三边关系.8.(广东省佛山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已知△ABC 中,∠A=40°,剪去∠A 后成四边形,则∠1+∠2= 度.【答案】220.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湖北省黄石市6月中考模拟)如图,点A1,A2,A3,A4,…,An 在射线OA 上,点B1,B2,B3,…,Bn ﹣1在射线OB 上,且A1B1∥A2B2∥A3B3∥…∥An ﹣1Bn ﹣1,A2B1∥A3B2∥A4B3∥…∥AnBn ﹣1,△A1A2B1,△A2A3B2,…,△An ﹣1AnBn ﹣1为阴影三角形,若△A2B1B2,△A3B2B3的面积分别为1、4,则△A1A2B1的面积为__________;面积小于的阴影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答案】12;6.【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A2B1B2∽△A3B2B3,因此可知2132A B A B =212323A B B A B B S S=12,2233A B A B =212323A B B A B B SS=12,再由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3.三角形的面积;4.规律型.。
2020年高考数学(文)二轮专项复习专题0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含答案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3-1 三角函数的概念【知识要点】1.角扩充到任意角:通过旋转和弧度制使得三角函数成为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2.弧度rad 以及度与弧度的互化:οοο3.57)π180(rad 1,π180;≈===r l α. 3.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角α 的顶点在原点,始边在x 轴正半轴上,终边上任意一点P (x ,y ),|OP |=r (r ≠0),则;cos ;sin r x r y ==αα⋅=xy αtan5.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OM ,正切线6.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αααααcos sin tan ,1cos sin 22 7.诱导公式:任意角α 的三角函数与角ααα±±-2π,π,等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统一为“k ·2π±α ”形式,记忆规律为“将α 看作锐角,符号看象限,(函数名)奇变偶不变”.【复习要求】1.会用弧度表示角的大小,能进行弧度制与角度制的互化;会表示终边相同的角;会象限角的表示方法. 2.根据三角函数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中的符号,牢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会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求任意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4.理解并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诱导公式. 【例题分析】例1 (1)已知角α 的终边经过点A (-1,-2),求sin α ,cos α ,tan α 的值;(2)设角α 的终边上一点),3(y P -,且1312sin =α,求y 的值和tan α . 解:(1)5||==OA r ,所以.2tan ,55cos ,55252sin ==-==-=-==x y r x r y ααα(2),13123sin ,3||22=+=+==y y y OP r α 得⎪⎩⎪⎨⎧=+>13123022y y y ,解得.3236tan ,6-=-===x y y α 【评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某一角三角函数值应熟练掌握,同时应关注其中变量的符号.例2 (1)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①sin330°cos(-260°)tan225° ②sin(-3)cos4 (2)已知cos θ <0且tan θ <0,那么角θ 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象限角 D .第四象限角 (3)已知α 是第二象限角,求角αα2,2的终边所处的位置.解:如图3-1-1,图3-1-2(1)①330°是第四象限角,sin330°<0;-260°是第二象限角,cos(-260°)<0;225°是第三象限角,tan225°>0;所以sin330°cos(-260°)tan225°>0.②-3是第三象限角,sin(-3)<0;5是第四象限角,cos5>0,所以sin(-3)cos5<0或:-3≈-3×57.3°=-171.9°,为第三象限角;5≈5×57.3°=286.5°,是第四象限角【评析】角的终边所处的象限可以通过在坐标系中逆时针、顺时针两个方向旋转进行判断,图3-1-1,图3-1-2两个坐标系应予以重视.(2)cos θ <0,所以角θ 终边在第二或第三象限或在x 轴负半轴上tan θ <0,所以角θ 终边在第二或第四象限中,所以角θ 终边在第二象限中,选B.【评析】角的终边在各个象限中时角的函数值的符号应熟练掌握,(3)分析:容易误认为2α是第一象限角,其错误原因为认为第二象限角的范围是),π,2π(α 是第二象限角,所以2k π+2π<α <2k π+π,(k ∈Z ),所以,2ππ2π4ππ+<<+k k )(Z ∈k 如下图3-1-3,可得2α是第一象限或第三象限角,又4k π+π<2α <4k π+2π,2α 是第三象限或第四象限角或终边落在y 轴负半轴的角.【评析】处理角的象限问题常用方法(1)利用旋转成角,结合图3-1-1,图3-1-2,从角度制和弧度制两个角度处理; (2)遇到弧度制问题也可以由)π180(rad 1=°≈57.3°化为角度处理; (3)在考虑角的终边位置时,应注意考虑终边在坐标轴上的情况. (4)对于象限角和轴上角的表示方法应很熟练. 如第一象限角:)(,2ππ2π2Z ∈+<<k k k α,注意防止2π0<<α的错误写法.例3 (1)已知tan α =3,且α 为第三象限角,求sin α ,cos α 的值; (2)已知31cos -=α,求sin α +tan α 的值;(3)已知tan α =-2,求值:①ααααcos sin cos sin 2-+;②sin 2α +sin α cos α .解:(1)因为α 为第三象限角,所以sin α <0,cos α <0⎪⎩⎪⎨⎧=+=1cos sin 3cos sin 22αααα,得到.1010cos 10103sin ⎪⎪⎩⎪⎪⎨⎧-=-=αα (2)因为031cos <-=α,且不等于-1,所以α 为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当α 为第二象限角时,sin α >0,,22cos sin tan ,322cos 1sin 2-===-=ααααα 所以⋅-=+324tan sin αα 当α 为第三象限角时,sin α <0,,22cos sin tan ,322cos 1sin 2==-=--=ααααα 所以⋅=+324tan sin αα综上所述:当α 为第二象限角时,324tan sin -=+αα,当α 为第三象限角时,⋅=+324tan sin αα 【评析】已知一个角的某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余的三角函数值的步骤:(1)先定所给角的范围:根据所给角的函数值的符号进行判断(2)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其余的三角函数值(注意所求函数值的符号) (3)当角的范围不确定时,应对角的范围进行分类讨论(3)(法一):因为tan α =-2,所以.cos 2sin ,2cos sin αααα-=-= ①原式1cos 3cos 3cos cos 2cos cos 4=--=--+-=αααααα,②原式=(-2cos α )2+(-2cos α )cos α =2cos 2α , 因为⎩⎨⎧=+-=1cos sin cos 2sin 22αααα,得到51cos 2=α,所以⋅=+52cos sin sin 2ααα (法二):①原式,112141tan 1tan 21cos sin 1cos sin 2=--+-=-+=-+=αααααα②原式⋅=+-=++=++=5214241tan tan tan cos sin cos sin sin 22222αααααααα 【评析】已知一个角的正切值,求含正弦、余弦的齐次式的值:(1)可以利用αααcos sin tan =将切化弦,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2)1的灵活运用,也可以利用sin 2α +cos 2α =1,αααcos sin tan =,将弦化为切.例4 求值:(1)tan2010°=______; (2))6π19sin(-=______; (3)⋅+---+-)2πcos()π3sin()2π3sin()πcos()π2sin(ααααα解:(1)tan2010°=tan(1800°+210°)=tan210°=tan(180°+30°)=3330tan =ο (2)216πsin )6ππsin()6ππ3sin(619πsin )6π19sin(==+-=+-=-=-或:216πsin )6ππsin()6ππ3sin()6π19sin(==--=--=-【评析】“将α 看做锐角,符号看象限,(函数名)奇变偶不变”,6π2π26ππ-⨯-=--,可以看出是2π的-2倍(偶数倍),借助图3-1-2看出6ππ--为第二象限角,正弦值为正.(3)原式)2πcos()πsin()]2π(πsin[)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sin 1sin cos cos sin sin )2πsin(cos ·sin【分析】αα-⨯=-2π32π3,将α 看做锐角,借助图3-1-2看出α-2π3为第三象限角,正弦值为负,2π的3倍(奇数倍),改变函数名,变为余弦,所以可得ααcos )2π3sin(-=-,同理可得ααsin )2πcos(=+-,所以原式αααααααcsc sin 1sin sin cos )cos (sin -=-=---=⋅⋅⋅.【评析】诱导公式重在理解它的本质规律,对于“将α 看做锐角,符号看象限,(函数名)奇变偶不变”要灵活运用,否则容易陷入公式的包围,给诱导公式的应用带来麻烦.例5 已知角α 的终边经过点)5πsin ,5πcos (-,则α 的值为( ) A .5π- B .5π4 C )(,π5πZ ∈+-k k D .)(,π25π4Z ∈+k k解:因为05πsin ,05πcos >>,所以点)5πsin ,5πcos (-在第二象限中,由三角函数定义得,5πtan 5πcos 5πsin tan -=-==x y α,因为角α 的终边在第二象限, 所以)π25π4tan(5π4tan )5ππtan(tan k +==-=α,所以,)(,π25π4Z ∈+=k k α,选D .例6 化简下列各式:(1)若θ 为第四象限角,化简θθ2sin 1tan - (2)化简θθ2tan 1cos +(3)化简)4πcos(4sin 21--解:(1)原式=|cos |cos sin |cos |tan cos tan 2θθθθθθθ===, 因为θ 为第四象限角,所以cos θ >0,原式=θθθθsin cos cos sin ==⋅,(2)原式=⋅==+=+=|cos |cos cos 1cos cos sin cos cos cos sin 1cos 222222θθθθθθθθθθθ当θ 为第二、三象限角或终边在x 轴负半轴上时,cos θ <0,所以原式1cos cos -=-=θθ,当θ 为第一、四象限角或终边在x 轴正半轴上时,cos θ >0,所以原式1cos cos ==θθ.(3)原式|4cos 4sin |)4cos 4(sin 4cos 4sin 212+=+=+=.4弧度属于第三象限角,所以sin4<0,cos4<0, 所以原式=-(sin4+cos4)=-sin4-cos4.【评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化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函数名称有弦有切:切化弦;(2)分式化简:分式化整式;(3)根式化简:无理化有理(被开方式凑平方),运用||2x x =,注意对符号的分析讨论;(4)注意公式(sin α ±cos α )2=1±2sin α cos α =1±sin2α 的应用.例7 扇形的周长为定值L ,问它的圆心角θ (0<θ <π)取何值时,扇形的面积S 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解:设扇形的半径为)20(Lr r <<,则周长L =r ·θ +2r (0<θ <π) 所以44214421)2(2121ππ2,22222222++=++=+==⋅=+=θθθθθθθθθθL L L r r S L r . 因为844244=+⨯≥++θθθθ,当且仅当θθ4=,即θ =2∈(0,π)时等号成立.此时16812122L L S =⨯≤,所以,当θ =2时,S 的最大值为162L .练习3-1一、选择题1.已知32cos -=α,角α 终边上一点P (-2,t ),则t 的值为( ) A .5 B .5± C .55 D .55±2.“tan α =1”是“Z ∈+=k k ,4ππ2α”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而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已知点P (sin α -cos α ,tan α )在第一象限,则在[0,2π]上角α 的取值范围是( )A .)4π5,π()4π3,2π(Y B .)4π5,π()2π,4π(YC .)2π3,4π5()4π3,2π(YD .)π,4π3()2π,4π(Y4.化简=+οο170cos 10sin 21( ) A .sin10°+cos10° B .sin10°-cos10° C .cos10°-sin10°D .-sin10°-cos10°二、填空题5.已知角α ,β 满足关系2π0;<<<βα,则α -β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6.扇形的周长为16,圆心角为2弧度,则扇形的面积为______.7.若2π3π,sin <<=ααm ,则tan(π-α )=______. 8.已知:2π4π,81cos sin <<=ααα,则cos α -sin α =______.三、解答题9.已知tan α =-2,且cos(π+α )<0,求(1)sin α +cos α 的值 (2)θθ2cos sin 22--的值10.已知21tan =α,求值: (1)ααααcos sin cos 2sin -+; (2)cos 2α -2sin α cos α .11.化简ααααααααtan 1tan cos sin ]π)1cos[(]π)1sin[()πcos()πsin(2+++++++-⋅k k k k§3-2 三角变换【知识要点】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sin(α +β )=sin α cos β +cos α sin β ;sin(α -β )=sin α cos β -cos α sin β ; cos(α +β )=cos α cos β -sin α sin β ;cos(α -β )=cos α cos β +sin α sin β ;⋅+-=--+=+βαβαβα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an tan 1tan tan )tan(2.正弦、余弦、正切的二倍角公式sin2α =2sin α cos α :cos2α =cos 2α -sin 2α =1-2sin 2α =2cos 2α -1;⋅-=ααα2tan 1tan 22tan 【复习要求】1.牢记两角和、差、倍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熟练应用; 2.掌握三角变换的通法和一般规律; 3.熟练掌握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例题分析】例1 (1)求值sin75°=______;(2)设54sin ),π,2π(=∈αα,则=+)4πcos(α______; (3)已知角2α的终边经过点(-1,-2),则)4πtan(+α的值为______;(4)求值=+-οο15tan 115tan 1______.解:(1)=︒︒+︒︒=︒+︒=︒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45sin(75sin 222322+⨯21⨯426+=. (2)因为53cos ,54sin ),π,2π(-==∈ααα所以, 1027)5453(22sin 22cos 22)4πcos(-=--=-=+ααα(3)由三角函数定义得,342tan 12tan2tan ,22tan2-=-==αααα, 所以71tan 1tan 1tan 4πtan 14πtantan )4πtan(-=-+=-+=+ααααα. (4)3330tan )1545tan(15tan 45tan 115tan 45tan 15tan 115tan 1=︒=︒-︒=︒︒+︒-︒=︒+︒-⋅==-=+-=+-3330tan )1545tan(15tan 45tan 115tan 45tan 15tan 115tan 1οοοοοοοοo【评析】两角的和、差、二倍等基本三角公式应该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这是处理三角问题尤其是三角变换的基础和核心.注意αααtan 1tan 1)4πtan(-+=+和αααtan 1tan 1)4πtan(+-=-运用. 例2 求值: (1)=-12πsin 12πcos3______; (2)cos43°cos77°+sin43°cos167°=______; (3)=++οοο37tan 23tan 337tan 23tan o______. 解:(1)原式)12πsin 3πcos 12πcos 3π(sin 2)12πsin 2112πcos 23(2-=-= 24πsin 2)12π3πsin(2==-=.【评析】辅助角公式:,cos ),sin(cos sin 2222ba a xb a x b x a +=++=+ϕϕ⋅+=22sin b a b ϕ应熟练掌握,另外本题还可变形为=-)12πsin 2112πcos 23(2 -12πcos 6π(cos 2.24πcos 2)12π6πcos(2)12πsin 6πsin ==+=(2)分析所给的角有如下关系:77°+43°=120°,167°=90°+77°,原式=cos43°cos77°+sin43°cos(90°+77°)=cos43°cos77°-sin43°sin77°=cos(43°+77°)=cos120°=⋅-21 (3)分析所给的角有如下关系:37°+23°=60°,函数名均为正切,而且出现两角正切的和tan a +tan β 与两角正切的积tan α tan β ,所有均指向公式⋅-+=+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337tan 23tan 137tan 23tan )3723tan(60tan =︒︒-︒+︒=+=οοο∴,37tan 23tan 3337tan 23tan οοοο-=+∴337tan 23tan 337tan 23tan =++οοοo .【评析】三角变换的一般规律:看角的关系、看函数名称、看运算结构.以上题目是给角求值问题,应首看角的关系:先从所给角的关系入手,观察所给角的和、差、倍是否为特殊角,然后看包含的函数名称,以及所给三角式的结构,结合三角公式,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公式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的变形tan α+tan β =tan(α +β )(1-tan α tan β )应予以灵活运用.例3 41)tan(,52)tan(=-=+βαβα,则tan2α =______; (2)已知1312)4πsin(,53)sin(),π,4π3(,=--=+∈ββαβα,求)4πcos(+α的值.解:(1)分析所给的两个已知角α +β ,α -β 和所求的角2α 之间有关系(α +β )+(α -β )=2α ,=-++=)]()tan[(2tan ββa a a 1813415214152)tan()tan(1)tan()tan(=⨯-+=-+--++βαβαβαβα,(2)∵)π,4π3(,∈βα,∴)43,2π(4π),π2,23π(π∈-∈+ββα,又∵53)sin(-=+βα,∴54)cos(=+βα;∵1312)4πsin(=-β,∴135)4πcos(-=-β.)4πsin()sin()4πcos()cos()]4π()cos[()4πcos(-++-+=--+=+ββαββαββαα65561312)53()135(54-=⨯-+-⨯=. 【评析】此类题目重在考察所给已知角与所求角之间的运算关系,主要是指看两角之间的和、差、倍的关系,如αββαααββα2)(,4π)4π()(,+-=+=--+++=)(βα)(βα-等,找到它们的关系可以简化运算,同时在求三角函数值时应关注函数值的符号.例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做两个锐角α ,β ,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552,102.(Ⅰ)求tan(α +β )的值; (Ⅱ)求α +2β 的值.解:由三角函数定义可得552cos ,102cos ==βα, 又因为α ,β 为锐角,所以55sin ,1027sin ==βα,因此tan α =7,21tan =β (Ⅰ)3tan tan 1tan tan )tan(-=-+=+βαβαβα;(Ⅱ) 34tan 1tan 22tan 2=-=βββ,所以12tan tan 12tan tan )2tan(-=-+=+βαβαβα, ∵α ,β 为锐角,∴4π32,2π320=+∴<+<βαβα 【评析】将三角函数的定义、两角和的正切、二倍角的正切公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要求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灵活运用;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角,注意所求角的取值范围.例5 化简(1)12cos2sin22sin 22cos 2-+αααα;(2).2sin 3)4πcos()4πcos(2x x x +-+解:(1)原式⋅+-=--=--=-=)4πsin(2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2cos 22αααααααααα (2)法一:原式x x x x x 2sin 3)sin 22cos 22)(sin 22cos 22(2++-= x x x 2sin 3sin cos 22+-=⋅+=+=+=)6π2sin(2)2sin 232cos 21(22sin 32cos x x x x x法二:,2π)4π()4π(=--+x x 原式x x x 2sin 3)4πcos()]4π(2πcos[2+--+=x x x x x 2sin 3)2π2sin(2sin 3)4πcos()4πsin(2+--=+---=⋅+=+=)6π2sin(22sin 32cos x x x【评析】在进行三角变换时,应从三个角度:角的关系、函数的名称、所给运算式的结构全面入手,注意二倍角的变式(降幂升角)和辅助角公式的应用,此类变换是处理三角问题的基础.例6 (1)已知α 为第二象限角,且415sin =α,求12cos 2sin )4πsin(+++ααα的值. (2)已知323cos sin 32cos 62-=-x x x ,求sin2x 的值. 解:(1)因为α 为第二象限角,且415sin =α,所以41cos -=α, 原式.2cos 42)cos (sin cos 2)cos (sin 221)1cos 2(cos sin 2)cos (sin 222-==++=+-++=ααααααααααα 【评析】此类题目为给值求值问题,从分析已知和所求的三角式关系入手,如角的关系,另一个特征是往往先对所求的三角式进行整理化简,可降低运算量.(2)因为32sin 32cos 32sin 322cos 16+-=-+⋅x x x x3233)6π2cos(323)2sin 212cos 23(32-=++=+-=x x x 所以0)6π2sin(,1)6π2cos(=+-=+x x 216πsin )6π2cos(6πcos )6π2sin(]6π)6π2sin[(2sin =+-+=-+=x x x x【评析】在进行三角变换时,应从三个角度:角的关系、函数的名称、所给运算式的结构全面入手,注意二倍角的变式(降幂升角)22cos 1sin ,22cos 1cos 22αααα-=+=和辅助角公式的应用,此类变换是处理三角问题的基础,因为处理三角函数图象性质问题时往往先进行三角变换.练习3-2一、选择题1.已知53sin ),π,2π(=∈αα,则)4πtan(+α等于( ) A .71 B .7 C .71-D .-72.cos24°cos54°-sin24°cos144°=( ) A .23-B .21 C .23 D .21-3.=-o30sin 1( ) A .sin15°-cos15° B .sin15°+cos15° C .-sin15°-cos15° D .cos15°-sin15°4.若22)4πsin(2cos -=-αα,则cos α +sin α 的值为( )A .27-B .21-C .21 D .27 二、填空题 5.若53)2πsin(=+θ,则cos2θ =______. 6.=-οο10cos 310sin 1______.7.若53)cos(,51)cos(=-=+βαβα,则tan α tan β =______. 8.已知31tan -=α,则=+-ααα2cos 1cos 2sin 2______. 三、解答题 9.证明⋅=++2tan cos 1cos .2cos 12sin ααααα10.已知α 为第四象限角,且54sin -=α,求ααcos )4π2sin(21--的值.11.已知α 为第三象限角,且33cos sin =-αα. (1)求sin α +cos α 的值;(2)求αααααcos 82cos 112cos2sin82sin 522-++的值.§3-3 三角函数【知识要点】12.三角函数图象是研究三角函数的有效工具,应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作图方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 =A sin(ω x +ϕ)(A >0,ω >0)的简图.3.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函数的重要函数模型,通过三角函数体会函数的周期性.函数y =A sin(ω x +ϕ)(ω ≠0)的最小正周期:||π2ω=T ;y =A tan(ω x +ϕ)(ω ≠0)的最小正周期:||πω=T .同时应明确三角函数与周期函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带三角函数符号的函数不一定是周期函数,周期函数不一定带三角函数符号.【复习要求】1.掌握三角函数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的图象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值)、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对称性等.2.会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 =sin x ,y =cos x ,y =A sin(ω x +ϕ)(A >0,ω >0)的简图,掌握图象的变换方法,并能解决相关图象性质的问题.3.本节内容应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通过变换,整理出三角函数的解析式,注意使用换元法,转化为最基本的三个三角函数y =sin x ,y =cos x ,y =tan x ,结合三角函数图象,综合考察三角函数性质 【例题分析】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xxy cos 2cos 1+=;(2)x y 2sin =.解:(1)cos x ≠0,定义域为},2ππ|{Z ∈+≠k k x x (2)sin2x ≥0,由正弦函数y =sin x 图象(或利用在各象限中和轴上角的正弦函数值的符号可得终边在第一二象限,x 轴,y 轴正半轴上) 可得2k π≤2x ≤2k π+π, 定义域为},2πππ|{Z ∈+≤≤k k x k x例2 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1))23πsin(x y -=;(2))4π2πtan(+=x y ;x y 2cos )3(2=; (4)y =2sin 2x +2sin x cos x ;(5)y =|sin x |.解:(1)π|2|π2=-=T .(2)22ππ==T .(3)214cos 2124cos 1+=+=x x y ,所以2π=T .(4)1)4π2sin(212cos 2sin 2sin 22cos 12+-=+-=+-⨯=x x x x x y ,所以T =π.(5)y =|sin x |的图象为下图,可得,T =π.【评析】(1)求三角函数的周期时,通常利用二倍角公式(降幂升角)和辅助角公式先将函数解析式进行化简,然后用||π2ω=T (正余弦)或||πω=T (正切)求最小正周期. (2)对于含绝对值的三角函数周期问题,可通过函数图象来解决周期问题.例3 (1)已知函数f (x )=(1+cos2x )sin 2x ,x ∈R ,则f (x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2)若函数f (x )=2sin(2x +ϕ)为R 上的奇函数,则ϕ=______. (3)函数)2π2π(lncos <<-=x x y 的图象( )解:(1),,44cos 12sin 21)cos sin 2(21sin cos 2)(2222R ∈-====x xx x x x x x f 周期为2π,偶函数,选D (2)f (x )为奇函数,f (-x )=-f (x ),所以2sin(-2x +ϕ)=-2sin(2x +ϕ)对x ∈R 恒成立,即sin ϕcos2x -cos ϕsin2x =-sin2x cos ϕ-cos2x sin ϕ, 所以2sin ϕcos2x =0对x ∈R 恒成立,即sin ϕ=0,所以ϕ=k π,k ∈Z .【评析】三角函数的奇偶性问题可以通过奇偶性定义以及与诱导公式结合加以解决.如在本题(2)中除了使用奇偶性的定义之外,还可以从公式sin(x +π)=-sin x ,sin(x +2π)=sin x 得到当ϕ=2k π+π或ϕ=2k π+π,k ∈Z ,即ϕ=k π,k ∈Z 时,f (x )=2sin(2x +ϕ)可以化为f (x )=sin x 或f (x )=-sin x ,f (x )为奇函数.(3)分析:首先考虑奇偶性,f (-x )=lncos(-x )=lncos x =f (x ),为偶函数,排除掉B ,D 选项 考虑(0,2π)上的函数值,因为0<cos x <1,所以lncos x <0,应选A 【评析】处理函数图象,多从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例4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1))3π21cos(-=x y ;(2) ]0,π[),6π2sin(2-∈+=x x y ; (3) x x y 2sin 32cos -=;(4))23πsin(2x y -=解:(1)y =cos x 的增区间为[2k π+π,2k π+2π],k ∈Z ,由π2π23π21ππ2+≤-≤+k x k 可得3π14π43π8π4+≤≤+k x k )3π21cos(-=x y 的增区间为Z ∈++k k k ],3π14π4,3π8π4[,(2)先求出函数)6π2sin(2+=x y 的增区间Z ∈+-k k k ],6ππ,3ππ[然后与区间[-π,0]取交集得到该函数的增区间为]6π5,π[--和]0,3π[-,(3))3π2cos(2)2sin 232cos 21(2+=-=x x x y ,转化为问题(1),增区间为 Z ∈++k k k ],6π5π,3ππ[(4)原函数变为)3π2sin(2--=x y ,需求函数)3π2sin(-=x y 的减区间, 2π3π23π22ππ2+≤-≤+k x k ,得12π11π12π5π+≤≤+k x k , )23πsin(2x y -=的增区间为.],12π11π,12π5π[Z ∈++k k k【评析】处理形如y =A sin(ω x +ϕ)+k ,(ω <0)的函数单调性时,可以利用诱导公式将x 的分数化正,然后再求相应的单调区间.