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总结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古代与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改革史总结
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1、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
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
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
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2、改革成败的原因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阿里改革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改革者本身的局限(3)反对势力的强大5、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
2016届高三历史(人民版选修1)一轮复习课件《古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 解析 第(1)题,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来作 答,即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 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 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等。第 (2)题,第一问结合梭伦改革的背景或目的 即缓和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旧的奴 隶主之间的矛盾作答;第二问从“从权利 分享和转移的角度”对梭伦改革的内容有 选择地作答,即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 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 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等。第(3)题,“拥护者”的理由从梭伦改
•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为秦国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2)历史局限性
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商鞅变 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 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商 鞅变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 •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下令“为 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 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土 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 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 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
综合考查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真题印证
• 例1 (2014·高考江苏卷)梭伦改革的重要 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 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 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 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 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
• 2.内容——秦国的崛起 • (1)经济
• 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 私有权,允许土地买卖。 •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 •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 十级爵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 (3)政治 • 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46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高考历史ຫໍສະໝຸດ 题复习课件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⒈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 并不否定现存制度, 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 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 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 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为抑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总结-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公开课PPT
2.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
【名校课堂】获奖PPT-选修历史上支重持大改者革回眸模块总结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共PPT)(最都新版得本到)推了荐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1.从政治角度看相,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都涉及了政治制度改革。
(23.)从旧性的质生上产看关,系同可阻分碍为了奴社隶会制生改产变革力法、的封发内建展容性—质—的主改要革原、因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都义性触质动的改了革旧。 势力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
【 名 校 课 堂 】获奖 PPT-选 修历史 上重大 改革回 眸模块 总结课 件-高考 历史一 轮复习 (共PP T)(最 新版本 )推荐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模块总结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体系构建〕
中 外
奴隶主调整社 会内部矛盾
→
梭伦改革→贵族与平民
历 史 上 的 重 大 改
商鞅变法——奴隶主与 新兴地主阶级
封建化或调整封 建社会内部矛盾
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内部 王安石变法——封建王
朝与官僚主义
改
与幕府统治
革
戊戌变法——资本主义
发展与封建制度
返回导航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归纳拓展〕
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1.改革的定义 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做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 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 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5)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8)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0)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2)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7)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0)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3)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8)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016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课件: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单元小结
四、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两者各有优点和 缺点,不存在优劣之分。 改革 背景 相对平和 力量 国家和政府 方式 自上而下的和平的 根本 目的 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相对动荡 群众 自下而上的暴力的 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 社会制度 革命
对生 不会破坏生产力, 一 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国家机器和生 产力 定程度上有利于社 产力,在革命后必然要重建,因此 影响 会发展 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方法规律技巧
改革模块本身就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总结古今中外改革的经 验教训是为了服务于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因此,总结古今中外 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学习本模块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 点。
一、改革的规律性知识可以从以下几点掌握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关系的组 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 的抵抗,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
社会背景
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倒幕派实力强大,掌握 资产阶级弱小, 寄希望 了政权、武装 于无实权的皇帝
领导力量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 文” ①向帝国主义阶段过 渡 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国际环境 ②西方集中侵略中国 (有利的国际环境)
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 (1)看是否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 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 多角度去分析。 (3)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 (4)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师说】2016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全程复习构想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1)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 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 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 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 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 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 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 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2.内容 领域 表现 (1)实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农民 经济 承担一定的义务,如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兵役 方面 (2)推行三长制:三长(邻长、里长、党长)直属于州 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1)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按政绩考核地方官吏 政治 (2)迁都洛阳:加强控制黄河流域,为实现大一统提 方面 供条件 (1)易服装:鲜卑族改穿汉装 社会 (2)改汉姓: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风俗 (3)讲汉语,与汉人通婚 (4)行汉制,包括政权机构设置、礼仪、典章等
基础梳理 一、梭伦改革 1.必要性 (1)国家体制:改革前的雅典实行少数贵族集体统治的贵族政 治,普通民众无权参与政府运作。 (2)政治危机: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下层平民 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3)梭伦执政: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
