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

合集下载

力学基础知识

力学基础知识

工程单位制
大小
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
物理量
类别
量纲


基本量纲
导出量纲 量纲幂次式
常用量 速度,加速度 体积流量,质量流量 密度,重度 力,力矩 压强,压力,弹性模量
粘度,运动粘度
其他量 角速度,角加速度 应变率
第三节 变形体力学基础
一、材料力学的任务 二、关于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三、内力、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
光滑辊轴而成. 约束力:构件受到垂直于光滑面的约束力.
5.平面固定端约束
=
=

=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第二节 平面力系和平衡方程
一.平面力系的简化 二.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三.力学单位制与量纲 物理量的量纲
基本量纲dim m = M , dim l = L , dim t = T
导出量纲:用基本量纲的幂次表示。
二、关于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1.可变形固体
关于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名词 弹性 ––– 物体在引起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
能即刻恢复它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弹性变形 ––– 变形体在外力被除去后能 完全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 ––– 变形体在外力被除去后不能 消失的变形。
2. 基本假设
• 连续性假设
认为组成物体的物质毫无空隙地充满了整个 物体的几何体积。
•小变形 假设物体产生的变形与整个物体的原始尺寸
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PP
L
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在模型上的区别。 理论力学:刚体 材料力学:变形固体完全弹性体
三.内力、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
(一)内力的概念 它是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使物体的各部分之间

力学的第二定律

力学的第二定律

力学的第二定律
力学的第二定律是牛顿的第二定律,通常以以下方式表述:
F = ma
其中:
•F代表物体所受的总力(单位:牛顿,N)。

•m代表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kg)。

•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单位:米每秒平方,m/s²)。

牛顿的第二定律是一个基本的力学原理,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

它指出,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总力成正比,质量越大,所需的力就越大,相同的力作用在质量较小的物体上会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还说明了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牛顿的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它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计算加速度以及设计机械系统等领域中起到关键作用。

这个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允许科学家和工程师精确地预测和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

它也为其他牛顿力学定律和运动方程提供了基础,是研究自然界中的力学现象的重要工具。

力学的思想总结

力学的思想总结

力学的思想总结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的一门学科。

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中,力学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和原则。

本文将对力学的思想进行总结与归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说明。

一、宏观层面的力学思想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惯性定律、运动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的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作用-反作用定律指明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发生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作用的力具有相等而反向的特征。

这三定律奠定了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础。

2.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在解释碰撞、爆炸、流体运动等各类问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是力学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若干个分力的合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合力。

这一思想在力的分析和计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力的作用范围:力的作用范围是力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出,力不需要直接接触,可以通过介质的传递而使物体产生运动。

这一思想解释了个别问题中没有直接触点的力作用原理。

二、微观层面的力学思想1. 惯性和质量:惯性是物体抵抗改变运动状态的能力。

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的度量。

惯性和质量是微观力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指导了力学研究中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2. 弹力和弹性势能:弹力是一种复原力,它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位置。

弹性势能则是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储存能量。

在弹性力学和弹性体力学的研究中,弹力和弹性势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因数: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粗糙度所产生的阻力。

滑动摩擦因数是衡量物体间摩擦程度的物理量。

摩擦力的研究对于理解运动、摩擦力的形成机理以及摩擦力与运动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力学作为一门基本学科,拥有丰富的思想和原则,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范围、惯性和质量、弹力和弹性势能、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因数等。

力学课件PPT课件

力学课件PPT课件

相对论力学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 对论,对经典力学进行了修正 和发展。
现代力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力学不 断涌现出新的分支和领域,如 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生物力
学等。
02
静力学
力的平衡
力的平衡概念
三力平衡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力的平衡状态。
当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时,如果这三 个力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则物体处 于平衡状态。
弹性模量
泊松比
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应力的能力,反映 了材料的刚度特性。
材料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反映了 材料在受力时变形的特性。
材料的疲劳和断裂
疲劳
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逐渐损伤直至断裂的过程。疲劳极限是指材料 在无限多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值。
断裂
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突然破裂现象。断裂韧性是指材料抵抗裂纹 扩展的能力。
几何方程
描述物体的形变和应变关系,与物体的几何 性质和物理性质有关。
边界条件
描述物体边界上的受力条件和位移条件,是 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必要条件。
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解析法 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 边界元法
通过数学公式和定理求解弹性力学问题,适用于简单形状和边 界条件的物体。
将物体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通过求解每个单元的平衡方 程组来得到整体解,适用于复杂形状和边界条件的物体。
摩擦力
静摩擦力
当两个接触面之间没有相 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 力称为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当两个接触面之间有相对 运动时,产生的阻力称为 动摩擦力。
摩擦角
静摩擦力与接触面之间的 夹角称为摩擦角。
弹性力学

