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的营养元素。
缺乏该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目前公认的必需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硼、铜、钼和氯等。
2.大量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的必需营养元素。
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等。
3.微量营养元素: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下的必需营养元素。
包括铁、锰、锌、硼、铜、钼和氯等。
4..灰分元素:样品经高温灼烧后剩下的不能再氧化的残渣(灰分)中所含的元素。
5.植物缺素症:植物因缺乏某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以致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在外形上表现出特有的症状。
一般属于生理病害。
.
6.化肥:又称无机肥料,矿质肥料,化学肥料。
用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标明养分主要为无机盐形式的肥料。
7.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酸的肥料。
8.生理中性肥料: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无残留或残留部分基本不改变介质酸度的肥料。
9.生理碱性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碱的肥料。
10速效肥料:养分易为植物吸收利用,肥效反应快的肥料。
通常指水溶性化肥和一部分易分解的有机肥料。
11缓释肥料:又称“长效肥料”。
由化学或物理法制成能延缓养分释放速率,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
如脲甲醛、包膜氮肥等。
12.复合肥料:同时含有N、P、K肥料三要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13功能复合肥:加入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等物质的复混肥料。
14微生物肥料:又称“菌肥”、“菌剂”。
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活细胞制备而成的肥料。
主要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抗生菌剂、复合菌剂等。
15经济最佳施肥量:获得单位面积最高施肥利润的施肥量。
16.主动吸收: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质膜的过程。
17.被动吸收:养分离子移入植物根内是沿电化学势梯度扩散和道南平衡的结果。
它不需直接供应生物代谢能量。
18截获:养分在土壤中不经过迁移,而是根系生长过程中,直接从与根系接触的土壤颗粒表面吸收养分,类似于接触交换,
19扩散:养分通过扩散作用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
质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养分随土壤水分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20..离子拮抗作用:介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或过多能抑制植物对另—种离子吸收的现象。
21协助作用:一种养分离子促进另一种或多种养分离子吸收的现象。
22有益元素: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或刺激作用的一类矿质元素的总称。
23.根际: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是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场所。
24.养分归还学说: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应归还给土壤的论点。
25.养分临界值.: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范围下限。
26.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最为敏感的时期。
27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效能的时期。
.养分平衡:植物最大生长速率和产量必需的各种养分浓度间的最佳比例和收支平衡。
28.最小养分律:植物的产量或生长量受环境中最缺少养分的制约,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29..养分临界值.: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范围下限。
30养分再利用:由根吸收或同化的养分通过木质部运到地上部茎叶,再从茎叶细胞移到韧皮部,直至运到植物其他正在生长的器官的多次利用。
不同养分被植物再利用的程度差异很大,如氮、磷养分再利用率高,而钙、镁则很低。
.31.基肥:作物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32.种肥: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种子处理的肥料。
33.追肥: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34.根外追肥: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雾器械喷洒于作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35.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土壤中的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后,构成其躯体而暂时保持在土壤中的现象。
36.硝酸还原作用:在嫌气条件下,随着No3—的消失,有NH4+的产生,这种现象称为硝酸还原作用
