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汤文俊
【期刊名称】《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2)3
【摘要】《犯罪心理学》为公安院校专业基础课,虽然课程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但如何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目标内容相结合,自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犯罪心理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以公安教育大政方针为指引,以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嵌入式将“忠诚、信仰、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等理念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之中,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理念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充分具备打击犯罪,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的公安事业接班人。

【总页数】3页(P73-74)
【作者】汤文俊
【作者单位】重庆警察学院基础教研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1.15
【相关文献】
1.“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道路规划设计》课程为例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之探讨——评《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3.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
——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4.“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5.课程思政背景下专题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外园林史课程思政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司法警官院校《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课程设计思路初探

司法警官院校《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课程设计思路初探

司法警官院校《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课程设计思路初探作者:王敬张玲梓来源:《商情》2020年第21期【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司法警官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亚基础课,课程设计思路要服务于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犯罪心理与行为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犯罪心理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犯罪心理课程设计教学模式2019年,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

这些举措旨在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改革。

作为司法警官类职业院校的教师,笔者结合我院教学实际,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就《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设计等问题,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犯罪心理与行为分析”是我院为刑事执行、刑事侦查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社区矫正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十实践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授课中讲授犯罪心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经典犯罪案例的分析以及有关实务操作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犯罪心理问题的职业能力。

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课程教学服务于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注重提高学生对犯罪心理与行为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犯罪心理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犯罪心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分析的职业能力,具备初步的犯罪心理画像的职业素养,为将来更好地从事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司法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教学达到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

二、学情分析在课程设计之前,通过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调整设计理念和思路,为开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打下基础。

司法改革新形势下警察类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改革探析雷燕

司法改革新形势下警察类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改革探析雷燕

司法改革新形势下警察类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改革探析雷燕作者:暂无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2期【摘要】由于警察类高职院校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特殊性,警察类高职院校的法学教育也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

当前,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司法体制改革正在大力推进,此时警察类高职院校的法学教育要想提升办学质量,适应司法体制改革的外部大环境,就必须同步实施改革。

但基于警察类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在警察类高职院校的法学教育改革中必须采取针对性强、循序渐进的科学方式。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警察类高职院校的法学教育如何适应当今司法改革新形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的警察类高职院校管理者有所启示。

【关键词】警察类高职院校法学教育司法改革新形势司法改革对法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司法体制深入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从事司法工作的法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对于法律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最新修订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的人才学历进行了新的规定,必须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才有资格,并且,当前的现状是仅仅具有本科学历想要就任法官、检察官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必须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才能在司法领域谋得一职位并站稳脚跟,可见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

其次,对于法律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从事司法工作的法律人才在具有基本的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充分的司法专业技能、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司法改革的新形势下,警察类高职院校法学教育必须紧随司法改革的推进脚步,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以培养高层次、高复合型的人才为目标导向,着力提升法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警察类高职院校法学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1.法学方法论未能得到充分重视法学教育的精髓就在于法学方法论的教学,法律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性也在于法学方法论。

罪犯心理矫治实训教学环节的探讨

罪犯心理矫治实训教学环节的探讨

《罪犯心理矫治》实训教学环节的探讨摘要:本文是关于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两年制刑事执行(监狱管理)专业《罪犯心理矫治》课程实训教学环节的探讨,重点是如何具体运用罪犯团体心理矫治方法。

《罪犯心理矫治》是刑事执行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改造罪犯的第四大手段——罪犯心理矫治,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服务监管安全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这种方法既是开展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也是预防罪犯心理疾病发生、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关键词:实训课程;教学环节;罪犯心理;团体心理矫治《罪犯心理矫治》是刑事执行(监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构建《罪犯心理矫治》的实训课程内容,是按照“首要标准”的要求,以及监狱一线管教民警的工作岗位需求、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建设本课程的。

根据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实训课程教学环节和内容体系建设要与监狱具体工作高度融合。

作为改造罪犯的第四大手段——罪犯心理矫治,在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服务监管安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以监狱一线管教民警心理矫治工作任务为导向,刨析出心理矫治这一核心能力。

实训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学习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水平的验证。

