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重在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
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
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出台相应的对策。
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是当前广大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应对新课改呢?1教学观的转变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当前,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上帝。
因此,教学必须由过去的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过程要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真正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模式的建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学模式,把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和学科方法融为一体,建构综合化的教学模式。
2课程观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传承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师、教材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改革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观也重视考试分数 , 因为 它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能 反 映 出 学 生 的
学 习质量 , 而且 随着考试改革 的深化、 检测 学生能力 与素质
、
思维 定 势 很 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转 变
绝 大 部 分老 师 都 经 过 十 几 年 的 学 校 传 统 教 育 , 己 又 自 经过几年或多年 的教学 实践 , 对教 学 已经有 了根深 蒂 固的 认识 , 是认 为, 去 从小学 、 总 过 中学 到 大 学 , 是 老 师 讲 , 都 学 生 听 , 是 照 样 培养 出一 批 人 才 么 ? 凶 此 , 在 用 这 种 方 法 不 现 来 教学 生 , 也是 天经 地 义 的事 情 。 实 际 上 , 是 一 种 片 面 保 这 守 的想 法 。过 去 的教 法 的确 教 出 一些 人 才 , 这 绝 不 能 单 纯 但 的看 成是 传 统 课堂 教 学 的成 果 , 因斯 坦 、 罗庚 等 众 多 古今 爱 华
新课程改革首 当其 冲 的就是一 种观念 的转 变, 种转 这
变 不但 在 于新 课 程 本 身 , 重 要 的 是 让 任 教 的 老 师 真 的 运 更 用全 新 的教 育 教 学 理 念 去 实 施 教 育 教 学 活 动 。传 统 教 育 模 式 是 以知 识 传 授 为 主 的 、 向 传 输 的过 程 。 随 着 教 育 实 践 单 的发展 , 这种认识受到 了挑战 , 教学的 目标 不仅仅是 知识 的 传授 , 包括学生 对学 习过程 的理解 、 习方 法的掌 握 , 还 学 以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新课程同行 ) 刘丽华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课改变化的要求,就这一问题,我有如下见解。
一、更新教育观念。
1、新的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的学生观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力,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3、新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新课程的实践者。
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更新课堂教学方式,贯彻新课改、落实新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该注意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转换角色新课改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而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观念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主题:关键,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互动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对话转变。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学活动就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功能,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把学科思想方法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高密度、大运动量做题的教学方式,要重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在启发和引导中、在前人的探索和发现中进一步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体会和掌握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大纲强调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提出了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尽可能多使用先进实验仪器的要求,其重要意义就是改变目前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状况,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会对活化知识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
实验活动形式多样,能为各类学生提供全面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发展条件。
实验需要严谨、踏实等优良作风,这种活动对于塑造人的完善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和教师不仅应该在理论上承认,而且应该在实践中力求真正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重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联系是当前物理课程改革的趋势。
新大纲提出:“物理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近几年来,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明显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有关信息,关注社会与生存的环境,了解科技发展和新的科学事件,可以向学生适当提供前沿领域的专题性科普资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教师的三新改革心得体会
自我国启动“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评价)改革以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幸参与到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反思,我对“三新”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改革目标“三新”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引导者”。
明确改革目标,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深入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在“三新”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核心素养要求。
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新”改革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四、加强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新”改革强调评价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改革需求“三新”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为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改革需求。
总之,“三新”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我在“三新”改革背景下的具体心得体会:1.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新课改下教学观念的八个转变
新课改下教学观念的八个转变
主讲人:王昌超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要努力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教学观念上实现八个转变。
1、教学中心的转变。
