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7)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综合测试卷
综合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测试卷及答案(7)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老子》选读(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盈.(yínɡ)辐.条(fù)车毂.(ɡǔ)B.埏.埴(yán) 户牖.(yǒu) 自矜.(jīn)C.轻诺.(nuò) 易泮.(pàn) 累.土(léi)D.柔脆.(cuì) 枯槁.(ɡǎo) 自见.(jiàn)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见者不明B.起于累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死而不亡者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形:形状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慎.终如始慎:慎重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常于几成而败.之B.怪.之,可也C.是以圣人犹难.之D.味.无味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木强则折A.报怨以德B.图难于其易C.蚓无爪牙之利D.外欺于张仪二、阅读理解(59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B.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C.故坚强者死之徒.徒:同类D.是以.兵强则灭以:凭借7.下列句子中,“于”字用法与“起于累土”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尝射于.家圃B.积于.今六十岁矣C.青,取之于.蓝D.师不必贤于.弟子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线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亲戚(qí) 畔(pàn)之米粟(sù)B . 横(hènɡ)逆商贾(ɡǔ) 疾(jí)其君C . 吾惛(hēng) 恒(hénɡ)心放辟(pì)D . 邪侈(chǐ) 罔(wǎnɡ)民孝悌(dì)2.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里之城(内城) 七里之郭(外城) 池(池塘)非不深B . 封(边界)疆异(不同)于人自反(反复)C . 妄(狂妄)人舜为法(法则,榜样) 反求诸(之于)己D . 恒(稳定)心恐不赡(足够) 勿夺(抢夺)其时3.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 .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C .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 .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4.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 .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C .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D . 申之以孝悌之义5.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B .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C . 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蔽日,伏焉D . 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6.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与例句中的加下划线的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时不如地利A .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B .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焉C .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D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7. 下列句子中的“御”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B . 其若是,孰能御之?C .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D . 振长策而御宇内8.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是( )A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 .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D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 下列加线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固若金汤A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 . 江山险固,沃野千里C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 . 蔺相如固止之10. 下列各句加线的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A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 . 谨庠序之教D . 贤者亦乐此乎11. 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C . 舜,人也D . 则君子必自反也12. 下列关于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段文字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这样就高度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B . 孟子从实际战争结果和政治道理两方面来论证观点,符合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C . 孟子的论辩采用对比手法,以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进行对比,以“得道者多助,失者寡助”进行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D . 孟子认为:只要天下人都顺从了,再去攻打那些不顺从的,就一定能取得胜利13.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密的学者不绝如缕。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二)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论语》选读(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先秦文献之版本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
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伦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没有制作过专用的文字载体。
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易复制,不易储藏,不易递运,故很难成“书”,以供跨时空阅读、使用。
到了两三千年之前,我国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于是人们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
这竹片非常廉宜,叫作竹简。
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
它廉宜,可以批量复制,可以传输,可以储存,一句话,可以成“书”了。
我国周秦两汉魏晋两三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
传世至今的上古经典文本,原本都出自“简书”。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使用甲骨契刻了,也不依靠青铜器皿了,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
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
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
《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木牍)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
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ǒ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
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
我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合”,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合”;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合”了。
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
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
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和”的状态。
