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5.7向心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教案
《向心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选用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六节教材分析:本节“向心力”的教学是继“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之后第三次关于圆周运动的教学,前两次是对圆周运动的描述,即研究其运动学方面的内容,而本节则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因,这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才更加完整。
向心力的教学是遵循先进行理论分析,再进行实验验证的顺序。
在前一节,教材从理论的角度给出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及计算公式。
到了本节,教材从理论角度出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
理论的推导需要实验的验证,实验应该尽量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使用通用的器材来完成验证实验,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身边,对科学产生亲近感。
教材中使用圆锥摆来完成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这容易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很容易理解向心力是按照效果命名的,是由其他性质的力提供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在直线运动中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对物体的运动,但还未在圆周运动中使用牛顿运动定律,通过这一节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圆周运动中力与运动的关系,遵守的仍然是牛顿运动定律。
向心力这部分内容对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学生在学到这部分内容时都感觉很抽象。
在前一节,学生尝试探究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与表达式,因此在这一节中如果能做好验证向心力公式的实验,将对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起极大的帮助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重点:实验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难点: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是由其他性质的力提供的四、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2、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2、会测量、分析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果,体会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树立实验与理论相辅相成、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观五、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思考每组学生发一个系有细绳的小球,让学生抓住绳子一端,让小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物理57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五章曲线运动5.7 向心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3.结合向心力理解向心加速度4.理解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5.从受力分析来理解向心加速度,加深对牛顿定律的理解。
6.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7.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9.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3.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单纯从运动学角度用公式t v v a t 0-=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v a R a Rv a ωω===或或22,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始终指向圆心。
于是我们把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又称作向心加速度。
师:今天我们将结合物体受力从动力学角度用公式m Fa =来研究向心加速度。
师:现在我们已知知道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特点,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有什么特点?生:根据公式m Fa =,我们知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应该是v m R m Rv m ma F ωω或或22==,方向总是与速度垂直指向圆心。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向心力教案
向心力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具体“做一做”来理解公式的含义.2.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及一般曲线运动的各自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向心力上的应用.2.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教学难点1.圆锥摆实验及有关物理量的测量.2.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摆等实验设备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新课教学]一、向心力[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向心力”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 2.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列举并分析实例,体会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交流与讨论]师:请同学们交流各自的阅读心得并进行相互间的讨论.生:用手枪一个被绳子系着的物体,使它做圆周运动,是因为绳子的力在拉着它.一旦绳子断了,小球就会飞出去.生:月球之所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在“拉”着它.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突然不受力了,结果物体沿直线飞出去的现象?生:我自己做过这个实验:用手抡一个被绳子系着的物体,使它做圆周运动,一旦绳子断了,小球就会飞出去.生:本章第一节中,砂轮上的砂粒被刀具碰掉后,沿切线方向飞出去的现象.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有加速度,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而我们知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下面请同学们把刚才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出的向心力的表达式展示出来.投影学生推出的向心力表达式:FN =mv2/r , FN=mrω2点评:学生的思维在于老师的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在于老师的调动.通过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与探究]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实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1.实验器材有哪些?2.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如何保证小球在水平面内做稳定的圆周运动,测量哪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4.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找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听取学生的见解,点评、总结.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发现并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评:让学生亲历实验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师听取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可靠性作出评估.[交流与讨论]生:实验的过程中,多项测量都是粗略的,存在较大的误差,用两个方法得到的力并不严格相等.生:通过实验我们还体会到.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具有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它是效果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圆锥摆实验中,向心力是小球重力和细线拉力的合力,还可以理解为是细线拉力在水平面内的一个分力.生:数圈数测时间时,要从零开始数起.生:我有一个改进的实验,不知是否可行,其装置如图6.7—1所示,让小球在刚好要离开锥面的情况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我认为利用该装置可以使测量值减少误差.师:同学们能积极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很好.至于该方案效果如何,老师没有做过,这里也不敢妄下结论,还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进行比较性的研究,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实验结论.