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方法的转变。
由注重教学设计转向注重学法指导,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3、师生关系的转变。
由教师专制型转向民主型,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群言堂”,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交流方式的转变。
由师生间的双边互动扩展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互动,让多种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5、组织形式的转变。
由教师指导下的全班集体学习,转变为个自学、小组互学、全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由教师一人转教师与学生全体,使每个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充分开发课堂的人力资源。
6、评价体系的转变。
由教师单方面评价转向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方面结合;由单纯的结果评价转为态度、习惯、方法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用多把尺子,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7、教学目标的转变。
由单纯的认知型转向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并重型。
8、教育重心的转变。
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淡化选拔意识,强化普用意识,着眼每个学生的发展。
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是数学课程改革首要任务论文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茶的发展,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于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发展,关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标准》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数学课程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
这将要改变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如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等。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也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概念,置身其中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目前正经历着重要的历史时刻,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新课程的同时要为这一基本理念实施做好准备,铺好路。
作为改革实行者教师,要做好改变角色,改变观念,力求实现改革的彻底性,努力研究教育标准,成为新型教师。
传统的数学教育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在各个岗位做出重大的贡献,但传统的数学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首先,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内容缺乏实用性﹑时代性及呈现方式单一。
缺乏实用性﹑时代性造成理论与实际生活的严重脱节,课程内容陈旧老套使学生学过的理论除了用来解题之外,很难再次用到。
其次,传统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出古板性。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代言人﹑数学内容的传递者﹑知识生产线的操作工,学生与教师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其结果严重磨灭了学生的搜索﹑疑问﹑创新胆识与能力,一味的相信老师﹑跟着老师﹑跟着教科书,只能作为知识的继承人而不是创新人。
正因为传统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发育成长且知识的内容已经于时代形成鸿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标准》的启动,数学教育诸多因素,如数学教育理、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些,每位教师都应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从教育教学的理念出发,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准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真正保持与新世纪于新课程的同步成长。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观念改变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观念改变国家全面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高效课堂”、“卓越课堂”等名词在各地到处涌现,无非是想借改革的东风彻实的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而各种教学改革的关键应该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一、教师观念的改变首先是对教师自我在教学中角色的改变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育并不是告知,老师讲明白了,不代表学生学会了。
在传统的课堂里,老师竭尽所能,声嘶力竭把教学内容讲得委婉动听,这或许会让来听课的老师有一种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但对于长期沉浸于课堂的学生来说只不过是一堂稍微精彩的“满堂灌”。
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组织者、参与者。
(水桶——倒给学生一碗水;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春蚕——吐丝等等,他们的共同的是总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
)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小河——涓涓细流,用之不竭;打火机——点燃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激情,让他们燃烧……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让奉献成为常态,且可再生。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教师既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类似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更不能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商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
学生不能等同于“园丁”手下的“花朵”、“工程师”手下的“产品”,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丰富、性格各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信任每一个学生的主体能力,坚持民主作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拓展学生探求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能力。
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
二、教师观念的改变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改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师生关系的改变应该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浅析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陈 旧,教学方法单调 , 把
一
32~
组织 指导 , 适时参 与 , 切忌主观地将 学生 的探究 引人 自 已的思维定式 。 2 . 运用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思想政治课 有较多 的抽象概念和原理 , 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 。运用 形象生动 的教具 , 则能激发 学生 的情感 。 或旋律 回响 , 可
集 中学生 的注意力 ; 或影片放映 , 强化学生 的记忆 , 进而 逐步将 学生激发 出来 的情感 导人对思想 政治课 的概 念
思维 , 同时也包括 怎样做人 。 引导可 以表现为一种启迪 : 学生迷路 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 向, 而是 引导他辨 明 方向。 引导 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 当学生畏惧 登山时 , 教 师不是拖着走 , 而是燃 起他 内在 的精 神力量 , 鼓励 他不 断地 向上攀登 。
2 . 教师应成为学 生学 习的组织者 。 教师作 为学生学 习的组织者 , 应该尊重学生 , 诱导学生 内在 的主动性 , 放
