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理论与档案整理(doc 7页)

合集下载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试题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试题

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试题1.文件的根本属性是信息记录。

2.文件工作的综合性要求文件管理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3.保证档案质量最基本的要求是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齐全、完整。

4.我国最基本的组卷法是“六个特征”立卷法。

5.在六个立卷特征中,除了通讯者特征外,其他五个特征可以根据文件的实际情况结合选用。

6.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一般在第二年上半年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的时间。

7.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一般设在办公室(秘书处)。

8.《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规定,编制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须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

9.判断归档材料重要性的原则中“以我为主”的“我”是指以本机关、本单位重要职能和主要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为主。

10.文件整理中或档案管理中发现的卷文件的缺失、破损、移出等情况都应一一记录和补充在备考表,便于今后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了解有关情况。

11.以“件”为保管单位进行整理时,永久保管的归档文件宜采取线装法装订。

12.文件材料整理完毕后,档案人员应对拟归档案卷文件的系统性进行检查,系统性检查主要看卷(件)文件排列是否正确。

13.XXX收集围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向市综合档案馆移交。

14.档案室通常负责全宗档案的分类、案卷排列和编号等工作。

15.经过全宗整理后,立档单位与全宗历史考证存入全宗卷中,并在档案移交时一同进馆。

16.适用于全国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鉴定档案使用的保管期限表是标准档案保管期限类。

17.一个机关中人员的任免、奖惩材料的保管期限一般为永久。

18.档号“J4-WS·2015-D10-办公室-56”中的“WS”指档案门类代码。

19.记录和反映科技活动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技术文件的是科技文件。

20.某制造业企业的工艺设备档案按照工艺设备台套管理,这体现了科技档案构成的成套性这一特征。

《档案工作实务》第2章《档案管理》第2节档案整理(含答案)

《档案工作实务》第2章《档案管理》第2节档案整理(含答案)

《档案工作实务》第2章《档案管理》第2节档案整理(含答案)第二章档案管理第二节档案整理一、单选题1.(A)是档案工作业务中的基础环节。

A档案收集B档案整理C档案鉴定D档案保管2.档案整理的第一步是(D)A分类B立卷C组件D区分全宗3.文件在(A)上的联系,是文件之间最根本的首要的历史联系。

A来源B时间C内容D形式4.(D)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档案整理质量的最终尺度。

A按年度整理B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C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D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5.“全宗”一词,最早在(B)作为档案馆内档案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而使用的。

A英国C德国D荷兰6.判断一个单位是否立档单位,首要的、必要的条件是(B)A.由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B.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C.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独立编制预算D.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7.在机构改革中,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并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列全宗处理正确的是(C)A.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为一个全宗B.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并为一个全宗,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一个新的全宗C.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宗终止,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一个新的全宗D.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宗延续8.由若干个文件数量很少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联系的小全宗组成的作为一个全宗对待的档案整体是指(B)A联合全宗B汇集全宗C档案汇集D全宗群9.判定档案所属全宗,关键是确定档案的(A)A形成者B形成时间C内容D所有者10.案卷目录号以(C)阿拉伯数字标识。

A一位C三位D四位二、多选题1.档案整理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ABC)A系统排列和编目B局部调整C全过程整理D案卷整理2.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指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ABCD)等方面。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档案分类整理制度
是指为了方便管理和查找,将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规则进行整理和归档的制度。

具体而言,档案分类整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分类标准:根据档案的性质、用途、形式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

常见的分类标准包括机构分类、主题分类、时间分类等。

2. 档案编目:根据分类标准,对每一份档案进行编目,包括档案的题名、编码、责任者、形成日期、载体等信息。

3. 档案装订:将已编目的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则装订成册或装订成卷,以便于存放和查找。

4. 档案存储:根据档案分类制度,将已装订的档案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在档案库或档案柜中,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5. 档案借阅:制定档案借阅规定,明确档案的借阅条件、手续和期限,保证档案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6. 档案销毁:制定档案销毁规定,对于已经过期或无用的档案,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销毁,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通过建立档案分类整理制度,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减少档案丢失和混乱的可能性,保证档案的安全和完整,方便及时查找和利用档案信息。

第 1 页共 1 页。

档案管理学知识

档案管理学知识

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国家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

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

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

(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

(3)零散文件的整理。

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

(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第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

(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

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

(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

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

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档案归档管理制度汇编

档案归档管理制度汇编

档案归档管理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档案归档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保护和维护档案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档案归档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档案归档管理是指对各类档案文件按照一定规则、程序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编号、存放、借阅、借阅登记、销毁等一系列工作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档案归档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和保全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便于查阅和利用,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单位领导做出正确决策。

第五条档案归档管理制度遵循依法管理、分类管理、有序管理、安全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第六条档案材料的收集应按照工作流程和程序进行,采集全面、及时、准确的档案文件。

第七条档案材料的整理应按照类目、时间、主题等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目录和档案清单。

