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变化与“共享型”劳资关系的构建
浅析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浅析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完善,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以劳动关系为基础社会关系的劳动者群体迅速扩大。
劳动关系已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涉及多种企业所有制形式、多种劳动用工和劳动就业形式,关乎每一个用人单位的健康发展和每一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发展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
分析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状况及成因分析(一)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状况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的劳动关系也经历了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
劳动关系的性质、运行机制、利益差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劳动关系日趋契约化、复杂化和多元化。
当前,尽管在一些地区、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中,影响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影响劳动关系健康发展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很突出,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劳动者的各项权益能够进一步得到实现和保障,我国劳动关系总体状况基本和谐稳定。
(二)劳动关系总体状况成因分析1、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工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级党委、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积极推动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理念的落实,实现促进用人单位健康发展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统一。
2、规范劳动关系,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充要条件,而规范劳动关系,必须有法可依。
1995年我国施行的《劳动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劳动合同制度,并具体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义务,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
然而,随着劳动用工形式和劳动侵权方式的多样化,《劳动法》的部分条文已经很难约束现实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无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等。
因此,2007年我国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并于2008年开始施行,针对劳动合同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做了大量详实具体、具有操作性的规定。
“劳资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探索
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一九年第三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60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出发,统筹考虑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特点,不断探究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规律性,积极稳妥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工作理论、体制、制度、机制和方法创新。
因此,我们需要思索“三个能否”:能否寻找符合实际的先进和谐劳动关系理论,对劳动关系进行指导,将劳资纠纷提前化解;能否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运用于企业,并取得成功;能否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主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源头上杜绝劳资纠纷。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博鳌论坛大力倡导“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出要摒弃你输我赢、零和游戏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多赢的新理念。
“命运共同体”理论正是解决当前劳资关系的金钥匙,以“命运共同体”为指导,我们初步探索了“劳资命运共同体”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一、劳资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劳资命运共同体”,即企业(资方)和员工(劳动者)作为共同体的两方,在党委和政府的引领下,通过企业责任、文化等载体,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达到企业共建、争议共商、利益共享。
自这一理念提出并运用于实践以来,取得了积极成效。
龙岗区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实现了两个“80%”,即80%以上的纠纷通过调解方式化解,80%以上的劳资纠纷化解在基层。
(一)“劳资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劳资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劳资双方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劳资矛盾的关键点。
只有树立了命运共同体观念,员工和企业方能建立同一利益点,从而同发展、共命运。
劳资矛盾也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得以化解。
“劳资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是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
社会管理的核心在于处理政府、企业与员工、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政府为主的社会管理行为,“劳资命运共同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探索戢太雷摘 要:“命运共同体”正是解决当前劳资关系的金钥匙,对当前及今后的和谐劳动关系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变化与“共享型”劳资关系的构建
限供给转 向有 限供应 。
人力资源专家分析 , 由于我国人 口出生率 自 17 年起出现转 5 9
实际上 ,在计 划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双重作用下 ,在 折 .目前 3 岁 以下的劳动力数量 已经开始减少 . O 劳动力供求结构 3 年左右的时间里 . 国完成了发达国家经历上百年才完成的人 正在发生重大 变化:由过去 的 无限供给 “ O 我 正转变为 “ 有限过剩 。
保持很高的储蓄水平和资本积累率 , 使得主要依靠投入的增长 方 动生产率至少提高六成多 , 这一水平超过了印度 的2 %和东盟 69
提 出的 ,即一 国 在 生育 高 峰 过 后 ,总 人 口 中劳 动 适龄 人 口比重 上 长 缓 慢 ,工 资 水 平 在经 济 指 标 中的 比 重 呈现 持 续 下 降 态 势 。共 青 升 ,会 形 成 一 个 劳动 力资 源 相 对 比 较 丰 富 、少 j, 年抚 养 负担 团广东省委 的一项调查表明 ,目前 ,只有 2 % 农民工拿到广东省 b老 L - O
口转 变 过 程 , 目前 已 经进 入 到低 出生 、低 死 亡 和 低 自然 增 长 的 人 劳动力买方市场格局已经打破 ,制造业 多年来享有的廉价 劳动 力 口再 生 产 类 型 阶段 。在 劳 动 年龄 人 口比例 提 高 为 中国 持 续 提供 了 成本的 “ 比较优势 “正在慢慢 消失 , 国 ” 口红 利“即将耗竭。 我 人 3 余 年 人 口红 利 之后 ,预 计 劳 动 年 龄 人 口在 2 1 前后 进 入 零 O 0 5年 增长 。
型 的 劳 资 关 系提 供 了契 机 。面对 许 多 农 民工 工 资待 遇 偏低 、维 权 门槛 难 以跨 越 的现 状 ,我 们 必 须从 构 建和 谐 劳 资 关 系的 高度 ,让 “ 共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问题及对策措施(论文)(5篇)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问题及对策措施(论文)(5篇)第一篇: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问题及对策措施(论文)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问题及对策措施【摘要】: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是稳定和谐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劳动领域改革的深入进行,劳动关系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疑虑。
