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设计性实验
土壤施肥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技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了三种施肥技术:传统施肥、土壤调理剂施肥和有机肥施肥,进行对比实验。
通过对土壤肥力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施肥技术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施肥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实验土壤:取自某地区典型农田,土壤类型为壤土,pH值为7.5。
(2)实验肥料: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土壤调理剂。
2. 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将实验土壤分为三个处理组,分别为:A组:传统施肥,按照当地施肥习惯进行施肥。
B组:土壤调理剂施肥,施用土壤调理剂,不添加氮磷钾肥。
C组:有机肥施肥,施用有机肥,不添加氮磷钾肥。
(2)施肥方法:将肥料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翻耕后进行播种。
(3)实验指标: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
(4)实验周期:播种后,每隔30天取样一次,共测定3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有机质实验结果表明,A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B组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上升,C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
这说明有机肥施肥和土壤调理剂施肥都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 全氮、碱解氮A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
B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略高于C组。
这表明土壤调理剂施肥对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如有机肥施肥。
3. 速效磷、速效钾A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B组和C组。
B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略高于C组。
这说明土壤调理剂施肥对提高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如有机肥施肥。
4. pH值A组土壤pH值略有下降,B组土壤pH值略有上升,C组土壤pH值无明显变化。
这说明有机肥施肥和土壤调理剂施肥对土壤pH值影响不大。
四、结论1. 有机肥施肥和土壤调理剂施肥均能提高土壤肥力,其中有机肥施肥效果最佳。
2. 土壤调理剂施肥对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如有机肥施肥。
3.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施肥技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土壤肥料实验教案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本身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得多,因此必须重视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
另外,要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土样的采集时间和工具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因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的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采样时要特别注意时间因素,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铁锨、管形土钻和螺旋土钻。
2、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采样的方法因分析目的不同而不同。
(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一般每层采样1kg,分别装入袋中并做好标记。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必须采集原状土壤样品。
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样品不变形,并要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部分。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采样,可从地表起每1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作层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只取耕作层20cm深度的土样,对作物根系较深的或熟土层较厚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采样点的选择一般可根据土壤、作物、地形、灌溉条件等划分采样单位。
在同一采样单位里地形、土壤、生产条件应基本相同。
土壤的混合样品是由多点混合而成。
一般采样区的面积小于10亩时,可取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为10—40亩时,可取5—15个点的土壤混合;面积大于40亩时,可取15—20个点的土壤混合。
在丘陵山区,一般5—1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
在平原地区,一般30—50亩可采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点的分布方式主要有:对角线取样法(图1):适用于面积不大,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地块。
土壤肥料学实验
⼟壤肥料学实验实验⼀⼟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壤样品(简称⼟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壤分析⼯作的⼀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法采集和处理⼟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实验⽤具:铁铲、锄头、⼟壤⼑、⼟壤袋、⽊槌、研钵、⼟壤筛(0.25、1、2mm)、卷尺、⼴⼝瓶、标签等。
⼀、⼟样的采集分析某⼀⼟壤或⼟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壤,这就是⼟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法。
(⼀)⼟壤剖⾯样品⼟壤剖⾯样品是为研究⼟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分类。
应按⼟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根据⼟壤发⽣层次由下⽽上的采集⼟样,⼀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 厘⽶的⼟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公⽄;放⼊⼲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号码、⼟层和深度。