求三角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方法:(1)利用三角变换将解析式化为只含有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利用换元法转化到基本三角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2)对于给定区间上的单调性问题,可采用问题(2)中的方法,求出所有的单调增区间,然后与给定的区间取交集即可.例5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函数1)6π21cos(2++-=x y 的最大值以及此时x 的取值集合(2))3π2,6π(,sin 2-∈=x x y (3) )3π,2π(),3π2cos(2-∈+=x x y (4)y =cos2x -2sin x解:(1)当Z ∈+=+k k x ,ππ26π21时,1)6π21cos(-=+x ,函数的最大值为3,此时x 的取值集合为},3π5π4|{Z ∈+=k k x x(2)结合正弦函数图象得:当)3π2,6π(-∈x 时,1sin 21≤<-x该函数的值域为(-1,2](3)分析:利用换元法,转化为题(2)的形式.)6π,3π(),3π2cos(2-∈+=x x y ,,3π23π23π),6π,3π(<+<-∴-∈x x Θ设3π2+=x t ,则原函数变为3π23π,cos 2<<-=t t y ,结合余弦函数图象得:1cos 21≤<-t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2].(4)y =-2sin 2x -2sin x +1,设t =sin x ,则函数变为y =-2t 2-2t +1,t ∈[-1,1], 因为⋅++-=23)21(22t y 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得,当t =1时,函数最小值为-3,当21-=t 时,函数最大值为23,所以函数的值域为].23,3[-【评析】处理三角函数值域(最值)的常用方法: (1)转化为只含有一个三角函数名的形式,如y =A sin(ω x +ϕ)+k ,y =A cos(ω x +ϕ)+k ,y =A tan(ω x +ϕ)+k 等,利用换元法,结合三角函数图象进行处理. (2)转化为二次型:如A sin 2x +B sin x +C ,A cos 2x +B cos x +C 形式,结合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求值域. 例6 函数y =sin(ω x +ϕ)的图象(部分)如图所示,则ω 和ϕ的取值是( )A .3π,1==ϕω B .3π,1-==ϕω C .6π,21==ϕω D .6π,21-==ϕω解:π)3π(3π24=--=T ,即ωπ2π4==T ,所以21=ω, 当3π-=x 时,0])3π(21sin[=+-⨯ω,所以Z ∈+=k k ,6ππω,选C例7 (1)将函数x y 21sin =的图象如何变换可得到函数)6π21sin(+=x y 的图象(2)已知函数y =sin x 的图象,将它怎样变换,可得到函数)3π2sin(2-=x y 的图象解:(1)x y 21sin =−−−−−−−−→−个单位图象向左平移3π)6π21sin()3π(21sin +=+=x x y (2)法一:y =sin x −−−−−−−−→−个单位图象向右平移3π)3πsin(-=x y −−−−−−−−−−−−−−−→−倍横坐标变为原来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不变21,)3π2sin(-=x y−−−−−−−−−−−−−−−→−倍纵坐标变为原来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不变2,)3π2sin(2-=x y法二:y =sin x −−−−−−−−−−−−−−→−倍横坐标变为原来图象上点的纵坐标不变21,x y 2sin = −−−−−−−−→−个单位图象向右平移6π)6π(2sin -=x y−−−−−−−−−−−−−−−→−倍纵坐标变为原来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不变2,)3π2sin(2-=x y【评析】由y =sin x 的图象变换为y =A cos(ω x +ϕ)(ω >0)的图象时,特别要注意伸缩变换和横向平移的先后顺序不同,其横向平移过程中左右平移的距离不同.例8 (1)函数)3π21sin(2-=x y 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 ) A .3π4-=x B .6π5-=x C .3π-=x D .3π2=x (2)函数)3π2cos(-=x y 的对称轴方程和对称中心的坐标解:(1)法一:)3π21sin(2-=x y 的对称轴为Z ∈+=-k k x ,2ππ3π21, 即Z ∈+=k k x ,3π5π2,当k =-1时,3π-=x ,选C法二:将四个选项依次代入)3π21sin(2-=x y 中,寻找使得函数取得最小值或最大值的选项当3π-=x 时,22πsin 2)3π6πsin(2-=-=--=y ,选C (2) )3π2cos(-=x y 的对称轴为Z ∈=-k k x ,π3π2,即Z ∈+=k k x ,6π2π对称中心:,,2ππ3π2Z ∈+=-k k x 此时Z ∈+=k k x ,12π52π所以对称中心的坐标为Z ∈+k k ),0,12π52π(【评析】正余弦函数的对称轴经过它的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对称中心是正余弦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处理选择题时可以灵活运用.例9 已知函数)0(),2πsin(sin 3,sin )(2>++=ωωωωx x x x f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1)求ω 的值. (2)求f (x )在区间]3π2,0[上的值域. (3)画出函数y =2f (x )-1在一个周期[0,π]上的简图.(4)若直线y =a 与(3)中图象有2个不同的交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1)x x xx f ωωωcos sin 322cos 1)(+-=21)6π2sin(212cos 21sin 23+-=+-=x x x ωωω 因为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ω >0,所以π2π2=ω,解得ω =1 (2)由(1)得21)6π2sin()(+-=x x f ,因为3π20≤≤x ,所以6π76π26π≤-≤-x ,结合正弦函数图象,得1)6π2sin(21≤-≤-x因此2321)6π2sin(0≤+-≤x ,即f (x )的取值范围为]23,0[(3)由(1)得)6π2sin(21)(2-=-=x x f y(4)由图象可得,-2<a <2且a ≠-1.【评析】本节内容应与三角恒等变换相结合,利用降幂升角公式和辅助角公式等三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解析式,整理、变形为只含有一个函数名的解析式,如y =A sin(ω x +ϕ)(ω >0)或y =A cos(ω x +ϕ)(ω >0)的形式,利用换元法,结合y =sin x 、y =cos x 的图象,再研究它的各种性质,如求函数的周期,单调性,值域等问题,这是处理三角函数问题的基本方法.练习3-3一、选择题1.设函数),2π2sin()(-=x x f x ∈R ,则f (x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2.把函数y =sin x (x ∈R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向左平行移动3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1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所表示的函数是( ) A .R ∈-=x x y ),3π2sin( B .R ∈+=x x y ),6π2sin(C .R ∈+=x x y ),3π2sin(D .R ∈+=x x y ),32π2sin(3.函数)3π2sin(+=x y 的图象( )A .关于点(3π,0)对称B .关于直线4π=x 对称C .关于点(4π,0)对称D .关于直线3π=x 对称4.函数y =tan x +sin x -|tan x -sin x |在区间)2π3,2π(内的图象大致是( )二、填空题5.函数)2πsin(sin 3)(x x x f ++=的最大值是______. 6.函数)]1(2πcos[)2πcos(-=x x y 的最小正周期为______.7.函数)2π0,0)(sin(<<>+=ϕωϕωx y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则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 =______.8.函数y =cos2x +cos x 的值域为______. 三、解答题9.已知函数f (x )=2cos x (sin x -cos x )+1,x ∈R . (Ⅰ)求函数f (x )的对称轴的方程; (Ⅱ)求函数f (x )的单调减区间. 10.已知函数.34sin 324cos 4sin2)(2+-=xx x x f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值; (Ⅱ)令)3π()(+=x f x g ,判断函数g (x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11.已知R ∈>++=a a x x x x f ,0(,cos sin 32cos 2)(2ωωωω,a 为常数),且满足条件f (x 1)=f (x 2)=0的|x 1-x 2|的最小值为2π. (Ⅰ)求ω 的值; (Ⅱ)若f (x )在]3π,6π[-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3,求a 的值.§3-4 解三角形【知识要点】1.三角形内角和为A +B +C =πA CB -=+π,2π222=++C B A ,注意与诱导公式相结合的问题. 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余弦定理:ab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2cos ;2cos ;2cos 222222222-+=-+=-+=&. a 2=b 2+c 2-2bc cos A ;b 2=a 2+c 2-2ac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3.在解三角形中注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运用:21=∆ABC S ×底×高.21=∆ABC S ab sin .sin 21sin 21B ac A bc C == 4.解三角形中注意进行“边角转化”,往往结合三角变换处理问题.【复习要求】1.会正确运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的相互转化;2.会熟练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三角形中的求角,求边,求面积问题. 【例题分析】例1 (1)在△ABC 中,3=a ,b =1,B =30°,则角A 等于( )A .60°B .30°C .120°D .60°或120° (2)△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满足等式(a +b )2=ab +c 2,则角C 的大小为______. (3)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 =5∶7∶8,则∠B 的大小是______. (4)在△ABC 中,若31tan =A ,C =150°,BC =1,则AB =______. 解:(1)∵,23sin ,30sin 1sin 3,sin sin =∴=∴=A A B b A a ο又∵a >b ,∴A >B =30°,∴A =60°或120°,(2)∵(a +b )2=ab +c 2,∴a 2+b 2-c 2=-ab ,∴,120,2122cos 222ο=∴-=-=-+=C ab ab ab c b a C (3)∵CcB b A a sin sin sin ==,sin A ∶sin B ∶sin C =5∶7∶8. ∴a ∶b ∶c =5∶7∶8,∴21852*******cos 222=⨯⨯-+=-+=ac b c a B ,∴B =60°. (4)分析:已知条件为两角和一条对边,求另一条对边,考虑使用正弦定理,借助于31tan =A 求sin A 210,150sin 10101,sin sin ,1010sin ,31tan =∴=∴==∴=AB AB B AC A BC A A οΘΘ. 【评析】对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熟练掌握,应清楚它们各自的使用条件,做到合理地选择定理解决问题.例2 (1)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在△ABC 中,2sin B ·sin C =1+cos A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1)法一:BbA a sin sin =Θ,a cos A =b cos B , ∴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2A =sin2B ,∵2A ,2B ∈(0,2π),∴2A =2B 或2A +2B =π,∴A =B 或2π=+B A ,选D . 法二:∵a cos A =b cos B ,∴acb c a b bc a c b a 2)(2)(222222-+=-+,整理得(a 2-b 2)(a 2+b 2-c 2)=0.所以:a =b 或a 2+b 2=c 2,选D .(2)∵2sin B ·sin C =1+cos A ,cos(B +C )=cos(π-A )=-cos A , ∴2sin B ·sin C =1-(cos B cos C -sin B sin C ), ∴cos B cos C +sin B ·sin C =1, ∴cos(B -C )=1,∵B ,C ∈(0,π),∴B -C ∈(-π,π), ∴B -C =0,∴B =C ,选C .【评析】判断三角形形状,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1)多通过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形状,(2)多通过余弦定理将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形状,通常情况下,以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为主要方向,特别需要关注三角形内角和结合诱导公式带给我们的角的之间的转化.例3 已知△ABC 的周长为12+,且sin A +sin B =2sin C (1)求边AB 的长;(2)若△ABC 的面积为C sin 61,求角C 的度数. 解:(1)由题意及正弦定理,得⎪⎩⎪⎨⎧=++=++ABAC BC AC BC AB 212,解得AB =1. (2)由△ABC 的面积C C AC BC S sin 61sin 21=⋅=,得31=⋅AC BC ,因为2=+AC BC ,所以(BC +AC )2=BC 2+AC 2+2AC ·BC =2,可得3422=+AC BC ,由余弦定理,得212cos 222=-+=⋅BC AC AB BC AC C , 所以C =60°.例4 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设a 、b 、c 满足条件b 2+c 2-bc =a 2和b c =321+,求∠A 和tan B 的值. 解(1)由已知和余弦定理得212cos 222=-+=bc a c b A ,所以∠A =60°. (2)分析:所给的条件是边的关系,所求的问题为角,可考虑将利用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在△ABC 中,sin C =sin(A +B )=sin(60°+B ),因为BBB B B BC b c sin sin 60cos cos 60sin sin )60sin(sin sin οοο+⋅=+==.32121tan 123+=+=B所以⋅=21tan B 【评析】体现了将已知条件(边321+==b c )向所求问题(角tan B →sin a ,cos α )转化,充分利用了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关系实现转化过程.例5 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已知c =2,3π=C .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 ;(Ⅱ)若sin C +sin(B -A )=2sin2A ,求△ABC 的面积.解:(Ⅰ)由余弦定理abc b a C 2cos 222-+=及已知条件得,a 2+b 2-ab =4,又因为△ABC 的面积等于3,所以3sin 21=C ab ,得ab =4.联立方程组⎩⎨⎧==-+,4,422ab ab b a 解得a =2,b =2.(Ⅱ)由题意得sin(B +A )+sin(B -A )=4sin A cos A ,(sin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cos A -cos B sin A )=4sin A cos A , 即sin B cos A =2sin A cos A , 当cos A =0时,332,334,6π,2π====b a B A ,当cos A ≠0时,得sin B =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b =2a ,联立方程组⎩⎨⎧==-+,2,422a b ab b a 解得334,332==b a . 所以△ABC 的面积332sin 21==C ab S .【评析】以上两例题主要考查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来确定三角形边、角关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的运用.同时应注意从题目中提炼未知与已知的关系,合理选择定理公式,综合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实现边角之间的转化.例6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 与D ,现测得∠BCD =α ,∠BDC =β ,CD =s ,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 ,求塔高AB .解:在△BCD 中,∠CBD =π-α -β . 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CBDCDBDC BC ∠=∠所以)sin(sin sin sin βαβ+=∠∠=⋅s CBD BDC CD BC .在Rt △ABC 中,⋅+=∠=⋅)sin(sin tan tan βαβθs ACB BC AB例7 已知在△ABC 中,sin A (sin B +cos B )-sin C =0,sin B +cos2C =0,求角A ,B ,C 的大小. 解:sin A sin B +sin A cos B -sin(A +B )=0,sin A sin B +sin A cos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0, sin A sin B -cos A sin B =sin B (sin A -cos A )=0, 因为sin B ≠0,所以sin A -cos A =0,所以tan A =1,4π=A ,可得BC +=4π3, 所以02sin sin )22π3cos(sin )4π3(2cos sin =+=++=++B B B B B B ,sin B +2sin B cos B =0,因为sin B ≠0,所以12π,3π2,21cos ==-=C B B .【评析】考查了三角形中角的相互转化关系,同时兼顾了两角和、二倍角、诱导公式等综合应用.练习3-4一、选择题1.在△ABC 中,若A ∶B ∶C =1∶2∶3,则a ∶b ∶c =( ) A .1∶2∶3B .2:3:1C .1∶4∶9D .3:2:12.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3,3π==a A ,b =1,则c =( ) A .1B .2C .13-D .33.△ABC 中,若a =2b cos C ,则△ABC 的形状一定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4.△ABC 的三内角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b a 25=,A =2B ,则cos B =( ) A .35B .45 C .55 D .65二、填空题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3π,3==C c ,则A =______. 6.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c B b c a 3tan )(222=-+,则角B 的值为______.7.设△ABC 的内角6π=A ,则2sinB cosC -sin(B -C )的值为______. 8.在三角形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2a -c )cos B ,则∠B 的大小为______. 三、解答题9.在△ABC 中,53tan ,41tan ==B A . (Ⅰ)求角C 的大小;(Ⅱ)若AB 的边长为17,求边BC 的边长.10.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扇形AOC .小区的两个出入口设置在点A 及点C 处,小区里有两条笔直的小路AD ,DC ,且拐弯处的转角为120°.已知某人从C 沿CD 走到D 用了10分钟,从D 沿DA 走到A 用了6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 求该扇形的半径OA 的长(精确到1米).11.在三角形ABC 中,5522cos ,4π,2===B C a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S .专题03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参考答案练习3-1一、选择题:1.B 2.B 3.B 4.C 二、填空题 5.)0,2π(-6.16 7.21mm - 8.23- 三、解答题9.解:(1)⋅-=+=-=>55cos sin ,55cos ,552sin ,0cos ααααα (2)原式=222)sin 1(sin sin 21cos 1sin 21θθθθθ-=+-=-+-=⋅+=-=-=5521sin 1|sin 1|θθ 10.解:(1)原式51tan 2tan -=-+=αα(2)原式.0tan 1tan 212=+-=αα11.解:当k 为偶数时,原式.0cos sin cos sin 1cos sin 1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22=+-=++---=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当k 为奇数时,原式01cos sin )cos (sin =+-=αααα,综上所述,原式=0.练习3-2一、选择题1.A 2.C 3.D 4.C 二、填空题 5257-6.4 7.21 8.65- 三、解答题 9.解:左边=====2tan 2cos 22cos2sin22cos2sin 2cos 2cos cos 2cos sin 22222.ααααααααααα右边.10.解:原式)sin (cos 2cos 1cos 2cos sin 21cos )2cos 2(sin 12ααααααααα-=-+-=--=, 因为α 为第四象限角,且54sin -=α,所以53cos =α, 所以原式514=. 11.解:(1)由a a a a cos sin 21)cos (sin 2-=-=31可得32cos sin 2=αα, 所以a a a a cos sin 21)cos (sin 2+=+=35,因为α 为第三象限角,所以sin α <0,cos α <0,sin α +cos α <0,所以315cos sin -=+αα. (2)原式αααααααααcos cos 3sin 4cos )12cos 2(3sin 4cos 82cos 6sin 4522+=-+=-++=3tan 4+=α,因为51tan 1tan cos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所以2531515tan -=+-=α, 所以原式.52932534-=+-⨯= 练习3-3一、选择题1.B 2.C 3.A 4.D 二、填空题5.2 6.2 7.)3π2sin(+=x y 8.]2,89[- 三、解答题9.解:x x x x x x f 2cos 2sin 1cos 2cos sin 2)(2-=+-==)4π2sin(2-x . (1)Z ∈+=-k k x ,2ππ4π2,对称轴方程为Z ∈+=k k x ,8π32π, (2)Z ∈+≤-≤+k k x k ,2π3π24π22ππ2,即Z ∈+≤≤+k k x k ,8π7π8π3π,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Z ∈++k k k ],8π7π,8π3π[.10.解:(I)∵⋅+=+=-+=)3π2sin(22cos 32sin )4sin 21(32sin )(2x x x x x x f∴f (x )的最小正周期.π421π2==T当1)3π2sin(-=+x 时,f (x )取得最小值-2;当1)3π2sin(=+x 时,f (x )取得最大值2.(Ⅱ)由(I)知⋅+=+=)3π()().3π2sin(2)(x f x g x x f 又⋅=+=++=∴2cos 2)2π2sin(2]3π)3π(21sin[2)(xx x x g).(2cos 2)2cos(2)(x g xx x g ==-=-Θ∴函数g (x )是偶函数.11.解:(1)12cos 2sin 32sin 322cos 12)(+++=+++⨯=a x x a x xx f ωωωω,1)6π2sin(2+++=a x ω由满足条件f (x 1)=f (x 2)=0的|x 1-x 2|的最小值为2π,可得的最小正周期为π,所以ω =1.。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第1讲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高考定位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查:1.三角函数的图象,涉及图象变换问题以及由图象确定解析式问题,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2.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解三角函数的值、参数、最值、值域、单调区间等,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真 题 感 悟1.(全国Ⅰ卷)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A (1,a ),B (2,b ),且cos 2α=23,则|a -b |=( ) A.15B.55C.255D.1解析 由题意知cos α>0.因为cos 2α=2cos 2α-1=23,所以cos α=306,sin α=±66,得|tan α|=55.由题意知|tan α|=⎪⎪⎪⎪⎪⎪a -b 1-2,所以|a -b |=55. 答案 B2.(全国Ⅲ卷)设函数f (x )=cos ⎝ ⎛⎭⎪⎫x +π3,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f (x )的一个周期为-2πB.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8π3对称 C.f (x +π)的一个零点为x =π6 D.f (x )在⎝ ⎛⎭⎪⎫π2,π单调递减解析 A 项,因为f (x )的周期为2k π(k ∈Z 且k ≠0),所以f (x )的一个周期为-2π,A 项正确.B 项,因为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 =k π-π3(k ∈Z ),当k =3时,直线x =8π3是其对称轴,B 项正确.C 项,f (x +π)=cos ⎝ ⎛⎭⎪⎫x +4π3,将x =π6代入得到f ⎝ ⎛⎭⎪⎫7π6=cos 3π2=0,所以x =π6是f (x +π)的一个零点,C 项正确.D 项,因为f (x )=cos ⎝ ⎛⎭⎪⎫x +π3的递减区间为⎣⎢⎡⎦⎥⎤2k π-π3,2k π+2π3 (k ∈Z ),递增区间为⎣⎢⎡⎦⎥⎤2k π+2π3,2k π+5π3 (k ∈Z ),所以⎝ ⎛⎭⎪⎫π2,2π3是减区间,⎣⎢⎡⎭⎪⎫2π3,π是增区间,D 项错误. 答案 D3.(全国Ⅰ卷)已知函数f (x )=2cos 2x -sin 2x +2,则( ) A.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解析 易知f (x )=2cos 2x -sin 2x +2=3cos 2x +1=3cos 2x +12+1=32cos 2x +52,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当2x =2k π,即x =k π(k ∈Z )时,f (x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4. 答案 B4.(全国Ⅱ卷)若f (x )=cos x -sin x 在[-a ,a ]是减函数,则a 的最大值是( ) A.π4B.π2C.3π4D.π解析 f (x )=cos x -sin x =2cos ⎝ ⎛⎭⎪⎫x +π4,且函数y =cos x 在区间[0,π]上单调递减,则由0≤x +π4≤π,得-π4≤x ≤3π4.因为f (x )在[-a ,a ]上是减函数,所以⎩⎪⎨⎪⎧-a ≥-π4,a ≤3π4,解得a ≤π4,所以0<a ≤π4,所以a 的最大值是π4. 答案 A考 点 整 合1.常用三种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下表中k ∈Z )图象递增 区间 ⎣⎢⎡⎦⎥⎤2k π-π2,2k π+π2 [2k π-π,2k π]⎝ ⎛⎭⎪⎫k π-π2,k π+π2 递减 区间 ⎣⎢⎡⎦⎥⎤2k π+π2,2k π+3π2 [2k π,2k π+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对称 中心 (k π,0) ⎝ ⎛⎭⎪⎫k π+π2,0 ⎝ ⎛⎭⎪⎫k π2,0 对称轴 x =k π+π2 x =k π 周期性2π2ππ2.三角函数的常用结论(1)y =A sin(ωx +φ),当φ=k π(k ∈Z )时为奇函数;当φ=k π+π2(k ∈Z )时为偶函数;对称轴方程可由ωx +φ=k π+π2(k ∈Z )求得.(2)y =A cos(ωx +φ),当φ=k π+π2(k ∈Z )时为奇函数;当φ=k π(k ∈Z )时为偶函数;对称轴方程可由ωx +φ=k π(k ∈Z )求得. (3)y =A tan(ωx +φ),当φ=k π(k ∈Z )时为奇函数. 3.三角函数的两种常见变换热点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例1】 (1)(北京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与角β均以Ox 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若sin α=13,则cos(α-β)=________.(2)如图,以Ox 为始边作角α(0<α<π),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已知点P 的坐标为⎝ ⎛⎭⎪⎫-35,45,则sin 2α+cos 2α+11+tan α=________.解析 (1)法一 由已知得β=(2k +1)π-α(k ∈Z ). ∵sin α=13,∴sin β=sin[(2k +1)π-α]=sin α=13(k ∈Z ). 当cos α=1-sin 2α=223时,cos β=-223,∴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223×⎝ ⎛⎭⎪⎫-223+13×13=-79. 当cos α=-1-sin 2α=-223时,cos β=223,∴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79.综上可知,cos(α-β)=-79.