点评:新课程理念强调,老师不一定要能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但老师要起到一个引导者、一个领路人的作用.[课堂训练]说明以下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师生互动)1.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2.火星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3.在圆盘上放一个小物块,使小物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小物块受几个力,向心力由谁提供.参考答案1.解析: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竖直方向小球不运动,故重力、支持力合力为零,那么水平方向上的匀速圆周运动由水平面上的绳的拉力来提供.2.解析:火星和太阳间的万有引力提供火星运转的向心力.3.解析: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点评:通过实例分析,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堂分组实验]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自己感受向心力的大小.学生按照“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介绍,独立操作,在实验中去体验.点评: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师:在刚才“做一做”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抡绳子来调节沙袋速度的大小,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疑问:难道向心力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我刚才做实验时发现,当我的手保持不动时,沙袋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只有当我的手在动时,沙袋的速度才能改变,所以不能.但具体细节我还没有搞清.生:刚才XXX同学的发现我也体会到了,我认为手不动时,绳子的拉力和沙袋运动的速度方向垂直,故沙袋的速度不变.而当手动时,绳子的拉力和沙袋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垂直,此时可以把拉力分解为沿速度方向和垂直于速度方向的两个分力,其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分力提供沙袋所需的向心力,并不改变沙袋的速度大小;而沿速度方向的分力产生的加速度使沙袋的速度发生了改变.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得很好,实际上这些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进一步地认真总结,细细体会。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教学目标:1. 了解向心力的定义及作用;2. 理解向心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难点: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2. 实验器材:旋转仪、拉力计、绳子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旋转的物体,引出向心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讲解向心力(15分钟)1. 向心力的定义:向物体中心的力称为向心力,是一种使物体沿曲线运动的力;2. 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使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与加速度有关;3. 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表达,即F=ma,可以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4. 向心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通过拉力计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测量向心力的大小;2. 让学生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向心力的大小和加速度;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
四、总结与小结(10分钟)总结向心力的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向心力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好下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物理:5.7 向心力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5.7 向心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3.结合向心力理解向心加速度4.理解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与向心力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5.从受力分析来理解向心加速度,加深对牛顿定律的理解。
6.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7.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8.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9.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3. 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 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单纯从运动学角度用公式t v v a t 0-=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v a R a Rv a ωω===或或22,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始终指向圆心。
于是我们把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又称作向心加速度。
师:今天我们将结合物体受力从动力学角度用公式m F a =来研究向心加速度。
师:现在我们已知知道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的特点,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有什么特点?生:根据公式m Fa =,我们知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应该是v m R m Rv m ma F ωω或或22==,方向总是与速度垂直指向圆心。
高一物理必修二5.7《向心力》教案(人教版)
2.向心加速度:
(1)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 ______变形可得a向= ______ = ______ = ______.
(2)方向: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_______.
3.匀速圆周运动:
C.向心力是一个恒力D.向心力的大小一直在变化
2.指出下列各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
(1)绳系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2)小物体随水平面内匀速转动的圆盘一起运动.
(3)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使小球
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4)用细线吊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
小球由于细线的牵引而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方向沿_____指向________.
(3)向心力的大小:
①实验感知:在一根结实的细绳的一端拴一个小物体,抡动
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手拉绳的力提供小球运动的
向心力.可以发现:在半径和小物体的质量不变的情况下,
小物体转得越快(角速度ω越大)时,需要的拉力越______;在半径和角速度不变时,小物体的质量越大,需要的拉力越______;在小物体的质量和角速度不变时,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大,需要的拉力越______.
(1)运动特征:从速度的角度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属于_______运动;
从加速度的角度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属于__________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不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加速度、合力特点: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内容、形式、过程)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节向心力(B级)一、设计思想: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外力,它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还外加一个向心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定义向心力的概念,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表达式。
通过学生使用圆锥摆分组实验探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验证了向心力表达式,更有力的说明了实验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教学中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必要时做出指导。
实验中鼓励学生敢于动手,严谨、细致、耐心地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小组之间讨论与交流,归纳结论。
最后把曲线运动分割为许多很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圆周运的一部分。
