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察传》目标练习讲评教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北京版)-五蠹(一)-1教案

高二语文(北京版)-五蠹(一)-1教案

教案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关注本店铺,下次再找不迷路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

五蠹教案教学设计

五蠹教案教学设计

五蠹教案教学设计二十二五蠹《韩非子》一、教学目的:1.了解韩非提出的治道应适合时代要求,反对政治上顽固守旧的进步意义;2.了解本文从大量事实中分析归纳结论的论证手法和论证深刻、周密,行文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文章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2.难点: 文章所表现深刻的思想意义。

三、教学时数:课内自读课文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蠹dù(蠹虫) luǒ(瓜类植物的果实) bàng(同蚌) 蛤gé(蛤蜊) 燧suì(用以钻火之木柴) 鲧gǔn(古人名,传说是禹的父亲) 渎dú(水道,沟渠)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 纣zhòu(商朝末代君主) 耒lěi(农具,状如木叉) 茨cí(用茅或苇盖屋子) 椽chuán(椽子) 斫zhuó(砍) 粝lì(粗米) 粢zī(小米) 藜lí(草名) 藿huò(草名) ní(小鹿) chā(掘土工具,锹) bá(大腿) 胫jìng(小腿) xié(约束) 娄lóu(二月祭,祭饮食之神) 穰ráng(稻、麦等的杆) 橐tuó(一种口袋) 镐hào(周朝初年的国都) xiān(锸一类兵器)作者简介:韩非,即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思想家荀况的学生,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

出身韩国贵族,见韩国日益削弱,屡次向韩王进谏,主张变法图强,但终不被采纳;又因“为人口吃,不能说道”,便发愤著书,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

其书传到秦国,甚得秦王赏识,后韩非至秦,被同学李斯(“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为不如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等人陷害,死于狱中。

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中,共22卷55篇。

察传教案

察传教案

《察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会翻译重点句子,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2、概括文中三个小故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观点的好处。

3、搜集不少于两个课外关于“传言”的材料,尝试将材料整合为论据证明观点。

学习重点:如何面对传言:察、审、验学习难点:如何对待传言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方法:探究、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授课时间:2014、3、14—17《察传》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检测(见《察传》学案字词句的理解)二.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一幅漫画。

2.文学常识介绍《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并融合进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整理文言知识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教师点拨,小组推选主体发言人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明确。

(一)、词类活用: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名→动,犯错误。

2、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使动用法,使……正。

和,使……调和。

3、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使动用法,使……安定。

4、国人道之名→动议论5、凡闻言必熟论名→动审察(二)、一词多义:之:①人之与狗则远矣。

助词,取独。

②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代词,闻言。

②天地之精。

助词,的。

④子夏之晋。

动词,到。

⑤审之也听到的情况⑥得失之节也的结构助词宋之丁氏家无井无义助词而:①数传而白为黑。

连词,表顺承。

②闻而审。

连词,相当于“如果”。

③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连词,表顺接。

④辞多类非而是。

连词,表转折。

(三)、古今异义:1、有读史记者。

古:记载历史的书。

今:专指司马迁编写而成的一部史书。

2、晋师三豕涉河。

五蠹教学思路设计ppt实用课件

五蠹教学思路设计ppt实用课件
• (如果让你站在儒家的角度来反驳韩 非的观点,你会找哪一个切入口来进 行猛攻?)
• 韩非攻击儒家“仁”的虚伪性,有一个根 本的依托点
• ——人性自利的社会观
阅读课文5、6段,完成下列表格
政策/政令
结果
第5段 先王 行仁义
王天下
今世 行仁义
灭国
第6段
先王 今世
修教三年、执干 戚舞
干戚不用、短兵 相接
先王之民 轻辞古之 天子
岁县令而 当世之世 一日身死, 子孙累世 絜驾
难去今之 当世之民 县令
先王之政 让天子
争权位 当世之政
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下表
德之衰 代表流派 对立派(儒家)
法家 利之
古今之变 古