法二 由已知得β=(2k +1)π-α(k ∈Z ),∴sin β=sin[(2k +1)π-α]=sinα, cos β=cos[(2k +1)π-α]=-cos α,k ∈Z .当sin α=13时,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cos 2α+sin 2α=-(1-sin 2α)+sin 2α=2sin 2α-1=2×19-1=-79.(2)由三角函数定义,得cos α=-35,sin α=45,∴原式=2sin αcos α+2cos 2α1+sin αcos α=2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cos α=2cos 2α=2×⎝ ⎛⎭⎪⎫-352=1825. 答案 (1)-79 (2)1825探究提高 1.当角的终边所在的位置不是唯一确定的时候要注意分情况解决,机械地使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就会出现错误.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仅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而与角α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若角α已经给出,则无论点P 选择在α终边上的什么位置,角α的三角函数值都是确定的.【训练1】 (1)(潍坊三模)在直角坐标系中,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 ⎝ ⎛⎭⎪⎫sin 23π,cos 23π,则sin(π-α)=( ) A.12B.32C.-12D.-32(2)(北京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EF ︵,GH ︵是圆x 2+y 2=1上的四段弧(如图),点P 在其中一段上,角α以Ox 为始边,OP 为终边.若tan α<cos α<sin α,则P 所在的圆弧是( )A.AB ︵B.CD ︵C.EF ︵D.GH ︵解析 (1)∵角α的终边过点P ⎝ ⎛⎭⎪⎫sin 23π,cos 23π,且|OP |=1.∴由三角函数定义,知sinα=cos 2π3=-12.因此sin(π-α)=sin α=-12.(2)设点P 的坐标为(x ,y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yx <x <y ,所以-1<x <0,0<y <1.所以P 所在的圆弧是EF ︵. 答案 (1)C (2)C 热点二 三角函数的图象 考法1 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例2-1】 (1)要想得到函数y =sin 2x +1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cos 2x 的图象( )A.向左平移π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π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π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D.向右平移π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2)(湖南六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sin(ωx +φ)⎝ ⎛⎭⎪⎫ω>0,|φ|<π2,其图象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π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函数y =f (x )的图象( )A.关于点⎝ ⎛⎭⎪⎫π12,0对称B.关于点⎝ ⎛⎭⎪⎫-π12,0对称C.关于直线x =π12对称D.关于直线x =-π12对称解析 (1)因为y =sin 2x +1=cos ⎝ ⎛⎭⎪⎫2x -π2+1=cos ⎣⎢⎡⎦⎥⎤2⎝ ⎛⎭⎪⎫x -π4+1,故只需将函数y =cos 2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函数y =sin 2x +1的图象. (2)由题意,T =π,ω=2.又y =f ⎝ ⎛⎭⎪⎫x +π3=sin ⎝⎛⎭⎪⎫2x +φ+2π3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φ+2π3=k π+π2,k ∈Z . 由|φ|<π2,取φ=-π6,因此f (x )=sin ⎝ ⎛⎭⎪⎫2x -π6,代入检验f ⎝ ⎛⎭⎪⎫π12=0,A 正确.答案 (1)B (2)A探究提高 1.“五点法”作图:设z =ωx +φ,令z =0,π2,π,3π2,2π,求出x 的值与相应的y 的值,描点、连线可得.2.在图象变换过程中务必分清是先相位变换,还是先周期变换.变换只是相对于其中的自变量x 而言的,如果x 的系数不是1,就要把这个系数提取后再确定变换的单位长度和方向.考法2 由函数的图象特征求解析式【例2-2】 (1)函数f (x )=A sin(ωx +φ)⎝ ⎛⎭⎪⎫A >0,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 )A.f (x )=2sin ⎝ ⎛⎭⎪⎫x -π6B.f (x )=2sin ⎝ ⎛⎭⎪⎫2x -π3C.f (x )=2sin ⎝ ⎛⎭⎪⎫2x +π12D.f (x )=2sin ⎝ ⎛⎭⎪⎫2x -π6(2)(济南调研)函数f (x )=A sin(ωx +φ)⎝ ⎛⎭⎪⎫A >0,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x 1,x 2∈⎝ ⎛⎭⎪⎫-π6,π3,且f (x 1)=f (x 2),则f (x 1+x 2)=( )A.1B.12C.22D.32解析 (1)由题意知A =2,T =4⎝ ⎛⎭⎪⎫5π12-π6=π,ω=2,因为当x =5π12时取得最大值2,所以2=2sin ⎝ ⎛⎭⎪⎫2×5π12+φ, 所以2×5π12+φ=2k π+π2,k ∈Z ,解得φ=2k π-π3,k ∈Z , 因为|φ|<π2,得φ=-π3. 因此函数f (x )=2sin ⎝ ⎛⎭⎪⎫2x -π3.(2)观察图象可知,A =1,T =π,则ω=2. 又点⎝ ⎛⎭⎪⎫-π6,0是“五点法”中的始点,∴2×⎝ ⎛⎭⎪⎫-π6+φ=0,φ=π3. 则f (x )=sin ⎝ ⎛⎭⎪⎫2x +π3.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x =-π6+π32=π12.又x 1,x 2∈⎝ ⎛⎭⎪⎫-π6,π3,且f (x 1)=f (x 2),所以x 1+x 22=π12,则x 1+x 2=π6,因此f (x 1+x 2)=sin ⎝ ⎛⎭⎪⎫2×π6+π3=32. 答案 (1)B (2)D探究提高 已知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的图象求解析式时,常采用待定系数法,由图中的最高点、最低点或特殊点求A ;由函数的周期确定ω;确定φ常根据“五点法”中的五个点求解,其中一般把第一个零点作为突破口,可以从图象的升降找准第一个零点的位置.【训练2】 已知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再把所得的函数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函数g (x )在区间⎣⎢⎡⎦⎥⎤0,π8上的最小值.解 (1)设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由题图可知 A =1,T 2=2π3-π6=π2,即T =π,所以π=2πω,解得ω=2,所以f (x )=sin(2x +φ),又过点⎝ ⎛⎭⎪⎫π6,0,由0=sin ⎝ ⎛⎭⎪⎫2×π6+φ可得π3+φ=2k π,k ∈Z , 则φ=2k π-π3,k ∈Z ,因为|φ|<π2,所以φ=-π3,故函数f (x )的解析式为f (x )=sin ⎝ ⎛⎭⎪⎫2x -π3. (2)根据条件得g (x )=sin ⎝ ⎛⎭⎪⎫4x +π3,当x ∈⎣⎢⎡⎦⎥⎤0,π8时,4x +π3∈⎣⎢⎡⎦⎥⎤π3,5π6,所以当x =π8时,g (x )取得最小值,且g (x )min =12. 热点三 三角函数的性质 考法1 三角函数性质【例3-1】 (合肥质检)已知函数f (x )=sin ωx -cos ωx (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 (1)求函数y =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 (2)讨论函数f (x )在⎣⎢⎡⎦⎥⎤0,π2上的单调性. 解 (1)∵f (x )=sin ωx -cos ωx =2sin ⎝ ⎛⎭⎪⎫ωx -π4,且T =π,∴ω=2,于是f (x )=2sin ⎝ ⎛⎭⎪⎫2x -π4.令2x -π4=k π+π2(k ∈Z ),得x =k π2+3π8(k ∈Z ).即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k π2+3π8(k ∈Z ).(2)令2k π-π2≤2x -π4≤2k π+π2(k ∈Z ),得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 π-π8,k π+3π8(k ∈Z ).注意到x ∈⎣⎢⎡⎦⎥⎤0,π2,所以令k =0,得函数f (x )在⎣⎢⎡⎦⎥⎤0,π2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3π8;同理,其单调递减区间为⎣⎢⎡⎦⎥⎤3π8,π2.探究提高 1.讨论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与对称性,都必须首先利用辅助角公式,将函数化成一个角的一种三角函数.2.求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的单调区间,是将ωx +φ作为一个整体代入正弦函数增区间(或减区间),求出的区间即为y =A sin(ωx +φ)的增区间(或减区间),但是当A >0,ω<0时,需先利用诱导公式变形为y =-A sin(-ωx -φ),则y =A sin(-ωx -φ)的增区间即为原函数的减区间,减区间即为原函数的增区间. 考法2 三角函数性质与图象的综合应用【例3-2】 已知函数f (x )=2sin ωx cos ωx +23sin 2ωx -3(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1)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若y =g (x )在[0,b ](b >0)上至少含有10个零点,求b 的最小值. 解 (1)f (x )=2sin ωx cos ωx +3(2sin 2ωx -1) =sin 2ωx -3cos 2ωx =2sin ⎝ ⎛⎭⎪⎫2ωx -π3.由最小正周期为π,得ω=1, 所以f (x )=2sin ⎝ ⎛⎭⎪⎫2x -π3,由2k π-π2≤2x -π3≤2k π+π2,k ∈Z ,整理得k π-π12≤x ≤kx +5π12,k ∈Z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 π-π12,k π+5π12,k ∈Z . (2)将函数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y =2sin 2x +1的图象;所以g (x )=2sin 2x +1.令g (x )=0,得x =k π+7π12或x =k π+11π12(k ∈Z ),所以在[0,π]上恰好有两个零点,若y =g (x )在[0,b ]上有10个零点,则b 不小于第10个零点的横坐标即可.所以b 的最小值为4π+11π12=59π12.探究提高 1.研究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关键是将函数化为y =A sin(ωx +φ)+B (或y =A cos(ωx +φ)+B )的形式,利用正余弦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性质求解. 2.函数y =A sin(ωx +φ)(或y =A cos(ωx +φ))的最小正周期T =2π|ω|.应特别注意y =|A sin(ωx +φ)|的最小正周期为T =π|ω|.【训练3】 (湖南师大附中质检)已知向量m =(2cos ωx ,-1),n =(sin ωx -cos ωx ,2)(ω>0),函数f (x )=m·n +3,若函数f (x )的图象的两个相邻对称中心的距离为π2. (1)求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2)若将函数f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π4个单位,然后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倍,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当x ∈⎣⎢⎡⎦⎥⎤π4,π2时,求函数g (x )的值域.解 (1)f (x )=m·n +3=2cos ωx (sin ωx -cos ωx )-2+3 =sin 2ωx -cos 2ωx =2sin ⎝ ⎛⎭⎪⎫2ωx -π4.依题意知,最小正周期T =π.∴ω=1,因此f (x )=2sin ⎝ ⎛⎭⎪⎫2x -π4.令-π2+2k π≤2x -π4≤π2+2k π,k ∈Z ,求得f (x )的增区间为⎣⎢⎡⎦⎥⎤-π8+k π,3π8+k π,k ∈Z .(2)将函数f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得y =2sin ⎣⎢⎡⎦⎥⎤2⎝⎛⎭⎪⎫x +π4-π4=2sin ⎝ ⎛⎭⎪⎫2x +π4的图象. 然后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倍,得到函数g (x )=2sin ⎝ ⎛⎭⎪⎫4x +π4的图象.故g (x )=2sin ⎝ ⎛⎭⎪⎫4x +π4,由π4≤x ≤π2,知5π4≤4x +π4≤9π4.∴-1≤sin ⎝ ⎛⎭⎪⎫4x +π4≤22.故函数g (x )的值域是[-2,1].1.已知函数y=A sin(ωx+φ)+B(A>0,ω>0)的图象求解析式(1)A=y max-y min2,B=y max+y min2.(2)由函数的周期T求ω,ω=2πT.(3)利用“五点法”中相对应的特殊点求φ.2.运用整体换元法求解单调区间与对称性类比y=sin x的性质,只需将y=A sin(ωx+φ)中的“ωx+φ”看成y=sin x中的“x”,采用整体代入求解.(1)令ωx+φ=kπ+π2(k∈Z),可求得对称轴方程;(2)令ωx+φ=kπ(k∈Z),可求得对称中心的横坐标;(3)将ωx+φ看作整体,可求得y=A sin(ωx+φ)的单调区间,注意ω的符号.3.函数y=A sin(ωx+φ)+B的性质及应用的求解思路第一步:先借助三角恒等变换及相应三角函数公式把待求函数化成y=A sin(ωx +φ)+B(一角一函数)的形式;第二步:把“ωx+φ”视为一个整体,借助复合函数性质求y=A sin(ωx+φ)+B的单调性及奇偶性、最值、对称性等问题.一、选择题1.(全国Ⅲ卷)函数f(x)=tan x1+tan2x的最小正周期为()A.π4 B.π2 C.π D.2π解析f(x)=tan x1+tan2x=sin xcos x1+sin2xcos2x=sin x cos xcos2x+sin2x=sin x cos x=12sin 2x,所以f(x)的最小正周期T=2π2=π.答案 C2.(全国Ⅲ卷)函数f(x)=15sin⎝⎛⎭⎪⎫x+π3+cos⎝⎛⎭⎪⎫x-π6的最大值为()A.65 B.1 C.35 D.15解析 cos ⎝ ⎛⎭⎪⎫x -π6=cos ⎣⎢⎡⎦⎥⎤π2-⎝ ⎛⎭⎪⎫x +π3=sin ⎝ ⎛⎭⎪⎫x +π3,则f (x )=15sin ⎝ ⎛⎭⎪⎫x +π3+sin ⎝ ⎛⎭⎪⎫x +π3=65sin ⎝ ⎛⎭⎪⎫x +π3,函数的最大值为65. 答案 A3.(湖南六校联考)定义一种运算⎪⎪⎪⎪⎪⎪a b c d =ad -bc ,将函数f (x )=⎪⎪⎪⎪⎪⎪2 2sin x 3 cos x 的图象向左平移φ(φ>0)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偶函数,则φ的最小值是( ) A.π6B.π3C.2π3D.5π6解析 f (x )=2cos x -23sin x =4cos ⎝ ⎛⎭⎪⎫x +π3,依题意g (x )=f (x +φ)=4cos ⎝ ⎛⎭⎪⎫x +π3+φ是偶函数(其中φ>0).∴π3+φ=k π,k ∈Z ,则φmin =23π. 答案 C4.偶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中△EFG 是斜边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 ,F 是函数与x 轴的交点,点G 在图象上),则f (1)的值为( )A.22B.62C. 2D.2 2解析 依题设,T 2=|EF |=4,T =8,ω=π4. ∵函数f (x )=A sin(ωx +φ)为偶函数,且0<φ<π. ∴φ=π2,在等腰直角△EGF 中,易求A =2. 所以f (x )=2sin ⎝ ⎛⎭⎪⎫π4x +π2=2cos π4x ,则f (1)= 2.答案 C5.(天津卷)将函数y =sin ⎝ ⎛⎭⎪⎫2x +π5的图象向右平移π10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 )A.在区间⎣⎢⎡⎦⎥⎤3π4,5π4上单调递增B.在区间⎣⎢⎡⎦⎥⎤3π4,π上单调递减C.在区间⎣⎢⎡⎦⎥⎤5π4,3π2上单调递增D.在区间⎣⎢⎡⎦⎥⎤3π2,2π上单调递减解析 把函数y =sin ⎝ ⎛⎭⎪⎫2x +π5的图象向右平移π10个单位长度得函数g (x )=sin ⎣⎢⎡⎦⎥⎤2⎝⎛⎭⎪⎫x -π10+π5=sin 2x 的图象,由-π2+2k π≤2x ≤π2+2k π(k ∈Z )得-π4+k π≤x ≤π4+k π(k ∈Z ),令k =1,得3π4≤x ≤5π4,即函数g (x )=sin 2x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3π4,5π4.答案 A 二、填空题6.(江苏卷)已知函数y =sin(2x +φ)⎝ ⎛⎭⎪⎫-π2<φ<π2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则φ的值是________.解析 由函数y =sin(2x +φ)⎝ ⎛⎭⎪⎫-π2<φ<π2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3对称,得sin ⎝ ⎛⎭⎪⎫2π3+φ=±1.因为-π2<φ<π2,所以π6<2π3+φ<7π6,则2π3+φ=π2,φ=-π6.答案 -π67.已知函数f (x )=A sin(ωx +φ)⎝ ⎛⎭⎪⎫A >0,ω>0,|φ|<π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中|PQ |=2 5.则f (x )的解析式为________.解析 由题图可知A =2,P (x 1,-2),Q (x 2,2),所以|PQ |=(x 1-x 2)2+(-2-2)2=(x 1-x 2)2+42=2 5.整理得|x 1-x 2|=2,所以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x 1-x 2|=4,即2πω=4,解得ω=π2.又函数图象过点(0,-3),所以2sin φ=-3,即sin φ=-32.又|φ|<π2,所以φ=-π3,所以f (x )=2sin ⎝ ⎛⎭⎪⎫π2x -π3.答案 f (x )=2sin ⎝ ⎛⎭⎪⎫π2x -π38.(北京卷)设函数f (x )=cos ⎝ ⎛⎭⎪⎫ωx -π6(ω>0).若f (x )≤f ⎝ ⎛⎭⎪⎫π4对任意的实数x 都成立,则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由于对任意的实数都有f (x )≤f ⎝ ⎛⎭⎪⎫π4成立,故当x =π4时,函数f (x )有最大值,故f ⎝ ⎛⎭⎪⎫π4=1,πω4-π6=2k π(k ∈Z ),∴ω=8k +23(k ∈Z ).又ω>0,∴ωmin =23.答案 23 三、解答题9.已知函数f (x )=4tan x sin ⎝ ⎛⎭⎪⎫π2-x ·cos ⎝ ⎛⎭⎪⎫x -π3- 3. (1)求f (x )的定义域与最小正周期; (2)讨论f (x )在区间⎣⎢⎡⎦⎥⎤-π4,π4上的单调性.解 (1)f (x )的定义域为{x |x ≠π2+k π,k ∈Z },f (x )=4tan x cos x cos ⎝ ⎛⎭⎪⎫x -π3- 3=4sin x cos ⎝ ⎛⎭⎪⎫x -π3- 3=4sin x ⎝ ⎛⎭⎪⎫12cos x +32sin x - 3=2sin x cos x +23sin 2x - 3 =sin 2x -3cos 2x =2sin ⎝ ⎛⎭⎪⎫2x -π3.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 (2)由-π2+2k π≤2x -π3≤π2+2k π,k ∈Z , 得-π12+k π≤x ≤5π12+k π,k ∈Z .设A =⎣⎢⎡⎦⎥⎤-π4,π4,B =⎩⎨⎧⎭⎬⎫x ⎪⎪⎪-π12+k π≤x ≤5π12+k π,k ∈Z ,易知A ∩B =⎣⎢⎡⎦⎥⎤-π12,π4.所以当x ∈⎣⎢⎡⎦⎥⎤-π4,π4时,f (x )在区间⎣⎢⎡⎦⎥⎤-π12,π4上单调递增,在区间⎣⎢⎡⎦⎥⎤-π4,-π12上单调递减.10.(西安模拟)已知函数f (x )=sin ⎝ ⎛⎭⎪⎫π2-x sin x -3cos 2x +32.(1)求f (x )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x 的值;(2)若方程f (x )=23在(0,π)上的解为x 1,x 2,求cos(x 1-x 2)的值.解 (1)f (x )=cos x sin x -32(2cos 2x -1) =12sin 2x -32cos 2x =sin ⎝ ⎛⎭⎪⎫2x -π3. 当2x -π3=π2+2k π(k ∈Z ),即x =512π+k π(k ∈Z )时,函数f (x )取最大值,且最大值为1.(2)由(1)知,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x =512π+k π,k ∈Z ,∴当x ∈(0,π)时,对称轴为x =512π.又方程f (x )=23在(0,π)上的解为x 1,x 2.∴x 1+x 2=56π,则x 1=56π-x 2,∴cos(x 1-x 2)=cos ⎝ ⎛⎭⎪⎫56π-2x 2=sin ⎝ ⎛⎭⎪⎫2x 2-π3, 又f (x 2)=sin ⎝ ⎛⎭⎪⎫2x 2-π3=23,故cos(x 1-x 2)=23.11.设函数f (x )=sin ⎝ ⎛⎭⎪⎫ωx -π6+sin ⎝ ⎛⎭⎪⎫ωx -π2,其中0<ω<3,已知f ⎝ ⎛⎭⎪⎫π6=0.(1)求ω;(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π4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的图象,求g (x )在⎣⎢⎡⎦⎥⎤-π4,3π4上的最小值.解 (1)因为f (x )=sin ⎝ ⎛⎭⎪⎫ωx -π6+sin ⎝ ⎛⎭⎪⎫ωx -π2,所以f (x )=32sin ωx -12cos ωx -cos ωx=32sin ωx -32cos ωx =3⎝ ⎛⎭⎪⎫12sin ωx -32cos ωx=3sin ⎝ ⎛⎭⎪⎫ωx -π3.由题设知f ⎝ ⎛⎭⎪⎫π6=0,所以ωπ6-π3=k π,k ∈Z ,故ω=6k +2,k ∈Z . 又0<ω<3,所以ω=2.(2)由(1)得f (x )=3sin ⎝ ⎛⎭⎪⎫2x -π3,所以g (x )=3sin ⎝ ⎛⎭⎪⎫x +π4-π3=3sin ⎝ ⎛⎭⎪⎫x -π12. 因为x ∈⎣⎢⎡⎦⎥⎤-π4,3π4,所以x -π12∈⎣⎢⎡⎦⎥⎤-π3,2π3,当x -π12=-π3,即x =-π4时,g (x )取得最小值-32.。
2020届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三角形(含答案)
2020届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三角形1.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条边上的高线之比为,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神奇三角形”.(1)已知:Rt△ABC中,∠ACB=90°.①当AC=BC时,求证:△ABC是“神奇三角形”;②当AC≠BC时,且△ABC是“神奇三角形”,求tan A的值;(2)如图,在△ABC中,AB=AC,CD是AB边上的中线,若∠DCB=45°,求证:△ABC 是“神奇三角形”.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C=8,过BC边上一点P,作∠DPE=60°,分别与边AB,AC相交于点D与点E.(1)在图中找出与∠EPC始终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2)若△PDE为正三角形时,求BD+CE的值;(3)当DE∥BC时,请用BP表示BD,并求出BD的最大值.3.在等腰直角△ABC中,AB=AC,∠BAC=90°,以CA为边在∠ACB的另一侧作∠ACM=∠ACB,点D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在射线CM上截取CE=BD,连接AD、DE、AE.(1)如图1,当点D落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直接写出∠ADE的度数;(2)如图2,当点D落在线段BC(不含边界)上时,AC与DE交于点F,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2,作AH⊥BC,垂足为H,作AG⊥EC,垂足为G,连接HG,判断△GH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1)发现如图1,△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在BC边上,连接CE.填空:①∠DCE的度数是;②线段CA、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探究如图2,△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D在BC边上,连接CE.请判断∠DCE的度数及线段CA、C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3,在Rt△ABC中,∠A=90°,AC=4,AB=6.若点D满足DB=DC,且∠BDC=90°,请直接写出DA的长.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a ,0),B (b ,0),C (2,7),连接AC ,交y 轴于D ,且a =,()2=5.(1)求点D 的坐标.(2)如图2,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CP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3,若Q (m ,n )是x 轴上方一点,且△QBC 的面积为20,试说明:7m +3n 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6.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OC 的直角顶点O 为原点,以OC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 (0,a ),C (b ,0)满足.D 为线段AC 的中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 (x 1,y 1)、Q (x 2,y 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1)则A点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D点的坐标为.(2)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Q同时出发,P点从C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匀速移动,Q点从O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移动,点Q到达A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t>0)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S△ODP =S△ODQ,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F是线段AC上一点,满足∠FOC=∠FCO,点G是第二象限中一点,连OG,使得∠AOG=∠AOF.点E是线段OA上一动点,连CE交OF于点H,当点E在线段OA上运动的过程中,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7.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0)、B(0,b)、且|a+2|+(b+2a)2=0,点P为x轴上一动点,连接BP;(1)求点A、B的坐标;(2)如图,在第一象限内作BC⊥AB且BC=AB,连接CP,当CP⊥BC时,作CD⊥BP于点D,求线段CD的长度;(3)在第一象限内作BQ⊥BP且BQ=BP,连接PQ,设P(p,0),直接写出S△PCQ=(用含p的式子表示).8.在△ABC和△DBE中,CA=CB,EB=ED,点D在AC上.(1)如图1,若∠ABC=∠DBE=60°,求证:∠ECB=∠A;(2)如图2,设BC与DE交于点F.当∠ABC=∠DBE=45°时,求证:CE∥AB;(3)在(2)的条件下,若tan∠DEC=时,求的值.9.如图,在△ABC中,BC=7cm,AC=24cm,AB=25cm,P点在BC上,从B点到C点运动(不包括C点),点P运动的速度为2cm/s;Q点在AC上从C点运动到A点(不包括A点),速度为5cm/s.若点P、Q分别从B、C同时运动,请解答下面的问题,并写出探索主要过程:(1)经过多少时间后,P、Q两点的距离为5cm?的面积为15cm2?(2)经过多少时间后,S△PCQ(3)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CQ的面积,并用配方法说明t为何值时△PC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10.我们规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广益值”等于第三边上的中线和这边一半的平方差.如图1,在△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AB与AC的“广益值”就等于AO2﹣BO2的值,可记为AB∇AC=OA2﹣BO2.(1)在△ABC中,若∠ACB=90°,AB∇AC=81,求AC的值.(2)如图2,在△ABC中,AB=AC=12,∠BAC=120°,求AB∇AC,BA∇BC的值.=24,AC=8,AB∇AC=﹣64,求(3)如图3,在△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S△ABCBC和AB的长.11.已知:等边△ABC中.(1)如图1,点M是BC的中点,点N在AB边上,满足∠AMN=60°,求的值;(2)如图2,点M在AB边上(M为非中点,不与A、B重合),点N在CB的延长线上且∠MNB=∠MCB,求证:AM=BN.(3)如图3,点P为AC边的中点,点E在AB的延长线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满足∠AEP=∠PFC,求的值.12.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5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顺时针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AMN为等边三角形?(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13.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例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地,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关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①,在△ABC中,AB=AC,顶角A的正对记作sadA,这时sadA==.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下列问题:(1)sad60°=.(2)对于0°<A<180°,∠A的正对值sadA的取值范围是.