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一般运动曲线,渗透了用极限方法处理问题的思想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2、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3、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4、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的表达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和感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
2.先猜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再进行实验探究。
3.通过演示实验,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力的公式。
4.把曲线运动分割为许多很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圆周运的一部分。
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一般运动曲线,渗透了用极限方法处理问题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使用圆锥摆分组实验的形式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和探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5章曲线运动《向心力》教学设计.doc
《向心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
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向心力概念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屮供求关系,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判断计算。
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理解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为合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知识回顾: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是如何定义的?其方向、物理意义、表达式是什么?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的总是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变化。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3.向心加速度大小:V2十2a n = y或a n=①厂问题:②哪来的?即②是如何产生的?(二)情景引入:展示学习目标,出示人造地球一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图片问题1: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回答:(1)、地球绕太阳近似做什么运动?(2)、为什么地球绕太阳做这种运动,地球为什么没有飞出去?问题2:轻绳栓一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且求出合力。
学生冋答:凡与G平衡,合力为F, F即提供圆周运动的力。
2.认识向心力请同学们在总结归纳上面问题的基础上,给出向心力的定义、方向、大小、特点及作用效果。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用Fn 表示)(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发生变化遑一变力)(3)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和速度方向垂直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个力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向心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向心力》教学设计——《向心力》传授设计一.前期剖析(必“向心力”是人民教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平庸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修)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第六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一节向心力的概念课,是圆周运动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要害,学好这部分知识,既让学生明白了牛顿运动定律同样适用于剖析曲线运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打下基础。
课本的编排思路特殊明白,先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领会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定义向心力的概念,讨论了向心力的性质和特点,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加快度表达式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明白,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工具引起的困难,确保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分组学生实验。
另一方面,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实验会拉近科学与学生的隔断,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对科学产生密切感。
然后让学生在更一般、更广阔的背景下明白圆周运动和曲线运动。
最后,设置了“做一做”栏目,议决体验性实验,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明白,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此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运动和用牛顿运动定律办理相关标题,并议决前一节的学习,已经从数学的角度初步完成了向心加快度的推导,对向心加快度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明白。
但是由于阅历或者思维定势,往往以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在对物体受力剖析的时候多剖析了一个向心力,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向心力的体验不敷,所以在传授历程中要多设计体验性的实验,让学生切身去感受,去体验向心力的存在及来源;别的由于向心加快度本身从理论上推导得出的,而本节连续从理论的基础上推出向心力表达式,学生对向心力表达式是否接纳或者完全接纳本来还是要打问号的,因此特殊有必要议决实验对表达式加以验证,最好是能够做到比较准确的验证,而不是粗略的验证。
这样做不仅办理了学生对表达式的疑虑,而且还从另一个方面使学生能感受到牛顿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圆周运动,有利于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深化理解。
高中物理5.7向心力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节向心力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物理意义。
2、了解变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受力情况。
3、了解研究一般曲线运动采用圆周运动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过程与方法1、自觉地将牛顿第二定律从直线运动迁移到圆周运动中去。
2、将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结合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应用到非匀变速圆周运动的曲线运动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2、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
3、力的作用效果是,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方向成锐角时,物体将做,成钝角时物体将做。
1、向心力(1)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加速度,是由于物体受到了指向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2)大小:F= = = = 。
(3)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向心力是力。
(4)向心力是以力的命名的,它可以是任何性质力。
2、实验验证(1)实验目的:(2)实验装置:(3)需要测量的量:(4)需要的公式: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1)变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F可以分解为两个的力:跟圆周相切的分力F t和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F n。
如图所示,其中F t产生圆周方向的加速度,称切向加速度,改变物体速度的;而分力F n产生指向的加速度,称向心加速度,改变物体速度的。
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圆周运动,仅有向心加速度的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
(2)一般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既不是也不是,可以把曲线分割成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小段可看成。
圆弧弯曲程度不同,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这样质点沿一般曲线运动时,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探究一】认识向心力1、举几个生活中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
