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_第五章_动态数列分析
动态数列的概念
动态数列的概念
动态数列是指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它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统计指标数值。
动态数列又称时间数列,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数列形式,用于描述和分析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时间数列可以是按照年、月、日、小时等时间单位排列的数据,也可以是按照其他时间段排列的数据。
动态数列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季节性、周期性等特征。
通过对时间数列的分析,可以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动态数列广泛应用于经济、金融、市场营销、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可以利用动态数列分析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在金融领域中,可以利用动态数列分析股票价格、汇率、利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总之,动态数列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随时间变化的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统计学第四版5动态数列
2019-2019年某国电冰箱年平均增长量:
a29273万台
4
第 五 章
统 计 学 原
理 第三节 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
&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第 五 章
统 计
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学
原
理
㈠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 报基告期期水水平平
环比发展速度: a1 , a2 ,..... an
产量(万台) 768 918 980 1044 1060
环比发展速度% — 119.5 106.8 106.5 101.5
定基发展速度% 100 119.5 127.6 135.9 138.0
环比增长速度% — 19.5 6.8 6.5
1.5
定基增长速度% — 19.5 27.6 35.9 38.0
定基发展速度% 100 119.5 127.6 135.9 138.0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⒈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an a1 a2 ..... an
a0 a0 a1
an1
⒉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第
五 章
a a n
n1
an
a0 a0
23499.9
24133.8
26967.2
26857.7
29896.3
统
计
学 原
如果用符号a0,a1,a2,a3, ……a n-1,an代
理
表数列中各个发展水平,则在本例中,如果以
2019年作为基期水平,记为a0,则2019年、2019 年、2019年、2019年进出口总额分别用a1、 a2、 a3、 a4表示,称为报告期水平或计算期水平。
第五章-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40(台)
例 2:某企业4月1日职工有300人,4月11日新 进厂9人,4月16日离厂4人,则该企业4月份平 均职工人数为:
300 10 309 5 305 15 a 304 人 10 5 15
返回
25
(2)间断时点数列
①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首末折半法
其中:a 为分子的序时平均数,
b 为分母的序时平均数。
a 和b 具体的计算可按照上面的各类公式计算。
37
例6:某企业 7-9 月份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月份
实际产量(件) 计划完成 %
7月份
8月份
618 600 103
9月份
872 800 109
a
500 500 100
计划完成量(件) b
c
时 期 数 列
第四章 动态数列
第一节 动态数列概述
第二节 动态数列水平分析指标
第三节 动态数列速度分析指标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
第一节 动态数列概述
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及构成
1.含义 一个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形成的一列数。又称时间数列。 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 二是各时间上的指标数值
2.要素
返回本节首页
计算各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和全年平均每 月总产值
2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4200 4400 4600 a1 4400 万元 3 4820 4850 4900 a2 4856 .7万元 3 5000 5200 5400 a3 5200 万元 3 5400 5500 5600 a4 5500 万元 3
简述动态数列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分析指标。
简述动态数列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分析指标。
动态数列是统计学中术语,它表示数据变化的过程,又称现时序列。
动态数列主要用于研究某一变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变量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
它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并可以帮助研究者做出正确决策,有助于研究变量的发展。
动态数列的概念是指某一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它表示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参数,从而可以描述变量的发展。
从宏观角度看,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有助于表达某一变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实际研究中,它主要用于表示一个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其他变量间的关系。
动态数列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量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决策。
例如,研究人口增长的趋势,可以通过动态数列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变化的特征、趋势和变化过程,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民众的行为模式,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动态数列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序列的增长率、变化速率和稳定性等三个方面。
其中,序列的增长率研究是衡量变量的发展水平,可以用来衡量变量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从而了解变量发展的态势;其次,变化速率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变量变化的情况;第三,稳定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变量的波动特征,以及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特性。
综上所述,动态数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概念,它可以帮助研
究者更准确地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决策。
它的主要分析指标包括序列的增长率、变化速率和稳定性,可以分析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因此,动态数列在实际研究和决策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应用统计学讲义第五章动态数列(二)
