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核心是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
杨开城《从技术的本质看教育技术的本质》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英文原文: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育技术做如下定义:
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定义通常简称为AECT'94定义,其概念框架可以用图2-1来说明。
此定义刻意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聚焦于教学技术,并在其附加说明中指出使用这一名称
是为了突破其应用范围的限制,教学技术既适合于教育领域,又可用于企业训练领域。
实际上,教育技术这一概念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而逐渐形成的。
20世
纪初以来,视听教育、视听传播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教育界,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教育技术
(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学习技术(Learning Technology)
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也曾经出现过电影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不同的名称。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教育界已经开始使用电影、幻灯等来支持教学的尝试,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
电化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家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各级各类学校配置了大量视听教学设备,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通的需要,“教育技术”的概念开始取代“电化教育”而在我国普遍使用,其概念的界定大多吸纳了AECT ’94定义的内涵。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
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了以下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始在教育中广泛应用,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大项目,如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
技术的变化必然引起概念的变化,如文献中频繁出现并逐渐为人们所认同的“信息化教育”这一概念,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形态。
还有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名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2004年6月,南国农先生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中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它们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可以互相换用。
但名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念和理念的变化,“信息化教育”名称的流行表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但从学科角度而言,信息化教育属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我国目前将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之下的二级学科根据教学的目的、老师自身的经验与技巧、学生的认知方式、教学的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许多研究者总结了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尽管模式千差万别,但其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相似的,图2-2呈现的是科拉克(D. Clark)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2-2 科拉克的动态教学设计模式
在分析环节,强调通过系统分析以获得对教学设计主题的完整理解,并围绕主题设计一组任务列表,从中选择和确定学习者必须学习的任务。
同时,需要建立绩效测试标准以评估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学习者的集体学习、在职学习或自学等不同形式,分析所需的学习环境条件,判断主题任务完成对于学习者所产生的价值。
在设计环节,首先需要确定各学习任务完成后将实现哪些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使能目标,明确各目标的学习顺序,以及各项任务的具体步骤。
能够明确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在行为能力方面产生的变化,并编制多种形式的测试题供评估使用。
在开发环节,需要结合学习任务,分析可以通过哪些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并思考运用何种媒体形式来完成信息传递,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前应当对所拥有的资源情况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避免重复开发。
开发的教学课件,应能够自然综合运用于可操作的学习程式中,同时也能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互补,以确保所有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实施环节,首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执行顺序制订一个教学活动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在上述各环节中,应当不断进行评价,在完成各环节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各环节进行回顾,以确信各目标均已经完成。
在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以后,也要对学习者进行工作跟踪,以观察有关学习任务对其职业的影响,根据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促进对学习培训系统各环节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该模式有以下特点:
1.该模式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环节。
2.五个环节的相互关联性,反映了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的过程,一个环节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节的相应变化。
3.五个环节构成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强调对教学过程的不断改善和优化。
4.强调了评价的重要作用,指出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始终的。
5.强调了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收集并传递相关信息的重要性。
科拉克的教学设计模式,突出了评价和修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流程上也有一定弹性。
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上述五个环节并没有强调必须从哪一个具体环节开始,也没有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单一的顺序,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做出适当调整。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实用性概念,很难给以严格的定义,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本概念的核心是强调“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而不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同样离不开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等诸多要素的分析,并需要对目标进行完整的表述,形成相应的目标测试方法和学习策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侧重考虑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和学的过程提供支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等8个步骤。
我们依然结合案例2-3来分析这一过程。
(1)教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案例中,老师给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内容设计确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与能力,而学习目标的设计,则是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三维目标,即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外,还要培养一定的情感要素、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案例中,老师把教学分成了资料搜集、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三部分,每部分都安排了活动。
第一部分是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本身就是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去户外进行调查,并且设计了一份表格请学生填写。
而第三部分的课堂教学中,也安排了一个小活动,就是要求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
这些活动是针对上面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的,是具有针对性的。
在活动的驱使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目标的完成。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
资源的提供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再提供合适的资源。