一、《罪犯心理矫治》实训课程学习目标(一)专业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与罪犯进行心理沟通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2.初步具备对罪犯进行心理评估的能力;3.初步具备对罪犯进行个体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能力;4.初步具备对罪犯进行团体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能力;5.初步具备对罪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二)方法能力目标1.心理分析能力:初步具备针对罪犯的具体心理状况选择相应的心理评估手段进行心理分析;2.制定心理矫治方案:初步具备针对罪犯具体心理问题制定心理矫治方案的能力;3.进行心理矫治:初步具备针对罪犯具体心理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矫治方法进行心理矫治的能力。

培养五种能力 突出实战特色——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的《犯罪心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培养五种能力 突出实战特色——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的《犯罪心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2010年2月第22卷 第1期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 l of 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g e Feb 12010Vol 122 No 11收稿日期:2009-10-24基金项目:本研究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改课题“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下的《犯罪心理学》教学改革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勇鹏(),男,湖南新邵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部副教授,博士。

①详见公安部年5号文件。

培养五种能力 突出实战特色———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的《犯罪心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王勇鹏(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 410138) 摘 要:当前正在进行的全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犯罪心理学》应该联系本门课程特点与公安实际,突出培养“心理预测与预防能力、心理分析能力、心理讯问能力、心理沟通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五种能力,构建“面向实际、突出实战”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五种能力;实战特色;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75(2010)01-0144-03 全国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工作,传达出了一系列有关公安院校发展方向和改革趋势的重要信息,[1]公安部试点工作文件中也明确要求所有的公安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着手思考与研究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那么,《犯罪心理学》教学该如何顺势而上、进行改革,从而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与适应公安教育的实际需要?限于篇幅,笔者仅从实践教学环节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面向实际、突出实战”是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犯罪心理学》实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2008年6月23日,中央政法委、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安专科院校心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公安专科院校心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研究的意义与特点; 警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 测量与实验; 警察的社会认知及应用策略; 警察对内部信息加工水平的 提高与训练。 第二章 警察个性心理 具体内容有警察个性心理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警察的职业兴趣、 职业道德、 工作动 机、 价值观、 公安一线警察个性心理研究及测量等。 第三章 激等。 第四章 警察的心理健康 具体内容有研究警察心 理健康的意义与标准; 警察心理健康要素分析; 警察一般 心理问题的临床表现; 警察健康人格的培养等。 第五章 警察的心理调节与角色适应 具体内容有 警察对自身认知的调节;警察对自身各种消极情绪的调 节; 警察职业角色的定位、 转移与适应等内容。 第六章 第三编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警察的人际心理 犯罪心理及对策 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犯罪主体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 故意犯罪心理 过失犯罪心理 变态心理与犯罪 犯罪心理学在公安实践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现象的预测与预防 具体包括警察人际心理 理论; 警察人际交往的技巧与测量; 警民关系心理分析等。 警察的快速启动与心理应激 具体内容有 警察的高度警觉与快速启动; 警察的高度警觉与有效的应
实践活动的需求来确定。教材内容不仅应突出执法者共同的研究对象“ 犯罪主体心理” , 还应将警察职业必备 的心理品质的系统论述列入心理学课程讲述。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公安实践岗位所要求的“ 专业性” 、 “ 应用 性” 、 “ 操作性” 、 “ 创新性” 等特点。 教材内容; 改革 !关键词 " 心理学;
第 #$ 卷
第%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01 -2 34*56-. 780968/: .*4&8/:47;
&’()#$ *’)% 0<=)!""#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犯罪心理学课程是开放教育本科法学阶段的专业选修课,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一、教学改革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围绕着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充分依靠学校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探索并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在师生准分离的教学环境下,劳动法学的教学模式应适应现代远程教学的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对课程辅导教师的教学辅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学习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导学+助学+促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开放、自主、灵活、互动”,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灵活的选用学习组织形式。

二、背景分析1.课程特点犯罪心理学是通过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

研究犯罪人行为、动机、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及不同类型犯罪人和不同阶段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以掌握其心理规律,以达到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和打击犯罪的目的。

该门课程的特点是:犯罪心理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成联盟而又偏重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才能对复杂的犯罪心理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既是犯罪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犯罪学科的基本对象而形成的独立学科犯罪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犯罪原因,为预防犯罪、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改造罪犯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学科。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也不是对不同情景下的同一个人永远的应验。