所谓“和”,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
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和”,有别于“同”,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
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和”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
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
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
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做“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做“弛”。
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
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对于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
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空”。
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
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则告诉人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
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模块综合检测+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对应学生用书P133)(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部分阅读题(共计55分)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每题2分,计10分)(一)阅读本段,回答1~3题。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昭公知.礼乎(懂得)B.揖.巫马期而进之(作揖)C.君取.于吴,为同姓(攻取)D.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袒护)解析:C项,“取”同“娶”。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而.知礼,孰不知礼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揖巫马期而.进之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例句和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解释为“如果”。
A、B两项均为连词,表承接;C项为连词,表转折。
答案:D3.选出对“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一句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A.孔子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的矛盾。
B.孔子不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并巧妙地解决了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的矛盾。
C.孔子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但不承认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存在矛盾。
D.孔子不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也不承认宗法等级与礼数规矩之间存在矛盾。
答案:A(二)(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
②醯(xī):醋。
4.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高二先秦诸子选读检测试卷
高中二年级《先秦诸子选读》(选修)第二单元质测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pì)如木椟(dú)后稷(jì)施施(shī)从外来B.孝悌(tì)酒馔(zhuàn)木铎(yí)天下恶(wū)乎定C.怃然(wǔ)食黍(shǔ)击磬(qìng)春省(xǐng)耕而补不足D.沟渎(dú)曲肱(gōng)便佞(nìng)杀鸡为黍而食(shí)之2.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①是鲁孔丘与②使子路反见之B.①君子一言以为知②归孔子豚C.①如日月之食焉②大王之好乐甚D.①民归之,由水之就下②原闻其指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武侠小说《紫灵》有这样一个情节:“……他们这些无所不能而存活在世上的残暴强盗,一个个仰面摔倒在地上,嘴里惨叫了几声,蹬了蹬两腿,结束了他们罪不容诛的一生。
他们哪一个人的手上不是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而恶贯满盈?今天得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罚不当罪,不过也算是他们死得其所。
A.无所不能 B.罪不容诛 C.罚不当罪 D.死得其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加快体制创新的步伐。
为此,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即消除体制障碍、推进配套机构改革、加强物质载体建设。
B.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单打比赛结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中国运动员林丹为此获得了此项比赛的冠军。
C.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理念。
D.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去年年底离职,在联合国欧洲办事处所在地日内瓦定居并安度晚年,从而实现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句是()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高中同步测试卷·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高中同步测试卷(九)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九)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A 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垩.漫(è) 斫.之(zhuó) 郢.人(yǐnɡ)B .逡.巡(qūn) 踵.(zhòn ɡ) 怵.然(shù)C .恂.目(shùn) 巨缁.(zī) 期.年(qī)D .腊.之(là) 黄馘.(xù) 舐.(shì)2.下列各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今汝沐然有恂目之志②将旁礴万物以为一③骛扬而奋鬐④客得之,以说吴王⑤苍梧已北⑥天处穷闾阨港⑦辩乎荣辱之境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⑥⑦C .①③⑤⑥⑦D .①②⑥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束于.教也始于.玄冥B.⎩⎪⎨⎪⎧乃.知尔丑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C.⎩⎪⎨⎪⎧自以.比形于天地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D.⎩⎪⎨⎪⎧不知论之.不及与我之.谓也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B .吾何以天下为哉C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 .其妻子..环而泣之 B .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C .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 D .恐吾无其实..二、阅读理解(58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货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宁信度,无自信..也 C .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D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认为”。
A 项古义:不效法。
今义:违反法律的。
B 项古义:相信自己的脚。
今义: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D 项古义:从而给……。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使王.天下 B .天雨.,墙坏 C .其御.曰 D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答案 C解析 C 项是动词作名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 B.⎩⎪⎨⎪⎧论世之.事因为之.备C.⎩⎪⎨⎪⎧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介词“被”。
A 项动词,以为/连词,来。
B 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
D 项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B.⎩⎪⎨⎪⎧而自知其益.富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C.⎩⎪⎨⎪⎧曩将罪.之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D.⎩⎪⎨⎪⎧举烛,非书.意也故先王有郢书.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名词,书信。
