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国家针对西部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旨在推动西部 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 对滞后,如道路、水利、电力
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农业生产方式
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单一,以 传统农业为主,缺乏现代化农业 技术和设备支持,农业生产效益 低下。
生态环境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保护。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 时,应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水平 。为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应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土地退化
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西部地区农村 土地退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 。
03
应对策略与建议
经济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推 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 、水利、电力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 平。同时,应培育和壮大农村市场主体,引导农民合作 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 力。此外,还应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等,提高农村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为提高农 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应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方面策略与建议
总结词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政策支持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政策支持研究农村经济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低效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不高、农村人口流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以及政策支持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需求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由于技术落后,农民的生产效率较低,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因此,农村经济亟需政策支持,援助农民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出和品质。
二、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村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大部分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足,缺乏贷款和投资机会,农村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引导和监管,提供贷款、信用保证和金融知识培训等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交通、通讯、电力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农村地区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困难重重。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路网、通信设施和电力供应的质量和覆盖率,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需求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是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许多农产品没有得到有效的加工和销售,导致许多资源的浪费。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基地的建设和支持力度,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五、农村人才培养需求农村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有限,很多有能力的人才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
政府应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农村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平衡需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政府应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与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与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1. 政策环境政府的农村产业扶持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农资补贴政策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市场的扩大和多元化需求逐渐增加,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3. 自然环境农村产业主要依托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如气候变化、土壤质量等因素能直接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三、内部环境因素分析1. 农村人力资源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技能匮乏,需要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2. 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水利设施、农田整治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金融支持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也不容忽视。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相对薄弱,贷款渠道有限,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贷款和金融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应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农村产业扶持政策,增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拓宽市场渠道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市场支撑,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发展农村电商、合作社等新型销售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加强技能培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和提质增效。
4.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水平下降、农村劳动力外流、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业结构问题在新形势下,农业结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农业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导,而这种结构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显得不够适应。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大量外流,农业生产的特色化和多元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相对的农业劳动力短缺也成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针对农业结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产业结构调整需立足地区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市场。
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要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收入问题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下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外出务工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下降。
由于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推动,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收入来源,导致了他们的经济困难。
针对农民收入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是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来源。
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向农村发展、服务农业、支持农民的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应加强对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加他们获得更高收入的机会。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现状及应对举措探寻
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现状及应对举措探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加。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生态农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现状及应对举措,希望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土地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而且大部分未受污染,非常适宜发展生态农业。
2. 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这些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 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相比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4. 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恶化,生态农业的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1. 政策扶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对生态农业生产资金的扶持和对生态农产品的补贴等。
2. 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对农民进行生态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他们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3. 生态示范项目:一些生态示范项目得到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4. 环保宣传: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环保意识和生态农业理念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正确看待生态环境保护,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1. 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政府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西部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具体和有效的政策,包括土地利用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农业保护政策等。
