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word精品文档7页
“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重点任务陈斌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2010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并和大家一起交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方向的问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在工业。
下面,我就今年以来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面临的形势以及“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任务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报告,因为时间关系,我着重介绍钢铁、石化和汽车三个产业。
一、今年以来重点产业发展状况一、今年以来重点产业发展状况,今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增长势头趋于稳定。
1到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3%。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13.9%,三季度增长13.5%,前高后低的发展趋势在我们预料之中,这具有去年基数的原因,也有宏观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因素,从几个重点产业看。
(一)钢铁工业发展状况钢铁工业前三个季度,钢铁产量分别为四亿七千四百五十三万吨和四亿四千九百四十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和10.1%,均低于全国工业的增长水平。
9月份,我国钢铁产量分别为4794.5万吨和4570.1万吨,同比负增长5.9%和负6%,日产量分别为159.82万吨和152.34万吨,10月份的产量持续下降,这是粗钢日常水平自5月份以后连续第五个月下降。
钢铁产量的下降一方面是国际钢材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1到8月份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了21.9%,扣除中国的因素计算增长了28%,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四亿五千二百零三万吨,同比仅增长了7.1%,其中三季度的表观消费量为一亿四千四百八十三万吨,同比下降了5.8%。
另一方面,受节能减排指标的约束,一些地区和企业压缩了用电指标,调整了生产计划。
我国“十二五”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分析
作 者 简 介 : 予健 ( 9 7 , , 东青 岛人 , 西 师 范 大 学 ( 西 桂 林 5 1 0 ) 济 管 理 学 院研 究 生 。 庞 1 8 一) 男 山 广 广 4 06 经 收 稿 日期 :0 1 0 - 7 2 1 — 5 2
2 世 纪 .中 国经济 发 展 面 临 的环境 发 生 了重 大 1 的变 化 . 这种 变化 趋 势是 由经 济全 球化 、 高度 信息 化 、 知识 经济 、 剩 经济 等 因素决 定 的 。中 国企业 在 没有 过
我 国“ 十二五 ’ ’
庞 子 健
摘 要 : 国 经 济 经过 2 我 0年 的 高 速 增 长 , 目前 已到 了 必须 进 行 结 构 调 整 的 关 口 , 果 不及 时进 行 结 构调 整 , 变 经 济增 长 如 转 的 方 式 . 有 的粗 放 式增 长格 局 将 难 以 为 继 不加 快调 整 的 步伐 , 仅 不 能 改 变我 国在 国际 分 工 体 系 中的 不 利 地 位 , 原 不 而 且 还 会 拉 大 与 发 达 国 家在 经 济 技 术 上 的 距 离 . 响 经 济 的持 续发 展 。 经 济 全球 化 的 背景 下 . 业 结 构 的 调 整要 树 立 以 影 在 产
重 庆科技 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1年 6 01 第1期
Ju a o C ogi n e i c ne adT cnl ySc lSi csE i n N .6 2 1 or l f hnqn U i rt o Si c n eh o g (oi c ne di ) n g v syf e o a e t o o 1 0 1
( ) 业 间结构 偏 差较 大 一 产
家高 5 1 — 0倍 低 下 的劳 动生 产率 在某 种程 度 上抵 消 了我 国劳 动力 廉价 的优 势 . 较低 的制 造业 增 加值 反 映 了我 国大部 分 工业 行业 加工 深度 和 技术 含量 低 从第 三产 业 来看 . 国第 三产 业 内部 结 构 不 合 理 . 结 构 我 其 还 处 于相对 较低 层 次 一般 的传 统第 三 产业 如批 发零 售、 贸易 、 饮 、 餐 交通 运输 、 储所 占 比重较 高 。 兴第 仓 新
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方案
“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方案”一晃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激情与挑战。
那时候,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那时候的规划方案。
1.明确发展目标2.优化产业结构(1)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附加值,如纺织、钢铁、化工等。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推进科技创新(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2)加强能源建设,保障能源安全。
(3)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5.深化改革开放(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职能。
(2)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税收体系。
(3)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6.保障和改善民生(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民素质。
(2)加强医疗卫生保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7.促进绿色发展(1)加大环保投入,治理环境污染。
(2)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回顾那段时光,我们不禁为我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
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十二五’规划的辉煌成果!注意事项:1.避免单一发展模式,要兼顾区域协调发展。
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策略。
2.关注潜在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和预警。
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冲击,要提前做好预案。
对“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我 国要在 比较短的时期 内完成这一过程 , 就有可能使得原材料
工业在较短时期内经历 由兴盛到衰退 的过程 , 在经历高峰时期
和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 节 ,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 、研 发 、 品 牌 、 务等 内容延伸 , 服 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一要强化研发设 计 , 自主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的核 心是产业技术创新能 力 推进 的形成。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日趋加深和技术进步对经 济发
