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写作特色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精品】最后一课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后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品析重点句子。
2、从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从小说中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环境与情节,分析小弗郎士的变化。
一、新课导入在法国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光辉的名字──贞德。
人们以十分敬仰的口气称她为“奥尔良英雄”。
1337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一场历时最长的“百年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法国和英国。
1528年,英军占领了巴黎之后,倾注全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奥尔良城,形势十分危急。
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贞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毅然向王子请求参军。
之后,她受命担任解救奥尔良城的军事指挥,女扮男装、身披盔甲,率领6000多人,向英军发起进攻,并成功击败英军,解除了城围,扭转了战局。
所以人们尊称她为“奥尔良英雄”。
为了纪念她,法国圣母大教堂广场一侧,至今还屹立着一座圣女跃马横刀的雕像。
的确,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很多原本普通的人都成为爱国者,今天,我们来学习19世纪法国人民在另一场战争中的爱国故事。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本文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伦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
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然后以“这是一节课”为句式,说说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此环节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朗诵,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消除朗读长篇文章的抵触心理,也可以让他们感受体会文章表现的爱国情感。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最后一课》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理解《最后一课》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与讨论,理解《最后一课》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内容1. 导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设计一个导入活动。
例如,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有关的视频,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在导入活动之后,对《最后一课》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
可以通过课件、PPT等方式呈现,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解读。
重点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文本分析与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最后一课》并讨论以下问题: -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 主人公面对困境的时候,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 故事的结局给你的感触是什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4. 情感教育(20分钟)通过对《最后一课》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祖国的态度和感情。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 你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你会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 - 你认为爱国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互相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进一步加深对《最后一课》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课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积极。
2.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结构。
【教学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
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
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习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四、熟悉本课结构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第二部分(7~23)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⑴ 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最后一课教案最新5篇
最后一课教案最新5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理念】针对作品的特点和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我把教学流程设计成“初读──精读──迁移”三步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课上“选点突破”,优化课文内容,整合文本传达的信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内容,赏析语言,课后进一步用书面表达的形式写一写内心的感受。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过反复的导读,了解小说的细小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⑴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的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欣赏文学作品提出以下要求:一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是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能说出自己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验;四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可以说,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经典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为我们从以上四个角度来学习和欣赏小说提供了最好的材料。
这篇小说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
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这篇课文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在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始终不渝的挚爱深情,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如果对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就此和他们谈谈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那么这篇课文只不过是一段法国史而已,很难激发他们内心的民族责任感和学好母语的使命感。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优秀6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链接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
爱国感情。
二。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实用的最后一课教案三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教案篇1[整体设想]:《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够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够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够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的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践踏,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反思篇一《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利用短篇小说的特点,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在尽可能精练的艺术形式里容纳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题材。
他选择了在普鲁士人规定阿尔萨斯省学校里不许再教法文的命令下,一个小学校里学生们上最后一堂法文课的场景,把这一堂课提升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使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一堂课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
作者还广泛应用了白描手法,在小说中穿插了一些简洁而别有特色的细节描写,如文中对韩麦尔先生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衣着的描写,对刻画课堂不平常的、庄严的气氛及韩麦尔的内心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教室内外的桌椅树木,金甲虫的飞,鸽子的鸣,这此细节,都紧密地与描写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既自然又从容,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应着重引导学生借助圈画、品读等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小说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重点语句,感受作者笔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
作者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本文人物形象生动,它主要通过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同时借助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具体,所以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也是理解分析的重点,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圈画、品读是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借助圈画,抓住关键句子来感受文章流露的感情。