37.反硝化作用:······
38碱解氮:用碱提取法(包括碱性高锰酸钾法)所测得的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氮量。
常用碱解扩散法和碱解蒸馏法两种。
39.氮肥利用率:作物吸收的肥料氮占所施氮肥中总氮量的百分率。
(氮肥只考碳铵和尿素)
40水溶性磷肥:凡养分标明量主要属于水溶性磷酸一钙的磷肥。
包括过磷酸钙(普钙),重过磷酸钙(重钙)。
41.枸溶性磷肥:又称“弱酸溶性磷肥”。
能够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
如钙镁磷肥,钢碴磷肥(托马斯磷肥)和脱氟磷肥沉淀磷肥和偏磷酸钙等。
42磷酸的退化作用:当过磷酸钙吸湿后,除结块外,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硫酸铁,铝等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这种作用称磷酸的退化作用。
43.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的Ca/P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44.土壤速效钾:土壤溶液中的钾,土壤有机质和粘土矿物上负电荷吸附的钾。
通常指土壤中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的总和。
45.缓效钾:又称“非交换性钾”。
被2:1型层状黏土矿物如蒙脱石,伊利石,蛭石等的晶片之间所固定的钾,以及水云母系和部分黑云母中的钾。
反映土壤钾潜力的主要指标。
46堆肥:主要是以秸秆,落叶,杂草,垃圾等为主要原料,再配合一定量含氮丰富的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积制而成的肥料。
二.填空题
1. 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_17_______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大量___元素、_中量___元素及__微量____元素。
通常把__NPK______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2. 所谓C/N转折点是指_矿化速率与生物固定速率性等时的C/N_____。
在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25:1 ,易发生_净固定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3. 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即:__矿物态钾矿物固定态钾吸附态钾游离态钾__。
通常将__吸附态_称为速效钾。
4. 与单元肥料相比,复合肥料具有__养分种类多比例适中使用方便__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_养分比例固定,难以满足施肥技术要求__。
5. 玉米缺锌易发生__白苗__病,苹果缺锌易发生小叶___病。
6. 肥料发展的趋势主要有:__高效化复合化缓效化液体化____
7.植物根际pH的改变主要是由根吸收_阴阳离子_______不平衡引起的。
根际养分的丰缺状况则取决于根吸收养分________能力与吸收_水分_______能力的相对强弱。
8.在0<边际产量<价比的情况下,继续增施肥料将会导致作物产量__提高______,经济效益___降低_____。
9.养分离子间的交互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__.协同作用__、__拮抗作用__。
10.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__.叶面喷施______和__根外追肥______两类,其中的叶面喷施___方法,具有用量少和见效快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微量元素肥料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
11.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有_.差减_______法和_____ 15N 同位素___法两类。
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这两类方法测定的利用率存在差异,导致该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__是否包括激发效应______。
12.按溶解性能,化学磷肥可分为_水溶性_______、弱酸溶性________和__难溶性______三类。
13. 施用高C/N比有机肥料(如秸杆直接还田)时,在分解前期往往会发生__净固定______现象,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__无机氮______,从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___配合施用化学氮肥_____。
14.施肥包括基肥、_种肥追肥根外追肥_______四个基本环节。
15.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通过___植物叶部角质层_____进入叶片。
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原因是___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且角质层厚_____________。
16. 化学氮肥可分为__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_____及长效氮肥等几种类型,其中尿素属于_酰胺态氮肥,是目前世界上含氮量最高的_固体氮肥_______。
17.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
在一定范围内随土壤pH升高,铁、锰、铜、锌________的有效性下降,而___钼_____的有效性提高。
18.复合肥料的主要缺陷在于:___.养分比例固定, 难以满足施肥技术要求。
19. 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__ Zn、Cu、Fe、Mn、Mo、B、Cl __。
20. 当作物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时,缺素症状最早出现的部位与该元素在作物体内的_移动性_______有关。
