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哲总结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 唯物论的本质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
3.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区别唯心论和唯物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意识能够影响物质,主张主观意识的独立性。
而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主张客观事物的决定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剥削,共同富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既不能急于实现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不能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道路。
它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允许一部分人民在经济活动中以非社会主义的方式经营,但要有限制和规范。
这是为了满足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国家基本经济的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则。
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原则,增强党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纲领。
这个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之马哲20条必背原理
考研:/kaoyan/
UserUser
User
Page 1
考研政治之马哲20条必背原理
以下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20条原理,希望给考生以启示。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5)辩证的否定观;
(6)否定之否定规律;
(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考研政治马哲核心知识点大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考研政治马哲唯物论知识点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考研政治大题重点(马哲)
政治大题重点(马哲)(一):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识和实践都要受规律的支配。
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要认识和发现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联系(风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1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它事物普遍联系而存在的。
2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3 联系具有多样性:有内部、外部联系;直接、间接联系;必然、偶然联系;本质、非本质联系(三):矛盾(风1)1矛盾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不能回避矛盾。
2矛盾具有特殊性:各种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
3矛盾具有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决定事物发展方向。
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求同求异、异中求同,共同发展。
4矛盾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要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总结:唯物论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全面兼顾,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要按照重点论,即干工作,多选一,要抓关键抓主要矛盾,对人或事要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实践与认识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具体的生动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概括的抽象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并且要加工制造,上升为理性认识,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考、分析、综合抓住事物本质,找出内在规律。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哲学中两种重要的基本立场。
区别主要在以下方面:•对于物质和精神的看法: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在物质世界中精神是物质世界所必不可少的属性;唯心论则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物质是自由发展的结果。
•对于认识的看法:唯物论主张“认识从实践中产生、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认为人的思维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逐渐达到的;唯心论则认为先有思维,后有客观世界,认为人的思维能够直接认识到精神世界。
•对于自然规律的看法:唯物论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客观性,建立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唯心论则认为自然规律是外在的、被动的,不具有独立的客观性。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
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部分:•对立统一的法则:万物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同一,而是既对立又统一。
•质量互变的法则: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事物经过数量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以否定之否定为特征的运动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肯定,也存在着否定,而且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进行否定之否定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以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为指导的社会理论体系。
下面主要讨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和经济制度的科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剩余价值理论:生产力和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企业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使用工人的劳动力。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出卖劳动力,通过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剥削来获得利润。
•价值规律和增殖规律:价值规律表明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增殖规律则表明资本家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加速经济扩张的步伐。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
考研政治马哲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着马克思主义运动和建设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把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其认识论的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本体论基础,致力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考研政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非常重要,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其发展历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1.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论为其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基础,具体表现为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没有非此即彼的“绝对意义”,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其中的“辩证法”是指矛盾着的相互联系的关系,辩证法概括了宇宙运动的总性质和本质规律,具有趋势性、进步性和科学性。
2. 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经济和政治、文化和道德,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之上建立的”。
3. 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学说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本质就是阶级斗争的演变。
每个时代的社会都有不同的阶级,这一阶级的利益代表着它自己所处的社会的方向。
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人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阶级斗争形式。
4. 人的本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能够实现人类本质的所有可能性,是基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选择。
社会制度是影响人的行为、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哲学基础阶段、中期的哲学研究阶段和晚期的马克思哲学阶段。
1. 早期的哲学基础阶段这一时期保罗·斯特劳斯、费尔巴哈、荷尔巴赫和杨格等人的哲学思想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考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研政治 马哲易混淆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哲易混淆知识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考研热也愈发高涨。
考研政治作为重要的考试科目,马哲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然而,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马哲的易混淆知识点却是令人头疼的难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讲解考研政治中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区别唯物论和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也是较易混淆的两个知识点。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论则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在考试中,处理好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很关键。
很多题目会用反面引证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理解能力。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辩证法主张宇宙的本质是矛盾的统一,把过程看作是一种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曲折前进”;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一成不变,沉睡着不断扩大的孤立领域。
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也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加强对它们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对比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经历了多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其中的两种代表。