本人试图就劳动关系的内涵、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状况、特点以及如何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的劳动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劳动关系状况;特点;问题及措施。
【正文】:1、劳动关系的内涵在我们看来,劳动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就广义而言,它指所有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可称为社会劳动关系。
从狭义上说,劳动关系则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运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如在工作任务、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在狭义的劳动关系中,特别是工业、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是重要部分,也是需要着重分析的方面。
2、对当前劳动关系现状及其变化的分析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基本格局由原来长期的、固化的劳动关系逐渐向相对松动的劳资关系转变。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国有企业大多对原来的劳动关系进行了调整,逐步解除、终止或变更原来国有企业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新的中短期劳动合同,使员工从“企业人”变为社会从业人员,逐渐改变了原来那种固化的、权利义务模糊的劳动关系,使之逐渐让位于相对松动的、双方权责对等明确的劳资关系。
由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组成的相对弱势劳动关系群体初步形成。
这两类人员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一个普通的劳动岗位,通常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合法权益,以至出现了许多“有劳动没关系”的现象,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弱势的劳动关系群体。
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导致动态的、不稳定的劳动关系比重明显上升。
非全日制、小时工等就业人员大幅增加,这类人员的劳动通常时间性较强、工作成果易量化,雇主和劳动者双方只在提供劳务期限内存在简单的权利义务关系,不需要长期固定的劳动关系。
当代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与劳动关系
当代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与劳动关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也对劳动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的普及使得许多传统工作岗位面临淘汰的风险。
例如,自动化设备在工厂中取代了大量的劳动力,导致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也使得很多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可以被机器替代,如客服、数据分析等。
这些变化使得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劳动者的要求也更高。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劳动力资源。
这导致了许多传统产业的转移和重组,一些低技能工作岗位被转移到了低成本劳动力更加充足的地区。
这种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劳动者需要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这种动态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上,劳动关系主要由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合同关系来定义。
然而,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一些新的劳动关系模式逐渐兴起。
例如,雇佣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劳动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些劳动者通常与雇主签订短期合同,根据项目完成程度来计算报酬。
这种灵活的劳动关系模式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也给雇主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这种灵活的劳动关系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自由职业者和远程劳动者往往面临着更不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由于没有固定的雇主,他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项目和机会来维持生计。
其次,灵活的劳动关系模式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他们可能失去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需要自己承担更多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政府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规范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他们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转型期我国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
转型期我国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内容摘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劳资关系作基础。
本文从西方劳资关系由激烈对抗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历史演变的启示,对转型期我国企业劳资矛盾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剖析,提出构建我国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劳资关系和谐社会公平目前,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
但社会发展失衡,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其中劳资矛盾尤为突出。
据法院系统的统计,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民事审判庭已不堪重负,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港台企业、外资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
劳资关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社会关系。
要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和谐的劳资关系作为基础。
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企业界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西方劳资关系的历史演进劳资关系即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个人或劳动者组织如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以及管理当局在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劳动任务、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期限、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以及有关的劳动争议及其处理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劳资矛盾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基于不同经济利益的这种矛盾斗争贯穿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表现方式和内容具有不同的特征。
从产业革命开始至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自由竞争时期。