司法警务专业开设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若干建议

司法警务专业开设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若干建议

司法警务专业开设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若干建议作者:李云飞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6期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司法管理系李云飞摘要:高等职业院校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心理素质占有相当独特的地位。

心理健康是学生承受挫折、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

因此,需要改革创新当前课程设置模式,以高职院校的司法警务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期探索出更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司法警务;心理学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按照素质教育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现代素质论的研究表明,人的素质是一个由身心潜能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三个亚结构动态同构的自组织系统,其中心理素质占有相当独特的地位。

人的身心潜能素质的开发和实现程度、以及社会文化历史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内化、积淀的程度,都可以从人的心理素质水平中得到综合反映。

并且,个体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个人发展的走向,甚至直接反映到其所存在的社会生活中去。

当下,中国大学教育改革不断朝着“素质教育”纵深发展,而开设心理学课程恰恰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一、中国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的现状当前中国高校在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上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开设心理学专业,车宏生教授曾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原杭州大学4个院校设有心理学系,可以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

发展至今,全国约有几十个心理学系或专业可以招收本科生,甚至多数高校都开始培养研究生。

这种课程开设形式特点是专业性强,培养的对象是高级的心理学应用型人才。

二是把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来开设,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均把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主要是着眼于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以后大多会走向教育第一线,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要面对不同的个体,需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以适应工作。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罪犯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犯罪动机的学科。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心理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深入了解罪犯心理,法律执法机构能够更好地预防犯罪、解决犯罪以及保护公众安全。

本文将探讨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首先,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警方了解罪犯的心理特征。

通过对罪犯进行心理测试、访谈以及行为观察,犯罪心理学家可以揭示罪犯的人格特质、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这些信息有助于形成对罪犯的心理分析和犯罪动机的理解。

例如,犯罪心理学家可能发现某个罪犯有侵略性倾向或缺乏责任感,这种了解对于预测罪犯的行为和制定适当的处罚措施至关重要。

其次,犯罪心理学在犯罪侦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研究罪犯的心理特征,警方能够精确分析案件并确定潜在犯罪者。

犯罪心理学家可以分析罪犯留下的犯罪现场痕迹,从中获取有关罪犯个人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的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警方缩小嫌疑人范围,从而加快犯罪侦破速度。

例如,通过分析连环杀手的犯罪手法和行为模式,警方能够建立一个更准确的人物画像,并针对性地展开调查。

此外,犯罪心理学在刑罚执行和罪犯改造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司法部门可以针对性地设计罪犯改造计划,以提高概率避免再次犯罪。

犯罪心理学家可以识别出罪犯的潜在问题和需要改变的行为模式,并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服务。

罪犯心理改造不仅有助于个体的健康恢复,也有助于社会的重新融合。

最后,犯罪心理学还可以为法庭提供专业意见和专家证词,帮助法官和陪审团做出公正的判决。

犯罪心里学家可以解释和解读罪犯心理特征,为法庭提供关键证据和分析。

这些专业意见可以在刑事案件中帮助法官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动机和行为,从而准确评估罪犯的犯罪责任和罪行重要性。

总结起来,犯罪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罪犯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学帮助警方预防犯罪、解决犯罪,并保护公众安全。

犯罪心理学教学法的思考与探索

犯罪心理学教学法的思考与探索

犯罪有关 的心理 现象和 心理规 律的学科 , 体 而言 , 具 它是 研
究犯罪心理与 心理 对策 的学科 。犯 罪心 理学成 为一 门独 立
的学科虽然有 10多年 的历史 , 0 但在我 国大陆地 区将之作 为

门大学课程却 只有 3 0多年 的时间 。当前 , 国的犯罪 心 我
理学 已经普遍成 为高等 院校法 学 、 安 、 公 应用 心理学 等专 业
摘 要 : 罪心理 学是 研 究犯 罪心 理与 心理 对策 的应 用性 学科 。面对 我 国 当前 实用型 、 犯 复合 型人 才培养的 目 , 标 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将传统型教 学法转化 为以案件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 作品分 析 法 、 究法 与 实践 法 为代表 的 灵 活 多样 、 系司法 实践 而又 直观形 象、 研 联 富有 启发 性 的教 学方 法 , 才 能充 分发挥 出该 学科 应 有 的知识 力 量与 司 法 实践 的 实用价值 。 关 键词 : 罪心理 学 ; 学法 ; 犯 教 案例 教 学 ;作 品分析 中图分 类 号 : 6 2 G 4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2 6 ( 0 2 O _ 10一o 17 63 2 1 ) l 0 l 3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 — . 夺 — 。 6 6 6 t . 夺 各 S
习兴 趣 、 情 , 克 服 当 前 学 科 教 学 中普 通 存 在 的 重 知 识 轻 热 以