手让学生表现 自已的独立性 。 在教学中 , 个别学 习、 同座
位交 流 、 小组 间合作 、 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 程 中经常采
和原理 的理解 之 中, 使深奥 的原理 经久不忘 。运用情感
进行教学 , 师必须有真情实感 。 教 教师充满激情 的讲述 ,
用 的课 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形 式为学生创 设 了 合作交流的空间 , 同时教 师还必须 给学生 的 自主学 习提 供充足 的时间 。 3教师应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新课程 中, . 师生关 系已从传统 的“ 师道 尊严” 转变成新 型 的伙伴 关 系、 朋友关系。 堂教学 中 , 课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 为方式主要是观察 、 听 、 倾 交流 ,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 态, 进而调控教学过 程。 教师倾 听学生 的心声 , 是尊重学 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 间的交流 . 既有认知上 的交 流, 更有情感上 的交流 。 教师要 以亲切 的言谈 , 优雅 的举
转变教育观念 推进课程改革
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当今的教育正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轨,按新课改理念,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不难认识到:广大教师必须就教育观念推陈出新,才有可能把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现将笔者在教育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教师要转换角色,规范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作为教师首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身份。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辅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1.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辅导者。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结合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 依照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仅只有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学习方法、思辨能力、团结协作等多面的知识。
引导时以启发学生为主,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不要立即告诉答案,而是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的引导还可以用一种激励的方式,当学生被困难吓倒时,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要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们不断战胜困难,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3.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一个必须注重的环节,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即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
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较为广阔的空间。
4.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兴趣,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倾听学生心声,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的互动交流,才是认知的交流,有价值的交流,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融洽的师生关系。
明晰教学思路 转变教学方式——论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把考试当作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 ,结果教 师和学生都得不到发展。
但在 新课程下这种 模式发生 了质的变化 ,教 师的这种权利发生了 变化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 者,为此我认 为新形式下教师必 须努力傲到 : ()指导学生掌握 良好 的学 习方法 ,养成良好 的 1 学习习惯 ; ( )培养学生的学 习能力 ,营造 良好的教 学情 景; 2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 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 ( )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互相交流, 4 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 ,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 ,不 断提高 自己。 (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 习热情 : 5
由。
改的实施者 ,是学生学 习的促进者 , 组织者 ,一个观念落后的教 师难以胜任这项工作,最终将会被淘汰 ,所以转变观念是课改顺 利进行的前提 ,也是每一个教师所必须 的。新课程认为 “ 理念是
实践的先导 ,创新是课改的灵魂” ,所以一个没有新的理念 的教 师根 本不会去实践 ,而没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更可怕 ,因为新形式
总 之 ,这只 是 我 教 学 中 的一 点 体验 与 感 悟 ,正 确 与 否 ,还 有
待与 同行们去探究、实践 。
刨新 教 育 4 6
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 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 师提高和
改进 教 学实践 的功 能 。 因此 ,总 观课 程 结构 的 以 上 转 变 ,作 为教 师 我 以 为力 求 必须 做 到 以 下几 点 :
明 晰 教 学 思 路 转 变 教 学 方 式
一
论 课程 改革下 的教 师观 念 与行 为 的转 变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数学课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课堂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与过去注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同,现代数学课堂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这一背景下也相应发生了转变。
首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过去,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扮演的主要是讲解者的角色,授课内容单一、一成不变。
而现在,教师更多地担任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这种改变带给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数学世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注重倾向于单一的书本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兴趣并不能激发起来。
而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们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在变化中。
传统观念认为,数学教学中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们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评价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教师们通常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实践。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科技手段,将其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然而,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教材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扩展需要教师们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也需要逐渐转变,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接受起来难度较大。