这一阶段,劳资矛盾主要表现为尖锐的阶级对抗和激烈的阶级冲突。
资本家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工人采用最残酷、最原始的剥削方式,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劳资矛盾处于尖锐的对抗之中。
工人们面对资本的残酷压榨而奋起反抗,在实践中意识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在一些行业中开始出现最初的工人组织,这便是早期的工会。
对于早期的工人组织,雇主进行了强烈的抵制,代表雇主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府则用法律加以限制。
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
工作心得:处理好新时代的劳资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作心得:处理好新时代的劳资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据权威机构的全国监测数据,由劳动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在2015年已经变成数量占第一位的群体性事件。
2014年以前的数年中,征地拆迁在各类群体性事件中所占比重最高。
进入2015年之后,征地拆迁的比重降低,劳动关系群体事件上升到了第一位。
另据深圳市某区的不完全统计,该区2015年1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114%,5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133%,都比2014年翻了一番。
在该区的各个街道发生的劳动关系群体事件在各类群体事件中占到90%左右。
这印证了中央关于“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的判断。
对立思维导致对立行动对于劳资矛盾上升,学界已有预言。
吴忠民教授2015年指出,在种种社会矛盾当中,劳动关系矛盾将很快取代官民矛盾,跃居第一的位置。
不过,他认为这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
而笔者则认为根本性原因是思维方式存在问题,如果思维方式正确,劳资冲突不一定必然激化。
改革开放过程中,劳动关系领域的思维方式基本是对立思维。
一是认为劳资之间必然对立。
无论企业还是政府,都认为劳资双方天然对立,不仅在利益上对立,而且在权力上对立。
劳动者如果得到的多,企业投资者得到的必然少。
二是认为人工成本与企业效率对立。
工人工资增长必定提高人工成本,降低企业效率,而企业效率降低又必然影响经济发展、政府税收。
对立思维引导和决定了企业的劳动关系制度设置,一是权力制度设置,二是利益制度设置。
权力设置表现为“单方决定”,企业的各种权力都由资方掌控,关乎劳动者利益和权利的决定都由资方做出。
劳动者几乎不可能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决策产生任何影响。
利益制度设置表现为“单方占有”,即在压缩工人所得的基础上占有全部发展成果。
企业给劳动者的工资是市场个别议价的水平。
政府强制性实行最低工资,企业就把最低工资作为基本工资。
企业还强硬地抵制工会组建和集体协商,抵制集体协商条例的出台。
资方的对立思维“启蒙”和“诱导”了工人的对立思维,资方的“单方决定”“单方占有”“刺激”和“引导”了工人的“我要决定”“我要占有”。
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
一、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
从国内看,我国的劳动关系现状也复杂多变,近年来,随着开放和国
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
有的鼓舞,越来越多的部门法规和法律出台,不断加强对劳动关系的规范化,从而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和谐。
二、劳动关系发展趋势
(一)劳动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权益也在不断得到保障,为了保护劳动者
的权利和利益,国家不断出台法律法规,强制规范劳动关系,从而保护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关系法和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完善劳动关系法,为劳动者赋予更多的权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有力
的保护;加强劳动关系争议的解决机制,采取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
和解决劳动关系上的争议,提高劳动关系的和谐度,实现劳动关系的完善。
(三)劳动关系的社会化
随着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升级。
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
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壮大,新型劳动关系的构建与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旨在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人才优先发展的需要,促进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劳动制度创新、机构建设与政策调整等方面介绍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现状。
1.劳动制度创新近年来,我国劳动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旨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劳动关系。
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我国劳动者的权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随着法规完善的同时,劳动制度不断创新,灵活用工制度逐渐成为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新形式就业、远程办公、共享经济等新兴行业的出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灵活的工作方式。
2.机构建设为了适应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构的目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主要承担机构建设的部门,积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和规范。
同时,我国成立了工会组织,努力代表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加强对劳动关系的监督和协调工作。
这些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
3.政策调整政策调整是推动新型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强调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等方面。
其中,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为劳动者增加了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者的基本保障;改革用工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政策的出台,为新型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4.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新型劳动关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为新型劳动关系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其次,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仍存在问题,包括非正规就业、低工资、无社保等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还需要加强,避免劳资纠纷频发。
综上所述,我国新型劳动关系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动对劳动关系的挑战
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动对劳动关系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变动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劳动力市场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些变动对劳动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应对。
本文将讨论如何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动对劳动关系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可能导致岗位的流动性增加,职业的流动性提高。
企业和员工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提供灵活的雇佣形式,例如雇佣短期合同工或代劳人员。
同时,企业也应该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使员工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的需要。
