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真相
江口之战:“大西王”张献忠到底藏了多少财宝?
江口之战:“大西王”张献忠到底藏了多少财宝?
本文导读:
张献忠对朱明宗室深恶痛绝,入川后即下令:
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朱姓者,尽皆诛杀。
为了防范敌探奸细,还推行了严格的户籍、城禁和特务制度。几十万大西军的粮食问题通过没收和打粮这种暴力方式解决,当时的四川,家有余粮的固然主要是地主,可这种见粮就抢、见猪就杀的政策,必然会触及一般农民的利益,这些情况发生在政权初建,敌对势力尚未反扑时尚没什么危害,可一旦所有反对者在南京弘光朝廷号召下集合起来,趁机反扑,大西政权必然在四川站不住脚。官绅地主是敌对势力,要消灭掉,于是张献忠于1645年举行“特科”,将来成都参加考试的各府县生员约5000多人全部杀光,听说自己所选“府、州、县官,有到任两三日即被杀害,甚至有一县三四月内连杀十余县官者”,张献忠怒不可遏,又派军队对当地居民实施屠杀。而僧道、医卜、阴阳诸流,及百工技艺人,这些流民中的各类人员,自然也难逃被杀厄运。
一旦按下屠杀这个按钮,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就像上了发条的杀人机器一样,再也停不下来。怀疑叛乱的分子潜藏在城市中内应外合,张献忠竟然做出“除城尽剿”的决定,分遣军队到所属州县搜杀百姓,连西京成都也不放过,《圣教入
川记》中,详细记载了西方传教士目睹张献忠下令将成都“城内居民一律杀绝”的残酷情形。
为什么张献忠在统治四川前后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学者杨鸿基认为,大西军之所以会发生“以杀戮为威,而剿洗之兵四出”的现象,是由于各地“义兵”把张献忠“所置郡县贼吏”“群起而杀之”的结果,大西军一味用杀戮和剿洗去平息反对势力的方法,恰恰暴露了张献忠“非帝王之器,无绥靖之能”,也揭示了大西政权的根本弱点。
张献忠屠川是否是编造的谎言?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来谈谈
张献忠屠川是否是编造的谎言?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来
谈谈
首先这个事情,不全是编造的,我是四川眉山的,有直接证据证明张献忠屠川。
大家应该知道眉山江口镇,张献忠宝藏把,去年开始的时候挖出来很多金银珠宝。但是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些农民家用的农具也在里面,比如砍柴的砍刀,说明当时他连普通百姓也抢劫。
根据史料记载在献忠在成都屠杀过平民百姓,2002年4月,成都市新南门立交桥施工现场发掘出“万人坑”,人骨数量之多难以统计。经成都考古所专家勘察,估计这与宋末元初以及明末清初的两次成都大屠杀有关。当时直接证据证明了是张献忠杀的人。哪个惨啊!
