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2 字形配套训练 苏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胜卷在握
随遇而安 励精图治
美轮美奂
铩羽而归 咳不容缓
醍醐灌顶
相形见拙 沧海桑田
【审题推断】
细审本题,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1】 B项,胜卷在握 推论: “胜券在握”的“券”写成了“卷”。“胜券”指获胜的把握, “胜券在握”比喻很有把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试卷” 的“卷”无法表达这一意思,在该成语中为错别字。故B项不
阅卷老师如是说: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很多考生对于因音同 或者形近而误写的错别字缺少辨识能力,很容易被形近同音字 和义近同音字迷惑。还有的考生将正确字形当成了错误字形, 导致误选。如C项中“和稀泥”的“和”,“玲珑剔透”的 “剔”等。因此,字形部分的复习要有的放矢,复习重点在常
见且容易用混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上。
高考专家如是说:辨析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高考对字 形考查常见的形式。本题考查的错别字均为同音字,有的字形 相近,有的字形不同但字义相近,都有一定的干扰性,这样设 题的目的是提醒考生注意这些常见但容易写错的同音字。
高考状元如是说:我做这道题时,先是靠平时的积累,将 各选项的词语逐一与大脑中贮存的正确词语的字形进行核对。 发现有可能错的字形时,再结合词语意思加以推敲,如“精萃” 中的“萃”应与植物有关,而“精”为米字旁,二者不能组成 词语。只要确定选项中有错别字,本项中其余词就可忽略不看。
符合:
“拙”是“笨”的意思,“绌”是“不够,不足”的意思。
“相形见绌”意思是“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 如”,故“相形见绌”不能写成“相形见拙”,由此可见C项 不符合题干要求。
【信息3】 D项,咳不容缓 推论:
“刻不容缓”指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由此可见
陇,指今甘肃一带;蜀,指今四川一带。已经 得陇望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环境、艺术手法(含语言)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解题指导】 第一步:审读题意,明确这是对第③节师生问答的内容这 一情节作用的考查。要结合上下文的人、事叙写分析。 第二步:分析全文的情节结构,并在脑中简单概括。
全文共涉及了以下主要情节:第①②节,交代背景,战场
急需译员,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第③节,孟弗之上完课
后与学生的问答;第④节,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
第三步:有何效果或作用。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 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沿鬓角流下来的雪水,而后又将已是 湿布的手帕顶在自己头上,“递”“接”“还”这些动作既表 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由衷地高 兴,又表现了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交融。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信息1】
上文写了征调动员大会的情况,第③节写了被征调人员的条件。
推论: 对征调动员大会做补充。
【信息2】 第③节写了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下文分 别写了工学院三年级学生、蒋姓学生以及孟弗之的外甥对应征 入伍的不同态度。
推论:
写征调条件及孟弗之的态度,为下文具体描写不同学生的形象 做了铺垫。
能。《考试说明》强调的是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
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
征,以此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指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抒情、说明和议论,小说运用最多的是记叙和描写。
批注——阅读密码
1
宗璞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 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 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 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最新文档-【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探究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PPT精品文档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 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 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 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 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7 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 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 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 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 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5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干,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推断出的 结论。 【信息1】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推论: 以壁顶为观察点。