与下降 交替出现的循环往复运动。经济增长中繁 荣——衰 退——萧条——复苏——繁荣的循环也称为 商业周 期,是最常见的循环变动。循环变动的周期 都是一
循环变动C
指围绕长期趋势出现的具有一定循环周期的 波动
销售额
140 120
生产资料销售趋势
100
80
60
40
20 年份 0 1978 1980 1982
第五章 动态数列(二)
第五章
动态数列
第四节 长期趋势的测定与预测
一、影响动态数列的因素
动态数列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每一时期都受
到多 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 动态数列的指标值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产生的结果也相 应不 同,因此形成不同的动态数列。 影响因素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 4种:
动态数列
其二是乘法模式,它假定四种变动 因素
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关系时,动态数
列总 变动 (Y) 体现为各种因素的乘积,即 Y= T•S•C•I。此乘法模式中,Y、T为总 量指
第五章
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分析一般采用乘法模式, 把受
各个因素影响的变动分别测定出来,
为 决策提供依据。
第五章
动态数列
其一是加法模式,它假定四种变动 因素呈现出相互独立的关系时,动
态数列总变动 (Y) 体现为各种因素的 总和,即Y=T+S+C+I。此加法模式 中, Y 、 T 是总量指标, S 、 C 、 I 是 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与不规则变动 对长期趋势所产生的偏差,或是正 值、或是负值。
第五章
第五章
动态数列
反映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有两种基本形式:一
统计学原理第五章 动态数列分析
1 .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1)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b) 间断时点数列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
a1 a2 an
=
a2
2
n 1
公式中:a-——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ai——表示各项时点指标数值 n——表示时点指标数值的项数。
13
§5.2 动态研究的水平指标
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2
导入案例
飞达公司每年的利润情况如下表: 表5-1 飞达公司每年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利润 95.4 102.5 102.8 120.7 128.5 145.9 155.6 180.3
这就是个动态数列,通过这个数列反映了飞达公司近八年来的利润 变化情况。所谓动态数列,就是指将同一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 序排列而成的数列。这个公司过去的情况如上表,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 通过对过去的回顾,用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发展规律,分析发展趋势进而 预测未来。
a1 a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1
a2 a3
f
2
an
a 1
n
fn
1
a= 2
2
2
f
例: 某企业2004年各时点的职工人数如下表。计算平均职工人数。 某企业2004年职工人数资料
日/月 1/1 1/4 1/7 1/9 1/12 31/12 职工人数 300 400 380 420 500 600
3
§5.1 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
一、动态数列的意义和构成 (一)动态数列的意义 动态数列是将现象发展在各个时间的指标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
第5章 统计学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17) 第五章 动态数列(17)
三、动态数列速度指标
2.增长速度 2.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2)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量÷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增长量÷ 年距发展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 3.平均发展速度 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发展速度: 3.平均发展速度: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说明 现象在一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现象在一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
动态数列(7) 第五章 动态数列(7)
二、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3.平均增长量 3.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之和 ÷ 逐期增长量个数 累计增长量÷ 时间数列项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4、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 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逐期增长量÷ 增长百00
a1 + a 2 + a 3 + L + a n a= = n
∑a
n
a 1 f 1 + a 2 f 2 + a 3 f 3 + L + a nfn a= = f 1 + f 2 + f 3 + L + fn
∑ af ∑f
动态数列(9) 第五章 动态数列(9)
二、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4.平均发展水平 4.平均发展水平 绝对数时间数列: 绝对数时间数列: 某商场1月营业员人数资料如下: 某商场1月营业员人数资料如下:
动态数列(15) 第五章 动态数列(15)
三、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4.平均发展水平 4.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数时间数列 (1)一般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1)一般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方法: 方法:将子项数列与母项数列各求序时平均数再 对比计算。 对比计算。 (2)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2)序时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目的】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2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
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
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总量指标。
根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时期数列,年底人口数就是时点数列。
1.时期数列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
统计学 第五章 动态数列
例
某商业企业2010年第二季度某商品库存 资料如下,求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
时间 3月末 4月末 5月末 6月末
库存量(百件)
66
72
64
68
解: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库存额为:
66 68 72 64 2 2 67.67百件 a 4 1
※间隔不相等 时,采用加权序时平均法
一季 度初 二季 度初
af 解:a f
780 9 784 6 786 7 783 9 783(人) 9679
②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
一季 度初 二季 度初 三季 度初
不是逐日记录,而 是每隔一段时间登 记一次,表现为期 初或期末值
四季 度初 次年一 季度初
※间隔相等 时,采用首末折半法
