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àn
bǐng
bì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做官的俸禄 年底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读诗
1、通过诵读,讨论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 分辨重音,掌握节奏、停顿和语速,读 出诗人的情感。互听对方朗读全诗,肯 定优点,找出不足。
2、诗中用了景物、场面、语言和心理等 描写,请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后,分别读 出来,体会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读诗
3、在全景式的场景衬托下,诗人重点 突出了一个贫妇拾穗的特写镜头。请 小组成员合作品析,把这几句诗用恰 当的语气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一下那令人心酸的情景。
重点词句
刈:割 倍:更加。 覆:遮满。 田家:指农民。 荷:挑着。 丁壮:指青年人。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 灼:烧,晒烤。 敝筐:破篮子。敝,破旧。 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 禄每月三十石。石,容量单位, 10斗等于1石。
鲜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赋税沉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不劳而获
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
明
对
议 论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触景生情
全诗精华)
官员 生活 舒适
比
观 刈 麦
白居易
品诗
叙事
抒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农家辛苦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赋税繁重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官员舒适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结构全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交代时间地点
描 写 悲 惨 场 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全家出动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忙碌艰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农人心理活动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贫妇抱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拾麦穗
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
~
释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 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 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 饭的情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 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 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 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 热太阳的炙人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
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 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 麦时遗落的麦穗。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了缴纳官税,她家卖光了 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 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 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整体感知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 场面?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xiǎng 幼小的孩子 hèdān zhìxié lô ng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译 文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 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 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 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 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 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 一番话 ,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 拾这麦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 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 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
白居易诗歌的语 言特点是什么?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 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 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 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 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 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 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 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沉重的租 税剥削下的痛苦生活。 2、在正确有感情的诵读中感受诗 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 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3、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巩固诗歌 的知识。
学习诗歌方法
读 释 品 背
诗 诗 诗 诗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 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 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 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这首 诗中最 能打动 你的句 子是什 么?说 说你的 理解。
品 诗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 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 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 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 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 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 谕尽在其中。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 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 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 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 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 情绪,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对 比 鲜 明
品诗
《观刈麦》叙事详尽生动,虽 着墨不多,却把割麦与拾麦者的 可怜与苦涩描写得栩栩如生,历 历如画。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 农民的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逸作鲜 明的对比,希望“天子”有所悟, 手法委婉巧妙,可谓用心良苦。
观刈麦
田家 妇姑 足蒸
白居易 ,五月 。夜来南风起,小麦 。 ,童稚 。相随 ,丁壮在南冈。 , 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 ,左臂 ,拾此
练 习
填空:
《观刈麦》作者是 代诗 白居易 人 ,他字 乐天 , 在繁重赋税压迫下 号 香山居士 。这首诗描写_________ 失去土地 的农民和由于__________ 不得不拾 穗充饥的农妇,作者眼见此景,深感 自己不劳而获,发出感叹,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__________,_________。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xiǎng hèdān zhìxié lǒng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zhuó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蚕妇
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观刈麦》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 心理揭示融为一体,不仅写了农民割麦的 场面,还对他们的内心进行了细致刻画。 尤其是记叙拾麦贫妇人的诉说,让我们感 受到诗人的心灵也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 震撼了。最后,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 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用对比的手 法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 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 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做官的俸禄 年底
竟然 从事,做 yàn
zēng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 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 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白居易
写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 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 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 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 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 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 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 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
点拨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即五月麦收的农 忙季节。接着叙述妇女领着小孩到田间给正在 割麦子的青壮劳力送水送饭。随后描写青壮劳 力辛苦劳碌的情景,更令人心酸的情景是:一 个贫妇怀抱孩子,手提破蓝,在捡拾麦穗,原 来她家无田可种--田地因为交税已经卖光了, 只能捡拾麦穗来充饥。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 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深 感惭愧,整日都不能忘怀。 诗人能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入微, 尤其善于刻画劳动人民在生气勃勃定情况下近 乎变态的心理,字里行间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观刈麦
白居易
白居易
不看书,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 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 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 深受好评。晚年隐居洛 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 居士。作品集有《新乐 府》50首和《秦中吟》 10首,都很有名。诗中 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 人民的疾苦。生前将众 多诗文自编为《白氏长 庆集》。
四 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
迁移联想 联想迁移
你还读过哪些描 写劳动场面或反映劳 动人民生活疾苦的诗 句?你从中受到了什 么感染?请结合实际 说一说。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唐
你知道诗的分类吗?