2、思考并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出去。
3、回顾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内容。
结论:向心力概念及表达式:针对练习:课后问题与练习1T,3T。
【探究二】实验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阅读课本P20实验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器材有哪些?2、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如何保证小球在水平面内做稳定的圆周运动,测量哪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4、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5、你还能想到哪些更易操作的方法来更准确验证?【探究三】理解向心力1、对下列情景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在图中标上。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第1篇目录TOC o “1-3“ u 教学内容 PAGEREF _Toc393782737 h 1一、教学任务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8 h 1教材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9 h 1三维教学目标 PAGEREF _Toc393782740 h 1教学重点、难点 PAGEREF _Toc393782741 h 2二、学情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42 h 2三、教法学法 PAGEREF _Toc393782743 h 2教学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4 h 2学习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5 h 2四、教学过程 PAGEREF _Toc393782746 h 3新课引入 PAGEREF _Toc393782747 h 3新课讲授 PAGEREF _Toc393782748 h 3巩固练习 PAGEREF _Toc393782749 h 5课堂小结 PAGEREF _Toc393782750 h 5拓展提高 PAGEREF _Toc393782751 h 5课后思考 PAGEREF _Toc393782752 h 6板书设计 PAGEREF _Toc393782753 h 6五、教学特色 PAGEREF _Toc393782754 h 6《向心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向心力【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第六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一、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分析《向心力》一节第五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人教版必修2高一物理教学教研调研公开课《向心力》教学设计
5.6 向心力安徽中加学校吴金华【教材分析】本节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
《向心力》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了学习《向心力》前面已有很多知识铺垫,如:描述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物理量,包括向心加速度。
这是前,那么后呢?学好本节可以为下一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部分及万有引力知识做必要准备,所以本节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要内容【学情分析】1.学生需求分析:学生无须参加高考,所需求的是会考要求。
针对这一要求,可将部分知识点从略或舍去(如:非匀速圆周运动)。
尽量将简单的内容分析透彻,是学生易于接受。
2.学生掌握水平分析: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
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明白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并不理解其原因,为什么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是什么力来改变物体的这种运动状态,这个力有何特点?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法分析】1.从硬件配备来看:小班教学为学生自主实验提供条件。
故,在课程教学中,可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实验。
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去主动思考。
令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与自主实验相结合,让课堂增添生气与乐趣。
电子白板的出现无疑是对物理教学的一大提升,这一点,可从受力分析中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运动物体的受力分析,可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操作。
较以往的被动显示来看,更生动。
它在具备ppt课件的直白与便捷的同时,更具备传统黑板书写的亲和力。
2.从知识内容来看: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是教材所用的方法,学生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本节让学生认识实例:用细线系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对于向心力概念的学习,应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殊力,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改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向心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向心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向心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2、会分析向心力的3、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
4、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表达式5、初步了解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原理。
会测量、分析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
6、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身边的事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物理知识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使用。
3、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及一般曲线运动的各自特点。
4、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演示实验,体现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课堂主人的理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习惯,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分析向心力的,能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向心力的分析。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准备:向心力演示仪、圆锥摆、小球、细绳六、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已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上学期已对牛顿第二定律深入的学习,因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向心力的概念,这种认识层层递进,但由于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学习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将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七、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后一的天体运动和高二阶段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难度就会降低。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从运动和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向心力的概念,接着又从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向心力的数学表达式,为了进一步理解向心力公式,用实验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使学生感受理论与实践是相结合的,理论知识自于实践,可以用实验去证明,最后由特殊到一般地哲学思想,让学生轻松学习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 向心力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向心力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案:向心力7向心力整体设计向心力就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contribution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导入向心力就是教材所用的方法,这与以前的先自学向心力再自学contribution加速度有所不同.学生对于向心力的认知不是很确切,本节重点注重了向心力的认知及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促进作用.