时期数列
时期数列特点:
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是可加的; 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的大小随 着时期的长短而变动; 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通常通过连 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
时点数列
在绝对数动态数列中,如果 各项指标都是反映某种现象在某 一时点上(瞬间)所处的数量水 平,这种绝对数动态数列就称为 时点数列。 如 表 4-1 中 所 列 的 我 国 20022008年全国人口年末数。
增速 3.8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0
例
某市职工2006-2010年年平均工资 单位:元
年份 年平均工资
2006 10663
2007 11425
2008 12059
2009 14147
2010 15420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时期长短应该统一 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⑵ a、b均为时点数列时
统计学 第五章 动态分析方法汇总
则该企业2002年全年平均各季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 330 290 290 345 1255 c 107.26% b 300 270 280 320 1170
二、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
1、时间长短应该相等 2、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3、经济内容必需相同
4、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第二节 动态数列水平指标
一、发展水平
(一)概念:是动态数列中的每项指标数值 (二)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2、按位置不同分:
A、最初水平:数列中第一项指标数值 B、中间水平:数列中最后一项指标数值 C、最末水平:中间各项指标数值
某商品部某年一月份职工人数变动情况表 1日 时间 职工人数 38 45 30 25 9日 15日 31日
则该商品部一月份平均职工人数为:
af a f 28* 8 45* 6 30 *16 25*1 1079 34.8(人) 31 31
(2)间断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间断时点数列是指按月末、季末、年末登记取得资料的时点 数列。 A.若掌握的是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资料,公式为:
(二)根据相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先分别计算出分子数列和分母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再进行 对比。 计算公式: a c b 举例说明: 例1:某企业2002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某企业2002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一 二 三 季度 计划数(万元) 实际数(万元) 计划完成% 300 330 110.00 280 290 103.57 270 290 107.41 四 320 345 107.81
第五章 动态分析方法
统计学基础5 动态指标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
动态分析是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依据是时间数列。本章详细介绍 了时间数列的种类和构成内容,动态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及运用条件。通过本 章的学习,要求能够区分各种动态数列,能够运用所学方法结合实际资料进行 动态分析。
关键词汇
时间数列(Time Series) 发展水平(Developing Level) 发展速度(Developing Speed) 增长速度(Growing Speed) 长期趋势(Longterm Trend)
a 、b ),然后进行对比,以求得相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时平均数(
(
c )。用公式表示为:
a c b
(5.5)
式中
a b
——相对数时间数列相应的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相对数时间数列相应的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分子
和分母 b 的计算,要根据指标的性质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采用不同的计 算方法求得。下面分别说明由各种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的序时平均数。(1) 由 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所组成的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 如果相对数比 值的子项和母项资料都齐备,其计算公式为:
a a a1 a2 a2 a3 n 1 n 2 2 a 2 n 1 an a1 a2 an 1 2 2 n 1
(5.3)
2、由相对数时间数列计算的平均发展水平 相对数时间数列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应项对比所形成 的数列,因此,要分别先计算出其相应的子项、母项这两个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
平均增长均
逐期增长期增长 累计计增长 逐期增长期增长 时间数列项数 - 1
(5.11)
返回
5.3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5.3.1 发展速度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目的】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教学难点】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2课时【教学内容参考】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
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比照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假设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假设干经济指标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
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总量指标。
根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时期数列,年底人口数就是时点数列。
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
统计学原理 第5章 动态数列
例题2 某企业2002年第三季度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
下表所示:试计算其平均商品库存额。 表5--8
日期 月末库存额 单位 万元 6月末 7月末 8月末 100 86 104 9月末 114
该企业第三季度平均商品库存额为:
an a1 a2 an 1 2 a 2 n 1 50 86 104 57 4 1 99(万元)
an a a1 a2 c ,c1 , c2 , , cn b b1 b2 bn
2.不同时期或时点上的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不具有可加性
3.不能直接计算它们的平均发展水平 4.计算原则:
C=a/b
------公式(6)
20
例1.某企业2001年各季度的销售额和销售利润率资料如下 表:试计算年平均利润率 表 5--10
4.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平均数
5.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方法有所不同。 除了静态平均数使用的所有方法外,还有其独有的方 法—高次方程法。
10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
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
a
)的计算:设
计
a1 , a2 , , an ,
表5--3
年份 1995