关于力学的知识

关于力学的知识

关于力学的知识
嘿,咱来说说力学的知识哈。

有一回啊,我和朋友去爬山。

那山可高了,爬起来可费劲了。

我们一边爬一边就聊到了力学。

咱先说说重力吧。

这重力啊,就是让我们往下坠的那个力。

就像爬山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特别沉,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

这就是重力在作怪。

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手机掉地上了,手机“啪”的一声就摔下去了。

这就是重力让手机往下掉呢。

还有摩擦力。

爬山的时候,我们穿的鞋子和地面之间就有摩擦力。

要是没有摩擦力,我们根本就站不住,更别说爬山了。

我有一次穿了一双很滑的鞋子去爬山,结果差点滑倒。

后来我换了一双有摩擦力的鞋子,就好多了。

再说说弹力。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山上看到一个弹簧。

我们就好奇地去按了按那个弹簧。

弹簧一按下去就缩起来,一松手就弹起来。

这就是弹力。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弹力的例子,比如蹦床、橡皮筋啥的。

力学知识在生活中可重要了。

就像我们爬山,如果不了解这些力学知识,可能就会遇到很多麻烦。

比如说,如果不知道重力,我们可能会不小心掉下去;如果不知道摩擦力,我们可能会滑倒;如果不知道弹力,我们可能会被弹簧弹到。

总之啊,力学知识无处不在。

我们要多了解一些力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

嘿嘿。

力学的分支

力学的分支

力学的分支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关系。

力学又可分为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其中经典力学涉及到牛顿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基本概念和公式。

在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又有静力学、动力学、振动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细分领域。

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都以力学基本原理为基础,逐步深入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力学分支学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断涌现出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和工程技术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

什么是力学?

什么是力学?

什么是力学?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量和相互作用。

它是描述自然界中运动和力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

力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领域: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即不发生运动的情况。

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在力学中,我们使用一些重要的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力。

其中包括质点、力、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在运动学中被简化为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是力施加在物体上的具体位置,而力的方向则确定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式。

力学中有三个重要的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个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个定律说明了力和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公式F=ma表示,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
表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个定律是动作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施加在物体上的力都会有一个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力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通过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设计更安全和高效的交通工具。

力学也是工程学和建筑学的基础,帮助工程师设计和建造各种结构和设备。

总结起来,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力量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静力学和动力学,使用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定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力。

力学的应用广泛,对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

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力学基础知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形变或状态变化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要想改变它的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通过矢量来表示。

力的大小用单位牛顿(N)来表示,方向则通过力的矢量来描述。

作用点是力的作用点。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当施加多个力时,可以通过合力的概念来表示总的受力情况;而对于一个力来说,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将其拆分成不同的力的合力来表示。

4. 牛顿定律牛顿的三大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5.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而冲量是力在时间内对物体物体的作用。

6. 动力学动力学是力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在受到力的影响下的运动规律,涉及到牛顿第二和第三定律的应用。

7. 势能和功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而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乘积。

二、质点力学1. 质点的运动质点是物体的简化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质点的位置和速度。

质点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即F=ma,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

3. 立体运动立体运动是质点在空间中的运动,可以通过三维坐标来描述。

4.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物体之间在碰撞中动能守恒的碰撞,它们的速度和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5. 火箭技术火箭技术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火箭运动定律研究飞行器的动力和轨迹。

三、刚体力学1. 刚体的概念刚体是物理中的一种理想模型,它不考虑物体的形变,只考虑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2. 刚体的平动和转动刚体的平动是指刚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运动的现象;转动则是刚体绕轴进行旋转的运动。

3.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定轴转动是指刚体绕一个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及原理

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及原理

一、与力学相关的现象
1.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耗尽的而停止走动的时候,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的“9”上,为什么?
原理:因为秒针在“9”位置中受到重力距的阻碍作用最大。

2.汽车刹车的时候,为什么人会向前倾倒?
原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当汽车刹车的时候,汽车停止了运动,但是人仍然保持前进,所以人会向前倾倒。