【信息2】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 推论: 从视觉方面描写。 【信息3】 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 敢向下看。 推论: 从听觉及内心感受来写,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2 人和牛“不敢再往 前动半步”侧面表现 怒江峡谷的高峻险 恶,又与领队及汉子 的勇敢无畏形成反 衬。
3
视觉、听觉、内心感 受写所处的环境,写 出了怒江的“一派森 气”。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4 那马平时 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 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 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 弹不得。
2010年江苏卷 《溜索》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 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 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 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 情感取向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 苏教版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含13年最新模拟题)专项提升作业苏教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没穿燕尾服陈祖芬诺贝尔文学奖发奖的几天后,我去参加中国作协的一个会,会上有莫言。
在电梯里,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一脸善意、一脸热诚、一脸崇敬地望着我:你也是来开作家会的吗?我明白他看到的不是我,是莫言。
这位电梯男说:我真是太懊恼了,我来北京买到了莫言的一摞书,本来好高兴的,可是昨天刚寄回老家,就在这饭店里遇到了莫言!唉,我要是没寄回去让他给我签个名多好!幸亏我和他合了影。
说着他热热地看我一眼,我知道他看的还不是我,是莫言,但我还是很感动。
莫言获奖给世界增添一份美好,譬如对这位电梯男,也譬如瑞典很多店里,瑞典文的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红高粱》等,成为圣诞礼物在热销。
电梯男拿起手机就要给我翻找照片,不过电梯门开了,我要去会场了,那里没有照片上的莫言,但是有真人莫言。
作家们请莫言讲讲去瑞典领奖前后的种种。
开始我没有看到莫言,不是因为他坐在犄角旮旯,而是因为开会时我从来不大看得见他。
他不喧哗,少言语,而且他那衣着好像隐身衣似的能把他隐去,略去。
这位从来对衣着忽略不计的人,去瑞典前,他该穿什么服装,也成了一道公众讨论题。
他说:如果满台燕尾服,就他穿对襟棉袄?而且中装到底是什么?是马褂?是长袍?有人说是汉服,可是又有人说汉服类同日本和服。
领奖后就有人对莫言说要用双倍的钱买下他穿过的燕尾服,莫言当然不卖。
他戏言:从赚钱的角度讲,做燕尾服也对了。
铁凝插话说,一位德国朋友来电告诉她,原先觉得莫言土得掉渣,领奖时穿起燕尾服竟是比很多人都精神。
莫言依然用他的低低的又非常高密的声音说:在座各位都可以得这个奖,可是授给了我,我也没办法。
我看莫言,没穿燕尾服,没有系纯白坚挺的领结,身旁没有瑞典国王或者皇后,也没有他领奖时的《中国舞曲》。
原来,莫言还是莫言。
好像前些天没有去过瑞典,没有那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曾经”的辉煌,从来没有发生过。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写作整体训练配套特色专题课件 苏教版
牡丹花儿开,开得娇嫩,开得富贵,给人们带来吉祥和愉
悦,也是大自然的恩赐。 狗尾巴花儿,在风中摇曳,星星点点,默无声息,向人们 传递着秋的讯息,同样也是大自然的恩赐!
由此我想到了自然界里最高级的精灵——人类。 每个人来到尘世,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体魄 的强弱、相貌的美丑、智力的高低,以及生存方式、生活质 量、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各有差异。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 头上罩满了炫目的光环;有的人一辈子平淡无奇,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默默无闻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无论如何,每
更讲究的还在伞面上用苏绣针法绣上的风摆荷叶、戏水鸳鸯。
只有江南人才会如此精致地用心装饰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曾经 的雷峰塔下,断桥旁边,许仙向白娘子递出的那一把伞,不就 是这样灵秀唯美的油纸伞吗?试想若换作如今粗糙拙劣的尼龙 伞,它如何承载得起那流传千年的美丽神话?