当然说张献忠一个人屠川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清军入川后也杀人,他们和南明的残余势力相互拼杀,还有当地地主豪强也杀人。这样经过三方势力的绞杀川人所剩无几了。当然这个还不算完,当时四川刚安定不久,吴三桂又闹起了三番之乱,原四川人在一次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基本十不存一。这个也是有证据的。
因为我的祖先来自广东梅县,我们当地这个村方圆十里都是广东人的后代。还有其他地方的来自湖北的。到现在四川有些地方叫自己祖父母,爷爷奶奶,有的叫阿公,啊婆。父母叫,阿米,阿巴。
所以我说张献忠即使没有屠全川,他也在川屠杀过人,这个人也不是啥好人,他的宝藏要挖十年都是抢的,去年挖了一年,今年又挖了一年,金银珠宝有很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江口沉银秘史:张献忠率40万亡命徒杀5王抢数百吨金银
江口沉银秘史:张献忠率40万亡命徒杀5王抢数百吨金银
从2018年6月29日至9月26日,张献忠“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现的大批珍贵文物在国家博物馆公开亮相,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许久的历史。笔者先睹为快,谨以此文从财宝来源、武器装备、大西军战斗力等方面做一粗浅解读。
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方“永昌大元帅金印”,该印呈正方型,虎形钮,印面有宽边栏,印文为九叠篆“永昌大元帅印”6个字,印背虎钮两侧各凿刻一行楷书文字,右为“永昌大元帅印”,左为“癸未年仲冬吉日造”。
癸未年就是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有分析认为这方金印铸造于当年11月,正值张献忠所率大西军席卷湖南、江西之际。当时张献忠在湖南扩军,将原有“步骑4大营”扩充为“9营”,兵力从20万增至不少于40万之众。为进一步理顺指挥体系、整顿部队提升战力,张献忠特命人铸造元帅金印以统一号令。
再往里走,可以看到展柜中陈列着不少古代兵器,以铁制刀、矛、箭簇、铁蒺藜(扎马钉)等冷兵器为主,火器品种稀少,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三眼火铳。
虽然从考古价值上来讲发现三眼火铳实物意义非凡,但这种火器有效射程较近(50米左右)且命中率不高,发射动作繁琐、别扭(需要射手将铳柄夹在腋下然后腾出手去点引信),明代著名兵器专家赵士祯就对三眼火铳很不看好,认为后者能否“命中杀敌”纯靠撞大运。
后来在辽东战场对抗八旗铁骑时,三眼火铳同样被证明难以克敌制胜。不过,这件文物的出土却透露出一则信息——明代三眼火铳主
要列装北方边军,而其最终出现在大西南的江底,很可能是大西军转战南北时缴获的战利品。
“江口沉银”之谜
在考 古人 眼 中 , 这 次 m水 的 3 万 余件 文物 正是 用来揭 开 历史疑 云 的“ 密码 ” 。 头 月 口 作 探
一
直 以来 ,关 于沉 银 方 式 有 两 种 说
的 船 明 足 证 以 动银 启 将 发 古 考 下 冰 , 作 人 古 考 工 嘶 透 拙
酣 栅 在 8 次 球
出 水 的 金 纽 扣
l
对此, 考古学家解释说, 在战乱之时, l 果 是 主动 沉 银 , 不可能如此分散。此外 , 玉器很难兑换成货币, 而黄金 、 白银则可 l
场 所有 出水文物 都散落在 沙石 之间 , 如
随着铁 刀 、 铁剑 、 铁矛、 铁 箭 镞 等 兵 器 逐 以直接作为货币流通。因 此, 从实际状况 l
沉 银 的具 体 地点 却 成 _ r 谜。
今年 4 J _ l ] ,四川 彭 山江 r ] 沉 银 遗 址
饰, 铁刀、 铁矛 、 铁 箭 镞 等 兵 器 以 及 瓷碟 、
铜锁 、 秤砣 、 顶针 等 生 活用 具 。
2 0 1 6 2 ( ) 1 7年度号 I 发掘一 T 作结束 ,
法 :一 部 分 专 家认 为 张
献 忠 是 主 动 在 江 口 沉
银 ,另 一 部 分 专 家 则认 为张 献 忠 是 在 出逃 路 上
解密西王赏功|张献忠沉银遗址打捞出的真相:从“稀世孤品”到一次出水200余枚
解密西王赏功|张献忠沉银遗址打捞出的真相:从“稀世孤
品”到一次出水200余枚
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区全景
距今372年前的一天,
张献忠率领十余万大军,
将金银财宝装载于数千艘船上,
仓皇顺流东下。
前明参将杨展闻讯,
带兵迎战于彭山江口,
纵火攻船,烧沉其舟,
仿佛三国时期赤壁大战重现,
张献忠部下多年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
悉沉水底。
2017年,
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古战场遗址的部分区域
进行了科学发掘,
从而揭开了流传三百余年传说的神秘面纱。
本期推出的,
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
《中国历史文物》编辑部资深编辑,