(3)如图②,已知∠C=90°,sin A=,其中∠A为锐角,试求sadA的值.14.如图,在Rt△ABC中,∠ACB=90°,BC=4,sin∠ABC=,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联结AD,过点B作BE⊥AD分别交射线AD、AC于点E、F,联结DF,过点A作AG∥BD,交直线BE于点G.(1)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果CD=2,求tan∠FBC;(2)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设AG=x,S=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不需△DAF要写函数的定义域);(3)如果AG=8,求DE的长.15.如图,点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三角形ABC中,∠BAC=90°,AB=m.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n,0),且|m﹣3|+(n﹣5)2=0.(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2)动点P从点C出发沿射线CA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PB,请用含t的式子表示三角形ABP的面积;(3)在(2)的条件下,当三角形ABP的面积为时,直线BP与y轴相交于点D,求点D的坐标.16.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1)若D为AB上一动点时(如图1),①求证:△ACD≌△BCE.②试求线段AD,BD,DE间满足的数量关系.(2)当点D在△ABC内部时(如图2),延长AD交BE于点F.①求证:AF⊥BE.②连结BD,当△BDE为等边三角形时,直接写出△DCE与△ABC的边长之比.17.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y轴上,点B的坐标为(0,2),∠BAO=30°.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边△ABC,MN垂直平分OA,MA⊥AB.(1)求AB的长.(2)求证:MB=OC.(3)如图2,连接MC交AB于点P.点P是否为MC的中点?请说明理由.18.在△ABC中,AB=BC,∠A=40°,BD⊥AC垂足为D.(1)填空:∠ABC=°;(2)E是线段BD上的动点,连结EC,将线段EC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0°,点C 的对应点是点F,连接CF,得到△CEF.①如图1,若点F在直线BD上,AB=a,AC=b,求EB+EC的值.②连结AF,直线AF与直线BC是否平行,为什么?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a),B(b,0),且a,b满足2a2+2ab+b2﹣8a+16=0,点P为AB上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连接OP.(1)直接写出a=,b=;(2)如图1,过点P作OP的垂线交过点A平行于x轴的直线于点C,若点,求点C的坐标;(3)如图2,以OP为斜边在OP右侧作等腰Rt△OPD,PD=OD.连接BD,当点P从B向A运动过程中,△BOD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请判断并说明理由.20.(1)如图①,小明同学作出△ABC两条角平分线AD,BE得到交点I,就指出若连接CI,则CI平分∠ACB,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2)如图②,Rt△ABC中,AC=5,AC=12,AB=13,△ABC的角平分线CD上有一点I,设点I到边AB的距离为d.(d为正实数)小季、小何同学经过探究,有以下发现:小季发现:d的最大值为.小何发现:当d=2时,连接AI,则AI平分∠BAC.请分别判断小季、小何的发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1)①证明:如图,作AC边上的中线BM,设CM=AM=a,则BC=AC=2a,∵∠ACB=90°,∴BM===a,∴,∴△ABC是“神奇三角形”;②当AC边上的中线与AC边上的高的比为时,设BM=a,BC=2a,∵∠ACB=90°,∴CM==a,∴AC=2a,∴AC=BC,不合题意,舍去;同理,当BC边上的中线与BC边上的高的比为时,也不符合题意,舍去;当AB边上的中线与AB边上的高的比为时,当BC>AC时,如图,作AB边上的中线CM,作AB边上的高线CD,设CM=a,CD=2a,则DM=a,∵∠ACB=90°,∴CM=AB=AM,∴AD=(﹣1)a,∴tan A==,当BC<AC时,如图,作AB边上的中线CM,作AB边上的高线CD,同理可得,tan A=.综合可得tan A的值为或.(2)证明:如图,作CH⊥AB于点H,AE⊥BC于点E,AE交CD于K,连接BK,∵AB=AC,∴E是BC的中点,∵CD是AB边上的中线,∴点K是△ABC的重心,∴KC=2DK,∵AE是BC的垂直平分线,∴KC=KB,∴∠KBC=∠KCB=45°,∴∠CKB=90°,即BK⊥CD,∴=tan∠CDH==2,∴,∴△ABC是“神奇三角形”.2.解:(1)∠BDP=∠EPC,理由如下:∵△ABC为等边三角形,∴∠B=60°,∵∠DPE=60°,∴∠DPE=∠B,∵∠DPC是△BDP的外角,∴∠DPE+∠EPC=∠B+∠BDP,∴∠EPC=∠BDP;(2)∵△PDE为正三角形,∴PD=PE,在△BDP和△CPE中,,∴△BDP≌△CPE(AAS),∴BD=CP,BP=CE,∴BD+CE=CP+BP=BC=8;(3)∵DE∥BC,△ABC为等边三角形,∴△ADE为等边三角形,∴AD=AE,∴BD=CE,∵∠B=∠C,∠EPC=∠BDP,∴△BDP∽△CPE,∴=,即=,整理得,BD=,﹣BP2+8BP=﹣(BP﹣4)2+16,∴BD的最大值为4.3.(1)解:∠ADE=45°.∵AB=AC,∠BAC=90°,∴∠ABC=∠ACB=45°,∵∠ACM=∠ACB,∴∠ACM=∠AB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D=AE,∠CAE=∠BAD,∴∠DAE=∠BAC=90°,∴∠ADE=45°;(2)(1)中的结论成立证明:∵∠BAC=90°,AB=AC,∴∠B=∠ACB=45°.∵∠ACM=∠ACB,∴∠B=∠ACM=45°.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D=AE,∠BAD=∠CAE.∴∠CAE+∠DAC=∠BAD+∠DAC=∠BAC=90°.即∠DAE=90°.∵AD=AE,∴∠ADE=∠AED=45°.(3)△CG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BCA=∠ACE=45°,∴∠GCH=90°,又∵AH⊥BC,AG⊥CE,∴AG=AH,∵∠ACG=∠AGC=45°,∴AG=CG,∵AB=AC,AH⊥BC,∴∠HCA=∠HAC=45°,∴AH=HC,∴CH=CG,∴△CG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1)发现解:①∵在△ABC中,AB=AC,∠BAC=60°,∴∠BAC=∠DAE=60°,∴∠BAC﹣∠DAC=∠DAE﹣∠DAC,即∠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CE=∠B=60°,∴∠DCE=∠ACE+∠ACB=60°+60°=120°;故答案为:120°,②∵△BAD≌△CAE,∴BD=CE,∴BC=BD+CD=EC+CD,∴CA=BC=CE+CD;故答案为:CA=CE+CD.(2)探究∠DCE=90°;CA=CD+CE.理由:∵△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AB=AC,AD=AE,∠BAC﹣∠DAC=∠DAE﹣∠DAC,即∠BAD=∠CAE.∴△BAD≌△CAE(SAS).∴BD=CE,∠B=∠ACE=45°.∴∠DCE=∠ACB+∠ACE=90°.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B=CA,∵CB=CD+DB=CD+CE,∴CA=CD+CE.(3)应用DA=5或.作DE⊥AB于E,连接AD,∵在Rt△ABC中,AB=6,AC=4,∠BAC=90°,∴BC===2,∵∠BDC=90°,DB=DC,∴DB=DC=,∠BCD=∠CBD=45°,∵∠BDC=∠BAC=90°,∴点B,C,A,D四点共圆,∴∠DAE=45°,∴△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E,∴BE=6﹣DE,∵BE2+DE2=BD2,∴DE2+(6﹣DE)2=26,∴DE=1,DE=5,∴AD=或AD=5.5.解:(1)∵a=,()2=5,∴a=﹣5,b=5,∵A(a,0),B(b,0),∴A(﹣5,0),B(5,0),∴OA=OB=5.如图1,连接OC,设OD=x,∵C(2,7),∴S△AOC=×5×7=17.5,∵S△AOC =S△AOD+S△COD,∴5x•=17.5,∴x=5,∴点D的坐标为(0,5);(2)如图2,∵A(﹣5,0),B(5,0),C(2,7),∴S△ABC=×(5+5)×7=35,∵点P在y轴上,∴设点P的坐标为(0,y),∵S△ACP =S△ADP+S△CDP,D(0,5),∴5×|5﹣y|×+2×|5﹣y|×=35,解得:y=﹣5或15,∴点P的坐标为(0,﹣5)或(0,15);(3)7m+3n是定值.∵点Q在x轴的上方,∴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3,当点Q在直线BC的左侧时,过点Q作QH⊥x轴,垂足为H,连接CH,∵S△QBC =S△QHC+S△HBC﹣S△QHB,且S△QBC=20,∴,∴7m+3n=﹣5.如图4,当点Q在直线BC的右侧时,过点Q作QH⊥x轴,垂足为H,连接CH,∵S△QBC =S△QHC+S△HBC﹣S△QHB,且S△QBC=20,∴=20,∴7m+3n=75,综上所述,7m+3n的值为﹣5或75.6.解:(1)∵.∴a﹣2b=0,b﹣2=0,解得a=4,b=2,∴A(0,4),C(2,0);∴x==1,y==2,∴D(1,2).故答案为(0,4),(2,0),(1,2).(2)如图1中,由条件可知:P点从C点运动到O点时间为2秒,Q点从O点运动到A点时间为2秒,∴0<t≤2时,点Q在线段AO上,即CP=t,OP=2﹣t,OQ=2t,AQ=4﹣2t,∴S△DOP =OP•y D=(2﹣t)×2=2﹣t,S△DOQ=OQ•x D=×2t×1=t,∵S△ODP =S△ODQ,∴2﹣t=t,∴t=1;(3)的值不变,其值为2.理由如下:如图2中,∵∠2+∠3=90°,又∵∠1=∠2,∠3=∠FCO,∴∠GOC+∠ACO=180°,∴OG∥AC,∴∠1=∠CAO,∴∠OEC=∠CAO+∠4=∠1+∠4,如图,过H点作AC的平行线,交x轴于P,则∠4=∠PHC,PH∥OG,∴∠PHO=∠GOF=∠1+∠2,∴∠OHC=∠OHP+∠PHC=∠GOF+∠4=∠1+∠2+∠4,∴=,=,=2.7.解:(1)∵|a+2|+(b+2a)2=0,∴a+2=0,b+2a=0,解得a=﹣2,b=4,∴A(﹣2,0),B(0,4);(2)如图1所示,过C作CE⊥OB于E,与PB交于F,∵BC⊥AB,∴∠ABO+∠EBC=90°,在Rt△BCE中,∠EBC+∠BCE=90°,∴∠ABO=∠BCE,在△AOB和△BEC中,,∴△AOB≌△BEC(AAS),∴BE=AO=2,又∵OB=4,∴E为OB的中点,∵EC∥OP,∴EF为△BOP的中位线,则F为BP的中点,在Rt△BCP中,CF为斜边上的中线,∴CF=PB=BF,∴∠BCE=∠CBD=∠ABO,在△AOB和△CDB中,∴△AOB≌△CDB(AAS),∴CD=AO=2;(3)如图2所示,过B作BG⊥CQ于点G,延长QC与x轴交于H,∵∠ABP+∠PBC=90°,∠PBC+CBQ=90°,∴∠ABP=∠CBQ,在△ABP与△CBQ中,,∴△ABP≌△CBQ(SAS),∴∠BPO=∠BQG,CQ=AP=2+p,在△BOP和△BGQ中,,∴△BOP≌△BGQ(AAS),∴∠OBP=∠GBQ,BG=BO=4,又∵∠GBQ+∠PBG=90°,∴∠OBP+∠PBG=90°,即∠OBG=90°,在四边形OBGH中,∠OBG=∠BOG=∠BGH=90°,∴∠OHG=90°,∴PH是△PCQ中CQ边上的高,PH=OH﹣OP=4﹣p,=•(2+p)(4﹣p)=﹣+p+4.∴S△PCQ故答案为:.8.(1)证明:∵CA=CB,EB=ED,∠ABC=∠DBE=60°,∴△ABC和△DB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C,DB=BE,∠A=60°.∵∠ABC=∠DBE=60°,∴∠ABD=∠CBE,∴△ABD≌△CBE(SAS).∴∠A=∠ECB;(2)证明:∵∠ABC=∠DBE=45°,CA=CB,EB=ED,∴△ABC和△DB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45°,∴,∴,∵∠ABC=∠DBE,∴∠ABD=∠CBE,∴△ABD∽△CBE,∴∠BAD=∠BCE=45°,∵∠ABC=45°,∴∠ABC=∠BCE,∴CE∥AB;(3)解:过点D作DM⊥CE于点M,过点D作DN∥AB交CB于点N,∵∠ACB=90°,∠BCE=45°,∴∠DCM=45°,∴∠MDC=∠DCM=45°,∴DM=MC,设DM=MC=a,∴a,∵DN∥AB,∴△D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N=DC=2a,∵tan∠DEC=,∴ME=2DM,∴CE=a,∴,∵CE∥DN,∴△CEF∽△DNF,∴.9.解:(1)连接PQ ,设经过ts 后,P 、Q 两点的距离为5cm ,ts 后,PC =7﹣2tcm ,CQ =5tcm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PC 2+CQ 2=PQ 2, 代入数据(7﹣2t )2+(5t )2=(5)2;解得t =1或t =﹣(不合题意舍去);(2)设经过ts 后,S △PCQ 的面积为15cm 2ts 后,PC =7﹣2tcm ,CQ =5tcm ,S △PCQ =×PC ×CQ =×(7﹣2t )×5t =15解得t 1=2,t 2=1.5,经过2或1.5s 后,S △PCQ 的面积为15cm 2.(3)设经过ts 后,△PCQ 的面积最大,ts 后,PC =7﹣2tcm ,CQ =5tcm ,S △PCQ =×PC ×CQ =×(7﹣2t )×5t =×(﹣2t 2+7t ).=﹣5.∴当t =s 时,△PCQ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cm 2.10.解:(1)如图1,AO 是BC 边上的中线,∵∠ACB=90°,∴AO2﹣OC2=AC2,∵AB∇AC=81,∴AO2﹣OC2=81,∴AC2=81,∴AC=9;(2)①如图2,取BC的中点O,连接AO,∵AB=AC,∴AO⊥BC,∵∠BAC=120°,∴∠ABC=30°,在Rt△AOB中,∴==6,∴AB∇AC=AO2﹣BO2=36﹣108=﹣72;②如图3,取AC的中点D,连接BD,∴AC=6,过点B作BE⊥AC交CA的延长线于点E,∴∠BAE=180°﹣∠BAC=60°,∴∠ABE=30°,∵AB=12,∴AE=6,∴BE===6.∴DE=AD+AE=12,∴==6,∴BA∇BC=BD2﹣CD2==216;(3)作BD⊥CD,如图4,=24,AC=8,∵S△ABC∴=6,∵AB∇AC=﹣64,AO是BC边上的中线,∴AO2﹣OC2=﹣64,∴OC2﹣AO2=64,又∵AC2=82=64,∴OC2﹣AO2=AC2,∴∠AOC=90°,∴OA=2×=3,∴==.∴,在Rt△BCD中,==16,∴AD=CD﹣AC=16﹣8,∴==10.11.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B=∠BAC=60°,AB=AC,∵点M是BC的中点,∴∠MAN=30°,∠AMB=90°,∵∠AMN=60°,∴∠BMN=30°,∴BM=2BN,AB=2BM,设BN=x,则BM=2x,AB=4x,∴AN=3x,∴;(2)证明:如图2,过点M作MG∥NC交AC于点G,∴∠A=∠AMG=∠AGM=60°,∴△AMG为等边三角形,∴AM=AG,∴BM=CG,∵∠AGM=∠ABC=60°,∴∠MGC=∠NBM=120°,∵MG∥BC,∴∠GMC=∠MCB,∵∠MNB=∠MCB,∴∠GMC=∠MNB,∴△MGC≌△NBM(AAS),∴MG=BN,∵△AMG为等边三角形,∴AM=MG,∴AM=BN;(3)如图3,过点P作PM∥BC交AB于点M,∴△AMP为等边三角形,∴AP=MP,∠AMP=60°,∵P为AC的中点,∴AP=PC,∴MP=PC,∵∠ACB=60°,∴∠EMP=∠PCF=120°,∵∠AEP=∠PFC,∴△PCF≌△PME(AAS),∴CF=ME,∴BF﹣BE=BC+CF﹣ME+MB,又∵P为AC的中点,MP∥BC,∴MB=,∴BF﹣BE=BC+BC=,∴.12.解:(1)设运动t秒,M、N两点重合,根据题意得:2t﹣t=15,∴t=15,答:点M,N运动15秒后,M、N两点重合;(2)如图1,设点M、N运动x秒后,△AMN为等边三角形,∴AN=AM,由运动知,AN=15﹣2x,AM=x,∴15﹣2x=x,解得:x=5,∴点M、N运动5秒后,△AMN是等边三角形;(3)假设存在,如图2,设M、N运动y秒后,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AM=AN,∴∠AMN=∠ANM,∵△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C=∠B=60°,∴△ACN≌△ABM(AAS),∴CN=BM,∴CM=BN,由运动知,CM=y﹣15,BN=15×3﹣2y,∴y﹣15=15×3﹣2y,∴y=20,故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为20秒.13.解:(1)根据正对定义,当顶角为60°时,等腰三角形底角为60°,则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则sad60°==1.故答案为:1.(2)当∠A接近0°时,sadA接近0,当∠A接近180°时,等腰三角形的底接近于腰的二倍,故sadA接近2.于是sadA的取值范围是0<sadA<2.故答案为:0<sadA<2.(3)在AB上取点D,使AD=AC,过点D作DE⊥AC于E,连接CD,如图.∵在Rt△ADE中,=sin A=,设AD=AC=5x,则DE=3x,AE=4x.∴CE=x.∴在Rt△CDE中,CD==x.∴sad A===.14.解:(1)∵∠ACB=90°,BC=4,sin∠ABC=,∴设AC=3x,AB=5x,∴(3x)2+16=(5x)2,∴x=1,即AC=3,∵BE⊥AD,∴∠AEF=90°,∵∠AFE=∠CFB,∴∠DAC=∠FBC,∴tan∠FBC=tan∠DAC==;(2)∵AG∥BD,∴∠AGF=∠CBF,∴tan∠AGF=tan∠CBF,∴,,∴,∴.∴=.∵∠EAF=∠CBF,∴,∴,∴S==;△DAF(3)①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AG=8,BC=4,AG∥BD,∴,∴AF=2CF,∵AC=3,∴AF=2,CF=1,∴,∴,设AE=x,GE=4x,∴x2+16x2=82,解得x=,即AE=.同理tan∠DAC=tan∠CBF,∴,∴DC=,∴AD===.∴=.②当点D在BC的边上时,如图2,∵AG∥BD,AG=8,BC=4,∴.∴AF=6,∵∠EAF=∠CBF=∠ABC,∴cos∠EAF=cos∠ABC,∴,∴,同理,∴,∴.∴DE=AE﹣AD=.综合以上可得DE的长为或.15.解:(1)∵|m﹣3|+(n﹣5)2=0.∴|m﹣3|=0,(n﹣5)2=0.∴m=3,n=5,∴B(1,3),C(5,0),∴AB=3,AC=4,∴三角形ABC的面积=;(2)①如图1,当点P在线段AC上时,PC=t,AP=4﹣t,三角形ABP的面积为==6﹣.②如图2,当点P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PC=t,AP=t﹣4,三角形ABP的面积为3=.(3)①当点P在线段AC上时,6﹣.解得t=﹣1(舍去).②如图3,当点P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解得t=9.∴OP=4,PA=5,∵∠BAC=90°=∠DOA,∴OD∥AB,∴.解得OD=.∵点D在y轴上且在原点O的上方,∴点D的坐标为(0,).16.(1)①证明:如图1,∵△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AC=BC,CD=CE,∠A=∠ABC=45°,∠ACB﹣∠DCB=∠ECD﹣∠DCB,∴∠ACD=∠BCE,∴△ACD≌△BCE(SAS).②解:∵△ACD≌△BCE.∴AD=BE,∠CBE=∠A=45°,∴∠DBE=90°,∴BD2+BE2=DE2,即BD2+AD2=DE2,(2)①证明:如图2,∵△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由(1)易知△ACD≌△BCE.∴∠DAC=∠CBE,∴∠ABF+∠BAF=∠ABC+∠CBE+∠BAF=∠ABC+∠BAF+∠DAC=∠ABC+∠BAC=90°.∴∠AFB=90°,即AF⊥BE.②如图3,∵△BDE为等边三角形,DF⊥BE,∴∠DEF=60°,设EF=BF=a,则DE=2a,∴a,∵BD=BE,DC=CE,∴BC是DE的垂直平分线,∴NE=a,BN=a,∴BC=.∴.即△DCE与△ABC的边长之比为.17.(1)解:∵B(0,2),∴OB=2,在Rt△AOB中,∠BAO=30°,∴AB=2OB=4;(2)证明:,∵AM⊥AB,∴∠BAM=90°,∴∠MAN=90°﹣∠BAO=60°,∵MN垂直平分OA,∴∠ANM=90°,∴∠AMN=30°,∴MA=2AN=OA,∵△ABC是等边三角形,∴AC=AB,∠BAC=60°,∴∠OAC=90°=∠MAB,∴△MAB≌△OAC(SAS),∴MB=OC;(3)解:P是MC的中点.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C作CH⊥AB于H,∴∠AHC=90°=∠HAM,∵△ABC是等边三角形,∴BC=AB,∠BCH=∠ACH=30°=∠BAO,∴△BCH≌△BAO(AAS),∴OA=CH,由(2)知,AM=OA,∴AM=CH,∵∠CPH=∠MPA,∴△CHP≌△MAP(AAS),∴CP=MP,即点P为MC的中点.18.解:(1)∵AB=BC,∴∠A=∠BCA=40°,∴∠ABC=180°﹣∠A﹣∠BCA=180°﹣40°﹣40°=100°故答案为:100.(2)①在△ABC中,AB=BC,BD⊥AC,∴AD=DC,∠ABF=50°,∵EC=EF,∠CEF=80°,点F在BD上,∴∠DFC=50°,又∠ADB=∠CDF=90°,∴△ABD≌△CFD(AAS),∴BD=DF,∴BE+EC=BE+EF=2BD=2=2=2.②连结AE并延长交BC于M.若点F在直线BD上,BF是AC的垂直平分线,∵∠AFD=∠DFC=50°,又∠ABF=50°,∴AF∥BC,若点F在直线BD的左侧,如图2,∵EC=EF=AE,∴∠MEF=2∠EAF,∵∠MEC=2∠EAD,∴2∠DAF=∠CEF,∴∠DAF=40°,∠BCA=40°.∴AF∥BC.若点F在直线BD的右侧,如图3.∵EC=EF=AE,∴∠MEF=2∠EAF,∵∠MEC=2∠EAD,∴2∠DAF=∠CEF,∴∠DAF=40°,∠BCA=40°.∴AF∥BC.19.解:(1)∵2a2+2ab+b2﹣8a+16=0,∴(a+b)2+(a﹣4)2=0,∴a+b=0,a﹣4=0,即a=4,b=﹣4,故答案为:4,﹣4;(2)过点P作PM⊥AP交y轴于点M,过P作PN⊥y轴于点N,∵∠OPC=∠MPA=∠OAC=90°,∴∠OPM=∠APC,∠POM=∠C,∵∠PAM=45°,∴PA=PM,∴△ACP≌△MOP(AAS),∴AC=MO,又∵,∴,∴AC=MO=1,∴C(1,4);(3)△BOD的面积不发生变化,理由,∵点A(0,4),B(﹣4,0),∴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①当点P的横坐标大于等于﹣2而小于0时,设D(m,n)如图2,过点D作DF⊥x轴于F,过点P作PE⊥DF,交FD的延长线于E,∴∠PED=∠DFO=90°,OF=m,DF=n,∴∠DPE+∠PDE=90°,∵∠ODP=90°,∴∠PDE+∠ODF=90°,∴∠DPE=∠ODE,∵DP=OD,∴△PDE≌△DOF(AAS),∴DE=OF=m,PE=DF=n,∴EF=DE+DF=m+n,PE﹣OF=n﹣m,∴P(m﹣n,m+n),而点P在线段AB上,∴m+n=m﹣n+4,∴n=2,∴点D的纵坐标为2,②当点P的横坐标小于﹣2而大于﹣4时,如图3,同①的方法得出点D的纵坐标为2,即:点P从点B向点A运动的过程中,点D的纵坐标始终为2,∴S=OB•|y D|=×4×2=4,△BOD即:点P从点B向点A运动的过程中,△BOD的面积始终不变,是4.20.解:如图1,过I点分别作IM,IN,IK垂直于AB,BC,AC于点M,N,K,连接IC,∵AI平分∠BAC,IM⊥AB,IK⊥AC,∴IM=IK,同理IM=IN,∴IK=IN,又∵IK⊥AC,IN⊥BC,∴CI平分∠BCA;(2)如图2,过C点作CE⊥AB于点E,则d的最大值为CE长,∵AC=5,BC=12,∴=,又∵=30,∴CE=,∴d的最大值为.∴小季正确;假设此时AI平分∠BAC,如图3,连接BI,过I点作IG,IH,IF分别垂直于AC,BC,AB 于点G,H,F,∵AI平分∠BAC,CD平分∠ACB,∴BI平分∠CBA,∵IG⊥AC,IH⊥BC,ID⊥AB,∴IG=IH=IF=d,∵S△ACB =S△AIC+S△BIC+S△ABI,∴,∴=,∴d=2,∴假设成立,当d=2时,连接AI,则AI平分∠BAC,∴小何正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导学案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练习19《直角三角形》【知识归纳】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两个内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基础检测】1.(·广西百色·3分)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A.6 B.6 C.6 D.122.(·贵州安顺·3分)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 B. C. D.3.(广西南宁3分)如图,厂房屋顶人字形(等腰三角形)钢架的跨度BC=10米,∠B=36°,则中柱AD(D为底边中点)的长是()A.5sin36°米 B.5cos36°米 C.5tan36°米 D.10tan36°米4.(海南3分)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 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A.6 B.6C.2D.35.(·四川南充)如图,在Rt△ABC中,∠A=30°,BC=1,点D,E分别是直角边BC,AC 的中点,则DE的长为()A.1 B.2 C.D.1+6. (·浙江省湖州市·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结CD,则CD的长是.7. (·湖北随州·3分)如图,在△ABC中,∠ACB=90°,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CD=BD,连接DM、DN、MN.若AB=6,则DN= .8.(·湖北荆州·10分)如图,A、F、B、C是半圆O上的四个点,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FAB=15°,连接OF交AB于点E,过点C作OF的平行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AF交直线CD于点H.(1)求证:CD是半圆O的切线;(2)若DH=6﹣3,求EF和半径OA的长.【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毕节市)(第5题)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B. 1,, C. 6,7,8 D. 2,3,42.(•青岛,第4题3分)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A. B. 2 C.3 D. +23. 如图,在△ABC中,∠A=36°,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上截取BE=BC,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A.2个 B.3个 C.4个 D.5个4.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于E,连接AE,若CE=5,AC=12,则BE的长是A.5 B.10 C.12 D.135.(·湖北荆门·3分)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A.5 B.6 C.8 D.106.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A.120° B.90° C.60° D.30°7.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第11题图)A. 21B. 20C. 19D. 188.(·四川宜宾)如图,在△ABC中,∠C=90°,AC=4,BC=3,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A. B.2 C.3 D.29.(·湖北荆州·3分)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图中∠ABC的余弦值是()A.2 B. C. D.二.填空题10.(湖北省鄂州市,15,3分)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画艺超群,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发明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圆规如图所示,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滑槽宽度忽略不计),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将笔插入位于木棒中点P处的小孔中,随着木棒的滑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若AB=20cm,则画出的圆的半径为10 cm.11.(·四川宜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点P(1,1)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12.(·四川内江)如图4,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BC,垂足为点E,则OE=______.13. (·湖北武汉)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CD=10,DA =55,则BD的长为_______.14. 如图,是矗立在高速公路水平地面上的交通警示牌,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AM=4米,AB=8米,∠MAD=45°,∠MBC=30°,则警示牌的高CD为米(结果精确到0.1米,=1.73).15. (·江西·3分)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已知AB=8,AD=7,E为AB上一点,AE=5,现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EP),使点P落在长方形ABCD的某一条边上,则等腰三角形AEP的底边长是.DO CEBA图4三.解答题16.(江西,23,10分)某数学活动小组在作三角形的拓展图形,研究其性质时,经历了如下过程:●操作发现:在等腰△ABC中,AB=AC,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1所示,其中DF⊥AB于点F,EG⊥AC于点G,M是BC的中点,连接MD和ME,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即可)①AF=AG=AB;②MD=ME;③整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DAB=∠DMB.●数学思考:在任意△ABC中,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外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所示,M是BC的中点,连接MD和ME,则MD和ME具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请给出证明过程;●类比探索:在任意△ABC中,仍分别以AB和AC为斜边,向△ABC的内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所示,M是BC的中点,连接MD和ME,试判断△MED的形状.