2. 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农业科研力量,推动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3. 加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西部地区选定一些有潜力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并对这些基地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以期在这些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可以推广到更广泛的农业生产中。
4. 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培养农民的生态农业理念,使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发展进行研究。
一、政策法规的支持政策法规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等,为农业产业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农业科技的创新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农业科技包括种植技术、畜牧技术、农机装备等方面,通过不断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向多元化、高端化方向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调整农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附加值。
四、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引领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
政府应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发挥其带动效应。
五、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提高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现代农业发展不仅要增加农产品产量,还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从中获益。
六、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发展需要保护好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垦和污染。
加强土地管理,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包括水利设施、道路交通、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在农村振兴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农村生产力和居民生活水平。
八、农产品市场拓展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包括流通渠道畅通、价格稳定、产销衔接等。
政府应当开展市场调研,优化市场结构,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走向市场。
九、农业教育培训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农业教育培训是关键。
加强农村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十、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乡村旅游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浅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现状及协调发展对策
浅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现状及协调发展对策西部地区是指中国西部各省份和自治区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西藏。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源、矿产等,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环境和经济挑战。
本文将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现状进行浅析,并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
首先,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
例如,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以及湖泊和江河的干涸。
同时,大量的森林伐木和土地开垦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西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干旱、水旱蚁眼病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在经济方面,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相对不完善。
农业仍然是西部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科技水平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
另一方面,工业发展相对较弱,很多地区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外部投资和技术流入不足。
此外,贫困问题在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一些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较低,人口迁移以及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对策。
首先,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恢复植被和水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对于尚未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加强保护,限制不可持续的资源开发行为。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
其次,要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交通、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和通信便利性,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外部投资和技术流入。
同时,要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支持。
此外,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减税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培育本地企业。
新时代西部地区的乡村:在开发开放中探寻振兴之路
新时代西部地区的乡村:在开发开放中探寻振兴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乡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推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乡村振兴的现状出发,探讨新时代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在开发开放中探寻乡村振兴之路的具体措施。
一、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现状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城乡差距、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乡村的发展和振兴进程。
西部地区的人口外流严重,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务工,导致乡村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的资源匮乏,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这都制约了乡村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城乡差距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的发展远远快于农村,城乡差距日益扩大,这使得乡村的发展和振兴进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西部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这也制约了乡村的振兴。
新时代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
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生态优美,这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依然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匮乏、城乡差距这些长期难题,这些都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三、在开发开放中探寻乡村振兴之路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推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乡村振兴之路:1.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西部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 发展特色产业。
根据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加快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及对策(西昌农学院农学2009)李奇摘要:近年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大大促进了西部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
由于受自然环境、财政投入、政策制度、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依然比较缓慢,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比较明显。
在对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
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加快重点经济区发展为核心,提出了新阶段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波动幅度较小,稳定性好,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态势。
经济结构日益趋向合理,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结构优化的空间较大。
部分经济效益指标持续改善,但投资效率、工业效益等指标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我国政府把焦点聚集于广袤的农村,凸现了中共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本文着力于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以寻求更有效发展的政策路径。
一、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西部贫困山区以传统的粗放型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大多是解决生计问题;农村工业不发达,未能充分利用具有优势的农牧业产品加工增值;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较低,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农村城镇化建设滞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西部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未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农民收人不断增加。
