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中医诊断为腰痹病(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

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

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证风寒湿阻证湿热阻痹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的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Q010、ICD-10编码: M51.202)的患者。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二)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二)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二)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椎板切除+后路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二)诊断依据根据《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1.症状:单侧/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依据。

根据《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1. 腰椎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 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标准住院日位7-15天。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全套;(4)输血前四项;(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年龄﹥60岁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38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髓核摘除+椎板切除+后路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电解质、双下肢血管彩超。

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38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临床路径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行非手术治疗(二)诊断依据1.病史: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症状:(1)腰痛(2)腿痛(3)麻木(4)马尾综合征(5)肌肉瘫痪(6)患肢发凉3 体征:(1)步态(2)腰椎生理弯曲改变(3)腰椎旁的压痛和叩击痛(4)腰椎活动度(5)肌力改变和肌肉萎缩(6)腱反射改变(7)下肢感觉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适应症:确诊后排出大小便功能障碍,广泛肌力和感觉减退或瘫痪的病例,均可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

2.禁忌症: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如马鞍区感觉减退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有完全或部分截瘫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30-5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 G99.2* /M51.1↑ 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能需要MRI、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1.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

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2.诊断依据: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XXX、XXX主编,XXX,1991年)。

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XXX编著,XXX),《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XXX)。

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

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初次发病腰腿痛症状明显或非初次发病但行骨盆牵引治疗有效的。

3.单侧神经根损伤或双侧神经根损伤不伴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1]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痹病)中医临床路径[1]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腰椎间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坏破裂症主要是指腰椎间盘,龙其腰椎3/4、腰4/5、腰5 1椎间盘的纤维破裂和平共处织组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股神经痛发生较少。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可以是椎间盘突出的原则,也可是以椎间盘突出的结果,属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

(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腰痹病(ZY/T001.9-940西医诊断:椎间盘突出症(TCD-10编码:M51.20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从以下三方面作为诊断论据。

一、病史和症状(一)多系中年人,常有腰部外伤史。

且有弯腰拾物、身体旋转后出现腰痛史。

(二)病人初为腰痛,继则向患侧臀部、大腿、小腿、足跟部放射。

(三)弯腰、咳嗽,喷嚏等皆可引起放射痛,卧床休息可减轻。

(四)以上症状可因轻微扭伤或活动后复发。

二、体征(一)腰椎出现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

(二)腰部活动受限。

(三)压痛点常在骸核突出部位,如腰椎4/5或腰5/骶1间隙及其患侧椎旁,常向下肢放射,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亦有压痛。

(四)小腿外侧、足背外侧常有麻木区,可伴有拇趾背伸肌力减弱。

(五)膝及跟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

(六)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压迫症状越重,抬起角度越小。

(七)小腿及足部肌肉轻度萎缩。

三、放射线检查平片排除其他骨病,有无腰椎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或不等宽、椎体上下缘增生等。

侧位观前窄后宽者更有诊断意义。

对诊断有困难者,可考虑椎管内、硬膜外、椎间盘造影协助诊断。

CT扫描或磁共振检查对病变部位和突出程度的判定较X线检查更为明确。

中医治疗一、病理分工期(一)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腰痛或伴下肢放射痛难忍,活动受限。

(二)临床缓解期疼痛明显好转,可忍受,但缠绵不绝,反复出现。

(三)恢复期腰痛及下肢入射痛症状基本消失,但仍隐隐作痛,遇劳或遇寒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0(一)适用对象 0(二)诊断依据 0(三)进入路径标准 (1)(四)中医证候学 (2)(五)入院检查项目 (2)(六)治疗方法 (2)(七)住院时间 (4)(八)出院标准 (4)(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4)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1、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II、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III、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 )加强试验(+ )屈颈试验(+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I.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II.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III.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2)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临床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痹病(TCD编码:BNQ01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口-10忖51.202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证但不同意手术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2012年版)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迟钝或过敏,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跑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病变椎间隙变窄,相应椎体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莆田市第一医院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2014版)目录第一部份: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2014版) (3)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三、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患者版 (7)第二部份: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 (9)第三部份:临床路径医嘱套餐 (10)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医嘱模板第一部分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2014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血瘀气滞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 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完整版))