2.措施和特点 主要措施 颁布“解负令”,废 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 经济 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领域 鼓励发展工商业,提 倡节俭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公民按财产多寡划分 为四个等级 政治 进行国家政权机构民 领域 主化改革,公民大会 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又创设四百人议 事会和公民法庭
高考历史总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
第四部分选修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点整合一目了然考点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特征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商业日趋活跃。
②政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由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④文化: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出现“百家争鸣”。
(2)各国改革①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鲁国实行“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改革,楚国吴起变法。
2.措施(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制定秦律。
(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4)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
(5)风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
3.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严厉性:采取了严厉手段,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5)进步性: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影响(1)进步性①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对后世: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②存在旧制度、文化和习俗的残余。
考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必要性: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2)可能性:北魏的崛起与黄河流域的统一,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作用。
2.内容(1)制度创新: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2)迁都洛阳:巧设计减少阻力,体现政治家的策略。
(3)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
(4)加速政权封建化:尊儒办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选修模块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实施
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 18户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 到户,自负盈亏,揭开了农
村改革的序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 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 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 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的 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背景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 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
五四运动的经过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 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等口号,随后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应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 实践经验,鼓励基层探索和创 新,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相结合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实 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又要坚 持目标导向,确保各项改革措 施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行“一条鞭法”等。
影响
张居正改革使明朝政府财政 状况有所改善,社会矛盾得 到缓和,国防力量有所增强 ,为明朝的延续奠定了基础 。
戊戌变法
背景
19世纪末,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需要进行改革以挽救民族危亡。
内容
戊戌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包括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 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 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 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 性质):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 欧洲的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 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2020/12/31
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救危 机、维护统治)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 易俗、解放思想) 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 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
请简要说明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 的现代化。
(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 1、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
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 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 崛起为东方强国;
2、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深刻变化。 2、戊戌变法:维新派摒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生活方
式,戒缠足、兴女学等运动引领时代新风
归类: ①英国和法国: ②美国: ③俄国和日本: ④德意志和意大利:
方式: ①资产阶级革命 ②民族独立战争 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④民族统一运动
2020/12/31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精品课件 专题二单元优化总结 (人民版)
而商鞅变法则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推 动农耕经济发展。 (4)影响:梭伦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创立了雅典 的民主政治体制,为人类提供了民主借鉴;而商 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和国家统一,开创了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例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 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 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 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 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解析】 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
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
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答案】 C
商鞅之死的原因及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1.原因
(1)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
反对。 (2)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 (3)商鞅使用“轻罪重罚”的政策,被打击的奴隶主 贵族、官僚士绅,甚至普通平民对商鞅变法颇有微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优化方案系列丛书知识合体系总览单元要要点整合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优化总结单元检测评估优化方案系列丛书优化方案系列丛书知识合体系总览单元要要点整合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要点整合单元要点知识体系总览单元优化化总结单元检测评估合单元检测评估优化方案系列丛书优化方案系列丛书知识合体系总览单元要要点整合专题二商鞅变法知识体系总览单元检测评估优化方案系列丛书优化方案系列丛书知识合体系总览单元要要点整合专题二商鞅变法单元要点整合1
发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不同点 (1)目的:梭伦改革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缓和 贵族与平民矛盾。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秦的富
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政治:梭伦建立民主机构,打破了贵族对政权
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户籍制 度,制定连坐法。
(4)文化习俗: ①烧毁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儒家和其他学派诗书。 ②推行秦律及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第9页
作用 (1)积极: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开始建立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秦国的 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措施
青苗法
农田 水利法 募役(免 役)法 市易法
方田 均税法 均输法
内容
作用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之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收获后还本付息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 的财政收入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推行均田
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 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制与租调
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 和徭役;恢复和发展
制
徭役和兵役
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 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
制,直属州郡,负责检 的控制,有利于中央
查户口、征收租赋、征 集权的巩固
发徭役和兵役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
整顿吏治
北魏吏治有所好转
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
第12页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1)社会矛盾:北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2)有利条件: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较安定,民族融合 加强。 (3)个人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
第13页
内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doc
一、商鞅变法1.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③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④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具体原因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③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2.措施(1)政治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②建立什伍组织,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建立县制,地方长官由国君任免。
