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__2.2_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件:2.2.1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超级记忆法-记忆 方法
TIP1:在使用场景记忆法时,我们可以多使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如日常自己的 卧 室、平时上课的教室等等),这样记忆起来更加轻松; TIP2:在场景中记忆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顺序,比如上面例子中从上到下、 从 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记忆会比杂乱无序乱记效果更好。
案例式
学习
顺序式 学习
冲刺式 学习
什么是学习力-高效学习必
备习惯
积极
以终
主动
为始
分清 主次
不断 更新
高效学习模型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
整过程
方向
资料
筛选
认知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
整过程
消化
固化
模式
拓展
小思 考
TIP1:听懂看到≈认知获取;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 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4)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为正极。
(5)阴离子移向的电极为负极, 阳离子移向的电极为正极。
负极
正极
e-
铜、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Zn
Cu
负极
正极
H2SO4溶液
思考
其他金属与溶液组合是否也构成原电池呢?
?
?
?溶液
探究 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
?溶液
探究 4.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
?
?
(1)电极为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 其中一种是非金属单质)
(2)电极需要插在电解质溶液中
?溶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柠檬(ningmeng) 别名 :洋柠檬,益母果 英文名:lemon
柠檬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因 此被誉为“柠檬酸仓库”。它
的果实汁多肉脆,有浓郁的芳 香气。因为味道特酸,故用来 调制饮料菜肴、化妆品和药品。
按座位分成12个小组,对 各个小组表现评价,最后 评出第一名,给予奖励!
作
两个组合(可重复),证 明谁能产生电流?
电 极
药物动力学研究
要
动手操作:
形
将两个电极分别 成
插入两个柠檬中。 闭
合
试试看,行吗?为什么呢?
回 路
药物动力学研究
动手操作:
电
将电极从柠檬 解
中拔出,清洗, 质
擦干,再插入到 溶
花生油中
液
两个不同的 导体作电极
处方
条件
闭合回路
电解质溶液
药物动力学研究
请评价各组表现!
锂 电 池
低碳世博
电 动 车
1、课后
土
第三题
豆
供
2、查阅资料,
电
了解各种电池
学习的道路上 不要轻言放弃 希望就在前方
谢谢各位同学合作 谢谢各位老师指教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五中 学 侯艳华
正是合作、质疑,张扬自己的时代, 亲爱的朋友,愿你的小组成功!
药物动力学研究
铁铁钉钉/铁钉2 铁 铁铅钉钉笔//铅 牙签笔2 铅 铅牙笔笔签//铅 牙笔 签2
牙签/牙签
药物动力学研究
镁镁带带镁//镁铜带带钥2匙
两 个
镁铜铜带钥钥匙/吸/匙管铜钥2匙 铜钥吸匙管/吸2管
吸管/吸管
不 同 导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是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④Cu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的H2为0.5 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科学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电子? 2、Zn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H+的? 3、想什么办法使Zn与H+分开,不让H+直接在Zn表面得电子?
【实验探究】
实验二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 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Zn
Cu
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寻 找答案
稀硫酸
锌片不断溶解,铜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
1、铜片上产生的是什么气体?怎么得来? 2、电子从哪来? 3、导线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4、你怎样知道导线中有电子流过?如何改进实验?
【课堂小结】
能源
物质
中的 化学
转化
原
电 能
能
电
池
定义
工作 原理
正负 极判 断方 法
构成 条件
【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课后作业部分 2、利用水果电池设计音乐卡片送给父母。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原电池的 概念。 2、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应式。
【教学重难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知识链接】
2008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2_2.2.1化学能与电能
请判断下列各装置是否是原电池?为什么?