争不争 仁 鄙 财多 财寡
让不让 高
下 势薄 权重
罚不罚 慈 戾
称俗
本部分分析小结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五蠹》学案二练习讲评

《五蠹》学案二练习讲评

《五蠹》学案二讲评学案一、学习目标:1、核对《五蠹》学案二的练习答案。

2、识记名词作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并做出正确判断。

二、课堂活动:1、核对《五蠹》学案二练习答案。

2、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方法:(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2、驴不胜怒,蹄.之。

(蹄.:)3、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4、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5、赵王之子孙侯.者。

(侯.:)6、树.之以桑。

(树.:)7、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风.:)8、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衣冠9、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东.:)10、阙秦以利.晋。

(利.:)11、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2)方法归纳: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2、驴不胜怒,蹄.之。

(蹄.:)方法:3、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4、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5、赵王之子孙侯.者。

(侯.:)方法:6、树.之以桑。

(树.:)7、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风.:)方法:8、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衣冠9、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东.:)方法:10、阙秦以利.晋。

(利.:)11、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方法:(3)课堂检测: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晋军.函陵2、朝服..衣冠3、范增数目.项王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5、粪土..当年万户侯6、吾从而师.之7、籍.吏民,封府库8、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10、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察传-粤教版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教案

察传-粤教版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教案

察传-粤教版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教案一、选用著作及学生对象1.1 选用著作:《论语》、《道德经》、《韩非子》1.2 学生对象:初三学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掌握《论语》、《道德经》、《韩非子》的基本内容,理解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体系;•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发现其中的智慧,进行思考和探究,领悟其中的道理;•熟练掌握阅读和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综合素质。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3.1 《论语》•第一课:《论语》选读1——《学而》•第二课:《论语》选读2——《为政》•第三课:《论语》选读3——《子罕》•第四课:《论语》选读4——《公冶长》•第五课:《论语》选读5——《颜渊》3.2 《道德经》•第六课:《道德经》选读1——《道可道》•第七课:《道德经》选读2——《知之》•第八课:《道德经》选读3——《用之不足》•第九课:《道德经》选读4——《天地不仁》•第十课:《道德经》选读5——《重为轻根》3.3 《韩非子》•第十一课:《韩非子》选读1——《喻老》•第十二课:《韩非子》选读2——《说难》•第十三课:《韩非子》选读3——《塞翁失马》•第十四课:《韩非子》选读4——《五蠹》•第十五课:《韩非子》选读5——《五杂》3.4 教学安排•每周(5天)上课每天一课,每课45分钟;•每个学生都有五篇课堂笔记,每两周汇总一次,进行分享和交流;•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至少一次复述书中的文章或者语录。

四、教学法和教学手段4.1 教学法:本教案采用让学生主体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采用探究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思考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2 教学手段:•课堂网站:老师为学生开设一个以学科教育为主题的课堂网站,并在上面公布本课程的所有资源(视频教程、PDF文档等)。

七年级语文:《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劝学》的作者是谁吗?(荀况)荀况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呢?(他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况有两位很著名的弟子,一位是李斯,一位是韩非子,李斯和韩非是不是继承了荀况的衣钵发扬光大了儒家学说呢?他们后来成了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为什么儒家学派的弟子要另立门户,走一条和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路呢?其实,韩非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战国的末期,儒家“仁政”观点,“仁者爱人”的主张已难以推行,诸侯纷争,恃强凌弱,武力兼并,战争频繁,已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实际情况,封建君主都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加紧镇压老百姓,纷纷提出法治的主张,韩非适应当时这种发展趋势,提出法治的思想主张,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这个人“为人口吃,不能说道”,便发愤著书,其代表作便是《孤愤》、《五蠹》这两部最能体现其法治政治主张的名篇,他多次向韩王阐述其法治的政治主张,但不被采纳,当他的《孤愤》、《五蠹》传入秦国,当时,秦始皇读过此文后大加赞赏说:“厉害厉害!我如果能得到这个人并同他进行交往,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他的作品真的有那么大的艺术魅力吗?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五蠹》。