(⼆)耕作⼟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壤肥⼒情况,⼀般采⽤混合⼟样,即在⼀采样地块上多点采⼟,混合均匀后取出⼀部份,以减少⼟壤差异,提⾼⼟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 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壤的全⾯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和堆积过肥料的地⽅。
根据地形、地块⼤⼩、肥⼒等情况的不同,采样点的分布也不⼀致,⼀般可采⽤以下三种⽅法:(1)对⾓线采样法适⽤于地块⼩、采样点少、肥⼒均匀、地形平坦、地形端正的地块,图1A;(2)棋盘式采样法适⽤于地块⾯积⼤⼩中等、采样点较多(约10 点以上)、地势平坦、地形整齐、肥⼒稍有差异的地块,图1B;(3)蛇形采样法;适⽤于地块⾯积⼤、地势不平坦、地形多变、肥⼒不均匀的地块,图1C。
A B C图1 采样点的分布⽅法2、采样⽅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铲去掉表层3 毫⽶左右的⼟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的⼟壤(见图2)。
肥料田间实验报告
肥料田间实验报告肥料田间实验报告一、引言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探究不同种类肥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本次实验在田间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和测量。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地点:选取一块土地作为实验区域,保证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相对一致。
2. 实验作物:选择了玉米作为实验作物,因其广泛种植和对肥料需求较高。
3. 实验肥料:选取了三种常见的肥料,分别是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
三、实验过程1. 施肥方法:在播种前,按照常规施肥量的1/2将不同肥料均匀撒在实验区域。
2. 观察指标:a. 生长情况:每周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度和叶片颜色等。
b. 叶绿素含量:使用叶绿素仪测量不同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
c. 土壤质量: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质量分析,包括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和微生物数量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情况:经过八周观察,化学肥料组的玉米植株高度和茎粗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有机肥料组次之,生物肥料组最差。
叶片颜色方面,化学肥料组和有机肥料组的叶片呈现深绿色,而生物肥料组的叶片颜色较浅。
2. 叶绿素含量:化学肥料组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有机肥料组次之,生物肥料组最低。
这表明化学肥料能够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有机肥料也有一定的效果,而生物肥料的效果较弱。
3. 土壤质量:化学肥料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而生物肥料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土壤pH值方面,化学肥料组的土壤呈酸性,有机肥料组和生物肥料组的土壤呈中性。
微生物数量方面,生物肥料组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多,化学肥料组次之,有机肥料组最少。
五、讨论与结论1. 化学肥料对玉米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但对土壤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 有机肥料对玉米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效果,并且对土壤质量有积极作用。
3. 生物肥料对玉米的生长效果较差,但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
4. 综合考虑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可以采用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平衡的效果。
肥料配方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肥料配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同肥料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条件设计合理的肥料配方,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实验材料1. 试验作物:水稻2. 试验土壤:灌南县水稻土3. 试验肥料: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4. 试验设备:土壤样品采集器、土壤养分测定仪、施肥设备、测量工具等三、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采集:在试验田内随机选取5个点,使用土壤样品采集器采集0-20cm土层土壤样品。
2. 土壤养分测定: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检,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3.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结合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不同肥料配方。
4. 试验实施:将不同肥料配方分别施用于试验田,每个配方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100平方米。
5. 作物生长观测: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观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色、分蘖数、产量等。
6.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肥料配方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经测定,灌南县水稻土的养分含量如下:氮:0.12%;磷:0.05%;钾:0.10%2. 肥料配方设计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和水稻需肥规律,设计以下肥料配方:(1)配方A:纯氮60kg/hm²、纯磷30kg/hm²、纯钾60kg/hm²(2)配方B: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300kg/hm²(3)配方C:有机肥(鸡粪)15000kg/hm²、纯氮30kg/hm²、纯磷15kg/hm²、纯钾15kg/hm²3. 作物生长观测结果在作物生长期间,对三个肥料配方进行处理,观测结果如下:(1)株高:配方A、B、C的株高分别为90cm、85cm、88cm。
(2)叶色:配方A、B、C的叶色分别为深绿色、绿色、黄绿色。
(3)分蘖数:配方A、B、C的分蘖数分别为15个、12个、13个。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引言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中养分供应和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常用的肥料:有机肥、无机肥和控制组。