司法警察学中的刑事侦查与犯罪心理学

司法警察学中的刑事侦查与犯罪心理学

司法警察学中的刑事侦查与犯罪心理学在司法警察学领域中,刑事侦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开展刑事侦查工作,深入研究犯罪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刑事侦查与犯罪心理学在司法警察学中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犯罪心理学理论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一、刑事侦查的重要性刑事侦查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调查、搜集、分析和鉴定刑事案件的证据,从而为破案提供合法、有效的依据。

刑事侦查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办理效果和司法公正的实现。

因此,具备一定的刑事侦查能力对于一名司法警察来说是必备的。

刑事侦查涉及各个环节,包括案件信息的搜集、线索的核实、嫌疑人的证据调查、证人的审讯等。

在这个过程中,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犯罪心理学的概念与意义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及其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和动因的学科。

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点、犯罪动机和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从而有助于揭示案件背后的真相。

犯罪心理学主要包括犯罪心理学概论、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心理学方法和犯罪心理学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犯罪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司法警察更好地开展刑事侦查工作。

三、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1. 社会学派理论社会学派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刑事侦查中,应关注犯罪者的社会背景、亲友关系、社会网络等信息,进一步了解案件的背景和原因。

2. 心理学派理论心理学派理论关注犯罪者的个体心理特征和犯罪动机。

了解犯罪者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以及犯罪动机,有助于构建犯罪者心理画像,为案件侦破提供线索。

3. 预测学派理论预测学派理论认为通过犯罪行为的特点和表现,可以对犯罪者进行预测。

在刑事侦查中,可以通过犯罪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嫌疑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确定嫌疑人的身份和犯罪潜力。

四、刑事侦查中的犯罪心理学应用案例1. 诱供型犯罪心理学应用诱供型犯罪心理学是利用各种心理学技巧和手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诱使嫌疑人主动交代犯罪事实。

高职司法院校犯罪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高职司法院校犯罪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校园心语高职司法院校犯罪心理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祝和刚 宋艳玲【摘 要】犯罪心理学是高职司法院校涉警类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而现有的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传播,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无法达到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尝试,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提升犯罪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司法院校 犯罪心理学 有效性作为高职司法类院校,犯罪心理学是涉警类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司法机关打击和预防犯罪、教育和改造违法犯罪人等方面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这种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决定了这门课程理论结构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高职司法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要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或战斗在刑事侦查第一线,在教学活动中,要想教会学生掌握犯罪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帮助他们学活学透本门课程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教学仍然笼罩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阴影下,完全无法适应当前治理刑事犯罪的需要,司法实践的现实需求已经严重落后。

因此,探讨有效的犯罪心理学教学已经势在必行。

一、犯罪心理学教学的现状(一)课程地位不明,授课学时偏少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在学科归属上,有的将其归属于心理学,有的将其归属于犯罪学,还有的将其归属于刑法学,这就导致犯罪心理学的课程性质究竟是专业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程?由于课程地位的不确定,在具体定位上也就不够明晰;与此同时,据笔者了解,有些高职司法类院校将犯罪心理学作为选修课程,授课学时仅为30-40学时。

而犯罪心理学所讲授的内容应该包括犯罪心理学绪论、犯罪心理成因论、犯罪心理类型论、犯罪心理矫治等多方面内容,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有效的教学和技能的实践实训是很困难的。

警察类高职院校《刑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警察类高职院校《刑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警察类高职院校《刑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高亭来源:《知识文库》2018年第17期警察类高职院校的以培养实务操作能力强、行业满意度高、岗位技能素质过硬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刑法课程的教学应当服务于这一目标。

鉴于目前刑法教学存在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及考核机制单一等问题,需要从引入案例教学法、拓展第二课堂、优化评价结构、增加口试等方面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掌握专门技术的人才越来越为时代所急需。