提 示:
古诗
诗分“古诗”和“近体诗”。
泛指古人所作的诗;特指与 唐代格律诗不同的、不讲究 格律的古人诗歌。 七律 律诗 五律 八句 指唐代形成的
诗
近体诗:
讲究平仄押韵对 七绝 仗的有严格格律 四句 绝句 要求的诗歌。 五绝
长律
读诗
背诗
1、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刈麦》 的主要内容。
复有 , 在其旁。右手 听其相顾言, 。家田 今我何功德, 三百石, 念此 , 。 有余粮。 不能忘。
。 。
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一
句从_____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 正面 知热,但惜夏日长”从_______描写天气的酷 侧面 热和劳作的艰辛。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烤
zhuó
以上为 全诗的第一 部分,写作者 旁观农民收 割麦子,目睹 农民全家出 动忙碌艰辛 的劳动场面.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 拿”.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bǐng
bì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 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 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 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 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 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 妪都能听懂。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 年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后因得 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 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 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 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
bǐng
bì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做官的俸禄 年底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读诗
1、通过诵读,讨论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 分辨重音,掌握节奏、停顿和语速,读 出诗人的情感。互听对方朗读全诗,肯 定优点,找出不足。
2、诗中用了景物、场面、语言和心理等 描写,请小组成员合作找出后,分别读 出来,体会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读诗
3、在全景式的场景衬托下,诗人重点 突出了一个贫妇拾穗的特写镜头。请 小组成员合作品析,把这几句诗用恰 当的语气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语言描 绘一下那令人心酸的情景。
重点词句
刈:割 倍:更加。 覆:遮满。 田家:指农民。 荷:挑着。 丁壮:指青年人。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 灼:烧,晒烤。 敝筐:破篮子。敝,破旧。 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 禄每月三十石。石,容量单位, 10斗等于1石。
鲜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赋税沉重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不劳而获
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
明
对
议 论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触景生情
全诗精华)
官员 生活 舒适
比
观 刈 麦
白居易
品诗
叙事
抒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农家辛苦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赋税繁重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官员舒适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结构全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交代时间地点
描 写 悲 惨 场 景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全家出动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忙碌艰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农人心理活动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贫妇抱子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拾麦穗
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
~
释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 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 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 饭的情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青壮年们的劳累和辛苦,他们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不 顾烈日的烘烤,脚踩发烫的土地, 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 为珍惜这昼长的夏天也顾不得炎 热太阳的炙人了。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
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 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 麦时遗落的麦穗。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了缴纳官税,她家卖光了 田地,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 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 来过活,真是令人同情与伤心。
整体感知
1、这首诗重点描写了哪两个 场面?
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xiǎng 幼小的孩子 hèdān zhìxié lô ng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译 文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 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 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 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 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 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 一番话 ,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 拾这麦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 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 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
白居易诗歌的语 言特点是什么?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 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 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 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 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 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 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 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在沉重的租 税剥削下的痛苦生活。 2、在正确有感情的诵读中感受诗 歌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掌 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3、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巩固诗歌 的知识。
学习诗歌方法
读 释 品 背
诗 诗 诗 诗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 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 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 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 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这首 诗中最 能打动 你的句 子是什 么?说 说你的 理解。
品 诗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 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 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 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 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 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 谕尽在其中。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 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 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 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 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 情绪,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对 比 鲜 明
品诗
《观刈麦》叙事详尽生动,虽 着墨不多,却把割麦与拾麦者的 可怜与苦涩描写得栩栩如生,历 历如画。诗人以切身的体验,拿 农民的悲苦与官员们的舒逸作鲜 明的对比,希望“天子”有所悟, 手法委婉巧妙,可谓用心良苦。
观刈麦
田家 妇姑 足蒸
白居易 ,五月 。夜来南风起,小麦 。 ,童稚 。相随 ,丁壮在南冈。 , 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 ,左臂 ,拾此
练 习
填空:
《观刈麦》作者是 代诗 白居易 人 ,他字 乐天 , 在繁重赋税压迫下 号 香山居士 。这首诗描写_________ 失去土地 的农民和由于__________ 不得不拾 穗充饥的农妇,作者眼见此景,深感 自己不劳而获,发出感叹,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__________,_________。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xiǎng hèdān zhìxié lǒng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zhuó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蚕妇
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观刈麦》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叙事与 心理揭示融为一体,不仅写了农民割麦的 场面,还对他们的内心进行了细致刻画。 尤其是记叙拾麦贫妇人的诉说,让我们感 受到诗人的心灵也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 震撼了。最后,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 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用对比的手 法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 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 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做官的俸禄 年底
竟然 从事,做 yàn
zēng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 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 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观刈麦
白居易
写作背景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 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 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 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 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 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 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 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 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
点拨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即五月麦收的农 忙季节。接着叙述妇女领着小孩到田间给正在 割麦子的青壮劳力送水送饭。随后描写青壮劳 力辛苦劳碌的情景,更令人心酸的情景是:一 个贫妇怀抱孩子,手提破蓝,在捡拾麦穗,原 来她家无田可种--田地因为交税已经卖光了, 只能捡拾麦穗来充饥。诗人由眼前农民艰苦的 生活,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深 感惭愧,整日都不能忘怀。 诗人能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入微, 尤其善于刻画劳动人民在生气勃勃定情况下近 乎变态的心理,字里行间充满了同情和怜悯。
观刈麦
白居易
白居易
不看书,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 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 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 深受好评。晚年隐居洛 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 居士。作品集有《新乐 府》50首和《秦中吟》 10首,都很有名。诗中 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 人民的疾苦。生前将众 多诗文自编为《白氏长 庆集》。
四 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
迁移联想 联想迁移
你还读过哪些描 写劳动场面或反映劳 动人民生活疾苦的诗 句?你从中受到了什 么感染?请结合实际 说一说。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唐
你知道诗的分类吗?
提 示:
古诗
诗分“古诗”和“近体诗”。
泛指古人所作的诗;特指与 唐代格律诗不同的、不讲究 格律的古人诗歌。 七律 律诗 五律 八句 指唐代形成的
诗
近体诗:
讲究平仄押韵对 七绝 仗的有严格格律 四句 绝句 要求的诗歌。 五绝
长律
读诗
背诗
1、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刈麦》 的主要内容。
复有 , 在其旁。右手 听其相顾言, 。家田 今我何功德, 三百石, 念此 , 。 有余粮。 不能忘。
。 。
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一
句从_____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 正面 知热,但惜夏日长”从_______描写天气的酷 侧面 热和劳作的艰辛。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烤
zhuó
以上为 全诗的第一 部分,写作者 旁观农民收 割麦子,目睹 农民全家出 动忙碌艰辛 的劳动场面.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拿着掉在地里的麦穗.秉,本义是以手执禾,这里引申为” 拿”.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bǐng
bì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 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 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 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 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 高的是他的讽谕诗。他的 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 妪都能听懂。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 年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后因得 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 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 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 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