新时代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新时代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熊小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推进,它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倡导的教育了理念,摒弃以前的陈旧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支配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并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首先,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实际课堂传授的知识,成为教学的中心和唯一任务。
教师忽视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了应付考试,忽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其次,教师直观主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成为讲堂。
由于不够重视对学生活动反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扮演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因此的教学观念应该转变。
静下心来想想,自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曾经也是在使用陈旧的教育方式。
课堂上总是不停的给学生讲,让学生在书上抄满笔记,把课文内容讲得仔仔细细,课下让学生抄抄写写、死记硬背,年年月月致力于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应付各种考试,成绩虽然不是很差,但学生学得很累,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创造性的题,学生都答得不好,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做,直接空着。
当时我以为是学生不够努力,或者是学生偷懒。
自从在网上学习了新课改后,我明白了自己当时是“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
我意识到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是一味的死板的说教。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作出了明确要求:要从单纯的知识教育传授向知识探析转变,多提问题;由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实现课堂学习主体转化,由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向结果、过程并重的转变;树立学习情感意识,由传统的唯师独尊向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注重差异化教学,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转变。
在学习了新课改的理念后,我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观念。
一、在教学过程中,摆正教师自身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关键是学生的学。
在上语文课中,我更多是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当学习课文时,总是不断的质疑,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思考,让同桌间互相探讨,最后让大家各抒己见,学生们因此参与感更强了,个个十分活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打破了之前沉寂的课堂,学生们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了。
学新课标,谈教学观念转变
学新课标,谈教学观念的转变随着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全国中学课程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和重大突破。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应由知识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从旧的教育观念中摆脱出来,转变也已成为发展的需要,那么英语教学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转变呢?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以英语为本,是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而以人为本,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它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形成。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所教内容,尽量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到英语课乐趣无穷。
那么怎样进一步把学生兴趣激发起来,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边画边解释他想表达的想法。
这样学生就把他个人的情绪体验与他不熟悉的课堂知识相结合,他们会感觉到融入了新知识中,自己是课堂的一部分。
除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外,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语言氛围。
以前的英语课往往是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进行字、词、篇的分析和理解,试图通过这一举措,让学生记住知识,形成能力,这种方式极大地弱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脱离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收效甚微,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而事实上交流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鼓励并积极带领他们多参加英语活动。
有了运用的机会,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不再只是机械模仿。
还可以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接触一些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有关英语的书、杂志及电视节目。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英语教学中应同时突出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
要想说出口,必须先听懂。
所以,教师平时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训练。
说,即口语表达能力,也是语言学习最终目的交流的体现形式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一)转变课程观“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教材或课文,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教材编者所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就忠实有效地去传递、落实课程内容,完成课程任务。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内容,而且包括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课程从本质意义上说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资源,意味着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学校课程由此重返生活世界,超越了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真正找回失落的主体意识。
把课程作为这样来界定,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可以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是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二)转变教材观以往我们总认为“教材即知识”,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
因此,教材中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不给教师、学生发挥空间和研讨的余地。
这种远离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的教材观,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去甚远。
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教材是范例”。
所幸的是我们小语“能力训练”实验对教材的认识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二多年前遵循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理论,明确提出以“课文无非是例子”的理念,在全国第一个以“能力系列”与“主题系列”整合来建构单元体系。
因此我认为我们实验说的“例子”涵盖这么两层意思――一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例子;二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比如94年我在乐安执教《我的弟弟》是以一个自然段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因果式的自然段后,指导朗读文章结尾“弟弟学习很认真,也很刻苦。