可江南的春天不来,油纸伞终究只能收在门后。小小油纸 伞抵住了唐宋元明清的风雨颠簸,历千年不衰,却偏抵不住现 代生活的疾风骤雨。据说四川还有全国最后一家油纸伞手工作
是这么经不起推敲与研磨。
请以“谁把流年暗偷换”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命题意图】 这一题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
华老栓说:“幸好抢到一本„„” „„ 夏去秋来,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树上的叶子也枯黄了, 落下来了。
一天,刚给选择复读的小栓送过午饭的华大妈神情落寞地
走出高中校园。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几滴冷雨落在她的脸上,
似乎意味着什么„„
三、(2012·佛山一模)阅读下面材料,请按照要求写一篇作
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年冬天,爸爸需要一些柴火,孩子找 到一棵死树,把它砍掉了。到了第二年春天,令人惊愕的是, 树干周围生出了新芽。爸爸看了看说:“孩子,别在冬天里砍 树。”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_正确使用成语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_苏教版
例如: 词语示例 不刊之论 正确含义 错误解读 不能刊登的言论
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 言论
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 涂改就写成 首先遭到攻击或灾难
文不加点
首当其冲
文章不加标点
首先冲上去
2.明辨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 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 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用于赞扬、夸奖的使 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有些成语在发展过程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在运用时 一定要看准对象,否则就会弄巧成拙。例如:
多累得牛出汗,书多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只形容藏书非常多,
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2012·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
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 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莘莘学子”用在此处不合逻辑)
8.把握语法功能 一些成语,虽然它作为一个固定的短语,其使用位置具有 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所有成语都可以任意来做句子的某个成 分,有的只能做谓语或定语,有的虽然是动词性的,却不能带 宾语。这些,我们必须清楚。例如: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
就。(“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无疑,此成语用在这 里也是符合语境的,但它属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以 说“我们不应妄自菲薄”)
C.改名换姓
D.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弄假成真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理解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信息2】 文章中间“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 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 免害”“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 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推论: 分析问题——“捧”的两种动机:谋利与免害;“捧”的后果: 与希望适得其反。
第二节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讲 理 解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内涵阐释 重要概念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 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对文章全局整体把握,又 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体会。一般涉及以下三点:
2.考查特点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在我省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题目难 度不大。如:
⑥举知县的例子, 说明“捧”能助长 贪欲。 ⑦举都督的例子, 说明“捧”能腐蚀 人格。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 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 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 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 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 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 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 于这样。⑧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⑨得出结论:“捧” 只会自讨苦吃, “挖”才是自求多 福之道。
【阅读启示录】 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要善于从上下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如关
于“挖”的深意论述,选文末段对其做了剖析,通过这些句子, 我们就能形成对“挖”的深意的准确认识。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加考内容 名著名篇阅读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推论: B项,应是觉新给觉慧写了一封“非常恳切的信”。
【信息2】
选项E:直到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手。原 著:当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时,葛朗台把刀子对着梳妆匣, 望着女儿,迟疑不决。而且还问女儿:“你敢吗,欧也妮?” 直到葛朗台太太晕过去之后,他才不得不停手。 推论: E项,应是妻子昏过去之后,葛朗台才不得不停手。
“被丈夫抛弃,投河自杀”得1分,但 表述不准确,周朴园不是鲁侍萍的丈 夫。“亲生儿子和亲生女儿相爱”, 表述不到位,得1分。“大儿子和小女
儿被雷劈死”表述错误,不得分,应
为大儿子周萍开枪自杀,小女儿四凤 触电而死。仅答出3点,另外3点未答
出,失3分
实际得分:2分
增分提示:
1.依分赋点,确定答案。因为本题难度不大,所以,几