而向心力概念的自学,应当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就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定力,而是搞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发生改变.本节的难点就是运用向心力、contribution加速度科学知识表述有关现象,处置有关问题.在自学时可以使学生重新认识实例:用细线系则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搞匀速圆周运动或是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体验或观测,从而导入向心力概念.教学重点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及应用.教学难点向心力的来源.时间精心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知向心力的概念.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3.可以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科学知识分析和探讨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心力概念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2.体会物理规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就是化解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3.通过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学习,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工作细杆、细绳(2)、小球、直尺、秒表、盛水的透明小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知道了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观测下面几幅图片,并根据图搞水流星实验,使学生自己体验实验中力的变化,考虑一下为什么搞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沿着直线掉下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前三幅图可以看出物体之所以没有沿直线飞出去是因为有绳子在拉着物体,而第四幅图是太阳系各个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是由于太阳和行星之间有引力作用,是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使各个行星绕太阳在做圆周运动.如果没有绳的拉力和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那么这些物体就不可能做圆周运动,也就是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力,这个力拉着物体使物体沿着圆形轨道在运动,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向心力.备考引入复习旧知1.contribution加速度:搞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作contribution加速度.2.表达式:an=v2r=rω.2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ma.推进新课一、向心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具有相同的方向,都指向圆心,而且物体是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因此我们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向心力的大小为:fn=man=m实验探究模拟实验(检验上面的推论式):研究向心力跟物体质量m、轨道半径r、角速度ω的定量关系.实验装置:向心力模拟器v2r=mrω2=mr(2?t)2.演示:摇动手柄,小球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①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ω、r一定,挑两球并使ma=2mb,观测:(学生读数)fa=2fb,结论:向心力f∝m.②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m、ω一定,取两球使ra=2rb,观察:(学生读数)fa=2fb,结论:向心力f∝r.③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m、r一定,并使ωa=2ωb,观测:(学生读数)fa=4fb,结论:向心力f∝ω2.归纳总结: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但不能由一个实验、一个测量就得到定论,实际上要进行多次测量,大量实验,但我们不可能一一去做.同学们由刚才所做的实验得出:m、r、ω越大,f越大;若将实验稍加改进,如教材中所介绍的小实验,加一弹簧秤测出f,可粗略得出结论(要求同学回去做).我们还可以设计很多实验都能得出这一结论,说明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结论.测出m、r、ω的值,可知向心力大小为:f=mrω.二、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原理:如图所示,使细绳转动助推小球搞圆周运动,逐渐减小角速度直至绳刚好拉直,用秒表测到n转回的时间t,排序出来周期t,根据公式排序出来小球的角速度ω.用刻度尺测到圆半径r和小球距悬点的直角高度h,排序出角θ的正弦值.向心力f=mgtanθ,测到数值检验公式mgtanθ=mrω.22课堂训练1.以下关于向心力的观点中,恰当的就是()a.物体由于搞圆周运动产生了一个向心力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为其所受的合外力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不变d.向心加速度决定向心力的大小2.存有长短相同、材料相同的同样厚薄的绳子,各拴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扁平水平面上搞匀速圆周运动,那么()a.两个小球以相同的线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b.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c.两个球以相同的周期运动时,短绳易断d.不论如何,短绳易断3.a、b两质点均搞匀速圆周运动,ma∶mb=ra∶rb=1∶2,当a转回60转时,b刚好转回45转回,则两质点所受到向心力之比是多少?参考答案:1.b2.b3.解答:设在时间t内,na=60转,nb=45转,质点所受的向心力f=mωr=m(f∝mn2r所以fafb?manarambnrb2b222?nt)r,t相同,2126045221249.探讨交流1.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大家讨论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圆周运动中是哪些力在提供向心力.强调:向心力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作为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它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凡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不管是属于哪种性质的力,都是向心力.2.由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知,物体必定受到一个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外力促进作用,匀速圆周运动就是一种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再分外力的方向有何特点呢?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不变,方向始终垂直半径,说明合外力不会使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只改变速度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问题:前面我们自学了加速度,搞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现在我们又自学了contribution加速度,那么contribution加速度与否也发生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探讨交流根据刚才我们的实验(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实验)可知,向心加速度并不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而是在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我们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感受到,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我们对物体施加的力就不能保持始终指向圆心,而是与向心力的方向有一个角度.根据力f产生的效果可以把力f分解成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一个是指向圆心的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向心力;另一个是沿圆周的切线方向的分力,这个力沿圆周切线方向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使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大.因此这个运动不能是匀速圆周运动,而是变速圆周运动.也就是说变速圆周运动既有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还有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加速度,称为切向加速度.搞变速箱圆周运动的物体难以承受的力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对于这样的运动尽管曲线的各个地方的弯曲程度不同,我们在研究时可以把这条曲线分成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是一段圆弧.这些圆弧的弯曲程度不同,可以表示为有不同的半径,这样在分析质点运动时,就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问题了.通常的曲线可以分成很多大段,每段都可以看做一小段圆弧,各段圆弧的半径不一样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钉两个钉子a和b,相距20cm.