实验采用的植物为小麦,选取了相同生长状态的小麦种子,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分别施以不同的肥料。
实验分为三个重复,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过程1.土壤准备:选取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将其筛选、消毒后分装入不同的培养盆中。
2.种子处理:将小麦种子浸泡在适量的水中,使其充分吸水,然后均匀撒在培养盆的土壤表层。
3.施肥处理:将有机肥、无机肥和控制组分别施加到相应的培养盆中,按照包装上的推荐用量施肥。
4.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每天均匀浇水,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5.生长观察: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和颜色等指标。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株高:经过两周的生长,施加有机肥的小麦株高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无机肥组次之,而控制组的株高最低。
2.叶片数量:有机肥组的小麦叶片数量最多,无机肥组次之,控制组最少。
3.叶片颜色:有机肥组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无机肥组次之,而控制组叶片颜色较浅。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有机肥对小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这可能是因为有机肥能够提供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的生长。
2.无机肥对小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次之,这可能是因为无机肥提供了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但缺乏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3.控制组的生长情况最差,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施肥导致土壤中养分不足,无法满足植物正常的生长需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有机肥对小麦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的结论。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土壤肥料学实验-北京农学院
土壤肥料学
实验四、土壤pH值的测定
主 讲: 刘 杰 电 话:010-80794486 邮 箱:Jieliu_soil@
➢目的、意义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 是土壤形成过程和熟化培肥过程的一个指标; 它对土壤中养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对土壤 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都 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实验室pH 测定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土壤pH的了解。
➢测试样品
60目风干土样
➢实验步骤
1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60目的风干土样0.0500~0.5000g。 用长条蜡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底部; 并取小许石英砂放入另一支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分别缓 慢精确加入0.4mol/L重铬酸钾-硫酸溶液10ml,摇匀,然后 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 预先将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带上手套将试管放入油浴 锅的铝架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 中液体沸腾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 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4.9040g,先用少量水溶解,然后无损失地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即为 0.1000mol K2Cr2O7标准溶液。
邻菲罗啉指示剂 称取此指示剂1.49g,溶于含有0.7g FeSO4·7H2O的100ml水溶
液中。
➢仪器
分析天平;25ml 酸式滴定管;10ml 移液管; 250ml 三角瓶;硬质试管;油浴锅;石蜡; 铝架,温度计;电炉。
3. 0.01mol·L-1氯化钙溶液:1.50g氯化(CaCl2·2H2O,化 学纯)溶于200 ml水中,定容至1L。
➢试验步骤
1,待测液的制备 称取10g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样 于 50 ml烧杯中,加人25 mL氯化钙溶液;用玻璃棒剧 烈搅动 lmin-2 min,静置30min待测; 2,校准YSI pH100 用标准缓冲溶液(pH6.86和9.18) 校准pH计:先将电极插入pH6.86的缓冲溶液,开启电 源,调节零点和温度补偿点后,见挡板调至pH挡,用 “定位”调节使数值显示为6.86;然后将电极插入 pH9.18的缓冲溶液中;重复前述校准步骤,直至仪器 显示pH值与标准缓冲液pH一致为止。 3,测定待测液 将pH计插入待测悬浊液中测定pH值, 读数。
土壤肥料实验实施方案
土壤肥料实验实施方案一、实验目的。
土壤肥料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减少肥料的浪费。
通过实验,可以找到最适合当地土壤和作物的施肥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准备。
1. 土壤样品采集,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包括沙壤、壤土、黄壤等,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 肥料选择,根据当地作物种类和生长期,选择适合的氮、磷、钾肥料,也可以尝试有机肥料。
3. 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的因素和水平,包括不同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
4. 实验工具,准备好土壤采样工具、肥料称量器具、实验田地等必要工具和设备。
三、实验步骤。
1. 土壤样品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化验,确定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 实验田地布置,根据实验设计,将实验田地分块布置,标明不同处理。
3. 施肥处理,按照实验设计,对每个处理进行施肥,记录施肥的时间、量和方式。
4. 作物种植,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选择适当的作物进行种植,确保实验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5. 生长观测,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包括植株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土壤湿度等。
6. 产量测定,作物成熟后,进行产量的测定和统计,比较不同处理的产量差异。
四、实验数据分析。