教育部曾明文规定,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毕业生为中心任务。

具体到警察类高职院校,因其自身兼具警察职业培养的特点而不同于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其培养的毕业生除需具备专业的警体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警察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监狱、戒毒行业,其课程体系构建需要紧密联系行业、联系岗位,从行业需求出发,从岗位素质入手,培养出行业满意度高、综合能力出色的高素质人才。

法学类课程在警察类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发挥其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帮助学生将法学知识与未来工作岗位技能有效衔接,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刑法作为法学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对于将来从事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在刑法课程教学中增强理论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以便更加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 警察类高职院校刑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刑法作为一门文科课程,长期以来,教师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理论功底扎实,但实际案件的处理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比较差。

因此,刚刚走上法律类相关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往往不能及时胜任岗位职责和内容,需要通过1-2年的再培训、再學习才能发挥所学。

司法警官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司法警官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司法警官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司法警官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司法警官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司法警官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经历严格的训练,以应对复杂的法律纠纷和危险的警务工作。

然而,这种特殊的职业特点使得司法警官学校的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本文旨在探讨司法警官学校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源头、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心理压力源在司法警官学校,学生们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源头。

首先,对于新生来说,他们需要适应新环境、新人际关系以及新的学习方法。

这种适应过程常常伴随着焦虑和不安。

其次,学生们必须承受严格的训练与学业压力。

为了培养出胜任警务工作的能力,学生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其中包括体能训练和武器使用等。

这些严格的训练往往让学生们感到身心疲惫。

此外,学生们还要应对学习压力。

司法警官学校的教学内容繁杂且深奥,要求学生们具备很高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也给学生们带来了较大的学业压力。

二、应对方式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司法警官学校的大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应对。

首先,他们可以开展一些心理调适活动,比如与同学交流、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调节情绪。

同时,学生们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恢复身体和大脑的疲劳。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调整心态,并给予他们一些建议和方法来应对压力。

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应该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司法警官学校的大学生而言。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能。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应对和解决,可能会导致学生们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关于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开设《罪犯心理矫治技术》课程构建的思考

关于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开设《罪犯心理矫治技术》课程构建的思考

关于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开设《罪犯心理矫治技术》课程构建的思考作者:和丽梅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8期[摘要]目前,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罪犯心理矫治技术》课程教材,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摸索探寻中教学,主要围绕课程构建的原则和内容体系两大方面来谈该课程的构建的。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技术课程构建作者简介:和丽梅,1971年7月出生,云南丽江人,教育硕士,罪犯心理研究方向,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狱所政教研室讲师。

《罪犯心理矫治技术》是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近几年新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

由于我国心理学乃至心理矫治技术、罪犯心理矫治技术发展的不够发达、科学、完善、影响和制约了《罪犯心理矫治技术》的这门新课程理论建设和实践教学。

就目前情况看,全国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罪犯心理矫治技术》教材,各个学校都在摸索、探寻中教学,使司法类高职教育罪犯心理矫治教学缺乏理论性研究和实践性操作的指导。

结合本人近几年来对《罪犯心理矫治技术》课程的实际授课情况,对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开设《罪犯心理矫治技术》的课程构建进行如下思考:按刘克兰《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课程结构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四个因素:1.课程要有明确的目标;2.课程内容既要全面,又有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课程应该包括一般智力技巧和实践技巧体系;4.课程还应该包括对待世界和人际关系的情感、意志等经验[1]。

从这一观点出发,对《罪犯心理矫治技术》的课程结构的构建,主要围绕课程构建的原则和内容体系两大方面来谈。

一、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开设《罪犯心理矫治技术》的课程构建原则(一)《罪犯心理矫治技术》的教学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司法警察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这一原则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其固有特征职业性、地方性、层次性等反映了高职教育基本规律,对高职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具有指导。

高职高专开设的专业课程必须要反映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要求、业务要求和服务方向,体现高职高专特色。

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一、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必要性1.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实需要警官院校主要是培养警察以及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专业人才,其职业属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异化性。

有学者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定量内容调查警官学院的心理问题,其中显示:大学生在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六个指标上的分数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这一群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诉求在警官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现状和效果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成效,因此,实践上的迫切需求往往需要在理论上得到支撑。