A 项动词,用工具丈量/名词,尺码。
B 项动词,增加/副词,更加。
C 项动词,惩罚/动词,怪罪。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C .秦西巴以有罪益信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答案 B解析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20秋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单元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含解析
2020秋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2单元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含解析第二单元 第七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 .怵.(cù)惕 恻.(cè)隐 孺.(rú)子 B .要.(yào)誉 恶.(wù)其声 羞恶.(è) C .外铄.(shuò) 庶.(shù)民 强.(qiǎnɡ)恕 D .荑.(yí)稗 安宅.(zhái) 荑稗.(bài) 【解析】 A 怵:chù,B 要:yāo ,D 荑:tí。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E )A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 .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E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解析】 A 内—纳,B 要-徼,C 然-燃,D 希—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 .{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两个“斯"都当“那么,就”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A.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D.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解析】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AC)A.仁,人之安宅也。
B.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C.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D.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解析】都是判断句,BD是一般陈述句。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
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由恻隐之心,推而广泛,孟子认为,人天生地拥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就像天生地拥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一样。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1课《兼爱》同步练习.doc
人教版语文选修7《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1课《兼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加线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相篡(cuàn) 不惮(dàn) 慈(chí)孝B . 执(zhí)弱侮(wǔ)贫敖(ào)贱C . 恶(è)人恶(è)衣牂(zāng)羊D . 黧(lí)黑期(jī)年乱行(xínɡ)2. 下列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故能若是之寿B . 然则察此害而何用生哉?轻用吾身而亡其国C . 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 . 是以仁者非之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3. 下列句子中的“独”字,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A . 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B .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独以吾两人在也。
C . 未也。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D .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B . 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C .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 .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5.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个是( )A . 以不相爱生B . 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C . 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D .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6. 下列句子中的“为”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
B .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
C .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D . 乃今得之,为予大用7. 下列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B .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C .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D . 揖御寇而进之8. 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 . 此何难之有焉?B . 是其故何也?C . 东西南北,唯命之从D . 予之不知余也。
2019-2020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
第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有其所为小而世意.之大者 意:猜测 B .象.吾故裤 象:相似 C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当:恰当 D .邻人之父.父:对人的尊称 【解析】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 逆旅之父.答曰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B .⎩⎪⎨⎪⎧ 其子.在中山其子.因私积聚 C .⎩⎪⎨⎪⎧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蓄禄不厚.,则民不信 D .⎩⎪⎨⎪⎧今我已亡.之矣桀以醉亡.天下 【解析】 两个“亡”字都当“失去”讲。
3.下列寓言故事按出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D )①揠苗助长 ②守株待兔 ③杨布打狗 ④三虱争讼⑤坎井之蛙 ⑥郢书燕说 ⑦邯郸学步 ⑧望洋兴叹⑨以五十步笑百步A .①②⑨/③④⑦/⑤⑥⑧B .①⑦/②③④⑥/⑤⑧/⑨C .①②⑦⑨/③④⑤/⑥⑧D .①⑨/②③④⑥/⑤⑦⑧【解析】 《孟子》/《韩非子》/《庄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B.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行等。
C.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又如颜回,字子渊。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尊生含答案
四、尊生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创伤/悲怆收敛/眼睑棺椁/谆谆告诫......B.晕厥/晕车蠹虫/案牍絜驾/提纲挈领......积累/拾掇/辍学C.掊击/解剖日积月累......倾泻/水泄货舱D./沧桑不通闲暇/遐迩......项,yūn/yùn,dù/dú,xié/qiè;C项析解A,chuāng/chuàng,liǎn/jiǎn,ɡuǒ/zhūn;B项,pǒu/pōu,duo/chuò,lěi;D项,cāng,xiá,xiè。
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你代词,认为、以为。
用、拿/D项,将要B项,都译为“到……去”。
A项,/况且。
C项,解析表修饰。
连词, B答案)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因杖策而去之例:. ,封府库.籍吏民A.而绝江河非能水也,B.假舟楫者,.深山中则四月花者,C.如平地三月花.吾得兄事之D.君为我呼入,.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项与例句相同、、A,:,D 解析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BC, D答案.4下列成语都出自《庄子》的一项是( )①越俎代庖②大相径庭③望洋兴叹④缘木求鱼⑤贻笑大方⑥小国寡民⑦井底之蛙⑧邯郸学步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⑤⑧⑨解析④出自《孟子》,⑥出自《老子》。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以为柱则蠹。