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霍宏伟的一篇文章:
《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西王赏功金银币探讨》
从出水的金银币中
推测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
▲江口遗址江底基岩冲刷槽
2017年1至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四川眉州市彭山区江口镇附近的岷江河道进行局部围堰,抽干堰内江水后进行发掘。
出水遗物夹杂于砂卵石之间或分布于由砖红色粉砂岩构成的基岩冲刷槽内,有各类遗物共计 3 万余件。
其中,发现西王赏功金银币数量达到200余枚,令世人瞩目。
本文所说“西王赏功币”的概念,不是流通货币,不具有通货的性质。就其狭义而言,性质为奖励军功的纪念章,是明代赏功内容与钱币形式相结合的产物,亦属于广义上的钱币范畴。对于以往国内各大博物馆有关西王赏功币的收藏史、形制、性质及铸造时地等问题,笔者已做过较为系统的论述。限于当时条件,使用资料均为传世品。今以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西王赏功考古发掘品为重点,围绕发掘品特点及其与传世品的比较、对西王赏功铜币传世品的反思、发掘品的学术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将会对西王赏功币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张献 忠埋银悬案——张献忠帝蜀实情考之七
邈
饷 银 五 十 两 ”等 。出土 银锭 藏 于 木 鞘 内 ;木 鞘 是 两 个
半 圆形 木 块 ,长 l 8 米 ,外径 l 厘 米 ,中间 挖 空 ,银 l厘 8
绽 放 入 其 中 ,然 后 合 在 一 起 ,两 头 用 铁 丝 箍 紧 。其 中
6 有 铭 文 的银 锭 ,经 鉴 定 为 二 级 文 物 。 件
而 实 以 土 乃 夹江 流 , 复 故 道 ,续 得 佥 银 亦 盛 鞘 . 至
新 津 江 口 而 覆 、 ( 叙 略 , )”
纵 火 , 烧 喊 舟 无 算 , 士 卒 、描 再 & 亡 尽 复 奔 适 喀 成都 徒取 所 遗 金 宝 .以 益车储 ’ 月 : “ 月既 ’八 八
太” 、 “ 山 县 十 五 年 饷 银 肆 十 两” 、 “ 陵 县 榆 口 京 巴
城 内 锦江 的理 银 ,在 清 人 记载 中 并 不 怎 么 肯 定 ; 以致 究 竟 有 没 有 这桩 事 ,至 今还 有 人 质 疑 。
二、 民国时期 锦江淘宝
清 人 野 史 中 的 “ 金 ” 、 “ 藏 ”一 事 ,成 都 民 锢 水 间 一 直 流 传 不 绝 ,认 为 这 件 事 绝 对 存 在 ;并 且 留下 宝
“ 自江 口败 还 ,势 不振 , 闻 王 祥 、曾 英近 资 简 , 献 叉 决 走 川 北 。 将 所 余 蜀 府 金 银 铸 饼 , 及 瑶 宝 等 物 , 用 法移 锦 江 ,铟 其 流 。 穿 穴数 仞 , 实之 因尽 杀 凿 工 ,
彭山发现“大元帅金印”,金印的铸造者成谜
前不久,张献忠沉船遗址在彭山江口被正式打捞出来,大量的金银器物,随之浮出水面。这也应验了当地“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的藏宝民谣,不过这些金银器物只是沉船遗址的一部分,就在此之前,公安机关还破获了一件“张献忠沉船遗址文物被盗”大案,在收回的文物中,有一件宝贝最为耀眼,它就是一枚疑似张献忠的“大元帅金印”,如果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14年,彭山江口的居民向公安机关举报,疑似有农民向古董贩子出售国宝。在接到举报后,公安机关马上成立专案组开始调查,最终将嫌疑人抓获。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彭山江口文物倒卖案。
这位农民所捡到的两块“金疙瘩”,称得上是这些文物中最“出彩”的一个。它竟是一个金制的印章,经专家鉴定,这就是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上方的老虎造型俯身仰天呈咆哮状,而位于下方的金印则更是神秘,大印的一面用篆文雕刻,为盖章说用,另一面却刻写着这样一行字“永昌大元帅印,癸未年仲冬吉日造”。
专家当初看到这枚金印的时候,对此争论不休,因为金印出于彭山江口,它很有可能是当时张献忠亲自使用的印绶,并且“永昌大元帅印”中的大元帅身份,更是符合农民起义军首领地位。
可是有一些专家却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在查阅大量史料后,这些专家们都发现张献忠的年号并非是永昌,他在蜀中建立的政权是大西国,而张氏自封大西国皇帝,虽然他也曾自称过大将军,但从来没用过大元帅的称呼,这跟张献忠的历史身份不相符。
这枚金印到底是谁的呢?经过翻阅历史资料发现,原来永昌这个年号是李自成的年号(做了大顺皇帝的年号——1644年被李自成定为永昌元年),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李自成年号的大印,怎么会出现在张献忠的手中呢?