“ 突破 关键环节 ” 的战略 , 点突破研发 、 重 设计 、 营销 、 品牌培育 、
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6 《 代经济>0 1 1 下) 当 2 1 年1 月(
业的国际化经营 , 海外联合采矿 、 联合建厂。大力支持与相关国
C ■■■O ■●■■ c ●■■■ ●■■■■■■●●一唔 l■■■■_ ■NE■■■ EO O 8 ■■●■ O■●PR ■■ ■■ 一 ■TM A● C N; S●l ■ RV ■ ■
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 ; 是培育具有国际 二
应从最基 本的原则 , 即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原理和 产业 结构 的功能来考察 。 前者主要是关 注生产要素配置 的短期和静态效
益, 而后者关注长期和动态利益 , 不仅包括增长效 应 , 还应包括
竞争 力、 拥有 自 知识产权和 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 主 协调 配套 、 共同发展 的企业 组织合理化格 局 ; 三是 内源 性发展
效应 不理 想 , 环境效应1 司题比较突出。“ 二五” 十 时期 是我 国摆
是着力突破关键环节 , 快从 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 中高 加
“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
“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各级政府的攻坚任务和重大使命。
为此,本文深入探讨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转什么和怎样转”的问题,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突破口。
关键词:结构失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再平衡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7-7685{201])04-0011-07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美消费、中国制造”的全球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步改变,世界金融体系、国际产业链结构也将面临新的调整。
同时,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等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尖锐,传统的“低价工业化”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调结构、促转型已成为政府的重大使命。
“十二五”时期,要改变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五个过度依赖”,实现五个“再平衡”,建立“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
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五个过度依赖”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房地产业单一支撑、廉价劳动力的要素驱动、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及非均衡共享的发展方式等问题。
(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内需与外需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问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据测算,2000―2008年,我国投资增长17.9%,净出口增长34.7%,分别比消费增速快7.2和24个百分点。
直到2010年,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才有所攀升,全年消费对GDP拉动达5.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5.4%,本世纪以来首次超过投资的贡献率。
但这种增长和政府出台的刺激消费政策,特别是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刺激紧密相关。
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
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点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岳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但所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面临着的诸多结构性矛盾,如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内外需关系、三次产业之间关系失调、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以及产能过剩问题等,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过度和一个缺失” ,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全球分工中过度依赖加工制造环节和加工贸易、竞争战略过度依赖成本价格,而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高端环节缺失。
“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其中,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关键。
一、“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虽然顺应需求变化、并支撑了经济高速增长,但所形成和积累的矛盾也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第二产业中,消耗资源多、环境污染大的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比重过大,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等问题,但从这些问题的基本特征来看,集中体现在我国过度集中于生产和加工制造环节的中低端,而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价值链两端关键环节的缺失或滞后,由此还带来了贸易条件恶化、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服务业难以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十二五”时期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通过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的突破,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分工层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创新型、融合型、节约型、生态型、高效型、集约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二五”时期的需求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