XXXX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骨伤科二〇一三年一月修订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 (1)(一)适用对象 (1)(二)诊断依据 (1)(三)进入路径标准 (2)(四)中医证候学 (3)(五)入院检查项目 (3)(六)治疗方法 (3)(七)住院时间 (5)(八)出院标准 (5)(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5)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2023年针灸科腰痛临床路径

2023年针灸科腰痛临床路径

20xx年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2)缓解期(3)康复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12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者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MRI或腰椎间盘CT;(2)血常规、血凝系列、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4)心电图;(5)传染病系列;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腰突出症路径

腰突出症路径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着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病变部位棘突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表现为典型的跛行步态,需扶拐行走,甚至不能行走7X线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屈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或行走,腰臀部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阻络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阻络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或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治疗1.何氏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夹脊振筋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二)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二)探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二)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 行髓核摘除 +椎板切除 +后路钉棒内固定+横突间植骨交融术(二)诊断依照依据《诊断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1.症状:单侧 / 两侧神经根损害或马尾神经损害的症状。

2.体征:单侧 / 两侧神经根损害或马尾神经损害的症状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归并腰椎管狭小及腰椎不稳固。

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照依照。

依据《诊断指南-骨科学分册》,《外科学(下册)》1.腰椎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尿便阻碍或单根神经麻木,需急诊手术。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2.如患有其余疾病,但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五)标准住院日位7-15 天。

(六)术前准备3-5 天。

1.一定检查的项目。

(1)血惯例、血型、尿惯例、大便惯例;(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全套;(4)输血前四项;(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 CT和 MRI;2.依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年纪﹥60岁或既往有有关病史者);(2)有有关疾病者必需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依照《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9】 38号)履行(八)手术日为住院第4-5 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 : 髓核摘除 +椎板切除 +后路钉棒内固定 +横突间植骨交融术。

3.输血:视术中状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4-11 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惯例、电解质、双下肢血管彩超。

2.术后办理:(1)抗菌药物:《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 2009】 38号)履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有的办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术后痊愈:支具保护下渐渐进行功能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探讨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腰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X线、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一致。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

1.符合腰痛病的诊断标准2. 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

3. 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 ICD10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入院1-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2、尿常规;3、肝肾功能;4、血凝四项;5、胸腹部透视6、心电图;7、腰部CT或MRI或X线片8、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七)中医分期治疗。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泄泻诊疗方案。

1. 急性期以身体功能与结构水平的障碍为主,临床以疼痛及活动困难构成的被动体位为主要表现。

此期患者多表现为疼痛剧烈,刻无安宁,腰背肌肉高度痉挛,脊柱显著侧凸、后凸畸形;棘旁显著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局部扣击痛;被迫卧床,坐起或站立、行走则痛剧。

此期一般3天。

治疗以被动性治疗为主。

(1)韩氏穴位经皮电刺激:先用韩氏穴位经皮电刺激,根据分型取穴,针麻解痉止痛。

(2)针刀夹脊穴松解:针麻镇痛起效后(大约半小时左右),立即行针刀夹脊穴松解。

分天、人、地三层次,每层充分触激,直达病所。

浅层(天)触激浅筋膜,疏通络脉;中层(人)触激肌肉,疏通腠理、解痉;深层(地)触激神经根,病灶减压,通经祛瘀,松解粘连。

操作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按照汉章针刀四步进针法。

做到“刺肉勿伤筋,刺筋勿伤骨……”。

(3)三维纠正针刀施术过程大约10-30分钟,术毕让病人平卧休息15分钟左右,观察病人肢体活动,待病人气血平稳后,即行三维手法纠正或三维牵引(不适合作三维手法纠正或三维牵引者可直接担架车推回病床卧硬板床休息)。

三维牵引在瞬间完成(1-2秒):病人俯卧,胸部固定在头胸板,臀腿部固定在臀腿板,医生把治疗计划输入微机,通过微机控制床体相对运动,同步完成三维方向的动作,纠正椎体间生物力的失衡。