对于员工来说,他们应该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
这意味着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及主动寻找新的职业机会。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员工具备多样化的技能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立强有力的劳动关系机制劳动关系是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它是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劳动力市场变动的挑战,建立强有力的劳动关系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雇主和员工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双方应该坦诚地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维护双方的权益。
员工应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而雇主则应该重视员工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其次,建立公正的劳动法律框架也是关键。
劳动法律应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确保雇主和员工都能够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和交流。
同时,政府也应该积极监管市场,防止任何不公平的劳动关系出现。
三、鼓励创新和创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这些变动,我们应该鼓励创新和创业,让人们能够积极地适应变化。
政府应该提供创新和创业的支持政策,例如税收优惠和创业培训。
这将鼓励人们尝试新的职业机会,并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同时,教育机构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创造价值,如何适应变化,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机遇。
四、加强国际合作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已经超越了国界的限制。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的互构共变机制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的互构共变机制一、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不仅涉及到传统的雇佣关系,还包括了非正式就业、远程办公、自由职业等多种形式。
这些变化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同时也对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工作岗位。
数字技术的普及也降低了企业招聘和培训成本,使得企业在面临竞争压力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劳动力结构。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更加注重效率和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
这使得劳动者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激励手段。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挑战。
虽然数字经济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税收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课题。
跨界合作与协同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不再局限于单一行业或领域,而是呈现出跨界合作和协同创新的特点。
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劳动者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外部资源优势,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全球化与区域差异。
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各国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更加频繁。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给劳动者在国际间的就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劳动关系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课题。
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劳动者都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新型劳资关系如何构筑
劳动关系文/王旭强新型劳资关系如何构筑劳资关系的主要指向意义是资本要素拥有者和以劳动为载体要素的所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即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简称为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创造者、研究者始终关心的社会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所要关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劳动者与资方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造成劳资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此外仍有部分企业为了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而侵犯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因维权成本过高,劳动者很难以个人的力量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劳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的标志性特点●利益和谐是保持劳资关系和谐的物质基础在企业内部,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在本质上可描述为经济利益的关系,整个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
而利益和谐则是劳资双方在企业中和谐合作、互相尊重的基石,如果不能保证利益和谐,双方就很难在各自的立场上维持和谐的状态,必将形成利益矛盾,影响双方共同的利益,也影响企业的经营,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即使资本家和劳动者有一方提出让步以保证企业最基本的运作生产,这虽然可以形成劳资双方暂时和谐的表象,但仍未达成劳资双方利益和谐、合作共赢的状态。
利益和谐没有固定的指标,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企业因为多样的生产要素而提高劳动者薪资时,需要重视劳动要素在薪资中的比例,确保企业中的所有劳动者都可以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成果,让资本收入增长与劳动收入增长形成正比例关系,增强劳动者对企业成长的归属感与创造感。
部分企业为了实现生产价值的最大化,尽力缩减人力成本,不愿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条件,甚至压低薪酬,同时还试图以扭曲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忠诚度,致使劳资关系日益僵硬,甚至使企业与劳动者产生冲突。
保证劳资双方在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平衡,才能在物质基础上维持劳动者与资方之间的和谐关系。
●劳资关系和谐的主要特征是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劳资关系是一种基于经济利益产生的关系,劳资双方的矛盾几乎无法避免,但劳资双方存在矛盾并不影响双方形成合作关系。
关于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论述
关于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论述【关于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论述】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和劳动关系的协调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了当前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劳动关系的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