2、同学们,请先来听一遍课文前三段的录音。

3、全体同学讨论串第一、二段。

4、点名学生用自己的话串译课文第一段,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句的幻灯片。

察传教案

察传教案

世传吕不韦曾令门客“人人著所闻”,撰集“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①“一字千金”的图书发布方式的确使得《吕氏春秋》备受关注,因此也轰动诸侯、流布天下。

吕不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他的相位及其手中的权力之外,我想更主要源于吕氏对该书理论架构、编撰质量以及统一天下、治理天下的政略、政纲和理论的自信。

《吕氏春秋》是现存古籍中第一部有计划的、在短期内集体编撰而成的书。

所以,该书的编排形式比较整齐,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八览中,每览包括八篇文章(《有始览》现存七篇)。

六论中,每论包括六篇文章。

十二纪是按十二个月,每月一纪,每纪五篇文章。

还有一篇《序意》,实际上相当于《吕氏春秋》的后序,因为有残缺错简的现象,后人将其置于《十二纪》之后(一般《吕氏春秋》文章的排列顺序是纪、览、论),全书共一百六十篇。

《吕氏春秋》内容庞杂,囊括了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融汇各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同时也表达了作为秦相的吕不韦统一天下和治理天下的政策方略和理论原则。

②《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盖缘于此。

一、内容梳理《察传》是《吕氏春秋·慎行论》的最后一篇。

文章短小精悍、行文轻快、意趣深远,是一篇典型的论说文。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得言不可以不察”,并以“愚者之过”晓以利害。

第二、三段全面展开,逐层论证。

这是文章的主体,也是全文重点所在。

第二段以“闻而审,则为福矣。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作为分论点,并以齐桓公、楚庄王“闻而审”则“国霸诸侯”,以吴王、智伯“闻而不审”则“国亡身死”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加以佐证。

第三段同样开篇即提出分论点“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之后选取“乐正夔一足”、“丁氏穿井”、“三豕涉河”等故事对分论点层层论述。

第二、三段都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

五蠹教案

五蠹教案

茅茨不翦
茅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翦:通“剪”,修剪。 采椽不斫(zhuó) 采椽:栎木做的椽子。 采:“棌”的古字,即栎木。 椽:音chuán,放在檩上架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不斫:不事加工修饰。 斫:音zhuó:砍削。
粝粢(lìcí )之食,藜藿(huò)之羹
粝粢之食:指粗糙的饭食。 粝,粗米。 粢,谷子。 藜藿:泛指野菜。 藜,野菜。 藿,豆叶。 羹:汤。 冬日麑(nì )裘 麑:小鹿。 裘:毛皮衣。
五 蠹
《韓非子》
關於韓非(一):
生平:
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朴素唯物主 义哲学家、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與李 斯同爲荀子弟子,李斯自以为不如。口吃,不善 言辭,善著書。韩非出身韩国贵族,曾屡次上书 韩王,主张变法图强,终不为韩王采纳,于是发 愤著书。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秦始皇)读后 非常赏识,于是发兵攻韩寻求韩非。前234年, 被任出使秦國,秦始皇留下他準備重用,李斯妒 忌他的才能,進讒陷害。韓非下獄,服毒自殺, 死于狱中。
论世:研究当前社会。因:根据(它的情况)。 为之备:给它制定措施。 “为”,制定。 备:措施办法。 二句谓研究当世的实际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 的措施。
兔走触株
株:树桩。 走:跑。
触:撞上。 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 因:于是。释: 放下。 耒:音lěi,古代翻土的农具。冀 复得兔 冀复:希望再次。
而身为宋国笑 身:自己。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
为,被。
政治:这是两个词。 政,指治国的办法。治: 治理。 ( )皆守株之類也。
参考译文:上古时代,人少而禽兽多,人
类经受不住禽兽虫蛇 [的侵扰]。有个圣人出现, 架起木头筑巢 (居住)以此躲避各种侵害,百姓喜 欢他,推举 [他]做天下的王,称他为有巢氏。人 类吃瓜果蚌蛤,腥臭难闻而伤害肠胃,百姓大 多染病。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五蠹》word教案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0课《五蠹》word教案
目标检测P33/1-9题
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注重学生活动,专注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重点地突出了高考中要求掌握的文言知识,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
问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选择更恰当更全面的考查方法来让学生完成文言文知识点的积累。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课题
五蠹
授课日期
2013年3月27日
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课
共三课时单元课标源自析本专题课文均出自先秦诸子作品,分别选自道家的代表作《庄子》、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以及墨家的代表作《墨子》。诸子散文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其基本的思想文化内涵,应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
小结
文言知识点以及文章主要内容小结
1、掌握学案中的重点文学常识
2、归纳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行归纳,完成笔记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练习与检测
见附件学案内容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强化文言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业
目标检测
2、诵读文本,纠正字音
3、完成学案的字词解释任务(详见学案)
4、疏通文意,归纳文本主要内容。
学生诵读、订正字音、完成学案、积累知识点、归纳文本主要内容。
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作者基本思想的情况下,来对文本进行诵读,通过诵读的方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并且通过重点文言知识点的提炼和积累来增加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并锻炼结合上下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对重要内容进行记录
知人论世,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在学习其文章时要让学生简单了解法家学派的核心思想。