1. 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2.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数据,解释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找出最佳的施肥方案。
五、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最佳的土壤肥料实施方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肥料和化学品的误触和误食。
2.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田地的清理和恢复工作,保护环境,避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七、实验总结。
通过土壤肥料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促进土壤肥料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2)实验二风干土吸湿水含量的测定 (4)实验三土壤机械分析 (6)实验四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14)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17)实验六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20)实验七土壤剖面观察 (24)实验八野外实习提纲 (29)实验九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挥发模拟实验 (31)实验十无机肥料的识别与鉴定 (33)实验十一水溶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模拟实验 (34)实验十二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 (35)实验十三作物营养诊断速测 (38)实验十四绿肥作物的栽培及生育习性田间观察 (42)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意义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如果取样不正确,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
它由于土壤的差异性和分析项目的多样性,因此取样的方法不同,代表的范围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取样方法。
二、采集方法与步骤1.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厘米,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采取次序,由下到上,这样可避免采取上层土样时,土块落下干扰下层。
每个样品(每层)需采一公斤。
特别注意采样深度记载不是按发生层深度,而是按实际采样深度,如土壤剖面的耕作层是0—30厘米,采样部位实际上是5—15厘米,记载以后者为准。
研究土壤发育剖面样品,不能在同一类型土壤与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壤上采取土样进行混合,只能每个剖面样品独立单独采取,独立分析,以免使土壤的差异在混合的过程中遇到掩盖。
土壤肥料教案-实验一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实验目的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是搞好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是否准确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可靠。
二、采集土壤样品的要求1、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特殊的采样部位,采样点分布要均匀、多点和随机,可采用蛇形采样法、对角线采样法和棋盘式采样法(P111 图实-1)。
2、采样深度根据化验目的决定采样深度,一般采集耕层0~20CM的土样。
3、采样时间根据化验目的决定采样时间。
如果调查随时出现的问题,可随时采样;为了制定施肥计划而测土,必须在收获后、施基肥前进行采样。
4、采土工具可用土钻或小铲进行采土,土钻垂直入土20CM处;用小铲采土,要先挖成一铲宽、20CM深的小土坑,然后从垂直面铲取一铲宽、1CM厚的土壤即可(P112图实—2)。
5、样品数量可反复用四分法去掉过多的土样,最后减少至0.5~1KG(P112图—3)。
三、仪器用具取土铲、塑料布、土壤袋、土壤筛、圆木滚、广口瓶、盛土盘、标签、铅笔。
四、实验步骤采样——物理分析——化学分析五、注意事项1、有些土壤成分需用新鲜土样,不能风干。
2、在过筛时,可借助研钵进行磨细。
3、如果要测定微量元素,在采样和处理过程中不能接触金属器具。
实验二土壤质地的判别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质地可以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提高土壤肥力和因土种植作物提供参考。
生产上,土壤质地可以通过手测法进行测定。
本实验目的要求掌握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的土粒有砂粒、粉粒和黏粒,土粒的大小、硬度、光泽、黏性等各不相同,根据手的感觉,可以大体上区分各级土粒的多少,进而判别出土壤质地类型。
三、仪器用具木板、圆木棍等。
四、实验步骤1、干测法2、湿测法五、注意事项1、手测法主要用于田间快速判别土壤质地类型。
2、对于大批样品的测定,至少应选取10%的土样量于室内采用比重计法(黏度分布仪法)测定,以校正手测法较大的误差。
实验三土壤含水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的重要肥力因素。
农田肥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肥料进行了施用实验,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试验地:选择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壤土的农田进行实验。
2. 作物:玉米。
3. 肥料:尿素、复合肥、有机肥、生物肥。
4. 实验工具:测土仪、施肥机、收割机、电子秤等。
三、实验方法1.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尿素组、复合肥组、有机肥组、生物肥组,每组设3次重复。
2. 施肥量:根据当地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尿素组施用纯氮150kg/hm²,复合肥组施用纯氮150kg/hm²,有机肥组施用有机肥3000kg/hm²,生物肥组施用生物肥3000kg/hm²。
3. 实验过程:(1)试验地整理:将试验地深翻30cm,平整土地。
(2)播种:于4月15日播种玉米,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株。
(3)施肥:分别在播种前、拔节期、抽雄期进行施肥。
(4)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管理措施进行田间管理。
(5)收获:于10月15日收获玉米,测定产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表1 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处理组玉米产量(kg/hm²)尿素组 10200复合肥组 10500有机肥组 9800生物肥组 10000由表1可知,复合肥组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10500kg/hm²,其次是尿素组,为10200kg/hm²,生物肥组产量为10000kg/hm²,有机肥组产量最低,为9800kg/hm²。
2. 肥料利用率分析表2 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处理组肥料利用率(%)尿素组 30.5复合肥组 32.0有机肥组 25.0生物肥组 28.0由表2可知,复合肥组的肥料利用率最高,达到32.0%,其次是尿素组,为30.5%,生物肥组肥料利用率为28.0%,有机肥组肥料利用率最低,为25.0%。