第八条档案材料的加工处理应包括防潮、防虫、防火、防盗等一系列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保存完好。

第九条档案材料的装订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确保档案整洁、易存储和长久保存。

第十条档案材料的编号应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格式进行,便于查找和管理。

第三章档案的存放和借阅第十一条档案的存放应放在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柜中,严格按照规定摆放,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二条档案的借阅应按照用户身份和权限进行,需经过审批和登记,保障档案材料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三条档案的借阅登记应详细记录借阅者、借阅时间、借阅目的等信息,做到查阅行为可追溯。

第十四条档案的借阅时间应尽量控制在必要范围内,不得随意私自带出,避免档案材料的丢失和损坏。

第四章档案的销毁和归档第十五条档案材料的销毁应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严格控制销毁的范围和条件,尽可能采用无法恢复的销毁方式。

第十六条档案材料的归档应根据档案的分类和重要性等因素,确定保管期限和归档地点,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和可存储性。

第十七条档案的归档应进行标识和分类,建立档案检索系统,方便随时查阅和利用。

第十八条档案的归档后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整理,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档案整理方案范文

档案整理方案范文

档案整理方案范文一、前言档案是任何组织、企事业单位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包含了组织的历史沿革、决策过程、运营管理和各类信息资料。

因此,为了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用性,进行档案整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档案整理的目标、原则、步骤和方法等方面,对档案整理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目标1.确保档案的完整性:整理过程中,要对现有档案进行清点,确保无缺漏,并且扫描或复制档案,形成电子档案备份,防止档案丢失。

2.提高档案的准确性: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良好的目录系统,标注清晰的档案名称和文件期限,以便快速查找和准确归档。

3.提高档案的可用性:整理后的档案应设置索引、检索和查询系统,方便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同时,对于重要的档案,还可以建立档案阅览室,供用户查阅。

三、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整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和防止档案遭到损坏、丢失或泄露。

2.有效性原则:整理工作应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力资源,以达到提高整理效率的目的。

3.易用性原则:整理后的档案应建立规范的目录和分类,方便用户快速查找需要的信息。

四、步骤1.梳理档案现状:对现有档案进行全面调研,包括数量、种类、存放位置、整理需求等方面。

2.制定整理计划:根据档案整理的现状和需求,制定详细的整理计划。

包括整理的时间安排、人力资源配备、整理的软件工具等。

3.分类整理:根据档案的种类和属性,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根据文件类型、主题、时间等进行分类。

4.目录编制:根据分类整理的结果,对档案编制目录。

目录应包含档案名称、文件期限、存放位置等信息,可以按照树形式进行编制,方便快速查找。

5.核实和标注:核实整理的档案是否完整无误,并对档案进行标注,包括档案名称、查阅权限、文件期限等信息。

6.档案复制和备份:对重要的档案进行扫描、复制和备份,形成电子档案备份,以防止档案丢失。

7.设立索引和查询系统:建立档案的索引和查询系统,方便用户快速查询和检索档案信息。

可以采用数据库和文件工具等进行实现。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1.最早的档案是甲骨文,它是按照载体分类的2.档案定义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以备查考的文字、图表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

3.档案的基本属性是原始记录性。

4.档案的分类(主要熟悉后三类)①按档案的来源:公务档案、私人档案②按档案的内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③按档案的形成时间: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5.①档案是行政管理的凭据②档案是生产活动的依据③档案是政治斗争的工具④档案是科学研究的条件⑤档案是宣传教育的素材⑥档案是维护权益的法律书证6.档案的业务工作: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和利用7.档案工作的性质:(理解)①服务性②管理性③政治性8.档案工作的特点①档案资源积累的缓慢性②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④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9.☆档案工作的原则(重点背诵)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原则——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③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原则——档案管理的目的10.档案管理工作和原则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影响和决定着档案管理各项业务活动的一切具体原则,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只有始终遵循这个基本原则,才能使档案管理正常进行,健康有序地发展。

11.档案的基本单位是全宗。

12.来源原则的含义——全宗理论基础①尊重来源②尊重全宗的完整性③尊重全宗内的原整理顺序13.来源原则的形成于发展(选择)起源:法国:事由原则--->全宗原则形成:普鲁士——登记士原则理论认证与国际认同:《荷兰手册》与1910年布鲁塞尔大会(《荷兰手册》第一个全面系统阐释来源原则,布鲁塞尔大会奠定了来源原则的地位)国际化发展:遭遇挑战与重新发现遭遇挑战与重新认识:20世纪后期以来:英国:档案组合美国:文件组合俄国:自由组合原则苏联:国家档案原则理论体系14.什么是全宗?——档案的基本单位全宗是独立的机关、团体或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

档案管理理论

档案管理理论

来源原则来源原则指的是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来源原则起源于近代法国。

1简介档案馆将档案按其来源和形成单位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

它要求在整理和分类时不能将同一来源的档案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淆,并尊重原有次序。