答:.17.(·湖北咸宁)定义:数学活动课上,乐老师给出如下定义:有一组对边相等而另一组对边不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对等四边形.理解:(1)如图1,已知A、B、C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方格图中画出以格点为顶点,AB、BC为边的两个对等四边形ABCD;(2)如图2,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B是⊙O的直径,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对等四边形;(3)如图3,在Rt△PBC中,∠PCB=90°,BC=11,tan∠PBC=,点A在BP边上,且AB=13.用圆规在PC上找到符合条件的点D,使四边形ABCD为对等四边形,并求出CD的长.【知识归纳答案】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 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两个内角和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基础检测答案】1.(·广西百色·3分)如图,△ABC中,∠C=90°,∠A=30°,AB=12,则BC=()A.6 B.6C.6D.12【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解.【解答】解:∵∠C=90°,∠A=30°,AB=12,∴BC=12sin30°=12×=6,故答选A.2.(·贵州安顺)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C都在格点上,则∠ABC的正切值是()A.2B. C. 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AB的长,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ABC为直角三角形,∴tan∠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先求出AC、AB的长,再求正切函数.3.(广西南宁3分)如图,厂房屋顶人字形(等腰三角形)钢架的跨度BC=10米,∠B=36°,则中柱AD(D为底边中点)的长是()A.5sin36°米 B.5cos36°米 C.5tan36°米 D.10tan36°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BD=5米,在Rt△ABD中,利用∠B的正切进行计算即可得到AD的长度.【解答】解:∵AB=AC,AD⊥BC,BC=10米,∴DC=BD=5米,在Rt△ADC中,∠B=36°,∴tan36°=,即AD=BD•tan36°=5tan36°(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4.(海南3分)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 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6,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A.6 B.6C.2D.3【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判定△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求BE.【解答】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D,∠CDA=∠ADE=45°,∴∠CDE=∠BDE=90°,∵BD=CD,BC=6,∴BD=ED=3,即△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BD=×3=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5.(四川南充)如图,在Rt△ABC中,∠A=30°,BC=1,点D,E分别是直角边BC,AC的中点,则DE的长为()A.1 B.2 C.D.1+【分析】由“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B=2BC=2.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得DE=AB.【解答】解:如图,∵在Rt△ABC中,∠C=90°,∠A=30°,∴AB=2BC=2.又∵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DE是△ACB的中位线,∴DE=0.5 AB=1.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6. (浙江省湖州市·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结CD,则CD的长是 5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分析】首先说明AD=DB,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题意E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DB,Rt△ABC中,∵∠ACB=90°,BC=6,AC=8,∴AB===10,∵AD=DB,∠ACB=90°,∴CD=AB=5.故答案为5.7. (湖北随州·3分)如图,在△ABC中,∠ACB=90°,M、N分别是AB、AC的中点,延长BC至点D,使CD=BD,连接DM、DN、MN.若AB=6,则DN= 3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CM,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NM=CB,MN∥BC,证明四边形DCMN是平行四边形,得到DN=CM,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M=AB=3,等量代换即可.【解答】解:连接CM,∵M、N分别是AB、AC的中点,∴NM=CB,MN∥BC,又CD=BD,∴MN=CD,又MN∥BC,∴四边形DCMN是平行四边形,∴DN=CM,∵∠ACB=90°,M是AB的中点,∴CM=AB=3,∴DN=3,故答案为:3.8.(湖北荆州·10分)如图,A、F、B、C是半圆O上的四个点,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FAB=15°,连接OF交AB于点E,过点C作OF的平行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延长AF交直线CD于点H.(1)求证:CD是半圆O的切线;(2)若DH=6﹣3,求EF和半径OA的长.【分析】(1)连接OB,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O B=6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OF=∠BOF=3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OC⊥CD,由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BC=∠EAO=6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BD=BC=AB,推出AE= 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求得EF=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连接OB,∵OA=OB=OC,∵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AB=OC,∴△AOB是等边三角形,∴∠AOB=60°,∵∠FAD=15°,∴∠BOF=30°,∴∠AOF=∠BOF=30°,∴OF⊥AB,∵CD∥OF,∴CD⊥AD,∵AD∥OC,∴OC⊥CD,∴CD是半圆O的切线;(2)∵BC∥OA,∴∠DBC=∠EAO=60°,∴BD=BC=AB,∴AE=AD,∵EF∥DH,∴△AEF∽△ADH,∴,∵DH=6﹣3,∴EF=2﹣,∵OF=OA,∴OE=OA﹣(2﹣),∵∠AOE=30°,∴==,解得:OA=2.【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连接OB构造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达标检测答案】一.选择题1.(•毕节市)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 1,, C. 6,7,8 D. 2,3,4【解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解答】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B、1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C、62+72≠8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22+32≠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加以判断即可.2.(•青岛)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A. B. 2 C.3 D. +2【解析】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求得CD的长,然后在直角△BDE 中,根据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BD长,则BC即可求得.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理解性质定理是关键.3. 如图,在△ABC 中,∠A=36°,AB=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BC ,连接D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答案】D【解析】在△ABC 中,∠A=36°,AB=AC ,求得∠ABC=∠C=72°,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所以∠ABD=∠DBC=36° 所以△ABD 是等腰三角形. 在△BDC 中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DC=72° 所以△BDC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D=BC=BE 所以△BDE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BDE=72°, 所以∠ADE=36°, 所以△ADE 是等腰三角形.共5个. 故选D .4.如图,在△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D ,交BC 于E ,连接AE ,若CE=5,AC=12,则BE 的长是 A .5B .10C .12D .13【解答】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C=90°, ∴CD=DE=1,又∵直角△BDE 中,∠B=30°, ∴BD=2DE=2, ∴BC=CD+BD=1+2=3.【答案】D.【解析】在Rt△CAE中,CE=5,AC=12,由勾股定理得:2213AE AC CE=+=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BE=AE=13.故选D.5.(湖北荆门·3分)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A.5 B.6 C.8 D.10【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BC,BD=CD,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AC,AD是∠BAC的平分线,∴AD⊥BC,BD=CD,∵AB=5,AD=3,∴BD==4,∴BC=2BD=8,故选C.6.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A.120° B.90° C.60° D.30°【答案】D.【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解:(第11题图)∵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6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60°=30°.故选D.7.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 21B. 20C. 19D. 18【答案】A.【解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题目给出了腰和底,根据周长的定义即可求解:∵8+8+5=21.∴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1.故选A.8.(四川宜宾)如图,在△ABC中,∠C=90°,AC=4,BC=3,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则B、D两点间的距离为()A. B.2C.3 D.2【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度,利用旋转性质求出各对应线段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两点间的距离.【解答】解:∵在△ABC中,∠C=90°,AC=4,BC=3,∴AB=5,∵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线段AB上的点E处,点B落在点D处,∴AE=4,DE=3,∴BE=1,在Rt△BED中,BD==.故选:A.9.(湖北荆州·3分)如图,在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图中∠ABC的余弦值是()A.2 B. C. D.【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BC的形状,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由图可知,AC2=22+42=20,BC2=12+22=5,AB2=32+42=25,∴△ABC是直角三角形,且∠ACB=90°,∴cos∠A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0.(湖北省鄂州市,15,3分)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画艺超群,同时还是一个数学家、发明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圆规如图所示,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滑槽宽度忽略不计),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将笔插入位于木棒中点P处的小孔中,随着木棒的滑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若AB=20cm,则画出的圆的半径为10 cm.【解析】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解答】连接OP,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P的长,画出的圆的半径就是OP长.【点评】解:连接OP,∵△AOB是直角三角形,P为斜边AB的中点,∴OP=AB,∵AB=20cm,∴OP=10cm,故答案为:10.11.(四川宜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点P(1,1)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则该圆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0,﹣1).【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出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一个直角边,再根据点P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以(1,1)为圆心,为半径画圆,与y轴相交,构成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另一直角边的长为2,则与y轴交点坐标为(0,3)或(0,﹣1).故答案为:(0,3),(0,﹣1).12.(四川内江)如图4,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OE ⊥BC,垂足为点E,则OE=______.[答案]12 5[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之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之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知识点总结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知识点总结1.三角形的定义: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底和腰相等时叫做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①中线:连接顶点与对边中点得到的线段。
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②高线:过定点做对边的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
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
③角平分线:作三角形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一旦确定,这三角形就固定了,这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专项练习题1.(2022•大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B.有两条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D.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概念可判断A,C,由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定义可判断B,D.【解答】解:∵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第三个角可能是锐角,直角或钝角,∴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有两条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2•玉林)请你量一量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的长度,下列最接近的是()A.0.5cm B.0.7cm C.1.5cm D.2cm【分析】过点A作AD⊥BC于D,用刻度尺测量AD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AD⊥BC于D,用刻度尺测量AD的长度,更接近2cm,故选:D.3.(2022•杭州)如图,CD⊥AB于点D,已知∠ABC是钝角,则()A.线段CD是△ABC的AC边上的高线B.线段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线C.线段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线D.线段AD是△ABC的AC边上的高线【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判断即可.【解答】解:A、线段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线段CD是△ABC的AB边上的高线,本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线段AD不是△ABC的BC边上高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线段AD不是△ABC的AC边上高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2•广东)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长方形D.正方形【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故选:A.5.(2022•永州)下列多边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其它多边形不具有稳定性,故选:D.6.(2022•常州)如图,在△ABC中,E是中线AD的中点.若△AEC的面积是1,则△ABD 的面积是.【分析】由题意可得CE是△ACD的中线,则有S△ACD=2S△AEC=2,再由AD是△ABC 的中线,则有S△ABD=S△ACD,即得解.【解答】解:∵E是AD的中点,∴CE是△ACD的中线,∴S△ACD=2S△AEC,∵△AEC的面积是1,∴S△ACD=2S△AEC=2,∵AD是△ABC的中线,∴S△ABD=S△ACD=2.故答案为:2.7.(2022•淮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3,6 B.3,5,10 C.4,6,9 D.4,5,9【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即可.【解答】解:A、∵3+3=6,∴长度为3,3,6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3+5<10,∴长度为3,5,10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4+6>9,∴长度为4,6,9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D、∵4+5=9,∴长度为4,5,9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8.(2022•衢州)线段a,b,c首尾顺次相接组成三角形,若a=1,b=3,则c的长度可以是()A.3 B.4 C.5 D.6【分析】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直接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线段a=1,b=3,∴3﹣1<c<3+1,即2<c<4.观察选项,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9.(2022•南通)用一根小木棒与两根长分别为3cm,6cm的小木棒组成三角形,则这根小木棒的长度可以为()A.1cm B.2cm C.3cm D.4cm【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第三根木条的取值范围.【解答】解:设第三根木棒长为xcm,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6﹣3<x<6+3,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3<x<9,观察选项,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0.(2022•益阳)如图1所示,将长为6的矩形纸片沿虚线折成3个矩形,其中左右两侧矩形的宽相等,若要将其围成如图2所示的三棱柱形物体,则图中a的值可以是()A.1 B.2 C.3 D.4【分析】本题实际上是长为6的线段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求腰长的取值范围.【解答】解:长为6的线段围成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a.则底边长为6﹣2a.由题意得,.解得<a<3.所给选项中分别为:1,2,3,4.∴只有2符合上面不等式组的解集.∴a只能取2.故选:B.11.(2022•西宁)若长度是4,6,a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A.2 B.5 C.10 D.11【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出6﹣4<a<6+4,求出2<a<10,再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长度是4,6,a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6﹣4<a<6+4,∴2<a<10,∴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选项C、选项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22•西藏)如图,数轴上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是三角形两边的长,则该三角形第三边长可能是()A.﹣5 B.4 C.7 D.8【分析】由实数与数轴与绝对值知识可知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然后由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解答】解:由题意知,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不妨设第三边长为a,则4﹣3<a<4+3,即1<a<7.观察选项,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3.(2022•邵阳)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的是()A.1cm,2cm,3cm B.3cm,4cm,5cmC.4cm,5cm,10cm D.6cm,9cm,2cm【分析】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B、3+4>5,能构成三角形;C、4+5<10,不能构成三角形;D、2+6<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B.14.(2022•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则第三边的长可以是()A.2cm B.3cm C.6cm D.13cm【分析】由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可得第三边x的长度范围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第三边x的长度范围为:3cm<x<13cm,∴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6cm.故选:C.15.(2022•德阳)八一中学九年级2班学生杨冲家和李锐家到学校的直线距离分别是5km 和3km.那么杨冲,李锐两家的直线距离不可能是()A.1km B.2km C.3km D.8k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李锐两家的线段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到选项.【解答】解:当杨冲,李锐两家在一条直线上时,杨冲,李锐两家的直线距离为2km或8km,当杨冲,李锐两家不在一条直线上时,设杨冲,李锐两家的直线距离为xk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5﹣3<x<5+3,即2<x<8,杨冲,李锐两家的直线距离可能为2km,8km,3km,故选:A.。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七章_三角形_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知识要点】一.认识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关于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2)三角形的外角和:360°(3)三角形外角的性质: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典例例题(含答案)
解三角形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1.正弦定理: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⑴ 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⑵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⑴ 已知三边、求三角;⑵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已知a =3、b =2、B =45°、求角A 、C 及边c . 解 A 1=60° C 1=75° c 1=226+ A 2=120° C 2=15° c 2=226- 变式训练1:(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比数列、且2c a =、则cos B = ( )A .14 B .34C D解:B 提示:利用余弦定理(2)在△ABC 中、由已知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 ( )A.020,45,80b A C === B.030,28,60a c B === C.014,16,45a b A ===D. 012,15,120a c A ===解:C 提示:在斜三角形中、用正弦定理求角时、若已知小角求大角、则有两解;若已知大角求小角、则只有一解(3)在△ABC 中、已知5cos 13A =、3sin 5B =、则cosC 的值为( ) A 1665 B 5665 C 1665或 5665D 1665-解:A 提示:在△ABC 中、由sin sin A B A B >⇔> 知角B 为锐角(4)若钝角三角形三边长为1a +、2a +、3a +、则的取值范围是 . 解:02a << 提示:由222(1)(2)3(1)(2)(3)a a a a a a +++>+⎧⎨+++<+⎩可得(5)在△ABC 中、060,1,sin sin sin ABCa b cA b SA B C++∠===++则= .4c =、由余弦定理可求得a =例2. 在△ABC 中、若 sinA =2sinB cos C 、 sin 2A =sin 2B +sin 2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sinA =2sinBcosC sin(B +C)=2sinBcosC sin(B -C)=0B =Csin 2A =sin 2B +sin 2Ca 2=b 2+c 2∠A=90°∴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含习题答案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三角形外角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3.三角形的外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 360°.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 a、b、c 是三角形三边长,试化简:|b+c-a|+|b-c-a|+|c-a-b|﹣|a-b+c|.