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惯性。

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惯性,如:拍打被子,可以抖落上面的灰尘;甩手可以甩去手上的水等。

3.将气球吹大,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松手,气从气球里出来,气球会到处窜动,路线多变。

为什么?
原理:因为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气球放气的时候各处张力不同,从而向各个方向运动。

再根据物理学原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气球表面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气球因为摆动,运动方向也就不断变化。

力学主要内容

力学主要内容

力学主要内容引言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受到外力时的运动规律。

力学可以分为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两个方面,本文主要讨论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的基本假设经典力学是基于一些基本假设,这些假设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够很好地解释观测结果。

这些基本假设包括:1.物体是具有质量的,质量是一个物体的基本属性;2.物体的状态由位置和速度来描述,这就是所谓的“位移-速度”集合;3.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它的速度;4.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来传递的;5.物体运动的规律可以通过牛顿三定律来描述;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核心内容,它们分别是:定律一: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被外力迫使改变状态。

这意味着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定律二:动量定律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因此定律二可以简洁地表述为 F = ma,其中 F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定律三: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在另一个物体上时,另一个物体也会施加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在第一个物体上。

力学的研究对象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刚体和质点。

刚体是指形状、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通常可以近似为一个质点。

质点是一个没有空间延展性的物体,它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

力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刚体和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与时间有关的量,而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原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相应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力学主要定律和公式除了牛顿三定律和动量定律外,力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定律和公式,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1.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和方向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有关;2.运动方程:描述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其中最基本的方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F = ma;3.能量守恒定律:描述一个孤立系统的总能量在应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保持不变;4.力的合成和分解:描述多个力对物体的综合作用,以及如何分解一个力为多个方向上的分力;力学的应用力学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什么是力学

什么是力学

什么是力学力学史课件武际可题目1.名人谈力学2.力学史上的重要人物3.各行各业与力学4.力学的分支学科5.力学发展的分期什么是力学,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它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来把握。

中国古代也有“力学”这个词,但是犹如中国古代“科学”是指科举之学一样,和现在的意思完全不同。

中国古时候“力学”是努力学习的意思。

如“躬耕力学”当努力种地读书讲。

“力学”的现代意义是从西方引进的。

中国古时候虽然没有力学这个词,但“力”却相当早,甲骨文“力”字是一个奴隶弯腰耒地的形状。

表明是在运力。

中国最早关于“力”的定义是在墨子(490-405BC)写的《墨经》中,有两种说法:其一:“力,重之谓。

”其二:“力者,刑之所以奋也。

”这里,“刑”通形。

按照这两种说法已同现在所说的“力”相去不远。

古代的技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相当大的分量是起重和搬运,即同重力作斗争,所以在长期里力学的内容主要是研究静力、平衡、重心和起重的学问。

另一方面,“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在伽利略以后的理解。

按照现在字面了解,《墨经》上的第二种说法好象是,“形”指物体,“奋”指运动,即是说,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可惜,在墨经中“形”是指身体,“奋”是举的意思。

按墨经上自己说,“下举重,奋也。

”可见《墨经》上的意思是:力是身体举物向上。

所以《墨经》上的两种说法,只有一个意思。

只有静力学没有运动。

在西方,“力学”一词是从希腊文和来的,字面上讲,指发明、巧思、机械的意思。

后来逐渐充实和演化为包含两重意思的词,即一切工艺的改进和理性的对自然运动规律的探讨,而且后一层含义发展得较晚。

从工程与工艺的角度,有史以来,人类逐步积累了关于重心、平衡、简单机械、浮力、圆周与直线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从远古说,5000-4000BC苏美尔人就发明了车轮,2000BC中国有了独木舟,2500BC在埃及有了船与帆船的发明。

这些经验逐步积累,到古希腊有像阿基米德的守城机械,到意大利维特鲁威(Vitruvius,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机械。

力学基础知识

力学基础知识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形式: ◎直接接触作用; ◎间接接触作用------“场力”
第2页
力的基本概念
二、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国际符号是“N”。
工程单位制中, 以“公斤力”或“吨力”作为力的单位。
换算:1公斤力=9.8牛≈10牛
第3页
力的基本概念
三、力的三要素
实践证明: 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不 但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且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改变三要素中任何一个时,力 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也随之改变。
两个物体上。
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因此不能将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看成一平衡力系而互相抵消。
第 10 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力的合成
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找到这
样的一个力,其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 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各力的代数和。
பைடு நூலகம்
第 11 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力的分解
一个已知力(合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 效果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作用的力
(分力)来代替。由合力求分力的方法叫
做力的分解。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各力的代数和。
第 12 页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力的平衡条件
力系: 同时作用在同一 个物体上的几个 力称为力系。
物体转动的效应与力、力臂大小成正比。
第 14 页
谢谢啊!
第 15 页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F1= -F2 刚体是指在外 力作用下可忽 略几何形状改 变的物体