按其起源和形成过程,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是它的发端,德国的登记室原则延伸了它的内涵,荷兰人给予了理论论证。

2发展尊重全宗原则是法国在1841年2月24日颁布的《各省和各地区档案整理和分类基本条例》中首次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要求把来源于一个行政当局、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家庭的全部档案归集在一起,组成全宗。

档案人员在整理和分类时要尊重全宗,不得拆散。

②每个全宗内的文件要先按主题后按年代、地区或字母顺序划分和整理。

德国汲取了尊重全宗原则的核心内容──来源,并加以延伸和发展。

1881年7月1日颁布的《普鲁士国家机密档案馆档案整理条例》中提出了登记室原则。

其基本要点是:①要求档案馆把从各机关登记室(相当于机关档案室)收进的档案按来源机关分开保管,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相混淆。

②要保持档案在原登记室的整理顺序,不得再重新分类整理,以保持档案中已有的联系。

这样,德国人就把尊重全宗原则中强调的来源,从仅指档案形成机关延伸到还必须保持档案在来源机关的原有次序,故又被称为尊重原有次序原则,显示其对尊重全宗原则的修正及与它的区别。

荷兰1897年正式采用来源原则管理档案,3位档案学家于1898年合著了《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从理论上进行了论证。

书中指出,来源原则的实质在于来源的一致性。

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的档案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符合档案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0世纪,来源原则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运用和发展。

首先,各国都以来源原则为基础,提出并采用了符合本国档案实际的基本管理单元──档案全宗、档案组合、文件组合等。

其次,与来源原则相关的一些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

档案整理计划

档案整理计划

档案整理计划
一、前言
档案管理是组织机构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能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同时也是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体现。

然而,许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导致大量档案散失或被破坏。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单位的档案资源,制定本档案整理计划。

二、现状及问题
1. 档案堆积成山,混乱无序
2. 部分档案已受潮湿、虫蛀等损坏
3. 档案查阅困难,资料查找效率低下
4. 档案保管人员流动大,专业培训不足
三、整理目标
1.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2. 实现档案科学分类和规范化管理
3. 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和长期保存
4. 提高档案查阅效率,便于利用
四、工作计划
1. 成立档案整理领导小组
2. 清理和登记现有档案
3. 制定档案分类方案和编码体系
4. 采购档案柜等保管设备
5. 档案外包存储和数字化加工
6. 建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7. 培训档案管理人员
五、进度安排
1. 第一阶段(1-3月):成立领导小组,调查现状
2. 第二阶段(4-6月):清理登记,制定分类方案
3. 第三阶段(7-9月):采购设备,档案加工
4. 第四阶段(10-12月):系统建设,人员培训
六、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文件
2. 经费投入:单位拨付专项档案经费
3. 人员配备:选聘专职档案管理员
4. 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档案意识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将使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为改革发展和决策咨询提供有力支撑。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编著)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参考)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编著)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参考)

《档案管理概论》(肖秋惠)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一)试述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P5答:1、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1)在宏观上,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体系的组成部分;(2)在微观上,档案管理工作是机关、团各项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辅助管理的性质;【(3)档案作为一种原始文献,蕴藏了大量的原始信息,这使档案和档案工作成为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1)档案资源积累的缓慢性;(2)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3)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4)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

答:&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以下8项: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纂和利用工作。

其中,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工作,主要是针对档案实体的管理,对档案实体进行有序组织、排列和统计,建立数量充足、种类齐全、载体多样的馆藏体系,为档案的利用服务奠定档案资源基础。

档案的检索、编纂和利用工作是在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进行的组织、加工和提供利用,属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需求服务。

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和档案利用工作的加强,档案编目检索工作和档案编纂工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档案业务工作,这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结构发生了变化。

(三)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完成——P8答:(1)确立了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2)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3)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四)列举各种档案管理机构及其职能——P10答:(1)档案室。

性质:档案室是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是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本机关。

作用:是机关内具有参谋和咨询作用的部门,为机关职能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支持;是全国档案工作的基础。

档案整理计划

档案整理计划

档案整理计划一、档案整理计划的制定。

1.明确整理目标,首先要明确整理的档案范围和目标,确定整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整理的目的和意义。

2.制定整理计划,根据整理目标和档案情况,制定整理计划,包括整理的时间安排、工作分工、整理程序和方法等。

3.确定整理流程,明确整理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包括档案的归档、分类、鉴定、清点、整理和保管等环节。

二、档案整理计划的实施。

1.组织实施人员,根据整理计划确定整理工作的人员和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

2.落实整理工具,准备好整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档案盒、标签、文件夹、笔记本、扫描仪等。

3.按计划进行整理,按照整理计划和流程,有序地进行档案整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落实。

三、档案整理计划的监督和检查。

1.建立监督机制,建立档案整理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的对象和内容,确保整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