用一根长1m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钉子a上.开始时球与钉子a、b在一条直线上,然后使小球以2m/s的速率开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n,那么从开始到绳断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解析:球每转回半圈,绳子就遇到不做为圆心的另一个钉子,然后再以这个钉子为圆心搞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半径就增大0.2m,但速度大小维持不变(因为绳对球的拉力只发生改变球的速度方向).根据f=mv2/r言,绳每一次碰钉子后,绳的拉力(向心力)都必须减小,当绳的拉力减小至fmax=4n时,球搞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min,则存有fmax=mv2/rmin22rmin=mv/fmax=(0.5×2/4)m=0.5m.绳第二次碰钉子后半径减至0.6m,第三次碰钉子后半径减至0.4m.所以绳子在第三次遇到钉子后被折断,在这之前球运动的时间为:t=t1+t2+t3=πl/v+π(l-0.2)/v+π(l-0.4)/v=(3l-0.6)π/v=(3×1-0.6)×3.14/2s=3.768s.答案:3.768s说明:需注意绳碰钉子的瞬间,绳的拉力和速度方向仍然垂直,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绳的拉力随半径的突然减小而突然增大.2.如图所示,水平旋钮的中心有个直角大圆筒,质量为m的物体a放到旋钮上,a至直角筒中心的距离为r.物体a通过轻绳、并无摩擦的滑轮与物体b相连,b与a质量相同.物体a与旋钮间的最小静摩擦力就是正压力的μ倍,则旋钮旋转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物体a就可以随盘旋转?解析:由于a在圆盘上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外力必然指向圆心,而其中重力、支持力平衡,绳的拉力指向圆心,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半径或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当a将要沿盘向外滚时,a难以承受的最小静摩擦力指向圆心,a的向心力为绳的拉力与最小静摩擦力的合力,即f+fm′=mω12r①由于b恒定,故f=mg②由于最小静摩擦力就是压力的μ倍,即为fm′=μfn=μmg③由①②③解得ω1=g(1??)/r当a将要沿盘向圆心滚时,a难以承受的最小静摩擦力沿半径向外,这时向心力为:f-fm′=mω2r④由②③④得ω2=g(1??)/r.故a随盘一起旋转,其角速度ω应当满足用户g(1??)/r答案:g(1??)/rg(1??)/rg(1??)/r.2课堂小结1.向心力来源.2.匀速圆周运动时,仅有contribution加速度.同时具备contribution加速度和轴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变速箱圆周运动.3.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所以不是匀变速┰硕.布置作业教材“问题与练”第1、3题.板书设计7.向心力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2.表达式:fn=man=mv2r=mrω2=mr(2?t)23.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4.向心力由物体所受的合力提供活动与探究课题:讨论汽车在过弯道时为什么要减速,不减速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让你设计弯道你应该怎么设计,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过程:用汽车模型(最出色用遥控小汽车,以便于方向的发生改变)或其他工具演示汽车在过超车时,为何必须失速.若不失速必须怎么办.通过实际操作,找出最合适的方法,并展开理论分析.习题揭秘1.解答: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ω2r=(2?t)r?(22?3.14365?24?3600)×1.5×10m/s=5.95×10m/s2112-52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f=ma=6.0×1024×5.95×10-5n=3.57×1020n.2.答疑: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此小球的向心力就是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更多的.3.解答:(1)向心力f=mω2r=0.10×42×0.10n=0.16n.(2)我同意甲的观点,因为物体的受力为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所以再分外力即为为静摩擦力.另外,物体相对于圆盘的运动趋势就是沿半径方向向外,而不是向后,故乙的观点就是错误的.4.解答:根据机械能守恒有不论钉子钉在何处,小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都是相等的,而在碰钉子前和碰钉子后的区别就是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由o点移到a点,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一样.设碰钉子后细绳的拉力为t,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g=mv2r.可以看出,当r越小时,细绳的拉力t越大,即当细绳与钉子互不相让时,如果钉子的边线越紧邻小球,绳就越难割断.5.解答:我认为正确的是丙图,因为如果将力f分解为沿切线和垂直于切线的两个方向,由于汽车是沿m向n的方向上做减速运动,则只有丙图是符合的.设计评测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在教学设计时尽量采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易于帮助学生理解.本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自感受拉力的变化,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向心力教学设计
向心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知道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过程与方法:从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出向心力公式,并通过圆锥摆实验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通过教材上“做一做”中的实验,得到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及一般曲线运动的各自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上的应用.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会确定轨道平面、圆心及向心力.教学难点:1.如何确定向心力以及影响向心力的因素.2.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得到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物体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做向心力。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新课教学]一、向心力A.向心力的大小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向心力”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并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2.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请同学们把刚才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出的向心力的表达式展示出来.投影学生推出的向心力表达式:F N=mv2/rF N=mrω2[课堂训练]例题:长为l =40cm的细绳,一端拴一个质量m=0.20kg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内绕绳的另ω=5.0 rad/s,求绳对小球的拉力多大?B.向心力的方向问:我们刚才在圆周运动中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了向心力的大小的表达式,而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哪里?教师指引性地给出结论: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有加速度,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而我们知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C.向心力的作用效果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向心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引导)大家可以猜想一下,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力了,物体会怎么运动?(可以鼓励同学用手边的东西做小实验,例如转动钥匙绳)对刚才同学们的答案进行分析总结并做出评价,指出这样的情况下,物体会远离圆心飞出去。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向心力教学设计
向心力教学设计【摘要】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不沿直线飞去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即向心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2.体验向心力的存在,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3.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计算简单情景中的向心力。
4.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理解向心力表达式。
5.初步了解“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原理。
6.会测量、分析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
【关键词】向心力研究向心力验证向心力公式【知识对比】【课时安排】1课时—、向心力【问题导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呢?【情景引入】月球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