十二五”时期的需求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核心就是三个“主”:科学发展是主题,发展方式是主线,经济结构调整是主攻方向。
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结构转变,即需求结构转变、产业结构转变、要素结构转变。
经济结构转型的国际经验和教训二战以后,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通过努力先后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通过努力成为高收入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而阿根廷、巴西、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就一直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徘徊,究其原因就是三大结构转变出了问题。
日本是二战后迅速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一个典范。
1947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只有47美元,1955年是209美元,1965年是890美元,1970年是1940美元,1980年是1万美元以上,1988年是23000美元,超过美国。
为什么日本能从47美元较快上升到目前的3万美元?它有如下几条经验。
一是产业结构转换顺利。
日本二战战败以后,利用人力资本和大量剩余劳动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十几年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积累了资金,第二阶段发展重化工业,像我们现在一样炼钢铁、搞水泥、修路、建桥,由于钢铁过剩,日本的很多桥都是钢铁建的。
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日本开始搞高加工度化产业。
20世纪末期,他们的产业结构又开始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型方面转化。
现在日本在机器人领域是很厉害的,日本的高档数控机床在世界上是一流的。
二是需求结构能紧密配合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初很穷,储蓄率低,所以它的投资率非常低,20世纪50年代初时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只有20%多。
现在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4%—45%。
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重化工业的时候,它的投资率就提高了,达到将近40%,基本适应了日本的产业结构变换。
最后日本要建立消费型社会,需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时候,投资率开始下降。
与投资率变化相对应的是消费率变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分析
对 于 产 业 布 局 的演 变 ,文 献 [】 用 H oe 地方 2使 ovr 化 系数 测 度 了我 国地 区产业 集 中度 ,发 现 我 国 的产
收 稿 日期 :2 l一 6 1 0 】0 — 4
第 1期 0
司 政等: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分析 “
战 略 与 规 划
P ro 0 一 0 ) r m eve o d sr itiu in I i c n l d dt a a hrg o l d v lp i nq ea d e idf l2 fo t iw f n u t dsr t .t s o cu e t c e inwi e eo t u iu n 2 1 1 5 h i y b o h e l s
0 引言
产业 布局 是 影 响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础 性 因
业 区域 集 中程度 在 1 8 - 19 9 5 9 7年有 很 大 的提 高 。文
献 [] 用 K um n专 业 化 指 数 考 察 了 2 3使 rg a 0世 纪 8 0年 代和 9 代各 地 区的产 业专 业化 程 度 ,发 现整 个 8 0年 0 年代 ,大 多 数 省 市 的 产业 专 业 化 程 度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素 。 不 同 的产 业 结 构 直接 决 定 了地 区经 济 产 出水平
12 中部地 区 . 中部 地 区 具 有 承 东 启 西 、联 南 通 北 的重 要 区位
优 势 , 已基 本 形 成便 捷 通 达 的水 陆 交 通 网络 ,基 础 设 施 也 E益完 善 ,在 全 国制 造 业 中具 有 优 势 的包 括 t
煤 炭 、电力 、钢 铁 、冶 金 等 1 行 业 。 中部 地 区是 5个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二0一0年六月一、“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从2006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在产销规模、产品开发、汽车市场开拓、对外开放、结构调整及法制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产销迅猛增长,市场繁荣兴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行业50万辆规模的企业有7家,其中超过百万辆汽车生产企业有5家。
超过百万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有9家。
(一)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十一五”前四年我汽车工业承接了本世纪初的高速发展态势,产销规模逐年迅猛增长。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双双跨跃千万辆大关。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仍然处在低迷的状态。
但得益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落实,我国汽车工业在逆势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9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 10万辆和1364. 5万辆,(分别比2005年增加1. 42倍和1. 37倍);2009年,摩托车产量2542. 77万辆(是2 005年的1. 43倍)。
2009年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576. 49亿元,同比增长22. 26%,主营业务收入28054. 33亿元,同比增长21. 2 3%,实现利润1988. 27亿元,同比增长51. 57%0(二)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年提升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8.69%0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排名世界第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22. 6%,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销大国。
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 %, 2009年我国摩托车产销世界各国中连续15年排名第一,摩托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提高到51%0(三)产品出口逐步扩大2005年我国首次成为汽车数量净出口国,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金额超过进口。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概括起...