2.定期检查评估,定期对整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四、档案整理计划的总结和反馈。

1.总结整理经验,在整理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整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收集反馈意见,收集整理工作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五、档案整理计划的持续改进。

1.根据总结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整理计划和工作流程,提高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不断完善整理制度和规范,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通过以上档案整理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总结和反馈、持续改进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可以确保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水平,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贯彻档案整理计划,做好档案整理工作,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档案管理理论与创新 在线考试

档案管理理论与创新 在线考试

档案管理理论与创新在线考试总分:100分单项选择题1、档案整理步骤包括:收集、()、分类、立卷。

(10 分)A.汇编B.汇总C.整理2、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是()(10 分)A.借鉴价值B.理论价值C.凭证价值D.学术价值3、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分类,必须按类别、年、月份登记归档。

(10 分)A.正确B.错误4、档案管理员对各部门所有档案首页必须附资料清单一份,放置于档案袋、文件夹或文件盒()(10 分)A.底部B.第一页C.第二底D.中间5、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10 分)A.两周B.一个月C.三天D.一周6、从文件的时间和效用角度看,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10 分)A.基础C.归宿D.精华7、档案的本质特性是()(10 分)A.集中保存性B.原始记录性C.确定性D.社会实践性8、仅从文本国考虑,()具有最高保存价值。

(10 分)A.正本B.草案C.草稿D.副本9、档案馆档案最基本的保管单位是()(10 分)A.单份文件B.案卷C.全宗群D.全宗10、所借档案资料不准转借他人使用,必须专人专用。

(10 分)A.正确B.错误档案管理理论与创新在线考试总分:100分单项选择题1、档案管理员对各部门所有档案首页必须附资料清单一份,放置于档案袋、文件夹或文件盒()(10 分)A.底部B.中间C.第二底2、档案整理步骤包括:收集、()、分类、立卷。

(10 分)A.汇编B.整理C.汇总3、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10 分)A.一个月B.一周C.两周D.三天4、()是给立档单位的编号。

(10 分)A.全宗号B.目录号C.案卷号D.档号5、立卷,根据不同价值区分确定保管期限。

下列不属于保管时限的是()(10 分)A.临时B.长期C.永久D.短期6、仅从文本国考虑,()具有最高保存价值。

(10 分)A.草案B.正本C.草稿D.副本7、档案的本质特性是()(10 分)A.集中保存性B.确定性C.社会实践性D.原始记录性8、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是()(10 分)A.理论价值B.学术价值C.借鉴价值D.凭证价值9、档案不同与一般的信息资料,在于它具有()(10 分)A.可保存B.可读性C.原始性D.记录性10、所借档案资料不准转借他人使用,必须专人专用。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1]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1]

档案整理归档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企业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信息管理本领,订立本档案整理归档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部门和员工,在整理和归档公司的各类档案时必需遵守。

三、定义1.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

2.整理:对档案进行分类、归类、整理、清点、装订等操作。

3.归档:将整理好的档案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存放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四、管理标准1.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收集、分类、登记、翻阅、清点、装订。

–档案应依据文件种类、紧要性、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并在档案袋或文件夹上注明所属部门、文件名称、归档日期等信息。

–档案整理应依照规定的标准文件夹进行装订,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档案整理后应适时提交给指定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归档。

2.档案归档–档案归档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接收、检查、编号、存放、登记、备份。

–档案接收时应查验档案数量、完整性和装订情况,并与整理人员核对档案清单。

–档案应依照规定的编号体系进行编号,且编号应清楚可辨,以便于查阅和管理。

–档案应存放在指定的档案室或存储区域,且应有合适的防火、防潮、防盗等措施,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档案归档后应将相关信息登记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包括档案名称、编号、存放位置、存放日期等。

–紧要档案应依照规定进行备份,以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

3.档案借阅–借阅档案应依照以下步骤进行:填写借阅申请、审核、签字、借出、归还、登记。

–借阅档案前应填写借阅申请,注明借阅目的、借阅日期、借阅时限等信息,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核。

–借阅档案时应在借阅登记簿上签字确认,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档案。

–借阅档案归还后,应将归还的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精准性,并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归还记录。

五、考核标准1.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工作应依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并完成整理工作量的要求。

–档案袋或文件夹的标注信息应精准无误,且整理档案的文件夹装订坚固、整齐清楚。

档案管理学重点知识点(精心整理)

档案管理学重点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1.何谓档案的实体管理答:档案的实体管理是指针对处于实体状态的档案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这一概念相对于针对处于虚拟状态的档案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而言的。

档案实体管理的基本特点是,根据事物实现存在状态及情况对其实施管理。

2.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是什么?答:档案实体管理过程中应遵循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有机联系原则以及保管和利用方便原则。

3.简述档案实体管理的方法。

答:档案实体管理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一、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不同1、历史的方法:又称客观或自然的方法。