(2)《雷雨》中的侍萍经历了哪些人生悲苦?(6分) 【审题推断】 细审本题,结合原著内容,写出你读取的有效信息和由此 推断出的结论。
【信息】
原著内容:侍萍经历了两个家庭:在周家,被周朴园遗弃,重 逢遭斥,与儿子不能相认,痛心于女儿的悲苦命运,承受儿女 接连死亡的打击;在鲁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等。题干信息: 人生悲苦。
2011年高考 江苏卷
【规律总结】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对名著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相 关名著名篇的主要情节、精彩片段、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形象 等的叙述和判断上。其中,概括重要故事情节成为江苏卷考查 的重点;而提炼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更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将
成为高考的热点。
(2011·江苏卷)名著阅读题(15分)
D.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通过这场奇特
的“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夺权的罪 行。 E.老葛朗台一看到查理留给欧也妮的梳妆匣,就掏出刀子想 撬下一块金板,直到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 手。
2014全程复习高考语文(苏教版)一轮复习文言文课本回归精练 必修2 六国论 ]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六国论一、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同“”,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同“”, )二、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思厥先祖父..古义: 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②,理固宜然..①颠覆①古义:今义:a.介词,表示另提一事;b.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古义:今义: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的政府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5.刺客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接近于死亡6.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三、一词多义1.亡⎧⎪⎪⎪⎨⎪⎪⎪⎩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以亡其家(《鲁周公世家》)()2.故⎧⎪⎪⎪⎪⎨⎪⎪⎪⎪⎩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故遣将守关者(《鸿门宴》)()故臣复取璧(《廉颇蔺相如列传》)()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刺客列传》)()3.胜⎧⎪⎪⎪⎪⎨⎪⎪⎪⎪⎩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并诗》)() 4.暴⎧⎪⎪⎪⎨⎪⎪⎪⎩暴霜露,斩荆棘()暴秦之欲无厌()自暴自弃()虽有槁暴(《劝学》)()暴雨()5.兵()()⎧⎪⎨⎪⎩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6.得⎧⎪⎪⎪⎪⎨⎪⎪⎪⎪⎩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诚不得已()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十三学得琵琶成(《琵琶行并序》)()7.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义.不赂秦(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以地事.秦( )(4)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2.名词作状语(1)日.削月.割( )(2)理.固宜然( )(3)并力西.向( )(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1)盖失强援.( )(2)秦以攻.取之外( )2.动词的使动用法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2.形容词作动词(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始速.祸焉(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字形一、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扭怩/扭捏交接/交结急风暴雨/疾风劲草B.姻缘/因缘机遇/际遇促膝谈心/抵足谈心C.口型/口形飘荡/漂荡轻歌曼舞/清歌妙舞D.意想/臆想定势/定式唾手可得/垂手而得【标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的能力。
“扭怩”应为“忸怩”。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与心理有关,应用“忸”。
“飘荡/漂荡”“定势/定式”有一定迷惑性,要加强平时积累。
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燥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烦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标准答案】C。
【解析】A项中,微言大意—微言大义;B项中,浩缈—浩渺,聒燥—聒噪;D项中,纷烦—纷繁,精鹜八极—精骛八极。
三、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援万户侯明察秋毫急风劲草B.规矩流线形歪风邪气通宵达旦C.催眠及时雨寸草春辉防患未然D.签订护身符屈指可数语无伦次【命题立意】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
【标准答案】D。
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
【方法技巧】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四、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依稀膨涨戈壁滩云蒸霞蔚B.涵盖阴霾捉谜藏烘云托月C.贻误甬道交谊舞寥若晨星D.吆喝绪论擦边球名门旺族【命题立意】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标准答案】C。
A项,膨.涨(胀);B项,捉谜.藏(迷);D项,名门旺.族(望)【方法技巧】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或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如“膨涨”中的“涨”我们可以写出“张、胀”等几个同音形似字,我们首先分析他们的形旁,“氵”与水有关,“弓”多与弓箭有关,“月”与皮肉有关,一般指鼓胀。
然后再结合整个词语来理解,“膨胀”指物体的体积增大,泛指事物的扩大或增长,与水、弓箭无关,所以“涨、张”错误。
还可以采用代入法,我们如果怀疑“捉谜藏”的“谜”不正确,首先我们要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比喻言行故意迷离恍惚,使人难以捉摸。
“谜”指“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显然不存在让人寻找的意思。