【民间故事】张献忠的沉银谜踪
【民间故事】张献忠的沉银谜踪
在明末清初的那个年代,白马寺僧侣张公宝为了筹集抗清军饷,四处周游借贷。而他
的财务黑洞一直让他为难,直到有一天,他得知了一个传说中的沉银之谜。
据传说,明朝末年,明将领刘旦在长沙将所得银两铸为银锭,却在途中被清军击败,
船只沉没,银锭散落湘江河床。而这个传说成了难以解决的历史谜团,无人能解开。
张公宝得知这个传说后,决然将一生所得财物都捐赠给了明朝末年的英雄刘旦的后人,并带上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他们来到了长沙开始了一场寻宝之旅。
他们先是去了湘江河床上开始挖掘,然而长期以来的水流侵蚀已经将大部分之银淹没,他们几经辛苦都找到了寥寥无几的一些银锭。而这些银锭并没有让他们放弃,反而激发了
他们更大的热情。
他们寻得各式传闻,又历尽种种辛苦,所得银锭还不足以填补张公宝所需的饷银。面
对种种困难,张公宝却不放弃,继续他的探索之旅。
他们请来了一位老者,据说老者年轻时曾在湘江河床混迹数年,一定对那片江底如烂
熟于心。老者在江边认真的看了几眼后,突然指点张公宝一处疑似藏有银锭的位置。
张公宝大喜过望,他们兴奋地展开了潜水作业,而这次的潜水作业并不顺利,他们所
用的潜水器只能持续在水中停留数分钟,没有一个人找到了银锭。勤懿劳苦,终于在水中
找到两枚银锭,然而张公宝的心却还是不满足,他带领众人再度下水探寻。
当众人将银锭整理时,他们才发现每枚银锭上的铭文并不是刘旦亲自所钤刻的中文铭文,而是一个陌生的古文。张公宝心中明白,这一定与刘旦铸银有关。
在随后的日子里,张公宝又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信中告诉他,刘旦后人并未怀
古籍记载张献忠兵败沉银传说的两个版本
古籍记载张献忠兵败沉银传说的两个版本
在四川彭山江口古镇的岷江江底,张献忠到底“藏”了多少宝藏?这些宝藏中,是否“藏”有张献忠“屠川”铁证?数百年来,学界和民间对此争论不休,现在,谜底正在逐步揭开。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彭山江口两个多月的水下发掘成果,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江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江口古镇背靠彭祖山,面朝岷江、府河(锦江)交汇口,扼两江咽喉。秦汉时期名叫“彭亡聚”,晋代称“合水”,宋代取名为“安镇乡”,明代始名“江口”,这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集镇,曾经“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万盏明灯照码头”。
江口因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是秦灭蜀时蜀王开明氏败灭之处,也是东汉岑彭伐公孙述遇刺的地方;更是明末张献忠与南明总兵杨展激战的古战场。据当地人士考证,岷江江口段最早的战事发生在公元前316年,最近一场战事发生在1859年。
《彭山县志》记载:1646年,张献忠由水路出川,船队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遭当地地主武装杨展部队的袭击,满载金银的木船则沉于锦江,并留下了“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的“寻银诀”。县志中记载的沉船江域紧邻江口镇,被称为“江口沉银遗址”。
在3月20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展示了一张铁矛图片。刘志岩介绍,在这次水下考古中,发现了大量兵器,如铁矛、铁刀、铁剑和箭镞等。另有明王朝册封藩王、世子、郡王等的金银册、张献忠铸造的西王赏功金银币等。不过,