而且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是多媒体立体化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但又不能只想到网络资源,忽视了图书资料。
(4)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将教学过程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
在案例2-3中,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角度给学生呈现一些调查结果汇报范例,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呈现方式,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但呈现范例时,又要注意避免给学生造成定势,否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使报告变得千篇一律。
(6)评价量规设计
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量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电子作品等多方面的因素。
(7)单元实施方案的设计
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以及其他必要的文档准备等。
(8)评价与修改
由于学习过程中各因素的复杂变化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需要随时进行,并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合理调控才能获得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设计过程的学习,我们看到教学设计涉及许多方面,其研究理论也十分丰富,许多教育研究者把教学设计看作是整个教育技术中的核心研究领域。
本培训教程中的各模块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都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组织安排的,各模块的组织,基本是沿着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的过程安排,并以评价贯穿各模块,既符合了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也尊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实用性概念,很难给以严格的定义,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本概念的核心是强调“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而不是“信息化”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同样离不开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等诸多要素的分析,并需要对目标进行完整的表述,形成相应的目标测试方法和学习策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习活动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侧重考虑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和学的过程提供支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等8
个步骤。
我们依然结合案例2-3来分析这一过程。
(1)教师对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
案例中,老师给出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内容设计确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与能力,而学习目标的设计,则是从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三维目标,即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外,还要培养一定的情感要素、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人格品质。
(2)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任务和有针对性的问题
在案例中,老师把教学分成了资料搜集、课外实践和课堂教学三部分,每部分都安排了活动。
第一部分是必要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本身就是一个活动,要求学生去户外进行调查,并且设计了一份表格请学生填写。
而第三部分的课堂教学中,也安排了一个小活动,就是要求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践成果。
这些活动是针对上面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的,是具有针对性的。
在活动的驱使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目标的完成。
(3)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方式
资源的提供首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再提供合适的资源。
而且提供给学生的资源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是多媒体立体化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但又不能只想到网络资源,忽视了图书资料。
(4)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梳理,使之合理有序,一般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将教学过程落实成文字呈现的信息化教案。
(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求学生以完成电子作品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事先做出电子作品的范例。
在案例2-3中,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角度给学生呈现一些调查结果汇报范例,可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呈现方式,有了教师展示的范例,学生浏览后就会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
感性的认识。
但呈现范例时,又要注意避免给学生造成定势,否则会扼杀学生的个性,使报告变得千篇一律。
(6)评价量规设计
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量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电子作品等多方面的因素。
(7)单元实施方案的设计
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实施时间表、分组方法、上机时间分配、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软硬件以及其他必要的文档准备等。
(8)评价与修改
由于学习过程中各因素的复杂变化性,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评价修改需要随时进行,并伴随设计过程的始终,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合理调控才能获得最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以及设计过程的学习,我们看到教学设计涉及许多方面,其研究理论也十分丰富,许多教育研究者把教学设计看作是整个教育技术中的核心研究领域。
本培训教程中的各模块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都是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组织安排的,各模块的组织,基本是沿着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的过程安排,并以评价贯穿各模块,既符合了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也尊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
迪科-凯利(Dick & Carey)模式(如下图)是典型的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开发模式。
该模式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到终结性评价结束,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开发过程。
在该模式中,教学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以及学习者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
教学目标一般以可操作的行为目标形式加以描述。
(二)选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用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材料得以实现。
(三)开展教学评价
这里的教学评价也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
迪克-凯瑞模式
尼文(N. Nieveen)在总结前人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开发模式进行了改进,将线性模式与环行模式相结合(如图)。
该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描述了教学系统开发的真实过程,体现了如下两个方面特点:
1.将原来的评估部分细化为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实施评价,便于提高系统性能;而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则是在系统开发结束以后进行评价,对系统性能、效果等作出定性、定量的描述。
2.设计、开发、实施以及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统一体。
一个完善教学系统的开发,往往要经过几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实现。
尼文模式
示文稿基本结构:教学演示文稿往往是按照教学内容展示的先后顺序进行编辑,一般的形式是第一张幻灯片作为封面,展示题目,并提供幻灯片内容目录,然后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依次编辑幻灯片。
演示文稿设计:要围绕学生学习的目标进行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先后顺序设计幻灯片。
在制作之前建议先初步规划一下演示文稿中需要包括的主要内容,通常在制作演示文稿时,
需要包括首页、目录和正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图2-4所示,在实际制作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