土壤肥料学实验
土壤肥料学实验
(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目的意义: 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以作为土壤水分管理, 如确定灌溉定额的依据。 在分析工作中,由于分析结果一般是以烘干土为 基础表示的,也需要测定湿土或风干土的水分含 量,以便进行分析结果的换算。
第十五页,共96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
2、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实验室一般采用酒精 烘烤法、酒精烧失法和烘干法。
二零一三年四月
第二十九页,共96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
I、土壤有机质测定
--重铬酸钾-外加热法
第三十页,共96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
(一) 目的意义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 力上的作用却很大,它不仅是土壤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磷的重 要来源,而且还是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土壤有机质的存在 对土壤中水、肥、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如结构性、耕性、保肥性和缓冲性等有着 积极、重要的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常作为土壤肥力水平 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环刀容积(100cm3)
第二十页,共96页
(四)配制营养液、移苗
1、栽培方式:水培。 2、原理:利用完全营养也与不完全营养液作为对照 来水培植物材料,通过对比可知某种养分对植物生长 的影响。 3、操作:(1)母液的配制; (2)营养液配制,不完全hoagland营养液; (3)水培。
第二十一页,共96页
(七)注意事项
(1)含有机质50g/kg者,称土样0.1g,含有机质20-30g/kg者,称 土样0.3g,少于20g/kg者,称土样0.5g以上。 (2)测定石灰性土壤样品时,必须慢慢加入浓H2SO4,以防止 由于CaCO3分解而引起的激烈发泡。 (3)消煮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极大,应严格控制电砂浴中三角瓶内 溶液沸腾时间为5分钟。 (4)消煮的溶液颜色,一般应是黄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 以绿色为主,说明重铬酸钾用量不足。若滴定时消耗的硫 酸亚铁量小于空白用量的三分之一,可能氧化不完全,应 减少土样重作。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3篇)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标1. 深入学习野外剖面点选择的基本原则,并依据这些原则确定调查剖面的具体位置。
2. 系统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及土层划分的基础知识;学习运用常用工具(如罗盘、剖面刀等)和科学方法对土壤剖面形态进行观察与详细记录。
3. 精通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样技术,包括环刀采样方法及其操作流程。
4. 通过对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进行挖掘和调查,分析其独特特征,丰富研究视角。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科研实践习惯,增强团队、班级及专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二、实习价值本实习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剖面的直观认识,开展野外调查工作,并为后续室内实验提供必要的原材料。
此次实习还有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土壤剖面的选择与土壤样品的采集鉴于班级内三个小组的研究主题相同,我们采取分组方式进行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挖掘,以覆盖更多研究维度,确保研究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果的广泛性。
四、样品的处理与分析1. 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因环刀采样限制,仅对部分土层进行原状土壤采样,并开展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工作。
2. 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含量测定(1) 对采集的各层土样进行筛分,分别通过1mm和0.25mm的筛孔,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2) 采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定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 土壤样品的pH值测定使用电位法对土壤样品的pH值进行精确测定。
4. 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测定通过稀释热法测定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
5. 土壤样品的质地测定运用比重法对土壤样品的质地进行详细分析。
五、实验结果分析具体实验结果请参考相关资料,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024年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二)____实习内容详述如下:一、深入掌握工程施工管理与技术管理1. 技术岗位职责与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严格执行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交底制度,确保每一道工序开展前均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并详细记录在技术交底记录中,作为土木实习报告的重要部分。
B277-土壤肥料学-土壤肥料学实验7-2014
实习目的:
1、观察并描述典型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通过实验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识别土壤的主要类型。
2、通过对绿地土壤人为干扰类型的识别,亲身感受人为踩踏、底土混入、机械压实等原因对土壤物理性质的不良影响。
3、主要对比观察人为干扰类型下城市扰动土的透气和不透气铺装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为今后独立从事园林绿化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实验内容
1、观察并描述典型暗棕壤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
2、观察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主楼西侧城市扰动土透气铺装的好处。
3、观察主楼西侧,水曲柳大树、林内水曲柳小,营养空间的概念。
4、观察并分析经济管理学院前路两侧柳树的不同长势情况。
深刻了解城市扰动土中通气铺装的好处。
5、观察并分析东北林业大学篮球场,不通气铺装导致胡桃楸和大杨树的生长状况。
6、东北林业大学六号楼前,不透气铺装与衰退的落叶松、油松情况…
问题:
1、城市扰动土的特点?