其优势主要在实践领域,尤其是档案实体管理的实践领域,2、逻辑的方法:就是对档案实体管理进行概念和抽象的管理。

它具有对档案实体进行宏观管理的巨大优越性,但要有其他的方法与其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历史的方法。

二、历史的方法是由档案本质特性决定的档案的本质: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其根本价值在于真实地记录并再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

三、历史的方法在档案实体管理中的应用必须注意:1、尊重和突出档案的本质特性,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从而维护历史本来面貌的历史主义思想,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思想贯彻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这是档案实体管理的基本立足点与出发点。

2、历史的方法较多适用于档案实体管理,逻辑的方法较多适用于档案内容信息发利用这一基本结论,是从宏观与总体上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第二章:1.档案为什么要进行鉴定?鉴定工作有何作用?答:档案鉴定一般是指区别与判定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鉴定是对价值的评价和预测。

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们就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的一项工作。

简单的说就是判定档案的价值。

决定档案存毁(生死存亡)的工作。

它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是档案馆(室)的一项专门业务。

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正确的确定需要保存的档案,提高保存档案的质量,从而更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作用。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学第一部份档案一、档案的起源:我国最早的档案是甲骨档案,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掘的。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内容多是商王室占卜的记录。

占卜虽然是一种迷信,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商王朝的一种重要活动,凡祭祀、军事、农耕、狩猎或者关于风雨、年成、疾病等,都要占卜,记载在龟甲或兽骨上,集中保存起来,通常说中国有几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主要是以这些甲骨档案为信证,因而它是我们的国宝。

甲骨档案的发现是偶然的,发现者是王懿荣先生,傅斯年1928年组织挖掘了安阳殷墟,此前有些散存在社会上。

商、周时期,还有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王族恩赐、征战经过、划定疆界等。

春秋战国时期,冶炼技术有很大大发展,郑国大夫子产首先将刑书铸于鼎上,叫做刑鼎,历史上成文法的公布,大致上始于这一时期。

还有些是将文告之类的刻在石头上。

金文档案和金石档案统称为金石档案。

此外还有简牍档案,即书写在竹片和木牍上的文字,事情简单、字数不多,写在狭长的单片竹简或较方的木牍上即可;事情重大,字数很多,则简片连起来,汇集成册,“造册上报”这个词,就是那时传下来的。

“馨竹难书”这个成语,也是那时流传下来的。

馨:用尽的意思,即用尽所有的竹简也难书写完。

秦汉以后,一些重要文件用丝织品书写,称缣帛档案。

缣帛档案可以卷成一卷、一轴,所以量词用卷、卷轴。

西汉时期,蔡伦在公元105年发明纸张,导致了档案制成材料的第一次革命。

(造价低,体积小,便于交流)。

档案制成材料的第二次革命是现代照片的诞生(1828年)及计算机的出现。

1996年9月2日――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为庆祝这次大会的召开,邮电部发行了一套邮票,名为《中国古代档案珍藏》,共四枚。

1、甲骨档案――商代龟甲(商代出士的刻辞卜甲)2、简牍档案――汉代木牍(中国最早的郡级档案)3、金石档案――明代铁券4、纸质档案――清代图书(清帝向比利时国君递送的国书)这套照片记载着档案的发展历程。

整理档案的规范管理制度

整理档案的规范管理制度

整理档案的规范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保护企业的档案资源,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档案的类型1、企业档案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类型。

2、纸质档案包括合同文件、报表资料、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

3、电子档案包括各类电子文档、电子表格、电子邮件、数据库等。

三、档案负责人1、每个部门设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和维护本部门的档案。

2、档案管理员应具备相关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3、档案管理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

四、档案的整理与归档1、档案管理员应根据企业的档案管理规定,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

2、纸质档案应按照文件编号和文件目录进行归档,确保档案的检索、迁移和借阅的便捷性。

3、电子档案应按照文件夹和文件名称进行归档,保证文件的存储和检索的方便和安全。

五、档案的存储和保管1、纸质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或者档案柜中,确保档案的安全和防火。

2、电子档案应存储在专门的服务器或者云存储中,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可靠。

3、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巡检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六、档案的检索和借阅1、档案管理员应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档案检索和借阅的服务。

2、档案管理员应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档案借阅申请和归还流程,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3、档案管理员应对档案的检索和借阅进行记录和备份,以便日后审计和查询。

七、档案的销毁和归档1、档案管理员应定期对企业的档案进行鉴定和清理,将不再需要的档案进行销毁或者归档。

2、档案的销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档案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3、档案的归档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八、档案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估1、企业应设立档案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档案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档案管理委员会应适时修订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革。

档案工作管理制度doc

档案工作管理制度doc

档案工作管理制度doc一、总则为规范档案工作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性,特制定本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二、工作目标1. 遵守国家有关档案法律法规,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合法合规。

2. 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有效保护档案资料免受损坏或丢失。

3. 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效率,满足各部门对档案查询和利用的需求。

4.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组织机构1. 设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各类档案管理工作。