作物缺铁时,症状一般最早出现于新生叶________,主要表现为__脉间失绿______。
21. 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在酸性土壤中以_铁磷_______为主,而碱性土壤中以__钙磷______为主。
22. 磷矿粉在_酸性_______土壤上施用效果好。
23. 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由于缺_硼_______所引起的。
24. 土壤养分由根外移至根表的途径有__截获质流扩散_______三种。
其中作物通过截获________所获得的养分是很少的。
不同养分向根表移动的方式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Ca、Mg以___质流_____移动为主,而P、K则以__扩散______为主。
25.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
在一定范围内,当土壤pH升高时,___ Mo Cu _____元素的有效性提高;有机质含量过高,可能会诱发作物缺__ Zn Fe ______;施磷过量则可导致缺____ Cu、Zn ____。
26. 目前商品钾肥的主要品种是_氯化钾_______,其制造方法有_____溶解—结晶法浮选法__两种。
27. 硝态氮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_质流_______,磷、钾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____扩散____。
28. 对大多数作物来讲,氮、磷、钾营养最大效率期在___生殖生长_____生育阶段。
29. 容易发生植物缺铁的土壤是__碱性土壤______。
30. 根系吸收____阴离子阳离子________不平衡可引起根际pH的改变,当根系吸收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时,根际pH_下降_______,而阴离子的吸收量大于阳离子吸收量时,根际pH就__上升______。
31. 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受___ pH _____、___ Eh _____、___有机质_____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pH的升高___锌铜铁锰_____的有效性相应降低,而___钼_____的有效性则提高。
土壤还原性增强,则____铁锰____的有效性提高。
32. 测定土壤有效性氮含量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碱解扩散法______。
中性、石灰性土壤速效磷测定的提取剂是__碳酸氢钠溶液______。
33. 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包括___17(16、18)_____种,其中____ C、H、O、N、P、K、Ca、Mg、S____为大量元素。
34. 复合肥料的优点主要在于__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状较好;节省贮、运、施费用___。
35. N素主要促进___幼嫩_____器官及部位的生长,而对___衰老_____器官及部位作用很小,甚至无效,这一规律是确定N肥施用时期的重要依据。
36. 按土壤条件及作物需求把下列肥料填入表格,每一空格只能填一种肥料(肥料品种为:碳铵、硫铵、硫酸钙、尿素)。
土壤作物肥料品种
盐碱土马铃薯__硫酸钙____
棉花___尿素___
酸性土甜菜__硫铵____
水稻__碳铵____
37. 土壤中的NO3--N主要存在于___土壤溶液_____中,而NH4+-N则有三种存在方式,即__交换性铵______、___非交换性铵(固定态铵)_____、____土壤溶液中的铵____。
所谓的土壤速效氮是指___硝态氮和交换性铵_____。
38. “早发型”土壤,一般作物生长前期土壤供N___数量_____较大,而供N___ 时间_____较小,N肥施用上应注意__________少量多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9. 基肥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供应作物苗期所需的养分________________(1分),因此,常用___有机肥_____肥料作基肥。
40. 测定旱地土壤水解性氮时,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其作用是___还原硝态氮_____,土壤中的速效钾一般采用___1mol/L NH4OAc溶液_____提取。
三.选择题
1. 在稻、麦轮作时,磷肥的最佳施用时间是(a )
A. 麦生长前期
B. 麦生长后期
C. 稻生长前期
D. 稻生长后期
2. 肥料混合的最基本原则是(a )
A. 避免混合后理化性质恶化
B. 保证各种养分齐备
C. 混合要均匀
D. 降低成本
3. 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因为缺乏(b )
A. 铁
B. 硼
C. 磷
D. 钾
4. 市场上的“红色钾肥”是(d)
A. 硫酸钾
B. 碳酸钾
C. 磷酸二氢钾
D. 氯化钾
5. 粪尿类有机肥料一般含(c )较多,同时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A. 氮、钾
B. 磷、钾
C. 氮、磷
D. 钙、镁
6. 水旱两熟制下,磷肥优先分配在旱作上,原因是(C)。
A. 旱作需磷更多
B. 旱作施磷方法更简单
C. 旱作土壤磷有效性差
D. 旱作土壤氮、钾供应能力很强
7. 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B )
A. 氯化钾
B. 硝酸钠
C. 磷酸铵
D. 硝酸铵
8. 碱性、石灰性土壤上较易缺乏的微量元素包括(C)。
A. Zn,Mn,Cl,B,Mo
B. Zn,Cu,Fe,Mn
C. Zn,Cu,B,Mo
D. Fe,B,Mo,Mn
9. 所谓碳铵性质的“二重性”是指(C )
A. 既可用于水田,也可用于旱地
B. 虽含酸根,但不影响土质
C. 本身化学性质不稳定,但农化性质较稳定
D. 含氮量低,同时又易分解挥发
10. 不属于二元复合肥的有(C )。
A. 磷铵
B. 偏磷酸钾
C. 硫衣尿素
D. 硝酸钾
11. 土壤保肥能力最强的是(b )。
A. 粘土
B. 砂土
C. 壤土
D. 石灰性土壤
12. 有机肥料的改土作用越来越大,是因为(d)。