2、从哪些方面描述土壤的基本形态特征?
3、城市扰动土中透气铺装的好处?根据的实际情况,如何认识其好处。
4、。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引言: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土壤的性质、肥力以及肥料的选择和使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最适宜的肥料配比。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肥料——有机肥、化学肥和复合肥,以及三种不同的土壤样本。
2. 实验设计:将每种肥料分别与不同土壤样本进行配比,共计九组实验。
3. 实验操作:a. 将土壤样本分别装入不同的盆中,保持土壤湿润。
b. 按照肥料包装上的推荐用量,将不同肥料均匀撒在土壤表面。
c. 每组实验设置一个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肥料。
d. 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持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有机肥料的效果最好。
在所有实验组中,添加有机肥料的植物生长最为茂盛,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2. 化学肥料的效果次之。
添加化学肥料的植物生长也较好,但与有机肥料相比,植物的根系稍显薄弱,叶片颜色也不如有机肥料组的鲜艳。
化学肥料中的氮、磷、钾等元素能够迅速被植物吸收利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3. 复合肥料的效果相对较差。
添加复合肥料的植物生长较为一般,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呈现一定的黄化现象。
复合肥料中含有多种养分,但其成分可能不够均衡,导致某些养分过多或过少,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讨论与建议:1. 有机肥料是最佳选择。
本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对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最好,同时也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鼓励使用有机肥料,提倡有机农业的发展。
2. 化学肥料的使用要适度。
化学肥料虽然能够迅速满足植物的养分需求,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化学肥料时,应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和植物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比,避免过量施用。
3. 复合肥料的配方需要改进。
本实验中使用的复合肥料效果相对较差,可能是由于其配方不够均衡所致。
土壤肥料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土壤肥料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土壤肥力的形成、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掌握土壤养分的测定、肥料施用技术等基本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采集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田,采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耕作制度的土壤样品。
(2)样品采集方法:采用多点取样法,在每个采样点挖取土壤剖面,分别采集0-20cm、20-40cm、40-60cm土层样品。
(3)样品制备: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磨细、过筛,装入样品袋,标明采样地点、土层深度等信息。
2. 土壤养分测定(1)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2)全氮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3)有效磷测定:采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
(4)速效钾测定:采用醋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
3. 土壤肥力评价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肥力等级标准,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肥力评价。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有机质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2%,介于中等偏下水平。
2. 土壤全氮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全氮含量平均为0.09%,介于中等偏下水平。
3. 土壤有效磷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10.2mg/kg,介于中等水平。
4. 土壤速效钾含量:本次实验测定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00mg/kg,介于中等水平。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肥力等级标准,本次实验采集的土壤样品肥力评价结果为中等偏下。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养分测定、土壤肥力评价等基本技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次采集的土壤样品肥力水平中等偏下,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肥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例,以及土壤的适耕性和作物的生长发育。
在栽培作物时,需经常了解田间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状况,以便适时灌排,适时耕作,保证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要,达到高产丰收。
风干土壤样品中的水分为土壤中的吸湿水,其含量收受大气相对湿度的影响,不是土壤的一种固定成分,在计算土壤各种成分时,不包括水分。
因此一般不用风干土为计算基础,而用烘干土作为计算基础。
土壤农化分析时使用的土样一般为风干土,计算时就必须根据吸湿水的含量换算成烘干土。
一、实验原理通过一定条件下的热处理,风干土壤中所含的吸湿水以蒸汽形式离开土壤,根据烘干前后土样质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吸湿水的含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土样放在105-110 的烘箱中烘至恒定质量。
在此温度下,吸湿水都被蒸发,而一般土壤的有机质则不致分解。