但西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缓慢,2006-2010年西部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3.9%,5年间其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7.11%、17.33%、17.58%、18.14%、18.33%、18.68%。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对策。
一、机遇1.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长期推进的重点任务,政府将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乡村振兴发展,这为农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由于城市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优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需求大幅度增长,这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农产品品质得到提高,生产效率得到加快。
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4.人才支持:国家对农村人才的政策倾斜,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并吸引城市人才回乡创业,这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
5.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农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对策1.加强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升级,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
2.培育特色产业: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符合该地区特色的农产品产业,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3.加强人才培训: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训力度,引导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回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6.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农户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7.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形成多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加快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及策略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及策略分析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其中农业经济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机遇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机遇1.国家政策支持当前,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乡村振兴,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例如,农民增收计划、农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都提出了明确的农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高。
这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同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背景下,新农业、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等新模式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农业增产、降本、提质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将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凝聚力和市场占有率。
3.土地资源广阔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丰富,这是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
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比如,山区可以发展茶叶、中药材、林果等产业,平原地区可以发展小麦、水稻、油菜、蔬菜等产业,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自然条件。
同时,把农业和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扩大农业经济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策略1. 提高农产品质量中国农产品品牌多、价格低,质量、安全成为当前农业产业发展最大难题。
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
对于农民来说,要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产品质量,鼓励他们培育特色、精品农产品。
对于农业企业、县里,要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推进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力度等。
在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2.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规模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走联合发展、农业合作社等不同形式的合作。
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研究
农村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不同的理论和政策在不同的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实践。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学理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具有单一、低效、规模小等问题。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经济学理论中,相关学者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模型:(1)农民家庭生产理论这一理论主张农村经济要从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结构转变,使得农民家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收入,达到家庭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2)农业转型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农村经济的转型需要在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要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向市场化经营、多元化和产业化逐步转型。
(3)生态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主张要构建生态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政策。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必须考虑到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和转型。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除了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政策:(1)农村改革改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步骤,加强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变革传统农村经济结构,扩大乡村市场,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体系。
(2)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主要是为了激发农民的热情,引导资本市场向农村倾斜,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将畜禽养殖、种植业等生产中的环节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3)新型农村建设为了提升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建设标准,以此来调整农村结构和环境,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
在实行新型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思路,使得农村经济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农业发展
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农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对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首先,西部边境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但受制于地域的特殊性和不利因素的限制,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土地利用的改善成为可能。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移民工程和农村电网建设等举措,为西部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措施使得西部边境地区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农民的产出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土地利用的变化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得农业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模式。
过去,西部边境地区的农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们缺乏创新意识和市场化意识,农业生产受制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水平。
然而,随着土地利用的改善和科技的进步,西部边境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高效化的特点。
一方面,农民们开始尝试种植新型的经济作物,如水果、蔬菜等。
这些作物不仅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且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农民们提供了更好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农民们开始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例如温室种植、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等,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农业产值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丰富多样化,为西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再次,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传统上,西部边境地区的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畜牧业,但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农业发展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逐渐发生了调整。
农民们开始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如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和农业研发等。