(x) A
Z
Cu
n
煤油 A
Z
木
n
条
(x) A
(√) A
Z
Zn
Z
C
n
n
H+
SO4H2 +
-
A
SO-4HH2 ++
Zn
Cu
SO-4HH2 ++
(x) SO42—HH+
+
H H++
SO42-
(x)
3.下列图示的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C )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实践活动:水果电池
e-
正极:(还原反应)
H+ Zn2+
H+
铜片:2H++2e-=H2↑
总反应:
Zn+2H+=Zn2++H2↑
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4.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方法
(1) 由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 活泼金属—负极
(2)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 电子流出—负极;电流流入—负极
水能
风能
石油
电能
原煤
天然气
蒸汽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加工转化的能源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是现代社会 中应用最广泛、使用 最方便、污染最小的 一种二次能源,又称 为电力。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火力发电原理及过程
燃烧
蒸汽
发电机
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火力发电的化学深层本质分析
火力发电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4-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教学内容: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火力发电构造原理, 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会判断原电池的电极,会判断电子的流向,电流的流向,会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图片展示火力发电构造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等技能及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技巧与意识;让学生感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科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2、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3、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的转换、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电解质溶液、金属的活泼性以及物理中的电学等知识等,综合性较强。
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金属腐蚀和防护、电解原理和有关计算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原电池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基础等知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可以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应该较容易掌握。
5、设计思路:提供材料、提出任务——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发现、探索——内化、概括和抽象6、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探究实验、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7、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稀硫酸。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2.2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课件优质课件PPT
【分组实验探究】
实验顺序
1. Zn、Cu分别单 独插入稀硫酸溶液
2. Zn、Cu同时插 入稀硫酸溶液
3. Zn、Cu导线连 接插入稀硫酸溶液
4. Zn、Cu导线连 接再接电流计(Zn 接(+)),插入
稀硫酸溶液 5. 将Zn、Cu导线 互换再接电流计 (Zn接(+)), 插入稀硫酸溶液
金属
Zn片 Cu片 Zn片 Cu片 Zn片 Cu片 Zn片 Cu片 电流计指针 Zn片 Cu片 电流计指针
(1)在①中,金属片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2)在②中,金属片______作负极; (3)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 (4)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 液,则金属片______上有气泡产生。
【课后思考】 1. 下图装置为何可以构成原电池? 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2. 查询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种类及应用。
稀硫酸
17
((三三))、、原原电电池池
1、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
17
Zn
ee-
科学探究
Cu
e-
稀硫酸
e-
H+
SO42-
H+ SO42-
H+
H+
Zn
Cu
ee-
H+ Zn2+
H+
稀硫酸
- + (三)、原电池
Cu-Zn原电池:
Zn
ee-
Cu 负极:(氧化反应)
银为_______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 2.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电引入,在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提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思路分析由于原电池的概念、反应原理和构成是本节书的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原理是本节书的难点之一,让学生在对化学电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理解它的原理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让学生知道怎样的装置能产生电流,再来研究它的原理,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教学内容做出如下安排:第一课时: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原电池的结构和组成;第二课时:通过练习,初步掌握原电池原理,进一步认识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利用价值,了解化学电源的应用和发展。
实验探究是让学生在具体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必修二化学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必修二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实例,并了解及应用。
2.理解原电池概念。
3.初步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重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阅读教材P39到P42[实践活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源的分类定义举例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流水、原煤、天然气、风力、石油等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蒸汽、电力等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两种方式(1)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电机电能;缺点:污染环境、低效。
(2)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3.原电池(1)实验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铜片:有气泡产生锌片:溶解变小电流表:指针偏转结论有电流产生,装置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材料电子转移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Zn 失电子Zn-2e-===Zn2+氧化反应Cu 得电子2H++2e-===H2↑还原反应总电池反应:Zn+2H+===Zn2++H2↑(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判断】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2.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酒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3.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
(×)4.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构成原电池的“一个依据,三个必须”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负极正极电极材料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电子流动方向电子流出一极电子流入一极电流方向电流流入一极电流流出一极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的一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反应现象电极溶解电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活学活用】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只有甲B.只有乙C.只有丙 D.除乙均可以【解析】甲装置不能构成闭合回路,乙装置两极材料相同,丁装置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只有丙装置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选C。
新课标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优质说课PPT
现
象
正极: Cu(+) Cu Cu
2H++2e-=H2↑(还原反应)
1.Zn片溶解 2.Cu片上有气泡 3.电流表指针发 生偏转
电池总反应式:
Zn+2H+=Zn2++H2 ↑
四、教学程序
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
分组实验、比较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分组实验:实验探究二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第一小组:实验①②③④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火力发电的过程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 Zn+2H+=Zn2++H2↑ 3.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② 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A
Cu Cu
)
A Zn Cu
A
H2SO4 A Zn Cu Zn
B
酒精 A Cu
C
H2SO4
D
H2SO4 H2SO4
反馈练习:
2、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请说明理由。 如是,请指出正极、负极。
A
Zn Cu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l
Ag 生铁 Cu
四、教学程序 2. 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①什么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 原理是什么? ②指出火电站中从开始到结束能 量是怎样转化的?