④规定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
(2)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颁布标准器,统一度量衡。
(3)文化: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4)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3.影响(1)积极作用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的下一步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刑。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社会矛盾①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②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古代与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考纲要求] 1.梭伦改革。
2.欧洲的宗教改革。
3.俄国农奴制改革。
考点一 推动雅典城邦民主制发展——梭伦改革1.背景⎩⎪⎨⎪⎧(1)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
(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 ①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
②法制改革——《德拉古法典》。
(3)萨拉米危机加剧了雅典社会内部矛盾。
2.主要措施⎩⎪⎪⎨⎪⎪⎧经济领域⎩⎪⎨⎪⎧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 切债务。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保障了平民生活。
政治领域⎩⎪⎨⎪⎧ 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多寡 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②进行政权机构改革,创设了四百人会 议和民众法庭。
3.基本特点⎩⎪⎨⎪⎧ (1)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措施:带有“折中”色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 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3)结果: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 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
4.评价⎩⎪⎪⎨⎪⎪⎧(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 的基础。
(2)稳定了小农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 基础。
(3)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4)完善了国家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 可靠的制度保障。
(5)局限性:“不偏不倚”的原则导致两面都不讨好。
1.图解梭伦改革2.多角度认识梭伦改革的特点(1)从目的上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从措施上看,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
(3)从立场上看,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但自身却站在工商业奴隶主的立场上。
(4)从结果上看,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3.梭伦改革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的举措(1)废除债务奴隶制,巩固了小农经济,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高低享受相应的政治权利。
(3)创立四百人会议,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4)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讲史料史料一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雅典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导读史料表明贵族对平民大肆剥削压榨,平民政治上无平等参政权,经济上丧失土地,债务沉重,贫富分化,内战危机严重。
史料二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包括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船主)。
他们虽然经济实力雄厚,但由于大都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也受到贵族的歧视,处于无权地位;在经济上他们反对贵族用高利贷和地租盘剥农民,推行债务奴隶制,因为这会造成雅典人口外流、农业生产萎缩、国内市场狭小,从而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工商业奴隶主随着本身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长也迫切要求推翻贵族统治,掌握城邦政权。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导读史料反映了贵族的特权统治,严重影响了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工商业奴隶主成为推动改革或革命的力量。
史料三梭伦说:我给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
梭伦改革后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导读梭伦改革维护平民的最低尊严,不损害贵族的特权,体现了“中立”、“折中”的立场,但实质上仍然维护了贵族奴隶主的特权统治,并未真正解决阶级矛盾。
史料四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导读史料表明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及债务奴隶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史料五也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练史料(2014·江苏高考)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阅读下列史料:史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史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史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探究:(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
(2)史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史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
(3)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考点二欧洲的宗教改革1.天主教对欧洲的神权统治——历史渊源(1)政治上:竭力提高教会的地位,利用神权加强对西欧的政治控制,在社会上的影响无处不在。
(2)经济上:教会利用其特殊地位,疯狂敛财,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3)思想上: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由于天主教会的堕落,随着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
2.中世纪晚期天主教的地位面临种种挑战——现实动力(1)政治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天主教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
(2)经济上:天主教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
①专制君主为加强自身的实力,需要组建军队和供养官僚,反对将大笔财富送往罗马。
②以银行家和商人为代表的财产所有者反对教会教产税收的豁免权。
③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占有教会财产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
④下层贫民企盼教会减轻剥削,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上: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
①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
②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理想对教会反对营利的传统思想发出了更猛烈的挑战。
3.“奶牛”的愤怒——德国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主张⎩⎪⎨⎪⎧ 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 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②提出“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
③主张建立一个廉俭的教会、民族教会。
(3)结果⎩⎪⎨⎪⎧①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
②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 民的宗教信仰,这标志着路德教取得了合法 的地位。
4.日内瓦的“教皇”——卡尔文改革 (1)内容⎩⎪⎨⎪⎧ ①信奉“因信称义”的思想,并提出先定论,宣扬选 民和弃民。
②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2)影响⎩⎪⎨⎪⎧ ①在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
②镇压其他信仰的教派和个人。
③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新教的 罗马”。
5.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 (1)内容: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断绝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关系,英国民族教会出现。
(2)影响⎩⎪⎨⎪⎧ ①亨利八世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改 革很不彻底。
②随后英国出现了倾向于卡尔文教的激进思潮,迎合了资产阶级的需要,被称为清教运动, 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6.带来民族独立的尼德兰宗教改革(1)背景⎩⎪⎨⎪⎧ ①尼德兰工商业发展较快,较早地产生了资本 主义萌芽,卡尔文教盛行。
②西班牙统治者仇视新教,迫害新教徒。
(2)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结果:尼德兰北部赢得了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强国。
但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
7.宗教改革的影响⎩⎪⎪⎪⎨⎪⎪⎪⎧ (1)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又一场思想 解放运动,新教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 思想武器。
尼德兰革命和此后的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都是以新教为政治旗号发动的。
(2)宗教改革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卡尔 文教在日内瓦的政治实践提供了未来资产阶 级政权的雏形。
(3)宗教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 成长。
(4)宗教改革使大量教会财产转到新兴资产阶 级手中,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备考点拨] 分析中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都要依据改革的内容。
如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教会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政治运动。
这一认识是从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会权威,简化宗教仪式,宣称“世俗王权高于教权”等思想中分析出来的,特别是“世俗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政治运动性质。
1.推动宗教改革的因素(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①重商主义思想 VS 教会的轻商思想。
②资本原始积累 VS 教会的贪婪敲诈。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逐渐强化 VS 教会的独尊地位(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 VS 教会的精神桎梏(禁欲主义、蒙昧主义)(4)教会自身: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迫害“异端”、贪婪敲诈。
2.理解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性质的体现(1)从其原因看,是欧洲资本主义出现和发展的产物。
(2)从其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
(3)从其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4)从其结果看,它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沉重打击了天主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