【答案】解:∵a、b、c 是三角形三边长,
∴b+c-a>0,b-c-a<0,c-a-b<0,a-b+c>0,
∴|b+c-a|+|b-c-a|+|c-a-b|-|a-b+c|,
=b+c-a-b+c+a-c+a+b-a+b-c =2b. 2.如图,O 是△ABC 内一点,连接 OB 和 OC.
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4.已知△ABC 中,AE 平分∠BAC (1)如图 1,若 AD⊥BC 于点 D,∠B=72°,∠C=36°,求∠DAE 的度数; (2)如图 2,P 为 AE 上一个动点(P 不与 A、E 重合,PF⊥BC 于点 F,若∠B>∠C,则
∠EPF=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直接计算即可; (2)成立,首先求出∠1 的度数,进而得到∠3 的度数,再根据∠EPF=180°﹣∠2﹣∠3 计 算即可. 【答案与解析】 证明:(1)如图 1,∵∠B=72°,∠C=36°,
解:如图(1),设 AB=x,AD=CD= 1 x . 2
(优)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数学人教版第四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A)
(2020·烟台)如图,点G为△ABC的重心,连接CG,AG并延长分别交
_____∥BC且DE
离相等,可过角平分线上的点
2
D.
2
D.
5,7,2
D.
(2019·浙江杭州)在△ABC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差,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30° B.
AB,BC于点E,F,连接EF.
第2课时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三角形的外角通常和三角形的内角、平行线一起考查,在解题时要注意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的关系.
8
C.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边长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
80°
1
=__2 _BC
结论
高线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遇到 高线问题应注意分类讨论
见到中点则常寻找同一三角形 中的另一边的中点并连接(常 作辅助线之一)
三角形的重要线段是常考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频次不高,常在几何图形 综合题中进行考查
注意,“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三条中线”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 但“三条高线”的交点可能在三角形内,也可能是三角形的顶点,也可能 在三角形外.
必有一个内角等于60° D.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两边的和”“两边的差”中的“两边”可以是三角形中的任意两条边,不能用指定的或特殊的两边作和或差来判断.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DE⊥AB,垂足恰好是边AB的中点E.
如图,△ABC中,AB=4,AC=3,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十七讲: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含详细参考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十七讲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三角形的概念:1、由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角形有条边个顶点个内角二、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可分为三角形和三角形,按角可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注意:等边三角形属于特殊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有事称为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和它不相得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任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3、三角形具有性注意:1、三角形的外角是指三角形一边和另一边的组成的角,三角形有个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和事,是其中各外角的和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确定三条线段否构成三角形和判断限度间不等关系的主要依据。
四、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部且交于一点,这些是三角形的心它到得距离相等2、中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部,且交于一点3、高线:不同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位置不同,锐角三角形三条高都连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线在部,另两条河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线在三角形部,两条在三角形部4、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任意两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注意:三角形的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都是且都有条】五、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1、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分别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周长、面积分别对应注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角等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主要依据。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般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①边角边,简记为②角边角:简记为③角角边:简记为④边边边:简记为2、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除可用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所有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来判定注意:1、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中,必须至少有一组对应相等,用SAS判定全等,切记角为两边的2、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条件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
2020年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专题 第11课 三角形与多边形(含答案)
第11课 三角形与多边形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考纲要求考查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
广东省近5年试题规律:三角的内角与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多以选择、填空题出现,着重考查基础;也常常渗透到折叠、旋转等图形变换综合题中。
知识清单知识点一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分类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得到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分类⎩⎪⎨⎪⎧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识点二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前小测1.(三角形的稳定性)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6,11 B.3,4,5 C.2,2,2 D.5,6,10 3.(三角形的内角)在△ABC中,∠A=80°,∠B=50°,则∠C=()A.60°B.50°C.40°D.30°4.(三角形的外角)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到D,则∠CAD的度数为()A.110°B.70°C.80°D.60°5.(多边形的内角和)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为()A.540°B.450°C.360°D.180°经典回顾考点一内角(和)与外角(和)【例1】(2019•广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点拔】此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公式:(n﹣2)•180 (n≥3).考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2】(2014•广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它的周长为()A.17 B.15 C.13 D.13或17【点拔】本题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和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考点三三角形的中线【例3】(2015•广东)如图,△ABC三边的中线AD、BE、CF的公共点为G,若S△A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点拔】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则:△BGF的面积=△BGD的面积=△CGD的面积,△AGF的面积=△AGE的面积=△CGE的面积.对应训练1.(2014•广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10 B.9 C.8 D.7 2.(2019•金华)若长度分别为a,3,5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则a的值可以是()A.1 B.2 C.3 D.8 3.(2019•营口)如图,AD是△ABC的外角∠EAC的平分线,AD∥BC,∠B=32°,则∠C的度数是()A.64°B.32°C.30°D.40°4.(2019•眉山)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B=30°,∠ADC =70°,则∠C的度数是()A.50°B.60°C.70°D.80°5.(2014•广东)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若BC=6,则DE=.6.(2017•广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n=.7.(2019•株洲)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E、F分别为MB、BC的中点,若EF=1,则AB=.中考冲刺夯实基础1.(2018•河北)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B.C.D.2.(2019•百色)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A.90°B.180°C.270°D.360°3.(2019•梧州)正九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是()A.108°B.120°C.135°D.140°4.(2019•湘西州)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5.(2019•徐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4 B.5,6,12 C.5,7,2 D.6,8,10 6.(2019•福建)已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12 B.10 C.8 D.6 7.(2018•南宁)如图,∠ACD是△ABC的外角,CE平分∠ACD,若∠A=60°,∠B=40°,则∠ECD等于()A.40°B.45°C.50°D.55°8.(2019•襄阳)如图,直线BC∥AE,CD⊥AB于点D,若∠BCD=40°,则∠1的度数是()A.60°B.50°C.40°D.30°9.(2019•河南)如图,AB∥CD,∠B=75°,∠E=27°,则∠D的度数为()A.45°B.48°C.50°D.58°10.(2019•广西)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为()A.60°B.65°C.75°D.85°11.(2019•广东模拟)如图,CE⊥AF,垂足为E,CE与BF交于点D,∠F=50°,∠C=30°,求∠EDF和∠DBA的度数.12.(2019•湛江期末)如图,在△ABC中,∠B=40°,∠C=70°,AD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在BD上,点F在CA的延长线上,EF∥AD.(1)求∠BAF的度数.(2)求∠F的度数.能力提升13.(2019•莱芜区)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5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10 B.11 C.12 D.13 14.(2019•自贡)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7 B.8 C.9 D.10 15.(2019•鞍山)如图,某人从点A出发,前进8m后向右转60°,再前进8m 后又向右转60°,按照这样的方式一直走下去,当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共走了()A.24m B.32m C.40m D.48m 16.(2019•青岛)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AE⊥BD,垂足为F.若∠ABC=35°,∠C=50°,则∠CDE的度数为()A.35°B.40°C.45°D.50°17.(2019•益阳)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和是900°,则该多边形的边数是.18.(2019•鸡西)如图,四边形OAA1B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OA1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A1A2B2,连接AA2,得到△AA1A2;再以对角线OA2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A2A3B3,连接A1A3,得到△A1A2A3;再以对角线OA3为边作第四个正方形,连接A2A4,得到△A2A3A4,…,记△AA1A2、△A1A2A3、△A2A3A4的面积分别为S1、S2、S3,如此下去,则S2019=.第11课三角形与多边形课前小测1.A.2.A.3.B.4.B.5.A.经典回顾考点一内角(和)与外角(和)【例1】8.考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2】A.考点三三角形的中线【例3】4.对应训练1.D.2.C.3.B.4.C.5.3.6.6.7.4.中考冲刺夯实基础1.A.2.B.3.D.4.D.5.D.6.B.7.C.8.B.9.B.10.解:C.11.解:∵CE⊥AF,∴∠FED=90°,∵∠F=50°,∴∠EDF=90°﹣∠F=90°﹣50°=40°,∴∠CDB=∠EDF=40°,∵∠C=30°,∴∠DBA=∠C+∠CDB=30°+40°=70°,即∠EDF=40°,∠DBA=70°.12.解:(1)∵∠BAF=∠B+∠C,∵∠B=40°,∠C=70°,∴∠BAF=110°;(2)∵∠BAF=110°,∴∠BAC=7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C=1BAC=35°,2∵EF∥AD,∴∠F=∠DAC=35°.能力提升13.C.14.C.15.D.16.C.17.5.18.22017.。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三角形及其性质(含解析)
三角形及其性质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6,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12或15B、9C、12D、152、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三角形的中位线3、△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如果∠C﹣∠B=∠A,那么∠C=90°B、如果∠C=90°,那么c2﹣b2=a2C、如果(a+b)(a﹣b)=c2,那么∠C=90°D、如果∠A=30°∠B=60°,那么AB=2BC4、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则图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 )A、△ADC′B、△BDC′C、△ADCD、不存在5、如图,AD⊥BC,GC⊥BC,CF⊥AB,垂足分别是D、C、F,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B、△ABC中,GC是边BC上的高C、△GBC中,GC是边BC上的高D、△GBC中,CF是边BG上的高6、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则S△ABC的值为()A、1cm2B、2cm2C、8cm2D、16cm27、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8、工人师傅要将边长为4m和3m的平行四边形框架固定,现有下列长度的木棒,在木棒的两端钉上达到固定平行四边形的目的,不符合要求的是()A、2mB、3mC、4mD、8m 9、(2016•滨州)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 )A、50°B、51°C、51。
5°D、52.5°10、(2016•自贡)如图,⊙O中,弦AB与CD交于点M,∠A=45°,∠AMD=75°,则∠B的度数是()A、15°B、25°C、30°D、75°11、(2016•北京)如图所示,用量角器度量∠AOB,可以读出∠AOB的度数为( )A、45°B、55°C、125°D、135°12、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 出发,点P沿BE→ED→DC 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②当0<t≤5时,;③直线NH 的解析式为;④若△ABE与△QBP 相似,则t=秒.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A、4B、3C、2D、1二、填空题(共5题;共5分)13、半径等于12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________.14、在△ABC中,∠B,∠C的平分线交于点O,若∠BOC=132°,则∠A=________度。
中考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解直⾓三⾓形(含答案)中考数学专题解直⾓三⾓形第⼀节锐⾓三⾓函数1、勾股定理:直⾓三⾓形两直⾓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
2、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则∠A的锐⾓三⾓函数为(∠A可换成∠B):定义表达式取值范围关系正弦(∠A为锐⾓)余弦(∠A为锐⾓)正切(∠A为锐⾓)(倒数)余切(∠A为锐⾓)3、任意锐⾓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弦值;任意锐⾓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弦值。
4、任意锐⾓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切值;任意锐⾓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切值。
5、30°、45°、60°特殊⾓的三⾓函数值(重要)三⾓函数30°45°60°11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90°时,sin随的增⼤⽽增⼤,cos随的增⼤⽽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90°时,tan随的增⼤⽽增⼤,cot随的增⼤⽽减⼩。
第⼆节解⾓直⾓三⾓形1、解直⾓三⾓形的定义:已知边和⾓(两个,其中必有⼀条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的关系:∠A+∠B=90°;③边⾓关系:(见前⾯三⾓函数的定义)。
2、应⽤举例:(1)仰⾓:视线在⽔平线上⽅的⾓;俯⾓:视线在⽔平线下⽅的⾓。
(2)坡⾯的铅直⾼度和⽔平宽度的⽐叫做坡度(坡⽐)。
⽤字母表⽰,即。
坡度⼀般写成的形式,如等。
把坡⾯与⽔平⾯的夹⾓记作(叫做坡⾓),那么。
【重点考点例析】考点⼀:锐⾓三⾓函数的概念例1 如图所⽰,△ABC的顶点是正⽅形⽹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12B.55C.1010D.255对应训练1.在平⾯直⾓坐标系中,已知点A(2,1)和点B(3,0),则sin∠AOB的值等于()A.55B.52C.32D.12考点⼆:特殊⾓的三⾓函数值例2 计算:cos245°+tan30°?sin60°=.对应训练(2012?南昌)计算:sin30°+cos30°?tan60°.考点三:化斜三⾓形为直⾓三⾓形例3 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对应训练3.如图,在Rt △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形.若AB=2,求△ABC 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考点四:解直⾓三⾓形的应⽤例4 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个岛屿,其平⾯图如图甲所⽰,⼩明据此构造出该岛的⼀个数学模型如图⼄所⽰,其中∠B=∠D=90°,AB=BC=15千⽶,CD=32千⽶,请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求该岛的周长和⾯积;(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2≈1.414,3≈1.73 ,6≈2.45)(2)求∠ACD的余弦值.对应训练6.超速⾏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上周末,⼩明和三位同学尝试⽤⾃⼰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道的距离(AC)为30⽶.这时,⼀辆⼩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测得此车从B处⾏驶到C处所⽤的时间为8秒,∠BAC=75°.(1)求B、C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道60千⽶/⼩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3≈1.732,60千⽶/⼩时≈16.7⽶/秒)【聚焦中考】1.如图,在8×4的矩形⽹格中,每格⼩正⽅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A.13B.12C.22D.32.把△ABC三边的长度都扩⼤为原来的3倍,则锐⾓A的正弦函数值()A.不变B.缩⼩为原来的13C.扩⼤为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3.计算:tan45°+ 2cos45°= .4.在△ABC中,若∠A、∠B满⾜|cosA- 12|+(sinB-22)2=0,则∠C= .5.校车安全是近⼏年社会关注的重⼤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l上确定点D,使CD与l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在l上点D的同侧取点A、B,使∠CAD=30°,∠CBD=60°.(1)求AB的长(精确到0.1⽶,参考数据:3=1.73,2=1.41);(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时2秒,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6.如图,某校教学楼AB的后⾯有⼀建筑物CD,当光线与地⾯的夹⾓是22°时,教学楼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2⽶的影⼦CE;⽽当光线与地⾯夹⾓是45°时,教学楼顶A在地⾯上的影⼦F与墙⾓C有13⽶的距离(B、F、C在⼀条直线上)(1)求教学楼AB的⾼度;(2)学校要在A、E之间挂⼀些彩旗,请你求出A、E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22°≈38,cos22°≈1516,tan22°≈25)【备考真题过关】⼀、选择题1.如图,在Rt△ABC中,∠C=90°,AC=4,AB=5,则sinB的值是()A.23B.35C.34D.452.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5,AC=6,则tanB的值是()A.45B.35C.34D.433.如图,在Rt △ABC中,∠C=90°,AB=6,cosB= 23,则BC的长为()A.4 B.25C.181313D.1213134.2cos60°的值等于()A.1 B.2C.3D.25.如图,在Rt△ABC中,∠C=90°,AB=2BC,则sinB的值为()A.12B.22C.32D.16.如图,在Rt△ABO中,斜边AB=1.若OC∥BA,∠AOC=36°,则C( )A.点B到AO的距离为sin54°B.点B到AO的距离为tan36°C.点A到OC的距离为sin36°sin54°D.点A到OC的距离为cos36°sin54°.7.在“测量旗杆的⾼度”的数学课题学习中,某学习⼩组测得太阳光线与⽔平⾯的夹⾓为27°,此时旗杆在⽔平地⾯上的影⼦的长度为24⽶,则旗杆的⾼度约为()A.24⽶B.20⽶C.16⽶D.12⽶8.如图,某⽔库堤坝横断⾯迎⽔坡AB的坡⽐是1:3,堤坝⾼BC=50m,则应⽔坡⾯AB的长度是()A.100m B.1003m C.150m D.503m1.如图,为测量某物体AB的⾼度,在D点测得A点的仰⾓为30°,朝物体AB⽅向前进20⽶,到达点C,再次测得点A的仰⾓为60°,则物体AB的⾼度为()A.10⽶B.10⽶C.20⽶D.⽶2.⼩明想测量⼀棵树的⾼度,他发现树的影⼦恰好落在地⾯和⼀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上的影长为8⽶,坡⾯上的影长为4⽶.已知斜坡的坡⾓为30°,同⼀时刻,⼀根长为1⽶、垂直于地⾯放置的标杆在地⾯上的影长为2⽶,则树的⾼度为()A.(6+)⽶B.12⽶C.(4﹣2)⽶D.10⽶3.如图,从热⽓球C处测得地⾯A、B两点的俯⾓分别是30°、45°,如果此时热⽓球C处的⾼度CD为100⽶,点A、D、B在同⼀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A.200⽶B.200⽶C.220⽶D.100()⽶⼆、填空题9.在△ABC中∠C=90°,AB=5,BC=4,则tanA= .10.tan60°= .11.若∠a=60°,则∠a的余⾓为,cosa的值为.12.如图,为测量旗杆AB的⾼度,在与B距离为8⽶的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为56°,那么旗杆的⾼度约是⽶(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56°≈0.829,cos56°≈0.559,tan56°≈1.483)三、解答题13.如图,定义:在直⾓三⾓形ABC中,锐⾓α的邻边与对边的⽐叫做⾓α的余切,记作ctanα,即ctanα== ACBC,根据上述⾓的余切定义,解下列问题:(1)ctan30°= ;(2)如图,已知tanA=34,其中∠A为锐⾓,试求ctanA的值.14.⼀副直⾓三⾓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试求CD的长.15.为促进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道路建设,某⾼速公路建设⼯程中需修隧道AB,如图,在⼭外⼀点C测得BC距离为200m,∠CAB=54°,∠CBA=30°,求隧道AB的长.(参考数据:sin54°≈0.81,cos54°≈0.59,tan54°≈1.38,3≈1.73,精确到个位)16.如图,某⾼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AB的长度.已知在离地⾯1500m,⾼度C处的飞机,测量⼈员测PABQ24.5°49°41°北东南西得正前⽅A 、B 两点处的俯⾓分别为60°和45°,求隧道AB 的长.17.如图,⾃来⽔⼚A 和村庄B 在⼩河l 的两侧,现要在A ,B 间铺设⼀知输⽔管道.为了搞好⼯程预算,需测算出A ,B 间的距离.⼀⼩船在点P 处测得A 在正北⽅向,B 位于南偏东24.5°⽅向,前⾏1200m ,到达点Q 处,测得A 位于北偏东49°⽅向,B 位于南偏西41°⽅向.(1)线段BQ 与PQ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 ,B 间的距离.(参考数据cos41°=0.75)练习作业:1. 已知在Rt △ABC 中,∠C =90°,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其它元素的值:a b c ∠A ∠B 12 30° 4 45° 260°5 35 4 28 CD=3,AD=12,求证:AD ⊥BD .3.计算ooo5sin 302cos60tan 45-- oo o o2cos 45tan 30sin 45tan 60-+?4.如图所⽰,已知:在△ABC中,∠A=60°,∠B=45°,AB=443,?求△ABC的⾯积(结果可保留根号).例5.已知:如图所⽰,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sinB=45,求:(1)线段DC的长;(2)tan∠EDC的值.例6.如图,在△ABC中,∠BAC=120°,AB=10,AC=5,求sinB?sinC的值.。
中考备考数学总复习14讲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含解析)