2. 档案管理员负责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和备份。

四、档案管理流程1. 档案的建立:各部门建立档案时,应按照规定填写档案目录、档案编号等信息。

2. 档案的归档:档案管理员负责将建立好的档案按照分类、编号等规则归档存放。

采用数字化存储的档案应定期进行备份。

3. 档案的借阅:各部门需要借阅档案时,需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审核后方可借阅。

借阅后需按时归还档案。

4. 档案的销毁:对于已经过期或无用的档案,按照规定进行销毁,销毁过程需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5. 档案的整理: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确保档案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和利用。

6. 档案的备份:对于重要档案,应定期进行备份,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

五、档案管理制度1. 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一定管理、分级管理、互认互动、全面管理”的原则。

2. 档案管理工作应公开、公正、公平、公认,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安全。

3. 对于机密和重要档案,应加强保护措施,限制查阅和借阅权限。

4. 档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5. 档案管理工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

六、档案管理责任1. 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各部门遵守档案管理规定。

2. 各部门负责人应重视档案管理,确保本部门档案工作的合法合规。

3. 档案管理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规定管理档案,确保档案安全和完整。

档案整理的五个步骤

档案整理的五个步骤

档案整理的五个步骤所谓档案整理,就是按照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根据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把档案整理成便于保管和利用的有序体系的业务活动。

《机关档案管理规定》提出了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即“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按照上述原则,档案整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档案整理单位、揭示档案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档案先后次序、为档案提供唯一标识符、编制检索工具,也就是组件(卷)、分类、排列、编号与编目等五个步骤。

组卷档案整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档案的基本整理单位,即组件或组卷,以此明确件(卷)的构成以及件(卷)内的排序。

在件的构成中,对于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一张照片、一盒录音、一盘录像、一件实物即为一件。

文书档案件的构成要复杂一些,收文一般包括文件处理单、文件正本,发文一般包括文件正本、发文稿纸、定稿、重要文件历次修改稿等,各种稿本往往还会包括正文、附件。

在件内排序时要求正文在前、附件在后,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有文件处理单或发文稿纸的,文件处理单在前、收文在后,正本在前、发文稿纸和定稿在后。

组卷(以科技档案为例)时,科研课题、建设项目、设备仪器方面的科技文件一般按其课题、工程项目、台(套)等分别组卷,管理性科技文件应放入所针对的项目文件中,按阶段或分年度组卷。

科技档案卷内文件一般应文字材料在前、图样在后,案卷内管理性文件按问题结合时间(阶段)或重要程度排列。

分类分类指的是档案归类,即将完成组件(卷)的档案按照分类方案划分、归入相应的层次和类别,揭示档案内在联系,使档案形成一套有机体系。

文书档案一般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分类项进行复式分类,如:年度一机构(问题)一保管期限、年度一保管期限一机构(问题)、年度一保管期限等。

规模较大或公文办理程序适于机构(问题)分类的立档单位,一般采用年度一机构(问题)一保管期限、年度一保管期限一机构(问题)三级分类;规模较小或公文办理程序不适于按机构(问题)分类的立档单位,可采用两级分类,如:年度一保管期限分类法。

档案管理概论

档案管理概论

第一章档案管理概述第一节档案及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一、档案的性质和特点(原始记录性)(凭证作用、参考作用)二、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性质第二节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与范围一、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纂、利用)二、档案的类型及档案管理工作的范围:第三节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国家全部档案二、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手段)维护档案的完整(档案数量齐全;档案管理的系统性)维护档案的安全(实体安全;内容安全)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根本目的)第四节档案管理机构及职能二、文件中心和档案寄存中心第二章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来源原则我国的全宗理论:全宗的含义:档案集合体第二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档案价值鉴定理论一、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9世纪末四、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i第三章现代档案的特点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一、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文档管理的一体化和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一体化二、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数字化和网络化三、档案管理对象的变革——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长期并存四、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的深入——由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信息组织与管理发展五、档案管理机构社会职能的拓展——档案馆的公共性和社会化服务将越来越突出第四章档案的收集第一节档案资源状况与档案流向一、状况贫乏、馆藏数量不足、二、流向第二节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意义与要求二、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第三节文件的归档一、归档制度二、归档范围、时间及归档案卷的质量要求(一)归档范围(二)归档时间(第二年上半年)(三)归档案卷及文件的质量要求第四节档案馆对档案的收集(方式方法、途径)1、档案馆对现行单位档案的接收2、档案馆对撤销单位档案的接收4、接受捐赠5、购买6、寄存7、交换第五章档案的整理第一节档案整理工作的程序、内容和基本原则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程序:1、全宗的组织及排列;2、全宗内档案的分类3、案卷的编立和排列4、案卷目录的编制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整理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