“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概括起...第一篇:“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是: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
)(模版)“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是:围绕“一大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加强“三大保障”。
“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这一目标是基于中央企业的地位作用,立足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所提出来的。
中央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成功抓住了重要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必须有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大企业大集团。
中央企业大多是行业排头兵,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许多企业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备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一方面要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更好地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能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的大企业大集团。
第二篇:塘坝乡“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四大战略工程塘坝乡“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四大战略工程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主导,以城镇化建设为依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东部企业的转移,引导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农村集中,实现经济总量的提速发展、快速扩张,努力将塘坝建设成为北部产业发展带上,综合竞争力更强、城镇化建设更快、群众幸福指数更高、社会和谐程度更优的特色精品乡镇。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
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十二五”汽车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及对策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二0一0年六月一、“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从2006年至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在产销规模、产品开发、汽车市场开拓、对外开放、结构调整及法制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产销迅猛增长,市场繁荣兴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行业50万辆规模的企业有7家,其中超过百万辆汽车生产企业有5家。
超过百万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有9家。
(一)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十一五”前四年我汽车工业承接了本世纪初的高速发展态势,产销规模逐年迅猛增长。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双双跨跃千万辆大关。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仍然处在低迷的状态。
但得益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一系列扶持政策有效落实,我国汽车工业在逆势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09年,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 10万辆和1364. 5万辆,(分别比2005年增加1. 42倍和1. 37倍);2009年,摩托车产量2542. 77万辆(是2 005年的1. 43倍)。
2009年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576. 49亿元,同比增长22. 26%,主营业务收入28054. 33亿元,同比增长21. 2 3%,实现利润1988. 27亿元,同比增长51. 57%0(二)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年提升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8.69%0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排名世界第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22. 6%,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销大国。
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 %, 2009年我国摩托车产销世界各国中连续15年排名第一,摩托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提高到51%0(三)产品出口逐步扩大2005年我国首次成为汽车数量净出口国,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金额超过进口。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与思路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与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巨大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调整各个产业的比重和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下面我将介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与思路。
一、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我国不能再依靠低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往上冲的发展模式。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改善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通过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国内消费市场和外部技术、资本和市场的优势,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二、加强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
对于传统产业,我们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我国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三、促进跨部门和跨地区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协同发展。
各级政府应该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提高政策的协同性和配套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产学研用的合作,提高各个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协同效应。
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各地区的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四、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效率,降低排放和污染物的产生,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未来几代人的发展利益。
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
我们应该注重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提供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支持。
“十二五”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重点
国落入 “ 中等收入 国家陷阱”的关键。这
是小 国 达 到 中等收 入水 平 后所 不 具备 的 条
件 ,就小国而言,它必须借助不太稳定的
国 际市 场来 实 现这 一转 换 。所 以说 ,未 来 中 国经 济 最 重 要 的突 破 是 市 场 规 模 的 突 破 ,即 国 内消费 需 求能 够 实现 持 续 的高增
国 内产 业 、产 品结 构 。从 另 一个 角度 看 , 后 危机 时 代 的国 际形 势有 利 于我 国 的产 业 结 构调 整 。一 方 面是 外部 需 求压 力大 ,国 际国 内竞争 加剧 ,有 利于 我们 推 进结 构调 整 。另 一方 面 是我 们升 级 的产 业恰 好 是 发
平 徘徊 ,长达 十 年甚 至 二 十年 以上 。 汤敏
显 减弱 ,而我 们 的大市 场 为 自身 结构 升 级
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后危机时代中国
需 要并 具备 建立 资 本技 术密 集 型产 业 的 国 际竞争 力 ,这本 身 就是 结构 调 整 的 内涵 。 此 轮全 球金 融危 机 及后 危机 时代 ,资 本 技 术密 集 型产 业发 展 的空 间在 中国 ,我们 可 以借 国 际弯道 “ 车 ” 。 超
级将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技术进步的
应 用 广泛 而深 入 ,因此 ,这 实 际上 也 会推 动 经 济发展 方 式 的根 本转 变 。 而最 大 的风 险是 可 能遭 遇 “ 中等 收入 国家 陷 阱” 。所 谓 “ 中等 收入 国家 陷 阱” 就 是 指 很 多 国家 长 期 在 中等 收 入 国 家 水
达 国家 面 临 困难 的产业 ,他们 的 优势 将 明
长和结构升级 ,它与产业 升级的结合 , 将使 中国经济显现无与伦比的规模经济效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摘要: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必须兼顾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
本文根据世界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回顾,指出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预测“十二五”期间三次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关键词:“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对策中图分类号:F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4-0018-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当前,适逢我国“十一五”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回顾我国三次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把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对适应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十二五”期间我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早在17世纪就注意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之间存在关联,他在对英国产业发展实际进行研究后指出:工业往往比农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得多。