为一动态数列,用简单算术平均法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时点数列分为: (1)连续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2)连续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3)间断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4)间断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12
四种时点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1、某企业2004年8月份每天的人口数如下:表5-4
8.1 129
时点连续 间隔相等 按日统计 逐日登记
ai ai 1 2 fi a fi 15.2 14.2 14.2 17.6 17.6 16.3 16.3 15.8 2 4 3 3 2 2 2 2 2 433 16.(万元) 0
统计学第5章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
教学目的与要求
态数列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 动态数列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 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本章详细介绍了动态数列的种 类、动态数列的构成内容、动态分析指标的计 动态数列的构成内容、 算方法及运用条件。通过本章的学习, 算方法及运用条件。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 够区分各种动态数列, 够区分各种动态数列,能够运用所学方法结合 实际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实际资料进行计算分析。
二、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水平是对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求平
均数,统计上又叫序时平均数。 均数,统计上又叫序时平均数。
例
某车间各月工业增加值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增加值(万元) 30 40 38 44 48 52 54 60 66 76 70 82
从表看出数列反映的增加值参差不齐,变化趋势不明显, 从表看出数列反映的增加值参差不齐,变化趋势不明显, 如果计算出各季每月的平均增加值(序时平均数) 如果计算出各季每月的平均增加值(序时平均数),就可 以看出它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增长的,见下表: 以看出它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增长的,见下表:
若为间隔不等的二个间断时点数列对比组成
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为: 的相对数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为:
a +a a +a a1 + a2 f1 + 2 3 f2 +L + n−1 n fn−1 2 2 c=a = 2 b b1 + b2 f1 + b2 + b3 f2 +L + bn−1 + bn fn−1 2 2 2
3000 + 3300 = 3150(件 ) 2 3300 + 2680 = 2990(件 5月 a = ) 份 2 2680 + 2800 = 2740(件 6月 a = ) 份 2 1 ∴第 季 平 库 量 = (3150 + 2990 + 2740) = 2960(件 ) 二 度 均 存 3 4月 a = 份
《统计学》-第五章-时间数列(补充例题)
第五章动态数列例1、“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单位:亿元试计算“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中各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
解:【分析】这是时期数列资料,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计算结果如下: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发展水平78432.7亿元33711 83AF 莯+)31116 798C 禌22548 5814 堔23888 5D50 嵐35943 8C67 豧其中:第一产业平均发展水平14258。
3亿元;第二产业平均发展水平39100.1亿元;第三产业平均发展水平25074.2亿元。
例2、我国人口自然增长情况见下表:解:【分析】新增长人口是时期指标,故平均增加人口数量仍用计算。
年平均增加(万人)例3、某商店2010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30139 75BB 疻\22102 5656 噖36028 8CBC 貼j20316 4F5C 作$单位:万元解:这是一个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首末折半法”计算:试计算2002年该企业平均工人数。
解:【分析】这是不等间隔时点数列,用间隔月数进行加权的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385(人)解:【分析】应该按两个时期数列对比组成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算式计算:该企业利润年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解:【分析】这是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所组成的相对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问题。
分子和分母均应按“首末折半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后加以对比。
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工人数比重(%)=另外,7月初工人数为2250人。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上半年平均工人数。
(2)上半年平均总产值.(3)上半年平均劳动生产率。
(4)上半年劳动生产率。
解:【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劳动生产率的概念;认识月初工人数是时点指标,总产值是时期指标,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序时平均数加以对比。
(1)上半年平均工人数(2)上半年平均总产值(3)上半年平均劳动生产率(4)上半年劳动生产率例8、某公司的两个企业2004年2月份工业增加值及每日工人在册资料如下:解:先按公式计算平均工人数甲企业:20820 5154 兔25732 6484 撄33684 8394 莔 =38234 955A 镚 0乙企业:全公司:31005 791D 礝m $36894 901E 逞{ 33238 81D6 臖解:【分析】动态分析指标中增长速度与发展水平、前期水平与增长1%绝对值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依据. 就是结果如下表所示: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统计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2)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 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ca
a1 2
a2
an1
an 2
n 1
a1 2
a2
an1
an 2
b
b1 2
b2
bn1
bn 2
b1 2
b2
bn1
bn 2
n 1
【例5.7】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地区第四季度就业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
135822.8 159878.3 183217.4 211923.5
年底人口数(万人)
129227.0 129988.0 130756.0 131448.0
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亿元)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亿元)
29691.8 36239.0 39450.9 103617.3 119555.4 141051.0
a
n
n
式中:代表平均发展水平 ai代表各期发展水平 n代表时期指标项数
灵活性原则
【例5.1】某商场2006年各月商品销售额动态资料如表5-1所示, 试计算月平均销售额及全年月平均销售额。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表5-1 某商场2006年各月商品销售额
销售额(万元)
300 360 380 410 440 480
f