档案管理制度全文

档案管理制度全文

档案管理制度全文一、前言档案是组织和个人活动的产物,是组织和社会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对于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制度是组织的档案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就档案管理制度的设立、内容、执行和效果等方面作出详细论述,以期对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所帮助。

二、档案管理制度的设立档案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文件和程序。

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可以使组织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档案,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加强档案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在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的制定者: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应当是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档案管理人员或者法律顾问,以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制度的范围:档案管理制度应当明确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机构、哪些档案、哪些人员等。

同时还应考虑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的要求,以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 制度的内容:档案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档案的鉴定和处理、档案的存储和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是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应当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

5. 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档案管理制度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档案管理需求。

三、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档案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等方面,具体包括:1.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档案的安全性和机密性、确保档案的可靠性和可访问性等。

只有遵守这些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档案。

2. 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档案的及时归档和整理、档案的分类和编目、档案的鉴定和处理、档案的借阅和使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管理理论与档案整理(doc 7页)档案管理学档案的分类:1按照来源标准,即按其形成的性质可分为国家机关档案、党派团体档案、企业档案、事业单位档案、名人档案等。

2 按照内容标准有两种划分方法:1 直接分为党务档案、行政档案、诉讼档案、军事档案、外交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等3按照载体的形式标准,有金石档案、甲骨档案、泥板档案、简牍档案、锦帛档案、纸质档案等;记录信息的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图形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文件;音像档案:照片、录音、录像、影片档案。

4按照时间标准划分:古代档案、近代档案、现代档案5按照所有权标准:国家所有档案、集体所有档案、个人所有档案【国外分为:公共档案、私人档案】6 在中国常见的档案种类: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档案管理理论分析1 环节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六环节论:收集→分析→鉴定→保管(保护)→统计→利用;八环节论:收集→分析→鉴定→保管(保护)→统计→利用→检索→编研2信息论:(《档案管理信息论》)输入→加工→输出→反馈3 三阶段论:形成→管理→利用档案的起源1 文字产生前的档案:①结绳记事②书契③岩画2文字产生后的档案①文字②载体国外:纸莎草—泥板—贝叶—羊皮(蜡版)国内:甲骨—金石—简牍—绵帛—纸档案的定义:复杂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保存完备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简化定义:档案是原始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

1法语国家:档案是文件三个方面:2 英语国家:档案是进入到档案馆的文件3苏中国家:文件经归档后即为档案—文件中心档案的属性:1 本质属性:原始性2一般属性:知识性:储存传播知识信息性:①扩充性②可压缩性③可替代性④可传输性文化性:表现为①民主和开放的环境②档案机构性质的转变③为公众为社会服务档案的价值和作用1 价值:凭证、参考→【行政凭据、法律信任、史料共计】2 作用:机关工作的直考依据、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生产建设的参考依据、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宣传教育的优秀材料(以上都是国家作用)国家、组织、个人维权的重要(个人作用)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1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集中制国家所有(立档单位)集中管理分级设馆馆网庞大2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建立在管理体制上)①统一领导,分设管理:A分设按行政级别来分级B按专业来分设②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A数量要求完整,质量保证B 安全性:实体安全、内容安全3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1)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2)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3)综合档案内容编写书面资料提供利用收集的定义:档案的收集工作,就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征集的办法,把分散在各组织、个人手中和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级档案保管机构。

收集的内容:1 对本单位需归档文件的收集2 对现行、撤销机关永久文件的接收3 对历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收集工作的要求:1、馆藏现状:(1)范围上:主要收集一级单位档案,对于二、三级单位档案选择收集(2)内容上:以机关档案为核心(3)门类上:以纸质档案为主(4)时间上:建国以后档案为主2、丰富馆藏的标准:(1)数量充分,质量优化(2)成分充分,结构合理(3)内容广泛,层次分明3、收集工作的要求:(1)归档文件齐全完整(2)加强归档文件的指导(3)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4)推行入馆(室)质量标准化单位内文件的归档:1、 归档制度的定义:归档制度:各单位在工作生活中不断产生的文件,处理完毕以后,经由文书部门或文件工作人员整理,定期移交给档案室集中保存,称为“归档”。

在我国,这是党和国家规定的一项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归档制度”。

2、归档范围:3、归档时间:大单位,每年3~4月份;小单位,随办随归4、归档要求:①遵循文件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②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规律 老范围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资料 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文件 以我为“中心”新 不归档范③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档案鉴定:一般是指对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而经常的业务工作则是后者。

