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沪科版物理八年级6.3《力的平衡》WORD教案1-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 6.3 力的平衡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6.3 力的平衡学案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6.3 力的平衡学案沪科版2、3节《力的合成》、《力的平衡》(沪科版)基本要求: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合力与分力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定义的。

2、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上力的合成情况。

3、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经历对图表的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并能够在交流讨论中发现新的问题。

4、在关于力的合成的探究实验中,要经历从提出问题与假设,到验证假设,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

5、认识到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6、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7、在探究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8、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9、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到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重点: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法则;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基本内容讲解:我们见过的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很多物体往往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例如,教室里的日光灯受重力和两条绳索的拉力;课桌受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和书本向下压的力。

我们今天学习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有关情况。

1、力的合成、合力、分力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用一个力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

一个同学拉车,另一个同学帮助他推车,此时车受到推力和拉力,但是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一个人就可以拉着车前进。

力气大的同学的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同学的拉力和推力同时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提水桶时,大人的力叫做两个小孩的力的合力。

推车时,力较大的同学的拉力叫做那两个同学的推力和拉力的合力。

同样道理,众多船帆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和发动机对大船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发动机所产生的推力就是许多船帆的推力的合力。

物理:6.3《力的平衡》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6.3《力的平衡》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节力的平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处理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通过活动认识身边物体的平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分析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平衡问题,感受物理就在身边。

二、重点与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重点)✧通过运动状态分析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难点)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

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看课本图例,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三、新课教学(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自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犬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

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

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图6-26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实验: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

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实验:二力大小相等。

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

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3、用刻度尺测长度班级: _____ 姓名: _______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 )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 大的有km ,比m 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μ6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 大的有h、min 。

比s 小的有ms 、μs。

(2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1ms=103μs。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docx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docx

力的平衡》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根据课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新的凝问,从而促使学生进一地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的课后学习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和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探究的精髓,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熟悉而陌生的力基础上的升华。

学生通过对力的概念及弹力、重力、摩擦力、力的合成知识的学习,为学习力的平衡学习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知识的学习是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探究浮力及简单机械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多力平衡、力矩平衡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因此,力的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能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够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分析和讨论生活中物体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作图分析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平衡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认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具》两端有滑轮的长方形小桌一个、正方形硬纸片一块、金属钩码一盒、棉线两段、挂盘两个。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沪科版)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和物质本质的科学,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八年级物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和速度与时间图像。

2.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单位和测量。

3. 速度与力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速度的影响、力的合成与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合力、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5. 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和势能转化为动能。

2. 功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的计算、能量转化和守恒。

三、电与磁1. 电荷和静电:电荷的种类、相互作用和电荷守恒。

2.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方向、电源、导线和开关的作用。

3. 电阻与电阻率:电阻的计算、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和电阻率的概念。

4.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铁和磁场的特性、电磁铁和电磁感应的概念。

四、声与光1.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传播和反射的规律。

3. 物体的颜色:透射、反射和吸收的关系。

五、能量与环境1. 能源的使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概念、利用和保护。

2. 能量的转化:能量转化的类型、效率和计算。

3. 物体的温度与热能:温度的计量、热量传递和热传导。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动和物质的本质。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和发展对物理学的兴趣都十分重要。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八年级物理教材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所以,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思考、勤于实践,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平衡》教案-新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的平衡》教案-新版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质疑和初步猜想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例分析,提高利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的乐趣。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和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等力学知识,具备受力分析的能力,知道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联系,会计算同一直线上的合力或分力。

具备学习本节课的一些力学知识基础。

作为学习主体的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但物理学科是八年级的起始学科,学生的物理学习刚起步不久,所以他们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较弱,对事物的理解偏向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较弱。

本节课的知识主体是力,是无形的较抽象,所以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

因此,本课利用实验活动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画力的示意图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逐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难点: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活动1:请学生回答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活动2:请学生归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哪些种情况?哪些种情况属于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环节二[讲授]:建立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概念活动1:对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活动2:介绍新物理概念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活动3:假设与猜想“两个平衡力要满足什么条件,物体才会受力平衡呢?”环节三[讲授]:理论论证:二力平衡的条件1. 牛顿第一定律→处于平衡态的物体不受外力或F合=0→两个平衡力大小相等;2. 观察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两个平衡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的平衡-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力的平衡-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力的平衡-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力的概念,理解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关系;2.能够理解和描述静力学的基本概念;3.学习等效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4.理解平衡的概念,能够分析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5.能够使用自由体图的方法分析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力;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力和物体的运动关联关系;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静力学的基本概念;4.平衡的概念——静平衡和动平衡;5.等效力的概念和力的分解与合成;6.自由体图及其应用。