资本主义制度强调私有财产权,财富分配不平等;而社会主义则注重公有制和财富的分配公平。
同时,社会主义追求地球村和平共处,实行阶级斗争的有序化为实现发展,而资本主义则将竞争看作经济最有效率的运行方式。
识别和理解这两种制度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与中国共产党密不可分。
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基本路线是指在过渡时期的各种领域中,正确处理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管窥规律,保持不断开拓前进的前进方向和稳定航向,并顺应时代发展,提出新问题,寻找新答案,保持党始终得到为人民服务。
基本纲领则是指在教育、文化、科学与技术、国防和外交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
考研政治背诵口诀
考研政治背诵口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政治知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研政治背诵口诀及其回答:1. “马原”部分口诀哲学原理总结版:马哲原理记不变,辩证唯物物规律;世界统一物质性规律,永恒发展内因联系;对立统一斗争讲,质量互变循环往;现象本质两分法,科学发展规律忘。
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一)需要牢记,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联系的根本特性是客观的、普遍的,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我们要注意区分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 “史纲”部分口诀历史线索串为线,三代形成线索线;新旧民主转折点,五四运动新起点;国共合作和抗战,新民主主义路线;建国前夕和建国,社会主义线索;三大改造和文革,十一届三中全会。
回答: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需要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脉络: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这些阶段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等都要有明确的认识。
3. “思修”部分口诀六大内容思修全,三带(爱国)一树(修身)很重要;四分(道德)六分(法律)一意识(意识),律己还要尊重人;恋爱独生科学看,底线不可轻易谈;成才积极投实践,勿以恶小而为之。
回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品质、法治观念、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等。
在恋爱、婚姻、家庭方面也要有正确的态度。
同时,要积极投身实践,学以致用。
以上口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其他的背诵口诀。
通过背诵口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政治知识,提高政治成绩。
同时,背诵口诀只是辅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还需要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政治知识。
总之,对于考研政治背诵口诀的应用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其核心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其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物质世界发展规律的理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和发展的结果,也肯定了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
阶级斗争理论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不同社会阶级的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依据。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理论构想,其核心是社会所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
二、社会思想和学说社会思想和学说是对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和理论构想,包括社会契约论、社会进化论、社会控制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
社会契约论是指提出国家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政治学说,主张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和国民的利益而来的。
社会进化论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学说,主张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社会控制论是指在社会中实现管理和控制的学说,主张通过对社会成员的控制来保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分层理论是对社会层次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主张社会分层是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
社会支持理论是关于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和理论,主张社会支持是社会成员在经济、情感、信息等方面获得的支持和帮助。
三、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党的革命斗争历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党的产生、党的初期探索、党的长期斗争、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
党的产生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党的早期组织和探索,党的思想理论和路线的形成。
党的初期探索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初期的革命探索和斗争历程,主要包括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还有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接触和学习。
党的长期斗争是指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历程,主要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考研政治:马哲的17个“主义”和“论”
考研政治:马哲的17个“主义”和“论”考研政治马原这门学科重在理解,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常会遇到这17个“主义”和“论”。
为了方便考生们查漏补缺,总结了考研政治马原中的17个“主义”和“论”。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实物,具有简单直观和猜测的特点。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世界本原是原子,形而上学的看问题,即片面、孤立、静止、不承认矛盾。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即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用辩证法看问题。
4.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原一个,是物质。
5.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人的意志决定的。
6.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神或者第三方的意志决定的,比如绝对观念、绝对理念、数。
7.唯理论(教条主义):只承认理性认识,不承认感性认识。
8.经验论(经验主义):只承认感性认识,不承认理性认识。
9.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的来源是天赋,不承认客观世界,不承认实践,但是承认辩证法。
10 机械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但是被动的接受,不承认实践,也不承认辩证法。
11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认识来源于实践,承认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承认辩证法。
12.相对主义:只承认真理的相对性,不承认绝对性,会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13.绝对主义:只承认真理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性,会导致绝对主义,认为真理永恒不变。
14.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不承认偶然性。
15.唯意志论:只承认偶然性,不承认必然性。
16.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17.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的共同本质是客观实在, 但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
从最一般的意义说, 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既包括保持客体性质、构造和功能的量变, 也包括转变客体性质、构造和功能的质变。
运动不是以物质外部附加给物质的可有可无的性质, 而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内在冲突打算的。
不行缺少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不行分别。
(2)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切领域中的一切形态的物质客体一无例外地处在永恒的、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 有同有异, 正由于它们有一样或相异的运动形式。
人们熟悉物质, 就是熟悉物质的运动形式。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将导致形而上学。
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如托兰德、霍尔巴赫、狄德罗等人, 虽然确定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但是由于他们把运动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 无法科学地解释宇宙中更高级形式的运动, 结果还是不得不成认有些形态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
物质是一切形式运动的主体。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信息的传递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即使是“纯粹“的思维运动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及反映在人脑中的种种物质现象。
脱离了任何物质主体的“运动“只能是一种荒唐的虚构, 这是哲学和科学长期进展证明白的事实。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将导致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所谓在物质世界“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的“肯定精神“、“理“、“太极“等等的“运动“, 主观唯心主义所谓没有物质根底的“感觉“、“观念“、“意志“等等的“运动“, 都是空洞荒唐的观念。
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1)运动的肯定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肯定的, 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临时的静止, 静止是相对的。