76864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7月份平均库存量为13.03吨。
2)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间断时点数列是指按月末、季末 或年末登记取得资料的时点数列。它 有两种情况,一是数列中的各项指标 表现为逐期期末登记排列,二是数列 中各项指标表现非均衡的期末登记排 列。通常将前者称为间隔相等的间断 时点数列,后者称为间断不等的间断 时点数列。
统计学基础:动态数列共45页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统计学基础:动态数列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谢你的阅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基础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教学目的】1.区分不同种类的动态数列2.熟练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各种方法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的种类,运用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动态指标的相互推算4.理解趋势的意义,运用长期趋势测定方法对长期趋势进行测定5.计算季节比率,并且深刻理解季节比率的经济含义【教学重点】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种类和特点2.动态比较指标和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绝对数时间数列中的时点数列平均指标的计算2.相对数、平均数时间数列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3.动态数列分析方法中的季节变动分析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学时为12课时【教学容参考】第一节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一、动态数列的概念将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了一个动态数列,也叫做时间数列。
动态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被研究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
通过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首先可以从现象的量变过程中反映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程度和趋势,研究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性。
其次,通过对动态数列资料的研究,可以对某些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
第三,利用动态数列,可以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编制和分析动态数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已成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
【案例】下面图表列举了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的动态数列。
表5-1 我国2004-2007年若干经济指标二、动态数列的种类按照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动态数列可分为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三种类型。
其中绝对数动态数列是基本的数列,相对数和平均数动态数列是派生数列。
(一)绝对数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总量指标。
根据指标值的时间特点,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国生产总值就是时期数列,年底人口数就是时点数列。
1.时期数列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在一段时期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可加性。
时期数列中,各个时间上的指标值可以相加,结果表示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的“过程总量”。
如全年的国生产总值是一年中每个月国生产总值相加的结果,各月份的国生产总值又是月份每天的国生产总值之和。
第二,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所属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由于时间数列具有可加性,故每一指标值所属的时间越长,指标值越大;反之,指标值则越小。
第三,指标值采用连续登记的方式取得。
在时期数列中,各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的结果,因而必须把该时段现象所发生的数量逐一登记,并进行累计,这样才能得到所需的指标值。
2.时点数列时点数列中,每一指标值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
如年底人口数的动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说明在各年年末这一时点上人口数所达到的水平。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不可加性。
时点数列中,不同时点上的指标值不能相加,因为各时点上的指标值只表明现象在该时点上所处的状态,相加后的数值并不能代表现象在这几个时点上的状态,故相加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点间隔的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在时点数列中,两个相邻指标值所属时点的差距称为时点间隔。
时点数列不具有可加性,时点间隔的长短对指标值大小没有直接影响,例如,年末的人口数未必比某月底的人口数大。
编制时点数列时决定时点间隔长短的因素是现象的变动状态,变动较大或较快的现象,间隔应短些;否则间隔可以长些,确定时点间隔时,以能反映现象的变化过程为宜。
第三,指标值采用间断登记的方式获得。
依照时点数列的性质,只要在某一时点进行统计,取得的资料就代表现象在该时点上的数量水平;不同时点上的资料用来反映现象的发展过程,无须对两个时点间现象所发生的数量逐一登记。
(二)相对数的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相对指标,它可以反映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发展变化过程。
例如,不同时间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相对数的动态数列。
在相对数动态数列中,由于各个指标值对比的基数不同,所以不具有可加性。
(三)平均数的动态数列在这种动态数列中,统计指标值表现为平均指标,它可以反映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
例如,不同时间的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就是平均数动态数列。
平均数动态数列中的各个指标值也不能相加,因为相加所得的数值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
三、动态数列的编制原则编制动态数列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列中的一系列指标数值进行动态分析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
因此,保证动态数列中各指标值的可比性是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编制动态数列时应遵守以下几条原则:1.时间长短要相等。
对于时期数列此原则是指各指标值涵盖的时间长度要相同,因为此时时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指标值的大小,时期长短不同指标值便不可比,例如,一个月的销售额和一年的销售额就不能比较。
对于时点数列此原则是指各指标值对应的时点间隔要相同,虽然时点数列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但保持相同的时点间隔才能准确地反映现象的变化状况。
2.总体围要一致。
无论是时期数列还是时点数列,指标值的大小都与现象总体围有关系。
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象总体围发生了变化,如地区的行政区域划分或部门隶属关系变更,那么在变化发生前后,指标的计算围不同,指标值就不能直接对比。
只有经过适当调整保持了总体围的一致性,进行动态比较才有意义。