二、仪器器皿铝盒烘箱干燥器天平药匙三、实验步骤1、取烘干后的铝盒一只,并称重W1;2、往铝盒中适量的风干土样(约5g左右),并称重W2;3、放入烘箱,在105-110下烘8h;4、取出,冷却,并称重W3。
四、结果计算吸湿水的质量 W2-W3土壤吸湿水含量(%)= ————————³100 = ————————³100烘干土的质量 W3-W1实验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水土比2.5:1)土壤的酸碱性反应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之一。
它一方面影响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测定土壤的PH值,可作为合理利用土壤和改良土壤的参考依据。
土壤pH测定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水土比例非常重要。
水土比例愈大,pH愈大,国际土壤学会规定水土比为2.5:1。
一、方法原理用水溶液提取土壤中水溶性的或代换性的氢离子。
应用pH计的电极(现在多为复合电极)插入悬浊液中的上清液,形成一原电池反应,测定该溶液的电位差,根据电位差计算出氢离子活度,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即为pH,可在pH计上直接读出pH值。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养分状况以及肥料的作用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熟悉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技术。
2、了解不同肥料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3、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包括耕地土壤、林地土壤等。
各种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作物种子,如小麦、玉米等。
2、实验设备电子天平烘箱酸度计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仪火焰光度计土壤筛玻璃棒、烧杯、量筒等玻璃仪器三、实验内容与方法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选定的采样区域,按照“S”形或棋盘式采样法,采集 0 20cm 深度的土壤样品。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去除杂质和石块,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
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风干,过筛,备用。
2、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土壤质地的测定: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计算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用酸度计测定土壤 pH 值。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
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用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
3、肥料肥效实验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单施氮肥、单施磷肥、单施钾肥、氮磷钾配施等。
将处理好的土壤装入花盆,播种作物种子,按照设定的施肥方案进行施肥。
在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色、分蘖数等。
收获作物后,测定作物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质地:经测定,实验土壤样品的质地类型为_____,其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
Sgztti土壤肥料学实验教案-农学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教师所在系:农学系讲授课程:土壤肥料学教师姓名:桂枝教师职称:讲师天津农学院教务处制天津农学院教案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学 分1总学时: 学时 讲 课: 学时 上 机: 学时 实 验: 28 学时 课程类别 (√ ) 理论课( ) 公共课( ) 必 修 课( ) 实验课(√ ) 专业课( ) 院级任选课( )授课年级三年级授课专业园艺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有关土壤、肥料和植物样品常用分析项目的分析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对有效磷、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等概念的理解;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索氏脂肪提取器等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各个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滴定中点的把握、指示剂的选用。
教材和参考书《土壤肥料学》 《植物营养与施肥》《土壤学实验指导》《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讲义》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 2 周 1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解章(节)名称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和保存课时 3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野外认土、采样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过程中任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引导二、学生课前准备对农学、土壤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三、课堂教学过程首先讲解野外采样、认土的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在野外讲究土壤剖面的的挖掘与观察描述;最后学生练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写实验报告:实验项目题目;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内容步骤(简写);实验注意事项(重点,包括实验操作中关键环节和自己的感悟)。
课后记本次实验课,是学生了解土壤的关键一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的形成、发展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质地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及