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再由工转商。
但他所处的时代还难以从理论上精确地论证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与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继威廉?配第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对产业演进规律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他以三次产业分类为基础,对三次产业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性概括,提出揭示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变化趋势的配第――克拉克定律。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后,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开始上升。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充分吸收和借鉴克拉克的研究成果,在收集和整理二十多个国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之间分布结构演变趋势的统计分析,提出库兹涅茨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及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均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如果综合各国的情况看,第二产业中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呈上升趋势,但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并不必须与劳动力相对比重的上升趋势同步,综合起来看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作者:王岳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21期“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产业结构具有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应。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但在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
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
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
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系的不协调,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及其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一,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
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十二五规划”主调产业结构
光 明海 外收购 蒙牛挺进 西南
合 资的B C网购 商城 “ 2 乐酷 天”正式 上
线 ,双 方 计 划 在 未 来 三 年 共 同 投 资 5 0 00 万 美 元 ,借 助 百 度 庞 大 的 用 户 资 源 推 动 新 网站 的 增 长 。 百 度 首 席 执 行 官 李 彦 宏
称 ,超 过 6 %的 中 国 网 民 通 过 互 联 网 搜 0
索 购 物 信 息 。 易 观 国 际 数 据 显 示 ,百 度 第 二 季 度 在 中 国互 联 网搜 索 引 擎 市 场 的 占 有 率 已经 达 到 7 %。 O 作 为 B2 C网 站 , 该 网 站 只 接 受 法
者得 天下 ”已成共识 。十月底 ,光 明乳
业 发 布 公 告 称 , 公 司 收 购 新 西 兰 5 独 大
加 大 投 资 寻 找 新 的 利 润 点 。 周 大 福 携 手 “ 拓 ” 开 拓 中 国 市 场 。 拥 有 8 余 年 历 力 O 史 的 周 大 福 已被 国 内 熟 悉 。 而 力拓 在 钻 石 领 域 的 实 力 还 不 太 为 人 所 知 。事 实 上 力 拓 是全 球 第 三 大 钻 石 生 产 商 ,仅 次 于 南 非 D e r ̄ 俄 罗斯 的 Aloa e B es H rs 。 周 大 福将 成 为 力 拓 钻 石 公 司 的 特 选 1 月1 0 9日 , 百 度 与 日本 乐 天 公 司
资本市场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的 , 股市 更是经 济的晴雨 表 。在 中国经济跨
人 到 “ 二 五 规 划 ” 阶 段 ,一 个 新 格 局 十 的 产 生 势 必 对 资 本 市 场 提 出新 的 要 求 。
数 据 显 示 ,2 0 年 的 奶 粉 质 量 事 件 08 之 前 ,我 国 有 2 0 多 家 乳 品 企 业 ,而 真 00 正 拥 有 自有 奶 源 的 企 业 数 量 不 到 1% 。 O
“十二五”时期我国生产力布局优化的基本方向
“十二五”时期我国生产力布局优化的基本方向孙久文【摘要】"十二五"时期,优化生产力布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是高效配置空间资源的必要途径,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主要措施。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判断出发,提出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方向是:以产业转移为动力促进生产力布局优化,培育和完善中部地区增长极,加快区域开发,优化西部地区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eriod,to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e forc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ask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necessary path for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space resources.And what's more,it is also the main measur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verall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Judging from the trend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aper proposed the basic direction to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e forces,namely,take industrial transfer as th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vity layout,nurture and improve the growth pole in the central regions,accelerate regional development to optimize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western regions,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期刊名称】《新疆财经》【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7页(P5-11)【关键词】生产力布局;产业转移;增长极;区域合作【作者】孙久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7从有效配置空间资源的角度出发,“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步入新的阶段。
“十二五”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重点
作者: 王小广
作者机构: 国家行政学院
出版物刊名: 农村金融研究
页码: 28-3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二五” 政策重点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自主创新 贸易模式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十二五"时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刻不容缓,应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贸易模式,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思路作者:王岳平单位: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由过去的比例关系的调整,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与“十二五”时期结构调整面临的起点产业结构具有影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应。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比较好地发挥了其增长效应,但在分配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在环境效应方面,过度依赖重化工业的扩张,加上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使得资源、环境难以为继。
在就业效应方面,由于在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化就开始了资本深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业矛盾仍然突出。
在分配效应方面,由于过度集中于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国外高端环节的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并使得国民所得比重下降。
总的来看,上述矛盾集中体现在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分工深化等关键环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而非简单数量比例关系的不协调,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关键环节及其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的制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摆脱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和走出国内经济调整迈向新繁荣的时期,是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第一,由工业化、城市化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仍将有条件取得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很有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
虽然此轮国际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增长需要新的推动力,国内调整刚刚启动、前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释放的条件下爆发的,加快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较多、较强,从低谷到恢复到高速增长所需时间也会长一些,但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支撑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的变化。