③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也是核心内容。
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是对火力发电中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1-人教版
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一、概述这节课是新课程化学2第二章的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内容。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 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②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原电池的原理。
②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①通过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条件的探究,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树立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发展观,增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钢铁的腐蚀,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各种类型的电池,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也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这些都将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也为提高学生的课堂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高中化学-2.2《化学能与电能》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 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化石燃料燃烧 蒸汽 发电机1.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 机械能 电能(氧化还原反应)化学电池2.化学电源: 化学能 电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获得原电池概念和组成条件的基础上,能设计出一些原电池实验,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 在探究设计原电池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原电池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2.赞赏原电池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原电池的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对研究成果以及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与反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师:请一位同学总结原电池的重要知识点生:i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高中高中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陈艳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部分,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与必修2的《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而学习的,学好本节内容能为以后学好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选修化学的学生学好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电解原理等知识打下基础。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设计思想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执行新课程标准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选择“问题支架,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原电池反应的本质。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分组实验探究、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实验→观察→讨论→推测→验证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工作条件。
2、高效利用教材、课外资料、生动的图片等教育资源,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为学生创设情景,使他们有机会去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并且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2.2化学能与电能(1)
[实验方案]3.使铜片和锌
片直接接触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出现气泡,而锌片表面的气泡消失 4.将铜片和锌片分开后用导线连接
实验现象: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5.在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一个电流表
实验现象: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 [视频展示]
[小结]当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
接或就构成了一个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
[分析归纳]微观展示:锌做负极,Zn-2e-=Zn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锌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失去的电子沿导线流向铜片,使铜片带有较多的负电荷;溶
[实验方案]6. 在铜片和锌片之间连接一个小灯泡
实验现象:灯泡发光
[视频展示]
三、课上合作交流
[交流讨论]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溶液中:
⑴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
⑵反应中:
⑶导线的作用
归纳小结]:
、原电池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装置。
、反应原理:
[学生交流]请你以一个化学家的身份为格林太太提出治疗建议。
[科学探究]必修2P41: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电学知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
实验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果汁、。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
Cu-Zn原电池 Zn片上Zn溶解,Zn 失电子,发 生 氧化反应。 可表示为:
Zn: Zn-2e=Zn2+
Cu片上产生气泡,H+ 得电子,发生 还原 反应。 可表示为:
Cu:2H++2e=H2↑
定义2: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叫负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叫正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表的指 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实验结论:
1.该装置实现了将__化__学__能转化为_电____能。 2.该装置的化学反应本质是:_氧__化__还_原__反__应_____.
2. 原电池
定义1: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的装置,叫做原 电池。
例1.如图装置中,明显有电流产生的是( C )
解析:A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 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D项 中的装置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只有C选项中的装置符合原 电池的构成条件。
例2.[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关于原电池及其电极名称的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 属 b. 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定产生气体 c. 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 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 解析:a错,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可 以是两种不同 属,也可以是一种 属、一种非 属。b错,原电池中正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但不一定产生气体。c对,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 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d错,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 负极移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最适用)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X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两极一液成回路,氧化还原是中心
两极一液成回路,氧化还原是中心
练习:下列各装置能否形成原电池反应?
Cu
Cu Zn
Cu Zn
Cu Cu
Ag Cu
Ag
H2SO4
X
√H2SO4
酒精
X
Cu
Zn
XH2SO4
Cu Zn
√AgNO3
实验一
锌片溶解,表面 产生气泡 铜片与稀硫酸不 反应
实验二
锌片溶解,铜片表 面产生气泡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 转
2、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子定向移动 产生电流
e-
锌片溶解
铜片有气泡
(氧化反应) 锌负片极 锌铜原电池 正铜片极 (还原反应)
Zn-2e-=Zn2+
SO42-
H+
稀硫酸溶液
2H++2e-=H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龙里中学:伍位
电 能 的 来 源:
电能——又称电力(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
经一次能源加工转移得到的能源.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的能源.如:煤,石 油,天然气等.