一根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的向心力是靠绳子的拉力和重力共同提供的;一个木块放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作圆周运动,木块的向心力是靠转台对它的静摩擦力提供的。
那么什么是向心力呢?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必须有力的作用才会产生加速度,因此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也必须有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每时每刻都指向运动轨迹的圆心,因此取名向心力。
其大小为:22v F m a m m R Rω=⋅==⋅⋅ 向心力是以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并不是一种新的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或摩擦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来说,其向心力就是它所受的合力。
板书:1.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也必须有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每时每刻都指向运动轨迹的圆心,因此取名向心力。
2.大小:22v F m a m m RR ω=⋅==⋅⋅ 3.方向:每时每刻都指向运动轨迹的圆心,与运动速度方向垂直4.理解:应该指出的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公式虽然是从匀速圆周运动推得的,但因为0t ∆→,因此,它们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
因为在很短一段时间内的变速运动可以看作匀速运动,这个思想我们在前面已经用到过。
一般圆周运动的处理办法:绳子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的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如果小球在下图所示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那么它此时的向心加速度就是2vR .将它所受的重力mg 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和半径方向进行正交分解2cos n v T mg m ma Rθ-== sin mg ma τθ=二、研究向心力【问题导学】向心力演示仪研究向心力,当研究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向心力整体设计向心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向心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引入向心力是教材所用的方法,这与以前的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有所不同.学生对于向心力的理解不是很清楚,本节重点突出了向心力的理解及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而向心力概念的学习,应及时强调指出,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而不是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它不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以外的特殊力,而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沿着半径指向圆心,它的方向时刻改变.本节的难点是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处理有关问题.在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实例:用细线系着的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或是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或观察,从而引入向心力概念.教学重点向心力概念的建立及计算公式的得出及应用.教学难点向心力的来源.时间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3.会根据向心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分析和讨论与圆周运动相关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向心力概念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2.体会物理规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略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途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3.通过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概念的学习,认识实验对物理学研究的作用,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细杆、细绳(2)、小球、直尺、秒表、盛水的透明小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知道了什么是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并根据图做水流星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实验中力的变化,考虑一下为什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没有沿着直线飞出去而是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前三幅图可以看出物体之所以没有沿直线飞出去是因为有绳子在拉着物体,而第四幅图是太阳系各个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是由于太阳和行星之间有引力作用,是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使各个行星绕太阳在做圆周运动.如果没有绳的拉力和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那么这些物体就不可能做圆周运动,也就是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力,这个力拉着物体使物体沿着圆形轨道在运动,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向心力.复习导入复习旧知1.向心加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2.表达式:a n =r v 2=rω2.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ma.推进新课一、向心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具有相同的方向,都指向圆心,而且物体是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因此我们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向心力的大小为:F n =m a n =m R v 2=m rω2=mr(T2)2.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验证上面的推导式):研究向心力跟物体质量m 、轨道半径r 、角速度ω的定量关系. 实验装置:向心力演示器演示:摇动手柄,小球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①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ω、r 一定,取两球使m A =2m B ,观察:(学生读数)F A =2F B ,结论:向心力F ∝m.②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m 、ω一定,取两球使r A =2r B ,观察:(学生读数)F A =2F B ,结论:向心力F ∝r.③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m 、r 一定,使ωA =2ωB ,观察:(学生读数)F A =4F B ,结论:向心力F ∝ω2.归纳总结: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半径成正比,与角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但不能由一个实验、一个测量就得到定论,实际上要进行多次测量,大量实验,但我们不可能一一去做.同学们由刚才所做的实验得出:m 、r 、ω越大,F 越大;若将实验稍加改进,如教材中所介绍的小实验,加一弹簧秤测出F ,可粗略得出结论(要求同学回去做).我们还可以设计很多实验都能得出这一结论,说明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结论.测出m 、r 、ω的值,可知向心力大小为:F=mrω2.二、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原理:如图所示,让细绳摆动带动小球做圆周运动,逐渐增大角速度直到绳刚好拉直,用秒表测出n 转的时间t ,计算出周期T ,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球的角速度ω.用刻度尺测出圆半径r 和小球距悬点的竖直高度h,计算出角θ的正切值.向心力F=mgtan θ,测出数值验证公式mgtan θ=mrω2.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产生了一个向心力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为其所受的合外力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不变D.向心加速度决定向心力的大小2.有长短不同、材料相同的同样粗细的绳子,各拴着一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 )A.两个小球以相同的线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B.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运动时,长绳易断C.两个球以相同的周期运动时,短绳易断D.不论如何,短绳易断3.A 、B 两质点均做匀速圆周运动,m A ∶m B =R A ∶R B =1∶2,当A 转60转时,B 正好转45转,则两质点所受向心力之比为多少?参考答案:1.B 2.B3.解答:设在时间t 内,n A =60转,n B =45转,质点所受的向心力F=mω2R=m(tn π2)2·R ,t 相同,F ∝mn 2R 所以94214560212222=⨯⨯==B B B A A A B A R n m R n m F F . 