不同病人、不同病情,设定不同的治疗参数,具体见备注。

病人一次性成功率93.8%。

(是否成功,72小时后看效果,不成功者可行第二次、第三次治疗。

)观察病人3-5分钟,待病人气血平稳后,中药磁疗贴外贴,中药磁疗腰腹宁外固定,担架车(仰卧或俯卧位)推回病床。

(4)中药治疗:急性期患者以气滞血瘀、寒湿或湿热为主。

可静滴丹参、脉络宁等;可口服木瓜丸、高乌甲素片等;(5)限制活动三天在硬板床静卧(可仰卧、俯卧,限制侧卧)6小时。

正常饮食,可下床大小便;可摩腹、揉脐、床头慢牵、韩氏穴位经皮电刺激、穴位注射、被动活动。

限制活动三天(72小时),以卧硬板床为主,可站,禁久坐。

24小时之内禁热敷,摩腹揉脐,口服麻子仁丸润通大便,大便燥结者,番泻叶代茶饮。

24小时后,中药热敷毯、韩氏穴位经皮电刺激、穴位注射、被动活动,可下地适当活动,以站、卧为主,少坐。

72小时后,评价疗效,降低3分以上为显效。

有效者进入缓解期治疗,无效者调整计划,再次治疗。

2. 缓解期以活动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疼痛及活动困难依然存在,但主要的功能障碍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更突出的表现。

此期患者下肢放射痛逐步减轻,脊柱保护性畸形明显改善,直腿抬高幅度明显提高,棘旁压痛存在,但不向下肢放射,扣击痛阴性;可短暂坐起和进行短距离行走。

此期约为发病后3-7天。

治疗在被动性治疗基础上,逐渐增加主动功能训练。

(1)中药熏蒸穴位渗透为主(手法纠正脊柱生物力学不平衡按适应症随时进行),中药热敷灵为主要成方。

(2)理疗中药蜡疗中药磁疗腰腹宁筋骨痛消(中药)磁疗贴(3)针灸、推拿、拔罐、手法正脊,随适应症适时进行。

(4)牵引治疗:腰椎慢牵,床头下肢牵引,床头骨盆牵引等。

(5)中药治疗:肾阳虚:畏寒肢冷,腰腿发凉,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口淡不渴,舌淡,脉沉细。

方用:桂附地黄丸肝肾亏虚:腰腿酸痛绵绵,筋驰乏力,劳则筋纵,静卧则减轻,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方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淤血阻络:痛有定处,昼轻夜重,咳嗽引起加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方用:血府逐淤汤筋脉失养,气血不运:患侧肢体肌肉萎缩,乏力,多汗或无汗,喜揉喜温,苔薄白,脉濡缓。

方用:补阳还五汤(6)腰背臀腿部肌肉锻炼l 空登自行车:要质量不要数量。

l 飞燕点水:要质量不要数量。

l 五点——三点静力支撑法:要质量不限时间。

3. 恢复期以参与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改善,但难以参加正常的工作学习及社会活动。

此期患者腰痛消失和下肢放射痛消失,下肢小范围痠胀、麻木、不适感,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

此期约为发病1周以后。

治疗逐渐过度到以主动功能训练为主,辅以被动性治疗。

形成相对稳定的康复方案和康复计划。

出院,继续执行康复计划,每半月复查,随访45天。

若某些康复锻炼计划适合该病人的社会角色,嘱病人可把该行为带入生活,形成习惯。

(1)恢复期教育l 形成新的良好的生活规律,改变既往影响病情康复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杜绝自作主张,盲目增加锻炼项目,防止复发。

l 危机教育:居安思危,告诫病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易复发,但复发是有其常规的规律和条件,避风寒、适劳逸、畅情志,科学、持久、静心锻炼。

切忌盲目追求锻炼结果,盲目增加运动量。

(2)腰背臀腿部肌肉锻炼l 空登自行车:每天起床前300次左右,要质量也要数量。

l 飞燕点水:每天起床前100次左右,要质量也要数量。

l 五点——三点静力支撑法:每天起床前20-30次,每次坚持2分钟左右,起、放均要求主动,避免起时主动,放时“自由落体”。

l 以上三项,开始阶段达不到数量或时间要求的,以综合锻炼后身体明显汗出为准。

l 生活中可适当进行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中缓慢有序的动作,持之以恒,形成生活习惯。

(3)针灸治疗,推拿治疗(4)中药治疗:以培本固元为原则,如金贵肾气丸等。

(5)单杠、双杠、引体向上、减重跑步、游泳等腰椎减重的活动。

(八)出院标准1. 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2. 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九)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治疗其间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需进一步明确诊断,退出路径,调整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