在劳动关系中,人们应当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价值、尊重劳动者的尊严,这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2.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劳动关系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条件,让劳动者在劳动中获得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回报。
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起和谐劳动关系,让劳动者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3. 推进工会组织的建设,促进劳资双方的平衡与和谐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参与者,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要积极推进工会组织的建设,加强对劳动者的维权保护,促进劳资双方的平衡与和谐。
只有当劳资双方在权益上得到平衡和公平对待时,才能够构建起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4. 加强法治建设,为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依法而行,在法治的框架下尊重劳动者的权益,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劳动关系纠纷的调解和解决。
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劳动关系才能够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5. 提倡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培育和谐劳动文化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要提倡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弘扬劳动光荣、劳动者尊严的价值理念,树立良好的劳动文化,培育和谐的劳动氛围。
只有当全社会都将劳动视为一种尊严、一种价值时,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化及对策
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化及对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探讨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一、技术进步推动技能需求变化科技进步引发了新一轮产业变革,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对劳动力技能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如、大数据等领域急需大量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中低技能劳动力的市场需求相对减少,技能结构失衡问题凸显。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随着生育政策调整与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变化。
年轻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而老年劳动力占比上升,劳动力市场总体供给呈现结构性短缺,尤其是对青年劳动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愈发强烈。
三、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当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一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高学历失业现象与技能型人才短缺并存,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
四、区域发展差异导致劳动力流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显著,东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对劳动力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则面临人才外流的问题。
劳动力大规模流动造成了区域间供求不平衡,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成挑战。
五、灵活就业与新业态兴起随着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崛起,灵活就业、兼职创业等新型就业形式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全职就业模式。
这给劳动力市场供求带来了新的变量,对劳动法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适应发展的要求。
六、政策调整引导供求结构优化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就业政策、教育政策以及社会保障政策,以引导和推动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优化。
例如,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教育体制以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户籍制度以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等。
总结来说,面对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化这一现实课题,我国应从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教育、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就业形式等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供需分析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供需分析劳动力供需关系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劳动力供需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劳动力供需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的现状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参与劳动市场的数量。
目前,全球范围内劳动力供给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女性劳动力参与度的增加,劳动力供给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
其次,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知识型劳动者和技能型劳动者的比例逐渐增加,而体力劳动者的比例则逐渐减少。
最后,劳动力的流动性增强,人才跨国流动成为一种常态,这对于各国的劳动力供给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劳动力需求的现状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和组织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
当前,全球范围内劳动力需求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高技能劳动者和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呈现出增长趋势。
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对于特定行业和职业的劳动力需求可能出现短缺的情况。
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劳动力需求也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对于高素质的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三、影响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因素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劳动力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量也较大。
其次,教育和培训水平的提高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从而满足劳动力需求的多样化。
再次,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政策环境对于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平衡也具有重要影响。
最后,人口结构和人口流动对于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净流入的情况下。