这些新兴产业为农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西北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北农村的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面对现实情况,西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促进西北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制订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现状分析1.经济基础较薄弱西北地区缺乏近代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和产业经济基础。
传统的农村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仍在盛行,而现代农业和新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城市形成密切的联系。
农村经济状况薄弱,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2.产业方向不清晰西北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较低,没有特色、规模较小、发展不均衡。
产业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且主导产业比较单一,以小农经济和小微企业为主,缺乏以规模化经济为基础的农村产业体系。
3.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西北地区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能源、水资源等亟待解决;同时,农村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增长率高,农村要素市场化结构不完善,农村劳动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4.资金投入不足西北地区农村这个朝夕相伴的大众经济,涉及到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财政支出的需求也比较巨大。
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西北地区的财政收入也不是很高,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于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对策建议1.主导产业优化北京赛车平台主导产业是指为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做出决定性的贡献的产业,是一国、一地区、一城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支撑。
要优化农村主导产业,要采用“行业规划和区域规划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主产业的同时推动配套和附属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民增收。
同时,要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作用,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2.资金投入加大将财政资金和农业保险资金等多种资金渠道整合,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支持西北地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指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设施和服务,包括通信、运输、仓储、金融等基础设施,以及基础服务系统,如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
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政策的比较分析
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政策的比较分析介绍本分析旨在比较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政策,探讨它们的异同以及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影响。
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然而,它们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一些差异。
农业政策农业政策主要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
其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政府提供农业补贴、引导农业技术创新、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等。
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农业政策还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推动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农村发展政策农村发展政策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政策。
其目标是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农村发展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改善、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村扶贫等。
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地区带来了积极变化。
它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此外,农村发展政策也加强了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保障,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扶贫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异同比较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政策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并且都旨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它们都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并致力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此外,两者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实施来取得成效。
然而,在目标和手段上存在一些差异。
农业政策主要关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利益,通过促进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提高农业效益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而农村发展政策则更广泛地关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单一产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农业结构调整要尽快完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进程,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二、加快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整合各类资源,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支持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法规,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扶持、土地政策等多方面的政策,保障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五、推动农业企业化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农户组织成各类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企业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六、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要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掌握农业前沿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
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
九、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体系,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环境与实施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环境与实施路径研究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解决农村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与实施路径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条件和可行性。
一、政策环境1.国家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包括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2.地方政策试点各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政策。
这些政策针对当地农村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地方性的政策支持。
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金融支持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信贷、担保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实施路径1.农业发展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实施路径之一是发展现代农业。
可以通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注重农业生态保护,推行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实施路径之一是培育特色产业。
可以通过资源禀赋,发展适应本地自然、人文环境的特色产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加强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通过创新创业,培育新兴农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实施路径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通过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强农村水利建设,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提高农作物产量;推进农村电力、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机制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双赢机制。
第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
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础。
通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保护农田、森林、水源等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这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自然条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推动。
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和环境保护。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好农田、水源和生态系统等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这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还可以保护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第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同推进。