备受关注的船舰,并未发现。
四川省考古院院长高大伦表示,现有发现能够确认江口就是一个古代战场遗址,“根据出水文物推断,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张献忠当年确实在江口与杨展发生过一场遭遇战。”
“张献忠沉银”的富顺印记
『顼公王绿茂院I婧西羞墓
志 用光鄂裳盼夭正山。孝摹
『 最最
I 字剐
l剥天 j—
I 元 l
波鄣蛰明人馥院喀最城子去
l 废
骂守皇孺7 章奢丁如郭 i
l靓 人 。j
庠撂 专{l亲虎壁壤丑塑沿 磨
惠
“张献 忠沉银 ”的富顺 印记
o 刘 刚
烂船 湾
20l7年 4月 ,随 着 “张献
忠沉银 ”水下考 古发 掘 工作 在
眉 山 市 彭 山 区 江 口镇 暂 告 一 段
落 , 尘 封 370余 年 的 民 间 传 说
—
—
“石 龙 对 石 虎 .金 银 万 万
五 ,谁人 识 得 破 , 买到 成 都
子墓 和 明 尚 书 甘 为霖 等 墓 均 位 于
此
前 文提 及 的 神 奇 “ 佛 ”, 好 位
] 大 佛 下 的 沱 汀 边 上 说 是 “石
佛 ”,其 实 是 一 形 状 酣 似 佛 像 的 天 然 石
.. 明代 著名学 并 曹学俭 存 《蜀 巾名
胜 记 ·富川页县 》 r 裁 :“(县 城 ) 两
府 ” 终 被 证 实 在 3万余 件 种
类繁 多 的 出水 文物 中 ,册 封 妃
“江口沉银”传说成真杀人魔王张献忠竟然这么壕
“江口沉银”传说成真杀人魔王张献忠竟然这么壕
一代杀人王张献忠在四川岷江江底到底留下多少宝藏?70多天的考古,终于等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张献忠,陕西人,多灾多难的崇祯年间,在陕西米脂揭竿而起,只花了14年就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张献忠一路烧杀抢掠,积累的钱财数量非常惊人。
史料记载,张献忠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结舌。他究竟有多“土豪”?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当时张献忠至少拥有白银数千万两,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就是数百亿人民币的财富!
够在北京黄金学区买几千套房了!
但在1646年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途中,张献忠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此后的370年里,张献忠虽已化作尘埃,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却代代流传。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童谣在江口、彭山乃至整个四川流传了数百年,被当作寻找财宝的“寻银诀”。人们深信,江口镇滔滔岷江水之下的泥沙中,沉积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珍贵文物。
370年后,传说终于被证实。
2017年3月20日,媒体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今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
“江口沉银遗址”航拍图
废话不多说,先随着瓜哥看看都挖出了什么宝贝吧!