三、教学策略1.“导入-探究-定想”教学法;2.“任务驱动,问题驱动”教学法;3.“归纳整理,分析解决”教学法;4.反思教育。

教学重点1.力学习;2.定向物体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1.把握力的平衡以及力的大小方向的分析;2.学会带着问题、任务进行学习与思考。

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式教学;2.图像、动画、实验、学习课堂等多媒体教学;3.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课时分配如下:课时主题第一课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第二课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三课力的合成与分解第四课等效力的概念第五课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第六课平衡的概念——静平衡和动平衡第七课模拟实验:斜面上的物体第八课自由体图及其应用第九课平衡分析综述第十课贯穿整个单元的综合实验第一课: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1.分析引例,启发学生对力的认知;2.讲解力的概念及特点,并引发学生的思考;3.引入动力学,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4.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直行运动”,提供动态学习资料;5.讲解课文,带着学生探究、回答问题,学生自主思考,引发兴趣。

第二课: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创设情境,分析吸盘实验,引入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讲解惯性定律的概念和内容;3.界定惯性质量的定义、符号及单位,并掌握测定惯性质量的方法;4.手做实验,观察物体的平衡状态,并进行讨论;5.总结讲解惯性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案

沪科版八下物理第三节 力的平衡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三节力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3.能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能分析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纸板、细线、砝码(若干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图7-18僵持的“人象大战”图片,要知道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力的平衡”.【课堂导学】【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135-P138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学生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二力平衡小组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衡状态?生:1.如桌面上静止的书,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书和电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牵引力和阻力作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上述中的书、电灯、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师2.什么是平衡力?举例说明.生:2.物体在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或几个力)互称为平衡力.师3.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如何?请指出课本图7-19中运动员和图7-20中杯子所受的一对平衡力.生:3.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等效于不受力.运动员所受的一对平衡力是重力和空气阻力,杯子所受的一对平衡力是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知识点2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一、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数据表格.二、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实验,注意观察,并将相关数据和结论填入所制表中,教师巡视指导.1.在图a(b)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两个盘子里装着质量相同的砝码.2.在“1”的基础上将纸板(或卡片)转动一个角度.3.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而左边的盘子不增加砝码.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表格,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归纳.比较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平衡状态下的运动情况: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不受力或受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略)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见上表)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38页作业1、2、3.2.请同学们完成课时对应训练.教材习题解答(P138)3.C1.200 向西支持力 2000 竖直向上2.提示:受重力G和支持力FN1.平衡状态:物体在平衡力(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或几个力)互称为平衡力.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区别:①作用对象不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②力的性质不同:平衡力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③力的存在情况不同:平衡力其中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力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例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层次递进,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探究实验中通过有序的观察、科学的记录、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学生容易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混淆,在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从而加以区分,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实例的分析和训练总结出规律、发现其特点,从而灵活运用,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八年级物理力的平衡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的平衡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力的平衡知识点在物理学中,“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力构成一个力系,这个力系的合力为零。

在实际生活中,力的平衡往往是很重要的,能够有效地保证物体不会发生不必要的运动或者变形。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力的平衡知识点。

一、力的平衡的条件要保持一个物体的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百合起来应该为零;2.物体所受的所有力在同一直线上时,力的平衡才能得到有效的维持。

这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所受的所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力的平衡就无法维持,物体会发生运动或者形变。

二、力矩的概念力矩是衡量物体受力的力臂大小以及力的大小的乘积。

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在某一点的力矩等于所在点到力臂上某一点的垂线段与该力臂的乘积。