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水库和湿地等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农村经济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
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和水源等资源的压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例如,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展精细化农业和智能化农业生产,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同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创新不仅有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还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第五,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结合。
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环保意识。
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采取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村的环境管理和保护。
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一、对环境因素的分析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中进行的。
自然环境的优劣和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自然环境看,我国中西部省区的农村大多数地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民居住与生存环境也普遍恶劣,尤其是西部地区,集中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和红土溶岩,土地贫瘠,低温缺水,灾害频繁,使得农业生产中所必须具备的光、热、水、气、土五大基本要素配比失衡,致使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条件极为不良。
在西北地区,虽然光照较为充足,但因水资源的极度缺乏使干旱频发,作物枯死,有些情况下还会发生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
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而且还引致其波动性的加剧。
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农牧业生产区,农业生态环境亦同样恶化严重,干旱风沙,低温少热的环境,不仅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极短,而且还经常在作物可生长的有效季节内发生不利于生产正常进行的其他灾害,如泥石流、霜冻等,在整体上形成了不利于农牧业生产发展的自然环境障碍。
从社会环境看,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农村地处比较偏远,信息相对闭塞,对外交通不便。
如在1997年时,中西部的铁路密度与公路密度分别是51.01km/km2和957.44km/km2,而同期东部却分别为160.86km/km2和2859.73km/km2,前者仅为后者的1/3左右。
这使得在远离国际市场和国内中心市场的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导致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区位劣势。
一方面是内部输出的代价较为昂贵,另一方面又使外部输入的成本居高不下,双向迭加,形成了高昂的交易成本,从而处于相对封闭的自我发展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其发展的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尤其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后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将更是如此。
这也可以从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得以看出。
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绝大多数或者基本上是仅限于东部地区,在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山东等省市,其外资利用水平很高,而中西部省区与之相比则十分低下。
农村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村农业与经济发展一、农村农业的重要性农村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村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涉及亿万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稳定。
其次,农村农业是农村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
此外,农村农业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的功能。
二、农村农业现状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农村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种植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另外,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相对匮乏。
三、农村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农村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农村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
其次,农村农业是国家工业发展的支撑,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设备、化肥农药等物资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
四、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村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村农业现代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外,农村农业现代化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五、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需要政府、农民和企业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扶持,提供科技支持和财政补贴,推动农村农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其次,农民应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接受新技术,改变传统农耕观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另外,企业可以与农民合作,共同发展农村农业产业链,提供市场渠道和技术支持,实现农业产业的增值。
六、农村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农村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农村农业提供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壤,丰富了旅游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西部农业 和农村经济 发展 滞后的政策性 因素分析 ( ) 一 优惠 政策具 体量 化指标 少 . 地方政 府投 资管 理水
维普资讯
发 展 纵 横
西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浮莉萍 张玉玲
【 要 】 者认 为 西部 农 村 实施 财 政 支农 政 策效 果 不尽 如 人 意 , 在 许 多 问题 , 出 国家 及 西 部 政 府 在 今 后 的政 摘 笔 存 提
【 金 项 目 】 肃省 软 科 学项 目— — 西部 大开 发 的 政 策 环 境研 究 。 基 甘
【 作者简介 】 浮莉 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金 融学硕 士, 主要研 究方向为金融 市场运行 与管理( 甘肃 兰州
张 玉玲 , 北 民族 大 学经 济 管理 学 院讲 师 , 西 主要 研 究方 向为 民族 经 济 ( 肃 兰 州 7 0 3 ) 甘 3 00 。
700) 30 0 ;
一
、
西部农业和 农村经济发展 的现 状及存在 的问囊
( ) 地 集 约 化 程 度 低 . 济 效 益 差 一 土 经 西部农 村 的土地 流转 制度 及户 籍制 度 改革步 伐缓 慢 . 土 地 集 约 化 程 度 低 . 济 效 益 差 。西 部 地 区地 处 内 陆 。 原 经 平 少。 山脉 、 陵 、 原 多 , 候 干 旱 , 漠 化 严 重 , 丘 高 气 沙 自然 条 件 恶 劣 。 耕 土 地 贫 乏 。 业 现 状 使 大 部 分农 民 仍 处 于温 饱 线 之 可 农 上 且 有 极 大 的 生 存 压 力 .而 土 地 均 分 就 是 农 民 克 服 压 力 的 个集 体 回应 .均 等 占有 土 地 并 尽 可 能 多 是 一 种 最 有 效 率 的保 障 地 分 散 经 营 的社 会 基 础 . 制 和 阻 止 了 土 地 规 模 土 限 化经 营的形成 。 传统 的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 制下 . 小农 经济 已 不 能实 现农 业 经 营 由粗 放 型 向 集 约 型 转 变 这 一 要 求 。 外 , 另 西部农村 资金投入少 , 农业基础设施 缺乏 , 限制 了西部农 村 经 济 的发 展 。 部 1 ( )国 土 面 积 占 全 国 的 7 % , 1 西 2省 市 , 0 人 2 1 占 2 %. 5 而工农业 生产 总值 仅 占全 国的 1%。 5 ( ) 品 结 构 单 一 ,n 二 产 J T度 与 附 加 值 都 较 低 J 各 级政 府 在 实 施 政 策 支 农 方 面 .均 缺少 对 产 业 政 策 的 重 视 , 致 西 部 农 产 品 结 构 单 一 、 加 值 低 。 广 大 的 西 部 地 导 附 区优 质 农 产 品 原 料 十 分 丰 富 , 乳 制 品 、 制 品 、 毛 制 品 、 如 肉 皮 淀粉制 品 、 中草 药 制 品 、 鲜果 品 、 类 蔬 菜 等 , 展 农 产 品 干 各 发 加 工 工 业 的 条 件 得 天 独 厚 . 由 于 缺 少 政 策 指 引 . 部 农 产 但 西 品 一 般 以原 料 、 质 品 出 产 , 品 附 加 值 低 , 致 投 入 与 产 低 产 导 出 严 重 错 位 , 大 地 损 伤 了 农 民 的生 产 积 极 性 。 极 ( ) 部 农 村人 1增 长 过 快 , 1素 质 偏 低 、 性 失 业 三 西 2 1 人 2 1 隐 率 高 国家一直倡 导的计划生育 政策在西部贫 困山区实施乏 力 , 致 西 部 农 业 人 1增 长 过 快 , 人 1 普 查 的数 据 来 看 , 导 2 1 从 2 1 西 部 地 区 的 人 1 自然 增 长 率 除 了 四 川 、 庆 、 西 、 蒙过 了全 国 的 平 均 水 平 其 人 1增 长过快不仅 给生 态环境带来 巨大的压力 .而且 影响 了 2 1 西 部 地 区 农 业 人 1素 质 的 提 高 。 一 方 面 , 级 政 府 没 有 根 2 1 另 各 据地 情 制 定 切 实 有 效 的 税 收 优 惠 和 财政 补 贴 政 策 .致 使 西 部农 村乡镇企业发展 滞后 , 吸纳的农业剩余 劳动力较少 . 大
策支农过程 中, 立足 实际 , 应 实施 以提 高西部 农村 自身发展能 力为重点的政策措施 , 大力推进 西部农业及农村 经济的发
展。
【 关键词 】 西部农 业 农村经济
政策环境
【 中图分类号 ]3 【 F o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0 6 22 ( 0 8)5 0 5 - 2 10 — 0 5 2 0 0 — 00 0
一
量农村剩 余劳动力仍滞 留在传统 的农业 部门 .无法迅 速转 移 到非 农 产 业 部 门 . 村 隐性 失业 率 居 高不 下 。 农
( ) 民 收 入 增 长 缓 慢 四 农 提 高 农 民 收 入 是 “ 农 ” 题 的 重 中 之 重 . 家 采 取 了 三 问 国
很 多 措 施 . 求 改 善 西 部 农 民 收 入 现 状 。 西 部 政 府 实 施 国 力 而 家 优 惠 财 政 支 农 政 策 时 , 体 分 解 的 量 化 指 标 少 . 施 不 到 具 措 位, 没有有效 引导财政资金 流向最需要补贴 的地 方 , 致使 西 部 城 市 与农 村 经 济 发展 差 距 在 不 断 拉 大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的增 长 远 落 后 于 城 市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的 增 长 西 部 农 民特 别 是 贫 困 山 区农 民 收 入 上 不 去 . 高 农 业 生 产 水 平 , 提 开 拓农村市场 . 改善农 民生活就难 以实现 。 这不仅是全 面建设 小康社会 中的紧迫 问题 .也是 促进整个 国民经济持续 健康 发 展 的关 键 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