讨论交流1.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大家讨论生活中你所遇到的圆周运动中是哪些力在提供向心力.强调:向心力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作为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它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凡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不管是属于哪种性质的力,都是向心力.2.由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可知,物体必定受到一个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外力作用,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的方向有何特点呢?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不变,方向始终垂直半径,说明合外力不会使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只改变速度方向,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问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加速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现在我们又学习了向心加速度,那么向心加速度是否也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讨论交流根据刚才我们的实验(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实验)可知,向心加速度并不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而是在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我们在这个实验中可以感受到,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我们对物体施加的力就不能保持始终指向圆心,而是与向心力的方向有一个角度.根据力F产生的效果可以把力F分解成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个分力:一个是指向圆心的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向心力;另一个是沿圆周的切线方向的分力,这个力沿圆周切线方向产生加速度,这个加速度使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大.因此这个运动不能是匀速圆周运动,而是变速圆周运动.也就是说变速圆周运动既有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还有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加速度,称为切向加速度.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对于这样的运动尽管曲线的各个地方的弯曲程度不同,我们在研究时可以把这条曲线分成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小段可以看作是一段圆弧.这些圆弧的弯曲程度不同,可以表示为有不同的半径,这样在分析质点运动时,就可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问题了.一般的曲线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段都可以看作一小段圆弧,各段圆弧的半径不一样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钉两个钉子A和B,相距20 cm.用一根长1 m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5 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钉子A上.开始时球与钉子A、B在一条直线上,然后使小球以2 m/s的速率开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 N,那么从开始到绳断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解析:球每转半圈,绳子就碰到不作为圆心的另一个钉子,然后再以这个钉子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半径就减小0.2 m,但速度大小不变(因为绳对球的拉力只改变球的速度方向).根据F=mv2/r知,绳每一次碰钉子后,绳的拉力(向心力)都要增大,当绳的拉力增大到F max=4 N时,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min,则有F max =mv 2/r minr min =mv 2/F max =(0.5×22/4)m=0.5 m.绳第二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6 m ,第三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4 m.所以绳子在第三次碰到钉子后被拉断,在这之前球运动的时间为:t=t 1+t 2+t 3=πl/v+π(l-0.2)/v+π(l-0.4)/v=(3l-0.6)·π/v=(3×1-0.6)×3.14/2 s=3.768 s.答案:3.768 s说明:需注意绳碰钉子的瞬间,绳的拉力和速度方向仍然垂直,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绳的拉力随半径的突然减小而突然增大.2.如图所示,水平转盘的中心有个竖直小圆筒,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在转盘上,A 到竖直筒中心的距离为r.物体A 通过轻绳、无摩擦的滑轮与物体B 相连,B 与A 质量相同.物体A 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正压力的μ倍,则转盘转动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物体A 才能随盘转动?解析:由于A 在圆盘上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外力必然指向圆心,而其中重力、支持力平衡,绳的拉力指向圆心,所以A 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半径或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当A 将要沿盘向外滑时,A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指向圆心,A 的向心力为绳的拉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即F+F m ′=mω12r ① 由于B 静止,故F=mg ② 由于最大静摩擦力是压力的μ倍,即F m ′=μF N =μmg ③ 由①②③解得ω1=r g /)1(μ+当A 将要沿盘向圆心滑时,A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沿半径向外,这时向心力为:F-F m ′=mω22r ④ 由②③④得ω2=r g /)1(μ-.故A 随盘一起转动,其角速度ω应满足r g r g /)1(/)1(μωμ+≤≤-. 答案:r g r g /)1(/)1(μωμ+≤≤-课堂小结1.向心力来源.2.匀速圆周运动时,仅有向心加速度.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是变速圆周运动.3.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变化,所以不是匀变速运动. 布置作业教材“问题与练习”第1、3题.板书设计7.向心力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2.表达式:F n =m a n = m R v 2=m rω2=mr(Tπ2)2 3.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4.向心力由物体所受的合力提供活动与探究课题:讨论汽车在过弯道时为什么要减速,不减速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让你设计弯道你应该怎么设计,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过程:用汽车模型(最好用遥控小汽车,以便于方向的改变)或其他工具模拟汽车在过弯道时,为何要减速.若不减速应该怎么办.通过实际操作,找到合适的方法,并进行理论分析.习题详解1.解答: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ω2r=22)36002436514.32()2(⨯⨯⨯=r T π×1.5×1011 m/s 2=5.95×10-5 m/s 2 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F=ma=6.0×1024×5.95×10-5N=3.57×1020 N.2.解答: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因此小球的向心力是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的.3.解答:(1)向心力F=mω2r=0.10×42×0.10 N=0.16 N.(2)我同意甲的观点,因为物体的受力为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其中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零,所以合外力即为静摩擦力.另外,物体相对于圆盘的运动趋势是沿半径方向向外,而不是向后,故乙的观点是错误的.4.解答:根据机械能守恒有不论钉子钉在何处,小球到达最低点的速度都是相等的,而在碰钉子前和碰钉子后的区别就是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由O 点移到A 点,即圆周运动的半径不一样.设碰钉子后细绳的拉力为T ,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mg=rv m 2.可以看出,当r 越小时,细绳的拉力T 越大,即当细绳与钉子相碰时,如果钉子的位置越靠近小球,绳就越容易断.5.解答:我认为正确的是丙图,因为如果将力F 分解为沿切线和垂直于切线的两个方向,由于汽车是沿M 向N 的方向上做减速运动,则只有丙图是符合的.设计点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因此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在教学设计时尽量采用了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易于帮助学生理解.本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自感受拉力的变化,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