《五蠹》《察传》目标练习讲评教案

《五蠹》《察传》目标练习讲评教案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附件:《五蠹》《察传》目标检测练习讲评学案一、学习目标:1、核对《五蠹》《察传》目标练习题,理解思路、记住答案。

2、掌握被动句式的判断方法,能够正确判断被动句3、能够在延伸题的审题过程中,划出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明确文段结构。

4、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例子来准确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5、能够使用举例论证法或对比论证法或道理论证法中的一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活动:1、核对《五蠹》《察传》的目标检测练习,学生回答并做好笔记。

2、重点讲解被动句的判断方法:3、《察传》延伸题讲评:“得言不可以不察”,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尤其是在大众传媒影响力越来越强的当今世界,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不少于200字)(12分)1.审题划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2.提炼作者观点,明确自己观点。

3.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并且能够运用举例论证法或对比论证法或道理论证法或比喻论证法或假设论证法中的任意一种来准确论证自己的观点。

4.对自己的议论段落进行总结、升华。

【总结】1、被动句的判断方法2、延伸题的行文结构【课堂检测】:1.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皆守株之类也 B.必为鲧禹笑矣C.而身为宋国笑 D.学于余,不拘于时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A.鲁哀公问于孔子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3.对下面句中加点“以”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⑴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⑵昔者舜欲以.乐传教天下⑶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⑷夔能和之,以.平天下A. ⑴与⑵不同,⑶与⑷相同B. ⑴与⑵相同,⑶与⑷不同C. ⑴与⑵相同,⑶与⑷相同D. ⑴与⑵不同,⑶与⑷不同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翻译)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因为要有所准备B.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做的还不够多C.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崇尚德教还做得不够就施行武力,这不是治国的方法D.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便起兵攻打鲁国,前进到鲁国都门十里的地方划为边界线5.文学常识填空:韩非子,我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的学生。

《察传》教学设计

《察传》教学设计

《察传》教学设计《察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察传》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短片或图片介绍《察传》的作者苏轼和其主要作品。

2. 阅读呈现:简要介绍《察传》的内容和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 阅读理解:分段阅读小说的关键章节,学生根据教师提问进行回答和讨论,强调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4. 主题探讨:让学生就小说的主题进行讨论,如权力、人性等,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角色扮演: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演绎小说中的经典场景,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6. 写作任务:给学生布置关于《察传》的读后感或批判性评论的写作任务,鼓励学生理性思考和写作表达能力的培养。

7. 总结归纳:教师梳理课堂讨论和学生写作的主要观点和观点,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三.评估方法:1. 阅读理解:课堂小组讨论中观察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2.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演能力和理解度。