思路点拨这篇文章情节性强,学生有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我”(小弗郎士)心理思想的变化成长为切入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剖析课文,并且探讨“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以此来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意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课》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奏响的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乐。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最后一课》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法国历史上的事件,并引发他们对现在生活的思考。
2.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和课堂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小组讨论、课堂展示。
2.运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法国历史以及文学作品。
3.根据班级情况,适当开展阅读分析竞赛或读书分享活动。
教学内容1. 故事介绍法国作家阿尔芒·德·圣·埃克苏佩里的《最后一课》讲述了一个老校长在法国被德国占领时的一个普通上课场景。
在下最后一场课上,老校长讲了一个关于祖国和自由的演讲,使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2. 文学分析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能够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
3. 历史背景通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资料介绍法国被德国占领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法国历史上的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4. 思考与表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并进行课堂展示,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1:前置预备透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资料,介绍法国被德国占领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法国历史上的事件。
步骤2:故事阅读让学生阅读《最后一课》,然后回答故事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老校长为什么讲课的时候不让学生起立?步骤3:文学分析结合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并帮助学生评价作品中的语言和文学形式。
步骤4:思考与表达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并进行课堂展示,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课堂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个人口头表述来进行课堂评价,评价学生在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以及表达能力、合作精神方面的表现。
参考资料1.《最后一课》2.多媒体资料:法国历史和文化概述、法国被德国占领的历史背景3.课堂展示资料:小组合作的展示稿、口头陈述等。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讨论和书面表达。
教学内容:1. 导入: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询问学生对于“最后一课”这个标题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并给出一些暗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可能内容。
2. 阅读理解:给学生分发《最后一课》的文本,并鼓励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迅速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用铅笔标记出关键词或有疑问的地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他们对于故事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讨论,例如:“故事的主要主题是什么?”、“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重要的变化?”、“你对小说中的教育方式有何看法?”等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整体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论和观点。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深入分析故事的主题,如希望、教育和文化等,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让他们想象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信息和教训。
5. 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观点和理解。
鼓励学生在文章中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来表达。
6. 总结和反思: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活动,并提供一些反思的问题,如“你对小说中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吗?”、“你通过小组和整体讨论的方式学到了哪些东西?”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是一节围绕《最后一课》展开的教学设计。
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书面表达中。
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继续写1500字7. 拓展阅读:在课堂结束后,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与《最后一课》相关的材料,如其他有关二战时期的小说、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三篇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三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2、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多角度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培养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1、2月9日,《咬文嚼字》发布央视马年春晚中几处语言使用错误,如: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歌曲《想你的365天》歌词写成:“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
”而不知道“沧海桑田”指的是从沧海到桑田的变化,用来形容世事变化巨大,并不是能用“片”形容的真的“田”。
2、有人说语言应当灵活运用,这样太较真没必要;有人说,对于语言的运用要严谨应当尊重传统。
对此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3、对于祖国语言,我们应当怀着怎样的态度?学习小说《最后一课》后,你一定会有更睿智的思考。
二、课堂的改变与__的主旨1、自读课文,思考:到学校后,小弗朗士发现这节课与往常相比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教室气氛一阵喧闹,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不平常的严肃悲伤听课的人只有贪玩的小学生还有专心的老头,前镇长,邮递员韩麦尔先生衣着随便,紧敲戒尺穿上礼服,十分温和2、是什么的外在变化使得小镇上的人们发生了这样巨大的改变?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阿尔萨斯被普鲁士占领并将改教法语为教德语。
3、又是怎样的内心活动促使镇上的居民、韩麦尔先生以及班上的孩子表现得如此不同?镇上的居民感到悔恨,伤感韩麦尔先生感到内疚,悲愤班上的孩子受到教育与感染归根结底:强烈的爱国之情。
4、在当时的背景下,韩麦尔老师为什么还要坚持上好这最后一节法语课?结合文中句子和补充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理解。
(2)补充资料:A、法国极端重视保护法语,国内几乎看不到英语标示,法国人也对说英语普遍感到反感与抵制,然而一百多年前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时,就马上灭绝了越南自己的文字,至今越南人都在实用法语而无法阅读自己民族的历史。
的《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四篇
的《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四篇《最末一课》的优秀教案篇1一、径直入课,引入背景资料(屏幕显示)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役,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末一课》的故事背景。
二、介绍创作技巧,积累新字词(屏幕显示)《最末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
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屏幕显示积累字词)动听皱边郝叟祈祷后悔哽住三、课文细读,明确写作方法(屏幕显示)课文细读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1、细读“我的教室”师: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
第10自然段。
请大家思索:这一段在《最末一课》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作用?宁静地读书,3分钟,把你的感觉、你的分析旁批在这一段的空白处。
(同学思索发表看法老师评点)(屏幕显示)设置场景人物出场渲染气氛师:设置场景,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动的地方,这就是设置场景。
《刷子李》的场景是在刷墙的屋子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场景是在寒冷大街上的一个墙角里。
2、细读“我的课”师:细读课文的第21段。
请大家继续宁静地读,思索一个问题:哪个地方的环节写得好?5分钟,旁批,待会儿我们再来沟通。
(屏幕显示)抒写环节渲染氛围3、细读“我的老师”4、师:下面我们看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
第24段到课文最末一段。
大家一起来朗读。
(屏幕显示)话题: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达作用。
(同学思索回答老师评点)(屏幕显示)暗写时间点示背景照应伏笔脸色描写声音描写表现心理全身能量几个大字抒发真情定格描写渲染悲情余味悠长爱国之情(屏幕显示)当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事实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爱国志士。
四、结课师:今日我们阅读的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同学们,大家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小说中的环节性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最后一课教案3篇【最新】
最后一课教案3篇最后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__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
2.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设想:1.安排三课时。
2.教学重点与难点: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是__教学的重点。
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__教学的重点。
__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__中的处处照应则是__的难点,应加启发与点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步骤:1.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
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注字音,释词义。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应该掌握的词: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__脉络,把握__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__可分几部分?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