【新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同步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含答案
应用体验之旅七、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一、基础知识1、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好知不勤学,其蔽也荡B、今也则亡,未闻勤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分析:A项,“知”通“智”;B项,“亡”通“无”;D项,“出则弟”的“弟”通“悌”。
答案:C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故旧不遗,则民不偷.B、与朋友交,一诺千金....C、古之学者为己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分析:A.古义为“浇薄,不老实”,今义为“盗窃”。
B.古义与今义一致。
C.古义为“修业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必定成就的人”。
D.古义为“单独站立”,今义为“不依赖他人,自主地生计”。
答案:B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不贰过君子笃于亲A ..B..鲤趋而过庭敏于事而慎于言..恭而无礼则劳一诺千金C.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不学《诗》,无以言...分析:A项,“出错”/“经过”;B项,介词“对”/介词,“在”;C项,“辛苦”/“功绩”;D项均为“说话”。
答案:D4、以下句式和其余三项不一样的是( )A、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D、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分析:A、B、C均为状语后置句,D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回答5~9题。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勤学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勤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勤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勤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勤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勤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勤学,其蔽也狂。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课时作业7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D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解析】 A 项“女”通“汝”,B 项“亡”通“无”,D 项“弟”通“悌”(第二个“弟”。
)【答案】 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
B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笃:笃厚。
C .贤.贤易色 贤:尊重、崇尚。
D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
【解析】 D 项,“敏”应解释为“勤勉”。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B .敏于.事而慎于言 C .陈亢问于.伯鱼 D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解析】 A 、B 、D 三项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对于”;C 项,表示动作趋向,“向”。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 恭而无礼则劳.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C.⎩⎪⎨⎪⎧不迁怒,不贰.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民斯.为下矣闻斯.行诸 【解析】 D 项,“斯”均为“则、就”的意思。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B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C .古之学者..为己 D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解析】 A 项“偷”在句中指“浅薄,不厚道”;C 项“学者”在句中指“求学的人”;D 项“独立”在句中指“独自站立”。
【答案】 B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B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C .敏于事而慎于言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解析】 D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含答案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承大祭(jì) 勿施于人(shī) 雍虽不敏(yīnɡ) ...B.樊迟(Fán) 错诸枉(wǎnɡ) 举皋陶(táo) ...其恕乎(shù) 能济众(jì)C.举伊尹(Yī) ...长处乐(chǔ) 近取譬(bǐ)弘毅(yì)D....解析A项,“雍”应读“yōnɡ”;B项,“陶”应读“yáo”;D项,“譬”应读“pì”。
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归附。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实行。
.看见。
见:出门如见B.大宾. :承当。
承使民如承大祭. ,责怪。
C.在邦无怨怨:埋怨.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已:停止。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约:约束。
. :知者利仁利利用。
.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
B项,见:接见。
D项,约:贫困。
答案C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C.不可以长处乐.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项;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项;B形容词用作名词,项A解析.答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A.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B.仲尼岂贤于子乎.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都是介词,表范围,从。
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B项,介词,表比较,比;C项,介词,表对象,对。
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七单元检测(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七单元检测语言表达1.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幸福是一个万花筒,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幸福观。
有人将锦衣玉食、宝马香车理解为幸福,有人却__;有人________,有人却认为安居乐业、淡泊宁静就是幸福。
2. 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子禽问老师墨子:“您觉得话多说些好呢,还是少说些为好?”墨子沉吟半刻,然后答道:“池塘里的青蛙,整日整夜叫个不停,自己落得口干舌燥,却没有谁理会它,欣赏它。
可是雄鸡只要天亮之前叫两三声,人们便应声而起。
说话要学雄鸡而不要学青蛙。
”请简要概括墨子话中的两个意思。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①。
河滨之渔者争坻②。
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
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③,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
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
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
故曰:圣人之德化乎!”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
”“___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
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___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
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三年已三过。
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
赏罚使天下必行之,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
’___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乎?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也;处势而矫下者,庸主之所易也。
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