第二,“十二五”时期,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效应递减,而其他新的技术革命还在酝酿之中,美国过度消费模式也将发生一定改变,由此决定外需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有所减弱,内需将成为更加重要的驱动力量,将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近期着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内需,尽管我国试图改变消费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以投资带动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强化,将面临更加突出的节能减“十二五”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进步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要求。
第四,“十二五”是我国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既要考虑近期扩大内需带来的结构变化和“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要着眼于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着力培育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高增长性行业。
二、“十二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和思路(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原则和思路1、基本原则作为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过渡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既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十二五”的结构矛盾,更要着眼于更长时期的结构升级要求,应坚持以下原则:处理好中近期扩大内需及结构调整要求与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与改善贸易条件的关系,坚持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原则;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促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原则。
2、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和思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主要矛盾的转换,“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应转向以强化薄弱环节为主的功能性调整,主要是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和分配效应,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外部效应,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即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提高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实施“突破关键环节”的战略,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构筑以下四大格局: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合理化格局;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化格局;工业新型化、服务化与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相互支撑、共同促进的融合化发展格局。
(二)发展重点1、继续保持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保持农业稳步发展重点保护农业生产能力,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支持农产品高品质化、生产分工专业化、生产方式科技化、产加销产业链一体化和产业功能多元化,建立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良种化、功能化和可持续化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型生产体系。
一是以形成年产1.1 万亿斤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切实保护好耕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把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三是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四是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发展农资连锁经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2、突破关键环节,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适应工业化、城市化要求,把握需求升级、技术进步和比较优势的提升,加快工业结构的升级转换。
一是重点突破研究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
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区段向高附加值区段、由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向转型升级。
二是强化和提升传统工业的新型化,通过加快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产业重组和布局优化,着力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摆脱能源、资源、环境的制约。
三是重点支持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特征的机电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3、强化制度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两类服务业将得到较快发展。
即为生产提供高效能服务的金融、保险、设计、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满足人们生活层次提高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电信内容服务等。
第一,顺应产业融合、分工深化细化的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鼓励创新业态,提升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引导制造业企业的专业服务外部化,促进专业服务业发展。
第二,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竞争,竞争机制引入银行、保险、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等领域。
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分工的法律法规,强化服务业的规范服务、诚信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有利于分工的文化氛围。
第三,抓住国际上服务业转移加快的趋势,在防止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关键领域实施控制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承接软件、信息、金融服务、管理咨询等国际服务业转移。
4、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时期,尚难以出现像上世纪90 年代那样具有极强带动作用的电子信息产业,因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可能是1—2 个产业,而是一批产业或产业群。
这些产业群将主要从解决21 世纪的人类社会将面临的能源、原材料短缺、环境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中产生,同时,也包括立足于未来我国需求升级要求的产业。
主要包括:新能源及新能源设备、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先进交通运输设备产业(“下一代汽车”、高速铁路、大飞机、城市轨道交通等);下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下一代互联网等下一代信息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业;纳米材料,新型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生物化学、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产业;环保设备制造和环保工程及其相关服务产业;医药制造和医疗、保健、护理等健康产业;金融、保险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
三、主要对策措施(一)政策重心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一般说来,在市场比较完善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短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主要应该由市场来解决,而追求长期目标如改善国际分工地位、战略性进入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设计和支持。
在转轨时期,一方面,要加速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发育;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市场信号扭曲和失效部分进行弥补。
同时,适应我国工业化的阶段性变化,和产业结构矛盾由部门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向关键环节滞后的变化,政策重心应由过去的部门(结构性)倾斜,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为主、兼顾结构性政策转变,重点突破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实施多层次发展的产业结构战略我国大国国情和国际竞争要求我国必须实施多层次发展、多种模式并存的战略。
我国重化工化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没有得到充分转移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解决就业问题还是经济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要求继续发挥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未来一段时期加速城市化,要求原材料型重化工业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已经积累了较强的技术能力,同时,为缓解原材料型重化工业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加快推进由原材料型重化工业向重加工业、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由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变。
(三)强化制度创新,为促进分工细化深化和向主要依靠非价格竞争转变提供制度性条件分工细化深化和实施非价格竞争战略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条件。
为此需要尽管改变政府职能转换滞后,信用制度缺失,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培育、分工深化得不到足够的保护的状况,降低交易成本和从事研究开发、品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的风险,促进专门化分工的形成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