考研政治马哲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今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1)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唯物辩证法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启示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新挑战(1)科学技术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挑战(2)科学技术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和现实启示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理论(1)党的基本理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2.党的基本路线(1)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作用(2)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1)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2)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四、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历史成就和历史贡献(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启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五、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布局(1)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要求(2)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布局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和实践基础(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思想来源(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实践基础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六、国家政治制度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现代意义(1)国家政治制度的历史演进和科学内涵(2)国家政治制度的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战略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主要实践成果以上知识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对于考研政治的学习至关重要。
以下是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的总结: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相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表现。
在实践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常常相互渗透、互相影响。
2.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内容,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辩证法的方法包括辩证思维、辩证逻辑和辩证分析等。
3.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相反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注重全面、具体、深入地分析问题;形而上学则偏重于一刀切、片面化的认识方式,忽略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
它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2. 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于人的主观意志和英雄、圣贤的作为而推动的。
它强调意识形态、人的意愿和决策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制度,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2.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向后发展的最高阶段,主要特征是全面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巩固、共产主义心理的培育和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总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考研政治马哲原理必背总结
确的实践观念方式,将两者统一于实践。
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构成人类存在 实践是人 的基本方式。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自然 11 与自然关 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 系的基础 响和制约自然界。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点和方式,促进
偶然性辩
的表现、补充,而且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
证统一 转化。所以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
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9
现象与本 质是辩证
统一的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 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现象都从某 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所以我们要通过现象认
点
的过程。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 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3
性与斗争 相互对立的性质和趋势。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 性辩证统 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事物发展不仅相辅相成也可
一 以相反相成。所以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所
以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同
12
实践与认 改造客观世界相统一。
识是辩证 统一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考研政治马哲的六个高频考点
考研政治马哲的六个高频考点凯程考研晶晶老师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哲的六个高频考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问题(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2)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二.物质观1.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是一种或几种实物,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看成原子,具有形而上学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在自然观唯物、在历史观唯心,具有不彻底性,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2.物质的定义(1)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规律及其客观性
考研政治教程马哲第一章规律及其客观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进展的必定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提醒事物运动进展中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是本质的联系。
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规律是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本质作为一种联系, 它渗透并贯穿于全部的现象之中,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 也就提醒了事物运动的规律, 这就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了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
(2)规律是必定的联系。
规律性与必定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必定联系在事物的进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打算着事物进展的方向。
事物进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进展的必定性。
(3)规律是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就它的重复性。
只要具备肯定的条件, 某种符合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消失。
自然现象规律的重复性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自然规律的重复性还可以通过某种试验使其不断产生。
社会规律重复性的表现尽管简单, 但同样存在, 如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运动规律;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生产所共有的规律, 只要是商品生产, 商品的价值就必定打算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尽管社会规律的重复性要比自然规律的重复性简单得多, 但重复性本身仍是客观的存在,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任何一个历史大事的产生都是必定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是由于其中的偶然性使历史大事各具特色, 具有不行重复性。
规律重复的只是其中的必定性。
历史大事独一无二, 具有不行重复性, 但历史大事的不行重复性并不能否认社会进展的规律性。
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大事的重复性, 而是历史必定趋势的重复性。
(4)规律是客观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依靠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本身则要受规律的支配。
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人们比拟简单承受, 由于自然界的运动是拘束的, 自然界不存在目的性, 一切都处于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 规律就是在这种盲目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发挥其作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做到坚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真懂真信;无产阶级以人为本;如何应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泉;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1.创立(马、恩)继承(马克思主义者)2.无产阶级的属性(马哲主要特征)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基本观点,是对一切规律的科学认识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思想根源德国古典哲学(辩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空想社会主义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本质)——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无产)显著特征——实践性、阶级性最显著特征——实践性7.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立场,阶级特点——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8.认识世界的方法,改造世界的工具绪论两大观点(唯物论,辩证法);两大应用(认识论,唯物史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和一般学科的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哲学史指导,具体科学是基础。
2.本原问题,第一性——唯物主义存在状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法(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唯物辩证的看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的看历史:唯物史观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存在与思维;同一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3.哲学的发展朴素唯物主义感性的认识:原初物质(最小的东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的,形而上学,不彻底(原子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客观存在性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识第一性的(心,感觉,经验,意志,思想,理性,精神)客观唯物主义:客观精神(柏拉图的思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宇宙精神,神,道和理)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起源运动观物质——(实践观)——意识(意识观)本质时空观作用1物质观物质不是东西,是所有东西的共性,物质具有第一性,本原可知的。