”(选自《韩非子·难一》)注①甽(quǎn)亩正: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
甽,田边水沟。
②坻(chí):水中高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老子》选读(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考查(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相盈.(yínɡ)辐.条(fù)车毂.(ɡǔ)B.埏.埴(yán) 户牖.(yǒu) 自矜.(jīn)C.轻诺.(nuò) 易泮.(pàn) 累.土(léi)D.柔脆.(cuì) 枯槁.(ɡǎo) 自见.(jiàn)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见者不明B.起于累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死而不亡者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形:形状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慎.终如始慎:慎重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常于几成而败.之B.怪.之,可也C.是以圣人犹难.之D.味.无味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木强则折A.报怨以德B.图难于其易C.蚓无爪牙之利D.外欺于张仪二、阅读理解(59分)(一)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6~9题。
(15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第七十六章) 6.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图.难于其易图:反复考虑B.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C.故坚强者死之徒.徒:同类D.是以.兵强则灭以:凭借7.下列句子中,“于”字用法与“起于累土”中“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尝射于.家圃B.积于.今六十岁矣C.青,取之于.蓝D.师不必贤于.弟子8.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认为,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B.“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是老子重要的处事方法,他要求做事要有预见,要及时处理好事件,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处理它。
C.老子对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
他认为世界的东西,凡是坚强的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
因此,他认为人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
D.老子的语言巧用修辞,哲理深刻奇警,如“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意义。
9.“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二十二章)(二)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第三十六章) 10.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
(3分)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曲.则全曲:委曲B.敝.则新敝:破旧C.岂虚.言哉虚:空虚D.必固张.之张:使……扩张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B.不以.己悲C.勿以.善小而不为D.作《师说》以.贻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不自是故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25分)想起了老子苗体君当前中国的学术界谈论最多的便是学术的“大跃进”,只要你走进这个圈子,不少学人彼此之间的介绍是以发表了多少多少篇文章、出版了多少多少本著作为中心话题。
在介绍庞大的数字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的是一种自豪、满足,是一种“王者”的风范,他们在数字面前达到了一种忘乎所以的境界。
然而,为了在论文、专著的数量走在别人前面,剽窃抄袭在学界其实早已成了平常之事,不少学人早己不懂得什么是礼、义、廉、耻。
今天的这些所谓“成果”真正能保留下来的又能有多少呢?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老子。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毕其一生也只撰写了一部区区五千言的《老子》,这仅有的五千言可谓是字字珠玑,是对中国春秋以前的思想文化的一次精炼的总结。
五千言造就了一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因为老子在学术上重的是质量,而今天的不少书生重的是数量。
关于《老子》的成书情形也有文字记载。
历史文献中说老子要西渡流沙到西域去,在他离开中国时却没有领到关牒。
据《神仙传》载,当时镇守函谷关的关吏尹喜,有一天早晨起来,看到从东方飘来了一股紫色的云气,他就断定,这天一定有圣人过关,于是他就下了狠心一定要向来者学道。
果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子,骑了一条青牛,慢慢向函谷关踱来,想过关,却又拿不出过关牒文。
尹喜就对老子说:只要你传道给我就可以过关。
于是,诞生了《老子》这本书。
老子认为,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
即《老子》书中的“言者不如知者默”,但老子也因写作了五千言的《老子》受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批判,白居易写道:“‘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但白居易却忽视了老子当时是被逼迫着写出来的这一事实,他留下的《老子》仅凭五千言便被历代中国的学者乃至世界的学者们研究传唱,足见五千言的文化分量。
老子之后的学者中,还有一个人需要认真说明一下,此人便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纪晓岚。
他一生的著述并不多,最大的成就是主编了《四库全书》。
他曾说:“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
”这的确是句绝唱式的名言,但今天的不少学者却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许多学者年纪轻轻却已经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了几百篇文章,实质上就是在不厌其烦地抄袭古人、前人或他人。
纪晓岚一生中只专注于编书,认真整理前人的典籍,个人著述也仅有《阅微草堂笔记》一册,但后人却牢牢地记住了这位为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大才的名字。
老子之所以能写出《老子》这样的书,与他的人生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的学说,可以说笼罩了中国古代全部的文化思想。
信奉儒家的主张“入世”,视天下为己任,积极参与社会;信奉释家的主张“出世”,认为人世间充满了苦难、不幸、烦恼,主张人们远离尘世;而信奉道家的则主张“或出或入”。
但有一个准则就是当社会处于危难之时,一定要勇于“入世”,拯救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当社会大同、稳定发展时,一定不能为金钱、权力所动,要永远地“出世”,远离尘世。
这种处世哲学使得老子活得十分逍遥。
如果今天的学者们能像他那样,远离金钱、权力、地位的诱惑,能够耐得住寂寞去坐学术的冷板凳,那么中国学术界的面貌就会有一个大改观。
学术本身就与清贫有联系,挣大钱多是商人的追求。
如果你想拥有金钱、权力,那你就应该远离学术。
14.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A.老子和纪晓岚的著作都是数量少而质量高的,这说明只要是高质量的作品就可以流传后世。
B.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影响着其思想价值取向,一个迷恋财富与权力的人是永远做不成学术的。
C.当代许多学者年纪轻轻却已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了几百篇文章。
这些人都是有思想的人,其成果也大多会保留下来。
D.如果今天的学者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去坐学术的冷板凳,那么其作品的质量就会有一个大改观。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一部区区五千言的《老子》,是对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的一次精炼的总结。
B.中国当代的学人只要在学术上重质量,就可以像老子一样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C.老子认为,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但他自己又为何有五千字的著作问世呢?显然自相矛盾。
D.流传千古的文字数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和一种为中华文化而不惜献身的精神。
E.做学问的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远离金钱、权力和地位的诱惑,尤其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16.作者认为,一个想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具备怎样的精神素养?(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前不久媒体报道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一位教授,13个月内出版了11本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