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鉴定步骤:1、整理之前:①归档→②移交2、档案室鉴定:①接收档案→②定期鉴定→③入馆鉴定3、档案馆:①接收鉴定→②定期鉴定鉴定工作的历史分期:【卡林斯基,波兰人,提出“档案鉴定的历史分期”,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分期(1789—1880)——“粗线条”时期①颁布档案鉴定法规②分类:【革命标准】有用文件保存历史文件封建文件无用文件③鉴定规章:明确规定档案的保存或销毁由所有权决定【普鲁七颁发】第二分期(180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①文件生的速度加快②鉴定标准的出现③禁止销毁年限出现第三分期(Ⅰ战后—Ⅱ战前)①列宁档案法的颁布②档案鉴定所有权发生变化③鉴定理论的出现第四分期(Ⅱ战后——)①文件数量激增②新的标准,层出不穷③档案类型的新型化国外鉴定理论分析:1、年龄鉴定理论——由迈斯奈尔提出①一般标准:a 高龄文件应受尊重 b 应当避免极端 c反对过于抽象d 暂时性目的的文件处理完毕后销毁e永远性机构起源与发展应保存②涉及事项的标准:A国家行政机关是不动产权利的文件B 私人权利、地方公共权利的文件③涉及来源的标准:A保存与行政机关任务有关的文件B关于政策程度及普遍性案卷C保存有关本机关行政事务的文件D下级机关的特殊文件E司法机关保存永久权利诉讼的文件2职能鉴定理论:①分类:(分为A类和B类)A类:指高级机关,形成的各种文档→永久保存,划分标准以行政权力划分B类:低级机关形成的各种文档→选择保存②单份文件鉴定七原则:1一般依据 2法律依据 3行政要求 4历史依据 5地理依据6替代位置(文件|档案有一定的重复性) 7典型全宗(中小型机关适用)3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表明对档案管理最科学发展A 第一价值(原始价值)——对本机关内部的价值:行政管理价值,法律管理价值,财物管理价值,科研管理价值B 第二价值(从属价值):证据管理价值,信息管理价值4档案优化论——对档案双重鉴定理论的优化① 信息价值优化:a 产生环境b 内容分析 c 文件用途 ② 保管费用:a 库房b 处理c 保护d 参考③ 鉴定意见与含义5 苏联鉴定四原则(党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历史,发展) 6利用决定论:提出了:历史学家的利用需求7宏观职能鉴定理论:核心:社会职能档案的保管期限表:就是用表册形式列举档案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文件。

档案的保管期限表类型: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将处于零乱状态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的体系。

档案的整理内容:① 区分全宗——馆通用档案保管期限表 专门档案保管②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案卷③编立保管单位——立卷④案卷的排列⑤编目:对文件的著录、标引档案的整理的原则:1、充分利用原基础2、保持文件的历史职能3、便于保管和利用全宗全宗: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有机整体。

全宗的类型:独立全宗全宗的构成条件:行政权、财务权、人事权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划分:①从单位的政治性质考察②从单位的基本职能情况考察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就是由两个或几个联系密切的立档单位形成的难以区分而统一整理的档案整体,是全宗的一种特殊形式2、 全宗汇集:是按照一定的特征组成的、档案数量很少的若干全宗的集合体。

也是全宗的一种特殊形式。

3、 档案汇集:是由不同的立档单位形成的,按照一定特征集中起来的档案的混合体。

↓ 分类:全宗内档案分类——案卷1 单式分类法(往往是小单位形成档案不多):A 时间分类法B 机构分类发C 问题分类法(事由分类法) 2 复式分类法:① 年度——机构分类法 最为常见,是现行机关最常使用方法② 机构——年度 针对撤销机关③ 年度——问题 针对专门档案④ 问题——年度《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颁布标志着文件立卷的消失。

文书立卷改革的原因:1 案卷质量得不到保证五大类:党群类、行政类、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1 基本形式: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档案,依其某些特征组成的机关、组织档案汇集2 所需人、财物较多3不利于鉴定4 不利于利用档案文件的保管单位——件(一份文件是一件)1 正本及不同稿本2正文与附件3与文件处理单4原件与复制件5转发文与被转发文6报表、名册、图志等7来文与复文文件的整理:1修裱破损文件2褪变文件的复制3超大纸张的折叠4装订:粘接式、缝纫式、变形材料档案的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1 单机阶段:①自动、编目和检索②辅助立卷③自动索引(主要指标引)2文档管理一体化①公文子系统②归档子系统③档案子系统3 档案信息网络化阶段电子文件:是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电子文件的特征:1、应用发展的阶段性2、对设备的依赖性3、信息与载体的相分离性4、电子文件的易更改性5、多媒体集成性6、非实体归档性7、对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依赖性双套制管理——最主要现象1原因:保证点子文件的远距离利用保护纸质档案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地位2注意问题:针对重要文献确保电子文件原始性措施:1、加强电子文件,制作和人员的管理2、制作过程中职责分明3、建立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制度4、技术化措施——电子印章5、法律措施——2005年《电子签名法》颁布档案利用:利用档案是指利用者为了研究和解决某种问题而使用档案。

档案利用工作是指档案馆(室)为满足利用需要向利用者提供档案材料,也就是为利用者服务的工作。

档案利用服务方式:1 以档案原件提供利用。

2 以档案复制品提供利用3 综合档案内容编写书面资料提供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