客观物质是对意识而言的,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
物质起决定作用,意识仅影响作用。
区别物质——————意识联系2运动观凡物质都是运动的,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凡运动是变化的。
运动具有普遍性,绝对性,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个别事物的改变称变化;一切物质的变化称运动;向上的运动称为发展。
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运动的量度。
(注意与机械静止、机械运动相区分)物质都是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诡辩论(孤立的绝对运动)3时空观时间:一维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统一,具有不可逆的性质空间的三维广延和伸张。
凡运动与时空和物质不可分,运动必须经历时间,占据空间。
时空在整体上是客观的,绝对无条件的,具有无限性。
具体时空是可变的,相对的,具有有限性。
4意识观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决定意识。
意识是一种主观存在;语言是意识的客观物质外壳。
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一种反应,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一种观念,不是物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指导实践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的影响物质。
真理是物质本质的反映,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5实践观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实践高于理论的直接现实性,是人类意识的自觉能动性体现,是社会历史的活动(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历史性)通过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的基础;对社会而言改造社会的关系;对科学文化可以改造思想。
生产实践是最基础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自然界和社会分化的对立与统一,通过实践产生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适当和不当)。
总结唯物五观:物质本质第一:共性,客观存在性和可知论。
运动观(物质的状态):普遍性、绝对性。
普遍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轮。
时空观(运动的本质):时间过程与不可逆;空间的广延性与伸张。
整体性与中介论。
整体绝对客观与无限,具体相对有条件与有限。
意识观:主观存在性、目的性、计划性、能动作用。
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对现实的歪曲反应。
实践观:主观现实性(高于理论),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世界的状态1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整个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永恒发展之中。
2联系的观点内部要素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
联系普遍性强调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间;存在于事物的内部,通过中介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相互转化。
联系的多样性强调内部、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
联系的条件性是支持和制约,促进与阻碍,反对无条件论和唯条件论。
3发展及其过程论发展是一切事物向上的运;向上、前进的运动变化。
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与更替。
新事物的三个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社会发展的趋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过程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中产生、变化、发展、灭亡。
整个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要在过程中发展,在过程中灭亡。
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规律规律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固有的,本质联系是事物的共性;必然联系决定了发展方向;稳定性体现了普遍和重复的特点。
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4.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形态质决定了事物内在本质的规定性,是事物的属性,是与事物的直接同一性。
量是质的外在表现,可以用数量表征。
质是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量是深化和精确。
4.1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和数量的界限。
度是事物的范围和限度,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4.2质量互变规律相互区别:量变是数量增减和次序变化,是度范围内的连续性和逐渐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根本变化,越过度的间断,是飞跃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渐进和飞跃的统一。
标准:是否超越了度的范围。
相互联系:任何质变都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结果。
相互渗透:质变伴随着量变,量变中包含着局部质变。
方法论:质量互变是连续和阶段的统一,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哲学依据;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相结合。
5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方法是认识事物根方法。
矛盾的内涵: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5.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本属性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否定。
相互联系:同一中存在斗争,斗争中包含同一。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既对立又统一;学会求同存异。
应用:大国关系(中美),两岸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发展的前提(相互依赖);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相互贯通);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相互转化)。
5.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是对待矛盾的态度,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要勇于面对矛盾,加强问题意识。
矛盾普遍性强调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强调矛盾的不同;解决时要针对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强调了个性,是相对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共性是特殊的,个性是普遍的。
个性具有共性所不具有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把握矛盾(辩证);从个别到统一再到个别。
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是事物的的精髓。
5.3发展不平衡原理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过程。
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是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着重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本质,把握主流。
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应用:推进供给侧(需求侧)改革。
6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肯定是事物内部维持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促使内部事物灭亡。
肯定与否定相互联系。
6.1辩证的否定观内容上发展是内部否定,自我否定引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特征上否定既是发展又是联系。
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反对肯定一切,否定一切。
坚持“扬弃”的观点。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内部的自我否定,肯定与否定是辩证相关的。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部引起的,孤立的,割裂了否定。
6.2否定之否定——发展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自我否定,自我发展;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
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方法论:反对循环论,反对直线论。
本质:三个阶段;不断否定,存在质变,扬弃的过程;客观的终启点。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现象和本质——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原因和结果——前后相继的顺序和彼此制约。
必然和偶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可能和现实——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
内容和形式——事物内在的结构和外部表现。
唯物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纵览全局。
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辩证思维能力——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创新思维——破旧立新。
底线思维。
总结辩证法总观点三原理:三观,联系观,发展及其过程论。
辩证法基本规律: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形态)二原理:度、质量互变对立统一规律(动力源泉)三系列六大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发展不平衡原理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二原理: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
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注意把握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认识是否正确如何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认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反映论(物—感觉—思想)和先验论(思想—感觉—物)。
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消极的、被动的,离开实践了与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并引入了实践的观点。
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应,具有创造性。
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一定要到实践中去,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认识的辩证过程及规律——如何认识,认识的过程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人是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主观认识要受到客体的限制;客观世界物质具有无限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