首先是最大的宝贝: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这枚金印被盗掘后,曾流入地下交易。价格让人咋舌:800万元!在专家看来,这枚金印是张献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金印用九叠篆刻有“永昌大元帅”字样,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象征着极高的身份,可以一撇大西国当年的荣光。
历史趣谈揭秘张献忠宝藏 在水底10米处 有30亿银元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张献忠宝藏在水底10米处有30亿银元宝
导语:“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被认定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1646
“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古老歌谣,被认定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龙和石虎作为暗记。
张献忠身材魁梧,面色微黄,留着长胡子,人称“黄虎”。1643年,攻下武昌后称帝。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干了两件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清人《蜀龟鉴》记载,张献忠从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
同时,他还对抢掠的财产进行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
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瞠目结舌。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1646年,张献忠被清军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他的巨额财宝竟和他一同消逝。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挖出数三丈深的大坑,将财宝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以此掩人耳目。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张献忠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沿江顺流而下。清军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要运走,于是将其拦截,当他们登上张献
马未都:张献忠沉银的传说
马未都:张献忠沉银的传说
传说自古就流行于民间,官府的态度轻则不屑,重则打击。不知为什么,传说永远偏向百姓,不利于官府,所以官方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了传说定了一个名,叫“野史”,野史相对正史而言,地位寒酸。
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传了快四百年了,按南明俞忠良所著《流贼张献忠祸蜀记》中说:隆武二年(1646年)丙戌九月十六日,张献忠操舟数千顺岷江而下,在彭山之江口遭遇战斗,风烈火猛,势若燎原,贼舟多焚,所掠金玉珠宝银鞘千万,悉沉江底。这故事梗概足够拍成大型历史剧的了,三百多年来,百姓津津乐道,口口相传,让事情越来越虚幻,越来越像一个传说。
民间就专门有人相信官府认为假的传说。几百年来孜孜以求地在岷江上寻找“张献忠沉银”,曾或多或少地也有过收获,但永远引不起官方的重视。官方自有一套理论,认为天下理所当然地是官家的,你个人势单力薄漫说没有什么“沉银”,就是有也轮不上你捞啊!就这样,整整三百七十年过去了。前几年,彭山江口水域经常出现各色人等,泊船寻宝,陆陆续续十数拨,最终惊动公安局,人赃俱获,文物若干,盗贼若干,金额若干。反正这一次由于文物重大,指向清晰明确,官方头一次相信了这古老没谱的“传说”,然后封江封路,重兵把守,时至今日已寻找到张献忠沉江文物过万,价值连城。
传说终于变成了事实。这让许多寻宝人和参股寻宝人兴奋不已。在祖国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传说,这些年没少听见神乎其神的各类藏宝故事,在这一针鸡血之下,寻宝人又星夜兼程地出发了,任凭风言风语,依然我行我素,谁也不要挡住我的发财之路,哥就是传说。
2017.3.21
“江口沉银”的由来:谁狙击了张献忠数千艘战船
“江口沉银”的由来:谁狙击了张献忠数千艘战船
张献忠仿效李自成自号“大西国”
(原文标题:越读“寒史”,越相信明天会更好)
历史之谜“张献忠江口沉银”,已流传近四百年、形同民间传说,如今水落石出,必将成为2017年一大考古发现。此次发掘的文物超过万件,蔚为大观,其中包括海量的金银财宝,或已黯淡发黑,或仍金黄灿烂,无不勾起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追忆。
这绝非愉快的记忆。
一
公元1646年夏天,在今天的四川彭山江口,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水战。一方是“大西皇帝”张献忠,一方是明将杨展。
张献忠人多势众,十万大军,数千艘战船,“蔽江而下”。狙击者杨展,虽然人数不占优势,却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当时杨展兵分两翼与大西军对阵,遣小舟载火器从正面进攻。开战之际,狂风大作,敌船着火。杨展之部前锋骁勇无比,突入敌阵,势如破竹。张献忠见势不妙,让大军回撤,无奈战场地处有“老虎滩”之称的险恶地段,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船,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清人笔记《蜀碧》详细记载了这场大战:“展急登岸促攻,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沉水底。”
这就是“张献忠江口沉银”之由来。当时张献忠已决意放弃四川,继续此前的流寇生涯,所以携带了起事以来搜刮的所有财物,但这次运宝转移行动,却被杨展腰斩。