A. 改土内容更丰富
B. 改土方法更有效
C. 供应养分的数量在减少
D. 化肥用量不断增加
13. 在生产上施用微量元素的原因主要是(a )。
A. 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不足
B. 土壤中有效态大量元素不足
C. 土壤中微量元素总量不足
D. 土壤有机质含量过高
14. 过多地施用水溶性磷肥较易诱发(b )
A. 缺锌
B. 缺铁
C. 缺钼
D. 缺硼
15.作物缺(a)时,缺素症状首先在新生部位出现。
A. Ca
B. P
C. Mg
D. K
16. 作物生长后期追施化学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中粗蛋白的含量,农产品的品质(C )。
A. 提高
B. 降低
C. 不一定提高
D. 不受影响
17. 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D )。
A. 作物对这三种元素的需求量最大
B. 土壤中这三种元素的供应量最少
C. 这三种元素的营养价值最大
D. 这三种元素常常供不应求
18. 增施磷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作物氯离子中毒症,其原因是增施磷肥可导致(D)。
A. 土壤中氯离子的含量减少
B. 作物体内氯离子失活
C. 微生物对氯离子的利用增加
D. 进入作物体内的氯离子的量减少
19. 所谓“最小养分”是指(B )的养分。
A. 土壤中含量最少
B. 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
C. 作物体内含量最少
D. 对作物生长最不重要
20. 判断某种养分离子由细胞的膜外进入膜内是主动过程还是被动过程应看该养分离子(B )。
A. 半径的大小
B. 是否逆电化学势梯度
C. 是否逆浓度
D. 带电的性质
21. 高产施肥量与最佳施肥量间的差距决定于(B )。
A. 肥料的品质
B. 肥料价格与农产品价格之比
C. 农产品的价格
D. 农产品价格与肥料价格之比
22. 硫酸铵、硫酸钾等含硫酸根的化肥一般不宜在长期淹水的土壤中施用,其主要原因是(B)。
A. 硫酸根对水生作物有害
B. 硫酸根被还原为硫化氢后对作物不利
C. 水生作物一般是忌硫的
D. 硫酸根易流失
23. 作物缺少下列哪种元素会首先在新生叶片表现“脉间失绿”症状?(C)
A. B
B. K
C. Fe
D. Ca
24. 下列几种化学肥料中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B)。
A. 碳铵
B. 硝酸钠
C. 尿素
D. 硝酸铵
25. 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缺磷现象时,采用哪种方法解决较好(D)
A. 增加磷肥用量
B. 施用生理碱性肥料
C. 施用中性肥料
D. 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26. 下列哪组肥料的混合是最不合理的(B)。
A. 硫铵—过磷酸钙
B. 硝酸铵—新鲜厩肥
C. 氯化钾—硝酸铵
D. 磷矿粉—硫酸钾
27. 小麦后期追施氮肥往往可提高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籽粒品质(A )。
A. 却不一定提高
B. 却不受影响
C. 提高
D. 反而降低
28. 作物生长停滞,老叶呈现紫红色,此时植物可能缺乏(C)。
A. 铁
B. 硼
C. 磷
D. 锌
29. 作物苗期钾营养不足,主要是因为土壤中(C )含量少而引起的。
A. 矿物钾
B. 缓效钾
C. 速效钾
D. 有机质中钾
30. 从作物特性和生长时间上考虑,磷肥应首先满足(D )。
A. 大豆
B. 水稻
C. 小麦
D. 油菜
31. 导致根际土壤pH不同于非根际土壤pH的本质原因是(C)。
A. 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于非根际土壤
B. 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与非根际土壤不同
C. 根对阴阳离子吸收的不平衡
D. 肥料种类不同可改变土壤性质
32. 一般而言,最佳施肥量要低于高产施肥量,两者间的差距决定于(C )。
A. 肥料的价格
B. 农产品的价格
C. A和B
D. 肥料的种类
33. 下列肥料中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C)。
A. 氯化钾
B. 硝酸钠
C. 磷酸铵
D. 硝酸钙
34. 某种复合肥的养分含量为15、20、10,则该复合肥是(C )。
A. 高浓度复合肥
B. 低浓度复合肥
C. NPK复合肥,N、P、K的含量分别是15%、20%、10%
D. 化成复合肥
35. 土壤中NO3-易流失,主要原因是(A )。
A.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B.土壤还原性强
C.硝态氮为氧化氮
D.微生物利用
36. 尿素属于(C )。
A. 有机肥料
B.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C. 酰胺态氮肥
D. 缓释氮肥
37. 普通过磷酸钙的制造方法是(B)
A. 酸制法
B. 热制法
C. 机械法
D. 混合法
38. 制造混合肥料时,造粒的作用主要是(B )。
A. 便于包装
B. 减少损失
C. 避免肥料分层
D. 提高养分效率
39. 下列几种化学肥料中属于生理碱性肥料的是(B )。
A. 碳铵
B. 硝酸钠
C. 尿素
D. 硝酸铵
四.判断题
1. ()石灰和过磷酸钙混合后施用于酸性土壤,既中和土壤酸性,又提供磷素营养,是一种好的施用方法。
2. ()豆科作物体内的氮含量大于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麦等),所以在氮肥的施用上应优先在豆科作物上施用。
3. ()旱地淹水后,有利于土壤铁、锰有效性的提高。
4. ()农业土壤中,最小养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5. ()硅是水稻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因此属于必需营养元素。
6. ()氯化钾的水溶液为中性,但长期施用却可以导致土壤变酸。
7. ()腐殖质多的土壤可以很好地保持土壤中的锌,因此在这类土壤上作物不会缺锌。
8. ()作物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中粗蛋白质含量,因此农产品品质也会相应提高。
9. ()钾在作物体内的移动性很大,缺钾症状往往首先在老叶上表现出来。