3. 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

4.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1. 《察传》文本及相关阅读材料。

2. 视频或图片资料介绍苏轼和其主要作品。

3. 板书工具和课堂展示器材。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和班级的阅读分享活动,加深对《察传》的理解和交流。

2. 考察《察传》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启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深入探讨和写作。

六.教学效果评估和反思:1.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果。

2. 及时总结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察传》教案1

《察传》教案1
3、围绕中心论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
4、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5、从标准的议论文的角度看,本文的优点是什么,有缺点吗?是什么?
四、从标准的议论文的角度看,本文的优点是什么,有缺点吗?是什么?
学生交换题目,自行检查
复述文章内容
讨论,整理答案
讨论,准本发言
巩固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
了解文章内容
对议论文文章结构的把握
议论文论据使用的适当分析
课堂练习与反馈评价
学生写一段实例分析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课时教案
课题
察传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4.3
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刚刚讲完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并做了巩固,因此教学重点放在对文章的分析上。
教材分析
此文虽为一篇文言文,但思路清晰,尤其是材料的选取和安排,体现了议论文论据充分,说理透彻的特点,值得学习。
教学目标
1、疏通文章内容,掌握文言知识。2、了解分析文章内容及思路。3、从议论文的角度分析文章
教学重点
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分析
教学难点
如何在论据的基础上展开分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源自手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要求学生口述文章
三、布置学生讨论,内容如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3、围绕中心论点,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
4、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五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劝学》的作者是谁吗(荀况)荀况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呢(他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况有两位很著名的弟子,一位是李斯,一位是韩非子,李斯和韩非是不是继承了荀况的衣钵发扬光大了儒家学说呢他们后来成了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家)为什么儒家学派的弟子要另立门户,走一条和儒家思想截然不同的路呢其实,韩非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战国的末期,儒家“仁政”观点,“仁者爱人”的主张已难以推行,诸侯纷争,恃强凌弱,武力兼并,战争频繁,已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实际情况,封建君主都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加紧镇压老百姓,纷纷提出法治的主张,韩非适应当时这种发展趋势,提出法治的思想主张,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这个人“为人口吃,不能说道”,便发愤著书,其代表作便是《孤愤》、《五蠹》这两部最能体现其法治政治主张的名篇,他多次向韩王阐述其法治的政治主张,但不被采纳,当他的《孤愤》、《五蠹》传入秦国,当时,秦始皇读过此文后大加赞赏说:“厉害厉害!我如果能得到这个人并同他进行交往,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他的作品真的有那么大的艺术魅力吗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五蠹》。

2、同学们,请先来听一遍课文前三段的录音。

3、全体同学讨论串第一、二段。

4、点名学生用自己的话串译课文第一段,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句的幻灯片。

①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成“但是”;后一个表因果,译成“因此”。

不胜:受不了,“胜”是“承受”、“禁得起”。

圣人:有智慧,才德超群的人。

以:连词,表目的,译成“来”。

悦:喜欢。

王:wang,名词活用为动词,统治。

②以:来。

化:消除。

说:通“悦”。

③天下:名词作状语,在天下。

大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洪水。

而:连词,表因果,译成“因而”。

④今有……者: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可译为“如果有……”。

《五蠹》教学设计方案

《五蠹》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蠹》的作者韩非及其所处的战国时期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内容,包括韩非对五蠹的论述及其观点。

2. 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对韩非法治思想的深刻理解。

2. 如何将文言文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认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韩非及其所处的战国时期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五蠹”?它们有什么危害?(二)新课讲授1.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2. 教师讲解生字词和句式,如“蠹”、“谬论”等。

3. 小组讨论:五蠹分别指什么?它们对国家和社会有何危害?4.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韩非的法治思想,如“赏罚分明”、“法不阿贵”等。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2. 教师总结:法治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的基石。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韩非的其他思想。

2. 写一篇关于法治的短文,字数不限。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蠹教学设计方案

五蠹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五蠹》一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思想及文章结构。

-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重要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 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五蠹》的中心思想。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