杨展此人,颇为传奇,值得一写。他是四川嘉定府人氏,明朝武进士,张献忠占据四川后遇到的最棘手的对手之一。张献忠攻陷成都后,杨展被擒,即将被斩首之际,杨展上演了好莱坞电影《角斗士》相同的一幕,死里逃生。当时他穿着一身很光鲜的铠甲,刽子手心生羡慕,说:“大汉,将甲胄送我。”杨展说,好啊,黄泉路上,轻装最好,我死了,这甲胄自然归你,只可惜它这么干净,待会儿要被鲜血溅污。刽子手说,没事,我砍你脑袋之前,先把它脱了。于是松绑,卸甲,他哪知道,杨展是个武林高手。就在这刽子手喜滋滋做着发财梦时,杨展夺过他的刀,砍翻,其他看守尚未反应过来,他跳入江中,泅水逃匿。
江口沉银 张献忠的秘密
江口沉银张献忠的秘密
作者:聂作平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6年第05期
2016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彭山江口古镇所在的岷江区域古时是一古码头,“江口沉银遗址”就在其前方,分布面积100万平方米。
江口沉银是广泛流传于蜀中的传说,史学界对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记载一直存有争议。而现在,这些文物足以证明其绝非传说。
张献忠,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企业领袖,又称“屠夫”,江口沉银,是其在穷途末路上的疯狂之举。作为那个兵荒马乱年代的遗存,这些在江水中沉睡了370年的银锭,它们既是那些面目模糊的生民百姓惨痛命运的见证,也是可资研究、可资唤醒尘封记忆的珍贵文物。
江口沉银 文物还原沉银传说
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府河在此汇入岷江。清代文献曾有记载,此处是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沉银之处,当地一直以来也有许多关于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在过去的300多年里,“江口沉银”始终不曾被淡忘。
2015年底,来自国内多家文博机构的10多名专家聚集在彭山,经过多次调研与讨论,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经过一系列科学勘探后,2017年初,江口遗址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大量金银文物陆续重现于世。“西王赏功币”“大顺通宝钱”等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了此处为“江口沉银”的中心区域。流传了数百年的沉银传说,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10月21日,“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此次展览是继今年6月至9月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出土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后回川的首次展览,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18日。(文/图 田宇)(责编:廉钢)文物还原
沉银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献忠江口沉银的真相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万明,原题:《张献忠江口沉银真相》
2015年底以来,多家报刊以四川江口考古新发现为题,对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作了大规模报道,进一步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事件,掀起了探索沉银之谜的又一波热潮。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是重要学术取向,问题是张献忠为什么会有大量白银沉于江口?江口沉银是一个表象,值得追寻的是那背后关乎张献忠成败的历史真相。
白银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进程,激化了社会矛盾
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都表明是崇祯时期征解的税银。江口所沉的这些税银,有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学界论及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加派、灾荒频发等等,但是迄今鲜少关注到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问题。追寻历史,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即货币化,是在明代。大规模使用白银,是明代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发展到晚明,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白银货币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为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白银不是合法货币。自14世纪末开始,随着民间用银、官方赋役折银,白银货币极大地扩展,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促使出现了海外贸易热潮,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了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流通领域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此时,一方面出现了国家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社会上从皇族到小民都有对于白银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全社会的商业性行为,正说明了无论从国计还是从民生都存在着对白银的大量需求。16世纪全球化开端,这种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巨大需求形成与全球的互动,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但我们切不能忘记,此前伴随白银货币化过程的,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赋役改革——从折银到征银,这是明朝赋役改革有别于历朝历代的根本特征。发展到张居正改革,核心是财政改革,改革存留于世的两部重要文献《万历会计录》和《清丈条例》,证明