浅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从教学过程看 , 表现为关于教学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活 动的展开步骤等问题的看法。 总体教学观的主要精髓渗透或 蕴含于这些具体的教学观之中, 又通过具体的学科或活动内 容的教学表达出这种总体的思想精神 ,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 教 学是 积极 的交往 活 动 ,学生是 学 习的主 体 教学是以话语情境为载体和依托的, 是师生之间的一种
学园 l X U E Y U A N
2 0 1 3年 第 2 1 期
浅析新课程 改革 中教 师教学观念 的转变
吕永梅 安徽师 范大学生命 科 学院
【 摘 要】 新课程 改革 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 调整和 改革基础教 育的课程体系、结构 、内容 ,构建符 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这场以转变教 学理念为先导, 以课 堂教学改革为核心 , 以提高教 师综合素质为突破 口, 以转变教学行为为手段,以 “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 目标的全面改革 ,旨 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 进和 实施 素质教 育 。新课 程 改革将 改变学 生的 学 习生活 ,也将 改变教 师的工作 方 式 、生活方 式乃 至 生存 方 式。 【 关键词 】 教学观 教学 目 标 学习主体 【 中图分类号 】 G 4 5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O( 2 0 1 3) 2 1 一o 0 8 4 —0 2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创新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创新课堂教学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
因此,优化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刻不容缓,新课改给整个教学注入活力,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探索和实施课堂教学创新教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和主力军,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
要顺利实现课程改革,致力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教育和教学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创新。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是实行课堂教学的素质化和创新化,只有这样,教育才能长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知识、智能、精神素质,让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苦燥无味的“满堂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出色的完成新课标中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任务。
素质教育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没有创新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使教育钻进了死胡同。
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实际生活,面向未来社会,要求教师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有创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确立符合时代潮流和课改要求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充分发掘自己的创造力,主动吸纳新思想,并不断把新思想转化为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教学行为,扎扎实实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灵感和创造火花,创设教学新思路。
同时,要以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部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甚至是过失、错误而过多的责怪和歧视、惩罚,应该以科学的教学观应对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及精英培养的陈腐观念及做法,关注每个学生,不仅要让他们都能学好、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激励他们好学、会学,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创设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是互动各方的情感、体验、思考与发现共享,、共进的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尊重、互惠、互利的“学习共同体”关系。
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却往往限制了课程改革的发展。
二、传统教师教学观念的缺陷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被动接受教育。
这种传统观念导致了教师主导、学生从属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三、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从教师-centered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这意味着教师不再仅仅起到知识传授的作用,而是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学习的协同者。
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合作与探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四、课程改革的实践案例国内外的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尝试课程改革。
例如,芬兰教育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和团队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一些学校也在课程改革方面积极探索,例如引入STEAM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五、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其次,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例如项目学习和在线教学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时俱进。
六、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挑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首先,传统的教育习惯和自身经验可能成为教师转变的障碍。
其次,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可能阻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
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七、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路径要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应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给予教师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点 定标 定位 定距 定向 定时
序言三:课改基本内容
课标制订与教材编写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 考试方式与评价指向 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最深沉 最直接 最关注 最根本
改变取决于行动,行动取决于思想。 课改关键是教学层面的改革,乃根本所在。 思考题:农业改革,一“包”就“灵”; 教育改革,怎样才能显“灵”
“三分”理念: 每一位学生都进步;每一项特长都发展; 每一类潜能都激活;每一种爱好都尊重; 每一个提问都鼓励;每一点进步都喝彩。
(1)“三分”: 分类要求:认识自我\判断能力 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自主选择 分层推进:多维互动\循序渐进
(2)“二学” 自主学习:人生发展的基础 合作学习:现代学习的关键 (3)”五环节” 明确任务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精讲小结 拓展提高
5.问题导学、批判思维教学模式
师 生 互 动 问题选择
问题设计
问题呈现
自主尝试
合作交流
展示升华 批 判 思 维
目标导学
检测达标
点拨总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求:四个结合