笔者在中国知网输入“警官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键词后,仅有3篇理论文章。

而相对于中小学、普通高校而言,警官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显得比较落后。

警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高效的心理素质,然而培养警察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失或低效问题。

二、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1.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缺失,课程开展流于形式,缺乏实效专科实力较强的院校比较重视专业内涵的建设,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比较关注,而在其他附属学科(课程)和支撑性学科(课程)的建设方面却远远不够。

2.课程内容强调同质性而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普适性知识环节,却忽视了课程的特殊性,特别是对针对警官学院大学生心理发展、职业属性以及岗位环境等外界因素而制订的课程内容关注不够。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警官类学院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适合任何大学生学习,没有体现出警官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特点,其针对性不强,强调同质性的知识,而缺乏促使警校大学生适应日后工作岗位和满足其职业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警官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路径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警官院校以培养一线警察以及相关专业人才为主,因职业原因,可能直接接触犯罪问题、治安问题、城市管理问题等,这些大量负面的信息会影响、侵蚀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一些心理防御能力低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罪犯心理与矫正”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罪犯心理与矫正”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罪犯心理与矫正”课程教学方法探析作者:高鹏程,杨彩虹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9期收稿日期:20150128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2015年项目(XJK015CZY065);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院级课题(JY14005)作者简介:高鹏程(1981-),女,湖南浏阳人,讲师,硕士生,主要从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与研究。

高鹏程,杨彩虹(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执行系,湖南长沙 410131)摘要:“罪犯心理与矫正”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引入拼图式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罪犯心理与矫正”;拼图式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9-0066-031“罪犯心理与矫正”课程简介“罪犯心理与矫正”是我院刑事执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监狱警察们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罪犯心理矫治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罪犯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危机干预),要求实施者既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工作素养,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由理论课和实训课组成,共64课时,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训课24课时。

2“罪犯心理与矫正”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2.1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罪犯心理与矫正”理论学习的比重大,且因为涵盖的理论多、专业术语多造成学习难度比较大,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学习素养,以及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文化知识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是高职学生的共同特点[1]。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上实训课,学生们精神实足,特别认真,但一讲理论知识,就无精打采。

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2.2实训教学情境特殊且不易获得实训课,学生们喜欢,但要上好也不容易,因为实训的情境和工具等往往不易获得。

司法警务的课程改革新探

司法警务的课程改革新探

司法警务的课程改革新探[摘要]新时期为国家培养法律类人才的政法类学校琳琅满目,而警务人才的专业化分工也越加细致,展现了我国教育对依法治国政策推行的支持与重视,我国公检法机关对警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司法警务课程仍面临着改革和培养出更为优秀的警务人才的重任,对此,警务课程应当更注重以社会需求导向定位课程内容,加强学生的警务专业化素质培养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改革;技能;课程前言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实施和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司法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司法警务专业正是以应对社会需要为目的,以培养一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并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司法警察人才为任务而开设。

然而我国的司法警务课程建设还不完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改革推进司法警务课程,使其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导向定位课程内容因为司法警务人才最终服务于公检法等机关,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机关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主要对岗位的典型任务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如根据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需要,增加警械使用、警察礼仪等课程。

(一)增强理论知识素养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政治和思想道德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建立一个思想文化舆论阵地,挖掘和宣传广大公安干警英雄光辉的事迹,以政法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好人好事鼓舞人、感染人,营造一个拼搏奋斗、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校园文化风气。

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教学案例资源库,以案例分析为基本路径,在案例的讲解中进行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课件,搜集典型案例,强化知识的专项能力训练。

并增加模拟法庭训练,使学生通过真实场景演练,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此外,发挥老师的带领作用,广泛开展科研学术项目研究,成立学术小组,通过调查、写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等活动,增强学术氛围,提升学术水平。

(二)落实警务技能演练司法警务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求其具备警务行动技能。

高职警察教育培训观念体制和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警察教育培训观念体制和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警察教育培训观念体制和课程改革初探【摘要】本文对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观念体制和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探。

首先通过分析现状,探讨了高职警察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观念体制和课程设置的不足。