力学基础知识

力学基础知识

05
弹性力学基础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弹性体
指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外力 撤除后能恢复原状的物体。
弹性力学基本假设
包括连续性假设、均匀性假设、各 向同性假设、小变形假设和无初应 力假设。
应力与应变
应力表示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 表示物体的相对变形。
弹性变形与应力分析
弹性变形特点
外力撤除后,变形消失,能完全 恢复原状。
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3
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基本概念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 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
型。
位移
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 理量,是矢量。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 理量,是矢量。
加速度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 的物理量,是矢量。
直线运动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直线运动。
力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
在建筑工程中,力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到施 工过程中的各种力学问题,都需要用到力学知识。
交通运输
在交通运输领域,力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汽车、火车、飞机 等交通工具的设计和运行都需要考虑力学因素。
体育运动
在体育运动中,力学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运动员的跑步、跳跃 、投掷等动作都需要符合力学原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研究内容
力学涉及力、运动以及力 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包括 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学 、动力学等方面。
力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力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到近代的牛顿、 伽利略等科学家,都为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力学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 形成了诸多交叉学科,如生物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 。同时,力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 涌现。

力学名词解释

力学名词解释

力学名词解释力学 (Mechanics)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规律。

力 (Force)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物体的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

力可以通过推、拉、旋转等方式作用于物体。

质量 (Mass)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度量。

质量越大,物体越难改变其状态或移动。

运动 (Motion)运动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

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等形式。

加速度 (Acceleration)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势能 (Potential Energy)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具有势能时,可以进行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

动能 (Kinetic Energy)动能是物体由于其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作用力 (Action Force)作用力是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会引起反作用力。

压力 (Pressure)压力是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的分布情况。

压力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弹力 (Elastic Force)弹力是物体在被压缩、拉伸或扭动时所产生的力。

弹簧和橡皮筋都是常见的弹性体。

摩擦力 (Frictional Force)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摩擦力可以减慢物体的速度或阻止物体的滑动。

约束力 (Constraint Force)约束力是物体受到限制或约束而产生的力。

例如,物体在绳索上悬挂时受到重力和绳索张力的约束。

平衡 (Equilibrium)平衡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不改变其位置或状态的情况。

平衡可以是静态平衡或动态平衡。

杠杆 (Lever)杠杆是一个刚性物体,可以绕一个支点旋转。

杠杆原理用于解决平衡和力的转移的问题。

动量 (Momentum)动量是物体运动时的特性。

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个守恒量。

力学基本公式

力学基本公式

力学基本公式力学公式1.重力公式:G=mg m=G/g (g=9.8N/Kg)2.速度公式:v=S/t S=vt t=S/v3.密度公式:ρ=m/V m=ρV V=m/ρ(ρ水= 1.0×103Kg/m3)4.压强公式:P=F/s F=Ps s=F\P (固体:先求压力再求压强)P=ρgh ρ=P/gh h=P/ρg (液体:先求压强再求压力)5.求浮力方法1)实验法:F浮=G物-F拉2)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3)公式法: F浮=G排流=ρ液gV排4)浮沉条件法: 漂浮: F浮= G物ρ物<ρ液上浮: F浮>G物ρ物<ρ液下沉: F浮<G物ρ物>ρ液悬浮: F浮=G物ρ物=ρ液6.械杆平衡原理:F1L1=F2L27.功:W=Fs (W有=G物h W总=F拉s W额外=W总-W有)(滑轮组:S=nh V力=nV物nF=G)8.功率: P=W/ t= Fs / t =Fv W= P t t=W/P9.机械效率: η=W有/W总=Gh/Fs=G/ nFη= W有/W总= W有/( W有+W额外)=Gh/(G+G轮)h=G/( G+G轮)η=P有/P总=Gv物/Fv力=G v物/Fnv物=G/ nF10.滑轮组的n值: n=s/h n=G/F(不考虑动滑轮重G轮)n=(G+G轮)/ ηF n=v力/v物⑩滑轮组求动滑轮重: G轮= W额外/ hF= (G物+ G轮)/ n G轮=nF-G物η= G物/(G物+ G轮) G轮=( G物/ n)- G物力学物理量1.速度[V(m/s)]: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空气中声速:340 m/s,光速:3×108 m/s2.乐音三要素: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

