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一)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这是一首写景诗。
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
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
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纪村事》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纪村事》含答案解析[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2分)
解题思路应先对诗句意思进行解读,然后概括其描绘的画面特点。
答题时要抓住上句,总结出“忙碌”,抓住下句,总结出“祥和”。
【白话诗歌】绿色的植物藤蔓映照着农家的一对门扉,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顺着墙边蜿蜒向前。
近来雨水很多,庭院中的果子掉落腐烂,田里的稻子已经熟了,水边的禽鸟很肥。
家家户户酿造香醇的美酒,准备迎接新社,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送走了落日的余晖。
忽然清脆的笛声从牛背上传来,是谁家送饭的人从田间归来了。
【诗歌鉴赏】首联通过写绿植和小路,展现了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中的“果烂”“稻熟”写出了农忙时节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
颈联描绘了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寄寓了渴望来年丰收之情。
尾联视听结合,描写了农人送饭归来时悠闲自得的场景。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动静结合,描写了农村农忙时节的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凤凰山王安石 古代诗歌阅读
《凤凰山》是王安石的古代诗歌,以下为该诗的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译文:
多想把此刻的欢乐送给我少年之时,可人生百年美好事物总苦于来太迟。
满头白发再得富贵加身又有什么用,精神体力都已因一生忧劳衰弱渐失。
真想做五陵街市富贵人家的浪荡子,生活在贞观开元这天下大治的盛世。
每天就斗鸡赛犬闲散荒唐度过一生,而对天下安危和国家兴亡不闻不知。
注释:
与:赠与。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
平陵,在长安附近。
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轻薄:形容举止轻佻,行为放浪。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送别》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理解《送别》含答案(2022·新高考全国Ⅱ·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技巧的能力。
“飒飒芦花复益愁”意思是说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写秋天送别友人,本就依依不舍,兼之萧瑟凄凉的景象,心情愈加惆怅哀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渲染悲伤的气氛,一派衰败的景象中,诗人因离别而伤感的情绪浓重,可见友情之深厚,难舍难分。
结尾“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写远眺友人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以景结情,委婉含蓄,诗人远望友人离去,直至船帆消逝于视线,可见遥望时间之长久,以杳无踪影的船帆和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作结,景象中融入了诗人万般情结,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寂聊凄冷的心境让读者能够以形象的画面中身临其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极具感染力。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④。
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③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④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为读者形象地展现了“春未老”的图景。
B.下片中的“咨嗟”意为叹息,与李白《蜀道难》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情感相同。
C.“寒食后”点明时间,此时正是清明时分,可以另取榆柳之火,以此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表现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2.“超然”一词是如何贯穿全词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李白的“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的感慨,又饱含着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而本词中的“咨嗟”则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和欲归不得归的无奈。
2.①台名“超然”:作者将楼台拟名“超然”,并登台作此词;②景色“超然”:作者登临超然台上远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烟雨笼罩千家万户,一片超然脱俗之景;③心境“超然”:清明无法归乡,词人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适解脱苦闷;“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3点6分)【参考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黄山道中【金】赵沨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黄山:一名毅城山,在山东东阿。
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
章:大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雪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人膏肓也要经常来往。
“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E.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兰联绾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2.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小题。
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 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
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A4.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①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
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021·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原卷版)
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全国·统考全国乙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初中古代诗歌阅读理解
中考古诗文必背内容1、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分析】《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解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诗中“窈窕淑女”一句可以知道,她文静、美好,善良。
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可以知道,她劳作姿态优美。
所以,她会让君子“寤寐思服”。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关雎》中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蒹葭》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是运用了“兴”的手法---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
现代诗人贺知章的《回延安》中也大量地运用了“兴”的手法,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参考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答案:(1).D(2).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4).“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读史》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读史》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
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答案】1.B2.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
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真题汇总(解析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
2021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真题汇总(2021·新高考I卷·T15、T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案】B【解析】B“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错,第三句是说诗人曾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6分)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尾联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每回答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第二句的字面意思,然后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全诗分析该句是如何体现委婉劝告的。
从情感上看,诗人旨在劝告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
从结构上看,此句提及僧人和寺庙,为尾联正式的劝告做了铺垫。
附【白话译文】江州司马啊,我的朋友,是不是平安依旧?高僧惠远曾住的东林寺,不知你去住过吗?我曾听说湓水萦绕似衣带,就在此处入海;也听说那庐峰,比香炉峰更具神韵和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每题后面的2个小题。
(一)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二)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三)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四)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五)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六)
残春旅舍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七)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九)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