然后提出了对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观念体制和课程进行改革的思考和探讨。

文章指出,改革培训观念体制和课程设置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警察素质的关键,对今后的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重要启示。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注重教育培训的质量提升和创新,为提升警察队伍素质和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研究对高职警察教育培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展望,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警察教育培训、观念体制、课程改革、现状分析、初探、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警察教育培训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职警察教育培训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时代对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新要求,需要加强对警察的职业道德、执法素养、技能和知识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观念体制和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当前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现状,找准问题所在,才能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实现教育培训的真正效果。

本文旨在对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观念体制和课程改革进行初步探讨,希望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思考,为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警察教育培训观念体制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观念体制和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挖掘存在的矛盾和不足之处,提出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初探观念体制和课程的改革思路,探讨如何促进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警察教育培训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借鉴国内外警察教育培训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对未来高职警察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为完善警察队伍建设和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
【摘要】教材不等于课程。

如何将一门知识更加全面系统的传授给学生,不单是对某本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讲授,更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结合学生的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达到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本文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针对本类院校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对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
犯罪心理学是司法警官类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是学生日后更好开展相关工作的必要辅助知识。

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教学要求,完成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将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对犯罪心理学进行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1.课程简介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主要是对具有犯罪行为的人及具有犯罪倾向的人进行心理分析,为各项有关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完成。

2.课程改革思路
2.1注重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顾名思义就是基础。

一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了学生对后续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的难易度。

可有时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部分却容易被忽视掉,以略讲的形式进行教学。

同时,这一部分的内容的枯燥性,学生也容易失去兴趣,没有足够的重视。

这就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强调其重要性。

可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穿插案例,引发同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

2.2强化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否准确全面对犯罪心理进行分析。

而基本理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是较难于理解接受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深入浅出。

,通过让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学以致用,以检验教与学的效果。

这样才能达到此部分的教学目的,做到教、学、用的三者结合。

2.3整合教材内容
对于一般情况来说,老师通常是以节为单位然后每个问题的去讲。

但是对于一些章节整合以后则是先以章为基础,粗化知识框架形成专题模式,再以点形式
进行讲解。

这里以不同年龄犯罪心理一章为例。

这章中分别对未成年人、成年人、老年人犯罪心理进行了阐述,如果按节去讲,内容就显得零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可是如果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整合后,将三个不同年龄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式讲解,效果就会好些。

比如对三者的生理、心理进行纵向比较,以引出他们在犯罪手段、犯罪类型、犯罪对象上的区别的横向对比。

这样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因为每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思路,所以具体整合方法与整合形式并不一定要有统一性,具体授课教师可以发挥各自所长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

2.4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将实践教学体现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形式
2.4.1集中式
集中即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单独课时进行实践性教学,其设置可以是在教学单元结束后进行。

2.4.2分散式
分散式即为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结合知识点进行实践性教学。

这种分散式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出案例为引导,以案例分析为结束,即为这种分散式实践教学。

2.5提高多媒体使用率,改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大丰富的教学内容,加大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所能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含量。

图片、视频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的活跃。

2.6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力度
部分教学内容整合以后,教师先把基础知识讲给学生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大纲,让学生以大纲为基础进行自学,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上课时由学生进行主讲,教师总结评点。

然后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来掌握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知识学习情况,再进行针对性讲解。

2.7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综合利用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与吸收,才能够达到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综合灵活运用。

2.7.1讲授法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接、快速、精炼的特点,其主要应用于对理论知识部分的基础性传授。

2.7.2案例教学法
通过给出典型案例,让同学们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思考,给出自己的判断。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打开学生僵化的思维模式。

2.7.3情景教学法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定一定情景,通过学生在情景中的演练,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问题的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感知力,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的发展。

2.7.4讨论法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多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相互合作、共同负责的信念下,一起努力达到共同目标。

2.7.5问题代入法
这种方法是引发学生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在讲授问题之前,先以案例为导入,让同学有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所困惑,这样会激发他们去了解“真相”的动机。

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不但会积极的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也会认清自身知识的不足。

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需要讲授的内容深浅度,然后带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

这种问题代入法就会将同学们的注意力有效的集中到接下来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主动的去对知识进行接收和加工。

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前进发展着,因此对一门课程的改革也不是一劳永逸、一簇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改进。

以上有关犯罪心理学的本次课程改革内容是在既往经验上做出的探讨。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