(1)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通过问题设计结合起来 (2)自主学习与学法指导通过合作交流结合起来 (3)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展示升华 结合起来 (4)学习动力与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尝试结合起来
2.课程设置综合化,用“学习领域”代替“学科” 概念 综合化:软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 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 社会需求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 学习领域:人们认识的世界,不是以学科的形式 出现,而是综合的整体的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 课程适度综合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认知 能力渐次发展的规律。
提炼问题:“文眼”所在、探索所在、纵 深所在、激励所在 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引领、 学习评价的完善
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学生主体感知和思维探究的 对象 ,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 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问题是认知事物的起点,问题是产生求知的动力。 批判思维:有数据和事实支撑,经过逻辑推理,最 终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思考结果的思维方式。 操作要点:提出正确的问题;考虑多种可能; 拒绝思维定势;区别于批判式思维
理论与实践中间的三种中介:
(1)实践性中介: 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诊断 行动研究 (2)认识性中介: 对复杂情境的选择和决断 理念认同 (3)反思性中介: 对学生需求的帮助和引导 情感转化
序言一:教师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上海教科院)
0级 不实施 不知道课改,也不知道该怎样做
1级 2级
6.精练的类型与设计:
练习讨论,选择题目,交流沟通,倾听吸纳; 练习思维,选择角度,提供材料,产生疑问; 练习小结,梳理线索,提炼要点,自我表达; 练习比较,排列异同,分析差异,认识要素; 练习探究,提出疑问,尝试解决,感悟过程; 练习反思,平和心态,完善自我,争创业绩。
7、学习方法的指导
宗旨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尝试的“自学”、合作交流的“互学”、展 示升华的“共学”,都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形 成有序有控的高效学习过程。 (2)强调教师主导作用 从目标商定到问题设计,从点拨总结到检测达标, 处处体现教师主导,事事强调思想指导。 (3)凸显互动功能 提问聚焦问题,追问拓展思路 反问验证理解,疑问生成智慧 (4)实现学习方式转化
3.五环五导模式 创设情境,以趣导学 组织活动,以问导思 示范解释,以例导法 课堂小结,以标导向 创新作业,以疑导研
4.“五三五”学法指导模式
学:目标导学———合作助学———探究研学———乐学 问:提问聚焦问题—追问拓展思路—反问验证理解—会学 讲:学生主讲———教师精讲———课眼趣讲———能学 测:小结自测———疑难互测———效果监测———勤学 评:评论教学创意—评议学生表现—评价综合效益—悟学
(5)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针对问题,确定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解释 展示交流,互问互答 拓展训练: 确定时限,分层达标 及时反馈,随时矫正
2.“三分二学五环节”模式 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设计 (最近发展、主动发展、合作发展)关注 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 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4)时间分配: 20%的时间(10分):诠释学习目标,组织 教学,进行引领、激励、启发、点拨。 70%的时间(25~30分):合作学习,展示 交流,点评点拨,质疑拓展。 10%的时间(5分):归纳小结,反馈矫正。
(5)教学模式: 预习自学: 自通教材,了解概况 学案引领,研读教材 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尝试解释,构建体系 组长督导,充分预习
序言四:评价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1.学习方式革命性变化 2.学习态度根本性转折 3.学习内容适应性整合 4.学习效果有效性肯定
当理念仅仅作为一种道理时,无人反 对,也无人质疑,但人们不会留下印象, 不会有所触动,也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一、课改理念的感悟解读
1.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以标导向 以问导思 以题导读 以变导悟
教学反思的要求: (1)运用新理念来检验传统教育理念的合理性、 局限性和相对性 (2)应用传统教育理念来审视、比较新理论的合 理性、传承性和创新性 (3)难以判定是非对错时,需要凭借一定的理论 分析,等待一段时间,经受实践的检验。(数据 考证、实验验证、理论论证)
10.课堂教学变革的八大要点
(二)有效教学的模式 1.“271模式”——山东昌乐二中 (1)学习内容: 20%自主学习读会; 70%合作学习领会; 10%探究学习悟会。 (2)学生组成: 20%特优生;70%优秀生;10%待优生
(3)学习期待: 20%特优生通过作小先生、小导师,学习水 平、效益更大提高; 70%优秀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学习 素养、能力更大提高; 10%待优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 热情、兴趣更大提高。
专业引领 主动寻求资源,进行重大调整,使教学效果有长效、 新效,教学设计更有启发,教学方式更具借鉴,引 导同行共同成长
序言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统计基线原理)
1.测定位置(基点) 2.比较改进后的变化 3.设定目标合理性 4.判断与理想目标的距离 5.选择达成目标的途径 6.确定行动的时间表
6.晋元中学:“套餐式管理、走班式运作、学分制管理” (1)基础性课程:数、理、化、英等 (2)拓展性课程:500门选修课 (3)研究型课程:每个学生一个题目,三年积累1500个 专题 (4)生活经验性课题:学校生活社会化、社会经验生活 化、情商指数 获取知识的快乐,创造力被激发的惊喜 合作探究:深度思考带来的愉悦 课堂展示:感受到的自信和风采 掌握方法:验证理解的舒畅
课程改革,重在转变教学理念
——中华书局版历史教材跟进研讨 河南省新乡市教研室 王新年
背景:世界课改发展的四大趋势
1.建立国家课程标准,统一课程的质量要求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大范式、两者融合 课标追求“最小限度的控制”,把很大的 发展、拓展空间预留给地方政府和学校
背景:世界课改发展的四大趋势
背景:世界课改发展的四大趋势
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满足多样化发 展需求 (1)科学教育高度重视 (2)人文课程加强趋势 (3)围绕社会问题,开设实用性、知识性 课程
背景:世界课改发展的四大趋势
4.拓展传统的教材观,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的使用观——用 教材 (2)学校、政府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 (3)信息技术,社会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 合利用
把讨论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深层对话
把引领变成学生掌握方法的示范指导 把反问变成学生验证理解的标准尺度 把作业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礼物 把生成变成学生创新思维的自觉诉求
把成功变成学生享受过程的情感体验
9.反思与教学反思 反思:佛教徒根据佛祖规训、佛家戒律, 对照自己的言行,在内心进行自我剖析、 自我慰藉,以求得灵魂净化、灵魂升华的 境界。 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批判性 思维)
3.教学模式的原则与态度 (1)原则:因校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态度: 一般教师套模式 骨干教师变模式 优秀教师创模式 (3)应用: 模式只有注入思想才有灵性, 模式只有渗透文化才有生命。
4.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鲍里奇) (1)清晰授课 (2)多样化教学 (3)任务导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 5.有效教学的辅助行为 (1)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 (2)课堂组织 (3)有效提问 (4)互动探询 (5)教师影响
以趣导学 以例导法 以疑导研 以评导志
2.精讲的指向与要求: 讲题目剖析内涵 讲比较发现差异 讲概念深化理解 讲结论补充过程 讲规律总结特征 讲探究体验情感 讲启发创设情境 讲主导体现和谐 讲互动深度参与 讲学习尊重规律
3.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教材指导学生读 见解鼓励学生讲 规律引导学生找 小结教导学生写 探究激励学生做 反思点拨学生悟
3级 4级 5级
符号化
贴上课改标签,但却没有付诸实施
错误实施 理解和运用违背了基本原则
机械运用 理解运用较为肤浅,缺少反思调整 常规运用 理解运用形成固定操作模式,较少反思和调整 精致运用 对精致有深入理解,能在习惯做法的基础上进入深 入的反思和调整,使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