第14讲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锁定目标考试]考标要求考查角度1.了解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有关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3.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的概念及画法和性质.4.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考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通过解答题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在中考中常与平行四边形、二次函数、圆等知识相结合,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导学必备知识]知识梳理一、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1.概念(1)由三条线段________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可分为:非等腰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2.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____________;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________的任何一个内角.(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______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特性: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2.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______,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高.特性: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______.3.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特性: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______.4.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它的________.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概念能够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相等.3.判定(1)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3)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四、定义、命题、定理、公理1.定义对一个概念的特征、性质的描述叫做这个概念的定义.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1)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是题设,“那么”后面是结论.(2)命题的真假:正确的命题称为________;错误的命题称为________.(3)互逆命题: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__,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________,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3.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叫做定理.因为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都是真命题.所以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4.公理有一类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伪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五、证明1.证明从一个命题的条件出发,根据定义、公理及定理,经过________,得出它的结论成立,从而判断该命题为真,这个过程叫做证明.2.证明的一般步骤(1)审题,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由题意画出图形,具有一般性;(3)用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4)分析证明的思路;(5)写出证明过程,每一步应有根据,要推理严密.3.反证法先假设命题中结论的反面成立,推出与已知条件或是定义、定理等相矛盾,从而结论的反面不可能成立,借此证明原命题结论是成立的.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反证法.自主测试1.(浙江嘉兴)已知△ABC中,∠B是∠A的2倍,∠C比∠A大20°,则∠A等于() A.40° B.60° C.80° D.90°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8,4 B.4,9,6 C.15,20,8 D.9,15,83. (贵阳)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A.∠BCA=∠F B.∠B=∠E C.BC∥EF D.∠A=∠EDF4.下面的命题中,真命题是()A.有一条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有一条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5.(四川雅安)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DC;④∠ADB=∠ADC,BD=DC.能得出△ADB≌△ADC的序号是__________.6.(广东广州)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BE =CD.[探究重难方法]考点一、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例1】若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下列长度的线段能作为其第三边的是()A.1 B.5 C.7 D.9解析:设第三边为x,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4-3<x<3+4,即1<x<7.答案:B方法总结 1.在具体判断时,可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最长的线段进行比较.若这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则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否则就不能组成三角形.2.三角形边的关系的应用:(1)判定三条线段是否构成三角形;(2)已知两边的长,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可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触类旁通1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A.2 B.3 C.5 D.13考点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例2】(云南)如图,在△ABC中,∠C=90°,点D是AB边上一点,DM⊥AB,且DM=AC,过点M作ME∥BC交AB于点E.求证:△ABC≌△MED.证明:在△ABC和△MED中,∵BC∥EM,∴∠MED=∠B.∵DM⊥AB,∴∠MDE=90°,∴∠C=∠MDE.∵AC=MD,∴△ABC≌△MED.方法总结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常用下面的思路:有两角对应相等时找夹边或任一边对应相等;有两边对应相等时找夹角或另一边对应相等.在具体的证明中,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证明方法.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主要是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中线、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周长、面积等之间的等量关系.触类旁通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求证:△BEC ≌△CDA . 考点三、真假命题的判断【例3】 (湖南益阳)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 A .中心投影下,物高与影长成正比B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C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D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解析:同一时刻,平行投影下物高与影长成正比,故A 项错误;平移是全等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故B 项正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故C 项正确;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是切线的性质,故D 项正确.答案:A方法总结 对命题的正确性理解一定要准确,判定命题不成立时,有时可以举反例说明道理;命题有正、误,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触类旁通3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 ,b ,c 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a ∥b ,a ⊥c ,那么b ⊥c ;②如果b ∥a ,c ∥a ,那么b ∥c ;③如果b ⊥a ,c ⊥a ,那么b ⊥c ;④如果b ⊥a ,c ⊥a ,那么b ∥C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考点四、证明的方法【例4】 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D ∥BC ,BC =DC ,CF 平分∠BCD ,DF ∥AB ,BF 的延长线交DC 于点E.求证:(1)△BFC ≌△DFC ; (2)AD =DE .证明:(1)∵CF 平分∠BCD ,∴∠BCF =∠DCF . 在△BFC 和△DFC 中,⎩⎪⎨⎪⎧BC =DC ,∠BCF =∠DCF ,FC =FC ,∴△BFC ≌△DFC . (2)如图,连接BD .∵△BFC≌△DFC,∴BF=DF.∴∠FBD=∠FDB.∵DF∥AB,∴∠ABD=∠FDB.∴∠ABD=∠FBD.∵AD∥BC,∴∠BDA=∠DBC.∵BC=DC,∴∠DBC=∠BDC.∴∠BDA=∠BDC.又BD是公共边,∴△BAD≌△BED.∴AD=DE.方法总结 1.证明问题时,首先要理清证明的思路,做到证明过程的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推理严密.要证明线段、角相等时,证全等是常用的方法.2.证明的基本方法:(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探索解题途径的方法;(2)分析法,从结论出发,用倒推来寻求证题思路的方法;(3)两头“凑”的方法,综合应用以上两种方法找证明思路的方法.触类旁通4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品鉴经典考题]1.(湖南长沙)现有3 cm,4 cm,7 cm,9 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2.(湖南娄底)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B.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C.对于简单的随机样本,可以用样本的方差去估计总体的方差D.若x2=y2,则x=y3.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 cm,2 cm,4 cm B.4 cm,6 cm,8 cm C.5 cm,6 cm,12 cm D.2 cm,3 cm,5 cm4.(湖南长沙)如图,在△ABC中,∠A=45°,∠B=60°,则外角∠ACD=__________°.5.(湖南郴州)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经过点P的直线EF交AB于点E,交DC于点F.求证:AE=CF.6. (湖南衡阳)如图所示,AF=DC,BC∥EF,请你只补充一个条件,使△ABC≌△DEF,并说明理由.[研习预测试题]1.如图,为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杨阳在池塘一侧选取了一点P,测得P A=16 m,PB=12 m,那么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5 m B.15 m C.20 m D.28 m2.如图,已知△ABC中,∠ABC=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CD=4,则线段DF的长度为()A.2 2 B.4 C.3 2 D.4 23.如图,在△ABC中,∠A=80°,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ACD=150°,则∠B =__________.4.如图,在△ABC中,BC边不动,点A竖直向上运动,∠A越来越小,∠B,∠C越来越大,若∠A减少α度,∠B增加β度,∠C增加γ度,则α,β,γ三者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5.如图所示,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若∠1=20°,则∠2的度数为__________.6.如图,点B,C,F,E在同一直线上,∠1=∠2,BC=FE,∠1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2的对顶角,要使△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7.如图,已知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点E在AC上,CE=BC,过点E作AC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FC.8.如图,点A,B,D,E在同一直线上,AD=EB,BC∥DF,∠C=∠F.求证:AC=EF.参考答案【知识梳理】一、1.(1)首尾2.(1)180° 两个内角的和 不相邻 (2)大于 小于 二、1.内心 2.垂线 垂心 3.中点 重心 4.中点 一半三、1.完全重合 2.对应边 对应角四、2.(1)题设 结论 (2)真命题 假命题 (3)结论 题设 五、1.逻辑推理 导学必备知识 自主测试1.A 设∠A =x ,则∠B =2x ,∠C =x +20°,则x +2x +x +20°=180°,解得x =40°,即∠A =40°.2.A3.B 由已知可得两个三角形已有两组边对应相等,还需要另一组边对应相等或夹角对应相等,只有B 能满足条件.4.D5.①②④ 由题意知AD =AD ,条件①可组成三边对应相等,条件②可组成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条件④可组成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这三个条件都可得出△ADB ≌△ADC ,条件③组成的是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得出△ADB ≌△ADC .6.证明:∵在△ABE 和△ACD 中,∠B =∠C ,AB =AC ,∠A =∠A ,∴△ABE ≌△ACD (ASA).∴BE =CD .探究考点方法触类旁通1.B 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13-2<x <13+2,即11<x <15, ∵x 为正整数,∴x 为12,13,14,故选B.触类旁通2.证明:∵BE ⊥CF 于点E ,AD ⊥CE 于点D , ∴∠BEC =∠CDA =90°.在Rt △BEC 中,∠BCE +∠CBE =90°, 在Rt △BCA 中,∠BCE +∠ACD =90°, ∴∠CBE =∠ACD . 在△BEC 和△CDA 中, ∵⎩⎪⎨⎪⎧∠BEC =∠CDA ,∠CBE =∠ACD ,BC =CA ,∴△BEC ≌△CDA . 触类旁通3.①②④触类旁通4.证明:∵在△ABC 中,AD 是中线, ∴BD =CD .∵CF ⊥AD ,BE ⊥AE ,∴∠CFD =∠BED =90°. 在△BED 与△CFD 中,∵∠BED =∠CFD ,∠BDE =∠CDF ,BD =CD , ∴△BED ≌△CFD ,∴BE =CF .品鉴经典考题1.B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能组成三角形的是:3,7,9;4,7,9. 2.D 若x 2=y 2,则x =y 或x =-y ,所以D 是假命题. 3.B4.105 ∠ACD =∠A +∠B =45°+60°=105°. 5.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 ∴∠ACD =∠BAC .在△APE 和△CPF 中,⎩⎪⎨⎪⎧∠ACD =∠BAC ,∠CPF =∠APE ,PC =P A ,∴△APE ≌△CPF .∴AE =CF . 6.解:答案不唯一,如BC =EF 等. 理由:∵AF =DC ,∴AC =DF . ∵BC ∥EF ,∴∠BCA =∠EFD . 又BC =EF ,∴△ABC ≌△DEF .研习预测试题1.D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16-12<AB <16+12,故选D. 2.B 因为由已知可证明△BDF ≌△ADC ,所以DF =CD . 3.70° 4.α=β+γ5.60° ∵∠A +∠B +∠C =180°,∠CDE +∠CED +∠C =180°, ∴∠A +∠B =∠CDE +∠CED .∴∠A +∠B +∠CDE +∠CED =2(∠A +∠B )=280°. ∵∠1+∠2+∠CDE +∠CED +∠A +∠B =360°, ∴∠1+∠2=360°-280°=80°. 又∵∠1=20°,∴∠2=60°. 6.不是 ∠B =∠E (答案不唯一)7.证明:∵FE ⊥AC 于点E ,∠ACB =90°, ∴∠FEC =∠ACB =90°.∴∠F +∠ECF =90°. 又∵CD ⊥AB 于点D ,∴∠A +∠ECF =90°. ∴∠A =∠F .在△ABC 和△FCE 中,⎩⎪⎨⎪⎧∠A =∠F ,∠ACB =∠FEC ,BC =CE ,∴△ABC ≌△FCE . ∴AB =FC .8.证明:∵AD =EB ,∴AD -BD =EB -BD ,即AB =ED .又∵BC∥DF,∴∠CBD=∠FDB. ∴∠ABC=∠EDF.又∵∠C=∠F,∴△ABC≌△EDF.∴AC=EF。
2024年 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等积模型(含答案)
专题07 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等积模型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等积变形是中学几何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下面的五大模型也都是依托等积变形思想变化而成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
本专题就三角形中的等积模型(蝴蝶(风筝)模型,燕尾模型,鸟头模型,沙漏模型,金字塔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 等积变换基础模型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如图1,当AB //CD ,则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CD 。
图1 图2 图32)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图2,当点D 是BC 边上的动点时,则S △ABD ∶S △ADC =BD ∶DC 。
如图3,当点D 是BC 边上的动点,BE ⊥AD ,CF ⊥AD 时,则S △ABD ∶S △ADC =BE ∶CF 。
A .4B .3【答案】D 【分析】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由此利用已知条件可以分别求出BDC BED S S 、V V .A.9B.【答案】B【分析】利用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V【详解】解:∵BD是ABC【答案】12【分析】根据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可得答案.【详解】解::QCG GF=【答案】14.4【分析】连接BF , 12BDC ABC S S =V V ;根据示为2BDC S V 和3S V∵CD 为AB 边上中线,∵2BE CE =, S \V 2ABC BDC S S \==V V(1)如图2,延长ABC V 的边BC 到点D ,使CD BC =,连接DA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3,延长ABC V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面积为2S ,则2S =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在图3的基础上延长AB 到点F ,使BF AB =,连接FD ,积为3S ,则3S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Q 延长ABC V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CD BC =,AE \12ACD AED ECD S S S D D D ==,ACD ABC S D ,22ECD ABC S S a D D \==,即2S (3)由(2)得2ECD ABC S S D D ==同理:22EFA ABC S S a D D ==,2ECD BFD S a D D =,3ECD EFA S S S S D D \=++∵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12BCE ABC S =V .∥,连接,若过C作CE AB模型2.蝴蝶(风筝)模型蝴蝶模型(定理)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
2019届浙教版数学中考复习之专题八:三角形(含答案)
一. 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全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计算、解答有关综合题。
(3)培养学生的转化、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三角形、三角形的相似及全等、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是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知识要点:知识点1 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①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④三角形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⑤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⑥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知识点2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和外心、内心 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 ②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③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④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识别: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有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④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⑤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中垂线是它的对称轴; 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
知识点4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识别:①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_第十七讲__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含详细参考答案)
第十七讲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三角形三边关系例1 (2013•温州)下列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A.1,2,4 B.4,5,9 C.4,6,8 D.5,5,11思路分析:看哪个选项中两条较小的边的和不大于最大的边即可.解:A、因为1+2<4,所以本组数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因为4+5=9,所以本组数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因为9-4<5<8+4,所以本组数可以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D、因为5+5<11,所以本组数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要满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就可以构成三角形.对应训练1.(2013•长沙)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 B.4 C.6 D.81.B考点二:三角形内角、外角的应用例2 (2013•湘西州)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思路分析: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D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Rt△CDE中,∠C=90°,∠E=30°,∴∠BDF=∠C+∠E=90°+30°=120°,∵△BDF中,∠B=45°,∠BDF=120°,∴∠BFD=180°-45°-120°=15°.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对应训练2.(2013•鄂州)一副三角板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65°B.120°C.150°D.135°2.A考点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例3 (2013•天门)如图,已知△ABC ≌△ADE ,AB 与ED 交于点M ,BC 与ED ,AD 分别交于点F ,N .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ABC ≌△ADE 除外),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思路分析:找到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全等就写出来,选择一组证明即可. 解:△AEM ≌△ACN ,△BMF ≌△DNF ,△ABN ≌△ADM .选择△AEM ≌△ACN ,理由如下:∵△ADE ≌△ABC ,∴AE=AC ,∠E=∠C ,∠EAD=∠CAB ,∴∠EAM=∠CAN ,∵在△AEM 和△ACN 中,E C AE ACEAM CAN =⎧⎪=⎨⎪∠=∠⎩, ∴△AEM ≌△CAN (AS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例4 (2013•宜宾)如图:已知D 、E 分别在AB 、AC 上,AB=AC ,∠B=∠C ,求证:BE=CD .思路分析:要证明BE=CD ,把BE 与CD 分别放在两三角形中,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而证明两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题中已知一对边和一对角对应相等,观察图形可得出一对公共角,进而利用AAS 可得出三角形ABE 与三角形ACD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证.证明:在△ABE 和△ACD 中,B C A A AB AC ∠=∠⎧⎪∠=∠⎨⎪=⎩,∴△ABE ≌△ACD (AAS ),∴BE=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常常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解决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公共角及公共边,对顶角等隐含条件的运用.对应训练3.(2013•荆州)如图,△ABC 与△CDE 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 在AB 上,连结BE .请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3.解:△ACE ≌△BCD .∵△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CD=∠ACB=90°,∴∠ACE=∠BCD (都是∠ACD 的余角),在△ACE 和△BCD 中,∵CE CD ACE BCD CA CB =⎧⎪∠=∠⎨⎪=⎩,∴△ACE ≌△BCD .4.(2013•十堰)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AC ,BD=CE .求证:AD=AE .4.证明:∵AB=AC ,∴∠B=∠C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 C BD EC =⎧⎪∠=∠⎨⎪=⎩,∴△ABD ≌△ACE (SAS ),∴AD=AE .考点四: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例5 (2013•云南)如图,点B 在AE 上,点D 在AC 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 ≌△ADE (只能添加一个).(1)你添加的条件是 .(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 ≌△ADE 的理由.思路分析:(1)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不同的判定方法选择添加不同的条件;(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即可.解:(1)∵AB=AD ,∠A=∠A ,∴若利用“AAS”,可以添加∠C=∠E ,若利用“ASA”,可以添加∠ABC=∠ADE ,或∠EBC=∠CDE ,若利用“SAS”,可以添加AC=AE ,或BE=DC ,综上所述,可以添加的条件为∠C=∠E (或∠ABC=∠ADE 或∠EBC=∠CDE 或AC=AE 或BE=DC ); 故答案为:∠C=∠E ;(2)选∠C=∠E 为条件.理由如下:在△ABC 和△ADE 中,A A C E AB AD ∠=∠⎧⎪∠=∠⎨⎪=⎩,∴△ABC ≌△ADE (AAS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开放型题目,根据不同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选择添加的条件也不相同.对应训练【聚焦山东中考】1.(2013•威海)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点C 在EF 上,AC 经过点D .已知∠A=∠EDF=90°,AB=AC .∠E=30°,∠BCE=40°,则∠CDF= .1.25°2.(2013•聊城)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CD=90°,BC=CD ,CE ⊥AD ,垂足为E ,求证:AE=CE .2.证明:如图,过点B 作BF ⊥CE 于F ,∵CE ⊥AD ,∴∠D+∠DCE=90°,∵∠BCD=90°,∴∠BCF+∠DCE=90°,∴∠BCF=∠D ,在△BCF 和△CDE 中,90BCF D CED BFC BC CD ∠=∠⎧⎪∠=∠=︒⎨⎪=⎩,∴△BCF ≌△CDE (AAS ),∴BF=CE ,又∵∠A=90°,CE ⊥AD ,BF ⊥CE ,∴四边形AEFB 是矩形,∴AE=BF ,3.(2013•菏泽)如图,在△ABC 中,AB=CB ,∠ABC=90°,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边上,且BE=BD ,连结AE 、DE 、DC .(1)求证:△ABE ≌△CBD ;(2)若∠CAE=30°,求∠BDC 的度数.3.(1)证明:∵∠ABC=90°,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ABE=∠CBD=90°,在△ABE 和△CBD 中,AB CB ABE CBD BE BD =⎧⎪∠=∠⎨⎪=⎩,∴△ABE ≌△CBD (SAS );(2)解:∵AB=CB ,∠ABC=90°,∴∠CAB=45°,∵∠CAE=30°,∴∠BAE=∠CAB-∠CAE=45°-30°=15°,∵△ABE ≌△CBD ,∴∠BCD=∠BAE=15°,∴∠BDC=90°-∠BCD=90°-15°=75°;4.(2013•临沂)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 .(1)求证:AF=DC ;(2)若AB ⊥AC ,试判断四边形ADC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4.(1)证明:∵AF ∥BC ,∴∠AFE=∠DBE ,∵E 是AD 的中点,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E=DE ,BD=CD ,在△AFE 和△DBE 中AFE DBE FEA BED AE DE ∠=∠⎧⎪∠=∠⎨⎪=⎩∴△AFE ≌△DBE (AAS ),∴AF=BD ,∴AF=DC .(2)四边形ADCF 是菱形,证明:∥BC ,AF=D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AC ⊥AB ,AD 是斜边BC 的中线,∴AD=DC ,∴平行四边形ADCF 是菱形.5.(2013•东营)(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证明: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AEC=∠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5.