3.质量[m(Kg)]: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改变。

4.重力[G(N)]: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得力. g=9.8N/Kg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5.力的图示:有标度、有作用点、有大小(标度的整数倍)、有方向、有名称,数值,单位。

第一章 力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 力学基本知识


F2 R
sin


500 954
sin
60

0.4539
1 =27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是:由三个力组成的力系若为 平衡力系,其必要的条件是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共面且 汇交于一点。
当刚体受不平行三力作用而平衡时,利用这个 定理可以确定未知力的方向。
例如
约束与约束反力
工程中,任何构件都受到与它相联的其它构件的限制,不能 自由运动。例如,大梁受到柱子限制,柱子受到基础的限制, 桥梁受到桥墩的限制,等等。
两个力的方向必沿杆的轴线方向。
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某物体的力系中,加入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 并不改变原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这是因为一个平衡力系 作用在物体上,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没有影响的,所以在原 来作用于物体的力系中加入或减去一个平衡力系,物体的运 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即新力系与原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相同。
从以上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矢量式 R F1 F2 与代 数式 R F1 F2 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以把作用在物体上的 一个力分解为相交的两个分力,分力与合力作用于同一点。
工程中通常是把一个力分解为方向已知的两个分力,特别有用 的是分解为方向已知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这种分解称为正交 分解,所得的两个分力称为正交分力。
1公斤力(kgf)= 9.81牛(N)
三个要素中任一个改变,将改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例如 水平力推一木箱。
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将力表示为
F Fxi Fy j Fzk
1.5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设力F作用于物体的A点如图所示。取直角坐标

力学概述

力学概述

r 数学形式: 数学形式: = 常矢量 v
2、牛顿第二定律
r (F = 0)
r r 数学形式: 数学形式: F = m a
说明
r r r dp dv 或 F= =m dt dt
r r 的关系为瞬时关系。 (1)牛顿第二定律中 F 和 a 的关系为瞬时关系。 )
(2) 分量式: Fx=max , Fy=may , Fz =maz ) 分量式: Ft=mat , Fn=man (自然坐标系) 自然坐标系) 或
返回
退出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数学形式: 数学形式: 说明
r 当物体A以力 作用在物体B上时 物体B也必定 上时, 当物体 以力 FAB 作用在物体 上时,物体 也必定 r 作用在物体A上 同时以力 FBA 作用在物体 上,两力作用在同一直
轨迹方程
6、位移(displacement) 、位移( )
返回
退出
z 注意
A
r B r ∆r∆r r r
A
∆s
r o 1. 位移 ∆r 和路程 ∆s 的区别: 的区别: r ∆s =AB x ∆r = AB r r 且 ∆r ≤ ∆s, 只当 ∆t → 0 时 , ds = dr
2.
rB
y
r 的区别: ∆r 与 ∆r 的区别:
≡v
ds 瞬时速率( 瞬时速率(instantaneous speed): v = ): dt
速度的方向是沿着轨道上质点所在处的切向, 速度的方向是沿着轨道上质点所在处的切向,指 向质点前进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 。(瞬时 向质点前进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 速率。 时)速率。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课件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课件

第三观点:波动力学
1
波的传播和叠加
2
动的基本概念
描述波传播的基本特征,如波长、振幅、波 速等。
声波和光波的本质差异
比较声波和光波的性质和传播特点。
结语
三大基本观点的重要性和意 义
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波动力 学是力学研究的基石,对理解和解 释物体的运动至关重要。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观点: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做功和能量损失的情 况下,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
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 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 问题中的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碰撞、 机械振动、弹性势能等实际问题。
《力学三大基本观点》 PPT课件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在这个 课件中,我们将介绍力学的三大基本观点,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一观点:牛顿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于它上面的力的影响。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我们将介绍力学三大基本观点在真 实世界中的应用,例如运动物体的 控制和工程设计。
总结和展望
总结三大基本观点的核心要点,并 展望力学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 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力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方向)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结构力学》课程考试旨在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结构力学基本知识,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运用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高等结构力学课程和有关专业课程,为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施工和科研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以及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覆盖面广。