不同消煮时间对有机质测定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2、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3、分析不同消煮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二、实验意义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了解肥力情况,进行培肥,改变土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他不仅是土壤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如结构性、保肥性和缓冲性等有着积极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在于: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土壤团粒结构、透水性、持水量、通气、吸收量以及缓冲性等都决定于土壤有机质;它含有无数微生物活体,同时也是微生物的养分和能量的来源;分解有机物逐步释放各种元素和完全养分,不易缺素;腐殖酸对根系的发育有刺激作用;向土壤溶液、土壤空气和大气供应二氧化碳;有机酸在颇大程度上影响母质的化学风化过程,如对磷、铝、钾、镁等化合物由难溶性矿物的成分中转移到土壤溶液中的作用就会加强,容易被根系吸收。
因此,测定土壤有机质,分析不同土质以及不同煮沸时间对其影响,有助于对土壤肥力大的了解,可以为合理施肥提供重要依据。
三,实验原理
在加热条件下,用稍过量的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标准硫酸亚铁滴定,由所消耗标准硫酸亚铁的量计算出有机碳量,从而推算出有机质的含量,其反应式如下:
2K2Cr2O7+3C+8H2SO4 2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O7+7FeSO4+7HSO4 K2SO4+Cr2(SO4)3+3Fe(SO4)3+7H2O 用Fe2+滴定剩余的CrO72-时,以邻啡罗啉(C12H8N2)为氧化还原剂,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变色过程如下:开始时溶液以重铬酸钾的橙色为主,此时指示剂在氧化条件下,呈淡蓝色被重铬酸钾的橙色掩盖,滴定时溶液逐渐呈绿色(Cr3+)近终点时变为灰绿色。
当Fe溶液过量半滴时,溶液则变为棕红色,表示颜色已到终点。
四、材料、试剂、仪器用具
材料:两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稻田土和腐殖质土)
试剂:0.8000mol/L( 1/6 K2Cr2O7溶液),浓硫酸,邻啡啰啉指示剂,0.1mol/L FeSO4溶液。
仪器用具:硬制试管、远红外消毒器、分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漏斗、三角瓶、量筒、草纸或卫生纸。
五、实验步骤(重铬酸钾容量法)
1、准确称取通过0.25mm 筛孔的两种不同质地的风干土样各8份(即4个时间梯度的实验组,每个时间梯度2份土样,见表1),每份0.3g (精确到0.0001g ),分别放入干燥的硬质试管中,加入0.8000mol/L( 1/6 K2Cr2O7溶液)5.00毫升,然后用移液管加入浓硫酸5ml ,小心摇匀,放上小漏斗将试管插入铁丝笼中。
2、预先将远红外消毒器加温到180-185℃,然后将带试管的铁丝笼插入消毒器内,待试管内溶液沸腾时计时,分别记2min 、5min 、8min 、11min ,取出试管,稍冷,擦去试管外油液。
消煮过程中,热浴锅温度应保持在170-180℃。
3、冷却后将试管内溶物用蒸馏水小心无损地从试管中洗入250ml 三角瓶中,使瓶内体积为50ml 左右,然后加入邻啡罗啉指示剂3-5滴,用0.1mol.L-1硫酸亚铁溶液滴定,颜色由绿色突变到棕红色为终点。
4、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以无土试管做空白实验,每份土样对应一个空白。
六、结果计算
土壤有机碳(%
式中:C -0.8000 mol ·L-1(1/6 K2Cr2O7)标准溶液的浓度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入的体积(ml )
V0-空白滴定用去的FeSO4的体积(ml )
V -样品滴定用去的FeSO4的体积(ml
0.003-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
1.1-氧化校正系数
七、药品配制
1、0.8000mol/L(1/6 K2Cr2O7)标准溶液:将K2Cr2O7(分析纯)先在130℃烘干3-4小时,称取39.2250克,在烧杯中加蒸馏水400ml溶解(必要时可以加热促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至1L。
2,、0.1mol/L FeSO4溶液:称取化学纯FeSO4·7H2O 56克,加入3 mol/L硫酸30ml溶解,加水稀释定容至1L,摇匀备用。
3、邻啡啰啉指示剂:称取硫酸亚铁0.695克和邻啡啰啉1.485克溶于100毫升水中,此时试剂与硫酸亚铁形成棕红色络合物。
八、注意事项
1、土壤含有机质50g.kg-1以上者,称取样品0.1g,20-40 g.kg-1 者称0.2-0.3g,低于20g.kg-1者称0.5g,以减少误差。
2、消煮时的温度要严格控制在170-180℃,温度计不要触及锅底。
消化时的油液面应比管内液面稍高一点。
3、消煮好的溶液应是黄色,或者黄中带绿色,如呈绿色,应弃去重做。
在滴定样品时,消耗硫酸亚铁的量不应少于空白的1/3,否则也要重做。
4、要待溶液冷却后,再加指示剂,然后滴定。
九、参考文献
[1] 邵敏. 不同消解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2] 钱宝,刘凌,肖潇.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对比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3] 刘云香. 土壤有机质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J]. 农村科技. 2007(06)
[4] 孟爽,李绍峰.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操作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14)
[5] 马爱生,张英利. 土壤有机质测定的计算公式说明[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3(01)
[6] 钱淑萍,武文津.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讨论[J]. 新疆农业科技. 1997(06)
[7] 杨冬雪,金芳澄. 直接加热消解法测定土壤底质中的有机质[J]. 中国环境监测. 1999(03)
[8] 代东明. 土壤有机质测定中硫酸亚铁(或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标定方法的选择建议[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01)
[9] 李晓宇. 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防护林科技. 2011(03)
[10] 杨乐苏.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加热条件的改进[J]. 生态科学. 2006(05)
[11] 李海玲.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