证明:(1)∵BD ⊥直线m ,CE ⊥直线m ,∴∠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 ,∵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BDA CEA AB AC ∠=∠⎧⎪∠=∠⎨⎪=⎩,∴△ADB ≌△CEA (AAS ),∴AE=BD ,AD=CE ,∴DE=AE+AD=BD+CE ;(2)∵∠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 ,∵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BDA CEA AB AC ∠=∠⎧⎪∠=∠⎨⎪=⎩,∴△ADB ≌△CEA (AAS ),∴AE=BD ,AD=CE ,∴DE=AE+AD=BD+CE ;(3)由(2)知,△ADB ≌△CEA ,BD=AE ,∠DBA=∠CAE ,∵△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 ,∴∠DBF=∠FAE ,∵BF=AF在△DBF 和△EAF 中FB FA FBD FAE BD AE =⎧⎪∠=∠⎨⎪=⎩,∴△DBF ≌△EAF (sas ),∴DF=EF ,∠BFD=∠AFE ,∴∠DFE=∠DFA+∠AFE=∠DFA+∠BFD=60°,∴△DEF 为等边三角形.6.(2013•烟台)已知,点P 是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分别过A ,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Q 为斜边AB 的中点.(1)如图1,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是 ,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式 ;(2)如图2,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 在线段BA (或AB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6.解:(1)AE ∥BF ,QE=QF ,理由是:如图1,∵Q 为AB 中点,∴AQ=BQ ,∵BF ⊥CP ,AE ⊥CP ,∴BF ∥AE ,∠BFQ=∠AEQ ,在△BFQ 和△AEQ 中BFQ AEQBQF AQE BQ AQ∠=∠⎧⎪∠=∠⎨⎪=⎩,∴△BFQ ≌△AEQ (AAS ),∴QE=QF ,故答案为:AE ∥BF ,QE=QF .(2)QE=QF ,证明:如图2,延长FQ 交AE 于D ,∵AE ∥BF ,∴∠QAD=∠FBQ ,在△FBQ 和△DAQ 中FBQ DAQAQ BQ BQF AQD∠=∠⎧⎪=⎨⎪∠=∠⎩,∴△FBQ ≌△DAQ (ASA ),∴QF=QD ,∵AE ⊥CP ,∴EQ 是直角三角形DEF 斜边上的中线,∴QE=QF=QD ,即QE=QF .(3)(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如图3,延长EQ 、FB 交于D ,∵AE ∥BF ,∴∠1=∠D ,在△AQE 和△BQD 中123D AQ BQ ∠=∠⎧⎪∠=∠⎨⎪=⎩,∴△AQE ≌△BQD (AAS ),∴QE=QD ,∵BF ⊥CP ,∴FQ 是斜边DE 上的中线,∴QE=QF .【备考真题过关】一、选择题1.(2013•泉州)在△ABC 中,∠A=20°,∠B=60°,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1.D2.(2013•宜昌)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 .1,2,6B .2,2,4C .1,2,3D .2,3,42.D3.(2013•衡阳)如图,∠1=100°,∠C=70°,则∠A 的大小是( )A .10°B .20°C .30°D .80°3.C4.(2013•河北)如图1,M 是铁丝AD 的中点,将该铁丝首尾相接折成△ABC ,且∠B=30°,∠C=100°,如图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M 在AB 上B .点M 在BC 的中点处C .点M 在BC 上,且距点B 较近,距点C 较远D .点M 在BC 上,且距点C 较近,距点B 较远4.C5.(2013•铁岭)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C=EC,∠B=∠E B.BC=EC,AC=DCC.BC=DC,∠A=∠D D.∠B=∠E,∠A=∠D5.C6.(2013•台州)已知△A1B1C1△A2B2C2的周长相等,现有两个判断:①若A1B1=A2B2,A1C1=A2C2,则△A1B1C1≌△A2B2C2;②若∠A1=∠A2,∠B1=∠B2,则△A1B1C1≌△A2B2C2,对于上述的两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都错误D.①,②都正确6.A7.(2013•邵阳)如图所示,点E是矩形ABCD的边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D=DE,连结BE 交CD于点O,连结AO,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OB≌△BOC B.△BOC≌△EOD C.△AOD≌△EOD D.△AOD≌△BOC7.A8.(2013•河北)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A.90°B.100°C.130°D.180°8.B9.(2013•陕西)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9.C二、填空题10.(2013•黔东南州)在△ABC中,三个内角∠A、∠B、∠C满足∠B-∠A=∠C-∠B,则∠B= 度.10.6011.(2013•柳州)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11.2012.(2013•巴中)如图,已知点B、C、F、E在同一直线上,∠1=∠2,BC=EF,要使△ABC≌△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只需写出一个)12.CA=FD13.(2013•郴州)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AE=AD,不添加新的线段和字母,13.∠B=∠C (答案不唯一)14.(2013•达州)如图,在△ABC 中,∠A=m°,∠ABC 和∠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和∠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得∠A 2;…∠A 2012BC 和∠A 2012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013,则∠A 2013= 度.14.20132m三、解答题15.(2013•玉林)如图,AB=AE ,∠1=∠2,∠C=∠D .求证:△ABC ≌△AED .15.证明:∵∠1=∠2,∴∠1+∠EAC=∠2+∠EAC ,即∠BAC=∠EAD ,∵在△ABC 和△AED 中,D C BAC EAD AB AE =⎧⎪∠=∠⎨⎪=⎩,∴△ABC ≌△AED (AAS ).16.(2013•湛江)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FB=CE ,AB ∥ED ,AC ∥FD ,求证:AC=DF .16.证明:∵FB=CE ,∴FB+FC=CE+FC ,∴BC=EF ,∵AB ∥ED ,AC ∥FD ,∴∠B=∠E ,∠ACB=∠DFE ,∵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ACB DFE ∠=∠⎧⎪=⎨⎪∠=∠⎩, ∴△ABC ≌△DEF (ASA ),∴AC=DF .17.(2013•佛山)课本指出: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的真命题(如推论、定理等)的正确性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1)叙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 ;(2)证明推论AAS .要求:叙述推论用文字表达;用图形中的符号表达已知、求证,并证明,证明对各步骤要注明依据.17.解:(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 指的是: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已知:在△ABC 与△DEF 中,∠A=∠D ,∠C=∠F ,BC=EF .求证:△ABC ≌△DEF .证明:如图,在△ABC 与△DEF 中,∠A=∠D ,∠C=∠F (已知),∴∠A+∠C=∠D+∠F (等量代换).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B=∠E .∵在△ABC 与△DEF 中,C F BC EF B E ∠=∠⎧⎪=⎨⎪∠=∠⎩,∴△ABC ≌△DEF (ASA ).18.(2013•随州)如图,点F 、B 、E 、C 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F=CE ,∠ABC=∠DEF .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C ≌△DEF ?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C ≌△DEF ,并给出证明.提供的三个条件是:①AB=DE ;②AC=DF ;③AC ∥DF .18.解:不能;选择条件:①AB=DE ;∵BF=CE ,∴BF+BE=CE+BE ,即EF=CB ,在△ABC 和△DFE 中,AB DE ABC DEF EF CB =⎧⎪∠=∠⎨⎪=⎩,∴△ABC ≌△DFE (SAS ).19.(2013•内江)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BD=AE .19.证明:∵△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 ,CD=CE ,∵∠ACD=∠DCE=90°,∴∠ACE+∠ACD=∠BCD+∠ACD ,∴∠ACE=∠BCD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CD CE =⎧⎪∠=∠⎨⎪=⎩,∴△ACE ≌△BCD (SAS ),∴BD=AE .20.(2013•舟山)如图,△ABC 与△DCB 中,AC 与BD 交于点E ,且∠A=∠D ,AB=DC .(1)求证:△ABE ≌DCE ;(2)当∠AEB=50°,求∠EBC 的度数?20.(1)证明:∵在△ABE 和△DCE 中A D AEB DEC AB DC ∠=∠⎧⎪∠=∠⎨⎪=⎩,∴△ABE ≌△DCE (AAS );(2)解:∵△ABE ≌△DCE ,∴BE=EC ,∴∠EBC=∠ECB ,∵∠EBC+∠ECB=∠AEB=50°,∴∠EBC=25°.21.(2013•荆门)如图1,在△ABC 中,AB=AC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D 上.(1)求证:BE=CE ;(2)如图2,若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且BF ⊥AC ,垂足为F ,∠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 ≌△BCF .21.证明:(1)∵AB=AC ,D 是BC 的中点,∴∠BAE=∠EAC ,在△ABE 和△ACE 中,AB AC BAE EAC AE AE =⎧⎪∠=∠⎨⎪=⎩,∴△ABE ≌△ACE (SAS ),∴BE=CE ;(2)∵∠BAC=45°,BF ⊥AF ,∴△AB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BF ,∵AB=AC ,点D 是BC 的中点,∴AD ⊥BC ,∴∠EAF+∠C=90°,∵BF ⊥AC ,∴∠CBF+∠C=90°,∴∠EAF=∠CBF ,在△AEF 和△BCF 中,90EAF CBF AF BF AFE BFC ∠=∠⎧⎪=⎨⎪∠=∠=︒⎩,∴△AEF ≌△BCF (ASA ).。
中考数学 专题复习: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一、选择题1.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5°,则另外的两个角可能是() A.95°,20° B.45°,80°C.55°,60° D.90°,20°2. 如图,已知AB=AE,AC=AD,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ED的是()A.∠B=∠EB.∠BAD=∠EACC.∠BAC=∠EADD.BC=ED3. 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若△B=35°,∠ACE=60°,则∠A=()A. 35°B. 95°C. 85°D. 75°4. 如图,点D在BC的延长线上,DE△AB于点E,交AC于点F.若△A=35°,△D=15°,则△ACB的度数为()A.65° B.70° C.75° D.85°5. 如图所示,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P垂直于AC的直线交菱形ABCD的边于M、N两点,设AC=2,BD=1,AP=x,△AMN的面积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的大致形状是()6.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经过三点A(8,0),O(0,0),B(0,6),点D是☉P上的一动点,当点D到弦OB的距离最大时,tan∠BOD的值是()A.2B.3C.4D.57. 如图,小明做了一个长方形框架,发现它很容易变形,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好的加固方案()8. 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C.△A=△D D.BF=EC9.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的度数为()A.118°B.119°C.120°D.121°10. 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C=90°,点O是AB的中点,且AB=6,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始终保持该直角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AC、BC相交,交点分别为D、E,则CD+CE等于()A. 2B. 3C. 2D. 6二、填空题11. 将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摆放,量得∠1+∠2+∠3+∠4=220°,则∠5=.12. 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聪在距离旗杆10 m的A处测得旗杆顶端B的仰角为60°,测角仪高AD为1 m,则旗杆高BC为__________m.(结果保留根号)13. 如图,在△ABC中,∠ACB=120°,BC=4,D为AB的中点,DC⊥BC,则△ABC 的面积是.14. 如图,△ABC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若S △ABC =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1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将四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在点B ′处.若△1=△2=44°,则△B =________°.16. (2019•辽阳)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边分别在轴,轴上,点的坐标为,点在矩形的内部,点在边上,满足∽,当是等腰三角形时,点坐标为__________.17. 如图,P是△ABC 外的一点,PD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PE △AC于点E ,PF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PB ,PC .若PD =PE =PF ,△BAC =64°,则△BPC 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18. 已知:如图,B ,E ,F ,C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OA =OD .ABOC BO CO ,x y A (86) ,P ABOC E BO PBE △CBO △APC △P19.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DF△AC 于点F,△ABC的面积是142.5 cm2,AB=20 cm,AC=18 cm,求DE的长.20. 如图,已知BE、CF分别为ABC∆中B∠、C∠的平分线,AM BE⊥于M,AN CF⊥于N,求证:MN BC∥.21. (2019•大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10 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10 km至C港.(1)求A,C两港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到0.1 km≈1.4141.732);(2)确定C港在A港的什么方向.N MEFCBA2021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三角形-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5°,△另外的两个角的和为125°,各选项中只有B选项中的两个角的和为125°.故选B.2. 【答案】A[解析]∵AB=AE,AC=AD,∴当∠BAD=∠EAC或∠BAC=∠EAD 时,依据SAS即可得到△ABC≌△AED;当BC=ED时,依据SSS即可得到△ABC≌△AED;当∠B=∠E时,不能判定△ABC≌△AED.3. 【答案】C【解析】∵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ACE=60°,∴∠ACD=2∠ACE=120°,∵∠A+∠B=∠ACD,∠B=35°,∴∠A=∠ACD-∠B=120°-35°=85°.4. 【答案】B[解析] △DE△AB,△A=35°,△△CFD=△AFE=55°.△△ACB=△D+△CFD=15°+55°=70°.5.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函数的图象和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解题思路:设AC、BD交于点O,由于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一动点,所以0<x<2.当0<x<1时,△AMN∽△ABD⇒APAO=MNBD⇒x1=MN1⇒MN=x⇒y=12x2.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0,此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B和D均不符合条件.当1<x<2时,△CMN ∽△CBD ⇒CP CO =MN BD ⇒2-x 1=MN 1⇒MN =2-x ⇒y =12x(2-x)=-12x 2+x.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 =1,此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所以A 不符合条件.综上所述,只有C 是符合条件的.6. 【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当点D 到弦OB 的距离最大时,DE ⊥OB 于E 点,且D ,E ,P 三点共线.连接AB ,由题意可知AB 为☉P 的直径,∵A (8,0),∴OA=8,∵B (0,6),∴OB=6,∴OE=BE=12 OB=3,在Rt△AOB 中,AB=√OA 2+OB 2=10,∴BP=12AB=12×10=5,在Rt△PEB 中,PE=√BP 2-BE 2=4,∴DE=EP +DP=4+5=9,∴tan ∠DOB=DEOE =93=3,故选B .7. 【答案】B[解析]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选项B 通过添加木条,把长方形框架变成两个三角形,从而具有稳定性.8. 【答案】C[解析] 选项A 中添加AB =DE 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B 中添加AC =DF 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C 中添加△A =△D 不能判定△ABC△△DEF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D 中添加BF =EC 可得出BC =EF ,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9. 【答案】C[解析] ∵∠A=60°,∠ABC=42°,∴∠ACB=180°-∠A-∠ABC=78°. ∵∠ABC ,∠ACB 的平分线分别为BE ,CD , ∴∠FBC=12∠ABC=21°,∠FCB=12∠ACB=39°, ∴∠BFC=180°-∠FBC-∠FCB=120°. 故选C .10. 【答案】B【解析】如解图,连接OC,由已知条件易得∠A=∠OCE,CO=AO,∠DOE=∠COA,∴∠DOE-∠COD=∠COA-∠COD,即∠AOD=∠COE,∴△AOD≌△COE(ASA),∴AD=CE,进而得CD+CE=CD+AD=AC=22AB=3,故选B.二、填空题11. 【答案】40°[解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知,180°-(∠1+∠2)+180°-(∠3+∠4)+∠5=180°,整理,得∠5=(∠1+∠2+∠3+∠4)-180°=220°-180°=40°.12. 【答案】103+1【解析】如解图,过点A作AE△BC,垂足为点E,则AE =CD=10 m,在Rt△AEB中,BE=AE·tan60°=10×3=10 3 m,∴BC=BE +EC=BE+AD=(103+1)m.13. 【答案】8√3[解析]∵DC⊥BC,∴∠BCD=90°.∵∠ACB=120°,∴∠ACD=30°.延长CD到H使DH=CD,∵D为AB的中点,∴AD=BD.在△ADH 与△BDC 中,{DH =CD ,∠ADH =∠BDC ,AD =BD ,∴△ADH ≌△BDC (SAS), ∴AH=BC=4,∠H=∠BCD=90°. ∵∠ACH=30°,∴CH=√3AH=4√3,∴CD=2√3,∴△ABC 的面积=2S △BCD =2×12×4×2√3=8√3.14. 【答案】4 【解析】∵△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相交于点G ,∴S △ABD=S △ACD =12S △ABC =12×12=6,AG =2GD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S △ACG =23S△ACD =4,又∵AE =CE ,∴S △CEG =12S △ACG =2,同理S △BGF =2,∴S 阴影=2+2=4.15. 【答案】114[解析] 因为AB△CD ,所以△BAB′=△1=44°.由折叠的性质知△BAC =12△BAB′=22°.在△ABC 中,△B =180°-(△BAC +△2)=114°.16. 【答案】或 【解析】∵点在矩形的内部,且是等腰三角形, ∴点在的垂直平分线上或在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弧上; ①当点在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点同时在上,的垂直平分线与的交点即是,如图1所示,∵,, ∴, ∴∽,∵四边形是矩形,点的坐标为, 326()55-,(43)-,P ABOC APC △P AC C AC P AC P BC AC BOE PE BO ⊥CO BO ⊥PE CO ∥PBE △CBO △ABOC A (86)-,∴点横坐标为﹣4,,,, ∵∽, ∴,即, 解得:,∴点. ②点在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弧上,圆弧与的交点为, 过点作于,如图2所示,∵,∴, ∴∽,∵四边形是矩形,点的坐标为, ∴,,, ∴,∴, ∵∽, ∴,即:, 解得:,, ∴,∴点,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或, 故答案为:或.17. 【答案】32°[解析] △PD =PE =PF ,PD△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D ,PE△ACP 6OC =8BO =4BE =PBE △CBO △PE BE CO BO =468PE =3PE =(43)P -,P C AC BC P P PE BO ⊥E CO BO ⊥PE CO ∥PBE △CBO △ABOC A (86)-,8AC BO ==8CP =6AB OC ==10BC ==2BP =PBE △CBO △PE BE BP CO BO BC ==26810PE BE ==65PE =85BE =832855OE =-=326()55P -,P 326()55-,(43)-,326()55-,(43)-,于点E ,PF△BC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CP 平分△ACF ,BP 平分△ABC.△△PCF =12△ACF ,△PBF =12△ABC.△△BPC =△PCF -△PBF =12(△ACF -△ABC)=12△BAC =32°.三、解答题18. 【答案】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在△ABF 和△DCE 中,⎩⎨⎧AB =DC ,∠B =∠C ,BF =CE ,∴△ABF ≌△DCE.∴AF =DE ,∠AFB =∠DEC.∴OF =OE.∴AF -OF =DE -OE ,即OA =OD.19. 【答案】解:△AD 为△BAC 的平分线,DE△AB ,DF△AC ,△DE =DF.设DE =x cm ,则S △ABD =12AB·DE =12×20x =10x(cm 2),S △ACD =12AC·DF =12×18x=9x(cm 2).△S △ABC =S △ABD +S △ACD ,△10x +9x =142.5,解得x =7.5,△DE =7.5 cm.20. 【答案】延长AM 、AN 交BC 于点Q 、R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AM QM =、AN RN =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可得MN BC ∥.21. 【答案】(1)由题意可得,∠PBC=30°,∠MAB=60°,∴∠CBQ=60°,∠BAN=30°,∴∠ABQ=30°,∴∠ABC=90°.∵AB=BC=10,∴.1.答:A、C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4.1 km.(2)由(1)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CAM=15°,∴C港在A港北偏东15°的方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 课前热身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是 ( ) A .14
B .15
C .16
D .17
2..(上海市闸北区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5,BC=6,点M 为BC 中点,MN ⊥AC 于点N ,则MN 的长是___________.
3.(北京东城·模拟)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 .
4.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 ) A .32.5° B .57.5°
C .65°或57.5°
D .32.5°或57.5°
【参考答案】 1. B 2. 125
3.0
20 4. D
◆考点聚焦 知识点:
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 大纲要求
1. 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线段中垂线等
概念。
2. 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
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内外角性质,多为选择题,填空题; ◆备考兵法
第3题
3
2
1 C
B
A
M
N
第2题
1.在运用三角形内、外角和定理时,要注意运用方程思想、化归思想等. 2.熟练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度,确定第三边上中线的取值范围或求周长;在求第三边上中线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通过旋转把AB ,AC 与AM 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来解决.如:△ABC 中,•AB=6,AC=4,则BC 边上的中线AM 的取值范围为1<AM<5.
3.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解决问题时,要分类讨论. ◆考点链接
一、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____第三边,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外角与内角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中位线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都是____________.(线段、射线、直线) ◆典例精析
例1(陕西太原)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 .4
B .4.5
C .5
D .5.5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所以第三边一定大于2小于8,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所以一定大于5小于8,故选D . 【答案】D
例2(湖南怀化)如图,在Rt ABC △中,
90=∠B ,
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 ED
已知
10=∠BAE ,则C ∠的度数为( )
A
D
B
A . 30
B .
40
C . 50
D .
60
【解析】设C ∠的度数为x 度,因为ED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EA=EC ,故有∠C=∠CAE=x .在在Rt ABC △中,
90=∠B ,所以∠C+∠BAC=90°,即x +x +10°=90°,解之得x =40,
故选B. 【答案】B
例3(山东济宁)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
【解析】仔细观察图形,不难得出以下规律:
第1个 故应填121. 【答案】121 ◆迎考精炼 一、选择题
1. (浙江义乌)如图,在△ABC 中,90C ∠=。
,
EF//AB,150∠=。
,则B ∠的度数为 ( ) A .50。
B. 60。
C.30。
D. 40。
第1个第2个
第3个
2.(年山东济宁)如图,△ABC 中,∠A =70°,∠B =60°,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则∠
ACD 等于 ( )
A. 100°
B. 120°
C. 130°
D. 150°
3.(黑龙江大兴安岭)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15=OA 米,10=OB 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 A .5米
B .10米
C . 15米
D .20米
4.(广东肇庆)如图,Rt ABC △中, 90ACB ∠=°,DE 过点C ,且DE AB ∥,若
55ACD ∠=°,则∠B 的度数是( )
A .35°
B .45°
C .55° D.65°
5.(广西柳州)如图所示,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 个
D .4个
6.(湖南长沙)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4cm
B .5cm
C .6cm
D .13cm 7.(内蒙古呼和浩特)已知ABC △的一个外角为50°则ABC △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
8.(台湾)若 ABC 中,∠B 为钝角,且=8,BC =6,则下列何者可能为AC 之长度?
A B
D
A
B
E
C
D
B
A
( )
A .5
B . 8
C .11
D .14
9.(重庆)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22n +
B .44n +
C .44n -
D .4n
10.(浙江温州)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cm ,2cm ,3.5cm B .4cm ,5cm ,9cm C .5cm ,8cm ,15cm D .6cm ,8cm ,9cm 二、填空题
1. (四川内江)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若∠1+∠2=80O
,则∠B=_____________。
2.(湖南郴州)如图,桌面上平放着一块三
角板和一
把直尺,小明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紧靠直尺的边缘,他发现无论是将三角板绕直角顶点旋转,还是将三角板沿直尺平移,1Ð与2Ð的和总是保持不变,那么1Ð与2Ð的和是_______度.
3.(广西梧州)如图,△ABC 中,∠A =60°,∠C =40°,延长CB 到D ,则∠ABD = 度.
……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A B
G F
C
D
E
1
2
2
1
4.(福建龙岩)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AB 、AC 、BC 的中点,若△ABC 的周长
为12cm ,则△DEF 的周长是 cm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A
5.C
6.C
7.B
8. C
9.D 10.D 二、填空题
1.140°
2.90
3.100
4.6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