3. 分析作者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复杂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想。

2. 将文章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五蠹》的作者荀子及其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儒家思想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荀子的《五蠹》。

(二)新课讲授1. 文本分析:-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五蠹”的含义。

- 探讨文章中的哲学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 重点讲解:- 解释关键词汇和重要语句,如“五蠹”、“仁义”、“礼”等。

-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思想内涵:- 讨论文章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如仁、义、礼等。

-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或问题进行讨论。

2.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五蠹》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儒家思想、荀子的作品。

3.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五蠹》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哲学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其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察传教案大学

察传教案大学

课程类型:阅读与分析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察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

2. 分析《察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1. 理解《察传》的中心论点和论证结构。

2. 分析《察传》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者在《察传》中表达的观点。

2. 分析《察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传记的知识,提问学生对传记的理解。

2. 介绍《察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与分析1. 学生阅读《察传》全文,要求做好笔记。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察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 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讨论成果。

三、课堂讨论1.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察传》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

2. 收集其他传记作品,分析其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第二课时一、课堂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察传》的理解程度。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二、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包括文章结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2. 学生根据课后作业,撰写读后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2. 教师总结本次讨论,点评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察传》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分享观点。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察传》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教案《察传》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
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一、复习导入课堂检测,考查实词“察传、
缘、审、熟论、慎”的用法
做检测题,核对答案,复习
基础知识。

培养积累文言词汇
的习惯,夯实文言基
础。

in
1明确朗读课文要求,认真
倾听。

1学生朗读无标点课文,回
顾课文内容。

1增加阅读趣味,检
查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掌握程度。

in
时记录关键词或者有感触的地方,修改、补充、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为点评做好准备。

三、课堂小结
察言是一种责任,察言
更是一种素养。

希望我们每
个人都能做一名睿智且有
素养的年轻人。

1学生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
所得。

2学生倾听、思考、领悟
学生培养深入思考
社会现象并形成自
己独立见解的意识
和能力,树立正确的
三观,增强社会责任
感。

in
四、延伸作业
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
提升需要,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学案上微写
作二选一。

板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垂杨柳中学教案
附件:
《五蠹》《察传》目标检测练习讲评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核对《五蠹》《察传》目标练习题,理解思路、记住答案。

2、掌握被动句式的判断方法,能够正确判断被动句
3、能够在延伸题的审题过程中,划出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明确文段结构。

4、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具体例子来准确充分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5、能够使用举例论证法或对比论证法或道理论证法中的一种论证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活动:
1、核对《五蠹》《察传》的目标检测练习,学生回答并做好笔记。

2、重点讲解被动句的判断方法:
3、《察传》延伸题讲评:
“得言不可以不察”,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尤其是在大众传媒影响力越来越强的当今世界,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不少于200字)(12分)
1.审题划关键词,明确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2.提炼作者观点,明确自己观点。

3.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并且能够运用举例论证法或对比论证法或道理论证法或比喻论证法或假设论证法中的任意一种来准确论证自己的观点。

4.对自己的议论段落进行总结、升华。

【总结】1、被动句的判断方法
2、延伸题的行文结构
【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
...其他三项的是()A.皆守株之类也 B.必为鲧禹笑矣
C.而身为宋国笑 D.学于余,不拘于时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同
..的一项是()例: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
A.鲁哀公问于孔子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
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对下面句中加点“以”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⑴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⑵昔者舜欲以.乐传教天下
⑶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
⑷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A. ⑴与⑵不同,⑶与⑷相同
B. ⑴与⑵相同,⑶与⑷不同
C. ⑴与⑵相同,⑶与⑷相同
D. ⑴与⑵不同,⑶与⑷不同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翻译)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因为要有所准备
B.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做的还不够多
C.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崇尚德教还做得不够就施行武力,这不是治国的方法
D.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便起兵攻打鲁国,前进到鲁国都门十里的地方划为边界线
5.文学常识填空:
韩非子,我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的学生。

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后人称《》,现存55篇。

他提倡“法制”,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