这时就可以换用一个我们认为正确的字如“迷”,其意思是“分辨不清”符合“捉迷藏”整体词义。
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五、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湖南地处内陆而不能被内陆意识束缚,位居中部而不能甘居中游,这是毋庸置疑的。
B.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恢弘气势和精彩表演,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C.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D.候鸟们凭着体内孕藏的惊人能量,一路搏击风雨,书写了万里迁徙的生命奇迹。
【命题立意】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事实上,高考语文试卷上一般不会有错字,只会有别字。
出现别字的考核意义在于同一个读音却是两个不同的字,它们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
【标准答案】D。
“孕藏”的“孕”应改为“蕴”。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运用中实际意义的了解,考生只要在平常的复习中留意过同音不同义的字就不会出错。
考生常犯的错误有,对音近字识记模糊,不能依据语境,因义断字。
例如“蕴藏”的“蕴”在试卷中写成了“孕”,“蕴”是“包含事物或道理”,是“物质”这一方面的意义;“孕”是“怀胎”,是“生命延续”这一方面的意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很明显就能发现“孕”字错了。
做此类题要注意把词语的音、形、义和语境结合起来思考,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意义,因音因义判断字形的正确书写。
六、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B.寒碜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命题立意】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字。
【标准答案】D。
A项,“吻颈之交”应为“刎颈之交”。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B项,“偿试”应为“尝试”。
尝试:试一试;试验。
C项,“改弦更章”应为“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
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方法技巧】高考错别字重点考查四类字词:(1)因同音形似而误。
如吻(刎)颈之交;偿(尝)试。
(2)因音同而错。
如改弦更章(张)。
(3)因形近而错。
如“如火如荼”的“荼”误为“茶”;“草菅人命”的“菅”误为“管”。
(4)因意思相似而错。
“天遂人愿”误为“天随人愿”;“独当一面”误为“独挡一面”等。
音、形、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
词组中的字用错,其根本原因是不知词组义,另一原因就是记不住本来的字而用了同音字或形似字。
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义为纲,据义辨形。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①先把握整体意义。
②推测个别位置的字该是什么意义。
③看现有的字意义是不是符合。
④如不符合,联想同音字、形似字。
(2)追本溯源,明了典故或出处。
七、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甄别腥红亲和力声名鹊起B.迂腐乔迁舶来品两全齐美C.福祉喝彩挖墙角甘之如饴D.真谛整饬明信片共商国是【命题立意】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标准答案】D。
A项,“腥红”应为“猩红”;B项,“两全齐美”应为“两全其美”;C项,“挖墙角”应为“挖墙脚”。
八、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
C.六载奉献沤心沥血,两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
【命题立意】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同音字、形似字。
【标准答案】D。
A项,“精典”应为“经典”;B项,“齿浃”应为“齿颊”;C项,“沤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
【方法技巧】记字形八法现代汉语文字数量众多,若没有一些方法技巧,掌握起来相当困难,应从汉字的三要素,即音、形、义入手,从整体上把握。
下面介绍几种做题方法:(一)音辨法(以音辨形)。
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正误。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一定要读准字音,只有字音读准了,才能将字与音对号入座,才不会写成错别字。
例如:随声附和hè(不能写成合hé)、渎dú职(不能写成赎shú)。
(二)形辨法(以形辨形)。
在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也就是说汉字中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考生可以抓住形旁,通过辨形组词法来辨别字形。
另外还有一些字的形体十分相像,有的只是一笔之差,这就要求考生辨别偏旁,分清笔画。
例如:“燥”“躁”“噪”与“澡”,“罄”“磬”“馨”与“磐”,“湿漉漉”的“漉”与“饥肠辘辘”的“辘”等。
(三)义辨法(以义辨形)。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不胫而走”的“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针砭时弊”的“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四)逻辑推断法。
即根据生活逻辑来分析词语意义。
如“鸠占鹊巢”常误写为“鸠占雀巢”,“鸠”那么大,麻雀的巢岂能装下它?岂能承载它?可见,“雀”是“鹊”的误写。
再如“欢呼雀跃”误写为“欢呼鹊跃”,该词是形容人高兴得一跳一跳的,谁看见喜鹊一跳一跳的?而麻雀一跳一跳确实是常见的,可见,“鹊”是“雀”的误写。
(五)结构推断法。
有些词语(特别是成语)的结构比较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关系,或相反相对、或相互对照,考生可以通过其中一字来推断另一字,进而从结构上记准这些词。
例如:仗义执言,“仗义”和“执言”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并列短语,若把“执”换成“直”,就把动词变成形容词了,其语法结构就被破坏了。
(六)归类析形法。
有些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只是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几笔长短曲直略有不同而已,如果把这些字集中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笔画的重点,是可以帮助记忆的。
如“戌”“戍”“戊”与“戎”,“已”“巳”与“己”等。
(七)积累常见别字,分清异形词语。
有些容易写错的字,要积累起来,经常翻看,牢牢记住,如“溃退”“溃堤”“溃烂”“溃不成军”用“溃”,“匮乏”用“匮”,“功亏一篑”用“篑”,“馈赠”用“馈”,“昏聩”“发聋振聩”用“聩”,这些词既要弄清词义,又要加强记忆。
(八)典故溯源法。
对有典故的词语,只有联系典故才能正确地确定其字形。
如“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联系典故,就可以确定“世外桃源(水的源头)”是正确的,而“世外桃园(花园)”是错误的。
还有脱颖而出、墨守成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