10. ()肥料发展中的“高效化”主要是指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含量。
(1 到10对对对错对错错错错对)
11. ()对一般的土壤而言,其最小养分是保持不变的。
12. ()作物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往往不是因为土壤中该元素的总量不足,而是因为其有效性太低。
13. ()通气作用不良会引起水田作物缺磷。
14. ()最佳施肥量总是低于高产施肥量。
15. ()只要条件适宜,旱地土壤也可发生反硝化作用。
16. ()施用氮肥对作物器官的生长具有普遍的促进作用。
17. ()尿素肥料施入土壤后,在被脲酶水解前也能发生流失。
18. ()混成复合肥一般不存在养分比例固定的问题。
19. ()过磷酸钙中含有游离酸,适宜在酸性土壤施用。
20. ()水田往往比旱地更易缺磷。
(11 到20 错对错错对错对对错错)
21. ()反硝化作用是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22. ()小麦后期追施氮肥不仅可提高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还可提高籽粒的品质。
23. ()油菜的“花而不实”是缺锌的重要症状。
24.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25. ()硝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
26. ()大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比微量元素大。
27. ()根CEC大的作物吸收土壤钾的能力较强。
28. ()作物缺铁会出现失绿症状,是因为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29. ()过磷酸钙中不宜在酸性土壤施用。
30.()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提高。
(21 到30错错错错错错对对错对)
五,简答题
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确定标准有哪些?
答:只有符合以下三条标准的化学元素才能称为必需营养元素,其它的则是非必需营养元素。
(1)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2)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且其它任何一种化学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该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3)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氮肥在土壤中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答:(1)淋洗损失硝酸盐带负电荷,是最易被淋洗的氮形态。
(2)径流损失硝酸盐、土壤粘粒表面吸附的铵离子和部分有机氮可以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气体损失土壤氮可通过反硝化作用和氨挥发两个机制形成气体氮进入大气,从而引起氮损失。
反硝化作用是在嫌氧的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N2、N2O、NO等的过程。
氨挥发易发生在石灰性土壤上。
3.根据水田的特点说明水田铵态氮肥深施的作用。
答:水田水层以下有一层较薄的氧化层,氧化层以下为还原层。
如果铵态氮肥表施,由于铵离子可被土壤胶体吸附,较多地集中于氧化层,在氧化层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的硝酸根渗漏至还原层,在还原层发生反硝化作用,从而造成氮素的气态损失。
所以,应将铵态氮肥直接深施至还原层,这样可以减轻反硝化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4.某地常年实行小麦与水稻轮作,磷肥分配的重点是小麦还是水稻?为什么?
答:根据水旱轮作中磷肥“旱重水轻”的分配原则,水稻与小麦轮作时,施磷的重点是小麦,稻田土壤磷的有效性要高于麦田,因为:(1)土壤淹水后磷的总溶解量增加;(2)淹水后土壤pH趋于中性,磷有效性提高;(3)土壤Eh下降可导致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提高了磷酸铁盐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闭蓄态磷的释放;(4)淹水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其中间产物对磷酸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磷主要依靠扩散到达根际,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
5.试比较有机肥与化肥的主要差异。
.
答:(1)养分含量:有机肥低,化肥高;(2)养分种类:有机肥全面,化肥单纯;(3)养分释放速度:有机肥慢,化肥快;(4)肥效:有机肥较长,化肥短暂;(5)有机肥可改良土壤,有些化肥长期施用后会影响土质,化肥(尤其是氮肥)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6.合理施用氮肥的原则是什么?答:因土;因作物;因肥料。
7.为提高过磷酸钙的肥效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集中近根施肥;(2)与有机肥配合施用;(3)提倡根外追肥;(4)不与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铵等)混合施用;(5)旱重水轻。
8.改善作物铁营养的措施有哪些?答:选育铁高效基因型;增施有机肥;防止坏天气失绿症;叶面喷施。
9.简述肥料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高效化复合化缓效化液体化
10.有人认为:某个特定地区的“最小养分”总是保持不变的。
试说明这种观点正确与否。
答:“最小养分”是指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
最小养分与非最小养分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如施肥)可以相互转化。
故该观点是不正确的。
11.试述氮肥利用率的两类测定方法,并说明两者间的主要区别?