最后一课教案3篇_3
最后一课教案3篇最后一课教案篇1〖创意说明依据小说的文体特点,由老师抛出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粗到细,变换“读”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回顾小说的有关文体知识。
按下列次序设计追问:小说→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的中心→两类环境→情节阶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式。
(屏幕显示)二、读析解惑1、理读课文,明确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情节四阶段。
2、析读课文,重点分析体会文中刻画人物的几种方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3、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值得玩味的词、句并进行品析。
4、诵读课文,选自己最欣赏、体味最深的文字来朗读,并交流自己是如何处理朗读细节的。
5、挑读课文,让学生就自己发现的__中有价值的、估计其他同学难于发现的亮点互相有疑而问,挑起同学研读课文的兴趣。
6、写读课文,__以“小弗朗士”的视觉塑造了韩麦尔的形象,请同学们试转换角色,站在韩麦尔的视觉角度来写小弗朗士。
譬如:“唉,这个小弗朗士,他总是迟到,可怜的孩子,他一定不知道这是他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7、比读课文,比较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完成下面填空题:(引文见“资料整合平台”)两文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以_______为主题。
不同点很多,两文的教师都离开了岗位,课文的离开是_______的,选文则是________的;两文中的人们都向侵略者做了抗争,课文以上好最后一课为抗争,选文则是_______作为抗争;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选文表达的感情是没有伤感,没有悲哀,没有迟疑,没有顾虑,有的只是________地抗争;课文体裁是_______,文中的“我”(小弗朗士)是虚构的,而选文体裁是________,文中的“我”则是_______。
最后一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1、根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来初步掌握小说的内容;2、通过分析典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感情。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案集合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后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感悟小说主题的能力。
2、品读精彩的语句,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情。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1、品读精彩的语句,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情。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文中没有提“爱国”两个字,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的?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国际歌》,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写在预习本上,并写出自己初读课文的收获。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语言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语言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是的,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然而100多年前,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军占领后,学校禁教法语,阿尔萨斯人民心中会是怎样一种情感呢?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韩麦尔先生的课堂,去感受那里的“最后一课”。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本文有哪些主要人物?2、“最后一课”与往日的课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可以看出来?明确:主要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
“最后一课”与“往日的课”在气氛上、教师的穿着上、教师的态度上、听课人、学生对待学习对待老师的态度(特别是小弗郎士)、人们的心情等都不同。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一)、跳读课文,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体会人物浓浓的爱国情。
1、作者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明确:(1)对韩麦尔先生采用的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2)学生感受到的韩麦尔先生可能是: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2、教师归纳,集中讨论两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普通的一位教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管理不大严,有时还“玩忽职守”…… )②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深深自责并对阿尔萨斯人提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极大的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 等)3、品读第24---29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有关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韩麦尔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理解技巧,分析文本,理解作者意图,并进行文本解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培养学生对于教育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最后一课》的主题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掌握文本解读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最后一课》的复印件。
2. PPT课件,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3. 学生课前阅读《最后一课》的任务布置。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法国历史地图,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法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吗?你们对于历史事件有什么了解和思考?步骤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步骤三:文本解读(2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解读作者的意图。
2. 老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作者选择《最后一课》这个题材?作者想要传达什么信息?步骤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教师,你会如何教授这最后一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共同思考并总结出最佳的教学方法。
步骤五: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写下自己对于教育的感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感悟,展示对于教育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法国历史上其他重要事件,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学生可选择其他与教育主题相关的文本进行阅读,并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理解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
2、利用小说的基本知识,理解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刻画人物
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那在刻画他们的形象的时候,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做好旁批。
1、分配小组任务【小组讨论】
(1)第一组和第二组负责讨论作者刻画小弗朗士时用到的描写方法(2)第三组和第四组负责讨论作者刻画韩麦尔先生时用到的描写方法
2、展示交流并讨论,同样是刻画人物,但作者却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平时写作时我们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3、教师小结
都德高超的观察和把握人物个性特点的能力,使《最后一课》在艺术上“炉火纯青”,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于真实、自然、动人的艺术手法之中。
二、环境描写
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那文中有哪些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有什么含义?
1、找出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的看法
2、出示问题墙,解决提问最多的问题
3、学生归纳,环境描写的含义,白板展示
4、教师总结
路上的景物描写:
⑴显示了小弗朗士当时无忧无虑的心情,尽管普鲁士兵已经占领了阿尔萨斯,布告牌前经常出现坏消息,他还是与我无关,无动于衷,显得无知、贪玩,这就与后来的懊悔、悲痛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思想上的转变;
⑵点明了故事发生在普鲁士占领区,小弗朗士的思想转变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发生的。
⑶教室里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写字课上专心学习的认真情景,也同样渲染了沉痛而严肃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爱国思想。
三、儿童视角和忏悔意识
1、儿童视角
(1)小说是以小弗朗士,一个儿童作为第一人称来写的,那如果换成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来写呢,会有什么不同?
(2)出示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的文本,让学生进行对比,并指出有什么不同
(3)小结:以儿童为第一视角,使得作品在悲伤的亡国氛围中还有一丝喜剧的气息,但那也是含泪的微笑,而一个孩子尚能意识到亡国的悲伤,表明了法国人民反抗意识的觉醒和浓烈的爱国情感。
2、忏悔意识
读了小说,我们知道小弗朗士不时的在为自己之前没有好好学习而懊悔,韩麦尔先生也在批评大家没有好好学习,郝叟老头还在学初级读本......这些都引导我们有爱国主义的情感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应该自我反省一下,要不要为民族担负一点责任,做出一些实际行动,而不是只会说说,那同学们,在这个安定的时候,我们能为国家民族做些什么?
(1)小组讨论,随机点名展示
(2)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归纳了《最后一课》的艺术特色,那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掌握和理解程度吧!【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