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火力发电占据绝大部分 什么是火力发电? 火电站的工作原理如何?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C )
A
A
Cu Cu
Zn Cu
A
B
H2SO4
A Zn Cu
酒精
A
Zn
Cu
C
H2SO4
D
H2SO4
2020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2-2-1 化学能与电能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二次能源中的电能是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能源。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1)过程:化学能错误!热能错误!机械能错误!电能(2)化石燃料的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1)实验(2)原电池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池总反应:Zn+H2SO4===ZnSO4+H2↑。
(4)反应本质: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5)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
①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或一个为金属,一个为能导电的非金属)电极。
②具有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1.正误判断(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2)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3)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4)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5)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CuCl2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1)×(2)×(3)√(4)×(5)√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C.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D.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答案]A3.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答案]C4.(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________。
(2)在选出的原电池中,________是负极,发生________反应,________是正极,该极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3)此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2-2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2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一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思考与交流
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或你了解的范围里,有 哪些需要使用电池的产品或器具?各使用什么 样的电池?
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火力81.2% 水电17.6%
其他1.2%
估计在2050年火电仍居首位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
作业:
1.完成课本P44第1、2题 请根据反应:2Fe3+ + Fe = 3Fe 2+设计原电池,画 出装置图、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 2.完成新课程新练习 化学能与电能(一)相关习题
A
+
H2SO4
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 氧化还原反应 5)原电池反应原理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
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从而产生
电流,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练习】
+
Cu
A
-
Fe
负极: Fe-2e- = Fe2+
正极: Cu2++2e- = Cu
总反应:Fe+Cu2+= Fe2++Cu
D、A是Ag,B是铁,C为AgNO3溶液
C
3)电极反应
负极: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
正极: 2H+ +2e-= H2↑ (还原反应)
4)总反应式(电池反应-两个电极反应之和) Zn + 2H+ = Zn2+ + H2↑ Zn + H2SO4(稀) = ZnSO4 + H2↑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2.2化学能与电能9-人教版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
本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是化学理论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而本节内容侧重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本节课的重心是实现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研究。
(二)学生分析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这样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电子转移的问题。
原电池的教学是体现学科交叉,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由于电化学知识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领域,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陌生感,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2.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二)过程与发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做原电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 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 电路
两极 一液 一连线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化学能 间接:
燃烧
蒸汽 发动机 机械能 电能 热能
直接:
装置
原电池 概 念 构 成 条 件
工 作 原 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思考练习】
1.下列装置中,导线中电子由左边一极流向 右边一极的是( C ) A B C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2.如图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若A极逐渐 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 则A、B、C分别是下列各组中的哪一组 ( D )
G A B
A. A是锌,B是铜,C是稀硫酸 B. A是铜,B是锌,C是稀硫酸 C. A是铁,B是铜,C是Cu(NO3)2 D. A是铜,B是铁,C是Cu(NO3)2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4.一个电池反应的总方程式是 Zn+Cu2+=Zn2+ +Cu, 该反应的的原电池正确组合是( C )
A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Zn Cu CuCl2
B
Cu Zn H2SO4
C
Cu Zn CuSO4
D
Fe Zn HCl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后思考
1.课本41页科学探究,写出你所设计的原电池的正 负极材料、电极反应式、总反应方程式
(4)导线间接一电流计有 何现象产生?为什么? (1)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锌片: 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 3)
(二)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 原电池。
(二)原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C
3、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H2SO4 中用 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 c相连时,a为正极, b、d相连时,b为负极, D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a >b >c >d C 、b >d >c >a B 、a >c >b >d D 、c >a >b >d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演示探究
(1)将Zn片插入H2SO4溶液 中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将Cu片插入H2SO4溶液中有 什么现象?为什么? (2)将一Zn片,Cu片平行插入 H2S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 1)
(2)
(3)若将Zn片,Cu片用一导 线连接再浸在H2SO4溶液中, 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火力发电的原理及过程
化学能
燃烧
热能
蒸汽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注:关键: 燃烧
本质: 氧化还原反应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化学能
燃烧
热能
蒸汽
化学能
?
机械能
发电机
电能
电能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 锌片,铜片,稀硫酸,电流表,导线,碳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