了白银货币成为国家财政体系主体的趋向,表明中国古代两千年以实物和力役为主的国家财政体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财政体系转型,标志着中国从传统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的转型。
在中外变革的历史大背景下,明代中国国家转型开端,货币经济化急速发展。白银货币成为一把双刃剑,无疑加速了明朝政治腐败、土地集中和赋税加派的愈演愈烈,更激化了社会矛盾冲突的升级。白银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集中代表,无形中使贪污更为便利,太监刘瑾被抄家时有黄金12057800两,白银259583600两。明后期财政货币化,赋役货币化,军饷货币化,到处都要银子。白银对于王朝存亡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显现,而明末农民战争是对聚敛白银财富的明朝腐败政治的荡涤。
张献忠建立政权,军饷等费用取之于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所得,打击明朝藩王宗室是一条重要线索
江口沉银的大量白银源于何处?从已发现银锭铭文可知,江口银锭实物是大西军转战湖广、四川等地获取的。晚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腐败,皇族勋戚、贪官污吏利用政治上的特权,大肆搜刮和积聚巨额的白银财富。皇室、勋戚和官僚豪绅的私有土地——皇庄和庄田急剧膨胀,“庄田侵夺民业,与国相终”。明宗室的人数大约以30年翻一番的几何级数增加,明后期数以万计的龙子龙孙的禄米,成为国家财政和地方开支的严重问题。藩王宗室的禄米和赐予的庄田,大多通过加派赋税来实现,庄田遍布地区成为社会矛盾突出的地区。追踪张献忠白银的来源,他建立政权,军饷等费用取之于没收官府、宗室和官绅所得,打击明朝藩王宗室是一条重要线索。
崇祯十四年二月,张献忠攻下襄阳,襄阳是明朝的军事重镇,是襄王的王府所在地,军需饷银,聚集在城内。张献忠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下令没收襄王宫中的全部财产,并“发银五十万以赈饥民”。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下武昌。武昌是楚王朱华奎的王府所在地,楚王在武昌累世搜刮,聚集了大量财富,每年庄田租银就多达21300两。大西军到来之前,省城的文武百官曾齐集楚王府,向他借银作为军饷来守城,楚王却只是令人搬出一把洪武年间分封诸王时的裹金交椅,说:“此可佐军,他无有!”张献忠入武昌后活捉了楚王,“尽取宫中金银各百万,辇载数百车不尽”。见到王宫中众多金银财宝,他不禁叹息道:“有如此金钱不能设守,朱胡子真庸儿!”下令把楚王扔入河中。
崇祯十七年六月,张献忠攻克重庆,处死了瑞王朱常浩。瑞王的20000顷庄田,一直是靠陕西、河南、山西、四川按分摊田亩数加派赋税取得租银的。成都是明蜀王的封地,蜀王凭借政治势力,霸占大量跨府连县沃土,积聚了惊人的财富。史载第一代蜀王朱椿霸占大量土地,共建了300多个王庄,每天由一个王庄提供“王膳”,一年才轮换一遍,“富无与比”。万历年间,蜀王府庄田已经占有都江堰灌溉的11个州县土地的7/10。当大西军进川时,这位富有的末代蜀王朱至澍还舍不得出银子,居然说自己没有积蓄,仅有承远殿一座可以卖了充饷。张献忠于八月初九日攻下成都,改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政权。朱至澍和王妃投井死,张献忠将蜀王府改称皇宫。
大西政权未能建立财政税收制度,也未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正是张献忠徒有大量白银,只落得江口沉银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
清军入关后,大顺三年九月,迫于形势,张献忠率众50万退出成都,准备移师陕西。十一月七日,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坡与清军交战,中箭身亡。此后江口沉银传说广为流传,直至21世纪为考古发现所证实。而留给我们的是国家转型与农民历史命运的沉重话题。
崇祯十六年在湖南长沙,大西政权曾发布檄文,宣布“钱粮三年免征”。所谓“钱粮”,在万历年间全国清丈田亩统一征银、明朝财政体系发生从实物与力役为主向以白银货币为主的重大转型以后,基本上是白银的代名词。张献忠一路转战,获取了大量白银财富,为在成都正式建立政权提供了经济保障。但是定都成都以后,一方面要解决庞大的军费和政府开支,另一方面“三年免征”,大西政权也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财政税收制度。财政是政权存亡的命脉,在文献记载中,我们看不到大西政权实行按土地或人口征收赋税的政策,看到的是几十万大军和各级政权的消费,基本上依靠没收官库和打粮来获得。这样一来,尽管张献忠严控财富,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私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并铸造了“大顺通宝”,但是大西政权不能建立财政税收制度,也就不可能建立坚实的财政基础;打粮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恢复社会经济发展,更不可能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正是张献忠徒有大量白银,只落得江口沉银悲剧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