注重考察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运用力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计算题所占比例大一些。

6、题目类型
(1)单向选择题(共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2)是非题(共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3)分析题(10分)
(4)计算题(共6题,共70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2)了解支座和结点的分类以和结构的分类及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1)熟练掌握二元体规则及二刚片,三刚片法则进行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2)掌握计算计算自由度的方法;
(3)了解平面体系计算自由度的定义。

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平面刚架
(1)熟练掌握静定平面刚架、梁内力图的作法;
(2)掌握静定结构的特性;
(3)了解静定梁的分类。

第四章静定拱
(1)掌握内力的特点及三角拱的计算;
(2)了解三角拱的概念及三角拱的合理拱轴线。

第五章静定平面桁架
(1)熟练掌握结点法、截面法的运用;
(2)掌握组合结构的内力计算;
(3)了解平面桁架的计算简图。

第六章结构位移计算
(1)熟练掌握图乘法;
(2)掌握单位荷载法及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3)了解虚功原理及线弹性结构体的互等定理。

第七章力法
(1)熟练运用力法解超静定问题;
(2)掌握利用对称性简化结构;
(3)了解超静定结构的特性。

第八章位移法
(1)熟练掌握运用位移法解超静定问题;
(2)掌握移法的计算步骤及经典方程。

第九章渐近法
(1)熟练掌握利用力矩分配法来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2)掌握无剪力分配法和剪力分配法;
(3)了解渐进法思想。

第十一章影响线及其应用
(1)熟练掌握用静力法、机动法作静定梁的反力和内力影响线;
(2)掌握最不利位置、绝对最大弯矩的确定方法。

(3)了解简支梁内力包络图;
五、试题结构(内容、题型、分数分配)
六、考试要求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七、指定参考书
《结构力学》胡兴国等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对象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方向)专业本科插班生
二、考试目的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考试旨在考察学生掌握建筑工程经济学与建筑企业管理学等知识的程度。

建筑工程经济学主要是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建筑工程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和技术政策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果等进行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使其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有机地结合,达到用最少的劳动投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的效果。

建筑企业管理学主要是从现代管理的角度,包括用科学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技术、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以不断减少企业人、财、物的各种消耗,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期短、质量优、效益好的经济效果。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例如,了解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基本概念等);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掌握复利计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等),并能运用理论知识到实际工程中去;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知识的能力。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试题总数:49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总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题目数量多,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占60%左右,灵活应用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20%左右。

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客观性的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

6、题目类型
(1)是非判断题(共12题,每题1分,共12分)
(2)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不得分。

共24题,每题1.5分,共36分)
(3)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不得分;少选则每选对一个正确选项得0.5分。

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
(4)简答题(共3题,每题4分,共12分)
(5)计算题(共4题,共28分)
四、考试内容、要求
(一)第一章:绪论
了解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二)第二章: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了解基本建设的分类和内容。

(2)掌握我国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建筑产品的特点。

(三)第三章:建筑产品的价格、成本和利润
(1)了解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特点。

(2)掌握建筑产品价格的计算、建筑产品成本的构成和分类。

(3)掌握降低建筑产品成本的途径;掌握建筑产品利润的构成与计算。

(四)第四章: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1)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程序。

(2)掌握现金流量的构成及计算。

(3)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4)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5)掌握价值工程的概念及其应用。

(6)掌握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

(五)第五章: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概论
(1)了解建筑企业相关概念。

(2)了解建筑市场的结构特征及运行机制。

(3)了解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4)掌握现代建筑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六)第六章:经营预测与决策
(1)掌握常用的经营预测方法。

(2)掌握常用的决策技术。

(七)第七章:建筑工程招标与投标
(1)了解建筑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

(2)掌握招标投标概念及其我国招投标程序。

(3)了解国际工程招标与投标程序、投标策略及技巧。

(八)第八章:工程合同
(1)了解工程合同的概念、技巧和分类。

(2)掌握工程合同的主要内容。

(3)掌握工程索赔的相关知识。

(九)第九章:建筑企业常规管理
了解建筑企业计划管理、施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的方法。

(十)第十章:建筑企业质量管理
(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质量管理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

(3)了解建筑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4)掌握工程质量的检查与评定方法。

(5)了解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

(十一)第十一章: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
(1)了解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施工项目目标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了解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五、试题结构(内容、题型、分数分配)
六、考试要求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七、指定参考书
《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赵彬、武育秦等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