答:两种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1)差减法:(2)同位素15N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差减法利用率包含“激发效应”的影响,测定结果往往比同位素法氮肥利用率高,但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12.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为何提高?
答:(1)土壤淹水后磷的总溶解量增加;(2)淹水后土壤pH趋于中性,磷有效性提高;(3)土壤Eh下降可导致高价铁还原为低价铁,提高了磷酸铁盐的有效性,同时有利于闭蓄态磷的释放;(4)淹水条件下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其中间产物对磷酸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磷主要依靠扩散到达根际,淹水有利于磷的扩散。
13.作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答:(1)外形诊断;(2)根外喷施诊断;(3)注射诊断;(4)化学诊断。
14.试述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主要区别及形成原因。
答:(1)pH 原因:植物根系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
(2)Eh 原因:植物根系吸收矿质营养,根系呼吸作用。
(3)营养物质原因:植物根系选择性吸收。
(4)微生物原因:植物根系分泌有机物。
15.为何要避免在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施用新鲜有机质?
答:(1)由于水田或排水不良土壤处于嫌气状态下,大多数分解有机质的好氧微生物停止活动,而以嫌气微生物为主,对有机质进行厌气性分解,产生大量的还原性有害物质,不利于植物生长。
(2)由于新鲜有机质含有较高的C/N比,所以微生物与植物竞争矿质态氮,使得植物缺氮。
16.为何硝态氮肥的施用可加重石灰性土壤上植物缺铁的程度?
答:硝态氮肥是生理碱性肥料,是用于石灰性土壤,可使土壤碱性增强,而铁的溶解度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硝态氮肥会加重植物的缺铁程度。
17.为何磷肥的利用率较低?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答:原因有二:(1)磷在土壤中的极易被固定,固定机理主要有:①化学固定在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中转化为稳定的磷酸钙、镁盐,在酸性土壤中形成磷酸铁、铝盐;②吸附固定包括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③闭蓄态固定;(2)磷在土壤中扩散缓慢,作物根系很难利用根系接触不到的那部分土壤中的磷。
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1)根据不同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2)根据土壤条件;(3)根据磷肥的特性;(4)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18.简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
答:(1)针对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反应施用微肥;(2)摸清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现状;(3)改造土壤环境,提高肥料的可给性;(4)把施用大量元素放在重要位置上;(5)严格控制用量,力求使用均匀。
19.土壤中的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哪几组?试分别评价各组分钾的有效性。
答:可分为四组:(1)水溶性钾就是土壤溶液中的钾。
(2)交换性钾就是代换性钾,吸附在带有负电荷的土壤粘粒和有机质的交换点上。
交换性钾和水溶性钾都是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因此常统称为速效钾。
(3)缓效性钾是非代换性的,主要是指层状粘土矿物层间所固定的钾离子和粘土矿物中的水云母系以及一部分黑云母中的钾,是土壤速效钾的贮备。
当溶液中的钾和交换性钾因被作物吸收而数量减少时,缓效钾可逐步释放出来,但是释放速度较慢,且不会全部释放出来。
(4)矿物钾,主要是指构成矿物或深受矿物结构束缚的钾,是土壤全钾量的主体,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风化才能释放出钾离子,是土壤钾的后备部分。
20.复合肥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答:(1)高效化指生产高浓度的复合肥料,提高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2)复合化指肥料的功能增多。
(3)液体化(4)长效化以减少养分损失与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
21.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
答:大量供应氮素时,细胞增长过大,细胞壁薄,细胞多汁,因而植株茎秆柔弱,叶片肥大,贪青晚熟,易倒伏,易受到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侵袭。
过多的氮素还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从而影响作物的品质。
22.为什么在生产实际中常将磷肥,特别是过磷酸钙或钙镁肥作为基肥或种肥而不作追肥? 答:(1)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小,同时又极易被土壤固定。
因此,使用时,须尽量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增加其与根层的接触机会。
用作基肥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既可以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又可以提高局部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使施肥点与根系之间形成浓度梯度,以利于磷酸根离子向根系扩散。
(2)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一般都在生育早期,作基肥,是满足作物磷营养临界期对磷的需要,充分发挥肥效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