物体所受到的力矩决定了物体是否维持力的平衡。

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力矩为零,那么物体就不会运动。

如果物体所受到的力矩不为零,那么物体就会发生运动。

三、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具有旋转的趋势。

旋转是由物体所受到的力矩产生的。

杠杆原理有三种类型:1.一级杠杆原理:在一级杠杆中,支点位于杠杆两端之间,力作用于杠杆的一端,而该力的方向垂直与杠杆,使该杠杆原地旋转。

2.二级杠杆原理:在二级杠杆中,支点在杠杆的一端,两个力都是在杠杆的另一端作用的。

3.三级杠杆原理:在三级杠杆中,支点在杠杆的一端,力作用在杠杆的中间部分。

四、重心的作用重心是衡量物体重量分布的中心点。

在物理学中,重心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重心位置的变化可以导致物体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如果物体的重心在支点上方,物体就会发生稳定平衡。

如果物体的重心在支点下方,物体就会发生不稳定平衡。

如果物体的重心在支点的位置,物体就会发生中立平衡。

五、力的分解在物理学中,将一个向量分解为几个分量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这种将一个向量分解为几个分量的技巧非常重要,在计算物体所受合力以及力矩时非常有用。

六、摩擦力摩擦力是因为物体表面的不平滑度而产生的阻力。

【基础教育】八年级力的平衡知识点

【基础教育】八年级力的平衡知识点

八年级力的平衡知识点1️⃣ 力的平衡基本概念与原理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力的平衡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关乎物体在受到多个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

力的平衡基于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将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受到外部力的作用。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时,我们说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 力的平衡的条件与实例分析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需要分析作用在它上面的所有力。

这些力可以是重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概括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将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实例一:静止的书本: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给予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当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书本保持静止状态,体现了力的平衡。

实例二:匀速下滑的斜面物体:一个物体沿光滑斜面匀速下滑,此时它受到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斜面的支持力(与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相抵消)以及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相抵消)。

这些力的合力为零,使得物体能够匀速下滑,同样体现了力的平衡。

3️⃣ 力的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拓展力的平衡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物各部分所受力的平衡,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交通工具的设计中,如汽车、飞机等,也需要精确计算各种力的平衡,以确保行驶的稳定性和乘客的舒适度。

此外,力的平衡原理还是许多物理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力学实验中,通过调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观察和研究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规律。

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对力的平衡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中的力的平衡知识点,不仅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理解自然界中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工具。

通过掌握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条件、实例以及应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世界,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6.3《力的平衡》教案2(沪科版八年级)

物理:6.3《力的平衡》教案2(沪科版八年级)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学目的:1、让学生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木板(上钉两个定滑轮)、线、钩码。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那么,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不是都不受力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充气船、大象、飞机各受几个力的作用?阅读课文图6—20—22{物体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处于怎样的状态?举例:自然、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1、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训练:(案P116)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问题:二力平衡需要哪些条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准备器材:(如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3、二力平衡的条件(1)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训练:(案P117)小结: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会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作业:课本P111~112第1、2、3题。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3节力的平衡教案1新版沪科版word版本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7章第3节力的平衡教案1新版沪科版word版本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

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对教材的处理关于平衡状态的概念,本教材是直接给出。

但是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学生:静止的物体是平衡,而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是平衡状态却没有这种认知。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得出静平衡,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发现受平衡力的物体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完善平衡的概念。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我根据初二学生的好奇心,将书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打了八个孔,学生用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两个受力点,实验操作简单方便,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增强了实验的全面性。

课本中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这种平衡状态的受力情况没有探究,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理解,我在课件中增加了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会对平衡的概念形成完整的认识。

通过探究和演示实验,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

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相关概念和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②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③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②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沪科版初二下)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沪科版初二下)

第三节《力的平衡》教案(沪科版初二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什么是力的平稳和二力平稳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稳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咨询题。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

认真观看什么是力的平稳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稳;观看物体受两力平稳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看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稳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进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稳条件讲明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进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稳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咨询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第一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咨询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稳状态、平稳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稳的情形是二力平稳,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稳的条件.得出二力平稳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稳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稳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二力平稳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稳的规律,规律教学应第一通过观看提出咨询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咨询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明白得,充分展现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专门现象动身,针对差不多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爱好,培养学生勤思勤咨询的良好品质.2.平稳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稳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把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稳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纳如下图9-3-1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3.平稳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教学设计例如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稳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稳条件讲明实际咨询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课题
力的平衡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1、对于平衡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2、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过程与
方法
1、在探究实验中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状态变化的原因。
2、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分析平衡态的受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由验证二力平衡条件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难点
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备注
引课
录像片段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介绍实验仪器: 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对于学生的设计给出评价和补充,学生理解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
练习课件图片:静止的电灯,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静止现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