3.经济容要一致。
指标的经济容是由其理论涵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同一名称的指标,其经济容也会发生改变。
编制动态数列时不注意这一问题,对经济容已发生变化的指标值不加区别和调整,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论。
例如,1993年以前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产品的完全成本,而1993年以后产品成本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
4.计算方法要统一。
对于指标名称、总体围和经济容都相同的指标,计算方法不同也会导致极大的数值差异,如按生产法、支出法和分配法计算的国生产总值,结果就有很大差别。
因此,同一动态数列中,各个时期(时点)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统一。
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指动态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它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上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是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
发展水平一般是时期或时点总量指标,如:国生产总值、在册工人数等;也可以是平均指标,如: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库存额等;还可以是相对指标,如:流动资金周转次数等。
设动态数列各项指标数值为:a0,a1,a2,a3,…,a n。
用符号a代表发展水平,下标0,1,2,3,…,n表示时间序号,a0为最初水平,a n为最末水平,在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之间的称为中间水平。
在动态分析中,将所要研究时期的指标数值称为报告期水平,将作为比较基础时期的指标数值称为基期水平。
发展水平在文字上习惯用“增加到”、“增加为”、“降低到”、“降低为”来表述。
如2007年某地区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29.77万人,2008年增加到45.05万人。
二、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是一种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动态数列中各时间上的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
共同之处是二者都抽象了现象的个别差异,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水平。
【案例】2008年某地区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4513元,它就是把各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抽象化了,反映全体农村居民收入的一般水平;再如,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零四个月中我国大陆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它是把人口增加数在不同年份上的差异抽象化了,反映人口增长的一般水平。
二者的区别在于:一般平均数抽象的是总体各单位的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同一时间上的差异,从静态上说明现象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序时平均数抽象的是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从动态上说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由于发展水平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而绝对数又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因此,用它们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方法各不相同。
(一)由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1.由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期数列具有可加性,其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就比较简单,常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将各时期指标数值的总和除以时期项数。
其计算公式为n aa∑=2.由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要精确计算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就应掌握每一时点的资料,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是把一天看做一个时点,即以“天”作为最小时间单位。
这样便有连续时点数列和间断时点数列的区别。
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的是连续时点数列;资料不是逐日登记,而是间隔较长一段时间(月、季或年)后再登记一次,然后依次排列的是间断时点数列。
这两种数列的类型不同,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也不同。
(1)由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连续时点数列有两种登记方式:第一种是时点数列的资料是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的,即已掌握了整个考察期连续性的时点数据,因此可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来计算序时平均数,即以各时点指标值之和除以时点项数。
其计算公式为na a ∑=【案例】某系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出勤人数资料见表5-4.计算该系学生本星期五天平均出勤人数。
(人)2455150249242244240=++++==∑na a第二种是时点数列资料登记的时间仍是一天,只是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
此时就要用每次资料持续不变的时间长度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
其计算公式为 ∑∑=faf a 【案例】某企业2008年11月份产品库存额资料见表5-5,计算该企业11月份平均产品库存额。
)(73.105868754千克=++++=a(3)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间断时点数列也有两种登记方式:第一种是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时间间隔相等。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案例】某企业2008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资料见表5-6。
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
表5-6 某企业2008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资料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首先求出各月的平均职工人数,然后再对各月平均职工人数计算平均数。
求各月平均职工人数时,按理应该计算该月平均每天的职工人数,但由于未能掌握该月每天的职工人数资料,所以只能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推算。
即把下月初的职工人数看成是本月末的职工人数,并假定各月职工人数的变动是均匀的,每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就等于月初数加月末数除以2,这样,可计算出2005年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每月职工人数为)(14303214401450214501420214201400人=+++++=a经过上述讨论,可以得出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122121-++⋅⋅⋅++=-n a a a a a nn 这种方法也称做“首末折半法”,它便于应用,实际计算中主要采用这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