四、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未来,劳动力供需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于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减少,而对于高技能和知识型劳动力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怎样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怎样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民营企业劳资矛盾突出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
解决劳资矛盾, 不能满足于就事论事, 应通过解决根本问题, 把民营企业( 下边民营企业和企业通用) 构建为劳资双方利益共同体。
劳资矛盾产生主要原因是在企业内部, 表现形式很多, 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1、资方利益本位制。
资方出资金, 劳方出劳动力, 劳资双方共同投入资源构成企业, 企业应是劳资双方利益共同体。
但企业所有权归资方,资方是雇主, 劳方是被雇佣的劳动者, 资方投入的生产资料是资本, 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资源不是资本,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围绕资方利益展开,劳方是被资方驱使的实现利润的工具。
在资方利益本位的前提下, 劳方只能获得企业新创造价值中( v+m)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利益份额。
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态势下, 劳动力市场产生“寻低竞争”, 劳方所得时常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在这样利益分配格局下, 民营企业自然劳资矛盾突出, 构建劳资双方和谐相处的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
2、对企业本质认识的错误。
企业是什麽, 相当多的人对此缺乏正确认识, 学院教科书把企业定义为营利性组织, 生活中的人们则习惯于这样的共识: 企业存在目的是为了投资者利润最大化。
其实上述定义和共识并不反映企业本质, 利润最大化理论充其量只是告诉了人们管理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只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和好坏的检验标准, 并没有告诉企业应该怎样经营。
因此, 企业不能简单地定义为营利性组织, 企业营利要营之有道、获之有据, 即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与企业从社会获得利益之间具有相应性、对等性。
长期以来, 由于一些企业习惯于企业利润无原则最大化, 违背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与企业从社会获得利益之间的相应的、对等原则, 造成企业诚信危机和社会对企业利润的敌视。
由于企业存在目的为了投资者利润最大化, 经营管理目标定位为资方单赢, 造成了劳资双方利益对立和劳动者对投资者利润的敌视。
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 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当前,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劳动关系也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因此必须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本文深入研究目前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落实新发展理念,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存在问题;构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新时代国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近年来,我市企业劳动关系总体是和谐稳定的。
但是应当看到,随着各种经济形式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优化经济结构的宏观战略,我市部分行业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生产经营出现了较大困难,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劳动纠纷投诉案件尤其是群体性案件呈上升趋势。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对劳动关系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各种劳资纠纷高发多发,劳动关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面临不少新问题。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把握当前劳动关系特点,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正确的方法和具体解决措施,推动新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劳动关系主要特点及主要问题(一)主要特点第一,劳动关系复杂多变。
新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综合应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高度融合,平台型、网络型等越来越多的组织形态不断出现,劳动者可以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关系,梳理确定劳动关系比较混乱和复杂。
第二,用工形式多样化。
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并存,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劳动派遣用工以及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等用工形式多样,增加了确定劳动关系难度。
第三,劳动关系矛盾多发频发。
企业效益是受市场变化的,人员是流动的,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面临的形势严峻,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企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能力下降,个别企业经营困难,缠访闹诉的案件明显增加。
环境变化中的劳资关系的稳定与合作性劳资关系的构建-中国劳动保障
环境变化中的劳资关系的稳定与合作性劳资关系的构建- 以团体交涉、三方机制和纠纷解决制度为中心 -林尚勋韩国劳动研究院研究委员一、劳资与团体交涉1、劳资双方的权益主张体系与组织情况韩国的劳资双方作为劳动问题的直接相关因素,为了主张各自的权益,相继成立了工会组织与雇佣者团体1)。
上述组织主要有以下两大职能。
首先,劳资团体间通过交涉确立工资、工作条件以及工会活动等问题的相关原则。
另一方面,劳资团体也通过参与政府决策来实现对自身权益的主张。
后一种情况可以看作是上一章谈到的三方协调机制,因此在这里将重点探讨劳资团体的交涉及其相关部分。
在切入交涉这一正题之前,首先要探讨交涉的主体是谁的问题。
就雇佣者而言,与西欧不同,事实上并没有成立产业(业种)与地区性的雇佣者团体。
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以后,各个分产业建立了工会组织,为了应付分产业工会组织交涉的需求,在相关产业(业种)的雇佣者之间才形成了比较松散的联合会,而真正能称之为“雇佣者团体”的就只有银行联合会而已。
而另一方面,因分产业(业种)和地区性组织没有发展起来,国家级的雇佣者团体则为数不少。
我们常说的五大经济团体,即,经营者总协会、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商工会议所、贸易协会和中小企业中央会等,就是为主张劳资纠纷问题中的雇佣者权益而成立的。
这五大团体构成了经济团体协商会,并由经营者总协会充任事务局的角色,以协调五大团体之间的意见。
因1)劳动法中所称的雇佣者团体是指‘对构成劳动关系的雇佣方具有调整和制约权力的雇佣者的团体组织’(工会组织及劳动关系调整法第2条第3款)。
本文不是从劳动法的角度,而是从‘主张雇佣者权益的团体’这一广义的定义出发,使用“雇佣者团体”这个用语。
此,可以说经营者总协会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主张雇佣者权益的中央团体。
包括经营者总协会在内的五大雇佣者团体秉持一项基本原则,那就是不介入个别的单位或分产业(业种)、地区性的劳资交涉;同时,也不与国家级的工会中央组织进行工资、工作件等有关问题的交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变化与“共享型”劳资关系的构建
[摘要]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正在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剩余”,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耗竭,这
无疑为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提供了契机。
面对许多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维权门槛难以跨越的现状,我们必须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高度,让“共享”成为新型劳资关系的风向标,从政府干预、农民工参政议政、“激活”工会、发展职业教
育四方面进行落实。
[关键词] 人口红利劳动力短缺工资偏低维权劳动
者素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